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AGEPAGE1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5年5考)2024山东卷:浓雾天气2023山东卷:地形对焚风的影响2022山东卷:画风向、地形对风的影响2021山东卷:克拉香天气2020山东卷: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1.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空间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分布,分析季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分析。2.本章涉及考点较多,其中大气受热过程、气温与降水、天气系统等知识点的考查偏多。多从推理判断、探究成因,以及图文判读等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运用地理知识、原理分析、阐释现象的能力。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多以中高难度试题为主。考点2天气系统(5年2考)2023山东卷:锋面的形成2020山东卷:绘制冷锋、暖锋考点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5年1考)2020山东卷: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考点01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2021·山东·高考)“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答案】1.A2.A〖祥解〗1.““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雾存在的时间较长,应该考虑风力较小,雾不易消散,越南北部沿海东部有海南岛阻挡东风,且海域面积狭窄,风力小于南部沿海,①正确。雾的形成需要水汽凝结,图中风由海吹向陆地,带来水汽,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凝结形成雾,②正确。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势都比较低,③错误。北部沿海、南部沿海沿海空气湿度都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2.图中风向不是西南风、东南风,因此时间不会是夏季,BC错误。11~次年1月是冬季,应该吹北风,D错误。2~4月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气温逐渐回升,风向由海转吹向陆地。此时陆地气温较低,因此海洋暖湿气流遇冷下垫面凝结形成雾,A正确。故选A。3.(2024·山东·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沿海某区域某时段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浓雾天气,给当地交通带来了较大影响。气象部门指出,此次浓雾为平流雾,是由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形成的。如图示意该区域0时(雾过程初期)近地面主要气象要素的分布。(1)分析此次浓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2)夜间,该区域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低层的雾逐渐发展增强,形成了“上云下雾、云雾共存”的特征。说明在夜间,云对雾发展快慢的影响。【答案】(1)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有适当的风向和风速;冷锋过境,气温较低,空气迅速降温;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2)云的存在对平流雾的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云层具有增加向下长波辐射通量起保温的作用,也具有阻挡太阳辐射的作用,起到降温的作用;雾顶高度升高,利于水汽凝结,促进雾的生成;高层逆温的形成也有利于雾的维持,阻止雾的消散。〖祥解〗本题以我国沿海某区域平流雾为背景,设置2道题目,涉及雾的成因与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析】(1)本题考查雾的成因。根据材料可知,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它的形成必须具,一是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促进雾的形成;二是有适当的风向和风速,保证雾的存留;根据图示可知,在平流雾形成之前,有冷锋过境,地表降温,气温较低,当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空气迅速降温,该地湖泊众多,空气中水汽较为充足,空气中水汽冷却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而形成平流雾。(2)在层云接地的过程中,云顶的辐射降温会引起云内的不稳定,冷却的空气和云滴以湍流涡动的形式向下传输,云底之下蒸发的水汽在冷却的环境下导致层云接地,云层具有增加向下长波辐射通量起保温的作用,也具有阻挡太阳辐射的作用,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在低云向海雾转化中,云顶的辐射降温是低云和海洋层混合和冷却的重要机制。雾顶高度较高,利于水汽凝结,为雾的生成提供了外部温度条件;同时冷锋过境,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层,高层逆温的形成也有利于雾的维持,阻止雾的消散。4.(2023·山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答案】(1)7-8时(2)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经过AB河谷,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达到下游地区,地形开阔,风速减小。【详析】(1)焚风应越过山脉沿山坡下沉,即从山顶吹向山麓(高海拔向低海拔),同时受下沉增温影响,湿度下降,温度上升。因此据左图可知,A观测点弱出现焚风,则由山顶吹向A处所在的山麓,应为偏北风。据右图可知,该日7-8时A观测点风向由弱南风转为强北风,且伴有升温、减湿过程,应为焚风出现的时间。(2)AB为南北走向山谷,地势北高南低焚风应为偏北风,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据左图分析,AB处山谷狭窄,具有"狭管效应",坡度较陡,风速较快。B处位于山谷出口,山谷变宽,坡度较缓,风速较小。5.