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考纲对照知识点_第1页
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考纲对照知识点_第2页
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考纲对照知识点_第3页
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考纲对照知识点_第4页
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考纲对照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市场根基知识

——2018证券从业资格一考纲知识点对照

目录

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1

第一节全球金融体系1

第二节中国的金融体系10

第三节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29

第二章证券市场主体38

第一节证券发行人38

第二节证券投资者43

第三节中介机构49

第四节自律性组织63

第五节监管机构70

第三章股票市场72

第一节股票72

第二节股票发行90

第三节股票交易94

第四章债券市场107

第一节债券107

第二节债券的发行与承销120

第三节债券的交易135

第五章证券投资基金与衍生工具142

第一节证券投资基金142

第二节衍生工具158

第六章金融风险管理172

第一节风险概述173

第二节风险管理178

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

第一节全球金融体系

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熟悉金融市场的分类;了解影响金融市场

的主要因素;熟悉金融市场的特点;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

熟悉非证券金融市场的概念,了解非证券金融市场的分类〔股权

投资市场、信托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

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开展趋势;了解国际资金流动方式;

熟悉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了解金融危机的教训。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

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

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比照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

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

按照金融市场交易标的物划分是金融市场最常见的划分方法。按这一划分标准,金融市

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及其他投资

品市场。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短期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金

融市场。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1)同业拆借市场亦称“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展短期资

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同业拆借市场最早出现于美国,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定存款准备

金制度的实施。

(2)票据市场指的是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

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回购市场指通过回购协议进展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回购是指资金融人方在出

售证券时,与证券的购置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的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

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回购业务可以分为质押式回购业

务、买断式回购业务和开放式回购业务三种类型。

(4)货币市场基金(简称"MMF")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

天)有价证券的一种投资基金。

2.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亦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资金借贷

和证券交易的场所。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等。

(1)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流通的市场,也可以说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股票进展转让、买

卖和流通的市场,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局部。

(2)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

(3)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一种

凭证来筹集资金,并将资金用于证券投资。

3.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

4.金融衍生品市场

金融衍生品是指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在传统金融产品(货币、债券、股票等)的根

基上派生出来的,具有新价值的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及远期等。

5.保险市场

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应与需求关系的总和。它既可

以是固定的交易场所,如保险交易所,也可以是所有实现保险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的总和。

6.黄金市场

黄金市场是指专门经营黄金买卖的金融市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黄金市场在伦敦、

苏黎世、纽约、中国香港等地。

(二)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划分

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1)发行市场。发行市场也称一级市场、初级市场,是新证券发行的市场。

(2)流通市场。流通市场也称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是已经发行、处在流通中的证券的

买卖市场。二级市场的交易可以在场内市场完成,也可以在场外市场完成。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

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店头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外进展证券买卖

的市场。它主要由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组成。

(三)根据融资方式划分

根据融资方式不同,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1)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亦称“直接金融”,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

方式。

(2)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是直接融资的对称,亦称“间接金融”,是指拥有暂时闲置

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置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

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应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

形式,或通过购置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应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

资金融通的过程。

(四)按地域范围划分

按金融市场地域范围不同,可将其分为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

(1)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此种活动包括

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

(2)国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指本国居民之间发生金融关系的场所,仅限于有居民

身的法人和自然人参加,经营活动一般只涉及本国货币,既包括全国性的以本币(在我国就

是人民币)计值的金融交易,也包括地方性金融交易。

(五)按经营场所划分

按是否存在固定的经营场所,金融市场可分为有形金融市场和无形金融市场。

(1)有形金融市场。有形金融市场是指有固定场所和操作设施的金融市场。

(2)无形金融市场。无形金融市场是指以营运网络形式存在的市场,通过电子电讯手段

达成交易。

(六)按交割期限划分

按金额工具交割期限不同,可将金融市场分为金融现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

(1)金融现货市场。金融现货市场是指融资活动成交后立即付款交割的市场。

(2)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是指投融活动成交后按合约规定在指定日期付款交割

的市场。

(七)根据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

根据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即期交易市场和远期交易市场。

(1)即期交易市场。即期交易市场是指约定在交易完成几个工作日内办理资产交割的金

融市场。

(2)远期交易市场。远期市场是指进展远期合约交易的市场,交易双方按约定条件在未

来某一日期交割金融资产的金融市场。

(八)根据交易对象是否依赖其他金融工具划分

根据交易对象是否依赖其他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分为原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

