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丽江市古城区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
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每小题2分)
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
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
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触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
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
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
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
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日:“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日:
“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
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
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
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
“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
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触,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
以为之报傩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
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
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
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
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懒之
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
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智伯知我知:了解
B.赵襄子最怨智伯怨:恨
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数:算计
D.乃使使持衣与豫让使:让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2分)
①去而事智伯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傩而死
③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④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
⑤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⑥今日之事,臣固伏诛
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③®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
德之人,没有杀他。
B.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
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
样对待他。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
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4分)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分)
第2题:阅读贾谊的《过秦论》(节选),完成1一5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道
小题3分,共15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
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
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
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梗棘矜,非错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
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繁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
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
宫;一夫作难而七庙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赢粮而景从景:影子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匹敌
C.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絮:衡量
D.一夫作难而七庙黑熊:毁坏
2.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
A.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木直中绳,糅以为轮
C.作《师说》以贻之
D.斧斤以时入山林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译文: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
B.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译文:他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突然兴起在田间小道间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译文:靖山以东诸国的英雄豪杰就一并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D.序八州而朝同列
译文:招致八州来归,朝见六国诸侯
5.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且夫”一句,写出秦朝灭亡时江山险关依旧。正说明秦非
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第二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非常鲜明地得出了“成败
异变,功业相反”的结论。
C.作者总结经验教训,意在讽今。“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点出全文写
作意图。
D.第二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
篇,点明主旨。
1.
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
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
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师:军队。
B.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给予。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无能为也已D.何厌之有?
11.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
C.何陋之有?D.邻之厚,君之薄也。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第4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T5题。
白起者,那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
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
马服子①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
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
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
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
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病愈,秦
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
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
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
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龈代陵将,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
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
病笃。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
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
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到,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
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①马服子,即赵括。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安君禽马服子乎?禽:擒杀
B.由是与应侯有隙隙:缝隙
C.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怨:恨
D.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迁:放逐
13.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白起居功自傲负气使性性格的一组是
①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②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
空③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④“秦不听臣计,今如何
矣!”
⑤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⑥“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A.①③⑥
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起善于用兵,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
战,把他的二万士兵淹死在黄河里。
B.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后,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
雎,范雎不愿意白起再立大功,借口秦兵疲惫,急待休养,请求昭王允许韩、赵
割地求和。
C.九月,秦王先后派王陵、王屹率部队攻打邯郸没能攻下来,这才打算让武安君赴
任,但武安君不满秦王不听他的计策,称病不肯赴任。
D.白起因不肯领兵而至杀身之祸,被逼自杀时他感到满腹委屈。但想到自己在长平之
战时用欺诈的手段坑杀了赵国几十万士兵,他觉得这是上天降罪,于是自杀。
15.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
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
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
郡,拜右拾遗。房用布衣时与甫善,时培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
月,瑁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瑁罢相。甫上疏言瑁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瑁
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
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
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
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
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
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
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
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
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
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棹舟迎甫而
还棹:用桨划
B.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认
为……奇妙
C.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
夜里
D.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指
出过错
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3分)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②甫自京师宵遁
赴河西
③贬培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
阻,旬日不得食
