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安阳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作为古代边防军事的重要通信手段,烽火台有接收、传递军政信息的重要作用。那么,当自然界中出现危险时,动植物该如何传递信息呢?动物一般通过摇尾、奔跑、排泄尿粪和鸣叫等方式来传递信息。植物虽然不能逃跑、鸣叫,但它们也不是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科学家多年的研究让人们对植物防御机制和信号传导有了更多了解。中国是茶的故乡。“东方美人茶”又名椪风茶,主要产于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椪风茶的来历,有一个传说。一天,一位茶农发现本应嫩绿舒展的茶树嫩叶上出现了很多褐色的斑点,有些还卷了起来。显然,这些茶树遭了虫害。不甘心没有收成的茶农动起了心思:他将这些被虫咬过的“劣质”茶叶采摘下来,再以重发酵的方式将其制成茶并拿到茶行售卖。没想到,茶行的人试喝之后,发现这种“劣质茶”的茶汤更黄澄清透,而且散发着特殊的蜜香和果香。大赚一笔的茶农高兴地向邻居们炫耀,但大家都不相信,觉得他是在吹牛。由于客家话管吹牛叫“椪风”,于是“椪风茶”的名声便不胫而走。后来,英国商人将椪风茶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女王看到冲泡在水晶杯里的茶叶上下翻飞,仿佛婀娜的美人在翩翩起舞,于是称它为“东方美人茶”。“东方美人茶”之所以有着独特的香气和醇厚甘甜的口感,与一种小虫密不可分。这种小虫名叫茶小绿叶蝉。它们专吃茶树的嫩芽,被危害的茶叶嫩芽因为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叶片颜色会逐渐变得褐黄。此时,茶树的自我防御系统会迅速做出响应,调集全身力量合成并释放出一系列抗虫物质,保护叶片。正是这些抗虫物质和茶小绿叶蝉的唾液“阴差阳错”地混合在一起才成就了醇香可口的“东方美人茶”。在植物分泌的众多抗虫物质中,功能最强大的非茉莉酸莫属。茉莉酸是一种主要和植物防御反应相关的植物激素,因为最早是从大花茉莉的精油中提取而来的,故名茉莉酸。1962年,科学家们发现,往健康的植物中添加茉莉酸后,植物叶片会加快衰老甚至脱落。1990年,科学家法默通过对番茄的研究发现,茉莉酸对于虫害这类生物性刺激存在响应。1992年,科学家科拉曼在研究中发现,在胚轴组织受损后,大豆体内会迅速积累茉莉酸,同时启动三个与损伤反应有关的基因表达。这是茉莉酸第一次展露它作为信号分子的功能。从此以后,茉莉酸开始被科学家视为植物应对不良环境的“防御首领”。茉莉酸有抑制植物生长、促进叶片老化、气孔关闭等生理作用。更重要的是,茉莉酸还与抵抗病原侵染有关,是植物对外界伤害(如机械伤害、动物伤害)和病原菌侵染做出反应、诱导抗性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可以说,茉莉酸就是植物受到威胁时点起的“烽火台”。当植物的生存受到环境胁迫时,茉莉酸会首先做出响应,然后,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会根据茉莉酸浓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让植物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不良环境。为了更好地了解茉莉酸,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神奇的植物——南非茅膏莱茅膏菜虽为植物,但它可不是“吃素的”。它的叶子会分泌出多糖黏液,一旦有昆虫被香甜的黏液吸引而爬上叶片与黏腺接触,整个叶片就会弯曲起来将昆虫完全包住。在牢牢被困的昆虫无处逃生之时,茅膏菜会分泌消化酶以分解猎物,最后摄取其中的营养物质供自己食用。究竟是什么物质诱导茅膏菜叶片弯曲的呢?科学家推断,和植物防御息息相关的茉莉酸很可能参与了此过程。他们做了以下实验:将果蝇作为猎物以模拟茅膏菜的捕食过程,记录并发现茅膏菜叶片的弯曲度和其中茉莉酸含量变化的关系。实验显示,在捕到猎物3小时后,茅膏莱叶片中的茉莉酸含量就大幅增加,而且这种现象仅存在于叶片卷曲的中段。进一步的实验显示,在没有猎物的情况下,仅外源施加茉莉酸,同样会触发茅青菜叶片弯曲。以上实验证明,捕猎时,茅膏菜叶片的弯曲源于其内部茉莉酸积累触发的化学运动。外源施加茉莉酸能显著提高植物的耐低温能力;相反,阻断植物内源茉莉酸信号转导会导致植物对冻害敏感。所以,研究茉莉酸调控植物叶片衰老和抗冷性的信号网络,可以为培育抗逆优质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不过,目前关于茉莉酸与其他激素交互调控的研究还较少。当遭遇虫害时,植物所做的防御反应主要有三种:直接防御、间接防御、不防御。当虫害不太严重且植物认为依靠自身力量足以防御时,便会“以攻为守”,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制造烟碱等天然化学物质以驱虫。当虫害比较严重且植物觉得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自保时,植物会合成、释放挥发性物质,使昆虫的天敌来吃掉它们。无论是直接防御还是间接防御,都会消耗植物大量的能量,所以当受侵害部分的生长状态很差,“奄奄一息”时,植物干脆选择不防御,它会将所有能量用在维持自身生长上,其他的就听天由命了。(摘编自房裕东《茉莉酸——植物防御的“烽火台”》)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植物自身分泌出的一种功能强大的激素,茉莉酸这一名称与大花茉莉的精油提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B.南非茅膏菜通过分泌多糖黏液吸引昆虫,并分泌消化酶以分解猎物,这些都是在茉莉酸的作用下完成的。C.目前对茉莉酸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茉莉酸与其他激素交互调控的研究还比较少,这或许能成为以后研究的一个方向。D.由末段可知,植物在遭受虫害时,所做出的三种防御反应都是植物依据自身客观环境做出的选择,并无优劣之分。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受人类及自然界中动物遇到危险时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影响,科学家在研究植物防御机制和信号传递方面取得了重大发现。B.从表面看,“东方美人茶”发现、问世的过程好似一次偶然事件,实则蕴藏着植物生长、防御危机的普遍规律。C.从茉莉酸被发现,到发现茉莉酸在大豆胚轴组织受损后发挥的作用,前后跨越30年之久,可见任何科学研究都不会一蹴而就。D.科学家在验证茉莉酸在茅膏菜叶片弯曲中发挥的作用时,按猜想假设、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分析、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展开研究。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4.下列有关文章的相关特色及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读者熟知的古代边防军事中的重要通信手段烽火台写起,然后列举动物传递信息的常见方式,再顺势引出文章的写作话题,层次清晰。B.文章用大段文字叙述“东方美人茶”故事之后,才进一步提出“茉莉酸”这一概念,既吸引了阅读者的兴趣,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科普文贴近生活的特点。C.作者在文中赋予植物人的特征,如“植物会合成、释放挥发性物质,使昆虫的天敌来吃掉它们”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D.作者在深入浅出地介绍茉莉酸这一陌生事物的过程中,使用“虽然……但”“不是完全没有”“进一步”等词语和短语,使文章更加科学而严谨。5.茉莉酸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答案】1.B2.B3.B4.C5.①是植物分泌的功能最强大的抗虫物质。②茉莉酸在植物受到外界伤害时,起着传递信号的作用,同时其浓度会随外界情况而变化,能够让植物更好地生存。③茉莉酸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加快植物叶片老化,进而导致叶片脱落。④茉莉酸可以调控植物叶片衰老和抗冻信号,增加茉莉酸可以提高植物耐低温的能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这些都是在茉莉酸的作用下完成的”错,无中生有。“分泌多糖黏液吸引昆虫,并分泌消化酶以分解猎物”是否在茉莉酸的作用下完成的于文无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受人类及自然界中动物遇到危险时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影响”错,从原文推断不出此结论。C.“从茉莉酸被发现到……前后跨越30年之久”错,从文中“1962年,科学家们发现,往健康的植物中添加茉莉酸后,植物叶片会加快衰老甚至脱落”得不出茉莉酸是1962年发现的。D.“按猜想假设、提出问题”错,由文章可知,最先是“提出问题”,然后才是“猜想假设”。