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问答式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大转变: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②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两大制度:①社会主义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个时期:①过渡时期;②探索时期;③“文化大革命”时期;④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三年以来指的是哪年到哪年的什么事件?三十年以来从哪年的什么事件算起?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哪年的什么历史事件?(1)三年:指从1946年开始的国共两党进行的人民解放战争到1949年;(2)三十年:指从1919年开始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3)一千八百四年:指从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2.说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代表的特点、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2)会议代表的特点: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反映全国人民的意愿;(3)目的: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4)主要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4\*GB3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5\*GB3⑤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具有何种职能?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什么?(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6.说出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以及28响礼炮的含义。(1)时间:1949年10月1日;(2)地点:北京天安门;(3)礼炮齐鸣28响的含义:中共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即从1921至1949。7.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启示是什么?(1)意义:国内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②中国人民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启示:①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的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8.如何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社会性质: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现代史的开端)(2)国家前途:由贫穷落后、任人宰割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3)人民命运:受奴役受压迫的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站立起来。9.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相关人物、标志、意义?(1)时间:1951年;(2)相关人物: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阿沛·阿旺晋美;(3)标志: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4)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易错易混】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并没有确定国徽。2.《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而不是宪法的作用。3.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6.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而不是整个祖国的统一。当时香港还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之下;澳门还在葡萄牙殖民者的统治之下;南京国民政府失败后退守台湾。第2课抗美援朝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起止时间?抗美援朝;1950—1953年。2.中国抗美援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军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直接原因是什么?(1)根本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美国的侵略活动: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3)直接原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注意:朝鲜战争爆发,不是出兵原因)3.抗美援朝的目的、性质分别是什么?军队名称?司令员?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泽东:“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性质:是一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4.抗美援朝战争概况、涌现的英雄人物、重要战役、锻造的精神?(1)概况: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2)英雄人物: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杨根思、罗盛教等(3)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历时四十多天双方参战兵力6万多)(4)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5.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标志和意义分别是什么?(1)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2)意义:①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③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GB3④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6.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战争的正义性;②中朝两国人民并肩作战;③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战斗;④中共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第3课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时间、地区、原因、法律依据及其规定的内容是?(1)时间:1950—1952年底;(2)地区:新解放区;(3)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4)具体原因: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6)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2.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特点、性质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具体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2)特点: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3)性质:反封建的民主改革。(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5)变化:变土地地主私有为农民私有。3.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1)政治上: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2)经济上: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拓展提升】土地所有制:人们在一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形式,即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如商鞅变法确立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即土地归地主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归农民所有;三大改造后,实行土地公有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段?实施的背景是?(1)时间段:1953—1957;(目前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2)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②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③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什么基本任务?取得了哪些成就?结果、意义分别是什么?(1)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基本任务: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核心任务)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3)成就:①交通运输业方面:一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二铁——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三公——川藏、青藏、新藏公路。②工业方面(重工业成就为主):四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集中于东北: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离苏联近。)(4)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还未实现工业化)3.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落后,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②国防和巩固政权的需要。③苏联的成功经验。4.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①苏联的帮助②党的正确领导③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民主政治建设)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1)时间:1954年。(2)内容:①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②选举了国家领导人。(3)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怎样的地位?规定了什么内容?(1)性质/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如何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补充:一年一度的“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第5课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背景、时间、含义、实质分别是什么?(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2)时间:1953—1956年底;(3)含义: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实质(即社会主义改造的含义):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背景、形式、原则、方法、过程分别是什么?(1)背景: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②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③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2)形式:农业合作化,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原则:自愿互利(4)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5)过程:①开端:1953年开始实行,经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②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③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农民私有——集体所有)3.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背景、形式、结果。(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说出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形式、政策。(1)背景: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成分,在国家帮助下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②私营工商业存在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如为牟取暴利采取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等。)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得到发展;④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影响。(2)形式:公私合营(以中药名牌老店同仁堂为例)(3)政策: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5.为什么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赎买政策?