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第一部分(14分)1.(8分)学校开展“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阅读展板的内容,回答问题。读史使人(míngzhì),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shànbiàn):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míngzhì)②(shànbiàn)(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逻辑②相宜(3)文段中的“伦”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字母,再查音节。(4)下列句子中的“但”字,与原文中“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的“但”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钢琴艺术的持续发展虽然离不开技法的进步,但“炫技”是手段,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听众的听觉感受和心理需求。B.辽阔的草原上,但见麦浪随风起伏,如翻滚的波涛。C.但凡有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必须努力争取。D.中秋佳节,街头的灯光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字样,传递着国人内心的期盼与美好。2.(6分)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戈壁长城旁,铺天盖地的飘飘雪花_____了整个天地,远处是皑皑白雪_____的祁连山。大雪纷飞,如同一支支画笔勾勒出戈壁上的神奇色彩。沙地上那些稀疏的植物,在雪中高高地凸显出来,在风中摇曳,像是迎接魅力无限的这一场飘雪。戈壁上的雪花,像羽毛一样轻盈,像花瓣一样柔软,像珍珠一样莹润,带来无尽的诗意。有的化作水汽,_____着大地;有的化作冰晶,_____着柽柳、梭梭、白刺、沙拐枣、麻黄、骆驼刺……(1)文中横线处符合语境的词语选项为A.占据覆盖保护滋润B.覆盖占据保护滋润C.覆盖占据滋润保护D.占据覆盖滋润保护(2)文中加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文中加波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二部分(56分)3.(6分)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古诗文中氤氲着浓浓的酒香。我们从“今日听君歌一曲,①”体会“诗豪”的豁达;从“②,丰年留客足鸡豚”看到村民的热情好客;从“明月几时有,③”体悟词人对宇宙人生的疑惑;从“④,去年天气旧亭台”感受光阴流转的惆怅;也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⑤,其喜洋洋者矣”领略登高的喜悦;从“⑥,在乎山水之间也”体味寄情山水的情怀。4.(6分)为了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某班级开展了“古诗词中的好‘丰’景”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渔人漾舟沈①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乙〕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丙〕满筐圆实骊珠②滑,入口甘香冰玉寒。〔丁〕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肯作难。①沈:同沉。②骊珠:宝珠,这里指葡萄。(1)甲诗描绘了什么样的丰收景象?(2)乙诗和丙诗中画线句子在修辞方法上有何不同?请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3)丁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桓公①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②时种柳,皆已十围③,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④流泪。乙支公⑤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⑥其翮⑦。鸻轩翥⑧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丙顾荣⑨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⑩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⑪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①桓公:名桓温、东晋人。②琅邪:官名,指琅邪内史。③围:有两种解法,一指两臂合抱,一指两手合围、此指后者。④泫然:泪水下落的样子。⑤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⑥铩:剪掉。⑦翮:羽毛中间的英冠、这里用来指翅膀上的羽毛。⑧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⑨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⑩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⑪左右:相帮,相助。(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①攀枝执条②有人遗其双鸻③尝应人请(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鹤轩翥不复能飞。②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3)根据乙文内容,说说“支公好鹤”中的“好”具体指的是什么?(4)在为人处世上,选文丙说明了什么道理?(5)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白华先生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深情。”三则选文,从不同角度,共同诠释了一个主题“深情”。B.选文甲仅仅表现了桓公对柳树的深情。C.选文乙表现了支道林对“鹤”的深情,也是对世间万物的深情。D.选文丙表现了顾荣对炙人的深情,也讲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6.(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二十四节气或因季节变化得名,或因寒暑特征得名,或因天气物候得名,它们的命名反映着古人感知和认识自然节律的丰富角度。