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B.由原文可知,植物制造烟碱等天然化学物质,是在虫害不严重的情况下。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特色的能力。C.“植物会合成、释放挥发性物质,使昆虫的天敌来吃掉它们”并没有使用拟人手法。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1)根据“在植物分泌的众多抗虫物质中,功能最强大的非茉莉酸莫属”可知,茉莉酸是植物分泌的功能最强大的抗虫物质。(2)根据“茉莉酸还与抵抗病原侵染有关,是植物对外界伤害(如机械伤害、动物伤害)和病原菌侵染做出反应、诱导抗性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当植物的生存受到环境胁迫时,茉莉酸会首先做出响应,然后,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会根据茉莉酸浓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让植物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不良环境”可知,茉莉酸在植物受到外界伤害时,起着传递信号的作用,同时其浓度会随外界情况而变化,能够让植物更好地生存。(3)根据“茉莉酸有抑制植物生长、促进叶片老化、气孔关闭等生理作用”“往健康的植物中添加茉莉酸后,植物叶片会加快衰老甚至脱落”可知,茉莉酸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加快植物叶片老化,进而导致叶片脱落。(4)根据“外源施加茉莉酸能显著提高植物的耐低温能力;相反,阻断植物内源茉莉酸信号转导会导致植物对冻害敏感。所以,研究茉莉酸调控植物叶片衰老和抗冷性的信号网络,可以为培育抗逆优质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可知,茉莉酸可以调控植物叶片衰老和抗冻信号,增加茉莉酸可以提高植物耐低温的能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驯马刘国星巴图早年读过几天书,后来却成为驯马高手。巴图说过,宝马良驹乃驯化而成,绝非天成。巴图还说过,天下没有驯不出的马,只有不会驯马的莽汉。巴图的马屡次在那达慕上摘金夺魁,他自创的“驯马经”也被牧马人奉为宝典,声名播于草原内外。茶余饭后,众人面肃神凝,席地团坐,巴图“吸溜”喝一口奶茶,环视张张古铜色脸孔,便摇唇鼓舌,声情并茂大讲“驯马经”。仔马两岁分群单饲,食槽每月要垫高两拳,这样马才能昂首挺胸,颈长俊美。马圈更有讲究,机关大焉!白日马不能扫除,尽管让马在上面站立吃草,这样马蹄才能长得丰满圆润,否则长成片状马蹄,马就不能跳高驰远。夜晚歇息,要把马粪清理干净,这样马的皮毛才能光滑无垢,鲜亮无味。众皆点头,巴图声音大,围者又添一层。早有人续上热腾腾的奶茶,巴图“吸溜”再喝一口,接着说,马至三岁,要练走。选平整草场,驯马手掌控缰绳不快不慢,让马找对步子。这样训练一个月,就要摆上橡子,不远不近,固定步伐。驯马手骑马跨越,马怕磕腿,前蹄深弯几近肚腹,后蹄自然跟近……时间一久,马就把这种步子固定下来。这样驯出的马,跑动平稳,四个蹄子跑出两条直线。骑手若回视蹄花,千里马的蹄花必是十三朵……啧啧,啧啧!巴图每讲至此就咂咂嘴,想我千里草原,竟没有一匹千里良驹。众人也齐齐摇头叹息。巴图驯马几十年,从未见过十三朵蹄花的千里马。最多是九朵!谁知,也就在那年三月,巴图真就发现了一匹千里良驹。巴图和众牧人凌晨赶至牧场驯马,就见马群自地平线涌出,太阳恰挣脱草海羁绊,金色的光芒给群马披上了一层外衣。群马中,只见火龙驹通体炭红长鬃披拂,一马当先向牧场驰来……巴图面露惊喜,拊掌赞叹,好马,好马,真乃千里马也!巴图从牧马人口中得知,火龙驹是野马,一夜暴风雨后,就混入马群之中,几天后就抢去首领地位。火龙驹显然已过驯化年龄,巴图心跳加速,细细打量火龙驹,大喜过望——火龙驹腰身挺直,蹄大腿细,肌肉柔和健美,神俊异常……火龙驹真是天生的千里马!看来火龙驹的出现,可以弥补多年的憾事了。驯马先需吊马熟马,先要把马关进两丈高的围栏里,要饿。马饿一天,驯马者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笼套,多数马吃萝卜时就被套上笼头,相熟后被牵走了。也有不让戴笼头的,但因肚饥体乏,倒被几个蒙古大汉摁住套紧,再挽笼绳,早有骑手跃上马背,在众人哄笑声中,一圈圈转起来。顷刻,马力竭,只得温顺地向骑手伸出嘴唇。巴图凑近火龙驹,火龙驹机警地踏起小碎步,试探着靠近吃萝卜,当见巴图递上马笼头,突然两耳一竖,触电般“咴咴”怪叫,两只前蹄亦直竖起来,骇得巴图远远避开。骑手们动手要抓火龙驹,火龙驹打响鼻,鬃毛乱拂,旋身凌空弹几个蹶子,场内尘土飞扬,几个骑手也退下来。众人一时无计,就在栅栏外喝酒摔跤相嬉。巴图每摔倒一人,都大声唱挑战歌,跳鹰之舞步……火龙驹竟停住急躁的脚步,打量得胜的巴图,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第三日,巴图走近火龙驹,火龙驹吃几口萝卜,竟主动把头伸进笼套里,伸舌头舔巴图手背,还用自己的毛脸蹭蹭巴图的光脸……巴图顺势跃上马背,打一声呼哨,栅栏外几名骑手会意,纵马飞驰。火龙驹亦撒蹄猛追,可刚跑出几里,竟气喘吁吁,眼看就被别的骑手甩在后面。巴图面露喜色,连连挥鞭催马,火龙駒仰首长嘶,长鬃倒竖,若旗,仿佛凭空有股力量注入体内,几个飞跃竟冲在马队前面,一溜巨大烟柱被它甩在身后。火龙胸蹄声嘚嘚,极富韵律,若壮士击鼓,又似仕女弹琴。巴图沐浴春风,像扯帆行船,回视蹄花,赫然绽放的竟是一十三朵……巴图喜不自胜,到达终点,滚鞍下马,颤抖着抚摸火龙驹额头,火龙驹却前蹄一款,跌倒在地。巴图大惊,定睛却见火龙驹嘴角涌血,瞬间洇红草地……眼见得就不能活了。巴图方悟,火龙驹吊饿三天,体力不支,咬破血管才使呼吸畅快,挣下第一,巴图双膝跪地,涕泪交流,火龙驹把巴图当朋友,却不曾想到,这个比赛只是巴图想杀去它的傲气。巴图葬了火龙驹,再不驯马,倒是他的“驯马经”至今还在草原流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用“巴图说过”“巴图还说过”构成间隔反复,强调巴图在驯马方面经验丰富且具有权威地位。B.“围者又添一层”“早有人续上热腾腾的奶茶”这些描写体现了草原人对驯马的兴趣。C.“火龙驹是野马”“几天后就抢去首领地位”,这些简洁的插述,暗示火龙驹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D.作者用“火龙驹的出现,可以弥补多年的憾事了”一句,暗示了后文火龙驹的死成了巴图最大的遗憾。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两次写到巴图喝茶时“吸溜”声音的细节,形象地刻画出巴图大讲“驯马经”时自得的神态。B.文中通过多次对“十三朵”的细致刻画,有力地展现出火龙驹不同凡俗的难得的千里马形象。C.在写驯火龙驹之前,有一段对驯马一般方法的详细介绍,这使下文写巴图驯火龙驹的情节顺理成章。D.本文语言简洁,例如最后几段对巴图“到达终点,滚鞍下马”“双膝跪地,涕泪交流”等行为的描写。8.小说前几段写巴图大谈“驯马经”,有什么作用?9.小说结尾两段,人(巴图)和马(火龙驹)的结局都符合“欧·亨利式结尾”的特征,请分别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丰富小说内容,也增长了读者的见识。②表现了巴图驯马经验丰富,刻画了巴图善于驯马的形象。③为下文描述巴图驯火龙驹的情节作铺垫。文章前面巴图大谈“驯马经”,与后文巴图按照自己的“驯马经”导致火龙驹死亡的懊悔形成对比。9.①巴图作为最善于驯马的人,却不再驯马,出乎人的意料。②但他作为一个最热爱名马的人,却葬送了火龙驹,痛心不已,这种痛心使他决心以后不再驯马,也在情理之中。火龙驹:火龙驹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是巴图一直寻找的名马,却在刚被巴图试驯之时一命呜呼,这个悲剧结局出乎人的意料。但这个结局在前文有多处伏笔,例如它“可刚跑出几里,竟气喘吁吁”这一细节,都为它死亡的结局作了铺垫和暗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暗示了后文火龙驹的死成了巴图最大的遗憾”错,“火龙驹的出现,可以弥补多年的憾事了”的表达,主要是针对前文“想我千里草原,竟没有一匹千里良驹”“众人也齐齐摇头叹息”等话语和情境而言的,起到衬托的作用,不是要暗示后文火龙驹的死成了巴图最大的遗憾。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效果的能力。B.“多次对‘十三朵’的细致刻画”错,文章两次提到“骑手若回视蹄花,千里马的蹄花必是十三朵……”“回视蹄花,赫然绽放的竟是一十三朵……”,并没有对“十三朵”进行细致的刻画。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情节的作用的能力。(1)巴图的“驯马经”:仔马两岁分群单饲,食槽每月要垫高两拳,马圈白日不扫除,马一上面站立吃草有利于马蹄生长,夜晚清理马粪,以及如何驯马,等等。巴图的“驯马经”既丰富小说内容,又让读者了解了专业的养马和驯马知识,增长了读者的见识。(2)巴图说马至三岁,要练走。先选平整草场,驯马手掌控缰绳,让马找对步子。训练一个月后,摆上橡子,固定马的步伐。方法是:驯马手骑马跨越时,马的前蹄深弯几近肚腹,后蹄自然跟近,时间久了,步子就固定了。“这样驯出的马,跑动平稳,四个蹄子跑出两条直线。骑手若回视蹄花,千里马的蹄花必是十三朵……”巴图讲述“驯马经”,可见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驯马师,从而刻画了巴图善于驯马的形象。