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空框架】【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集中在黄河和长江流域2.旧石器时代特征:①从事采集和渔猎;②学会了用火;③过着群居生活;④出现了骨器。3.新石器时代特征:①使用磨制石器;②使用陶器;③从事原始农业;④从事养畜业;⑤修建村落;⑥开始定居生活。4.新石器时代代表:①黄河流域早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彩绘陶器,粟);②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水稻、养蚕缫丝、精美玉器);③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精美玉器)。5.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王是最高统治者。②中央机构: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③地方官理:聚族而居,夏王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6.商朝:公元前1600年,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7.西周:公元前1046年(1)分封制: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②对象:同姓亲族是主体,异姓诸侯;②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2)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核心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3)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土地的经营方式。8.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宗法血缘与政治制度结合;③最高行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9.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①政治: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礼崩乐坏);②经济:铁犁牛耕;③思想:百家争鸣;④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10.商鞅变法:(1)内容:政治①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②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③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2)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②“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3)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2)评价:①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②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11.孔子:春秋后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12.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①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②唯物史观:追求天人合一③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④政治;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13.百家争鸣:(1)背景:①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②阶级: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③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④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2)代表:①儒家:孟子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②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③阴阳家:邹衍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④墨家: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还提出了“尚贤”
的政治主张。⑤法家:韩非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3)影响:①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③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14.秦朝(1)统一的条件:①长期战乱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②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③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④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⑤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⑥秦尊奉法家。(2)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特点:①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②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作用:①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3)秦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4)统一的意义:①疆域: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②政治: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③经济: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④民族: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15.西汉:(1)汉初:①政治:“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国并行制。②经济:休养生息的政策③思想:尊奉黄老无为思想(2)汉武帝时期:①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基本消除王国问题;设立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选官制度: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分州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完善地方监察体系;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不法行为。②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③思想: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④拓疆: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募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16.两汉的文化:①史学:《史记》《汉书》②文学:汉赋、乐府诗(具有现实主义特点)③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是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④数学: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东汉《九章算术》⑤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重难探析】一、先秦时期文明发展的阶段特征——距今约20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一)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1.基本线索: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2.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我国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产生,阶级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引发了中国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二)具体表现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三个阶段。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2)分封制和井田制。