(1)原生金融市场。原生金融市场是指交易原生金融工具的市场。如股票市场、基金市

场、债券市场等。

(2)衍生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市场是指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如期权市场、期货市

场、远期市场、互换市场等。

(九)根据价格形成机制划分:根据价格形成机制不同,金融市场分竞价市场和议价市场。

(1)竞价市场.竞价市场又称公开市场,是指金融资产交易价格通过多家买方和卖方公

开竞价形成的市场。(2)议价市场。议价市场是指金融资产交易价格通过买卖双方协商形成

的市场。

三、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影响金融市场开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最为重要的则是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因素。影响金融市场的经济因素具体包括经济环境的变化、放松管制与加强管

制两种经济哲学的交替、世界货币制度的影响。(2)法律因素。(3)市场因素。(4)技术因素。

四、金融市场的特点

金融市场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内容:

(1)金融市场以货币和资金、其他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

(2)金融市场具有价格的一致性,利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趋向一致。

(3)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市场,也可以是无形市场,且金融交易活动在有形和无形的交

易平台集中进展。(4)金融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市场。(5)金融市场的非物质化。这种非物质

化首先表现为股票等证券的转手并不涉及发行企业相应份额资产的变动;其次,即使在“纸

张"上,金融资产的交易也不一定发生实物的转手,它常常表现为结算和保管中心有关双方

账户上的证券数量和现金储藏额的变动。(6)金融市场交易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主

要的是借贷关系,表达了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别离的原则。(7)现代金融市场是信息市场。

由于金融市场的核心内容——金融产品交易可以抽象掉其硬的物质方面的限制,所以金融

市场的“软”的方面,即信息方面就显得特别重要。

五、金融市场的功能(一)资本积累(聚敛功能)

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会聚成可以投入社会再生

产的资金集合的功能。在这里,金融市场起着资金“蓄水池”的作用。金融市场之所以具有

资金的积聚功能:一是由于金融市场创造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二是由于金融市场上多样化

的融资工具为资金供应者的资金寻求适宜的投资手段找到了出路。

(二)资源配置(配置功能)

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财富再分配和风险再分配。

(1)资源配置。金融市场通过将资源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从而使

一个社会的经济资源能最有效地配置在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

配置和有效利用。一般地说,资金总是流向最有开展潜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最大利益的部

门和企业,这样,通过金融市场的作用,有限的资源就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2)财富再分配。财富是各经济单位持有的全部资产的总价值。政府、企业及个人通过

持有金融资产的方式来持有的财富,在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价格发生波动时,其财富的持

有数量也会发生变化,一局部人的财富量随金融资产价格的升高而增加,另一局部人则由于

其持有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而减少。这样,社会财富就通过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了财富

的再分配。(3)风险再分配。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厌恶金融风险较高程度的人可以把风险转

嫁给厌恶风险程度较低的人,从而实现风险的再分配。

(三)调节经济(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金融市场一边连着储蓄者,另一边连

着投资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储蓄者和投资者的影响而发挥着调节宏观经济的作

用。(1)直接调节。金融市场通过其特有的引导资本,形成及合理配置的机制首先对微观经

济部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活动的一种有效的自发调节机制。

(2)间接调节。金融市场的存在及开展,为政府实施对宏观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创造了

条件。货币政策属于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其具体的调控工具有存款准备

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这些政策的实施都以金融市场的存在、金融部门及

企业成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为前提。金融市场既提供货币政策操作的场所,也提供实施货币政

策的决策信息。此外,财政政策的实施也越来越离不开金融市场,政府通过国债的发行及运

用等方式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加以引导和调节,并提供中央银行进展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

也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四)反映经济(反映功能)

金融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

这实际上就是金融市场反映功能的写照。金融市场的反映功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金融市场首先是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示器。由于证券买卖大局部都在证券交

易所进展,人们可以随时通过这个有形的市场了解到各种上市证券的交易行情,并据以判断

投资时机。(2)金融市场交易直接和间接地反映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金融市场所反响的

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信息,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3)金融市场有

大量专门人员长期从事商情研究和分析,并且他们每日与各类工商业直接接触,能了解企业

的开展动态。(4)金融市场有着广泛而及时地收集和传播信息的通信网络,整个世界的金融

市场已联成一体,四通八达,从而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开展变化的情况。

六、非证券金融市场

证券市场指的是所有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非证券金融市场则是指除了证券以外其他

金融工具发行和交易的场所。非证券金融市场包括股权投资市场、信托市场、融资租赁市

场等。

(一)股权投资市场

股权投资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即企业(或者个人)购置的其他企业(准备上

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

终目的是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

他方式取得。股权投资市场,即实现上述交易过程的市场。

(二)信托市场

信托投资是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用自有资金及组织的资金进展的投资。现代信托的形成,