(3)下文描述巴图驯火龙驹“巴图顺势跃上马背,打一声呼哨,……火龙驹亦撒蹄猛追……巴图……连连挥鞭催马,火龙駒仰首长嘶,长鬃倒竖,若旗,仿佛凭空有股力量注入体内,几个飞跃竟冲在马队前面,一溜巨大烟柱被它甩在身后”,小说前几段写巴图是大谈“驯马经”,后文是巴图实战演练驯马——火龙驹,所以,巴图谈“驯马经”的情节为下文描述巴图驯火龙驹的情节作铺垫。训完火龙驹后,“火龙驹却前蹄一款,跌倒在地”“火龙驹嘴角涌血,瞬间洇红草地……眼见得就不能活了”,巴图方悟,火龙驹吊饿三天,体力不支,咬破血管才使呼吸畅快,挣下第一”,所以,巴图谈“驯马经”的情节也与后文巴图按照自己的“驯马经”导致火龙驹死亡的懊悔形成对比。【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1)从人物方面分析小说结尾说“巴图葬了火龙驹,再不驯马”,通过上文巴图讲述的“驯马经”可知,巴图非常擅长驯马,但作为最善于驯马的人,他从此以后却不再驯马,这样的结句出乎人的意料。文中说,巴图发现了一匹千里良驹——火龙驹,这真是天生的千里马,他觉得“火龙驹的出现,可以弥补多年的憾事了”,后来,巴图采用自己的驯马方式驯火龙驹,可惜“火龙驹吊饿三天,体力不支,咬破血管才使呼吸畅快,挣下第一”,火龙驹死了。巴图作为一个最热爱名马的人,却葬送了火龙驹,他自然痛心不已。这种痛心使他决心以后不再驯马,正在情理之中。(2)从火龙驹方面分析文中这样描写火龙驹:腰身挺直,蹄大腿细,肌肉柔和健美,神俊异常……可见,火龙驹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是巴图一直寻找的名马。结句是“火龙驹却前蹄一款,跌倒在地……嘴角涌血,瞬间洇红草地……眼见得就不能活了”,如此俊美的千里马火龙驹,却在刚被巴图试驯时就死了,这个悲剧结局出乎人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如它“可刚跑出几里,竟气喘吁吁”这一细节,就暗示它死亡的结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宣州虽称清凉高爽,然皆大江之南,风土不并以北。将息之道当先理其心心闲无事然后外患不入。风气所宜,可以审备,小小者亦当自不至矣。足下之贤,虽在穷约,犹能不改其乐,况亲爱尽在左右者邪!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所与交往相识者千百人,非不多,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凡诸浅者固不足道,深者止如此!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抑犹有可疑者。仆谓之曰:“何疑?”疑者曰:“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如清河者,人无贤愚,无不说其善,服其为人!以是而疑之耳。”仆应之曰:“凤凰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疑者乃解。自古贤者少,不肖者多。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天邪?未可知也。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合于天而乖于人,何害!况又时有兼得者邪!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目视昏花,寻常间便不分人颜色;两鬓半白,头发五分亦白其一,须亦有一茎两茎白者。仆家不幸,诸父诸兄,皆康强早世,如仆者又可以图于久长哉?以此忽忽,思与足下相见,一道其怀。足下何由得归北来?仆不乐江南,官满便终老嵩下,足下可相就,仆不可去矣。愈再拜。(节选自韩愈《与崔群书》)【注】①清河者:这里指崔群。②青紫:本为古时公卿绶带之色,借指官位。③眉寿:长寿。古人认为眉毛长是长寿的象征,故称“眉寿”。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将息之A道B当先C理D其心E心闲F无事G然后H外患不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承已达宣州”与《归去来兮辞》“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中的“寻”含义相同。B.“考之言行”的“考”指考察,与成语“深稽博考”中的“考”含义相同。C.“千乘之位”与《赤壁赋》“目遇之而成色”中的“之”,意义和用法都不同。D.“足下何由得归北来”与《苏武传》中“子卿尚复谁为乎”的文言句式类型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群离开东都洛阳来到宣州,韩愈认为他能乐天安命,不以得失为忧,希望他善于保养身体。B.韩愈多年来往游处于朋友之间,交往相识的有成百上千人,但真正仰慕佩服的只有崔群一人。C.韩愈认为自古以来不贤者大多在机遇、寿命长短等方面都优于贤者,这与上天的意志是相悖的。D.作者向友人倾诉了身体、精神状况的不佳和家中遭遇的不幸,表明终老嵩山的愿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足下之贤,虽在穷约,犹能不改其乐,况亲爱尽在左右者邪!(2)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14.为什么有人认为崔群虽十全十美,仍然有可怀疑的地方?韩愈又是如何答复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D12.C13.(1)您是位贤德的人,即使处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还能够不改变自己乐观的态度,况且亲人都在身边啊!(2)从我懂事以来,看到贤德的人常常得不到赏识任用,不贤的人却一个接一个地做官。14.有人认为君子应爱憎分明,但无论是贤德或者愚昧的人,都佩服、喜爱崔群。韩愈以凤凰灵芝、青天白日比喻崔群,说明其品质高尚,无论是贤德或者愚昧的人都会仰慕喜爱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疗养休息的办法,首先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情,心里平静没有是非,这以后疾病才不能侵入体内。“将息之道”是偏正短语做主语,在主谓间的B处断开,表示强调。两个“心”字重复,前一个“心”做宾语,后一个“心”是主语,不能连用,在中间的E处断开。“然后”领起下一个句子,在前面的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和文言句式的能力。A.正确。不久。句意:不久又接到消息说您已经到达宣州。/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B.正确。考察。句意:考察他的言行举止。/深入地稽核,广泛地考察。C.正确。结构助词,的;/代词,它。句意:千乘之国国君那样的地位./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D.错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由何、为谁。句意:您有什么办法可以回北方来吗?/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这与上天的意志是相悖的”错,从第三段“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可知,作者感慨天意不公,发出了质疑。“合于天而乖于人”,则认为人心皆希望贤者得志,长寿。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虽”,即使;“穷约”,贫穷困苦;“亲爱”,亲人。(2)“省事”,懂事;“已”,通“以”;“比肩”,一个接一个地。【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第一问针对人们的质疑,理由是“君子当有所好恶,……服其为人!”,翻译后,概括要点即可。第二问针对韩愈答复的内容“凤凰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作答时,在翻译的基础上,分析手法及人物品质。“凤凰灵芝”与“青天白日”都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物高洁、美好品质的意象,这里用来比喻崔群,用的是类比论证。参考译文:自从您离开东都洛阳以来,劳烦您两次写信问候我,不久又接到消息说您已经到达宣州,虽然怀有寄居他乡的念头,也尚且可以生活下去,无论到哪里都可以自得其乐。安于命运、乐守本分,这本来就是前代的仁人对待外部环境的态度,更何况您超越这些人百倍千倍。宣州虽然被称为清凉高爽之地,但都在长江南岸,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和北方不一样。疗养休息的办法,首先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情,心里平静没有是非,这以后疾病才不能侵入体内。适应气候风俗,随着不同情况做周密的准备,小毛病自然就不会来。您是位贤德的人,即使处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还能够不改变自己乐观的态度,况且亲人都在身边啊!我从小到现在,在朋友间来往游处已十七年了。交往相识的人有千百个,人数并不少,其中交情像同胞兄弟的也不少。