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11月绍兴市高考科目诊断性考试)【作文题】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体现了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认识与行为相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发现两者的落差,让人感叹知易行难······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命题意图】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体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这里“问学”与“为政”的统一,强调的是日常德行修养与行为实践的相辅相成。知与行不可分割,同时发生,不分先后。“知行合一”在这里是一种内省的方法与态度,来自儒家道德修养范畴。但是,在现代许多语用场合,我们看到更宽式的理解。知行合一,揭示了认知与行动、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等的辩证统一,习近平同志就有多次论述。本题并非要求考生作出抽象的哲学思辨,意在引发他们对自身生活的关联与思考。题中首句确定了“知行合一”的内涵,也确定了话题写作的范围。第二句“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发现两者的落差,让人感叹知易行难”是写作导向,考生审题立意时需要细心领会。“两者的落差”?是指生活中知行不相一致的现象,我们探究过其中的原因吗?有时候知难行易,有时候却知易行难,要看具体的事件和情境。我们这里不讨论孰是孰非。所以,为了聚焦话题,本次作文考查的落点在后一半,对“知易行难”的联想和思考上。如何理解知易行难?明白一个道理很简单,或者自以为很简单,但要将其付诸实践却并不容易。需要明确的是,说并不代表知,行文时勿将“知行关系”误解成“言行关系”。为何会出现“知易行难”的现象呢?这需要考生对现实生活和自我心灵的体察,需要对某个生活事件的认识与思考。大致可以从几个方向探究:知识与实践脱节,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着差距,导致操作性问题。了解事物是知,但实际上却存在理解不深、把握不全的情况,是一己之见。有所知,实践时还存在现有资源条件能否满足的问题,如果缺乏实践的机会和环境,也不可能成功,时势大环境很重要。认知一件事往往是客观把握的过程,而按认知去做好一件事,往往还会涉及个人的情感和利益,就难做了。想去做,但长期形成的行为模式有强大惯性,因为习惯的力量而难以迈出第一步。自我设限,行动前的过度思考和拖延,害怕做得不够好而不敢实践。执行能力不足,想起来简单,操作的时候力不从心。……我们期望学生能在这样具体的探究和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表达,如果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更体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考生没有关切“知易行难”的问题分析,泛泛地阐述“知行合一”,算是偏题,酌情降级处理。(以上来自绍兴教育教学研究院)【审题立意】本次绍兴适应性考试采用了读写结合型作文题。整则材料由两个层面构成:第一层由文言阅读材料一引出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认识与行为相一致;第二层以“但”字转折,指出现实生活中“知”与“行”常有落差,会出现“知易行难”的情况。纵观作文命题,旨在引导学生正视现实生活中“知行落差”的现象,促其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解决“知易行难”“知行脱节”等现实难题,真正践行“知行合一”。可以说,此作文题既有很强的思辨性,也有较好的育人意义,落实了模拟意图。从核心概念看,“知行合一”体现的是王阳明先生对“知”“行”关系较理想的认知,强调认识与行为的内在统一,即真正的认识是体现在行动中的;知行落差,指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认识与实际行动之间常会存在不一致或脱节的现象;知易行难,偏向人们的感受,认为理解“知”相对容易,但将其付诸实践(行)则困难重重。从语意表达看,转折复句的语意重心在“但”字之后。题目要求考生在“知行合一”的理想状态与知行落差的现实状态的背景下,探讨产生“知易行难”这一感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解决策略。因此立意的重点应当放在——深入思考“知行落差”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来解决“知易行难”“知行脱节〞等现实难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材料整体看,面对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知行落差的对比,以及“知易行难”的普遍感叹,考生宜深入剖析与思考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知行落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两者的统一。从写作要求看,题目虽没有限定具体的文体或写作角度,但暗示了需要结合个人思考、社会现象和哲学理论进行论述,不可失之空泛。综上所述,比较核心的观点应是:青年学子当认清“知行合一”思想有其理想化的一面,分析其现实落差的成因,并倡导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切实践行“知行合一”。从实际写作来说,考生如果没有关切“知易行难”的问题,仅围绕第一层写两者关系,分析仅论述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知行合一”,忽略材料第二层对现实问题的观照和思考,则应视为不能完全切题,最高不超过43分。【考场作文】破个人瓶颈,跃知行鸿沟“事心事天之旨,正学正道之辩”,这是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阐释。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难以达到如此境界,生发了诸多感慨。依我之见,唯有不妄自菲薄,积极躬身入局,方能突破个人瓶颈,跨越知行鸿沟。“知”对应着认知、理想,“行”对应着措施、工具,知行之间的落差,恰恰折射出应然与实然的鸿沟,暴露了人生所遭遇的瓶颈。究其原因,在外部因素上,知行的差距源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体为时代洪流所裹挟,受种种变化、情况的制约,而陷入知行无法自洽的窠臼。人们常为此而苦恼、抱怨,期待挣脱枷锁,寻求独立思考、行动的自由空间。现状或许难以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永久囿于兹,此时正是我们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契机。在探索认知与行动平衡的旅程中,我们可以调整行动的方案,或是接纳新鲜的认知,然后审时度势,因时而动。古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真知灼见;今有在仓库中训练,却仍渴望为故国发声的难民代表团运动员。我们应当一直秉持心中的理想、高远的目标,如此,现状才无法阻止我们追循“知行合一”的脚步。而在内部因素上,知行的落差源于心理的变化。或流于从众心理,放弃良知而投机取巧,“竞周容以为度”;抑或屈服于自己的弱点,甘愿平躺于温柔乡中,空谈梦想而没有实际行动。这些个人的缺陷看似细微,实际是知行之鸿沟最难弥合之处。“能改正的是缺点,不能改正的是弱点。”若从于人性的懒散、怠惰,最终会无法摆脱向下堕落的惯性,成为阻碍人发展向上的瓶颈,也将变成隔绝知与行的天堑。要跨过这道坎,则需要我们挥刀斩断那些“从来如此”的怠惰,抛弃那些“本该如此”的麻木,重新燃起跳过知行之间深渊的期望。作为个体,我们虽然被时代洪流裹挟,被个人的局限裹挟,但当能做到知行合一,终会闪耀自己的光芒。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向党和人民保证的决心书
- 网络小额贷款合同格式
- 个人住房借款合同模板
- 向子女承诺的戒酒保证
- 简单定点采购合同范本
- 专业大理石采购安装合作协议
- 房屋买卖合同贷款的房产评估
- 设备安装与质量控制合同
- 货物买卖合同模板
- 海运物流服务合同
- 《精装修成品保护》课件
- 2024年房地产开发商与装修公司装修合同
- 2024年畜牧业经营管理教案:转型与升级
- 专利实施独占合同范例
- 浙江省绍兴市建功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份学科素养竞赛语文试卷
-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2024护理个人年终总结
- 2024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解读(全)
- 【单元练】(必考题)高中物理必修3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习题(答案解析)
- 二年级排球教案
- 人文与历史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