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宗法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韩非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1)远古时期: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处于刀耕火种阶段,逐步从狩猎、采集走向原始农业耕作,生活从群居到聚居。(2)夏商西周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少量用于农业生产。(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3.思想文化方面(1)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2)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秦汉时期文明发展的阶段特征——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一)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1.基本线索:秦汉经历了秦朝、西汉、东汉三个统一封建王朝,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混战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两汉巩固了“大一统”局面。2.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阶段,东汉后期出现封建割据的局面。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二)具体表现1.政治方面(1)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构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外还制定经济措施、文化措施等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西汉建立后,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着手采取措施解决王国问题,创立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2)政权总体稳定,但有不安定因素。先后经历了秦朝、西汉、东汉三个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政权稳定,秦、西汉、东汉政权的更替都是由于统治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灭亡或名存实亡。但这些王朝统治期间,也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如东汉的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2.经济方面(1)秦朝统一后,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通过统一货币、度量衡等经济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产。(2)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实行了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到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的景象。(3)东汉初年,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经济,因此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安定局面。3.民族关系方面(1)秦朝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修筑万里长城,基本奠定了后世的疆域版图。(2)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两汉对西域地区加强管辖,开疆拓土,进一步巩固了封建“大一统”的局面。4.文化方面(1)思想上:秦朝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科技文化: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世界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等。史学、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突破了东亚的文化圈,远及欧洲和非洲。【新题快递】一、单选题1.如图是上海崧泽遗址出土的家猪陶塑,据此可推测A.上海是最早驯养家猪的地区 B.上海崧泽文化以驯养牲畜为主C.上海的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D.上海于新石器时代已产生农业2.西周时期,历代天子几乎都认为周室“疆土”是在文王、武王时期由天赐予的。据《卫通》记载,西周贵族在进行土地交换时,必须有王室执政大臣到场监督才可完成。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贵族财产交由政府管理 B.臣民所属土地规模较大C.王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天子享有土地支配权力3.商王室祭祀的祖先神,不但有上甲以降的近祖先公及成汤以下的先王先妣等直系祖先,还有其高祖远公和旧臣神等旁系远祖,他们甚至还将未必有血缘关系的高祖远公“错之庙,立之主”。这些措施表明商王室A.肃清氏族构建血缘政治 B.团结亲族试图加强王权C.扩大祭祀保证族权至上 D.重视直系轻视旁系亲族4.如图是甲骨文和金文中“周”字的部分拓片,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西周时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B.西周推行井田制C.西周建立了贵族等级制度 D.周人擅长于农耕5.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发布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如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种类和造型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这充分说明A.古蜀文化领先世界 B.中华文明多彩多姿C.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D.原始农业已经产生6.《礼记》载:“国家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管子》载:“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死:用光)者霸,粟生而不死(死:用光)者王。”对上述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强调国富重于民富理念 B.体现重农抑商经济思想C.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存亡 D.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7.邹衍本齐国人,因不满齐滑王之政而到燕国,成为昭王之师,在齐襄王时又回到齐国,而从未受到非议。吴起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遭诬陷辄另投明主。如此现象,不一而足。这说明A.“士”阶层反复无常不堪重用 B.特殊环境提供了良好人才际遇C.分封制无法维持而被各国废除 D.用人机制促进了官僚政治产生8.战国时期,楚国派庄跷征服滇国,但因归路断绝,庄跷趁势“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号为庄王。秦统一六国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这说明当时A.血缘组织解体较为充分 B.分封制开始走向衰落C.华夏文化圈不断扩大 D.疆域统一局面出现9.秦灭六国,诸夏为一,秦始皇接受了邹衍的“大九州”理论,欲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秦始皇的这一构想A.有利于中原农耕文明的拓展 B.为秦国建立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基础C.反映了华夷观的形成与发展 D.推动了儒、法思想的相互融合10.从汉高祖推行“无为而治”,至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其实质反映了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 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11.学者冷鹏飞在其著作《秦汉经济史》中写道:“汉武帝即位以后,采取积极有为的经济政策。为了解决对外战争的财政开支,打击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猖狂活动,西汉政权进行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财政改革”。这种政策调整导致A.商业经济的发展失去更为良性的政策环境 B.工、商业经济全面衰退C.民间商业更加紧密地依附于封建地主经济 D.对匈奴军事行动取得胜利12.范晔的《后汉书》中载有:“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当时A.土地兼并严重 B.统治存在隐患C.社会动荡不安 D.豪强控制地方13.《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并明确县吏重在“牧民”,而三老重在“导之善”。据此可知,三老制度的确立A.是儒学独尊向基层渗透的体现 B.为汉初的“王国问题”埋下隐患C.有利于国家意志的贯彻与执行 D.完善了汉代管理民众的行政体系14.汉文帝时期,贾谊在《治安策》中曾为制度欠缺、国家软弱而叹息流涕道:“制度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及至汉武帝时,“兴事创制,无所不施。