交情浅的不必说,交往深的也不过就那样。至于使我从心底里仰慕钦佩,考察他的言行举止,没有瑕疵和过失,内心坦荡光明、纯粹没有杂念,像太阳的光辉一样天天崭新的人,只有崔先生一人。近来有人对我说,您确实可以称得上十全十美了,但是恐怕仍然有可怀疑的地方。我问他说:“怀疑什么?”那人说:“君子应当有喜爱和憎恶的东西,喜好和憎恶不能不分清楚,像崔清河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是贤德还是愚昧,没有不说他好的,都佩服他的为人,我因此而怀疑他。”我回答他说:“凤凰灵芝,贤德和愚昧的人都认为他们美好吉祥;青天白日,奴隶也知道它们的清新明亮。”怀疑的人这才明白。自古以来,贤德的人少,不贤的人多。从我懂事以来,看到贤德的人常常得不到赏识任用,不贤的人却一个接一个地做官。贤德的人常常无法生存下去,而不贤的人却志得意满;贤德的人即使得到一个卑微的官职,不久也就会死去,不贤的人却健康长寿。不知道上天的意图究竟是什么,莫非它的喜好和憎恶与人的心思不一样?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对人的行为都不考察记录,任凭人们生或死、长命或短寿?没有办法知道啊。人固然有轻视达官显贵而甘愿居住在陋巷、吃野菜清贫度日的。与天意相符而与人心相违背,又有什么害处呢?更何况有时能够做到二者兼得呢!我近来尤其衰老疲惫:左边牙床第二颗牙齿无缘无故地松动脱落了;眼睛看不清东西,平常时候就分不清人的脸色;两鬓半白,头发也白了五分之一,胡须也有一两缕白的。我家里不幸,父亲和各位兄弟都在壮年早早离开了人世,像我这样的人又怎么可以希望活得长久呢?我因此而精神恍惚,想要和您相见,一诉我的衷肠。您有什么办法可以回北方来吗?我不喜欢江南,打算官期一满就在嵩山下终老,您可以来看我,我却不能去看望您了。韩愈再拜。(节选自韩愈《与崔群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酴醿刘子晕颠风急雨退花晨,翠叶银芭照眼新。高架攀缘虽得地,长条盘屈总由人。横钗数朵开犹小,扑酒余香韵绝伦。惟有金沙颜色好,年年相伴殿残春。【注】①酴:本作“荼蘼”,据《群芳谱》云,因其花“色黄似酒,古加‘酉’字”,可用于酿酒。②金沙:金沙罗,花名。《广群芳谱·金沙》:“金沙罗似酴醿花,单瓣,红艳夺目。”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暴风雨后早晨的花一些凋零一些含苞待放的对比,来突出花生存环境的艰难。B.“开犹小”写荼縻花的大小,“韵绝伦”写荼縻的香味像酒香一样让人沉醉。C.尾联用金沙来写荼颜色的鲜艳,又使用拟人手法,写金沙与荼相伴,一同度过春末。D.整首诗从多方面写茶花,既写它的花蕾,又写它的枝条,还写它的用途等。16.诗歌颔联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使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A16.内容:茶縻的枝条虽然爬上为它特制的花架,取得良好的生存环境,但它的枝条盘桓曲折是完全听从人的摆布,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识。手法:象征(双关),既指荼縻花,也指像茶花的人,由花及人,表达诗人对它们虽拥有有利的生存环境,但不得不任人摆布的伤感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表现手法的能力。A.“突出花生存环境的艰难”错,首联描写了暴风雨后早晨的花一些凋零一些含苞欲放,生动表现了花的坚韧和生命力。尽管经历了“颠风急雨”的洗礼后,花儿仍然在早晨绽放,翠绿的叶子和银色的花苞让人眼前一亮,所以并不是“突出花生存环境的艰难”。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的能力。颔联是“高架攀缘虽得地,长条盘屈总由人”,意为:茶縻的枝条虽然爬上为它特制的花架,取得良好的生存环境,但它的枝条盘桓曲折是完全听从人的摆布。此联描绘了荼縻花的生长状态,展现了植物的生长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诗人运用象征或双关手法,既指荼縻花,也指像荼縻花一样的人。诗人由花及人,表达了自己虽拥有有利的生存环境,但不得不任人摆布,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识的伤感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提出“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观点后,进一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印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2)《六国论》开篇直接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____________”,而齐国不曾割地给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是因为“___________”。(3)“泪”为心声,是情感的外在显现。在古代诗词中,诗人们往往借助眼泪来表情达意,而“泪”也最能打动读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2)弊在赂秦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互文”,就是词异而义同:你说明我,我训释你。双音词中“互文”现象很常见的原因是汉语形声文字具有必须把每个“互文”双音词包含的重叠义项拴在一起才能将语词的含义固定的特性。比如“空虚”:“空”,不包含什么,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不切实际的;“虚”,空的。“空”和“虚”互文,“空虚”的意思是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互文作为一种修辞,在古诗文中也很常见,指上下两句或一句(短语)中的前后部分,上句或下句(一句或短语的前部分或后部分)隐含着下句或上句(一句或短语的下部分或上部分)里出现的词语,使上下句或一句(短语)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因此,互文的特点是通过上下句或一句(短语)前后两部分表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而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内容。比如“烟笼寒水月笼沙”:解释为“烟雾只笼罩寒水不笼罩沙,月光只笼罩沙不笼罩寒水”错误,因为“烟笼”和“月笼”、“寒水”和“沙”互相补充,正确的理解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18.下列各项句子中的“而”与文中加点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正从事伟大事业,而伟大事业要有民众参与。B.为了正义而战,胜利终将属于我们。C.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群众,是不会取得胜利的。D.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去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19.把文中画横线的长句改为四个短句。要求:可以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请仿照材料末段解释古诗文互文现象的方法,任选下面两个成语解说其互文现象。莺歌燕舞神出鬼没名缰利锁游山玩水【答案】18.B19.双音词中“互文”现象很常见。这是因为汉语形声文字具有的特性。“互文”双音词的每个语词包含重叠义项。必须把语词重叠义项拴在一起才能将语词的含义固定(语词的含义固定时必须把语词重叠义项拴在一起才行)。20.“莺歌燕舞”:解释为“黄莺只唱歌不跳舞,燕子只跳舞不唱歌”错误,因为“莺”和“燕”、“歌”和“舞”互相补充,正确的理解是“黄莺、燕子唱歌又跳舞,形容春天充满活力”。“神出鬼没”:解释为“像神出现,像鬼隐没”错误,因为“神”和“鬼”、“出”和“没”相互补充,正确的理解是“像鬼神一样出现和隐没,形容行动迅速、变化多端,不可捉摸”。“名缰利锁”:解释为“名声只像缰绳而不像锁链,利益只像锁链而不像缰绳”错误,因为“名”和“利”、“缰”和“锁”互相补充,正确的理解是“名声和利益像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使人不得自主”。“游山玩水”:解释为“游览山、观赏水”错误,因为“游”和“玩”、“山”和“水”互相补充,正确的理解是“游览、观赏山水风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的“而”,连词,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A.“而”,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B.“而”,连词,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C.“而”,插在主谓之间,表达“如果”的意思,也可表转折。D.