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岗课赛证”融通实施路径的探究_第1页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岗课赛证”融通实施路径的探究_第2页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岗课赛证”融通实施路径的探究_第3页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岗课赛证”融通实施路径的探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2023年6月13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布,旨在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不断转型升级,快速更迭的新技术、新理念倒逼职业教育要不断完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升级,形成人才链紧扣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育人的困境(一)岗课脱节,育人方向存偏差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探索中职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优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体系建设吻合产业升级需求、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多元需求,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客观存在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的岗位需求与人才素质目标需求不对等的问题。中职院校的专业性课程设置比较广泛,授课内容主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安排实施教学,受限于模拟实训软件的功能滞后,导致课程内容与企业产业的发展和岗位需求出现脱节。以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学校通过开设电子商务运营和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电商运营技能,但真正上岗就业时发现,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更新迭代速度极快,面对新技术,学生不能快速完成知识技能的迁移,需要企业花费大量時间从头开始培训,对企业而言职业院校的授课内容实用性不大,这就直接导致企业对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认可。同时,企业对于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没有参与权,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产业发展存在“两张皮”问题。(二)课证分离,评价标准存偏差1+X证书制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才培养方案一般三年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原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该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出现适配度不高的问题。以电商直播运营课程为例,该课程系统介绍了直播电商运营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岗位需求,掌握开通直播电商平台基础功能的方法,了解各个直播平台的特点及区别,掌握搭建直播场景、选择直播产品、设计直播脚本、发布直播预告、掌握直播话术并通过训练能熟练完成直播实践,学会进行数据分析和直播复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对接岗位需求,教师更多强调实操技能,即通过大量的实操让学生在“练中学”。与该课程相对应的“网络直播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方式和标准更多强调对直播运营知识的理解、分析,考核方式偏理论化,这要求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刷题的方式去熟记知识点、熟悉题型和答题思路。由于课证的分离,若单纯将课程内容替换成考证内容开展教学,学生缺乏实操中的感性体验,对知识的认知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校对学生课业的评价标准、行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标准以及企业对新进员工的聘用标准存在偏差,使得学生的价值体系紊乱,无所适从。(三)合而不深,合作空间难拓展目前,校企合作在中职院校的形式主要是工学交替、共建实训室等。就电子商务专业而言,企业电商模块日常有固定团队运营,体量小的店铺流量少,用工缺口小,无法接纳以班级建制的学生同时开展实训;体量大的旗舰店试错成本高,影响正常运营。因此,大多数企业只在用工紧缺的大促时段与学校合作,电商大促时间紧、任务重,用工压力主要集中在客服、包装、物流岗位,学生处于廉价劳动力和短工的定位,合作持续性差。基于校企合作的深度浅、时间短,校企双方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和专业技能互不信任,校企合作空间难以拓展。二、育人困境下“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理论思路(一)课程重构,通过“岗课对接”实现供需标准融通针对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与企业行业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中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主动调整适配度,以“岗”定课,以“证”融书,以“赛”促教。中职院校可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岗位需求、技能标准以及岗位空缺量,以岗位需求和技能标准为基点共商共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能力需求点和岗位作业流程为标准重构课程,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平台,以更好对接行业市场环境、产业转型需求和职业技能标准。(二)多元评价,通过“课证融通”打造立体评价体系针对中职院校课程评价标准与技能认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进一步深化课证融通,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为抓手,将考证的任务、标准、内容拆分植入,以岗位作业流程中的项目为载体,融入项目式的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行业技能认证等多元化的评价模型,开展“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过程性教学评价,构建立体、多元的学生职业素养综合评价体系。(三)三教改革,通过“赛证促学”打造新型金课中职院校通过“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可活化“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方式,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任务载体,引导学生在备赛和备考的过程中全方面感知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了解岗位的作业流程以及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教师与企业人员、行业专家建立教学创新团队,通过课堂内外互联互通的方式打造项目式教学金课,通过选用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教材等引入生产过程典型案例,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通过共建共享实训实习基地,以技能竞赛和考点建设为契机,对标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建设和配备实训场室及设备,让岗位实训、课堂教学、技能认证和竞赛操练在实训场所上互融互通。三、中职电子商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实践路径为了更好地探索中职电子商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实践路径,下面将以专业核心课程电商直播运营为例展开分析。(一)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着眼点,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立足于电商行业直播岗位的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和走访企业,明确了直播运营岗位能力需求,结合网络直播运营的课程标准,对标网络直播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方案中的考核标准,结合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互联网营销直播技能赛项竞赛规程的考核内容,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行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来设置人才培养标准,合理联结了职业院校的人才链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链,解决了适配性的问题(图1)。(二)以课程建设为着力点,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梯度化设置了课程体系,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搭建脚手架。在课程体系上,学校做了梯度化课程重构:先后开设了体验电商、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电商运营、网店客服、网店视频编辑、网络直播运营课程等,系统化、梯度式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图2)。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以网络直播运营课程为例,教师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结合网络直播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教学大纲要求,以开播准备——直播选品——直播策划——直播引流——直播场控——直播数据采集分析为项目线条实施教学,让教学流程与岗位工作流程、职业技能证书认证知识点相融合,结合互联网营销直播技能大赛的岗位工作流程设计任务,达到“岗课赛证”四位融通的效果。(三)以课堂革命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电子商务专业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课堂革命,以基于直播电商工作流程的项目化教学、1+X网络直播运营职业等级证书和互联网营销直播技能大赛相互融合为实施载体,以线上线下教学互联互通为实施手段,推行“岗课赛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认证的考核标准拆解、糅合进项目式教学中,在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融合证书、竞赛的考核要求和实施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化的仿真实训中强化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递进式达到证书考核要求。(四)以育训并举为落脚点,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融合了岗位能力标准、职业技能证书认证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标准等多项标准,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中学校与企业各自为营的困局,为职业学校落实“育训并举”创造了空间和条件。以汕头市潮南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学校与广东省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開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天猫旗舰店电商直播岗位实训。在2021年的校企合作中,参与实训的19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学习直播相关课程,直播流程知识与技能全部由企业导师手把手传授,学生虽能基本完成直播实训,但自主性差,效率低,应变能力不足,直播过程问题频发;2022年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将企业的直播岗位需求融入教学项目中,引入工作典型案例,学生学习实训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岗位适配度明显提高;2023年,学生通过1+X技能认证考核和职业技能竞赛的训练,系统地掌握网络直播运营的知识与技能,在直播岗位的实训中能更加自主灵活地进行操练,熟知直播活动开展的工作流程和执行标准,场控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明显提高。“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将教师评价(学校)、导师评价(企业)、证书认证(行业)和竞赛获奖(社会)有机融合,形成多元化、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