这是由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①历史上民族资本家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②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③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6.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意义为何?后期有何不足?如何评价?(1)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2)意义: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后期不足: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4)评价: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7.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关系。(1)“一五计划”涉及的主要是经济领域(2)三大改造主要发生在“一五计划”期间,是为了变革生产关系,为“一五计划”经济建设服务。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总体特征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艰辛探索的良好开端源于哪次会议?主要内容是?起了什么作用?(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2)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3)作用: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3.探索失误源于哪次会议?“三面红旗”是什么?导致了怎样后果?(1)探索失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2)“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①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②“大跃进”: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工业:大炼钢铁;农业:对农作物产量大肆浮夸。③人民公社化: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政社合一(吃大锅饭)、“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3)后果:加上自然灾害因素,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4.失误后如何调整国民经济?时间?结果如何?有何认识/启示?(1)调整: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时间:1961—1965年;(3)结果: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4)认识: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5)启示: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5.“文化大革命”的时间、原因、工作中心、指挥部、最大冤案是?(1)时间:1966—1976年;(2)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毛主席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3)工作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4)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5)最大冤案:刘少奇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民主法治遭到严重践踏。6.”文化大革命”的两大反革命集团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表现在哪些方面?面对全国动乱老一辈革命家进行了抵制和抗争,主要事例有哪些?(1)两大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2)动乱表现:①在中央文革小组的煽动下,“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②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3)抵制和抗争:①对江青等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二月抗争)②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九一三事件)③华国锋、叶剑英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的阴谋。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导致怎样的危害?留给我们哪些认识与启示?(1)结束标志: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危害:“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巨大的损失。①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②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③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④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3)认识: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②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4)启示:①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②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间?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什么影响?涌现了哪些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品质?(1)1956—1966;(2)成就:A。工业:①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②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B。交通: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C。科学技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居世界领先地位。(3)影响: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了哪些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品质?(1)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大庆油田工人);“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解放军好战士雷锋。(2)优秀品质:①爱国主义精神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③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④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实质:“左”的错误的继续)(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性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4)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2.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义内容?有什么历史意义?(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①思想上: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上: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3)历史意义: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3.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比较?都是党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都形成了新的领导集体。4.文革后拨乱反正的具体表现、完成的标志?(1)表现: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恢复刘少奇名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冤案得到平反。(2)标志: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序?
先农村,后城市。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和形式是什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前,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是什么?从哪里开始的?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1)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2)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生产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3)结果: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4)意义:①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②促进乡镇企业的崛起。(乡镇企业——开辟了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一条新路)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重点、中心环节、内容、意义是什么?(1)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成功,促进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②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2)改革重点:国有企业。(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4)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5)意义:①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②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③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目标的提出时间、特征、意义?(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特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归纳拓展】(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营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只是经营方式改变了)(2)建国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调整及影响:①1950年土地改革——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个人土地私有制;②1953年三大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农民个人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集体公有制,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促进农业生产;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公有制,挫伤农民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④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土地公有制,极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迅速发展。第9课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背景是?(1)外交基础: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的封锁解除;(2)现实需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对外开放的试点是从哪两省开始的?为什么选这两个省?列举五个经济特区?(1)广东、福建;(2)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3)1980年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1988年增设了海南岛。(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3.经济特区“特”在哪里?有什么作用?(1)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如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2)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4.经济特区的窗口代表?以深圳为例说说经济特区建立的正确性?窗口:深圳。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5.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表现?①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②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③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4\*GB3④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5\*GB3⑤1992年后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等。(如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地。)6.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7.如何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全方位”——既要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面向全世界开放。