“而”,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提取句子主干和直接修饰成分为:原因是汉语形声文字具有的特性;然后改成句子:这是因为汉语形声文字具有的特性。把定语“双音词中‘互文’现象很常见的”改为句子:双音词中“互文”现象很常见。把定语“每个‘互文’双音词包含的重叠义项”改为句子:“互文”双音词的每个语词包含重叠义项。把“必须把每个‘互文’双音词包含的重叠义项拴在一起才能将语词的含义固定”改为句子为:必须把语词重叠义项拴在一起才能将语词的含义固定(或:语词的含义固定时必须把语词重叠义项拴在一起才行)。最后,把改成四个短句适当增删少量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序,整理成四个短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现象进行仿写的能力。首先弄清楚材料末段解释古诗文互文现象的方法,然后再从黄总挑选两个词语进行仿写。末段解释古诗文互文现象的方法是:“……(选好一个的词语):解释为“……”错误,因为“……”和“……”、“……”和“……”互相补充,正确的理解是“……”。比如,选择第一个词,抓住莺”和“燕”、“歌”和“舞”互相补充,可以这样仿写:“莺歌燕舞”:解释为“黄莺只唱歌不跳舞,燕子只跳舞不唱歌”错误,因为“莺”和“燕”、“歌”和“舞”互相补充,正确的理解是“黄莺、燕子唱歌又跳舞,形容春天充满活力”。第二个词要抓住“神”和“鬼”、“出”和“没”相互补充,第三个词要抓住“名”和“利”、“缰”和“锁”互相补充,第四个词要抓住“游”和“玩”、“山”和“水”互相补充,仿写方法与第一个词相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们都知道,动物需要呼吸才能生存,而呼吸的主要方式是吸入空气中的氧气,然后将其与体内的有机物反应,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但是,大气中氮气占比最大,A?难道这样不是更方便更节省吗?其实,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只是呼吸作用的表象,实际上氧气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后,被血液送到全身细胞中,氧气真正要做的事情是参与细胞内释放能量反应,为身体供能。氮气本身要比氧气稳定,所以B从而产生足够的能量;而且对于动物来说,氮的化合物基本上都有害,所以呼吸氮气C。氧气则不同,作为大气中占比第二大的气体,它容易在动物体内参与化学反应,从而高效地产出能量,而且它的最终产物之一——水,还是动物的生命之源。①而且,在地球上,氧气并不是稀缺的资源,②它是由于植物和藻类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断地产生和补充的。③所以,动物可以随时应用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④并享受高效的能量供应。⑤如果在其他星球上⑥没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⑦或者大气中没有足够的氧气,⑧那么动物可能就会进化出其他方式的呼吸。⑨但是,这些方式都不如有氧呼吸来得优越和普遍。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文中第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A为什么动物不呼吸氮气呢B很难参与化学反应C无疑是在损害自己的生命22.②“由于”改为“由”;③“应用”改为“利用”;⑧“方式的呼吸”改为“呼吸的方式”。【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句“动物需要呼吸才能生存”“大气中氮气占比最大”和后面“难道这样不是更方便更节省吗”等信息,可知此处是问句是动物为什么不呼吸氮气呢”,故补写内容为“为什么动物不呼吸氮气呢”。第二空,根据前后句“氮气本身要比氧气稳定”“氧气则不同,作为大气中占比第二大的气体,它容易在动物体内参与化学反应”和本句中的“所以”可知,此处是说氮气不易参与化学反应,故补写内容为“很难参与化学反应”。第三空,由前句“氮的化合物基本上都有害”是原因,补句是说呼吸氮气损害自己的生命这一结果,故补写内容为“无疑是在损害自己的生命”。【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②,“它是由于植物和藻类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断地产生和补充的”不合逻辑,把“由于”改为“由”。修改后,正确表述为:它是由植物和藻类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断地产生和补充的。句③,“应用空气中的氧气”搭配不当,把“应用”改为“利用”。修改后,正确表述为:所以,动物可以随时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句⑧,“方式的呼吸”语序不当,把“方式的呼吸”改为“呼吸的方式”。修改后,正确表述为:那么动物可能就会进化出其他呼吸的方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指出学习书法的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里的“平正”指开始书写时只是横平竖直,平拖而过,是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险绝”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其用笔的方法和特点,追求高标准、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学书的飞跃阶段;“归正”指将原先的平正与后来的险绝的优点进行荟萃,最终达到书法水平的螺旋式上升。当然,孙过庭的“平正—险绝—归正”,不但用于书法学习上,也可以用于青年成长上。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介绍学习书法过程的相关文句,既点明书法爱好者成功的必经之路,也反映出做人的道理。学书有成的人,大都经历了“平正—险绝—平正”的艺术道路。命题者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如何对关键词进行概念界定,进而辨析两者关系,需要考生调动理性的思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体会每一个阶段所承载的为人处事之理。第一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是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分布”主要是指字的结构安排。“平正”,即平稳端正之意,要严格遵从规矩法度,绝不能随心所欲、胡涂乱抹。“但求”,即只能有此追求,莫有过高要求。反映的人生哲理是做人应当夯实基础,端正品格,遵守规矩,务实本分,也切忌好高骛远。第二阶段“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是在打好基本功之后,一定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创作才华,在不失法度的前提下,大胆追求变化,且要力争达到惊险异常、令人叫绝的程度。但求变者在此阶段切勿夜郎自大、孤芳自赏;还要随时注意法度与美的法则,严防狂怪而“走火入魔”。所反映的人生哲理是在朝气蓬勃的阶段,人们常常自立自主,屡有奇想,求新求异,不落窠臼,敢做敢为,守正创新,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又要防止不顾一切的为求异而怪异、步入歧途的可能。第三阶段“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同是“平正”二字,与第一阶段的意思却大不相同。这是在已能“险绝”基础上的“平正”,是艺术内涵丰富、充分个性化的返朴归真。这是一个出乎自然、“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力求通会而达自然天成。所反映的人生哲理是经历生活的纷繁后,人们看透彻悟后思想成熟,宠辱去留,无所动心,有一种临风自笑的雍容。在写作时应抓住关键词,辩证分析“平正—险绝—平正”之间的关系与转换条件。比如,可以说,一个人生下来,必须首先学会的是为人之道,然后再发展胆识。如果只懂得为人之道而没有胆识,那就可能没有什么作为;有了胆识才会有作为。但是如果任胆识无限制地发展扩张,那又可能偏离为人之道惹出祸事来。所以当一个人有胆识有作为之后,还必须回到为人之道的根本上来,才是美好的人生。当然,以“平正—险绝—平正”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的人生经历的“童年—青年—老年”三个阶段来行文也是可以的。同时,在领悟书法到做人的抽象之理时,最好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分析。立意:1.一丝不苟打基础,循序渐进求飞跃。2.观书谱之法,悟人生之道。3.险绝之法有不同,莫忘来时路平正。4.追求险绝,不忘初心,回归平正。河南省安阳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作为古代边防军事的重要通信手段,烽火台有接收、传递军政信息的重要作用。