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公安县东港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公安县东港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公安县东港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公安县东港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公安县东港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公安县东港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

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9分)

武昌九曲亭记①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③,陂拖蔓延,涧谷深

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豁。依山临壑,隐蔽松杨,萧然绝俗,车马之

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

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

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

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

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

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日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

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

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

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

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

不洒然④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

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①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载,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

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②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武昌诸山:

指樊山,又名袁山。④洒然:惊异貌。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绝:隔绝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易:轻视

C.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

D.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席:坐

10.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③子瞻每至其下,辄

睥睨终日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⑤撷林卉,拾涧

实,酌水而饮之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④⑤⑥D.①②

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事情,阐发了苏轼“适意为悦”

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于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的气概。

B.文章第一段首先交代了苏轼好游武昌诸山,并于此建亭,然后指出苏

轼在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说明苏轼在失意中善于自得其乐。

C.文章第二段具体说明重建九曲亭的经过,含蓄地赞美苏轼此举兴废利

众,符合天意,而苏轼本人也从中获得了极大乐趣。

D.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

相融,浑然一体。文章最后议论苏轼所追求“适意为悦”,不计较个人的功利

得失,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委婉地说出了苏轼建亭的目的。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3分)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分)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3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日未远乎异而舍

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刘基《郁离子》)

第2题: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4分)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

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

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

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

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

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

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

司。”(《论语•尧曰

第二十》)

这章中子张向孔子请教为官从政的要领。那么,孔子针对“为官从政”提出什么要领

呢?请简要分析。

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己。”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Ks5u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

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夫晋,何厌之有厌:厌倦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C.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3分)

A.①以乱易整,不武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①是寡人之过也②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C.①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①吾其还也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一项

是(3分)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为击破沛公军

C.而今安在哉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是(3分)

A.共其乏困

B.张良出,要项伯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

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

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

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

特点。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第4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6—28题

武技(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

日:“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

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己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人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

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

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

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

冷落0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

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日:“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

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

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

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这,以要一日成名。方颉顽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

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

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起。尼笑谢曰:“孟浪迂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

然,股已断矣!”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6.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27.众相顾,迄无应者。

28.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第5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飞题,每题3分。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军)

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若毒之乎(怨恨)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地位低下)

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认为)

5.对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吾其还也②失其所与,不知③其如土石何④以其无礼于晋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6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夫晋,何厌之有B.是寡人之过也

C唯命是从D.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九月,甲午,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

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

“国危臭,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

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日:“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

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

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

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嵯。嵯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B.越国以鄙远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

C.行李之往来行李: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人,这里指秦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以强凌弱。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

晋分别驻扎两地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佚之狐慧眼识人。他主动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

低下,但是在郑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C.秦、晋貌合神离。两国虽是友好邻邦,但是晋国曾经答应将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而

未能实现,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能言善辩。在他的劝说下,秦国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而且派人帮助防

守,将秦晋联盟巧妙瓦解,最后晋国也不得不退兵,郑国得以保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第7题: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

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年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

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鹭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

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鹭曰:“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

将两无所保。”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

心,未见其便。先帝开拓土宇,勋①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

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外单。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

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

在后故也。”

修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曰:“今凉土扰

动,人情未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

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政,防其邪计。”修善其言,更集四

府,皆从诩议。于是西州豪杰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注】①勋(qu):辛苦,勤劳。

1.下列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辟:征召

B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举:拿来

C微子之言,几败国事几:几乎

D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卒:通“猝”,仓猝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国相奇之,欲以为吏B.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

C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D.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3对原文的叙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虞诩十二岁便已通晓《尚书》。他幼年失去了父亲,非常孝敬自己的祖母。祖母去