标志着以自然人为受托人的民事信托向以法人为受托人的商业性信托的转变。当信托成为

一种商业行为后,特别是其特殊的制度优势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后,信托这种服务方

式的需求和供应的总和就形成了信托市场;也可以说信托服务业实现其价值的领域即为信托

市场。

信托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市场。

信托市场的主体即为信托当事人。信托当事人包括信托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受益

人和委托人可以是同一人,也可以不是同一人;受托人可以是受益人,但不得是同一信托

的唯一受益人。上述三者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法律关系,共同构成了信托市场

的主体。

(三)融资租赁市场

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或现代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局

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融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七、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开展趋势(一)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趋势

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与卫星通信的应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已严密地联系在一

起,全球性资金调拨和资金融通可在几秒钟之内迅速完成。另外,随着跨国银行的空前开展,

国际金融中心已不限于少数兴旺国家金融市场,而是向全世界扩展。这样,各个金融市场和

金融机构便形成了一个全时区、全方位的一体化全球金融市场。这是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

重要表现。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另一个表现是金融资产交易的全球化。金融资产交易的全

球化是指交易的参加者不受国籍的限制,说明金融资产面值的货币也不受任何限制。

(二)全球金融市场的证券化趋势

形成金融市场证券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在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国际银行贷款收缩了,促使筹资者纷纷转向证券市场。(2)兴

旺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开放证券市场并鼓励其开展。(3)金

融市场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使市场能处理更大量的交易,更迅速、广泛地传送

信息,对新情况迅速作出反响,设计新的交易程序,并把不同时区的市场连续起来,这为证

券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技术根基。(4)一系列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也促进了证券市场的繁荣。

(三)金融创新的趋势

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则指涉及金融各个

方面(金融工具、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全面的创新。

八、国际资金流动方式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问转移,或者说,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双

向或多向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具体包括贷款、援助、输出、输入、投资、债务的增加、债权

的取得、利息收支、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等等。

国际资本流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

(一)按资本的使用期限长短划分

按资本的使用期限长短,可将其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两大类。

1.长期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它包括国际直

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种主要方式。

(1)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

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

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国际直接投资一般有五种方式:①在国外创办新企业,包括创办独资企业、设立跨国公

司分支机构及子公司。②与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共同投资,合作建设合营企业。③投资者直接

收购现有的外国企业。④购置外国企业股票,取得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⑤以投资者在国外

企业投资所获利润作为资本,对该企业进展再投资。

(2)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证券投资亦称“国际间接投资",是指在国际债券市场购置中长

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置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国际证券投资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证券投资者只能获取债券、股票回

报的股息和红利,对所投资企业无实际控制和管理权。

(3)国际贷款。国际贷款是指一国(数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或国际银行对非居民(包括

外国政府、银行、企业等)所进展的期限为一年以上的放款活动。它主要包括政府贷款、国

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

2.短期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它主要包括如下四类:

(1)贸易资本流动。贸易资本流动是指由国际贸易引起的货币资金在国际间的融通和结

算,是最为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

(2)银行资金流动。银行资本流动是指各国外汇专业银行之间由于调拨资金而引起的资

本国际转移。

(3)保值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又称为“资本外逃”,是指短期资本的持有者为了

使资本不遭受损失而在国与国之间调动资本所引起的资本国际转移。保值性资本流动产生的

原因主要有国内政治动乱、经济状况恶化、加强外汇管制和公布新的税法、国际收支发生

持续性的逆差等。

(4)投机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投机者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差异或汇率

差异来谋取利润所引起的资本国际流动。

(二)按照资本跨国界流动的方向划分

按照资本跨国界流动的方向,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分为资本流人和资本流出。

1.资本流入

资本流入是指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即本国资本输入,其主要表现为:①外国在本国的资

产增加。②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③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增加。④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

2.资本流出

资本流出指本国资本流到外国,即本国资本输出。其主要表现为: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

减少。②外国对本国的债务增加。③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减少。④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

九、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全球金融体系主要是指金融体系在国际间的存在

和金融资本流动的形式的总括,包括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批发业务为主的银行、投资银行

