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1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1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1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1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汉后周后梁《夫妻对坐宴饮图》

左图是河南禹县宋墓中发现的一幅壁画,名为《夫妇对坐宴饮图》,这幅图反映了墓主人身前家居生活的场景。画面上方砖雕卷帘并绘以幔帐,幔帐下方的正中位置砖雕桌案、注壶和两个茶盏,夫妻二人对坐,侧身观看乐舞表演,墓主人身后分别侍立着手捧圆盒、唾壶盒果盘的男女侍者。历史第11课辽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根据教材,完成下表的填写领域表现作用耕作制度经济结构种植作物边疆开发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棉花、茶叶、蚕桑等)的农户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元朝开始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稻麦复种制6月种水稻11月收获水稻收获后种麦,来年5月收获利用稻麦不同的生长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北宋自越南引进的良种,生长时间短、耐旱占城稻棉花种植的推广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元朝:大力推广(南方植棉普遍)高转筒车2.手工业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景德镇成为瓷都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青花瓷釉里红行业时期成就制瓷业商朝原始瓷器东汉成熟的青瓷北朝成熟的白瓷唐朝“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三彩、秘色瓷宋朝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元朝青花瓷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宣德年间青花瓷很有名;瓷都“景德镇”2.手工业“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南宋庄绰

①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手工业(2)矿冶业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纺织业:(4)印刷业:北宋缂丝工艺,吸收花鸟画技法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北宋出现彩色套印技术(雕版印刷黄金时代)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棉纺技术革新;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宋人的知识产权意识:

宋代的出版商在刊印书籍时,通常要印上版权页——“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这个“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明等信息,类似于今日书籍的版权页。二、商业和城市繁荣

1.商业(1)宋朝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草市)草市:指乡村地区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兴起与南北朝,发展于隋唐,入宋后大量涌现。(2)宋与辽夏金之间,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3)北宋铸币量扩大,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

北宋的交子与南宋的会子元代中统元宝交钞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榷场是沿边境一线的指定地点,在官方的管理和监督下,分属不同并立政权的商人进行贸易的场所,类似于现在的海关。①宋朝所铸铜钱不断流入辽、夏等地区,同时军费浩瀚,政府企图通过沿边路分铸发铁币达到增加支付手段和防止铜钱流入辽夏地区。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规模不断扩大,以铜钱这种低值贱金属铸币为主体的货币体系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政府为了解决钱荒问题,不断扩大铜钱铸造额。①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的重要财源。②商品:输出丝绸、瓷器、茶叶,输入香料、珠宝。③港口:广州、泉州、明州。(4)海外贸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二、商业和城市繁荣

2、城市(唐宋时期,城市经历了由封闭式坊市制到开放式街市制的变化。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功能大为增强)(1)宋朝(2)元朝:①商业突破时间(晓市、夜市繁荣)和空间(坊市)限制。②东京和临安人口过百万。③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瓦舍,勾栏)杭州、大都。漕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工商业集镇思考:宋代的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布局:市、坊界线的打破,商业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功能: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强;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出现了娱乐场所。商业和城市繁荣的原因政治前提:物质基础:社会阶层:

国家政策:民族关系:交通条件: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局相对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商业政策宽松;

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发展粮食增加人口增长种植经济作物手工业发展生产工具进步剩余劳动力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剩余劳动力原料产品思想观念变化政府管理松动经济重心南移三、经济重心南移(一)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经济因素:2.自然因素:3.政治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朝代表现特征规律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一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是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方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魏晋南北朝奠定基础元朝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南宋完成南移北宋南移继续唐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魏晋南北朝唐中叶以来北宋南宋元朝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北宋灭亡后,人口南迁,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三、经济重心南移(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东晋南朝经济分布唐朝经济分布宋朝经济分布上田一亩,收五六石,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高斯得《耻堂存稿》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三、经济重心南移(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2.元朝开通大运河3.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三、经济重心南移(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①从南方考生角度来看,并不完全公平。②从国家全局角度来看,南北分卷解决了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有明显优势的问题,有利于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平衡南北利益。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3.北宋南北分卷

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①经济格局:②人口分布:③交通贸易:④民族关系:⑤文化重心:北宋进士9630人北方诸路466人(4.8%)其中两浙等东南五路7038人(73%)三、经济重心南移(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南方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客观上推动了劳动力向工商业的转移。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流,海运发展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文化影响力上升。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南移(四)经济中心南移的历史启示三、经济重心南移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耕作技术经济作物边疆开发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基层市场货币海外贸易城市经济重心南移原因过程表现影响社会变化四、社会的变化“科举之路”资料材料二:唐宋科举考试统计(摘编自《新唐书》、《宋史》)材料三:

