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初中世界地理复习第七讲:南亚 湘教版_第1页
高二地理 初中世界地理复习第七讲:南亚 湘教版_第2页
高二地理 初中世界地理复习第七讲:南亚 湘教版_第3页
高二地理 初中世界地理复习第七讲:南亚 湘教版_第4页
高二地理 初中世界地理复习第七讲:南亚 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初中世界地理复习第七讲:南亚湘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南亚

1.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2.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3.印度的工农业类型及分布。

4.印度主要的自然灾害。

5.能在地图中指出南亚主要地形区、河流、平原与岛屿的位置。

6.能分析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二、重、难点解析

南亚的季风气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降水

主要知识(考)点分析

<-)位置和范围

1、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南

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推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临孟加拉湾,西临

阿拉伯海。因由南半球漂移而致,又称南亚次大陆。

2、范围: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EL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二)自然区域特征

1、三大地形和两大河流一地形与水文特征

(1)三大地形区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一一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两大河流

①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叫狮泉河),向西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

海。它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②恒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南麓,流向东南,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恒河是南亚最长、流域最广的河流c下游水网运河密布.是一个大的农业牛产地区,有

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东距孟加拉国17公里处建有法拉卡水坝。哈尔德瓦以

下可通航。

2、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1)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平原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北部喜马拉雅山、西北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东北部的山地。

(2)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

①特点:有明显的早、雨两季。表现在:南亚的旱季是10月至次仔5月(而不是II

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6至9月(而不是6至10月),旱季后期(3至5月),此外,西南

季风对南亚影响的强度和广度亦大于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区。

②成因: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成因相同。

(3)热带荒漠带的特点及成因

西北部为热带荒漠带特点: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塔尔沙漠。

塔尔沙漠成因: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①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②夏季

风一西南季风无法到达;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4)南亚降水的时空分布及成因

①时间分布;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很大。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图左),为

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图右),为旱季。特别是3至5月份,气候干热,气

温可达40℃以上。南亚各地的降水量相差很大。

②空间分布:东高止山、西高止山的濒海一侧和北部山地的南坡为迎风坡,多地形雨,

乞拉朋齐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降水最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有11000多亳米。

南亚的西南季风对农业有重要影响。每年西南季风昔来的卡沛雨水,是南亚农业生产的

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

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三)人文区域特征一悠久的历史

1、南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

2、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四)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

(D历史:印度是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发展了

农业,建造了城市,创造了优美的诗歌、舞蹈、宏伟的建筑和佛教塑像雕刻艺术等灿烂的文

化。

(2)民族、宗教与语言: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1()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其

中人数最多的是印度斯坦族(46%),印地语为国语,与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印度的居民大

多数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2、人口压力大

3、自然环境区域特征与农业生产

(1)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良好的

水热条件为多种作物的种植奠定了基础(下图1、2)。

水稻

图1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图2印度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②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占全国土地面枳的一半以上,是亚洲耕地面枳最大的国家,

属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

③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④土壤肥沃,德干高原西北部有一片由火山岩风化发育而成的黑土区,适宜棉花生长,

为印度产棉花最多的地方,西部沿岸的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⑤水源充足,印度丰富的降水和恒河等河流为农业灌溉提供丰富的水源。

(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印度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农作物主要分布地区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东北部和半岛的东西两侧沿海地区需水较多,这些地区为平原,降水丰

水稻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平耐旱能力较强。这些地区地面起伏和

小麦

原)缓,土壤肥沃,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的低多雨的气候(湿润)及排水好的坡地

茶叶

山)

黄麻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世界首位)

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地区需水、肥、热量大,气候温暖,降水

甘蔗

量大

(3)印度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印度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水旱灾害频繁:水旱灾害频繁丐西南季风的强弱密切相关,西南季风强的年份,雨季

来得早,去得晚,雨水过多,容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

水不足,容易造成旱灾。为解决降水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不均,在水源充足的北部(印度河、

恒河流域),兴修水利灌溉系统;而在南部降水不足、水源缺乏的高原地区,则主要修建大

量的贮水池等来缓解旱情,

②粮食不足:印度的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为解决粮食

不足的状况,印度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绿色革命”,即推广了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培育