“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随着春天的到来,寒意渐退,气温回暖,降水开始增多,从天上飘落的也不再是片片雪花,而是丝丝细雨,“雨水”便因此得名。②“雨”和“水”都是象形字。甲骨文中的“雨”字,像雨滴下落之形。《说文解字》:“雨,水从云下也。”从天上的云层中落下的水滴称为雨,降雨的过程也称为雨,例如,《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的动词“雨”表示下雨。不仅如此,其他事物自上而下像雨一样降落的过程也称之为雨,《淮南子•本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就是粟谷像下雨一样从天空落下。汉乐府民歌《上邪》里“冬雷震震夏雨雪”中的“雨雪”是下雪的意思。当“雨”用作及物动词、表示“下”的意思时,一般读为去声。③古文字中的“水”,像水流之形,古人用弯白的笔画表示水流的形状,从甲骨文到小篆,这样的形体一脉相承。古人从流水的自然特点中生发出许多哲思,《道德经》中就以水为喻,阐发有道之人的至高境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对流水也有着独特的观察和体会、《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奔流而去的江水,从不停歇,这是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惜时之意亦在其中。在先哲的智慧中,水与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到来滋养出新的生命,它的离去喻示着生命的流逝。或许正是在水的不断来去流动之中,生命不息,运转不止。④古人根据事物随时节而变化的表现,归纳了各个节气的物候,根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雨水的三候为:獭祭鱼、侯雁北、草木萌动。雨水时节,冰雪消融,水边的生物活动日渐频繁。南飞过冬的鸿雁北归,草木开始萌发出新芽,这些物候都预示着新的生命周期在雨水时节全面开启。⑤雨水时节尚处初春,降雨还未丰沛,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因自幼带有热毒而需要服食“冷香丸”,这味药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对季节有极高要求,其中就需要用到雨水之日的雨水十二钱,薛宝钗也感慨这样“可巧的雨”太难遇到。正因春雨难得,古人用“润如酥”“贵如油”来表达对它的珍视和偏爱。春雨的到来唤醒万物,孟郊的《春雨后》:“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寥寥敛语便描绘出庭草雨后争春的情境。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夜之间,细雨悄悄将花木洗刷一新,点染春色,正是春雨时节的喜人之处。⑥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生发出无限生机,用“雨水”为立春之后的第一个节气命名,不仅是对天气物候的观察和归纳,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礼赞。愿你我在新的生命旅程里,不负一场好雨,不负一寸春光。(1)选文第①段—④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雨水”这种节气。(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选文采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晰。B.选文引用资料丰富,增加说明的真实性,也使文章更有内涵与情趣。C.选文既生动形象,又有准确严谨的特点。D.选文不仅介绍了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对今天的生活有指导意义。(3)选文第⑤段列举薛宝钗“冷香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7.(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鹿城盛开三角梅①走出海南三亚凤凰机场出港口,我们齐整地把几个行李箱放在路边。②一辆广汽埃安像一条银鱼,“哧溜”,从车流中驶来。车窗摇下,一个平头发型的青年核实了我们的身份后,跳下车,身轻如燕。我感慨:“你真厉害,一眼就能认出要接的客人?”他笑了,说:“‘候鸟族’有特点啊,辨识度高。”说着,提起路旁的行车,一件件放进后备箱,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③小伙子人不错,一般的网约车司机不会抢着帮乘客搬行李。他若不上手,这几个大行李箱还真够我们忙一阵子的。④车驶入主路,路两旁如画一般的风景,在车窗外渐次展开。⑤突然,手机响了,小伙子摁下接听键,是一名客人去机场,预约的车没到,怕耽误行程,情急中想起他。小伙子很愕然,蹙起眉头,说:“不应该呀,一般是我们等客人,怎么能让客人等我们?”可惜他分身无术,便安慰对方再耐心等会儿。挂断电话,他看看似表盘上的时间,摇摇头,神色有点焦虑,嘀咕了一句:“再不到,真可能会误机。”这时,手机又响了——原来网约车停在小区的拐弯处,客人没看见,一场乌龙。小伙子如释重负,忙说:“没耽误您用车就好。”感觉得出,他的急切和高兴都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没有一丝刻意。其实,这件事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此刻,车窗外,路边的三角梅正热烈地盛开着,是那么鲜艳、动人。⑥妻子夸赞小伙子:“你真是个热心肠!”⑦小伙子有点腼腆地说:“服务行业嘛,就是要为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⑧闲聊中,我们得知,他是陕西人,在北京顺义当过几年兵,退伍后来到三亚闯世界。先是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来。专职做了网约车司机。看得出,在部队,他得到过很好的锻炼,说话不紧不慢,很有气场。红灯亮了,小伙子踩下刹车,扭过头,笑着说:“你问干这行累?累呀。不过,累点没什么。我才三十出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本书,也就才翻了少一半,远没到精彩的部分呢!”⑨乐观是青春的鸽哨,它和憧憬连在一起,总是伴随着蓝天与白云。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笑问:“哎,你怎么断定出我们是‘候鸟族’?”⑩小伙子嘿嘿一笑,神色中闪过一丝狡黠,说:“这不难判断呀。特定的时间段,飞到三亚来,入住的是‘候鸟’集中的小区。”我接着问:“你说‘候鸟族’有特点,是什么特点?”小伙子握着方向盘,头也不回地回答:“头发白,穿衣多,箱子大。当然,如果加上米色礼帽和拐杖,就更容易识别了。说实话,接你们这种行动自如的老人比较省事,看准了就可以;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我会在出港口等候,一直搀扶着到停车场。”