(2022·山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1)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答案】(1)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详析】(1)根据风的受力情况可知,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等压线垂直,即图中的F1;该地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侧偏转,而风向应与地转偏向力垂直,应与摩擦力方向相反;图中F3应为摩擦力,F2应为地转偏向力,故风向应与F3方向相反,与F2保持垂直。高大的山脉可以有效的阻挡冷空气的运动,使得其风力明显减弱,同时受山脉阻挡的影响,冷空气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6.(2020·山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答案】(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详析】(2)据材料信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判断,来自太平洋的气团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比较干燥,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东侧的湿气团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抬升、气温减低、达到露点后,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会形成降水。(3)“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干线两侧气团温度相近、湿度不同。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脉西侧形成地形雨,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比较干燥;102°W附近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考点02天气系统1.(2023·山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答案】(3)湖泊地区上空在午后形成相对冷湿的气团,干热的焚风气团到达湖泊附近,与冷湿的气团相遇,形成锋面。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是偏北方向。【详析】(3)锋面的本质是物理性质(冷暖、干湿)不同的气团相遇形成的过渡带(或交界面)其移动方向与势力较强的气团移动方向一致,据图分析,受焚风影响,锋面北侧为暖干气团,受湖泊影响,锋面南侧上空在午后形成冷湿气团,7:00-15:30焚风影响AB段,增温减湿,15:30后焚风减弱,并被南风取代,南侧冷气团推动锋面北上。2.(2020·山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详析】(1)三种不同性质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面,冷锋暖锋往往位于锋面气旋处,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锋面处风向差异较大,依据图中所标风向可知,冷锋锋后应是西北风、锋前应是西南风,暖锋北侧是东北风、南侧是偏南风,据此可判断出冷暖锋面位置,画图注意位置要准确、符号要正确。如下图所示:考点03气压带、风带与气候1.(2020·山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答案】(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详析】(1)据图2可知,加纳可可带大致位于2°W、7-8°N,位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之间,属于二者的过渡地带,因此降水应该是年内分配不均;据图3降雨量可知,该地区6月份、10月份附近降水较多,说明有两次雨季,1月、8月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两次干季。(2024·山东青岛·二模)尘卷风是近地面大气中产生的直径小、高度低、持续时间短的旋风。1991年6月15日,皮纳图博火山发生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导致地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抑制了之后两年尘卷风的发生。下图示意尘卷风的结构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尘卷风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A.冷暖气团交汇上升 B.当地盛行风强劲C.强烈日照加热空气 D.对流性垂直涡旋2.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抑制尘卷风的发生,其主要是由于(
)A.大气降水增加 B.火山灰黏重 C.太阳辐射减少 D.火山熔岩广布【答案】1.C2.C【解析】1.由材料可知“尘卷风是近地面大气中产生的直径小、高度低、持续时间短的旋风”,所以尘卷风实际就是一个气旋,在强烈日照情况下,空气会被加热旋转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一个热低压,C正确;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是锋面,并非空气旋转上升的低压中心,A错误;气旋的形成与盛行风强劲无关,B错误;对流性垂直涡旋是卷尘风的表现,不是产生尘卷风形成的有利条件,D错误。故选C。2.有材料“皮纳图博火山发生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导致地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抑制了之后两年尘卷风的发生”可知,火山爆发产生了大量的灰使该地气温降低,抑制了之后两年的卷尘风,所以是由于火山灰抑制了太阳辐射,使卷尘风的发生失去了能量来源,抑制卷尘风的发生,而与大气降水增加、火山灰黏重、火山熔岩广布无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石成金』】尘卷风的形成条件主要与地面的局部增热不均匀有关。当某些特定地点的气温高于周边时,就会引发局部地区的暖空气上升、旋转,进而形成尘卷风。具体来说,地面受热不均,产生对流泡,引起空气水平切变,这为小涡旋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在这些小涡旋中,外围空气通过贴近地面的薄层被地面加热后流向中心部位,外围空气的旋转能量在中心部位得到加强,形成尘卷风。(2024·山东潍坊·一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2023年12月济南市出现了“雷打雪”现象。下图示意为济南市12月份气温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依据材料推测济南市出现“雷打雪”现象的时间可能是(
)A.12月8日 B.12月14日 C.12月16日 D.12月25日4.若形成此次“雷打雪”现象的天气系统继续发展,会出现(