良种,并且兴修水利、增加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以增加粮食产量。同时,正在实行小家庭计或I

即鼓励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组成3人小家庭。

4、迅速发展的民族工业

IOS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

(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

还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大于B高原。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

力差异影响;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3)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钵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B高原有色

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工业部门差异: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

业为主。

(4)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例题2、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上午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海啸,席卷

南亚、东南亚等多个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人员伤亡达2.5万多人。

(1)比较A.B两个群岛的形成原因。

(2)在这次海啸中,许多西方国家并未在印度洋沿岸,但也有人员伤亡,这是为什么?

(3)引发本次海啸的主灾是什么?根据本次灾害的发生情况,反映了灾害具有什么特

点?认识这些特点,对防灾减灾工作有何启示?

答案:

(1)B为马尔代夫群岛,是珊瑚岛由珊瑚虫的遗体堆积而成。A为安达曼群岛,是印

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时,印度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亚欧板块受挤

上拱,隆起而成的岛弧。

(2)①印度洋沿岸各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②西方国家经济发达,有大量游客在

这里休闲旅游。

(3)主灾是地震。反映了各灾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在一次灾害的发生过程中,

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加强科学研窕,建立灾情监

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当一种灾害发生时,

及时做好诱发灾害的预防措施。

例题3、材料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晨7点59

分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距海岸30公里。为40年来世界最强烈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

首先袭击泰国南部,然后•路奔袭1600公里,席卷印度和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马

来西亚等国,灾难甚至波及到东非沿岸的索马里,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国家死亡

人数已超过1万4千人。

材料二:地震震中与印度洋沿岸地区示意图(如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苏门答腊岛所属气候类型是,当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地箧时,

下列说法塔馋的是()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B.塔里木河即将断流

C.美国东部地区艳阳高照D.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2)中国与A、B半岛上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时,提出了合作建设泛亚铁路和合作开

发澜沧江流域的意向或方案,请根据所学有关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简述A半岛河流的水文特征。

②在建设泛亚铁路和开发澜沧江时,为更好协调与环境的关系,应注意哪些问题?

(3)人类可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C

(2)①流量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②在建设泛亚铁路和开发澜沧江时,应注意

该区域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要注意防止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危害;注意防治水土流失,保

护好生态环境。

(3)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②加强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③实施•些预防措施,

例题4、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Li河注入洋。其图示河段流域范围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2)L?河水补给以雨水和为主,该河流河水流量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3)Li河与L2河的分水岭是山,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线条(一)桥绘此山脉

走向,该山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简述L1河附近区域的优势自然资源和今后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方式。

(5)概括L2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说明限制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

素。

(6)L2河北岸支流的源头地区曾降F“黑雪”,其雪中的黑色物质有可能来源于(填

字母即可)

A.北部山区B.南部面地C.西部海域D.东部林地

答案:

(1)印度由于流径在狭长的谷地中,两岸山体陡峻,汇入的支流少。

(2)冰雪融水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强弱和气温高低变化影响大

(3)喜马拉雅基本上沿中国国界标绘即可,图略①高寒为主,垂直差异显著②地

壳运动活跃,多地质灾害

(4)本区域优势自然资源有太阳辐射能、地热、生物等,对外联系主要交通方式为公

路、铁路与航空

(5)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灌溉农业,历史悠久,劳动生产率较低,洪涝和干旱等自然

灾害,人口压力大和生产技术较落后等。

(6)Co

例题5、材料(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世界自然基金保护会在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

说: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每年后退10至15米。如果人类不采取措

施,那最短只要20年,气候变化就会达到一个危险的程度。

(1)在图中①②③地中,用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区位的是—。简析该地工业布局的主

要自然因素。

(2)简析冰川后退的直接原因、后果和解决的主要措施。

答案:(1)③该地区位于高原,气候凉爽宜人,日照充足,环境优美。

(2)直接原因:全球变暖。后果:在近期内将引起河流水位上升,导致大范围的洪水

灾害;在远期,冰川后退后,河流水位会转而下降,水资源减少。解决措施:•是全球合作,

减少人类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二是全球共同行动,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开展植树造

林。

预习导学

同学们,下节我们学习的是一一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中亚和西亚

1.读西亚地形图,完成填空:

C

'/位于:N_渗、M_海、L____海、K_海、J_海之间.