⑪“那,要另外加收费用吗?”妻子问。⑫“哪能啊!”小伙子语含惊诧,“举手之劳,还要收费?”⑬一句话,顿时让我对小伙子更加刮目相看,距离一下子又拉近了不少。我告诉他:“年轻时我也当过兵。”小伙子听了,双眸一亮。他摁下音响开关,车厢里立马回响起那首熟悉的歌:“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一时间,我们谁也没有说话,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军营。那是属于男儿的回忆,连着边关的明月,连着青春和梦想。本来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段相同的人生经历,有了命运相连的感觉。良久,小伙子像对自己也像是对我说:“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曾是一名军人。”我也感慨:“是啊,军营的记忆会伴随我们一生。”记忆像一幅山水长卷,可以将那些难忘的时光定格;没有什么可以将它冲淡或者抹去,因为,它已经被浓烈的情感着色。我忽然想起,在首都机场出示退役军人优待证,可以优先登机,便问他是否办理了。小伙子点点头,说:“办了,不过从来没用过。”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⑭正聊着,妻子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这条路你好像很熟,一直没看你用导航。”⑮小伙子莞尔一笑,说:“太熟了,前两年,我还是你们这个小区的租户呢。”⑯妻子像是一下子想起了什么,有些激动:“啊,我是不是见过你呀?好像有点面熟。”⑰小伙子回过头来,高深莫测地眨眨眼,说:“嗯,有可能。”⑱“对了!前两年,你是不是一到周六下午,就在小区门口挂一块‘免费理发’的纸牌,高龄老人还提供上门服务?”妻子问。⑲小伙子点点头,没有否认。⑳妻子更激动了,双眸有了神采,继续问道:“听邻居说,八十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你还留下电话,免费提供买菜、就医服务?”㉑小伙子一笑,语气平和地说:“我是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群众需要的时候,肯定要冲在前面。”“不过,”他下意识摇摇头,吐出一口气,说,“也有人质疑我,说我肯定有个人企图,不然,怎么会干得这么起劲?我听了,一笑了之。我问心无愧,对得起曾经穿过的军装。”说这话时,小伙子挺直身板,嘴角上扬,表情中有一种明显的不屑。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有过从军的经历,生命就是一块淬过火的钢。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情动于衷,发乎于心,像清澈的湖水,即便被泥沙侵袭,经过沉淀和自滤,仍会坚守自己原有的明澈。㉒车行平稳。路旁盛开的三角梅像一簇簇燃烧的火苗,在车窗外一闪而过。小伙子告诉我们,三角梅是三亚的市花,只要有适宜的阳光,它可以一年四季把城市点缀得生机盎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下,天被涂上一层金黄,远处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几艘游轮正在入港。有余晖照进车厢、洒在他身上,侧面看上去,有一种庄重的美。㉓我想,城市也是有魂的。城市的魂,呈现在一座城市的日常表情中。而这日常表情,当立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构成。小伙子说,三亚还有一个别称——鹿城。相传,一位青年猎手追逐一只坡鹿,面对山崖和茫茫大海,无路可逃的坡鹿回过头,目光竟像山泉一样澄莹。猎手被眼前的情景震撼,放下弓箭。不想,火光一闪,烟雾腾空,坡鹿化作一位美丽的少女,两人因此结缘并定居,繁衍出了这座城。确实,这是一座爱意流淌的城,它不光有动人的传说,有盛开的三角梅,还有像青年猎手一样善良而质朴的人。㉔他们用心守护着这座城市,也守护着心中的美好与未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杜卫东)(1)选文中的“三角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根据情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两个“珍惜”各是珍惜什么?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3)请品味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①他笑了,说:“‘候鸟族’有特点啊,辨识度高。”说着,提起路旁的行李,一件件放进后备箱,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②乐观是青春的鸽哨,它和憧憬连在一起,总是伴随着蓝天与白云。(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4)选文第⑧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删去吗?谈谈你的看法。(5)简要概括选文中的“小伙子”具有哪些优秀品质。8.(7分)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各题。(1)小冀在阅读红色经典名著《红岩》的时候、发现了一幅插画,请简述插画再现了哪个情节?并说明表现了人物哪些精神品质?(2)小冀在阅读名著的时候,忽然记起热播电影《热辣滚烫》中的一句台词:“人生就像一场举击赛,你不站起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小冀阅读了哪部名著?结合其人物和相关故事情节,说明理由。第三部分(50分)9.(50分)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写作。“像一片雪花,我独特而与众不同,我有我的优点,也有我的缺点,我不跟别人比,我做最好的自己。”上而这首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己拟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还可以说明某一现象和事理。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部分(14分)1.(8分)学校开展“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阅读展板的内容,回答问题。读史使人(míngzhì),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shànbiàn):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míngzhì)明智②(shànbiàn)善辩(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逻辑luójí②相宜xiāngyí(3)文段中的“伦”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字母L,再查音节lun。