)A.阴雨连绵 B.天气转晴 C.雾霾天气 D.暴雪天气【答案】3.B4.D【解析】3.由材料可知,“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2023年12月济南市出现了“雷打雪”现象,说明此时冷气团势力强盛,在其影响下,气温快速下降且低于0℃,读图可知,12月14日气温明显下降,且温度低于0℃,故济南市出现“雷打雪”现象的时间可能是12月14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雷打雪”现象需要冷空气强大和水汽较充足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如果形成此次“雷打雪”现象的天气系统继续发展,水汽会继续凝结,形成特大暴雪,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石成金』】雷打雪指的是在降雪的同时伴有雷电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末春初,此时冷空气强大,气流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在河流、湖泊等水面上集聚并抬升,在抬升的过程中气温走降低,水汽达到饱和,从而形成云、雾、雨滴,但当地表附近温度迅速降低到冰点以下后,水汽便直接凝华、凝结为雪。(2024·山东潍坊·二模)台风遇到山地后,降水强度和范围会发生一定变化。下图示意某次台风在我国福建省登陆后遇武夷山,在爬坡、下坡以及平行于山脉移动时的情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台风在我国福建省登陆后遇武夷山降水强度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山地(
)A.气温低,利于水汽凝结 B.空气湿度大,提供水汽C.抬升气流,上升强度大 D.阻挡台风,滞留时间长6.台风最大降雨区出现在台风中心的(
)A.①左侧 B.②后方 C.③前方 D.④右侧【答案】5.C6.C【解析】5.台风登陆后,气温低确实有利于水汽凝结,但是台风本身带来的暖湿气流已经具有较高的水汽饱和度,因此气温不是造成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A错误。台风登陆后带来的空气湿度已经很大,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所以空气湿度大不是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B错误。台风登陆后遇到武夷山,武夷山作为高大的地形障碍,会抬升气流,导致气流上升强度增大,绝热膨胀,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降水,因此降水强度会增加,C正确。台风本身具有强大的动力和能量,武夷山虽然会对台风路径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会完全阻挡台风,台风也不会因此滞留太长时间,因此阻挡台风和滞留时间长不是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6.台风爬坡时,台风右侧的风向山上吹,左侧的风向山下吹,所以台风右侧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降水强度加大,范围变广,A错误。台风下坡时,台风右侧的风向山下吹,左侧的风向山上吹,所以台风左侧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降水强度加大,范围变广,B错误。台风平行于山脉移动,山脉在台风左侧时,台风前方的风向山上吹,后方的风向山下吹,前方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所以暴雨区集中在台风的前方,C正确。台风平行于山脉移动,山脉在台风右侧时,台风前方的风向山下吹,后方的风向山上吹,后方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所以暴雨区集中在台风的后方,D错误。故选C。【『点石成金』】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案例:台风。(2024·山东烟台·二模)冻雨是高空云层中形成的冰晶或雪花,在向近地面降落的过程中,先融化至液态水后,再经过低层大气降温,形成温度低于0℃但仍未冻结的过冷水。冻雨落在地面物体表面形成较高密度的冰被称作雨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冻雨形成时,冷暖气团交汇的结构最接近(
)A.B.C. D.8.下列地区中雨凇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江淮地区【答案】7.A8.D【解析】7.冷暖气团交汇,一般暖气团密度小,位于锋面上方,BD错误;冻雨发生的区域往往是冷暖空气相遇地带,此时暖气团略弱,但却能像个楔子一样嵌入到冷空气中,A图中的冷暖气团结构符合冻雨发生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过程,A正确,C错误;故选A。8.由材料可知,温度低于0°C,但尚未冻结的过冷水,冻雨落在地面物体表面形成较高密度的冰被称作雨凇,故形成雨凇时的典型天气是微寒且有雨,风力强、雾滴大,多在冷空气与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我国南方易形成冻雨,北方较少,AC错误;而江淮地区较华南地区温度较低,故更易形成冻雨,D正确,C错误;故选D。【『点石成金』】雨凇与地表水的结冰有明显不同,雨凇是边降边冻,能立即粘附在裸露物的外表而不流失,形成越来越厚的坚实冰层,从而使被附着物负重加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对附着物产生直接灾害并引发间接危害。(2024·山东菏泽·二模)2021年1月~3月上旬,我国部分地区气候出现明显异常。同年3月15日凌晨到上午,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河西走廊,15日下午开始转为强浮尘天气并持续到19日。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3月15日8:00的海平面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气候出现明显异常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A.新疆 B.青海 C.内蒙古 D.四川10.该地区气候明显异常的表现是(
)①降水偏少②风灾严重③雷暴频发④气温偏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强浮尘天气持续期间,河西走廊地区(
