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专题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专题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专题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专题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专题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阶段综合测评(一)(专题一、专题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见,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子在当时()A.希望复原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须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B[孔子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而不是复原西周社会政治秩序,故A项错误;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提出“克己复礼”的主见,表明他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须要,故B项正确;“克己复礼”并非要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也不是要回到远古社会,故C、D两项错误。]2.《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可见,孟子主见()A.践行勤俭爱民 B.留意道德培育C.反对嬴政霸政 D.实行以德治国D[孟子认为仗恃实力来使人听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有以德服人、敬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反映出其主见实行以德治国,故选D项;践行勤俭爱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留意道德培育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早于嬴政执政时期,C项错误。]3.“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无用也。”(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见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D[依据材料信息“《庄子·人间世》”可知此主见属于道家学派,由D项中“有为”“难治”可推断其主见“无为而治”,这正是道家的代表性观点,故D项正确。A项属于心学观点,B项属于法家思想,C项是儒家荀子的观点,皆与材料观点不同,故解除。]4.《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B[“以教化为大务”是儒家的主见,“正法度之宜”是法家的主见,“道”则是老子的主见,但董仲舒在这里把它的含义给变更了,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的思想糅合了儒、法、道等各家的思想,故选B项。]5.“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行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行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由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提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故选D项。]6.科举时代有“人以科名(科举名试取得的功名)重”的谚语,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A.世官家族 B.儒家读书人C.平民百姓 D.统治阶层B[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参与科举的人主要是指儒家读书人,故B项正确。]7.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这种做法说明白()A.中心集权顺应历史潮流B.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调C.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D.君权与相权冲突不突出B[材料没有体现中心和地方的关系,不能反映中心集权,故A项错误;留意题干时间,“魏晋南北朝”是在汉代以后,“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反映了汉代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君权神授”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应天”和“正统”,不能反映皇权独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相权,故D项错误。]8.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高校》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去人欲。”朱熹旨在强调()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存天理、去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独创本心符合天理C[A项与材料中朱熹强调“明天理,去人欲”不符,故解除;在程朱理学家看来,“天理”指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人欲”指的是人的自然欲求,故B项错误;从孔子“克己复礼”到《中庸》《高校》,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去人欲可得出朱熹强调儒家一贯主见“存天理,去人欲”,故C项正确;“独创本心”是王守仁提出的,故解除D项。]9.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歙县志·人物志》记载的歙县各朝代受旌表的“节(夫死不改嫁)烈(以死守节)女”的数量变更状况。表中数据变更反映出()朝代宋元明清人数5217107098A.明清时期社会冲突不断激化B.宋代以后社会风气每况愈下C.元代后妇女的思想日益开放D.理学对妇女的影响不断加深D[依据材料数据可知,守节的妇女在宋至明清大量增多,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明清时期这一学说成为官方哲学,正是在这一学说影响下,妇女守节现象增多,故选D项;守节现象在明清时期增多不是因为社会冲突激化导致的,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解除A项;守节现象增多不是社会风气恶化的表现,解除B项;守节现象是社会保守的体现,而非社会观念开放的表现,解除C项。]10.五代时的冯道,先后在5个政权中为12位君主服务,屡屡位居宰相。各种政论和史书均指责冯道不忠,而李贽不这么看,以冯道为吏隐(意思是其虽为官,但如同隐者)。这表明李贽的思想()A.符合道家的处世原则 B.与主流价值观相悖C.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 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B[材料反映了李贽思想理念与传统理学忠君价值观的不同,故选B项;A、C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解除;材料不能体现李贽挑战了孔子的权威,解除D项。]11.黄宗羲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指朱元璋)罢丞相始也。”据此可知,黄宗羲主见()A.反对纲常名教 B.实行君主立宪制C.加强中心集权 D.限制君主权力D[黄宗羲认为明代“无善治”的缘由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丞相的废除表明皇权的加强,与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相联系,综合分析可知,黄宗羲主见限制君主权力,D项正确;题干材料涉及黄宗羲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无从体现A、C两项;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虽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但其思想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解除B项。]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育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C[顾炎武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变更其行为,必需先使人民“甘其食”(吃饱)、“美其服”(穿好),故C项正确。]