世之后,服丧期满,才外出为官。

B.永平四年,羌人反叛,大将军邓鹭以军费不足为由,欲放弃西域重镇凉州,虞

诩通过说服李修及时制止了这一错误做法。

C.虞诩在阐述平定羌族叛乱的方略时,既有对全局的把握,又有具体的对应措施,表

现出卓越不凡的见识和临事决断的才能。

D.李修赞同虞诩的正确主张,更换了四府公卿官员,全部采纳虞诩的建议。经过一番

安排,安慰了西域的百姓。

4.翻译:(8分)

(1)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

(2)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

第8题: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4题。(15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

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

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

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

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

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

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张良日:“沛公之

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

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

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

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

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

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

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1.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7分,每空1分)

樊哙闯帐后表情是,他的慷慨陈词

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指责项羽的话

是收到的

效果

是。该

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

个,

12.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

分)

O

13.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分)

答:原

因:

刘邦性

格:

14.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

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请写出这两句诗。(2分)

答:

第9题:

第10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李愚,字子晦。渤海无棣人也。愚童龊时,谨重有异常儿。年长方志学,遍阅

经史。为文尚气格,有韩、柳体。厉志端庄,风神峻整,非礼不言,行不苟且。

属关辅乱离,与宗人李延光客于山东。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

奉,得侍讲禁中,屡言愚之行高学赡。召见,嗟赏久之,擢为左拾遗。俄充崇政院直

学士,或预咨谋,而俨然正色,不畏强御。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辈皆致拜,惟愚长

揖。末帝让之曰:“衡王,朕之兄。朕犹致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尔何傲耶!”对

曰:“陛下以家人礼兄,振等私臣也。臣居朝列,与王无素,安敢谄事。”其刚毅如

此。

晋州节度使华温琪在任违法,籍民家财,其家讼于朝,制使劾之,伏罪。梁末

帝以先朝草昧之臣,不忍加法,愚坚按其罪。梁末帝诏曰:“朕若不与鞫穷,谓予不

念赤子;若或遂行典宪,谓予不念功臣。为尔君者,不亦难乎!”

洎庄宗都洛阳,召为翰林学士。三年,魏王征蜀,请为都统判官,时物议以蜀

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

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及前军至固镇,收军食十五万

斛,崇韬喜,谓愚曰:“公能料事,吾军济矣!”招讨判官陈乂至宝鸡,称疾乞留在

后。愚厉声曰:“陈乂见利则进,惧难则止。今大军涉险,人心易惑,正可斩之以

徇。”由是军人无迟留者。是时,军书羽檄,皆出其手。

明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长兴季年,秦王恣横,权要之臣,避祸不

暇,邦之存亡,无敢言者。愚性刚介,往往形言,然人无唱和者。愚初不治第,既命

为相,官借延宾馆居之。尝有疾,诏近臣宣谕,延之中堂,见其败毯敝席,四壁萧

然。明宗特赐帷帐茵褥。

清泰二年秋,愚已婴疾,累表乞骸,不允,卒于位。

(节选自《旧五代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末帝让之曰让:责备

B.籍民家财籍:登记

C.避祸不暇暇:空闲

D.愚已婴疾婴:缠绕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愚“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非礼不言,行不苟且②而俨然正色,不畏强

③愚坚按其罪④崇政使李振等皆拜,尔何

傲耶

⑤公能料事,吾军济矣⑥是时,军书羽檄,皆出其手

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③④D.

①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愚有良好的学识和修养。童年时期,谨慎稳重与普通的儿童不一样;他成年后就

立志求学,读遍经史;写文章崇尚气格,有韩愈、柳宗元之风。

B.李愚在军事谋略上也颇有见地。魏王要攻伐蜀地时,很多人认为不可轻易进军;而

李愚则认为应趁蜀地人心不齐,急速攻击,一定会取得全胜。

C.李愚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他不为自己置办田宅,即使做了宰相,还借馆驿居住;

明宗看见他家四壁空空荡荡,床上的毯子和席子破旧不堪,赐给他帷帐和被褥。

D.李愚深受皇帝的器重。梁末帝对他的才学赞赏有加,提拔他为左拾遗和崇政院直学

±,并让他参与咨询谋划国家大事;明宗也重用他,任他为丞相。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臣居朝列,与王无素,安敢谄事。(3分)