(在中国也叫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私人银行等。

金融市场的参加者是指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而形成证券买卖双方的单位,包括:

(1)政府部门。政府部门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2)工商企业。工商企业既可能是筹资

者,也可能是资金供应者。(3)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主要有存

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等。(4)个人。个人是市场上的资金供应者。

十、金融危机的教训(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

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暴跌等。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

因此,金融危机的国际性非常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金融市

场或金融机构等。

(二)金融危机的分类与特征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金融危机越来越

呈现出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包括:(1)人们预期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2)

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贬值。(3)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

济增长受到打击。(4)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经济萧条。(5)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

会动乱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乱。

(三)金融危机的启示

针对金融危机,新一代的经济思维须在以下四个根本维度上创新:

(1)必须建设最根本的社会福利框架,废除泛福利化体制。(2)必须在完善的、独立透

明的法治根基之上建设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体制。(3)必须大力推进生产领域的市场

化,鼓励实业投资。(4)周期性调整经济体系构造。

第二节中国的金融体系

了解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熟悉我国金融市场的开

展现状;了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了解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有关情况;熟悉我国金

融市场”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

了解中央银行主要职能;熟悉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货币乘数的概

念;掌握货币政策的概念、措施及目标;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及

作用原理;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一)1949—1978年期间的金融市场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收兑旧币通令,收兑各解放区货币,到新中国成立

时,各解放区的旧币已经根本收回,货币发行流通已经根本统一于人民币,标志着一个

崭新的系统货币体系形成。“一五,,期间,为了解决资金缺乏问题,银行立足于开展各种业

务以广泛吸收资金。1954—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部、财政部协商,统一清理了国

营工业之间,以及国营工业与其他国营企业之间的贷款,贷款与资金往来一律通过中国银行

办理,至『'一五"方案末,一切信用统一于国家银行的目的己经实现。

“大跃进,,时期,金融市场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经济盲目开展,制度多变,权力盲目下

放,信用控制失败,出现许多失误。为此,1962年3月10日做出了“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

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以期改善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

“文化大革命"时期金融业的混乱局面表现为:金融业务受到冲击;储蓄业务受到冲击,

银行鼓励无息存款,认为利息是剥削阶级的产物,使群众储蓄积极性遭受重创;国外保险业

务受到巨大冲击;侨汇业务受到巨大冲击;银行机构被大规模的合并,银行难以形成统一系

统,金融政策贯彻执行形成巨大障碍。长达十年的动乱使中国金融业收到巨大的冲击。

拨乱反正时期和调整时期国家开场加强整顿银行机构,充实领导力量,整顿规章制度,

加强金融工作,1977年根本恢复了银行秩序,提高了银行的工作质量,为保证银行在国

民经济中的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78-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的金融市场

1978年12月,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拉开大幕,这段时间的开展,中央银行制度框架根

本确立,主要国有商业银行根本成型,资本市场上股票开场发行,保险业开场恢复,适应

新时期改革开放要求的金融体系初显雏形。这段时间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有:(1)1979年,中

国人民银行开办中短期设备贷款,打破了只允许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限制。(2)1979年

3月,中国农业银行重新恢复成立。(3)1979年3月,决定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别

离出去,作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的外汇业务。(4)1979年

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设立。(5)1979年10月,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

公司成立,揭开了信托业开展的序幕。(6)1983年9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

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简称《决定》),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初步确立,《关于中国人

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同时规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由中国人民

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⑺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针对

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8)1984

年1月,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

专业经营。至此,中央银行制度的根本框架初步确立。(9)1984年U月14H,经中国人

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开向社会发行了不归还的股票。这是中国改革

开放后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标志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揭开了资本市场的神秘面纱。

(三)1985—2001年期间的金融市场

这段时期,金融市场开场向法制化开展,体系更加完善,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商业银

行的职能开场逐渐明晰,业务范围开场扩大,银行金融机构开场建设,资本市场开场开展,

股票交易,期货等陆续标准,使金融体系更加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并为推动经济高速开展奠

定了根基。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1985年1月1日,实行“统一方案,划分资金,实贷实存,

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2)1986年1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

暂行条例》,使中国银行业监管向法制化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1986年7月,中国人民

银行公布《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城市信用社的开展从此步入正轨。1986—1988