A.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④⑥D.
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
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B.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
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C.杜甫因为自幼同房培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瑁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
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
的放肆行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4分)
②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3分)
③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3分)
第6题:
第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2分,共8分)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
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
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汆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
斥,西道不通。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自去家四年
乃归,以琴书自娱。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
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
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
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初授东曹时,教曰:“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
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曹,往践厥职。”魏国
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
露板答日:“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
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琰尝
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
功伐,褒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
S:“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
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
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
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
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
之。(节选自《三国
志•崔琰列传》)
1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感谢,感恩
B.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迂回,绕道
C.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犹豫不决
D.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呈上奏折
1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函令密访于外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B.而太祖亦敬惮焉而校计甲兵
C.于是罚琰为徒隶而琰最为世所痛惜
D.琰虽见刑,而通宾客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1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
学习不满一个学期,徐州的黄巾军攻占了北海郡
B.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昨天统计户籍,冀州有三十万人,所以这倒是个大州啊
C.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
贪鄙的人会仰慕你的名声而清廉,壮士会尊敬你的声誉而砥砺意志
D.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崔琰的本意在于讥讽那些评论的人喜欢指摘别人而不推寻情理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琰起初就学于郑玄,后因战乱饥荒未能学完,归家后以弹琴读书来自娱
自乐。
B.崔琰在太祖打败袁氏,夺得冀州之际,敢于批评太祖重武力轻民生的行
为。
C.崔琰推举的杨训才学横溢,品德清高坚守道义,深得太祖赏识,也得到世
人的认同。
D.崔琰与孔融、许攸等人一样,皆因太祖多疑加罪而死,而崔琰最为世人深
深惋惜。
第8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8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海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
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
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
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
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
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
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
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秋,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
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
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
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颖脱不群,任真自得群:合群B.州召主簿,不就就:接受
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聊:悠闲D.耻复屈身后代耻:以……
为耻辱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乐琴书以消忧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若事之不济,此乃天
也
16.以下六句话中,全都直接表现陶潜志趣的一项是()
①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②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③执事者
闻之,以为彭泽令。④令吾常醉于酒,足矣。⑤我岂能为五斗米,折
腰向乡里小儿!⑥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⑤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像陶潜一样安贫乐道,但时人并不认为这篇文
章是实录。
B.因亲人年迈,家里贫穷,陶潜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
就解职回家。
C.陶潜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的妻子和他志趣相同。元嘉四年,陶潜将要接受朝廷征聘,却恰好去
世了。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3分)
②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4分)
第9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宋庆礼,洛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
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
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
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
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
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翔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
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
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
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
间,营州仓縻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
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
张星议日:“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
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
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嵇为艰,又能实于军魔。莫不服
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
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节选
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充岭南采访使充:代理B.庆礼躬至其
境躬: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D.都督赵文翔政理乖
方乖:背离
10.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②独庆礼甚陈其利③更于柳城筑
营州城
④招辑商胡,为立店肆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⑥所历之处,人吏不
敢犯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
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
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康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
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
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3)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5分)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5分)
第10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24分)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
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堪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
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报:刺
B.尽失其度度:制度
C.皆陈殿下陈:排列
D.被八创被:受
10.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1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自引而起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不同
B.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也相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相同
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也不同
1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以故荆轲逐秦王②而乃以手共搏之
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④遂拔以击荆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3.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分)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A.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士兵们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B.秦王正绕着柱子跑,士兵们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C.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仓促之间,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D.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仓促之间,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14.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
