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管理
系统,介绍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
该掌握以下内容:
上掌握信息的定义,理解信源、信宿和载体,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上掌握信息化的概念,了解信息化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上掌握信息系统的定义
上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其结构和发展状况
1.1信息及信息化(见[标题编号])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管理
系统,介绍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
该掌握以下内容:
上掌握信息的定义,理解信源、信宿和载体,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上掌握信息化的概念,了解信息化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上掌握信息系统的定义
上理解看盘若鼠系统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其结构和发展状况
1.1信息及信息化(见[标题编号])
1.1信息及信息化
1.1.1信息的概念
1.信息的定义
从哲学意义上来看,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
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务的属性。信息是具有价值性,实效性,经济性,可以减少
或消除事务不确定性的消息,情报,资料,数据和知识。信息理论的创始人申农
说:“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数据和信息这两个词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因此我们必须搞清
楚。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它对决策
者能增加知识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的数据的概念可用
下图说明。
数据与信息的转换过程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实的符号。数据并不只是数字,所有用来描
述客观事实的语言、文字、图画和模型都是数据。
根据上图的概念,显然数据和信息的概念是相对的,对于第一次加工
所产生的信息,可能成为第二次加工的数据。同样,第二次加工得到的信息可能
成为第三次加工的数据。这也和物质生产中的原料和产品的关系相似初级加工得
到的产品,可能成为进一步加工的原料。
信息作为对接权者行为有影响的新知识,它有以下特征:它以一定的符
号形式表示,这是信息的符号性;它包括明确的内容,要向接权者传达一定的事
件,这是信息的语义性;这一内容事先为接权者所不知,但与他进行决策有关,
对决策特产生影响,这是信息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表达的资料经过解释就是信息,也
就是说,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或者说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根据这个定义,
那些能表达某种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消息都可概括为信息。
信息包括以下概念:
1信源:即信息的发布者,也就是传者;
上信宿:即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也就是受者;
1媒介:原意指中间物,可用以纪录和保存信息并随后由其重现信息的载
体,媒介与信息密不可分,离开了媒介,信息就不复存在,更谈不上信息的交
流和传播。
上信道:指信息传递的途径、渠道。信道的性质、特点将决定对媒介的选
择,比如,在谈话中,传者如果是以声波为交流信道的,那么,声波信道的特
性便决定了所选取的交流媒介只能是具有“发声”功能的物体、材料和技术手
段。同样,如果以频道为信息传递渠道的,其媒介选择只能是电子类的载体。
1反馈:指受者对传者发出信息的反应,在传播过程中,这是一种信息的回
流。传者可以根据反馈经验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根据此调整、充实、改进下一步
的行动
2.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
1.1.1信息的概念
1.1.1信息的概念
1.信息的定义
从哲学意义上来看,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
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务的属性。信息是具有价值性,实效性,经济性,可以减少
或消除事务不确定性的消息,情报,资料,数据和知识。信息理论的创始人申农
说:“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数据和信息这两个词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因此我们必须搞清
楚。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它对决策
者能增加知识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的数据的概念可用
下图说明。
数据与信息的转换过程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实的符号。数据并不只是数字,所有用来描
述客观事实的语言、文字、图画和模型都是数据。
根据上图的概念,显然数据和信息的概念是相对的,对于第一次加工
所产生的信息,可能成为第二次加工的数据。同样,第二次加工得到的信息可能
成为第三次加工的数据。这也和物质生产中的原料和产品的关系相似初级加工得
到的产品,可能成为进一步加工的原料。
信息作为对接权者行为有影响的新知识,它有以下特征:它以一定的符
号形式表示,这是信息的符号性;它包括明确的内容,要向接权者传达一定的事
件,这是信息的语义性;这一内容事先为接权者所不知,但与他进行决策有关,
对决策特产生影响,这是信息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表达的资料经过解释就是信息,也
就是说,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或者说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根据这个定义,
那些能表达某种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消息都可概括为信息。
信息包括以下概念:
1信源:即信息的发布者,也就是传者;
1信宿:即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也就是受者;
1媒介:原意指中间物,可用以纪录和保存信息并随后由其重现信息的载