年的三年间,我国的城市信用社规模迅速壮大,构成了我国城市信用社现行体制的根本框

架。(4)1990年11月,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自此,中国证券市

场的开展开场了一个崭新的篇章。(5)1992年10月,中国证券监视管理委员会成立;同年10

月底,中国证券监视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宣告成立。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的成

立迈出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管体制

开场形成。(6)1993年1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中国人

民银行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的两大职能,并明确提出要把我国的专业银行办

成真正的商业银行。至此,专业银行的开展正式定位于商业银行。

(四)1994—2001年期间的金融市场

这个时期的金融改革继续深化,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调控职能加强,银行外的金融监管

职能由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承担,政策性银行建设,银行证券法制化继续

深化,金融体系各系统职能更加清晰完善,分工更加明确,期货等新兴金融业继续开展。重

要事件包括:(1)1994年3〜4月,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标志着政策性银行体系根本框架

建设。(2)1995年是金融体系法制化的一年,标志着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

场向法制化、标准化迈进。(3)1996年7月,全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农村金

融体制改革开启。1996年9月开场,全国5万多个农村信用社和2400多个县联社逐步与中

国农业银行顺利脱钩。(4)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

成立,这是保险监管体制的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保险监管机制和分业管理的体制得到了

进一步完善。(5)1999年5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6)199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

国证券法》正式实施,对资本市场开展起到巨大作用。

(五)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的金融市场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参加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改革步伐加快。

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

资管理暂行方法》正式实施,QFII制度在中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将中国资本市场纳入全球

化资本市场体系所迈出的第一步。

2003年3月10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国务院成立中国银行业监

视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至此,中国金融监管”一行三会〃的格局形成。

中央银行在三次变革后,实现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别离,同时,中国银监会、

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全方位地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分工明确、互相协调的

金融分工监管体制形成,中国金融业改革开展进入一个新纪元。

2003年12月,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从而明晰了国有银行产权,完善公司治理构造,催

促银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建设起新的国有银行的运行机制。

2004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视管理法》正式公布实施,2004年6月,《中

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公布实施。2004年2月,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开

展人民币业务。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根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展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挂牌,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我国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经营体制,并在此根基上不断开展业务创新。

这是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几年来始终遵守的指导性原则。关于我国“分业经营"体制的再思

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目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2)“混业经营”是未来的必然选择。(3)“分业经营”一"混业经营”应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开展现状(一)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1948年12月1日成立。在国务院的领

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

管理、支持地方经济开展。

(2)金融监管机构。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①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简称

中国银监会,2003年4月成立,主要承担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出来的银行业的监管职能等。

②中国证券监视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1992年10月成立,依法对证券、期货

业实施监视管理。③中国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1998年11月成立,负责

全国商业保险市场的监视管理。按照我国现有法律和有关制度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保存局部

金融监管职能。(3)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于1979年3月13日,当时由中

国人民银行代管。1993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家局,是依法进

展外汇管理的行政机构.(4)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

责,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视。(5)政

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政府发起并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

和意图而进展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

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开展银行。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业务的开展受国家经济政策

的约束,承受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指导。

(6)商业性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和保险机

构三大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合作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指

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中间业务为主的营利性机构;信用合作机构包括城市信用社及

农村信用社;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

公司等。

证券机构是指为证券市场参与者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

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

保险机构是指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机构,包括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和在华从

事保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分公司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的探索中开

展。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根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

(1)建设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中国的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

场和票据市场等。1996年1月建设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第一次形成了全国统一的

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自1996年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全面放开

拆借利率。目前,同业拆借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管理头寸的主要场所。

1997年6月,中国建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展国债和政策

性金融债券的回购和现券的买卖。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开展最快、规模最大的资

金市场,并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的票据市场以商业票据为主,近年来这一市场在标准中稳步开展。票据市场正逐步

成为企业短期融资和银行提高流动性管理、躲避风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

币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

(2)资本市场在标准中开展。1990年10月和199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

交易所先后成立。中国己经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包括证券交易

所、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初步健全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体系,有关交易规则和监管方法也

正在日益完善。

(3)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开展,保险业务品种日益丰富,

保险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保费收入较快增长。保险市场的开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

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外汇市场的开展。1994年4月,中国在上海建设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将

原来分散的外汇交易集中统一起来,为成功进展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单一的、有管理的

人民币汇率体制奠定了重要的市场根基。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场实行以市场供

求为根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展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三、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一)股指期货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1.股指期货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利影响

(1)股指期货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开展和长期投资,有利于防止由于过度短线操作