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
魄。
1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荆轲形象。(6分)
第11题: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2)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
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
“然。”曰:“滔滔(3)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4)之士也,岂
若从辟世之士哉?”超(5)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伏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注】(1)耦而耕:两人各执一用具并排翻土。(2)津:渡口。(3)滔滔:这里形容动
乱。(4):逃避坏人。辟,通“避”。(5)穆: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
是o而另一方的观点(态度)
却认为»(4分)
第12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2分,共10分)
项王亡将钟离味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味,闻其在楚,诏
楚捕昧。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
计•:“天子巡狩①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
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
“斩昧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昧计事。昧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昧在公
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日:“公非长者!”
卒自到。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②。信日:“果若人言,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③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日:
“生乃与哙等为伍!”
(注:①巡狩,天子亲往诸侯境内巡视。天子所至,诸侯都要来朝见。②后车,随皇
帝出行的副车。③械系,用桎梏锁起来,拘捕关押。)
(《史记•淮阴侯列传》)
16.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素与信善善:友善、交好
B.高帝以陈平计以:用
C.信由此日夜怨望怨望:抱怨、希望
D.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畏恶:害怕、嫉妒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骂曰:“公非长者!"B.弃甲曳兵而走
C.赦信罪,以为淮阴侯D.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
18.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今有事,亡去不义B.信初之国
项王死后,亡归信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C.欲谒上,恐见禽D.高祖且至楚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19.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行县邑,陈兵出入: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卫队
B.所以不击取楚,以昧在公所:(沛公)之所以不攻取楚地,就因为我在您这里
C.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天下已经安定太平,我当然就应该享受
D.生乃与哙等为伍:我这一辈子竟然与樊哙这般人为伍
20.下列对本文意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信位尊权重,招致疑忌,险酿杀身之祸。
B.韩信卖友保身,彻底解除了刘邦的疑忌,并被封为淮阴侯。
C.樊哙因韩信去拜会,深感荣幸,礼敬有加。
D.韩信才高气傲,不屑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同列。
第13题: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巍巍①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日:“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②之。荡荡③乎,民无能名④
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⑤乎,其有文章⑥。”
(选自《论语•泰伯》)
【注释】①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②则:效法、为准。③荡荡:广大的样子。④
名:用语言去形容,称赞。⑤焕:光辉。⑥文章:指礼乐典章制度。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哉尧之为君也!(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17、根据上面两段文字说说尧、舜、禹的崇高、伟大之处在哪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题:
第15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7—9题。(6分,每小题2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己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
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感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精忠报国”的一组句子是()(2分)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堪之③遂
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⑤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
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③⑤⑥B.①④⑥
C.①③⑤D.②③⑤
9、下列对送别场面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
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
魄。
第16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械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杖
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间以军事入
奏,因进言曰:“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
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其或少
息,则今日之功可以必成,而因循之弊可革矣。”孝宗异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
会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尽夺州县财赋,远近骚然,士大夫争言其
害,杖亦以为言。上曰:“正志谓但取之诸郡,非取之于民也。”杖曰:“今日州郡
财赋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阙,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上矍然
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旋阅其实,果如核言,即诏罢
之。
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械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
允文日:“宦官执政,自(蔡)京、(王)楠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惭愤不
堪。械复奏:“文武诚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
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得中寝。然宰相实阴附说,明
年出秋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
秋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
意悦辄有所随顺。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
之理。天下传诵之。械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
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曰宣。
械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
欲非天理。”此械讲学之要
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赞密谋赞:帮助
B.间以军事入奏间:偶尔
C.上矍然曰矍:精神抖擞
D.孝宗感悟,命得中寝寝:停止
5.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
理
B.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
理
C.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
天理
D.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
天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虞允文任命张说担任签书枢密院事的职务,张根坚决谏阻,并责备虞允
文,终使虞允文的任命得以终止。
B.张桢担任公辅时很有名望,可惜英年早逝,孝宗皇帝深感叹息。他去世时,
贤士大夫和江陵、静江的百姓都很伤心。
C.发运使史正志推行皇上支持的“均输”方案,张械和士大夫们都极力反对,
且言辞异常激烈。
D.张杖以荫补入官列,担任直秘阁;同时又少年老成,才能卓异,应对得体,
使幕府的人都自叹不如,因而深得皇上信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5分)
(2)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5分)
第17题:
第18题: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T3题。
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幼庄重,不妄言笑。父死,执丧如成人。绍兴八年,登进
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秩满,秦桧当国,察其不附已,以为南外睦宗院教授。
金主亮渡淮,俊卿受诏整浙西水军,李宝因之遂有胶西之捷。亮死,金主褒新立,申
旧好,廷臣多附和议。俊卿奏:”和戎①本非得已,今不若先正名,名正则国威强,岁
币可损。”因陈选将练兵、屯田减租之策,择文臣有胆略者为参佐,俾察军政、习戎
务以储将材。
隆兴初元,张浚初谋大举北伐,俊卿以为未可。会谍报敌聚粮边地,诸将以为秋必
至,宜先其未动举兵,浚乃请于朝出师。己而邵宏渊果以兵溃,俊卿退保扬州。主和
议者幸其败,
乾道元年,入对,上劳抚之,因极论朋党之弊。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论人才当以气节
为主,气节者,小有过当容之;邪佞者,甚有才当察之。
四年十月,制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俊卿以用人为己任,所除吏
皆一时选,奖廉退,抑奔竞。或才可用,资历浅,密荐于上,未尝语人。每接朝士及牧守自
远至,必问以时政得失,人才贤否。
以观文殿大学士帅福州。俊卿至福州,政尚宽厚,严于治盗,海道晏清,以功进秩。明年,
请祠②,提举洞霄宫。归第,弊屋数楹,怡然不介意。
十三年薨,年七十四。,赠太保,赐谥正献。
俊卿孝友忠敬得于天资清严好礼终日无惰容平居恂恂若不能言,而在朝廷正色危论分别
邪正斥权势无顾避凡所奏请,关治乱安危之大者。雅善汪应辰、李素,尤敬朱熹,屡尝论
荐。其薨也,熹不远千里往哭之,又状其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19.2 一次函数19.2.2 一次函数第1课时 一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考数学 第1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5 空间中的距离说课稿 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2023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4章 圆24.6 正多边形与圆第2课时 正多边形的性质说课稿 (新版)沪科版
- 2025甲指乙分包工程合同范本
- 2025酒店租赁合同
- Module 4 Unit 2 He doesnt like these trousers.(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二年级上册
- 2025企业管理资料劳动合同驾驶员文档范本
- 2024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 第1课时 醇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5
- Revision Being a good guest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4电路出故障了(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
- 暖通空调基础知识及识图课件
- 回弹法检测砌体强度培训讲义PPT(完整全面)
- 重力坝水库安全度汛方案
- 防渗墙工程施工用表及填写要求讲义
-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Bankart损伤的诊疗进展培训课件
- 校园信息化设备管理检查表
- 新版抗拔桩裂缝及强度验算计算表格(自动版)
- API SPEC 5DP-2020钻杆规范
- 部编版小学生语文教师:统编版语文1-6年级语文要素梳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