(2)“多层次”——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作用和意义?(1)时间:2001年12月。(2)作用: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中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3)意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融入世界,参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归纳拓展】1.改革开放带来的启示?(1)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创新;(2)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开放包容促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落后,要坚持开放。2.近代和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点。(1)异:近代对外开放,是被动的(鸦片战争后),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对外开放,是主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引进外资技术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2)同:①都是沿海沿江地区;②都促进中国与世界联系;③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邓小平理论是如何确立的?(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邓小平理论的起点。(2)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中共十三大:1987年,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谈话,“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5)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确立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理论确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邓小平的称号是?他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什么?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意义: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5.邓小平理论是如何发展的?①2002年中共十六大:江泽民作了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2007年中共十七大:胡锦涛作了报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③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4\*GB3④2017年中共十九大: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b。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c。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GB3⑤2022年中共二十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①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③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⑤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提出、内涵、实现途径、核心目标分别是?(1)提出: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2)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具体表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依靠人民。(4)核心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①到2021年\t"/item/%E4%B8%AD%E5%9B%BD%E6%A2%A6/_blank"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实现)②到2049年\t"/item/%E4%B8%AD%E5%9B%BD%E6%A2%A6/_blan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意义?(1)内容: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实现,十九届五中全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③全面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4\*GB3④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2)意义:①新形势下中共治国理政的总方略;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3.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内容、目标、意义是?(1)提出: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2)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目标: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4)意义:①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②回答的是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③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4.综合国力持续提升的表现、措施、意义和原因有哪些?(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措施:①对内改革——我国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②对外开放——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带一路、亚投行、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币国际化等,携手共建和谐世界)(3)意义: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4)原因: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坚持改革开放;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归纳拓展】1.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巨变指的是什么?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2.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是?他们的历史功绩、思想理论、共同追求分别是什么?(1)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①孙中山历史功绩: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理论:提出了三民主义。②毛泽东领导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思想理论:提出了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提出了邓小平理论。(2)三位伟人的共同追求: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国家富强。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3.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而确定。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哪三级?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多少个民族自治区?(1)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3)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1947年)、新疆(1956)、广西(1958)、宁夏(1958)、西藏(1965)5个民族自治区。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6.为什么要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坚持的原则是?采取的的措施是?(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2)原则:因地制宜(3)措施: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②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③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4\*GB3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7.共同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1)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8.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澳门、台湾历史遗留问题的由来?(1)香港问题的由来:(侵略者:英国)①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占九龙;③1898年租借新界,租期99年。(2)澳门(MACAU)问题的由来:16世纪以来,被葡萄牙逐步占领(3)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2.“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2)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时间、依据、含义、前提、地位和意义?(1)提出者、时间: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2)依据(出发点):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3)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4)前提:一个中国。(5)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6)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注:“一国两制”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成功实践于香港、澳门问题上。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概况?意义?(1)概况:①中国于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收回香港,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的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蕊上的五颗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红、白两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②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收回澳门,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中莲花、五星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绝色象征着充满生机的祖国。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高度自治的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2)意义: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5.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启示?(1)原因: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②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③提出了科学正确的“一国两制”构想。=4\*GB3④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认识、启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一国两制”构想是科学正确的;弱国无外交,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6.新时代对港澳治理的新变化是?(1)新时代,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到兴的新阶段。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有何认识?(1)史实: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隋朝时期,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今台湾);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荷兰殖民者;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清末改为台湾省;1941年,《开罗宣言》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二战结束后,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回归祖国人民解放战争后,蒋介石败退台湾。(2)认识:①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③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2.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大陆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武力)(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毛泽东:“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4)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5)2005年,胡锦涛提出了四点建议和《反分裂国家法》。