先王之风,灿然复存矣”。据此可知,汉武帝A.继承了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B.得到军功权贵的全力支持C.独尊儒术以实现思想控制 D.更重视制度建设造就盛世15.下表为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至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分封的部分侯国(据《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编制)。据此可知A.大一统政治格局渐趋巩固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加剧C.分封宗法制得到局部恢复 D.儒家纲常伦理影响政治决策16.如表为有关汉代社会生活的相关记述。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现象较为普遍 B.豪强实力增强激化了阶级矛盾C.经济区域分工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D.察举制推动了重学风气的形成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春秋时期,军队的最高领导者是各国的国君,他有统率、指挥、命将权。这一时期没有常备军,专门的武官系统还没有形成,基本上还是文武不分制。军队的兵种主要有车兵和步兵,骑兵在一些诸侯国也出现。南方的楚、吴、越有水师,也称“舟师”。战国时期,各国军队一是人数多,二是常备军已形成。“将门有将、相门有相”是当时文武分职的反映。将的任免权和军队的调动权都在国王手中。各国的常备军是军队的中坚。郡县征兵制是一种“耕战”兵役制,耕战相结合。各国军队以步兵为主力,骑兵的作用增大,战车的作用下降。水军在南方各国普遍建立,甚至秦国都建立了专门的水师。凡编户之民皆要服兵役,并参加战争,若战争需要,女子亦得服兵役。战国时期各国军队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并规定了奖惩条例,如商鞅在秦国制定的二十等爵,就是对有战功者的奖励制度,对逃避兵役的要加以惩罚。——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军事制度的变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军事制度变革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随着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了联结中西方的“丝绸之路”。隋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系统四通八达,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沟通中国南北。宋元时期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此外,中国从西汉开始不断探索海洋,逐渐形成了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连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材料二南北战争后,关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从1870—1910年共修筑铁路30万余公里,平均年筑路近800余公里。电报早期服务于铁路,随着铁路的普及,美国本土电报网络基本建成。在此期间,红绿灯的使用为世界各国所效仿……“一战”后,美国交通运输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与汽车制造相联系的公路和输油(气)管道建设逐渐形成网络;开掘深水河道来发展内河运输,以配合已形成的远洋航行网:大力筹建飞机工厂和航空公司,到1930年,航线近5万里。——据郭正忠《交通与文明—关于交通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指出美国近现代交通建设的发展,并简析其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蹴鞠起源于战国,汉代时逐渐兴盛并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由于蹴鞠的对抗性强,双方队员身体接触就像打仗一样,汉代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在军队中广泛开展,直接对抗分队比赛。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唐代在制球工艺上把用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的圆形球壳。赛场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节日时有很多女子以踢球为乐,家庭之间也时常举行几个人的小比赛。宋代时,出现很多蹴鞠团体组织,踢球艺人还组织了博纳养生杯比赛。民间体育活动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在运动理念上推崇和谐、适度。——摘编自宋兆麟《蹴鞠:中国古代的足球》材料二据说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常年与海洋打交道的古希腊城邦人民拥有很强的冒险拼搏、强者为尊的精神,追求自由和人性的解放。城邦之间的战争需要士兵有强壮的身体,而体育是培养强壮战士最有效的手段。古希腊盛行拳击、角力、赛跑、射箭、投枪、掷石饼和战车赛等竞技活动,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要求是成年男性公民。斯巴达公民都要接受政府规定的军事体育训练,七岁时就要前往寄宿制学校进行训练。古希腊不仅重视体育的发展而且重视音乐、文学、修辞学、哲学、逻辑学等的教育,旨在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摘编自(法)瓦诺耶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及古希腊罗马的体育运动》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到唐宋时期蹴鞠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的蹴鞠运动和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异同。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学术,先秦诸子、两汉儒学及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都是该时代的代表思想或学术,而它们都有明显的特色和风格。至于各种学术思想,盛行原因虽有不同,但概括来说,又可找到两个共同点:首先,是思想内部的发展,即思想自身不断扩充和深化内涵的结果;其次,是社会辅助因素,每一种时代思想的发展,必须配合当时的社会因素。——吕振基、苏荣《中国史析论》材料反映了学者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认识,请以某一时代的学术为例,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1.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猪陶塑的出现说明当时出现了养殖业,即农业的出现,D正确;最早的原始家猪遗骸出土于广西桂林甑皮崖新石器时代遗址,A排除;驯养牲畜只是崧泽文化的一部分,并非是主要部分,B排除;材料无法得出上海的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的结论,C排除。故选D。2.D【详解】据材料“西周时期,历代天子几乎都认为周室“疆土”是在文王、武王时期由天赐予的”“西周贵族在进行土地交换时,必须有王室执政大臣到场监督才可完成”可知西周的土地是天赐予周室的,贵族土地交换需要王室在场,故天子享有土地支配权力,故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材料由官府管理,只是提及土地交换需要王室监督,故A排除;材料不涉及臣民的土地规模,故B错误;西周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为土地国有制,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室,不可自由买卖,故C排除。3.B【详解】商王扩大祭祀对象的范围,目的是通过祭祀活动团结亲族,维护商王的权力,加强王权,B正确;氏族强调血缘关系,因此肃清氏族和构建血缘政治是矛盾的,且夏朝就已经建立起了血缘政治,排除A;商王的目的是为了王权而非族权,排除C;商王在祭祀活动中也将旁系远祖纳入祭祀对象中,说明其并不轻视旁系,排除D。4.D【详解】图片中的“周”多和农田相关,这说明当时的其他民族对周民族的印象必然是擅长于农耕的,否则不会如此构字,故选D;汉字在商朝时期就已形成完整体系,排除A;井田制应有九块田地,而图中的“周”字只有四块田地,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图片中的“周”字是和农田相关,并不能表现出封建等级秩序,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5.B【详解】材料“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如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种类和造型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特点,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古蜀文化、早期国家、原始农业,故A、C、D排除。6.C【详解】《礼记》和《管子》中都强调一个国家应该有一定的经济积蓄,没有响应的储备的国家就有可能灭亡,说明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存亡,故选C;材料不是在比较国富和民富,排除A;材料中没有抑商的内容,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粮食的重要性,而非主张轻徭薄赋,排除D。