(2)愚性刚介,往往形言,然人无唱和者。(3分)

第11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梁冀字伯卓。为人莺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

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

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

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褓,

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帝少而聪

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

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

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

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

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徒。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

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

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

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

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又讽众人共荐其子胤

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交

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

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讽洛

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

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下数十人。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裁能书计通“才”B.商以让冀退让

C.融自刺不殊死D.讽洛阳令收考授暗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3分)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B.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可梁冀

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天下百

姓一半的租税。

7.把课内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5分)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5分)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下列两个句子。(每题4分,共8分)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

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

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

日:“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1)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4分)

(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4分)

第13题: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1—16题。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

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

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

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

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低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

曰:“小儿愚牍(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

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低偻者即其父也。”好

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王仁裕《玉堂闲话》)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得丹砂之妙称:声称。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造:至I」。

C.坐客愈更神之神:以为神。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诘:审问。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如弱冠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此,“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

年纪。

B.至于输货求丹输货:运送财物。

C.欲参觐参觐:拜见。

D.道士颦蹙颦蹙:皱眉着急。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3.①门如市肆②作色叱之()

A.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B.①门前像市场一样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C.①门前像市场一样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D.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14.①但令入来②昏耄低偻()

A.①但是命令进来②年老糊涂而驼背B.①只是让他进来②年老糊涂而驼背

C.①只是让他进来②头昏年老而驼背D.①但是命令进来②头昏年老而驼背

15.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A.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B.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C.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D.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

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

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

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

就是他的父亲。

第14题:

第15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7—9题。(6分,每小题2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己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

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臼:“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感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精忠报国”的一组句子是()(2分)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抵之③遂

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⑤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

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③⑤⑥B.①④⑥

C.①③⑤D.②③⑤

9、下列对送别场面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

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

魄。

第1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5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

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

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

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

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

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

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

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

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

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

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

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

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

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

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

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2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而事智伯去:前往

B.女为说己者容容:打扮

C.卒释去之卒:最后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日数:责备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3分)()

①去而事智伯②我必为报仇而死③彼义人也④我故国士报之⑤子之为

智伯,名既成矣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①③⑥D.②④⑥

2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让曾先后侍奉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赵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

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涂抹厕所,想在赵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

死他,结果被赵襄子识破。

C.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赵襄

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D.豫让在赵襄子经过的桥下行刺赵襄子,被发现后毫不畏惧。在想办法突围没有成功

的情况下,拔剑自刎以报智伯。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译文:—

(2)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

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

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

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

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

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

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

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

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据⑶之日:“老夫尚

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

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

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

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骋马,发

自寿阳唉,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

驱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

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

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EI:“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

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

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M(hui):挥手呵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

志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次:驻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3分)

①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③袭采石,守者皆醉,

擒遂取之④来谒军门,昼夜不绝⑤闻擒将至,众惧而溃⑥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

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使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

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

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

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陈人欲战,蛮奴据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5分)

⑵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5分)

第18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红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毁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12.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4分)

既:«陪:

李:»肆:

13.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2分)

A.夜缱而出,见秦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译句有误的一句是(2分)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句:如果灭亡了郑国而对您有利,那就拿亡郑之事来麻烦您了。

B.夫晋,何厌之有?

译句:晋国有什么可讨厌的呢?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句:如果不使秦国侵损,那要到哪里获取土地呢?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句: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15.从文中看,烛之武见秦伯的一番话很有策略,先用“越国以鄙远”说明亡郑的结

果是,再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然后又从秦晋联盟说起,用晋的“朝济而夕设版焉”说

明,最后

又用“夫晋,何厌之有?”引

出»这番话

的结果便是“秦伯说,与郑人盟。”(可用自己的话或用原文回答)(4分)

第1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每小题3分)

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

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

多,何也?”

②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

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④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

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

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⑦“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

自《孟子》)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好战,请以战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