3.新中国成立至今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情况?(1)改革开放前:对立敌对隔绝状态;(2)新时期开始缓和交往日益密切。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倡议“两岸三通”(通邮、通商、通航》,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②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③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4\*GB3④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共识,即“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5\*GB3⑤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6\*GB3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7\*GB3⑦2008年两岸举行了三通仪式,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8\*GB3⑧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拓展归纳】1.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统一的有利因素:①两岸同宗同源;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4\*GB3④海峡两岸交往频繁。(2)统一的不利因素:①“台独”势力的阻挠;②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2.如何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②反对分裂,实现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主流;③完成国家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共同心愿;④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为和平统一奠定坚实基础;⑤国际法和《反分裂国际法》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诞生在何时?新中国成立初期陆军的发展状况?如今解放军陆军发展状况如何?(1)1927年,南昌起义;(2)新中国成立时解放军主要兵种是陆军,兵种比较少。(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单一兵种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2.我国第一只海军成立时间、名称、发展情况、装备、海军兵种?(1)时间:新中国成立前夕。(2)名称:华东军区海军。(3)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4)装备:①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②1974年又陆续装备了核潜艇。③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5)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路战队等多种兵种组成。3.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1)北洋舰队(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3)原因:①旧中国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②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4.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人民空军的基本情况?成立之初就面临什么考验?取得了什么样的战绩?人民空军的武器装备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1)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拥有的飞机都不是国产的。(2)成立之初就面临着抗美援朝的考验;(3)战绩: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士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在朝鲜战场上击落敌机三百多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4)发展历程:①飞机由从国外购买到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②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③后来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4\*GB3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空军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5.导弹部队成立时间,地位,主要任务,组成部分,目前装备,后来更名为什么?(1)时间:1966,年中国组建了第二炮兵部队。(2)地位: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3)主要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4)组成部分: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5)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6)更名:2015年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6.新时代强军之路的发展状况?(1)背景:①2013年,习近平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新时代强军目标;②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调整:①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②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③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3)意义: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正向现代化迈进。国防和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易错易混】1.1949年4月23日,建国前夕,中国人民海军成立;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2.1949年11月11日,建国后,中国人民空军成立。3.1966年,第二炮兵部队成立;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强军战略确立。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中国近代外交特征是?建国初,我国的外交现状如何?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坚持的外交政策是?(1)中国近代外交:屈辱;(2)现状:①国内: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是苏联)②国际: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封锁和禁运。(3)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3)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亚非会议圆满成功。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推广、内容、意义是什么?(1)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推广: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尼赫鲁)和缅甸(吴努),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①国内: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为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国际: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4.万隆会议的概括。(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兴起。但仍面临着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②美苏之间加剧的冷战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2)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4)“求同存异”方针: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万隆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①都曾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②都是为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③都是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异:①社会制度不同;②建设道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5)影响: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6)“万隆精神”: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972年中日建交。(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时间、原因、意义。(1)背景: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②新中国成立后,联合国合法席位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2)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3)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客观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霸主地位削弱;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支持。(毛泽东: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4)意义:①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使联合国具有了普遍性和权威性。3.中美建交的背景、原因、具体过程、意义。(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③改善中美关系符合双方国家利益的需要。(根本原因)(3)具体过程:A。初步接触: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之间友好往来的闸门。B。走向正常化三大步: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4)意义:①中国: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美国:改善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局面。③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4.中日建交标志、原因、影响?(1)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交。
(2)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②推动因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努力开拓外交新局面,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3)影响:①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②中日建交的实现,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为两国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有利于促进亚洲的和平与发展5.新时期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举例说明。(1)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举例:①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②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③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4\*GB3④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峰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直插式小型交流固态继电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手持式割草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语义网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六角法兰面木螺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外墙保温涂料施工与质量保证合同3篇
- 2025年消防工程人工费承包合同书.资源
- 桉树买卖合同书2025年
- 2025核酸检测试剂合同
- 范本资产购买居间合同(2025年)
- 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条款2025年
- 中药药剂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药科大学
- 专业群动态调整实施报告
-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
- 电子商务基础试题
- 财务指标中英文对照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总复习课件
- 钢结构安装工程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
-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第7课《跳竹竿》--湘教版(11张)ppt课件
- 车辆代购协议
- ICU病人出入室标准及相关管理规定
- 锤击桩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