什皆“H编一刈.岫”联系:G洲、I洲、H洲之地。

位置:五海二洲之地沟通:B一洋布―志

交通咽喉:(见课本中表格)

地形:高原为主,有0高原、P高原,沙漠厂布,Q平原。

河流:________河、一河。

/特点:炎热二燥。

气候4在伏部分的区: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方体[地中海沿岸候,一季温和多雨,一季炎热干燥,雨热不同期。

而乃</人种:白种人,阿拉伯人。

民族语言:阿拉伯语。

居民宗教:大部分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教徒称:穆斯林,

圣地:麦加,最大清真寺:麦加大清真寺。

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圣城均为0

份布:河谷平原、两河平原、绿洲。

无皿灌涯农业(节水)技术:_____节水农业。

式比(代表作物二_(伊拉克)

畜牧业(重要部门):安卡拉羊毛(产地⑤______),

紫羊羔皮(产地⑥_____),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

2、读中亚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国家名称:

①国是;

②国是:

③国是:

④国是;

⑤国是:

(2)填写河流名称:

a,

b9c,d9c©

(3)填写湖泊名称:A、B、C

(4)在图中画出50°E、60°E两条经线。

(5)试分析近年来咸海水面逐年缩小的危害、原因及对策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1、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2、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的矿产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

B、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水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C、印度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

D、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发达国家

*3、南亚的人口密集区和农业区主要位于:

A、喜马拉雅南坡地区B、印度河和恒河平原

C、德干高原南部地区D、臼度洋中的岛屿上

4、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

5、印巴分治过程中,交织着哪两大教派矛盾:

A、佛教和印度教B、伊斯兰教和印度教C、度教和基督教D、基督教和佛教

下图中,AC线地跨三个国家,读后回答6—8题:

65°90°

1ABC)24'N

--------T------------------------0-------------------------------1-------------------

**6、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高原、盆地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山地、平原D、山地、平原、盆地

*7、关于A、B两国正确的说法是:

A、A、B两国间矛盾冲突激烈的历史原因是淡水之争

B、A国是以山地为主的国家

C、B国南部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较气温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北部山地的阻挡

D、西南季风的强弱,易使B国造成洪涝或干旱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国地处亚欧板块

B、A国和B国的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C、某一河流源于我国,流经B国,在C国入海

D、B国是亚洲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读图,回答9—10题;

9、甲、乙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之一是:

A、首都为全国最大城市

B、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稻谷、棉花等

C、绝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D、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1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河平原是中国农业和人口稠密的地区

B、乙国农业生产的特色是水稻种植业

C、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区是甲国重要的新兴工业区

D、甲乙两国中,只有甲国的人口超过了1亿

读“河口位于回归线附近的两条河流的位置示意图”,完成第11一13题。

4------------------------------产・23・26,

**11、下列城市中,位于乙河口三角洲地区的是:

A、开罗B、孟买C、圣保罗D、加尔各答

**12、甲河中上游地区是所在国家小麦的集中分布地区,小麦单位面积产量高。其小麦单

位面积产量高的原因主要有:

①降水十分丰富②光照资源丰富③水源丰富④高产良种的推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

**13、甲、乙两河流域突出的地理特征有:

①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偏低②居民以黄种人为主

③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④是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A、①②B、①④C、③④D、@@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

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

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据此并结合右

图,回答14—16题。

**14、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B、3〜4月C、5〜6月D、7〜8月

15、其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16、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巴勒斯坦地区B、阿拉伯半岛C、南亚D、中亚

17、关于热带季风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和中南半岛

B、夏季吹东北风,为多雨季节;冬季吹西南风,为少雨季节

C、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早季和雨季,年降水量多在15OO—2O(X)mm之间

D、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二、综合题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