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私立济南齐鲁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私立济南齐鲁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私立济南齐鲁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私立济南齐鲁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私立济南齐鲁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私立济南齐鲁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缱而出缱: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5.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6.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⑤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缱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

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

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2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

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阅四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

官累,不得归。十九年,教匪①起,寿张令以文耕娴武事,招助城守,训练、防御皆

有法,贼不敢窥境。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

请释,其子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

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②。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

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③,民呼李教官,

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

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藉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征缓,

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

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更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

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

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三》)

【注】①教匪:因信某种宗教而作乱者。②窝顿:窝藏。③为己之学:即儒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丧,服阕,补邹平服阕:守孝期满

B.母感动请释,其子卒改行改行:改正品行

C.宣宗夙知其名夙:早

D.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薄:浅薄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民妇陈诉其子忤逆其皆出于此乎

B.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望西山,始指异之

C.请分别征缓,以纾商力作《师说》以贻之

D.易犯法,亦易为善何为其然也

10.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李文耕治理邹平时采取的措施。(3分)

11.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到官阅四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3分)

(2)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4分)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分)

第3题: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2〜23题。

甲: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湍,君子

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

邪僻而近中正也。

乙: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

自然以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

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翟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

游焉。

22.下列各句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游必就士游:游玩

B.白沙在涅涅:黑泥

c.其渐之潘瀚:脏水、臭水

D.是以与善人居是以:因此

23.对下列加点词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兰槐之根是为芷

②入芝兰之室③不扶而直

④久而自芳

A.①②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I).①②同,③④同

第4题:

第5题:课内语段阅读(12分,选择题每题3分)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

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共其乏困四海之大,有几人

B.敛费财以送其行.拜送书于庭

C.得间奔真州独五人之瞰瞰

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0.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既东封郑③舍相如广成传舍④乃使其从者衣褐⑤

夜,缱而出⑥卒廷见相如⑦大王必欲急臣⑧蔺相如前曰⑨乐盘游

A.①②⑦/③⑤/④⑥⑧/⑨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②⑨/④⑧/③⑤⑥/⑦D.①/②⑦⑨/③④⑥/⑤⑧

21.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同类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何以知之D.死生,昼夜事也

22.下列句子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篇幅虽然短小,但故事却有头有尾,层次井然。情节波澜迭

起,曲折有致。烛之武在夜间“缱而出”,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

的高潮。

B.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

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C.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

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D.本段是说退秦师的关键。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从灭亡郑国和保全郑国两

个角度,苦苦哀求秦穆公,最终让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

约,乃至帮助郑国。

第6题:

第7题: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

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

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胪千里,旌旗蔽空,酬酒临

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

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螭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倚歌而和之倚:依,按着。

B.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坐:斜着身子坐。

C.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会儿,表

示一段很短的时间。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既望”既农历每月十六日或十

七日。

B.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

“宿”。

C.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苏子:即本文作者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

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后两段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而言,作者往往

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且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

如“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

C.本文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的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

文来看,苏轼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岫胪千里,旌旗蔽空,酿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

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第8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

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

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

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

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

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

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谐之

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

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璃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

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

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

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

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

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

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

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縻,并委令处分发

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

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

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

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

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工草隶,善属文属:写作

B.文约理赡赡:充足

C.潜引入阁计事潜:偷偷地

D.仍知门下省事知:了解

5.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

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B.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

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C.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

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D.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

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

军。(5

分)

(2)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谐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5分)

第9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鲁共公择言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日:“昔者,帝

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

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噪⑴,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

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⑵,三日不听朝,遂推南

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

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日:'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

主君之尊⑶,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

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

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1)赚(qi©)):同“慌”,满足,舒服(2)南之威:也叫南威,和后文白台、闾

须,都是美女名。(3)尊:同“樽”,酒器

7.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觞:酒器

B.鲁君兴,避席择言曰避席:离座起立

C.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觉:醒

D.梁王称善相属相属:相连,接连

不断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禹饮而甘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D.使使以闻大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今者有小人之言

B.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倚柱而笑

D.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失其所与

(二)王翦传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

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

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

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

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

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

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

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日:“老臣罢病悖乱,唯大

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日:“己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己用臣,

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

至满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日:“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怛⑴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

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

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

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⑵。”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

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靳

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

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释(1)怛:通“粗”,粗疏,鲁莽(2)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以:率领。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道歉,谢罪

C.自驰如频阳如:到,往

D.李信果辱秦军辱:使受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翦因举兵追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归老于频阳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乃悉国中兵以拒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1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王翦的深谋远略的一组是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②老臣罢病悖乱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④乃悉国中兵以拒秦⑤坚

壁而守之,不肯战⑥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

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

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

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

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4分)

(2)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3分)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分)

15.用斜线为下面语段断句。(限断六处)(3分)

阳羡作《南唐书》,辞严义正。然于二主之文才未尝不痛惜也时家国阴阴如日将暮二主

乃别有一番闲心寄之词调竟以此获不朽矣。

第10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

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选自《劝学)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

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

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

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

5.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

B.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有学问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懂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对《师说》中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提出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

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组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

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烈

的责备和讽刺。

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11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

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

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一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

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

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

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

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

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

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

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

喧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

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

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

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

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6.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实词,含义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B、还军霸上军:率领

C、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D、卮酒安足辞辞:告辞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亦以明死生之大

B.为击破沛公军/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项王按剑而踞曰/夜,缱而出

D.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选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和“项庄舞剑”“樊

哙闯帐”“项羽嘉许”等事件,期间矛盾时缓时急,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B.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动魄

的一幕,可见“留沛公与饮”是项羽精心策划的阴谋。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

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范增的政治观察力、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的致命弱点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

并不完全了解,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他擅自布置项庄舞

剑,这些都表明他不知己知彼,这就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3分)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4分)

③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3分)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22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

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

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

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

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日:“第国家养育

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

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费为军费。明年正月,

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

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

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

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

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

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

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

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从容:沉着镇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见故相江万里

因人之力而敝之

B、君其勉之

越过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失其所与,不知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3

分)

①捧诏涕泣②与大元丞

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宽为军费④左右命之拜,不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

姓?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

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

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

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

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4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

第13题:

第1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

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

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

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日:'距

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ffi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

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山东:靖山以东

B.具告以事具:详细

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交,老交情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

B.为击破沛公军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

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

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

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

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小题4】将《鸿门宴》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第15题:本大题10小题,共47分。

课内文言文段阅读,4一一7题。(15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

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

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

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塘名城,杀豪

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

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

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

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

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

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慢棘矜,非钵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亢

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

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繁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

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嵯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聪,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使用不恰当的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六合:天地四方,即天下。

B.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C.非亢于九国之师也亢:抵抗

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控制,统治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河为池/因利乘便B.振长策而御宇内/序八州而朝同列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始皇之心/行军用兵之道

6.下列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B.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7.翻译下面句子。(各3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3分)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分)

第16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出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妄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

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

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

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

邪?”婴默然。文日:“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

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

“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希用事相齐,至今三王

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今君后宫蹈绮毂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

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

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

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

之士。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

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盂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

一县以去。

齐港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入秦)。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后齐渭王灭

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

伐破齐。齐潜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盂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

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

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生:养活。

B希用事相齐用事:掌权、执政。

C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厌:满足、吃饱。

D孟尝君恐,乃如魏如: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玄王之孙为何夫晋,何厌之有

C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D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