(4)下列句子中的“但”字,与原文中“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的“但”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A.钢琴艺术的持续发展虽然离不开技法的进步,但“炫技”是手段,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听众的听觉感受和心理需求。B.辽阔的草原上,但见麦浪随风起伏,如翻滚的波涛。C.但凡有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必须努力争取。D.中秋佳节,街头的灯光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字样,传递着国人内心的期盼与美好。【解答】答案:(1)明智善辩(2)luójíxiāngyí(3)Llun(4)A2.(6分)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戈壁长城旁,铺天盖地的飘飘雪花_____了整个天地,远处是皑皑白雪_____的祁连山。大雪纷飞,如同一支支画笔勾勒出戈壁上的神奇色彩。沙地上那些稀疏的植物,在雪中高高地凸显出来,在风中摇曳,像是迎接魅力无限的这一场飘雪。戈壁上的雪花,像羽毛一样轻盈,像花瓣一样柔软,像珍珠一样莹润,带来无尽的诗意。有的化作水汽,_____着大地;有的化作冰晶,_____着柽柳、梭梭、白刺、沙拐枣、麻黄、骆驼刺……(1)文中横线处符合语境的词语选项为DA.占据覆盖保护滋润B.覆盖占据保护滋润C.覆盖占据滋润保护D.占据覆盖滋润保护(2)文中加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文中加波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解答】答案:(1)D(2)将“这一场”移至“魅力无限”的前面(3)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一个修辞方法即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轻、软、润”的特点,表现了雪花带给人们的诗意。第二部分(56分)3.(6分)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古诗文中氤氲着浓浓的酒香。我们从“今日听君歌一曲,①暂凭杯酒长精神”体会“诗豪”的豁达;从“②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看到村民的热情好客;从“明月几时有,③把酒问青天”体悟词人对宇宙人生的疑惑;从“④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感受光阴流转的惆怅;也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⑤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领略登高的喜悦;从“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体味寄情山水的情怀。【解答】答案:①暂凭杯酒长精神(注意“暂”“凭”的书写)②莫笑农家腊酒浑③把酒问青天④一曲新词酒一杯(注意“酒”的书写)⑤把酒临风(注意“临”的书写)⑥醉翁之意不在酒(注意“醉”的书写)4.(6分)为了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某班级开展了“古诗词中的好‘丰’景”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渔人漾舟沈①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乙〕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丙〕满筐圆实骊珠②滑,入口甘香冰玉寒。〔丁〕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肯作难。①沈:同沉。②骊珠:宝珠,这里指葡萄。(1)甲诗描绘了什么样的丰收景象?(2)乙诗和丙诗中画线句子在修辞方法上有何不同?请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3)丁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理解。首先,要理解诗句“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的具体含义。这句诗描绘了渔人驾驶小船撒下大网,然后截住江流,一次性捕获数百条鱼的情景。“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数百鳞”,这些都与捕鱼和丰收有关。本句诗描绘出渔人丰收时的热闹景象,他们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了大量的鱼获。(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人家秋获争登场”这句中,诗人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常,“争”这个字是用来描述生物或人类之间的行为的,但在这里,它被用来形容“秋获”。通过“争”这个字,诗人赋予了秋获以人的行为和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争抢着要登场展示自己。这种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家秋天收获的产品争相上场的情景。它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秋收时节的繁忙和热烈,以及人们对于丰收的渴望和期待。“满筐圆实骊珠滑”使用了比喻,将葡萄比作“骊珠”(宝珠),生动地描绘了葡萄圆润饱满、光滑如玉的特点,突出了葡萄的优质和丰收景象。(3)本题考查古诗情感。诗句“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肯作难”描述了人们在丰收年景中的喜悦和欢乐。“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这些都与人们的喜悦情绪有关。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和对人们欢乐情绪的描绘。答案:(1)甲诗描绘了渔民撒网捕鱼,鱼儿很多的丰收景象。(2)乙诗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丙诗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乙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家秋天收获的产品争相上场的情景。丙诗把葡萄比喻成骊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葡萄的形状和质地。