)A.底层空气湿润 B.上升气流强盛 C.昼夜温差较小 D.雾霾天气严重【答案】9.C10.B11.C【解析】9.由材料描述可知,此次气候异常现象应为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和长达4天的强浮尘,沙尘暴是由冷锋过境引起,图中冷锋除影响河西走廊外,还影响河西走廊以东、以北地区,新疆位于河西走廊以西,青海、四川位于河西走廊以南,ABD错;内蒙古位于河西走廊东北,C对。故选C。10.创纪录的沙尘暴是由冷锋带来的大风引起的,若水汽含量高会形成暴雨,水汽含量低则形成沙尘暴,此次沙尘量大,且浮尘持续时间长,说明降水量少于往年,①对;沙尘天气水量不足,不会造成雷暴,③错;此次主要异常是长时间的强浮尘,而非风灾,且若风灾严重,浮尘应早早散去,不会持续4日,②错;沙尘暴的起因是冷锋,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说明气压梯度力大,东西温差大,应该是东部春季回温快,升温幅度大造成,④对。B对,ACD错。故选B。11.强浮尘持续其间,浮尘经久不散,遮蔽阳光,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少,上升气流较弱,B错,地面湿润会加速浮尘沉降,降低强浮尘效果,与天气事实相悖,A错;浮尘和雾霾悬浮物粒径不同,不是同一种天气现象,D错;强浮尘反射太阳辐射,白天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低,夜晚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温度高,昼夜温差小,C对。故选C。【『点石成金』】引起沙尘暴的原因:1、自然条件,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沙、尘源分布和空气不稳定,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2、人为因素,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2024·山东泰安·三模)昆明准静止锋是影响贵州地区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其位置的来回摆动、强度的不断变化对贵州的天气影响极大。昆明准静止锋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存在于冬半年,其中冬季有41.6%为准静止锋天气影响。图左示意2007—2020年冬季昆明准静止锋日数逐旬分布,其中2011年准静止锋日数最多。图右示意冬季昆明准静止锋不同锋向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完成下面小题。12.2011年准静止锋日数最多,主要原因为(
)A.冷空气活动频繁 B.冷空气势力较弱C.暖空气势力较强 D.暖空气势力较弱13.冷空气越强,准静止锋的锋线走向越接近(
)A.东西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答案】12.A13.C【解析】12.结合冬季准静止锋逐旬分布图可以发现,1月准静止锋发生日数最多,1月气温最低,冷空气活动频繁,最容易受冷空气影响,同理冷空气活动频繁也是影响2011年准静止锋日数最多的原因。A正确;1月份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强,B错误;1月份暖空气不强,C错误;1月份主要是与冷空气有关,暖空气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13.昆明准静止锋由极地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碍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一般是西北-东南走向。冷空气比暖空气重,冷空气从西北部过来,势力强,会导致锋面南侧,更向南倾斜。昆明准静止锋会由西北-东南走向,逐渐演变成南北走向,C正确;故选C。【『点石成金』】准静止锋指的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很少移动或者移动缓慢为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由极地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碍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一般是西北-东南走向。(2024·山东日照·二模)洞里萨湖(13°N,104°E)位于柬埔寨的西北部,湖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太阳辐射、云量、风速、水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白天的湖泊表面水温及区域气候因素的标准化值(若某因素的标准化值为正值,则表示该月份高于该年平均值;为负值,则表示低于年平均值)。完成下面小题。14.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
)A.与云量同步变化 B.春季全年最高 C.与风速同步变化 D.夏季全年最高15.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最高的月份(
)①太阳直射该区域,白昼时间最长②总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③湖水浅,大气一水体相互作用强④风速小,蒸发弱,潜热损失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14.B15.D【解析】14.由图可知,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春季全年最高,B正确;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与云量不同步变化,尤其在夏季表现最明显,A错误;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与风速差异明显,不同步变化,C错误;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夏季较低,D错误。故选B。15.由图可知,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最高月份出现在5月,此时,该区域白昼时间未达到最长,夏至日时该区域昼最长,①错误;此时,该区域处于旱季,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表层水温高,②正确;由于处于旱季,气温高,降水少,湖泊水位低,水量少,大气一水体相互作用强,表层水温高,③正确;此时,夏季盛行风和台风未到,风力较小,蒸发弱,潜热损失小,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石成金』】水温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云量、风速、水位、洋流、水域封闭程度、水—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16.(2024·山东淄博·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东北西部地区地处过渡带,生态环境较脆弱,冬季易发火灾,冬季局地环流是该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调查研究冬季局地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可为当地保护环境提供决策依据。受局地环流影响,该区域冬季气温较高,出现了一条向北显著凸出的暖脊(如图所示)。下图示意东北西部地区1月海平面平均气温分布;海平面气温是由实测近地面气温按标准的垂直递减率换算而成,可以更好的体现局地环流对气温的影响。