那么,当自然界中出现危险时,动植物该如何传递信息呢?动物一般通过摇尾、奔跑、排泄尿粪和鸣叫等方式来传递信息。植物虽然不能逃跑、鸣叫,但它们也不是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科学家多年的研究让人们对植物防御机制和信号传导有了更多了解。中国是茶的故乡。“东方美人茶”又名椪风茶,主要产于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椪风茶的来历,有一个传说。一天,一位茶农发现本应嫩绿舒展的茶树嫩叶上出现了很多褐色的斑点,有些还卷了起来。显然,这些茶树遭了虫害。不甘心没有收成的茶农动起了心思:他将这些被虫咬过的“劣质”茶叶采摘下来,再以重发酵的方式将其制成茶并拿到茶行售卖。没想到,茶行的人试喝之后,发现这种“劣质茶”的茶汤更黄澄清透,而且散发着特殊的蜜香和果香。大赚一笔的茶农高兴地向邻居们炫耀,但大家都不相信,觉得他是在吹牛。由于客家话管吹牛叫“椪风”,于是“椪风茶”的名声便不胫而走。后来,英国商人将椪风茶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女王看到冲泡在水晶杯里的茶叶上下翻飞,仿佛婀娜的美人在翩翩起舞,于是称它为“东方美人茶”。“东方美人茶”之所以有着独特的香气和醇厚甘甜的口感,与一种小虫密不可分。这种小虫名叫茶小绿叶蝉。它们专吃茶树的嫩芽,被危害的茶叶嫩芽因为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叶片颜色会逐渐变得褐黄。此时,茶树的自我防御系统会迅速做出响应,调集全身力量合成并释放出一系列抗虫物质,保护叶片。正是这些抗虫物质和茶小绿叶蝉的唾液“阴差阳错”地混合在一起才成就了醇香可口的“东方美人茶”。在植物分泌的众多抗虫物质中,功能最强大的非茉莉酸莫属。茉莉酸是一种主要和植物防御反应相关的植物激素,因为最早是从大花茉莉的精油中提取而来的,故名茉莉酸。1962年,科学家们发现,往健康的植物中添加茉莉酸后,植物叶片会加快衰老甚至脱落。1990年,科学家法默通过对番茄的研究发现,茉莉酸对于虫害这类生物性刺激存在响应。1992年,科学家科拉曼在研究中发现,在胚轴组织受损后,大豆体内会迅速积累茉莉酸,同时启动三个与损伤反应有关的基因表达。这是茉莉酸第一次展露它作为信号分子的功能。从此以后,茉莉酸开始被科学家视为植物应对不良环境的“防御首领”。茉莉酸有抑制植物生长、促进叶片老化、气孔关闭等生理作用。更重要的是,茉莉酸还与抵抗病原侵染有关,是植物对外界伤害(如机械伤害、动物伤害)和病原菌侵染做出反应、诱导抗性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可以说,茉莉酸就是植物受到威胁时点起的“烽火台”。当植物的生存受到环境胁迫时,茉莉酸会首先做出响应,然后,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会根据茉莉酸浓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让植物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不良环境。为了更好地了解茉莉酸,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神奇的植物——南非茅膏莱茅膏菜虽为植物,但它可不是“吃素的”。它的叶子会分泌出多糖黏液,一旦有昆虫被香甜的黏液吸引而爬上叶片与黏腺接触,整个叶片就会弯曲起来将昆虫完全包住。在牢牢被困的昆虫无处逃生之时,茅膏菜会分泌消化酶以分解猎物,最后摄取其中的营养物质供自己食用。究竟是什么物质诱导茅膏菜叶片弯曲的呢?科学家推断,和植物防御息息相关的茉莉酸很可能参与了此过程。他们做了以下实验:将果蝇作为猎物以模拟茅膏菜的捕食过程,记录并发现茅膏菜叶片的弯曲度和其中茉莉酸含量变化的关系。实验显示,在捕到猎物3小时后,茅膏莱叶片中的茉莉酸含量就大幅增加,而且这种现象仅存在于叶片卷曲的中段。进一步的实验显示,在没有猎物的情况下,仅外源施加茉莉酸,同样会触发茅青菜叶片弯曲。以上实验证明,捕猎时,茅膏菜叶片的弯曲源于其内部茉莉酸积累触发的化学运动。外源施加茉莉酸能显著提高植物的耐低温能力;相反,阻断植物内源茉莉酸信号转导会导致植物对冻害敏感。所以,研究茉莉酸调控植物叶片衰老和抗冷性的信号网络,可以为培育抗逆优质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不过,目前关于茉莉酸与其他激素交互调控的研究还较少。当遭遇虫害时,植物所做的防御反应主要有三种:直接防御、间接防御、不防御。当虫害不太严重且植物认为依靠自身力量足以防御时,便会“以攻为守”,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制造烟碱等天然化学物质以驱虫。当虫害比较严重且植物觉得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自保时,植物会合成、释放挥发性物质,使昆虫的天敌来吃掉它们。无论是直接防御还是间接防御,都会消耗植物大量的能量,所以当受侵害部分的生长状态很差,“奄奄一息”时,植物干脆选择不防御,它会将所有能量用在维持自身生长上,其他的就听天由命了。(摘编自房裕东《茉莉酸——植物防御的“烽火台”》)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植物自身分泌出的一种功能强大的激素,茉莉酸这一名称与大花茉莉的精油提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B.南非茅膏菜通过分泌多糖黏液吸引昆虫,并分泌消化酶以分解猎物,这些都是在茉莉酸的作用下完成的。C.目前对茉莉酸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茉莉酸与其他激素交互调控的研究还比较少,这或许能成为以后研究的一个方向。D.由末段可知,植物在遭受虫害时,所做出的三种防御反应都是植物依据自身客观环境做出的选择,并无优劣之分。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受人类及自然界中动物遇到危险时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影响,科学家在研究植物防御机制和信号传递方面取得了重大发现。B.从表面看,“东方美人茶”发现、问世的过程好似一次偶然事件,实则蕴藏着植物生长、防御危机的普遍规律。C.从茉莉酸被发现,到发现茉莉酸在大豆胚轴组织受损后发挥的作用,前后跨越30年之久,可见任何科学研究都不会一蹴而就。D.科学家在验证茉莉酸在茅膏菜叶片弯曲中发挥的作用时,按猜想假设、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分析、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展开研究。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4.下列有关文章的相关特色及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读者熟知的古代边防军事中的重要通信手段烽火台写起,然后列举动物传递信息的常见方式,再顺势引出文章的写作话题,层次清晰。B.文章用大段文字叙述“东方美人茶”故事之后,才进一步提出“茉莉酸”这一概念,既吸引了阅读者的兴趣,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科普文贴近生活的特点。C.作者在文中赋予植物人的特征,如“植物会合成、释放挥发性物质,使昆虫的天敌来吃掉它们”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D.作者在深入浅出地介绍茉莉酸这一陌生事物的过程中,使用“虽然……但”“不是完全没有”“进一步”等词语和短语,使文章更加科学而严谨。5.茉莉酸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答案】1.B2.B3.B4.C5.①是植物分泌的功能最强大的抗虫物质。②茉莉酸在植物受到外界伤害时,起着传递信号的作用,同时其浓度会随外界情况而变化,能够让植物更好地生存。③茉莉酸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加快植物叶片老化,进而导致叶片脱落。④茉莉酸可以调控植物叶片衰老和抗冻信号,增加茉莉酸可以提高植物耐低温的能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这些都是在茉莉酸的作用下完成的”错,无中生有。“分泌多糖黏液吸引昆虫,并分泌消化酶以分解猎物”是否在茉莉酸的作用下完成的于文无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受人类及自然界中动物遇到危险时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影响”错,从原文推断不出此结论。C.“从茉莉酸被发现到……前后跨越30年之久”错,从文中“1962年,科学家们发现,往健康的植物中添加茉莉酸后,植物叶片会加快衰老甚至脱落”得不出茉莉酸是1962年发现的。D.“按猜想假设、提出问题”错,由文章可知,最先是“提出问题”,然后才是“猜想假设”。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B.由原文可知,植物制造烟碱等天然化学物质,是在虫害不严重的情况下。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特色的能力。C.