(3)丁诗表现了诗人丰收的喜悦、欢乐、满足、幸福。译文:甲渔夫摇船撒下大网,从江中一下子兜起数百条鱼。乙墙头上挂满了累累的黄柿子,人们家里的秋季货物争相登场(展示、出现)。丙一满筐圆润饱满的果实像骊珠般光滑,放入口中甘甜芳香、如冰似玉般清凉。丁丰收之年的喜悦之色显现在眉梢之上,(大家)一笑着相互携手哪里还会觉得有什么困难。5.(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桓公①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②时种柳,皆已十围③,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④流泪。乙支公⑤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⑥其翮⑦。鸻轩翥⑧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丙顾荣⑨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⑩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⑪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①桓公:名桓温、东晋人。②琅邪:官名,指琅邪内史。③围:有两种解法,一指两臂合抱,一指两手合围、此指后者。④泫然:泪水下落的样子。⑤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⑥铩:剪掉。⑦翮:羽毛中间的英冠、这里用来指翅膀上的羽毛。⑧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⑨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⑩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⑪左右:相帮,相助。(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①攀枝执条拿着②有人遗其双鸻赠送③尝应人请曾经(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鹤轩翥不复能飞。②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3)根据乙文内容,说说“支公好鹤”中的“好”具体指的是什么?(4)在为人处世上,选文丙说明了什么道理?(5)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宗白华先生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深情。”三则选文,从不同角度,共同诠释了一个主题“深情”。B.选文甲仅仅表现了桓公对柳树的深情。C.选文乙表现了支道林对“鹤”的深情,也是对世间万物的深情。D.选文丙表现了顾荣对炙人的深情,也讲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①句意是:他攀抓着柳树的枝条。执:拿着。②句意是:有人送他一对鹤。遗:赠送。③句意是: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尝:曾经。(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轩翥,振翅高飞的样子;复,再。句意:鹤振翅不能再高飞。②重点词:其,代词,代指那个人;所以,原因;乃,竟然;受,接受;炙,烤肉。句意: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竟然是接受烤肉的那个人。(3)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结合【乙】文“支意惜之,乃铩其翩”和“养令翮成,置使飞去”分析,刚开始支公舍不得放鹤离去,所以剪短了鹤的翅羽。鹤张开翅膀却不能高飞。后来看到鹤好像很懊恼沮丧的样子,便喂养双鹤到它们翅羽再次长成,给鹤自由,让鹤回归大自然。因此可知,真的“好”就是尊重,就是成全。(4)本题考查主旨。结合【丙】文“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可知,顾荣发现端烤肉的佣人脸上有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给他吃。这是顾荣不求任何回报和报答的善意,但“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但在后来顾荣遇上战乱过江避乱,每逢遭遇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保护自己,原来他就是当年接受自己烤肉的人。可知顾荣当初的善意得到了善意的回报,因此说明了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的道理。(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结合【甲】选文“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可知,看见从前自己做琅琊内史时种下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他不仅感慨到树木都已这样,人又怎么能受得了时间的变迁呢?可知不仅表达的对柳树的深情,更有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感慨;故选:B。答案:(1)①拿,拿着②赠,赠送③曾经(2)①鹤振翅不能再高飞。②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竟然是接受烤肉的那个人。(3)起初,想把鹤留在身边,感受到鹤的懊丧,让鹤获得自由。真的“好”就是尊重,就是成全。(4)善有善报。或不求回报的善意换来了善意的回报。爱是流动的,付出爱得到爱。(5)B6.(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二十四节气或因季节变化得名,或因寒暑特征得名,或因天气物候得名,它们的命名反映着古人感知和认识自然节律的丰富角度。“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随着春天的到来,寒意渐退,气温回暖,降水开始增多,从天上飘落的也不再是片片雪花,而是丝丝细雨,“雨水”便因此得名。②“雨”和“水”都是象形字。甲骨文中的“雨”字,像雨滴下落之形。《说文解字》:“雨,水从云下也。”从天上的云层中落下的水滴称为雨,降雨的过程也称为雨,例如,《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的动词“雨”表示下雨。不仅如此,其他事物自上而下像雨一样降落的过程也称之为雨,《淮南子•本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就是粟谷像下雨一样从天空落下。汉乐府民歌《上邪》里“冬雷震震夏雨雪”中的“雨雪”是下雪的意思。当“雨”用作及物动词、表示“下”的意思时,一般读为去声。