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

第2题: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楚义帝论

(清)查礼

天下事未有成一事建一勋而出自迂生腐儒之手者。况天下之大,帝王之重,又当干戈

纷扰群雄角鹿之秋哉!苏子瞻论楚帝曰:“天下之贤主也。”以予观之,义帝特一迂

生腐儒尔,安在其为贤也?

宋义者,战国游士之流也。一言偶中,未必其遂能知兵也;乃骤加以“卿子冠军”之

名,委以三军之重,而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二人之不相戕杀者,未之有

也。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义之不能杀羽,而羽之能杀义,亦事之易知者

也。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杀义尔。

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然是固不可以遣羽,而亦不可以

遣沛公。自古无因人成事之帝王也。义帝为怀王孙,固楚民之所望,而楚之不祀久

矣;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为诸侯王之长,斯亦奇矣。又欲不烦一手足之

劳,俨然为群雄之主焉;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

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沛公入关,则羽必怒而图沛公;怒而图沛公,则沛公

不能当羽,沛公必败,羽必胜;羽胜,则羽之气横,而义帝益不能制之也。

夫秦虽强,易与(对付)也。彼虐用其民既甚,其民皆有父兄之痛焉;楚兵至而不倒

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为义帝计,惟遣一将以救赵,而亲率诸将以击

秦,数始皇、二世之罪,受子婴之降,除秦之法,与民休息。秦地百二山河,天下莫

强焉。楚虽大,僻在东南,其形势非关中比。因秦之规以定都焉。封项羽、沛公各以

大国,封诸侯之有功者以小国,又封五国子孙之贤者,以无绝其先祀。当是时,天下

固义帝之天下也,虽项羽之暴,何足忌哉!羽与沛公,固皆我之佐命臣尔。

惟前既有以失羽之心,而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

焉,而天下之势去矣。乃欲端拱安座,用人之劳而享其逸,不亦缪乎!吾故曰:义帝

特一迂生腐儒尔。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当干戈纷扰群雄角鹿之秋哉秋:秋天

B.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属:部属

C.数始皇、二世之罪数:列举

D.怒而图沛公,则沛公不能当羽图:谋取,希望得到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义帝行事“特一迂生腐儒”的一组是()

①委(宋义)以三军之重②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

③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④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

⑤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②④

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一反前人对楚义帝的评价,旗帜鲜明地指出义帝不过是一个迂生

腐儒,绝对成就不了帝王之业。

B.义帝虽然为怀王之孙,但目前他不过是一个民间牧羊儿,因此义帝的失误

还表现在没有亲自率领诸将击秦。

C.文章主要论述楚义帝用人不当的的错误,不该重用战国游士之流的宋义,

入关之命应交付项羽,不该交付刘邦。

D.作者设想:在当时形势之下,义帝若能亲率大军攻秦,完全可以取胜,而

项羽刘邦都会成为自己的佐命之臣。

12、把下列文言文中画线句子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3分)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分)

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

日:“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

剑舞。”项王日:“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

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

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跟日:“客何为者?”张良日:“沛公之

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

而饮之。项王日:“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

切而啖之。项王日:“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

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

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

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

应,日:“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

出。

(节选自《鸿门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属皆且为所虏属:下属

B.目眦尽裂眦:眼眶

C.则与斗卮酒与:给

D.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樊哙侧其盾以撞B.劳苦而功高如

吾其还也轲自知事不

就,倚柱而笑

C.欲诛有功之人D.窃为大王不取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1.翻译下列语句。(8分)

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4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

己的忠心。

B.范增老谋深算,富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

阶下之囚。

C.项伯同项庄一起舞剑,并借机掩护刘邦,项羽对此不加制止,失去了一次杀死刘

邦的良机。

D.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樊哙闯帐”这一情节,表现樊哙勇猛豪壮而粗中有细的性

格特点。

第4题: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共12分,其中选择题

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

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

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借助,凭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以……为耻

D.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族:家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践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运用比喻论证说理,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读

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

B.《劝学》选段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阐明借助外部条

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

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

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批判态度。

第5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完成7—8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

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

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瀚(Xi"污

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游必就土,所以降邪

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

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B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C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D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

(2)故君子游必就土,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第6题: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

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

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

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日:“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

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

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日:“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

作布衣、麻屐,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

下请日:“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

日:“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编,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

日:“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

日:“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日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日:“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日:

“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虎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

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日:“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

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日:“要离烈士,

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以身居作居作:作佣人

B.鸿并绝不娶并:一起

C.简斥数妇简:挑选

D.今而见择,敢不请罪择:抛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3分)

①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②以遭乱世,因卷席而

葬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④居尻下,为人赁舂⑤七

日而鸿不答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③④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

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

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

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

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1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4分)

②无乃欲低头就之乎?(3分)

(2)用“/”为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

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第7题:文言文阅读(16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夜绸而出夜:在夜间

B.敢以烦执事敢:敬词,此处也可译为“冒昧地”

