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26T 002-2024多年生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5326T 002-2024多年生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5326T 002-2024多年生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5326T 002-2024多年生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5326T 002-2024多年生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CCS65.020.20B20/295326DB5326/T002—2024DB5326/T002—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文山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本文件由文山州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文山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大学农学院、文山州植保植检站、文山州种子管理站、文山州土壤肥料工作站、富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砚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马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志万、周洪友、刘海燕、胡跃翠、陆龙平、杨柳、何俊、邢启蒙、夏楠、饶东云、胡凤益、黄光福、张石来、张静、李纯、高伟、赵芝、梁兴格、侯世明、王茜、周军、何瑞清、黄日旭、吕东条、陈旭、罗金超、赵庭洪、范云环、张玉发、罗孝华、胡祖莉、兰红剑、黄作翠。DB5326/T002—20245DB5326/T002—2024多年生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多年生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的产地环境及适应区域、头季稻栽培、第二季栽培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文山州多年生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50稻谷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1~GB/T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第一部分至第七部分)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NY/T2156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53/T1164多年生稻水田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DB53/T1164界定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多年生稻一种两收(perennialrice)头季稻收割后保留稻桩,后续生长季通过稻桩地下茎腋芽萌发,可连续收获两季的一种栽培稻类型。3.2稻桩成活率(regrowthrate)单位面积内多年生稻下季成活的比率,是衡量多年生稻多年生性的重要指标,下一季稻桩成活数与上季稻桩总数比值。[来源:DB53/T1164-2023,3.2]3.3保根促芽肥用于促进多年生稻第二季根系发育和腋芽生长的肥料。6DB5326/T002—20244产地环境及适应区域多年生稻产地环境符合NY/T847的规定。多年生稻一种两收适宜海拔≤1000m无霜稻作区。5头季稻栽培5.1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或云南省审定的适宜当地种植的多年生稻品种,如云大25、云大26、云大107、云5.2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符合GB1350、GB4404.1的要求。宜选用包衣种子,其质量应符合GB/T15671的要求。5.3育秧5.3.1育秧方式根据各地的生产习惯,采取旱育秧、塑盘育秧、湿润育秧等。5.3.2秧床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地块。5.3.3秧床整理上一季冬闲地块,每平方米施入5kg~10kg腐熟的农家肥,浅翻10cm~15cm。育秧前3d,细耙土壤,并整平压实。选用旱地腐殖土加腐熟农家肥混合过筛作苗床土。5.3.4种子处理包衣种用清水泡种。裸种用药剂浸种,浸种符合NY/T5117技术要求,浸种24h~36h后直接催芽,经8h~12h破胸露白等待播种。5.3.5播种日均温度连续15d高于12℃时播种。旱育秧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60g~80g,钵体塑盘育秧每盘20g~30g。播种前要浇透底水,播种均匀,使种子三面入土,然后覆土0.5cm。5.3.6搭棚用竹杆弯曲拱架,覆膜搭棚。5.3.7秧田管理5.3.7.1温度管理出苗至三叶期,温度保持25℃~30℃,三叶后温度保持20℃~25℃。7DB5326/T002—20245.3.7.2水分管理农田灌溉水符合GB5084要求,一般在出苗前不用补水。当早晨秧苗叶尖普遍有露珠时为不缺水;当早晚秧苗叶片打卷时要补水。5.3.7.3通风炼苗秧苗1叶1心期开始通风炼苗,选择晴天上午9:00~10:00开始通风,下午14:00~15:00闭膜保温。插秧前3d~5d,宜昼夜通风或撤下棚膜。5.4移栽5.4.1整田耕深15cm~20cm,泥土上细下粗、上烂下实、细而不糊。田面高差≤3cm,无残茬和杂草堆积。耕整后的田块在插秧前应进行泥浆沉实,质地较轻的砂壤土宜沉实1d,质地粘重的壤土宜沉实2d~3d。清水栽秧,水深保持1cm~3cm。5.4.2栽插密度籼稻行距25cm,株距15cm,每穴2苗~3苗。粳稻行距25cm,株距13cm,每穴3苗~4苗。5.5水分管理移栽至分蘖盛期,田块水层保持2cm~3cm;分蘖达到目标有效穗的80%时,开始控水晒田;足苗晒田至田块表面出现裂纹时灌水,田块水层保持2cm~3cm;成熟收获前10d~15d撤水晒田。5.6施肥5.6.1施肥原则根据土壤肥力和多年生稻的需肥管理施肥,施肥原则符合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5.6.2基肥耙田时,每666.7㎡施腐熟农家肥500kg或商品有机肥200kg,水稻专用缓释肥(24:6:10)20kg~30kg。5.6.3分蘖肥移栽后7d~10d,每666.7㎡大田用尿素10kg~15kg,结合田间化学除草施用。5.6.4促花肥幼穗分化期,每667㎡施尿素5kg和氯化钾5kg,视苗情适当增减。5.6.5保根促芽肥腊熟期(齐穗后15d~20d),每666.7㎡施复合肥(15:15:15)20kg。5.7病、虫、草、鼠害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地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农药使用符合GB/T8321.1~8321.7的规定,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按照NY/T8DB5326/T002—20242156-2012规定进行防治,多年生稻田草害防治时期及方法参见附录A1,多年生稻主要病虫鼠鸟害防治时期及方法参见附录A2。5.8收获5.8.1收获时期90%左右稻穗籽粒黄熟时即可收获。5.8.2留桩高度收割高度为15cm~20cm,留稻桩高度为2cm~5cm。6第二季栽培6.1稻桩整理第一季收获后,及时整理稻桩。6.2水分管理≥80%的新牙萌发3cm~5cm后进行田间给水;萌发期至分蘖盛期,田块水层保持2cm~3cm。分蘖达到目标有效穗的80%时,开始控水晒田。足苗晒田至田块表面出现裂纹时灌水,田块水层保持2cm~3cm。成熟收获前10d~15d撤水晒田。6.3施肥管理6.3.1提芽肥3叶1心期,每667㎡施水稻专用缓释肥(24:6:10)15kg~20kg。6.3.2分蘖肥5叶1心期,每667㎡大田用尿素5kg~10kg,结合田间化学除草施用。6.3.3穗肥幼穗分化期,每667㎡施尿素5kg,氯化钾5kg,视苗情适当增减。6.4病、虫、草、鼠害管理6.5收获9DB5326/T002—20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