体,媒介与信息密不可分,离开了媒介,信息就不复存在,更谈不上信息的交
流和传播。
1信道:指信息传递的途径、渠道。信道的性质、特点将决定对媒介的选
择,比如,在谈话中,传者如果是以声波为交流信道的,那么,声波信道的特
性便决定了所选取的交流媒介只能是具有“发声”功能的物体、材料和技术手
段。同样,如果以频道为信息传递渠道的,其媒介选择只能是电子类的载体。
1反馈:指受者对传者发出信息的反应,在传播过程中,这是一种信息的回
流。传者可以根据反馈经验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根据此调整、充实、改进下一步
的行动
2.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
1.1.2信息化
(1)信息资源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信息世界中与人类需求相关的信息;
(2)信息资源是可利用的信息,是在当前生产力水平和研究水平下人类所开发与
组织的信息;
(3)信息资源是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信息,人类的参与在信息资源形成过程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知识经济
对于什么是知识经济,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有人认为,知识
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
和应用。有的学者提出,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
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认为,
知识经济就是知识成为经济的主导因素,处于中心地位,信息替代物质成为战略
资源。著名学者吴季松博士在《知识经济:21世纪的趋势》一书中给知识经济下
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传统工业为产业支
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他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
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知识经济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青睐,是因为发展知识经济具有
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知识经济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量事实表明,科学技术、诀窍和其他信息对于企业和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是一个最重要的要素。
2.知识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可持续发展旨在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
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使社会人均的福利水平持续提高,知识经济是资源节约
型经济,对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甚少的中国,知识经济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3.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改变劳动结构,促进分配制度的根本转变
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不同
文化程度的人,在智力劳动方面的能力比是,大学:中学:小学=25:7:1。”
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越高,劳动生产能力就越大。
4.知识经济促进了产业创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在知识经济中,由于社会生产总过程越来越复杂各环节的联系和相互依
赖性越来越紧密,又由于社会的运行和管理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所有整个社会
对信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1.2系统与信息系统
1.2.1系统的概念
本书中把系统定义为组织,即由若干人和设备,为了一个共同的
目标而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如工厂、农场、机关、学校、医院、商店、银行、
公司等都可以称之为系统,也称之为组织。
1.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
任何系统的存在都要有三个必要条件:目标、功能和机构。
目标:目标是前提,无目标不称其为系统。
功能:功能是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具备一
定的功能。
机构:机构是基础,是组织保证。没有必要的机构就没有功能,目标也
就成了空目标。目标、功能和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2.系统的主要特点
(1)系统的层次性
通常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自然,各个子系统也具有系
统的一切特征.这些子系统可以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的方式组合.
(2)集合性
系统是把本来不相关的单元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3)目的性
系统的另一特征是系统是有目标的,即为了完成或达到某种目标。
1.2.1系统的概念
1.2.1系统的概念
本书中把系统定义为组织,即由若干人和设备,为了一个共同的
目标而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如工厂、农场、机关、学校、医院、商店、银行、
公司等都可以称之为系统,也称之为组织。
1.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
任何系统的存在都要有三个必要条件:目标、功能和机构。
目标:目标是前提,无目标不称其为系统。
功能:功能是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具备一
定的功能。
机构:机构是基础,是组织保证。没有必要的机构就没有功能,目标也
就成了空目标。目标、功能和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2.系统的主要特点
(1)系统的层次性
通常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自然,各个子系统也具有系
统的一切特征.这些子系统可以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的方式组合.