(1)说明东北西部地区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2)①据上图在下图中补充高程和(1月海平面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及其图例。②指出AB、BC两段增温幅度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3)从局地环流的角度说明东北西部地区冬季易发火灾的原因。【答案】(1)冬季盛行偏西风(或西北风);该区域地处山地东坡(或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导致增温。(2)①②差异:AB段增温幅度大(BC段增温幅度小)原因:AB段坡面陡(或坡度大),气流下沉运动显著(焚风效应显著/增温显著)或BC段地形和缓(或坡度小),气流下沉运动弱(或焚风效应弱/增温弱)(3)焚风产生减湿、大风(多风)效应。〖祥解〗本大题以我国东北西部地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温影响因素、自然灾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详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冬季盛行偏西风(或西北风);据图中等高线可知东北西部地区受山脉的影响,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焚风效应,导致增温。(2)①,海平面气温是由实测近地面气温按标准的垂直递减率换算而成,AB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高程下降速度快,受焚风效应影响大,气温升高;BC段地形缓和,焚风效应影响小,气温下降。如下图:
②差异:据图可知,AB段增温幅度大,BC段增温幅度小。
原因:AB等高线密集,段坡面陡,下沉气流显著,焚风效应显著,BC段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形和缓,下沉气流较弱,焚风效应弱。(3)焚风效应,盛行下沉气流,气温较高,产生减湿,风力较大,多大风(多风)效应。17.(2024·山东滨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6年6月,下图所示狭谷地区发生了一次强雷暴大风天气。此次雷暴天气是由于高空西北气流推动冷空气南下后,与当地气团组成不稳定的大气结构,形成飓线(强对流天气带)后产生的天气现象,大风是由飚线发育过程中冷空气快速下沉产生的下击暴流所引发。下图分别示意该地等高线地形、新田观测点此次天气过程的气象要素变化。(1)判断新田站观测点飚线出现的时间,并指出判断依据。(2)分析此次天气过程中飓线的形成条件。(3)此次天气过程中,分析峡谷地形对大风的影响。【答案】(1)6月4日18:00—20:00。观测点气温骤降、相对湿度猛增、气压陡升。(2)夏季午后,峡谷中的大气受强烈太阳辐射增温,气温偏高;冷空气南下后,峡谷处的高空气温骤降;峡谷处大气形成下热上冷的结构,产生强对流。(3)飓线发育过程中冷空气快速下沉,受地形约束,空气在谷底堆积,谷底气压升高,形成低空大风;峡谷南北走向,限制风向为南北方向;峡谷的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祥解〗本题以雷暴大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飚线的形成条件、峡谷地形对大风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详析】(1)据图可知,6月4日18:00—20:00,气温、湿度、气压等天气要素曲线较陡,其他时段较平缓,表示单位时间内天气变化急剧,具体为观测点气温骤降、相对湿度、气压陡升。(2)夏季午后,太阳高度角较大,峡谷谷坡增温快,且散热条件差,峡谷中的大气受强烈太阳辐射增温,气温偏高;冷空气南下后,峡谷高空空间开阔,迅速被冷空气控制,导致峡谷处的高空气温骤降;峡谷处受地形狭小,大气形成下热上冷的结构,产生强对流现象。(3)由于冷空气密度较大,飓线发育过程中冷空气快速下沉;受到峡谷地形约束,冷空气不易扩散,空气在谷底堆积,谷底气压升高,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形成低空大风;据图可知峡谷南北走向,限制风向为南北方向,使风向与峡谷走向平行;受峡谷的狭管效应影响,使风速增大。18.(2024·山东菏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下图所示。在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和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1)读山谷风的形成示意图,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在“”上标注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2)指出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3)描述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一天中势力强弱的变化过程。【答案】(1)(2)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大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原因: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面积较大,冰川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冰川面上的气温较低,冰川面上的空气和谷地中同高度空气之间的温差较大,冰川风势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防艾滋病宣传部
- 大学总平面规划
- 版应急管理培训
- 成人学生的家庭教育理念更新考核试卷
- 固体饮料行业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考核试卷
- 初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考核试卷
- 文体设备安装施工合同
- 电信设备合同执行要点
- 节能改造招投标办公室职责
- 正式借款合同范
- 天棚抹灰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 教育技术与数字化转型
-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黑龙江裕盛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年处理10万吨废旧轮胎资源综合利用科技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1(思政智慧版) 课件 Unit 4 Social media matters Section A
- 设计更改通知书
- 古建筑修缮工程文明施工措施
- 桥式起重机培训资料
- 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南农业大学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中医药大学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