“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出自朱胜非《秀水闲居录》朝代国祚开榜取士年均唐290年266次7748人28人两宋320年130次11万人以上300人以上我是田家本业农偶然两世到蟾宫结合资料分析其成功实现人生转变的社会背景南宋浙江人吴芾◎宋朝已“糊名”的考卷◎唐朝未“糊名”的考卷①籍贯信息②三代名称③所习经典科举制完善:开放与公平,”“取士不问家世”门第观念淡化材料四: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宋)朱彧《萍洲可谈》“婚姻不问阀阅”四、社会的变化四、社会的变化(一)表现1.门第观念淡化(平民社会的到来,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人身依附关系减弱)3、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需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1)宋朝,科举制度面向全社会开放,强调公平竞争。(2)婚姻择偶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至宋朝数量显著减少。(2)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1)宋代科举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2)宋代科举考试方法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3)宋代科举考试为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的基础进一步扩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①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根本)②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的发展;③市民阶层兴起并壮大;④宋代崇文抑武、文人治国的政策;⑤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材料:《夫妻对坐宴饮图》4.市民生活丰富多彩5.民族交融趋势明显材料一:

南宋时,临安“湖山游人,至暮不绝。……至如贫者,亦解质借兑,带妻挟子,竟日嬉游,不醉不归”。——宋元之际吴自牧《梦粱录》四、社会的变化春秋时期战国后期秦朝时期汉武帝时期孔子创立继承发展,成为显学焚书坑儒遭到打击尊崇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魏晋时期面临挑战,新发展两宋时期理学形成,南宋后期起,官方尊崇儒学发展历程五、儒学的复兴材料1: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天理几乎灭矣。

材料2:宋虽统一,但并未恢复汉唐旧境,面对异邦的存在,赵宋在想方设法抵抗异族之外,凸显自身国家合法性,张扬自身文化合理性的需要就格外迫切。

材料3: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材料4: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材料5:汉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以社会、家庭的道德规范为主体,理论性不强。另外,古代研究儒学的学者,也只注重对儒家经典作咬文嚼字式的考证和注解,结果儒学逐渐变得僵化和流于琐碎。

1.背景(1)唐末以来社会动荡,儒家纲常受到巨大冲击,不能适应统治需要(2)宋代统治者重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3)佛、道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4)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伦理道德(5)传统儒学日益僵化,缺乏创新与活力(6)其他:

三教合流,北宋崇文抑武的政策及印刷术的发展,为儒学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儒学的复兴3.理学的形成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2)代表人物:(1)概念:

注:

儒学复兴目的是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理学集大成者心学集大成者2.目的: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五、儒学的复兴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朱熹《答黄道夫》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朱熹《朱子语类》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理学家的思想主张。1.宇宙观:“理”就是“天道”,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社会构成的根本原则;2.认识论:“理”就是儒家伦理纲常“三纲五常”,是指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3.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以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即通过克服过度欲望实现对“天理”的体现五、儒学的复兴4.内容基础概念:

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主张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通过接触世界万事万物,亲身实践,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理解,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认识“理”的方法。而不是求科学之真。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同。(4)方法论:格物致知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五、儒学的复兴4.内容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史料: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五、儒学的复兴5.影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朱熹积极:(1)理学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理想的圣人人格,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2)重视气节、道德,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消极:(1)程朱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从宇宙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伦理的本体性、先验性、客观存在性。)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将人伦升至天理,提出人生修养的办法,存天理灭人欲,发明本心。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等,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吸收了佛道因素(糅合儒佛道三派思想,形成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的哲学体系。)回归孔孟(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孟子地位提升,也进了孔庙,儒学从“周孔之道”发展为“孔孟之道”)理学逐渐世俗化、生活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五、儒学的复兴6.理学的特点7.理学的发展南宋后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元朝中期:五、儒学的复兴元朝中期科举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这标志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朱子学外传,影响远及东北亚,甚至欧洲形式原因

成就文学宋词元曲话本艺术书法绘画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①元朝民族矛盾尖锐②元曲更世俗化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追求个性,不拘法度①宋元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②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③出现了反映了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出现②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欢迎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词更能表达思想感情;④崇文抑武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有固定格式。宋词为什么繁荣?六、文学艺术和科技特点: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注重个人情感抒发。领域成就三大发明:印刷术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科学家及成就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元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元王祯《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农业工具记载丰富。六、文学艺术和科技【思考】宋代科技成就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1)宋代经济发展;(2)宋代文化繁荣推动印刷术的革新;(3)海上贸易和造船业的发展推动指南针的应用;(4)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进了火器的发展。朝代类型发展辽朝契丹文字创制契丹文字,刻石立碑,文学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