(2)集合性
系统是把本来不相关的单元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3)目的性
系统的另一特征是系统是有目标的,即为了完成或达到某种目标。
1.2.2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定义
简单地说,输入是资料,经过处理,输出是信息的系统,就是信
息系统。信息系统的主要部分是为了产生决策信息所制定的一套有组织的应用程
序。信息系统可以用各种形式来表示。但不管何种形式,其输出的结果总是我们
所需要的信息。
(1)输入:捕获或收集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原始数据;
(2)处理:将原始输入的数据转换成更具有意义的形式;
(3)输出:将经过处理的信息传递给人或用于生产活动中。
信息系统还需要反馈,它将输出信息返送给组织的有关人员以便帮助他
们评价或校正输入。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了解系统的组织、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几
方面的功能
(1)系统与组织
(2)系统与管理
a.高层管理者:这是组织中最重要的领导层。他负责制定有关产品和生产、服务
的长远战略决策。
b.中层管理者:组织中的中层人物,负责贯彻高层管理者的意图和规划。
c.操作管理者:组织中负责监视企业日常活动的人员。
(3)系统与技术。
1.3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3.1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特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是组织(企业)系
统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同企业有关的各种事件和对象的信息,并将
这种信息提供给企业内外的系统用户。为了达到提供有用信息的目的,系统内必
须实现某些过程,特别是信息联系过程和变换过程。系统接收各种数据,将它们
转变为信息,将数据和信息加以存贮并将信息提供给用户。管理信息系统并不直
接参与决策过程,它的任务主要是提供信息作为决策过程中的参考。但是,就象
有些日常事务的决定可以由电子计算机做出一样,信息系统也可参与决策。这就
使信息系统和决策过程之间失去明确的界限。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电子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
信息的收集、传送、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信息系统。它能实测企业(组织)
的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进行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
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长远规划的目标。简言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
计算机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信息系统的功能。此外,它还具备其特有的计
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
(1)计划功能。根据现存条件和约束条件,提供各职能部门的计划。如生产计
划、财务计划、采购计划等。并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2)控制功能。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加
以控制。
(3)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
未来。
(4)辅助决策功能。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大量数据中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
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资源,获取较大的经济效
血。
2.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MIS)概念是在60年
代提出的。当时,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金融、商业、政府部门和科学研究等
领域,主要的应用是数据处理。
(1)COP1CS的实现
(2)以大型机为中心的时代
3.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模式
(1)执行控制子系统(下层)
MIS中的执行控制子系统与企业中管理机构的基层管理相对应。该子系统
一般包括:生产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事劳资管理、设备管
理等子系统。执行控制子系统处理的数据量大,但数据都是规范的,处理过程和
规则都是程序化的。该子系统常用的处理有:事务处理、报表处理、查询处理。
常用的输出形式有帐簿、表格、图形。
执行控制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理解并执行中层下达的指令。
处理(录入、存贮、计算、分类、汇总等)原始业务数据。
将汇总信息及执行中层指令的结果传至中层。
提供查询功能。
(2)管理控制子系统(中层)
管理控制子系统是为企业中层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控制生产经营
活动、制定资源分配方案、评价企业效益等项战术级管理所需的信息。该子系统
在整个MIS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
汇集下层传来的信息并结合环境信息,监督、控制低层的运行。
处理中层信息上传给高层,理解并执行高层下达的指令,必要时把高层指令分解
并下达给低层执行。
提供查询功能。
(3)战略决策和计划子系统(高层)
战略决策和计划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汇集管理控制层和企业外部信息,辅助企业最高领导人做战略决策和计划。
将决策和计划分解下达执行并监督执行情况,分析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
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管理、协调全系统的运行。
提供查询功能。
L3.2管理信息系统的种类(见[标题编号])
1.3.1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特点
1.3.1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特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是组织(企业)系
统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同企业有关的各种事件和对象的信息,并将
这种信息提供给企业内外的系统用户。为了达到提供有用信息的目的,系统内必
须实现某些过程,特别是信息联系过程和变换过程。系统接收各种数据,将它们
转变为信息,将数据和信息加以存贮并将信息提供给用户。管理信息系统并不直
接参与决策过程,它的任务主要是提供信息作为决策过程中的参考。但是,就象
有些日常事务的决定可以由电子计算机做出一样,信息系统也可参与决策。这就
使信息系统和决策过程之间失去明确的界限。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电子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
信息的收集、传送、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信息系统。它能实测企业(组织)
的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进行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
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长远规划的目标。简言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