13.下列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见D.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D[虽然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中,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他们仍旧是地主阶级学问分子,思想仍属于儒学的范畴,不行能会深化地批判封建制度,所以D项符合题意。]14.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精确的是()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协助作用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独创的C[A项中“完全”与材料中“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不符。B、D两项表述与材料无关。]15.目前火药武器出现的最早例证被发觉于中国一处墓穴(约建于1128年)墙壁的浮雕里,与它一同排放的还有刀剑、战斧等。这一发觉说明()A.当时火药已成为重要的斗争武器B.火药独创、完擅长宋代C.当时火药已在斗争中大规模应用D.宋代火器种类已相当完备A[由材料中的“火药武器”“与它一同排放的还有刀剑、战斧等”可知,当时人们已经相识到火药武器具备与刀剑、战斧等类似的斗争功能,这说明在12世纪初火药已成为重要的斗争武器,故选A项;其他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解除。]16.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变更了整个世界,变更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出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独创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气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C[三大独创在欧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在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17.汉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留意。汉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汉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赋的地位演化()A.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B.由皇帝的好恶确定C.受朝代更替的影响 D.因儒学兴衰而变更A[依据题干中“汉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留意”“汉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汉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可知A项正确;赋地位的变更并非由皇帝的好恶确定,而是时代发展的表现,故B项错误;此时都处于汉代,故C项错误;汉武帝之后,儒学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18.《辞海》说明汉字的某种字体时称:“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该字体开端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始终运用到现在。该字体是()A.隶书B.行书C.草书D.楷书D[结合材料中强调的“开端于汉末”“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始终运用到现在”等信息,可知是楷书,故D项正确。]19.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上述言论旨在强调书法创作应当()A.效法道家 B.有意无法C.形神兼备 D.超越古人C[依据题文“神采为上”可知强调的是书法的“神”,“形质次之”说的是书法的“形”,“兼之者……”指的就是形神兼备。这里的“绍于古人”不是超越古人,而是继承古人。故选C项。]20.自宋代起先,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缘由主要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旺盛 B.国家的分裂C.斗争的频繁 D.文人的刻苦用功A[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旺盛,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说唱类音乐鼓子词、诸宫调等发达起来,杂剧和南戏等表演形式脱颖而出。]21.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起先呈现出困难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杂剧A[题干提到的“文化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理学分别作用的结果,风俗画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须要,文人画是理学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22.徽班到京,首先“合京秦二腔”。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扬州画舫录》),徽班广泛吸取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还排演了昆腔大戏《桃花扇》)及其舞台艺术体制。这最能说明徽班在艺术上得到快速提高主要得益于()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四大徽班,“各擅胜场”C.行当齐全,文武兼重 D.题材广泛,形式多样A[材料中叙述了京剧的早期发展过程,早期的京剧比较混乱,各种风格的戏剧相互吸取,相互碰撞,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国粹,这就说明白戏曲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博采众长的意义,故选A项。]23.“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闻名诗歌()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阔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解答此题要留意材料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畦留夷与揭车兮”等句式,这种体裁句式敏捷,易于表达感情。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正是楚辞的特点,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故选B项。]24.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B.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世俗文化发展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B[本题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材料中的信息反映的是市民各阶层对小说的认同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所以B项说法正确。]25.《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A.《风》是《诗经》的精粹,《颂》是周人的正声雅乐B.杜甫诗风凝重与沉郁,闻名篇章有《春望》《登高》等C.柳永的词清爽俊逸,刚健豪放,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D.施耐庵的《水浒传》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B[A项错误,《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B项正确,符合杜甫的诗歌特点;C项错误,柳永是婉约派词人,与“刚健豪放”不符;D项错误,《三国演义》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奠定基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杨伯峻《孟子译注》材料二汉代政制,三代以下称美,关键即在于吏治队伍中存在一个由通经入仕形成的儒生群体。他们“学大义,以道事将”,或在朝美政,或在乡美俗,是汉代政治中的清流。--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材料三宋代儒家复兴,范仲淹所提倡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成为此后“士”的新标准。