③古文字中的“水”,像水流之形,古人用弯白的笔画表示水流的形状,从甲骨文到小篆,这样的形体一脉相承。古人从流水的自然特点中生发出许多哲思,《道德经》中就以水为喻,阐发有道之人的至高境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对流水也有着独特的观察和体会、《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奔流而去的江水,从不停歇,这是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惜时之意亦在其中。在先哲的智慧中,水与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到来滋养出新的生命,它的离去喻示着生命的流逝。或许正是在水的不断来去流动之中,生命不息,运转不止。④古人根据事物随时节而变化的表现,归纳了各个节气的物候,根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雨水的三候为:獭祭鱼、侯雁北、草木萌动。雨水时节,冰雪消融,水边的生物活动日渐频繁。南飞过冬的鸿雁北归,草木开始萌发出新芽,这些物候都预示着新的生命周期在雨水时节全面开启。⑤雨水时节尚处初春,降雨还未丰沛,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因自幼带有热毒而需要服食“冷香丸”,这味药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对季节有极高要求,其中就需要用到雨水之日的雨水十二钱,薛宝钗也感慨这样“可巧的雨”太难遇到。正因春雨难得,古人用“润如酥”“贵如油”来表达对它的珍视和偏爱。春雨的到来唤醒万物,孟郊的《春雨后》:“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寥寥敛语便描绘出庭草雨后争春的情境。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夜之间,细雨悄悄将花木洗刷一新,点染春色,正是春雨时节的喜人之处。⑥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生发出无限生机,用“雨水”为立春之后的第一个节气命名,不仅是对天气物候的观察和归纳,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礼赞。愿你我在新的生命旅程里,不负一场好雨,不负一寸春光。(1)选文第①段—④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雨水”这种节气。(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A.选文采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晰。B.选文引用资料丰富,增加说明的真实性,也使文章更有内涵与情趣。C.选文既生动形象,又有准确严谨的特点。D.选文不仅介绍了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对今天的生活有指导意义。(3)选文第⑤段列举薛宝钗“冷香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文章第①段“二十四节气或因季节变化得名,或因寒暑特征得名,或因天气物候得名,它们的命名反映着古人感知和认识自然节律的丰富角度。‘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可以概括出,“雨水”节气命名的由来,它反映了古人对降水现象的观察和命名。根据文章第②段“‘雨’和‘水’都是象形字。甲骨文中的‘雨’字,像雨滴下落之形……当‘雨’用作及物动词、表示‘下’的意思时,一般读为去声”详细解释了“雨”字的字形变化、含义以及在某些语境下的用法。根据第③段“古文字中的‘水’,像水流之形,古人用弯白的笔画表示水流的形状……在先哲的智慧中,水与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则描述了“水”的字形、含义以及古人在其中生发出的哲思。根据第④段“古人根据事物随时节而变化的表现,归纳了各个节气的物候,根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雨水的三候为:獭祭鱼、侯雁北、草木萌动……”则明确提到了“雨水”的三候现象,即雨水时节生物和自然的特定变化。综上所述,文章第①至④段从“雨水”节气命名的由来、“雨”“水”的字形变化、含义及生发的哲思以及“雨水”的三候现象三个方面介绍了“雨水”这种节气。(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有误。从原文内容来看,文章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而是围绕“雨水”这一节气,从节气的命名、字形的含义、节气的物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介绍。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文章条理清晰,但并不属于时间顺序的叙述方式,是逻辑顺序;BCD.正确。故选:A。(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首先,从第⑤段“雨水时节尚处初春,降雨还未丰沛,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可知,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雨水时节的降雨还未丰沛,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薛宝钗需要用到雨水之日的雨水作为药材,这不仅反映了雨水之日的雨水在古人心目中的珍贵程度,也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于古人生活和医疗的重要性。其次,通过薛宝钗的例子,作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雨水之日的雨水的稀有和珍贵。这种具体的事例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雨水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雨水之日的雨水难得而珍贵的认识。因此,第⑤段列举薛宝钗“冷香丸”的事例,其作用在于具体说明了雨水之日的水的难得和珍贵,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答案:(1)“雨水”节气命名的由来;“雨”“水”的字形变化、含义及生发的哲思;“雨水”的三候现象。(2)A(3)具体说明了雨水之日的水难得而珍贵(或答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7.(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鹿城盛开三角梅①走出海南三亚凤凰机场出港口,我们齐整地把几个行李箱放在路边。②一辆广汽埃安像一条银鱼,“哧溜”,从车流中驶来。车窗摇下,一个平头发型的青年核实了我们的身份后,跳下车,身轻如燕。