计算机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信息系统的功能。此外,它还具备其特有的计
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
(1)计划功能。根据现存条件和约束条件,提供各职能部门的计划。如生产计
划、财务计划、采购计划等。并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2)控制功能。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加
以控制。
(3)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
未来。
(4)辅助决策功能。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大量数据中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
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资源,获取较大的经济效
益。
2.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MIS)概念是在60年
代提出的。当时,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金融、商业、政府部门和科学研究等
领域,主要的应用是数据处理。
(1)COP1CS的实现
(2)以大型机为中心的时代
3.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模式
(1)执行控制子系统(下层)
MIS中的执行控制子系统与企业中管理机构的基层管理相对应。该子系统
一般包括:生产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事劳资管理、设备管
理等子系统。执行控制子系统处理的数据量大,但数据都是规范的,处理过程和
规则都是程序化的。该子系统常用的处理有:事务处理、报表处理、查询处理。
常用的输出形式有帐簿、表格、图形。
执行控制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理解并执行中层下达的指令。
处理(录入、存贮、计算、分类、汇总等)原始业务数据。
将汇总信息及执行中层指令的结果传至中层。
提供查询功能。
(2)管理控制子系统(中层)
管理控制子系统是为企业中层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控制生产经营
活动、制定资源分配方案、评价企业效益等项战术级管理所需的信息。该子系统
在整个MIS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
汇集下层传来的信息并结合环境信息,监督、控制低层的运行。
处理中层信息上传给高层,理解并执行高层下达的指令,必要时把高层指令分解
并下达给低层执行。
提供查询功能。
(3)战略决策和计划子系统(高层)
战略决策和计划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汇集管理控制层和企业外部信息,辅助企业最高领导人做战略决策和计划。
将决策和计划分解下达执行并监督执行情况,分析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
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管理、协调全系统的运行。
提供查询功能。
1.3.2管理信息系统的种类(见[标题编号])
1.3.2管理信息系统的种类
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定义当然不可能说明每个系统的具体特
性。由于企业的规模和组织结构不问,行业不同,所采用的技术不同以及系统对
外界环境的信息的反应能力不同,各个系统之间在特性和对企业的用途方面都会
有不少差别。
1.3.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单元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单元有:信息源、信息接收器、信息管理者和信息
处理机。
(1)信息源
(2)信息接收器
(3)信息管理者
(4)信息处理机
2.结构模型
一个系统的结构是指该系统各个单元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根
据这些关系的复杂性可分为“简单结构”和“复杂结构”。
简单结构
复杂结构
3.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
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C/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和B/S结构
(浏览器/Web服务器体系),关于这两种结构的详细介绍请参见第五章。
4.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2)计算机软件系统。
(3)数据及其存储介质。
(4)通信系统。
(5)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处理设备。
(6)规章制度。
(7)工作人员。
1.3.4(见[标题编号])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实例(见[标题编号])
1.3.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实例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
2.管理信息系统MIS
3.决策支持系统DSS
4.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我们略举几例,以使读者感受一下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
义。(具体内容见教材)
第2章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方法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内容: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并重点详
细介绍两种典型的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给出当今流
行的其它系统开发方法简介和比较;最后阐明可供采用的系统开发方式特点。力
图使读者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有一个清晰地总括认识,理性理解本教材要求
初学者掌握重点内容的理由,为能动地学习整个教材内容打好基础。
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掌握以下知识:
1理解系统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
1理解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方法本质。并掌握基本实现思路。
1理解快速原型法的方法本质。并掌握基本实现思路。
1了解其它系统建设方法特性及相互间的比较。
1理解系统开发方式的特点,掌握选择原则.
2.1(见[标题编号])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见[标题编号])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内容: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并重点详
细介绍两种典型的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给出当今流
行的其它系统开发方法简介和比较;最后阐明可供采用的系统开发方式特点。力
图使读者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有一个清晰地总括认识,理性理解本教材要求
初学者掌握重点内容的理由,为能动地学习整个教材内容打好基础。
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掌握以下知识:
1理解系统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
1理解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方法本质。并掌握基本实现思路。
1理解快速原型法的方法本质。并掌握基本实现思路。
1了解其它系统建设方法特性及相互间的比较。
1理解系统开发方式的特点,掌握选择原则.