“植物会合成、释放挥发性物质,使昆虫的天敌来吃掉它们”并没有使用拟人手法。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1)根据“在植物分泌的众多抗虫物质中,功能最强大的非茉莉酸莫属”可知,茉莉酸是植物分泌的功能最强大的抗虫物质。(2)根据“茉莉酸还与抵抗病原侵染有关,是植物对外界伤害(如机械伤害、动物伤害)和病原菌侵染做出反应、诱导抗性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当植物的生存受到环境胁迫时,茉莉酸会首先做出响应,然后,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会根据茉莉酸浓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让植物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不良环境”可知,茉莉酸在植物受到外界伤害时,起着传递信号的作用,同时其浓度会随外界情况而变化,能够让植物更好地生存。(3)根据“茉莉酸有抑制植物生长、促进叶片老化、气孔关闭等生理作用”“往健康的植物中添加茉莉酸后,植物叶片会加快衰老甚至脱落”可知,茉莉酸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加快植物叶片老化,进而导致叶片脱落。(4)根据“外源施加茉莉酸能显著提高植物的耐低温能力;相反,阻断植物内源茉莉酸信号转导会导致植物对冻害敏感。所以,研究茉莉酸调控植物叶片衰老和抗冷性的信号网络,可以为培育抗逆优质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可知,茉莉酸可以调控植物叶片衰老和抗冻信号,增加茉莉酸可以提高植物耐低温的能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驯马刘国星巴图早年读过几天书,后来却成为驯马高手。巴图说过,宝马良驹乃驯化而成,绝非天成。巴图还说过,天下没有驯不出的马,只有不会驯马的莽汉。巴图的马屡次在那达慕上摘金夺魁,他自创的“驯马经”也被牧马人奉为宝典,声名播于草原内外。茶余饭后,众人面肃神凝,席地团坐,巴图“吸溜”喝一口奶茶,环视张张古铜色脸孔,便摇唇鼓舌,声情并茂大讲“驯马经”。仔马两岁分群单饲,食槽每月要垫高两拳,这样马才能昂首挺胸,颈长俊美。马圈更有讲究,机关大焉!白日马不能扫除,尽管让马在上面站立吃草,这样马蹄才能长得丰满圆润,否则长成片状马蹄,马就不能跳高驰远。夜晚歇息,要把马粪清理干净,这样马的皮毛才能光滑无垢,鲜亮无味。众皆点头,巴图声音大,围者又添一层。早有人续上热腾腾的奶茶,巴图“吸溜”再喝一口,接着说,马至三岁,要练走。选平整草场,驯马手掌控缰绳不快不慢,让马找对步子。这样训练一个月,就要摆上橡子,不远不近,固定步伐。驯马手骑马跨越,马怕磕腿,前蹄深弯几近肚腹,后蹄自然跟近……时间一久,马就把这种步子固定下来。这样驯出的马,跑动平稳,四个蹄子跑出两条直线。骑手若回视蹄花,千里马的蹄花必是十三朵……啧啧,啧啧!巴图每讲至此就咂咂嘴,想我千里草原,竟没有一匹千里良驹。众人也齐齐摇头叹息。巴图驯马几十年,从未见过十三朵蹄花的千里马。最多是九朵!谁知,也就在那年三月,巴图真就发现了一匹千里良驹。巴图和众牧人凌晨赶至牧场驯马,就见马群自地平线涌出,太阳恰挣脱草海羁绊,金色的光芒给群马披上了一层外衣。群马中,只见火龙驹通体炭红长鬃披拂,一马当先向牧场驰来……巴图面露惊喜,拊掌赞叹,好马,好马,真乃千里马也!巴图从牧马人口中得知,火龙驹是野马,一夜暴风雨后,就混入马群之中,几天后就抢去首领地位。火龙驹显然已过驯化年龄,巴图心跳加速,细细打量火龙驹,大喜过望——火龙驹腰身挺直,蹄大腿细,肌肉柔和健美,神俊异常……火龙驹真是天生的千里马!看来火龙驹的出现,可以弥补多年的憾事了。驯马先需吊马熟马,先要把马关进两丈高的围栏里,要饿。马饿一天,驯马者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笼套,多数马吃萝卜时就被套上笼头,相熟后被牵走了。也有不让戴笼头的,但因肚饥体乏,倒被几个蒙古大汉摁住套紧,再挽笼绳,早有骑手跃上马背,在众人哄笑声中,一圈圈转起来。顷刻,马力竭,只得温顺地向骑手伸出嘴唇。巴图凑近火龙驹,火龙驹机警地踏起小碎步,试探着靠近吃萝卜,当见巴图递上马笼头,突然两耳一竖,触电般“咴咴”怪叫,两只前蹄亦直竖起来,骇得巴图远远避开。骑手们动手要抓火龙驹,火龙驹打响鼻,鬃毛乱拂,旋身凌空弹几个蹶子,场内尘土飞扬,几个骑手也退下来。众人一时无计,就在栅栏外喝酒摔跤相嬉。巴图每摔倒一人,都大声唱挑战歌,跳鹰之舞步……火龙驹竟停住急躁的脚步,打量得胜的巴图,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第三日,巴图走近火龙驹,火龙驹吃几口萝卜,竟主动把头伸进笼套里,伸舌头舔巴图手背,还用自己的毛脸蹭蹭巴图的光脸……巴图顺势跃上马背,打一声呼哨,栅栏外几名骑手会意,纵马飞驰。火龙驹亦撒蹄猛追,可刚跑出几里,竟气喘吁吁,眼看就被别的骑手甩在后面。巴图面露喜色,连连挥鞭催马,火龙駒仰首长嘶,长鬃倒竖,若旗,仿佛凭空有股力量注入体内,几个飞跃竟冲在马队前面,一溜巨大烟柱被它甩在身后。火龙胸蹄声嘚嘚,极富韵律,若壮士击鼓,又似仕女弹琴。巴图沐浴春风,像扯帆行船,回视蹄花,赫然绽放的竟是一十三朵……巴图喜不自胜,到达终点,滚鞍下马,颤抖着抚摸火龙驹额头,火龙驹却前蹄一款,跌倒在地。巴图大惊,定睛却见火龙驹嘴角涌血,瞬间洇红草地……眼见得就不能活了。巴图方悟,火龙驹吊饿三天,体力不支,咬破血管才使呼吸畅快,挣下第一,巴图双膝跪地,涕泪交流,火龙驹把巴图当朋友,却不曾想到,这个比赛只是巴图想杀去它的傲气。巴图葬了火龙驹,再不驯马,倒是他的“驯马经”至今还在草原流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用“巴图说过”“巴图还说过”构成间隔反复,强调巴图在驯马方面经验丰富且具有权威地位。B.“围者又添一层”“早有人续上热腾腾的奶茶”这些描写体现了草原人对驯马的兴趣。C.“火龙驹是野马”“几天后就抢去首领地位”,这些简洁的插述,暗示火龙驹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D.作者用“火龙驹的出现,可以弥补多年的憾事了”一句,暗示了后文火龙驹的死成了巴图最大的遗憾。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两次写到巴图喝茶时“吸溜”声音的细节,形象地刻画出巴图大讲“驯马经”时自得的神态。B.文中通过多次对“十三朵”的细致刻画,有力地展现出火龙驹不同凡俗的难得的千里马形象。C.在写驯火龙驹之前,有一段对驯马一般方法的详细介绍,这使下文写巴图驯火龙驹的情节顺理成章。D.本文语言简洁,例如最后几段对巴图“到达终点,滚鞍下马”“双膝跪地,涕泪交流”等行为的描写。8.小说前几段写巴图大谈“驯马经”,有什么作用?9.小说结尾两段,人(巴图)和马(火龙驹)的结局都符合“欧·亨利式结尾”的特征,请分别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丰富小说内容,也增长了读者的见识。②表现了巴图驯马经验丰富,刻画了巴图善于驯马的形象。③为下文描述巴图驯火龙驹的情节作铺垫。文章前面巴图大谈“驯马经”,与后文巴图按照自己的“驯马经”导致火龙驹死亡的懊悔形成对比。9.①巴图作为最善于驯马的人,却不再驯马,出乎人的意料。②但他作为一个最热爱名马的人,却葬送了火龙驹,痛心不已,这种痛心使他决心以后不再驯马,也在情理之中。火龙驹:火龙驹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是巴图一直寻找的名马,却在刚被巴图试驯之时一命呜呼,这个悲剧结局出乎人的意料。但这个结局在前文有多处伏笔,例如它“可刚跑出几里,竟气喘吁吁”这一细节,都为它死亡的结局作了铺垫和暗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暗示了后文火龙驹的死成了巴图最大的遗憾”错,“火龙驹的出现,可以弥补多年的憾事了”的表达,主要是针对前文“想我千里草原,竟没有一匹千里良驹”“众人也齐齐摇头叹息”等话语和情境而言的,起到衬托的作用,不是要暗示后文火龙驹的死成了巴图最大的遗憾。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效果的能力。B.“多次对‘十三朵’的细致刻画”错,文章两次提到“骑手若回视蹄花,千里马的蹄花必是十三朵……”“回视蹄花,赫然绽放的竟是一十三朵……”,并没有对“十三朵”进行细致的刻画。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情节的作用的能力。(1)巴图的“驯马经”:仔马两岁分群单饲,食槽每月要垫高两拳,马圈白日不扫除,马一上面站立吃草有利于马蹄生长,夜晚清理马粪,以及如何驯马,等等。巴图的“驯马经”既丰富小说内容,又让读者了解了专业的养马和驯马知识,增长了读者的见识。(2)巴图说马至三岁,要练走。先选平整草场,驯马手掌控缰绳,让马找对步子。训练一个月后,摆上橡子,固定马的步伐。方法是:驯马手骑马跨越时,马的前蹄深弯几近肚腹,后蹄自然跟近,时间久了,步子就固定了。“这样驯出的马,跑动平稳,四个蹄子跑出两条直线。骑手若回视蹄花,千里马的蹄花必是十三朵……”巴图讲述“驯马经”,可见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驯马师,从而刻画了巴图善于驯马的形象。(3)下文描述巴图驯火龙驹“巴图顺势跃上马背,打一声呼哨,……火龙驹亦撒蹄猛追……巴图……连连挥鞭催马,火龙駒仰首长嘶,长鬃倒竖,若旗,仿佛凭空有股力量注入体内,几个飞跃竟冲在马队前面,一溜巨大烟柱被它甩在身后”,小说前几段写巴图是大谈“驯马经”,后文是巴图实战演练驯马——火龙驹,所以,巴图谈“驯马经”的情节为下文描述巴图驯火龙驹的情节作铺垫。