--佘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材料四儒家伦理道德在实践中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病态灵魂的扭曲的人,为君主专制主义供应了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其最终归宿仍旧不免是虚伪和“吃人”,绝不行能把社会引向志向境界。--刘泽华、张分田《论儒家的志向国》(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的哪些思想?(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汉代儒生群体所发挥的作用及其背景。(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宋代儒家复兴”的背景和表现。(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你对材料四中的观点持何种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可以得出自我反省(反求诸己),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得出加强道德修养。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或在朝美政,或在乡美俗,是汉代政治中的清流”得出净化吏治,推行德教;其次小问,可以从汉代对儒学的政策、汉代的教化政策及选官制度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宋代儒学复兴指的是理学的产生和受到重视,依据这一推断结合所学学问来回答;其次小问,首先是程朱理学的产生,其次依据材料三“宋代儒家复兴,范仲淹所提倡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成为此后'士'的新标准”得出士阶层的社会担当意识增加。第(4)问第一小问,我们要依据材料的信息对儒家伦理道德进行评价,赞成与反对,或者另有观点都可;其次小问,若赞成材料的观点就应当从儒家伦理道德的消极影响这个角度进行论证;若认为材料的观点是片面的,就要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既有消极影响,也有主动影响。[答案](1)思想:自我反省(反求诸己);加强道德修养。(2)作用:净化吏治;推行德教。背景:汉武帝重用儒生;大力兴办教化;推行察举制和征辟制。(3)背景:儒学危机;三教合一;宋代重文轻武,大力发展科举。表现:程朱理学的产生;士阶层的社会担当意识增加。(4)示例一:赞成该观点。理由: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思想,强化了君权,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示例二:该观点是片面的。理由:儒家伦理道德除维护君主专制政体外,对道德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比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气,留意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朱熹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4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相识。(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演化,主要涉及董仲舒新儒学、朱熹的理学思想、李贽的反正统思想等学问点。第(1)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紧扣三位思想家所处时代的特征,概括对儒学思想的看法。第(2)问,从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对中国及世界文明的主动影响角度、儒学的消极影响等方面分析儒学的历史作用等。[答案](1)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南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2)主动: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珍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消极:儒家思想作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也带来了禁锢思想、压抑人性、封闭保守的消极影响。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成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慢慢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折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很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依据所学学问,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3分)(2)阅读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成功”?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夷待访录》为什么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并分析其主见没有成为主流思想的缘由。(7分)[解析]第(1)问留意时间“春秋战国”和限定词“儒家学者”,依据所学学问干脆迁移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主见中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主见即可,比如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仁、礼等。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儒家思想由先秦时期受到统治者冷落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次小问,据材料“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和所学学问从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论来源和内容进行分析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得出批判君主专制;据材料“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可得出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见;据材料“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可得出主见法治;据材料“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得出主见工商皆本。其次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自身局限等角度干脆迁移所学学问回答即可。[答案](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2)成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学说。(3)缘由: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见;批判君主专制;主见法治;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等。缘由: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程朱理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禁锢人们思想;小农经济为主,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明确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方案,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明末以来,在利玛窦等人的影响下,中国人起先真正地了解世界,涌现出以徐光启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他们与利玛窦等人合作编译各种欧洲科学著作,向国人普及新的科学理念,一时间钻研西学蔚然成风。16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一场文化伦理革命,其先锋“并不是出国考察者,因为谁也不能走出帝国之外去异邦寻求这些科学,他们只是译者或编者,是他们让读者得以接触外来的著作”。在中国儒家哲学被广泛介绍到欧洲的同时,中国的历史、地理以及科技、文学也在欧洲广泛流传开来。1735年在巴黎刊印的《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与德国、英国的学问界均以此书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成为启蒙思想家们追求的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