给股市带来的动乱。

(2)股指期货交易基于指数交易,一些基金经理和投资机构进展投资股票时会想到指数

配置。公司效益好,资金多,根本面好的股票具有较好的指数配置,这一类型的股票主要

是国有企业发行的股票。这样就使国有企业的股票很受欢迎,可以募集到开展所需要的资金,

有利于国有企业把握经济主控权,控制金融命脉。

2.股指期货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

(1)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导致资金的挤出效应,会引起市场资金的分流。

(2)股指期货存在较高的杠杆效应,股票市场稍有波动就会引发很多投机者进展投机操

作。大量的投机操作必然会引起股票市场大的波动。

(3)由于现货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存在一种联动的关系,一些机构大户可能会运用股指

期货交易来操纵市场。

(二)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1.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利影响

(1)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使我国获得了直接投资,解决了资金缺乏的问题,弥补了实

体产业空心化现象,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开展。

(2)国际资本的流入,对于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资本在国

际间转移,促进了跨国银行的开展,促进了人民币购置力在国际间的转移。

(3)全球资本的流动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为国内金融行业提供了学习对象和

参考体系,通过对外资管理经历、客户服务、营销方法、金融产品的学习,有助于推动自身

的金融改革进程,增强竞争力,提升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

(4)国际资本的进出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了信息披露质量。

(5)国际资本的流入健全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

2.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

(1)国际资本的不稳定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动乱,国外金融市场发生变化会引起国内金

融市场发生变化。

(2)国际资本的大量进出会引起国内资本市场的价格大幅波动。从交易投资和房地产开

发中获利,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资本收益。

(3)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危害,还表现为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汇率的大起大落,

金融市场的动乱。

(4)国际资本的流出会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我国是开展中国家,从经济全

球化的受益来说,远远小于兴旺国家,一旦受到冲击,受冲击的影响要比兴旺国家大得多。

(三)欧元区的形成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欧元的出现给我国金融业增加了转换欧元的技术费用,欧元的汇率波动也会造成我国负

债存量的增减,增加了对持有欧币债务和资产的风险。

欧元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对我国金融业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欧洲银

行进入中国,带给中国先进的管理方式和金融服务内容。

(四)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1.人民币汇率改革对银行借贷市场的影响

我国实行人民币弹性的汇率机制,具有打击投机性资金、调节汇率的作用。目前我国已

根本实现市场化的利率,但是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还不是很高,汇率的弹性机制加速了利率市

场化的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增加了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也增加了管理本钱,

促进了利率避险工具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和汇率的关系是互动的。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还没有到达国外的

期望值,认为人民币还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间,国际资本还会以流人为主。中国人民银行为稳

定汇率对外汇市场进展一定干预,这样就导致外汇占款和被动性货币投放,过多的货币投放

会出现经济过热、市场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的压力。

2.人民币汇率改革对票据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稳定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流动性充裕,人们购置债券的欲望增强。人

们估计人民币还处于升值阶段,这样就会吸引国际游资投资国内中短期债券。

我国实行弹性汇率,会导致汇率风险的增加,增加了票据市场的交易量和流动性,企业

躲避外汇的风险意识得到加强。

3.人民币汇率改革对股市大盘造成的影响

亚洲很多国家的实践证明,本币汇率上升会推动本国股价上扬,从而导致外资流入增多,

进而推动汇率上扬,反之也成立。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的外汇占款和国际收支顺差不

断在上升,导致流动性泛滥,资金大量进入股市。由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增长造成一定

影响,股市回调的可能性也将增加。

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有关情况(一)银行业

1.银行业的概念

银行业在我国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

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

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构造和组织形式种类繁多。按其职能划分,具体包括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各种专业信用机构。

2.我国的银行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几次改革,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管机

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银行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是银行业监管机构,

负责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进展监管;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

特定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展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商业银行一般是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营利性机构,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

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合资银行。

另外,组成中国银行体系的其他金融机构还包括信用合作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

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

(二)证券业

1.证券业的概念

证券业指从事证券发行和交易服务的专门行业,是证券市场的根本组成要素之一,主

要由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协会及金融机构组成。

2.我国证券业的作用

(1)通过为企业开展筹集巨额资金进展资源分配。(2)促进众多公司以重组方式开展壮大。

(3)提供了不同的投资工具,有助于金融服务业的开展。(4)随着日益加强的国际合作和

对外开放,证券业为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提供了一个新渠道。

(三)保险业

1.保险业的概念

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

业。

2.保险的分类

(1)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财产保险是指以财

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

农业保险等。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2)按照与投保人有无直接

法律关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发生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原