2.1(见[标题编号])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见[标题编号])
2.1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
2.1.1现行管理的认知体系
2.1.2MIS建设策略
2.1.3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见[标题编号])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见[标题编号])
2.1.1现行管理的认知体系
2.1.1现行管理的认知体系
2.1.2MIS建设策略
2.1.3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见[标题编号])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见[标题编号])
2.1.2MIS建设策略
2.1.1现行管理的认知体系
2.1.2MIS建设策略
2.1.3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42(见[标题编号])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见[标题编号])
2.1.3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1.1现行管理的认知体系
2.1.2MIS建设策略
2.1.3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见「标题编号])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见[标题编号])
2.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2.2.1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MIS开发阶段又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所以MIS
的生命周期共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与维
护五个阶段,如图所示。这样划分MIS的生命周期是为了对每一个阶段的目的、
任务、采用技术、参加人员、阶段性成果、与前后阶段的联系等作深入具体的研
究,以便更好地实施开发工程,开发出一个更好的系统,以及更好地运用系统以
取得更好的效益。
抽,新系统的生命期
象
系统开发过程
程
度
MIS生命周期模型
由于上图的形状如同一个多级瀑布,故此模型理论上称为瀑布模型。
如上图所示,MIS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如下。
2.2.1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2.2.1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MIS开发阶段又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所以MIS
的生命周期共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与维
护五个阶段,如图所示。这样划分MIS的生命周期是为了对每一个阶段的目的、
任务、采用技术、参加人员、阶段性成果、与前后阶段的联系等作深入具体的研
究,以便更好地实施开发工程,开发出一个更好的系统,以及更好地运用系统以
取得更好的效益。
抽,新系统的生命期
象
系统开发过程
程
度
MIS生命周期模型
由于上图的形状如同一个多级瀑布,故此模型理论上称为瀑布模型。
如上图所示,MIS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如下。
2.2.2结构化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
1.管理信息系统非结构化开发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阶段的划分原则不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缺乏规范的章程、方法、表达
工具与标准。
(2)系统建设过程用户参与程度低,用户与专业人员对话缺乏有效的手段。
(3)系统开发的工作任务集中在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分析、设计工作不深入。
(4)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采取“自底向上”的方法,系统总体功能与目标的实现
难以保证。
2.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则
“结构化”一词在系统建设中的含义是用一组规范的步骤、准则和工具来
进行某项工作。运用结构化的思想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
作,首先出现于60年代发展起来的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Prosramming,
简记为SP)。到了70年代,约当(E.Your-don)、康斯坦丁(L.L.Constantine)
和德马可(T.Demarco)等人提出了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Analysis,简记为
SA)和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Design,简记为SD)方法。截至80年代,已提
出的各类结构化方法不下30余种。这些方法虽各有产生的背景和特色,但它们的
基本思路和主要特点是相同的。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如图2-5所示。这类方法都是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
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进行若干活动,每项活动应用一系列标准、规范、方法和
技术,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形成符合给定规范的产品(成果)。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方法的主要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条:
(1)用户参与的原则
(2)”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
(3)“自顶向下”的原则
(4)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
2.2.3(见[标题编号])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见[标题编号])
2.2.3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要点
所谓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就是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按其生存周期
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在每
一阶段的开始与结束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标准就是后一阶段