训完火龙驹后,“火龙驹却前蹄一款,跌倒在地”“火龙驹嘴角涌血,瞬间洇红草地……眼见得就不能活了”,巴图方悟,火龙驹吊饿三天,体力不支,咬破血管才使呼吸畅快,挣下第一”,所以,巴图谈“驯马经”的情节也与后文巴图按照自己的“驯马经”导致火龙驹死亡的懊悔形成对比。【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1)从人物方面分析小说结尾说“巴图葬了火龙驹,再不驯马”,通过上文巴图讲述的“驯马经”可知,巴图非常擅长驯马,但作为最善于驯马的人,他从此以后却不再驯马,这样的结句出乎人的意料。文中说,巴图发现了一匹千里良驹——火龙驹,这真是天生的千里马,他觉得“火龙驹的出现,可以弥补多年的憾事了”,后来,巴图采用自己的驯马方式驯火龙驹,可惜“火龙驹吊饿三天,体力不支,咬破血管才使呼吸畅快,挣下第一”,火龙驹死了。巴图作为一个最热爱名马的人,却葬送了火龙驹,他自然痛心不已。这种痛心使他决心以后不再驯马,正在情理之中。(2)从火龙驹方面分析文中这样描写火龙驹:腰身挺直,蹄大腿细,肌肉柔和健美,神俊异常……可见,火龙驹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是巴图一直寻找的名马。结句是“火龙驹却前蹄一款,跌倒在地……嘴角涌血,瞬间洇红草地……眼见得就不能活了”,如此俊美的千里马火龙驹,却在刚被巴图试驯时就死了,这个悲剧结局出乎人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如它“可刚跑出几里,竟气喘吁吁”这一细节,就暗示它死亡的结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宣州虽称清凉高爽,然皆大江之南,风土不并以北。将息之道当先理其心心闲无事然后外患不入。风气所宜,可以审备,小小者亦当自不至矣。足下之贤,虽在穷约,犹能不改其乐,况亲爱尽在左右者邪!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所与交往相识者千百人,非不多,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凡诸浅者固不足道,深者止如此!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抑犹有可疑者。仆谓之曰:“何疑?”疑者曰:“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如清河者,人无贤愚,无不说其善,服其为人!以是而疑之耳。”仆应之曰:“凤凰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疑者乃解。自古贤者少,不肖者多。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天邪?未可知也。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合于天而乖于人,何害!况又时有兼得者邪!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目视昏花,寻常间便不分人颜色;两鬓半白,头发五分亦白其一,须亦有一茎两茎白者。仆家不幸,诸父诸兄,皆康强早世,如仆者又可以图于久长哉?以此忽忽,思与足下相见,一道其怀。足下何由得归北来?仆不乐江南,官满便终老嵩下,足下可相就,仆不可去矣。愈再拜。(节选自韩愈《与崔群书》)【注】①清河者:这里指崔群。②青紫:本为古时公卿绶带之色,借指官位。③眉寿:长寿。古人认为眉毛长是长寿的象征,故称“眉寿”。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将息之A道B当先C理D其心E心闲F无事G然后H外患不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承已达宣州”与《归去来兮辞》“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中的“寻”含义相同。B.“考之言行”的“考”指考察,与成语“深稽博考”中的“考”含义相同。C.“千乘之位”与《赤壁赋》“目遇之而成色”中的“之”,意义和用法都不同。D.“足下何由得归北来”与《苏武传》中“子卿尚复谁为乎”的文言句式类型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群离开东都洛阳来到宣州,韩愈认为他能乐天安命,不以得失为忧,希望他善于保养身体。B.韩愈多年来往游处于朋友之间,交往相识的有成百上千人,但真正仰慕佩服的只有崔群一人。C.韩愈认为自古以来不贤者大多在机遇、寿命长短等方面都优于贤者,这与上天的意志是相悖的。D.作者向友人倾诉了身体、精神状况的不佳和家中遭遇的不幸,表明终老嵩山的愿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足下之贤,虽在穷约,犹能不改其乐,况亲爱尽在左右者邪!(2)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14.为什么有人认为崔群虽十全十美,仍然有可怀疑的地方?韩愈又是如何答复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D12.C13.(1)您是位贤德的人,即使处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还能够不改变自己乐观的态度,况且亲人都在身边啊!(2)从我懂事以来,看到贤德的人常常得不到赏识任用,不贤的人却一个接一个地做官。14.有人认为君子应爱憎分明,但无论是贤德或者愚昧的人,都佩服、喜爱崔群。韩愈以凤凰灵芝、青天白日比喻崔群,说明其品质高尚,无论是贤德或者愚昧的人都会仰慕喜爱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疗养休息的办法,首先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情,心里平静没有是非,这以后疾病才不能侵入体内。“将息之道”是偏正短语做主语,在主谓间的B处断开,表示强调。两个“心”字重复,前一个“心”做宾语,后一个“心”是主语,不能连用,在中间的E处断开。“然后”领起下一个句子,在前面的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和文言句式的能力。A.正确。不久。句意:不久又接到消息说您已经到达宣州。/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B.正确。考察。句意:考察他的言行举止。/深入地稽核,广泛地考察。C.正确。结构助词,的;/代词,它。句意:千乘之国国君那样的地位./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D.错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由何、为谁。句意:您有什么办法可以回北方来吗?/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这与上天的意志是相悖的”错,从第三段“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可知,作者感慨天意不公,发出了质疑。“合于天而乖于人”,则认为人心皆希望贤者得志,长寿。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虽”,即使;“穷约”,贫穷困苦;“亲爱”,亲人。(2)“省事”,懂事;“已”,通“以”;“比肩”,一个接一个地。【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第一问针对人们的质疑,理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娄底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
- 2025年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0题
- 2025年吉安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库
-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练习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软件公司员工手册
- 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配置与维护
-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范本
- 音乐制作租赁合同
- 幼儿园健身器材租赁协议
- 社会福利会议管理
- 国际疾病分类手术码(ICD-9-CM-3)使用手册
- 物资部对标管理实施方案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信息系统》 ~学年 第 一 学期 实验报告
- 职工医保基数调整对比明细表Excel模板
- 送你一个字评语2022
- 放射科优质护理服务PPT学习教案
- GB_T 22627-2022水处理剂 聚氯化铝_(高清-最新版)
- 教学团队建设总结报告
- 破产法PPT课件
- 看守所释放证明书
- 鱼骨图-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