保险。发生在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再保险。

3.我国保险业的主要任务

(1)增加保险机构,扩大保险市场。(2)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主体。

(3)鼓励创新,完善服务。(4)防范风险,加强监管。

4.我国保险业的相关机构

(1)中国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随着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开展,为了更

好地对保险业进展监视管理,国务院于1998年11月18日,批准设立中国保险监视管理委

员会,专司全国商业保险市场的监管职能。

(2)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于2001年3月12日,是经中国保险监

视管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并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国保险业的全国性自律组织,是自愿结

成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的法人。(3)保险公司。以经营保险业务为主的经济组织就是保险公司。

(四)信托业I.信托业的相关概念

信托与银行、证券、保险并称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其本来含义是“受人之托、代人理

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对信托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

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

或者特定目的,进展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于2001年4月28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

议上通过,并于当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从制度上肯定了信托业

在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必要性,为我国信托市场构筑了根本的制度框架,将信托活

动纳入了标准化和法制化的开展轨道。

2.我国信托业的特点(1)相关法规的滞后性与外部环境趋于完善并存。(2)传统业务的

局限性与信托品种不断创新并存。(3)总量规模的控制性与信托机构的相对稀缺性并存。(4)

分业管理的专业性与信托业务多元化并存。

五、我国金融市场“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一行三会”是国内金融界对中国人民银

行、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视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这

四家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的简称,此种叫法最早起源于2003年,“一行三会”构成了中国金

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一行三会”均实行垂直管理。(一)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1948年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根基上合并组成的,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执行中央银行业务,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1983

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包括:(1)起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

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3)监视管理银行间同业

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4)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

国家金融稳定。(5)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

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藏和黄金储藏。(6)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7)经理国库。(8)会

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9)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

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10)组织协调国家反洗人民币工作,

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人民币工作,承担反洗人民币的资金监测职责。(11)管理信贷征信业,

推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13)按照有关

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14)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作为是国务院银行业监视管理机构,根据

国务院的授权,统一监视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其他存款类金融

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自2003年4月28日起正

式履行职责,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

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

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视管理的规章、

规则。(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

终止以及业务范围。(3)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4)依

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5)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及其风险状况进展非现场监管,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监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

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6)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展现场检查,制定

现场检查程序,标准现场检查行为。(7)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视管理。(8)会同有关

部门建设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

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9)负责统一编制全国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

动进展指导和监视。(10)开展与银行业监视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11)对已经或

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收或者

促成机构重组。(12)对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撤销。(13)

对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予以查询;申请司法

机关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的违法资金予以冻结。(14)对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非法从事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予以取缔。(15)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

工作.(16)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中国证券监视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视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全国证券期货市

场的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对全国证券、期货业进

展集中统一监管,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

中国证券监视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

(1)研究和拟定证券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开展规划;起草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法律、法

规;制定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规章。(2)统一管理证券期货市场,按规定对证券期货监视机构

实行垂直领导。(3)监视股票、可转换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交易、托管和清算;批准

企业债券的上市;监管上市国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活动。(4)监管境内期货合约上市、交易和

清算;按规定监视境内机构从事境外期货业务。(5)监管上市公司及其有信息披露义务股东的

证券市场行为。(6)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按规定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的高级管理人员;归口管

理证券业协会。(7)监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清算公司、

期货清算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审批基金托管机构的资格并监

管其基金托管业务;制定上述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方法并组织实施;负责证券

期货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8)监管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上市;监管境内机

构到境外设立证券机构;监视境外机构到境内设立证券机构、从事证券业务。(9)监管证券期

货信息传播活动,负责证券期货市场的统计与信息资源管理。(10)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律师事

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资格并监管其相关

的业务活动。(11)依法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进展调查、处分。(12)归口管理证券期货行

业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事务。(13)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中国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成立于1998年11月18日,是国务院直

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视管理全国

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中国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拟定保险业开展的方针政策,制定行业

开展战略和规划;起草保险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定业内规章。(2)审批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

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控股公司的设立;会同有关部门审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审批

境外保险机构代表处的设立;审批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保险中介

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审批境内保险机构和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保险机构;审批保险