C.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

D.与郑人盟盟:建立同盟

5、烛之武不去劝说晋侯,而去劝说秦伯的主要原因是()。2分

A.秦国远晋国近,故用远交近攻的策略

B.秦国强大,如被说服,晋国就无能为力了

C.晋文公侵略野心大,还是秦穆公宽宏大量

D.主要矛盾在晋、郑之间,而不在秦、郑之间

6、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夜缱而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见秦君,拯救于危

难之中的义勇精神。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说明不灭郑对秦国有

利。

C.“朝济而夕设版焉”,是说晋文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设计好了防御工事。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说明秦、晋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

7、翻译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6分)

译:

第8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7-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涔池,鱼超不可胜食也.岸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

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情,王

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百亩之田,物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网)B.鸡豚狗彘(猪)

C.孝悌(尊敬父母)D.庠序(学校)

8.下面的加黑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乐

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9.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令随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第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9分,每小题3分)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

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

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

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

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

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

之状,且日:“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日:“子寒如此,而不恤之

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日:“若见若父之将受

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

其父日:“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

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裾观之,一人肤体伤

败,先生叱之日:“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

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

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

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

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日:“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

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

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

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日: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

•刘大概《张复斋传》,有删改)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诛:索取

B.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日猝:突然

C.民逋赋,久不能输逋:拖

D.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病:生病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先生出贿付其父日:“以养尔余年。”作《《师说》以贻之

D.先生之免金溪而归巫医乐师百工之

1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

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①④⑥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4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4分)

第10题:课外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9分,每小题3分)

周访字土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咒

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

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

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

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世。毁作桔椽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根

以距之,桔棒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毁遣杜弘出海昏久访步上

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

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骗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

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日:“人有

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日:“将士用命,访何功之

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

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赈济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心悦诚服

9、对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

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B、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土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

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C、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土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

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D、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土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

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

战屡胜。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

提拔。

C、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曝将军等职务,成为一

代名将。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

轻举妄动。

翻译句子(共9分)

11、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3分)

1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分)

1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分)

第11题: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2题。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敕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

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

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践而望矣跋:踮起脚B.假舆马者假:利用

C.锲而不舍锲:雕刻D.而绝江河绝:断绝

9.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

D.我决起而飞,抢榆防而止

10.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1.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

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

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

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6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题:文言文阅读(16分)

韩铺,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

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

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铺上言:“吏部掌天下

性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

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

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

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

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

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铺者。”

帝乃特署铺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

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铺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

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铺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

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

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

郡为多。镭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

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铺延见郡舍中,供以粉

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铺无预。铺

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谖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

张,铺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铺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

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铺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

官。

(选自《元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击奸暴,黜贪墨贪墨:贪官污吏

B所至郡县,为之肃然肃然:恭敬的样子

C无加铺者无加:没有人超过

D往往腾谤于朝腾谤:肆意诽谤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B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C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D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以进士的身份做官,

韩镭却是个例外。

B.韩铺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

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

凶,韩铺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往往贪得无厌,以致于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

州,韩铺只供给他们粗糙的米饭,他们回去之后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铺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2)而龚伯避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镭有言,不见听。

第13题:

第14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7题。(10分)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

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日:"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使毕使于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吾其还也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乃不知有汉D.倚柱而笑夜缱而出

6.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2分)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

雄形象。

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从正面体现荆轲的镇定自若,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

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

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

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3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第15题:

第16题: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16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失其所与,不知

B、夜缱而出,见秦伯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C、才美不外见秦伯说,与郑人盟

D、无能为也已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解释黑体字的用法。(5分)

(1)夜缱而出()(2)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朝济而夕设版

焉()

(5)邻之厚,君之薄也()

6、翻译下面两个语句。(8分)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4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4分)

第1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9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王史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

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

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

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

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

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语在《淮阴侯》事中。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

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栋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

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

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日:“王暴衣露

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

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

盛,封为鄢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

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

臣等上,何也?”高帝日:“诸君知猎乎?”日:“知之。”“知猎狗乎?”日:

“知之。”高帝日:“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

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

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日: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帝为亭长,常左右之左右:帮助

B.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去:离开

C.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距:距离

D.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辄:立即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部表现萧何“功人”“勋烂”的一组是(3分)()

①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②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③何独先入收秦丞相

御史律令图书藏之④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⑤上数使使劳苦丞相⑥今萧何举宗数十人

皆随我

A.①②④B.③⑤⑥

C.①②⑤D.③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

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

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虽然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刘邦对萧何却是疑忌重重。在京索激战中,刘邦就担

心他会乘机反叛,所以常常借“劳苦”之名从前方派员到关中后方侦伺萧何的动静。

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

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10.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完成6—10题。(共20分)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日:"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

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

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

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共其乏困B愿大王少假借之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卒起不意

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持千金之资正物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以故荆轲逐秦王

8.下列句中的加横线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函封之B、夜缱而出

C、群臣怪之D、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9.下列句子与“群臣侍殿上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燕王拜送于庭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使毕使于前

10.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第1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

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

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师:军队。

B.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给予。

D.阙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