我感慨:“你真厉害,一眼就能认出要接的客人?”他笑了,说:“‘候鸟族’有特点啊,辨识度高。”说着,提起路旁的行车,一件件放进后备箱,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③小伙子人不错,一般的网约车司机不会抢着帮乘客搬行李。他若不上手,这几个大行李箱还真够我们忙一阵子的。④车驶入主路,路两旁如画一般的风景,在车窗外渐次展开。⑤突然,手机响了,小伙子摁下接听键,是一名客人去机场,预约的车没到,怕耽误行程,情急中想起他。小伙子很愕然,蹙起眉头,说:“不应该呀,一般是我们等客人,怎么能让客人等我们?”可惜他分身无术,便安慰对方再耐心等会儿。挂断电话,他看看似表盘上的时间,摇摇头,神色有点焦虑,嘀咕了一句:“再不到,真可能会误机。”这时,手机又响了——原来网约车停在小区的拐弯处,客人没看见,一场乌龙。小伙子如释重负,忙说:“没耽误您用车就好。”感觉得出,他的急切和高兴都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没有一丝刻意。其实,这件事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此刻,车窗外,路边的三角梅正热烈地盛开着,是那么鲜艳、动人。⑥妻子夸赞小伙子:“你真是个热心肠!”⑦小伙子有点腼腆地说:“服务行业嘛,就是要为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⑧闲聊中,我们得知,他是陕西人,在北京顺义当过几年兵,退伍后来到三亚闯世界。先是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来。专职做了网约车司机。看得出,在部队,他得到过很好的锻炼,说话不紧不慢,很有气场。红灯亮了,小伙子踩下刹车,扭过头,笑着说:“你问干这行累?累呀。不过,累点没什么。我才三十出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本书,也就才翻了少一半,远没到精彩的部分呢!”⑨乐观是青春的鸽哨,它和憧憬连在一起,总是伴随着蓝天与白云。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笑问:“哎,你怎么断定出我们是‘候鸟族’?”⑩小伙子嘿嘿一笑,神色中闪过一丝狡黠,说:“这不难判断呀。特定的时间段,飞到三亚来,入住的是‘候鸟’集中的小区。”我接着问:“你说‘候鸟族’有特点,是什么特点?”小伙子握着方向盘,头也不回地回答:“头发白,穿衣多,箱子大。当然,如果加上米色礼帽和拐杖,就更容易识别了。说实话,接你们这种行动自如的老人比较省事,看准了就可以;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我会在出港口等候,一直搀扶着到停车场。”⑪“那,要另外加收费用吗?”妻子问。⑫“哪能啊!”小伙子语含惊诧,“举手之劳,还要收费?”⑬一句话,顿时让我对小伙子更加刮目相看,距离一下子又拉近了不少。我告诉他:“年轻时我也当过兵。”小伙子听了,双眸一亮。他摁下音响开关,车厢里立马回响起那首熟悉的歌:“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一时间,我们谁也没有说话,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军营。那是属于男儿的回忆,连着边关的明月,连着青春和梦想。本来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段相同的人生经历,有了命运相连的感觉。良久,小伙子像对自己也像是对我说:“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曾是一名军人。”我也感慨:“是啊,军营的记忆会伴随我们一生。”记忆像一幅山水长卷,可以将那些难忘的时光定格;没有什么可以将它冲淡或者抹去,因为,它已经被浓烈的情感着色。我忽然想起,在首都机场出示退役军人优待证,可以优先登机,便问他是否办理了。小伙子点点头,说:“办了,不过从来没用过。”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⑭正聊着,妻子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这条路你好像很熟,一直没看你用导航。”⑮小伙子莞尔一笑,说:“太熟了,前两年,我还是你们这个小区的租户呢。”⑯妻子像是一下子想起了什么,有些激动:“啊,我是不是见过你呀?好像有点面熟。”⑰小伙子回过头来,高深莫测地眨眨眼,说:“嗯,有可能。”⑱“对了!前两年,你是不是一到周六下午,就在小区门口挂一块‘免费理发’的纸牌,高龄老人还提供上门服务?”妻子问。⑲小伙子点点头,没有否认。⑳妻子更激动了,双眸有了神采,继续问道:“听邻居说,八十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你还留下电话,免费提供买菜、就医服务?”㉑小伙子一笑,语气平和地说:“我是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群众需要的时候,肯定要冲在前面。”“不过,”他下意识摇摇头,吐出一口气,说,“也有人质疑我,说我肯定有个人企图,不然,怎么会干得这么起劲?我听了,一笑了之。我问心无愧,对得起曾经穿过的军装。”说这话时,小伙子挺直身板,嘴角上扬,表情中有一种明显的不屑。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有过从军的经历,生命就是一块淬过火的钢。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情动于衷,发乎于心,像清澈的湖水,即便被泥沙侵袭,经过沉淀和自滤,仍会坚守自己原有的明澈。㉒车行平稳。路旁盛开的三角梅像一簇簇燃烧的火苗,在车窗外一闪而过。小伙子告诉我们,三角梅是三亚的市花,只要有适宜的阳光,它可以一年四季把城市点缀得生机盎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下,天被涂上一层金黄,远处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几艘游轮正在入港。有余晖照进车厢、洒在他身上,侧面看上去,有一种庄重的美。㉓我想,城市也是有魂的。城市的魂,呈现在一座城市的日常表情中。而这日常表情,当立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构成。小伙子说,三亚还有一个别称——鹿城。相传,一位青年猎手追逐一只坡鹿,面对山崖和茫茫大海,无路可逃的坡鹿回过头,目光竟像山泉一样澄莹。猎手被眼前的情景震撼,放下弓箭。不想,火光一闪,烟雾腾空,坡鹿化作一位美丽的少女,两人因此结缘并定居,繁衍出了这座城。确实,这是一座爱意流淌的城,它不光有动人的传说,有盛开的三角梅,还有像青年猎手一样善良而质朴的人。㉔他们用心守护着这座城市,也守护着心中的美好与未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杜卫东)(1)选文中的“三角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根据情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两个“珍惜”各是珍惜什么?