7.B【详解】材料涉及两个人物邹衍和吴起,他们同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都选择择明主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可以看出在大乱世中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故B正确;材料中的邹衍和吴起并不是不堪重用,而是要选择可以发挥作用的诸侯国,故A错误;材料的主旨是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择主,没有涉及废除分封制,故C错误;官僚政治是秦朝建立后产生的,故D错误。8.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楚人庄跷征服和统治滇国时,逐渐接受当地的文化风俗,秦朝统一前后,淮河下游一带的夷人与中原民族生产、生活基本已无差别等,说明当时华夏文化圈在不断扩大,C项正确;血缘组织解体较为充分与材料前半部分不符,A项错误;分封制并非直到战国、秦朝才开始走向衰落,B项错误;疆域统一局面出现与材料强调的民族融合不符,D项错误。9.A【详解】秦始皇欲将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这体现了王者无外的疆域观念,有助于秦朝将农耕文明传播到四夷之地,A正确;题干描述的是秦统一之后的情形,排除B;华夷观形成是在商周,排除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10.B【详解】据所学可知,汉初经济凋敝,为巩固统治恢复经济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而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国力强盛,为巩固政治统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B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汉朝初期及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确定是为了巩固统治,而非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A错误;材料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体现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C错误;材料统治思想的变化不能体现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D错误。11.C【详解】根据“为了解决对外战争的财政开支,打击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猖狂活动,西汉政权进行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财政改革”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通过盐铁官营等政策,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使民间商业更加紧密地依附于封建地主经济,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B项表述太绝对,排除B;军事与材料的政策调整无直接关系,排除D。1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门记述东汉历史的《后汉书》中记载,东汉时豪强地主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大,无视国家法度,说明当时统治存在隐患,B项正确;土地兼并严重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社会动荡不安只是表面现象,没有准确揭示出现象本质,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豪强是控制地方的力量,D项错误。13.C【详解】据题意可知,汉代设置的“三老”是为了民众进行教化,这一做法有利于向基层贯彻国家的意志,故选C;儒学独尊是汉武帝时期实现的,排除A;“三老”的设置和王国问题没有关系,他们不是地方诸侯,排除B;“三老”是教导民众向善,并不属于行政体系,排除D。14.D【详解】根据“制度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兴事创制,无所不施。先王之风,灿然复存矣”可以看出,汉武帝强调制度建设对于巩固统治的作用,故D项正确;汉武帝并不主张休养生息,排除A;B项太绝对,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独尊儒术,排除C。15.A【详解】根据表中统计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将诸侯王的子弟分封诸侯,原来的一个王国分成了几个侯国,这必然会导致王国控制的地域缩小,使其无力对抗中央,从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渐趋巩固,故A项符合题意,正确;表中看不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情况,排除B项;分封宗法制下主要维护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显然不利于维护嫡长子特权,排除C项;儒家纲常伦理的基本精神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D项显然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16.A【详解】材料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角度展示了妇女在生产、交换活动中的作用(种植、纺织、卖酒),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地方豪强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最后一则材料虽然涉及空间信息,但未强调区域差异,C项错误;察举制选官依据是孝廉,察举制不是“专精读书”的动因,材料也无法体现,D项错误。17.(1)文武分职;常备军形成;兵种结构及地位变化;兵源多样化;严格的奖惩制度。(2)提高了各国的军事实力;加快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客观上推动了政治变革等。【详解】(1)依据材料,对比春秋和战国时期军事史实概括变化,可从文武分职、是否形成常备军、兵种结构和地位、兵源、奖惩制度等角度回答。根据“战国时期,各国军队一是人数多,二是常备军已形成。“将门有将、相门有相”是当时文武分职的反映。”可得出文武分职;根据“将的任免权和军队的调动权都在国王手中。各国的常备军是军队的中坚。”可得出常备军形成;根据“各国军队以步兵为主力,骑兵的作用增大,战车的作用下降。水军在南方各国普遍建立,甚至秦国都建立了专门的水师。”可得出兵种结构及地位变化;根据“凡编户之民皆要服兵役,并参加战争,若战争需要,女子亦得服兵役。”可得出兵源多样化;根据“战国时期各国军队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并规定了奖惩条例,如商鞅在秦国制定的二十等爵,就是对有战功者的奖励制度,对逃避兵役的要加以惩罚。”可得出严格的奖惩制度。(2)可依据材料中战国时期军事制度发展的史实,并结合战国社会特点,从军事实力、改革目的和服务政治等角度分析影响。18.(1)特点:自然河流和人工修筑相结合;以都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由以政治功能为主到以经济功能为主;由国内向其他国家地区扩展;水陆交通不断发展完善(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成因: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华文明影响力不断增强。(2)发展:交通运输结构变化,立体交通网络形成(铁路、公路和输油管道、内河及远洋航运、航空);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运输时间缩短,运输成本降低;交通运输管理规则更为科学完善。影响: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交通问题,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详解】(1)特点:据材料“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可知,灵渠的开凿,是自然河流和人工修筑相结合;据材料“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并结合所学可知,以都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由以政治功能为主到以经济功能为主;据材料“……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社交网络平台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 郑州大学《环境雕塑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大学《化工企业课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室内车展场地租赁合同
- 2024年度旅游服务与接待合同协议书(旅行社版)
- 2024年度房地产代理销售与合作合同
- 2024年度钢琴设计研发合同
- 企业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 高压电线拆除施工方案
- 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性能
- 绘本《隧道》PPT
- 车辆自动升降式智能路障系统实施方案
- jmeter性能测试及性能调优
- 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ppt课件
- KGW船用起重机维护使用手册
- 光伏组件拆卸及转运方案(二)
- 建国集团财务制度汇总
- 安装工程预算照明配管配线
- 技术响应文件
- 任现职以来教学改革情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