机构的合并、分立、变更、解散,决定接收和指定承受;参与、组织保险公司的破产、清算。

(3)审查、认定各类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定保险从业人员的根本资格标准。

(4)审批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

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对其他保险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实施备案管理。(5)依法

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负责保险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管保险保证金;根据法律

和国家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进展监管。

(6)对政策性保险和强制保险进展业务监管;对专属自保、相互保险等组织形式和业务活动进

展监管。(7)归口管理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等行业社团组织。(8)依法对保险机构和保险

从业人员的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对非保险机构经营或变相经营保险业务进展调

查、处分。(9)依法对境内保险及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的保险机构进展监管。.(10)制定保

险行业信息化标准;建设保险风险评价、预警和监控体系,跟踪分析、监测、预测保险市场

运行状况,负责统一编制全国保险业的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发布。(11)承

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中央银行是代表一国政府发行法偿货币、制定和执行货

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的重要机构。中央银行职能主要是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

活动进展领导、管理和监视。中央银行是一个“管理金融活动的银行",同时,还有以下职

能:

(一)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一国或某一货币联盟唯一授

权的货币发行机构。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是货币正常有序流通和币值稳定的保证。(2)统一货币发行是中

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开展情况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的需要。(3)统一货币

发行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根基。

(二)银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职能是指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这一职能表

达了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根本条件。中央银

行通过这一职能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加影响,以到达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需履行的职责如下:

(1)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2)充当银行业的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指商业银行

无法进展即期支付而面临倒闭时,中央银行及时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以增强商业银行的

流动性。中央银行主要通过票据再贴现和票据再抵押两种途径为商业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

(3)创立全国银行间清算业务平台。(4)外汇头寸调节。

(三)政府的银行。政府的银行职能是指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国家金融

的专门机构。具体表达在:

(1)代理国库。(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3)为政府融通资金。中央银行对政府融资的方式

主要有两种:①为弥补财政收支暂时不平衡或财政长期赤字,直接向政府提供贷款。为防止

财政赤字过度扩大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许多国家明确规定,应尽量防止以发行货币来弥补财

政赤字。②中央银行直接在一级市场上购置政府债券。(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臧。

国际储藏包括外汇、黄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藏头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尚

未动用的特别提款权等。(5)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展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磋商,积

极促进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开展。(6)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

发布经济金融信息。中央银行处于社会资金运动的核心,能够掌握全国经济金融活动的根

本信息,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支持。

七、存款准备金制度(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概念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

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

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

策工具。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根本内容

(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凡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留一定的准

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局部才能用于贷款或投资。(2)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标的。

一般只限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提存方法。它包括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确定存款类别及存款余额根基;二是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4)规定存款准备金

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种:活期存款准备金、储蓄和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

一般不计付利息,实际存款低于法定准备限额的,须在法定时限内(一般是当天)补足,否则

要受处分;超过法定准备限额的存款余额为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给予付息并允许随时提用。

(三)提存比率

各国有所不同,一般包括:

(1)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存款期限短的存款准备率就高,存款期限长的存款

准备率就低。自1935年以来,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率制,对所有存款都按同一

比率计提准备金。(2)按银行经营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规模

较大、经营环境好、工商业比照兴旺的地区,存款准备率就较高,反之则较低。(3)对商业

银行库存现金是否抵充法定存款准备金有不同的规定。多数国家规定,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

不存人中央银行就不能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美国从1960年11月起,业务库存也算作法定

准备金。(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不同。多数国家都规定一个调整限幅,有的国家

规定每次调整的幅度为2%,有的允许高达50%。(5)准备金中现金的比例。(6)准备金以外的

准备。(四)作用过程

存款准备金率及法定准备的构成与应保持的限额,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及经营方向有

着直接的影响。如存款准备率提高,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多吸收存款以保持原有的资产规模,

或收缩贷款、减少投资、出售债权以适应被压缩的可用资金规模。

中央银行通过增大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控制货币供应

量的伸缩,以到达稳定通货的政策目的,因而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

一项有效工具。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和金融所带来的调整效应比照强烈,中央银

行不能把它作为短期的政策工具经常性地加以运用,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有变动幅度小、调整

频率慢甚至长期稳定不动的趋势。

(五)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依法

建设了存款准备金制度。1986年1月7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

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作出了法律规定。各专业银行吸收的各种存款都应缴存存款

准备金。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区域性、地方性

银行都要缴存存款准备金。

对不同存款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4年12月31日规定:企业存款为20%,

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1985年1月1日改为统一的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