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3)请品味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①他笑了,说:“‘候鸟族’有特点啊,辨识度高。”说着,提起路旁的行李,一件件放进后备箱,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②乐观是青春的鸽哨,它和憧憬连在一起,总是伴随着蓝天与白云。(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4)选文第⑧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删去吗?谈谈你的看法。(5)简要概括选文中的“小伙子”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根据④段“感觉得出,他的急切和高兴都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没有一丝刻意。其实,这件事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可知,④段画线句“车窗外,路边的三角梅正热烈地盛开着,是那么鲜艳、动人”的“三角梅”不仅交代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渲染鹿城美好的环境;根据⑱段“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情动于衷,发乎于心,像清澈的湖水,即便被泥沙侵袭,经过沉淀和自滤,仍会坚守自己原有的明澈“可知,⑲段”路旁盛开的三角梅像一簇簇燃烧的火苗,在车窗外一闪而过”,烘托了人物美好的性格;根据题目“鹿城盛开三角梅”和⑳段“我想,城市也是有魂的。城市的魂,呈现在一座城市的日常表情中。而这日常表情,由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构成。他们用心守护着这座城市,也守护着心中的美好与未来”可知,以物喻人,突出了主题。(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内涵。第⑫2段画线句“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是小伙子对退役军人优待证的态度。“他办了,是因为珍惜”,结合第⑦段“闲聊中,我们得知,他当过几年兵,退伍后来三亚闯世界。先是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来,专职做了网约车司机”,可知他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是对自己曾经当过兵的纪念,因此“珍惜”指他重视军人的身份;“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这里的“珍惜”指他不利用退役军人的身份取得优待登机的权利,是因为重视军人的荣誉感,体现出了军人的奉献精神。(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①结合“笑了”“说”“提起”等词语可知,此句使用了情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笑”可见小伙子的爽朗热情,“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可见小伙子动作的利落,言语之间流露出作者对小伙子的喜爱和欣赏。②结合“乐观是青春的鸽哨”可知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小伙子的乐观比喻鸽哨,生动贴切又新颖有趣,结合“它和憧憬连在一起”可知小伙子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美好期待。(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结合第⑧段“他是陕西人,在北京顺义当过几年兵,退伍后来到三亚围世界。先是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来。专职做了网约车司机”可知,此句交代了小伙子当兵的经历和过去工作的一些情况,结合第⑬段“年轻时我也当过兵”“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曾是一名军人”“我忽然想起,在首都机场出示退役军人优待证,可以优先登机,便问他是否办理了”等内容前后呼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删去之后,第⑬段的内容则显得突兀。(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②段“你真厉害,一眼就能认出要接的客人?”“候鸟族”有特点啊,辨识度高”说着,提起路旁的行车,一件件放进后备箱,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第⑤段“不应该呀,一般是我们等客人,怎么能让客人等我们?”,第⑦段“服务行业嘛,就是要为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可知:热爱本职工作,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客户,并给予优质的服务;根据⑩段“接你们这种行动自如的老人比较省事,看准了就可以;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我会在出港口等候,一直搀扶着到停车场。“第⑫段“举手之劳,还要收费?”可概括为:免费搀扶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到停车场;根据⑱段“你是不是一到周六下午,就在小区门口挂一块‘免费理发’的纸牌,高龄老人还提供上门服务?”“听邻居说,八十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你还留下电话,免费提供买菜、就医服务?”可概括为:一到周六下午免费理发,并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为八十岁以上的独居老人留电话,免费提供买菜、就医服务。答案:(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一种美好的氛围;以花喻人,映衬三亚的“小伙子们”善良而质朴的品质。(2)第一个是珍惜退役军人优待证里包含的认可与尊重;第二个是珍惜代表军人特色的爱与奉献精神。(3)①运用情态、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小伙子的热情、用心和动作的利落,表达了作者对小伙子的喜爱和欣赏。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伙子的乐观比喻成鸽哨,生动贴切,表现了小伙子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渴望。(4)不能删去。这部分内容交代了小伙子的一些情况和当兵的经历,与第⑬段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