开始的标准,而每个阶段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
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工程开发的困难程度。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
管理和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与管理两个角度进行
严格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工作。这就使得软件开发全过程以一种有条
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软件质量,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
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软件开发的生产率也会明显地提高。其工作流程如图2-6所
示。具体地讲,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阶段性
生命周期法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一系列严格定义顺序的紧密相关的
阶段,这些阶段及其顺序一般是:系统定义(包括系统调查,可行性分桥,系统需
求分析),系统开发(包括系统设计,软件编码,系统测试),系统维护。
它的主要特点是:
1)每一个阶段是由一个定性或定量的确认工作告终,以减少该阶段可能存在的不
确定因素。
2)只有前阶段性产品完成之后才能开始下一阶段工作。
其优点在于:
1)结构清晰,简单明了。
2)在一些阶段可以使用成熟的系统分析及设计方法,如结构化系统分析设计方
法。
3)通过每一阶段的确认评价,大大减少了不确定因素。
4)通过每一阶段生成的相应文档资料,使得软件开发人员及用户易于使用维护。
(2)用户评价
与其它软件工程或信息系统不同,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法要求在系统开
发的每个阶段都有用户评价。
由差错潜伏期与发现期分析知道,软件生命周期中越早潜入的错误发现越晚。系
统分析时引入的错误往往要到运行时才发现,其修正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这种
错误是由于对用户系统分析不充分,理解不透彻,或表达的二义性造成的。所以管
理信息系统待别强调在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有用户评价或验收,以减少这种错误
的发生。
(3)文档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生命周期法把文档资料作为每个阶
段的产品之一,而且加以标准化,作为每个阶段结束的重要标准。它保证了在系统
开发结束时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软件配置交付使用。文档资料是通讯的工具,它清
楚地说明了到这个时候为止关于该项工程已经知道或做了什么,同时确定了下一
步的工作基础。文档资料也起着备忘录的作用,如果文档不完整或与上一阶段的
文档不相衔接则一定在工作上有不完整的地方。文档资料另一重要作用是有利于
与用户交流,检查错误,用户评价。文档资料也是系统维护的依据。
(4)结构化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较术
在完成生命周期每个阶段任务时应该采用适合该阶段任务特点的系统化
的技术方法。在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阶段应该采用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生命周期中的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方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常用的还是结
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它要求对系统功能进行自顶向下的分解,模块化。以
满足系统可理解性,适应性,可分离性及整体性要求,使系统层次清晰,易于理
解,调试和排错。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工作流程
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存在的问题
(1)阶段回溯不可避免一一延长系统开发的时间。
(2)使用过程化语言一一没有以根本上改变个体手工编程的工作方式。
(3)专业开发人员开发用户使用的系统开发模式一一开发人员与用户都要化时
间去掌握对方专业领域的知识以期产生共同语言。
(4)用户热情没有自始至终调动一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让用户参加系统开发的
问题。系统维护就十分困难。
(5)文档资料缺乏实用价值,待别是早期的系统规格说明一一专业知识的缺乏使
得用户难以理解文档的内容,文档资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延长了开发时
间。
(6)系统开发周期过长一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并没有解决软件开发研制时间过长
的严重危机,在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相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很容易使刚
建立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迅速变得陈旧,生命周期很短,所以系统开发周期过长
将导致系统运行时间变短。
2.3快速原形法
2.3.1什么是快速原型法
快速原型法突出一个“快”字,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作系统分析时要反
复和用户讨论,这种讨论费时费力,而且终究是“纸上谈兵”,原型法则是“真枪
实弹”,能够使用户立刻与想象中的目标系统作出比较。开发人员向用户提供一个
“样品”,用户迅速向开发人员作出反馈,这就是原型法的优越性。
“原型”是新系统的一个“样品”,一个早期可运行版本,它能反映新
系统的部分重要功能和特征。快速原型法要求在获得一组基本的用户需求后,快
速地实现新系统的一个“原型”,用户、开发者在试用原型的过程中,加强通信
与反馈.逐步调整需求趋近准确,确定各种需求的细节,通过反复评价、修改和
使用原型,提高系统的质量。因此可以认为原型法是确定用户需求的策略,它对
用户需求的定义采用启发的方式,引导用户在对系统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中作出
响应。
2.3.2(见[标题编号])_(见「标题编号1)原型定义策赂(见[标题编号])
2.3.1什么是快速原型法
2.3.1什么是快速原型法
快速原型法突出一个“快”字,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作系统分析时要反
复和用户讨论,这种讨论费时费力,而且终究是“纸上谈兵”,原型法则是“真枪
实弹”,能够使用户立刻与想象中的目标系统作出比较。开发人员向用户提供一个
“样品”,用户迅速向开发人员作出反馈,这就是原型法的优越性。
“原型”是新系统的一个“样品”,一个早期可运行版本,它能反映新
系统的部分重要功能和特征。快速原型法要求在获得一组基本的用户需求后,快
速地实现新系统的一个“原型”,用户、开发者在试用原型的过程中,加强通信
与反馈.逐步调整需求趋近准确,确定各种需求的细节,通过反复评价、修改和
使用原型,提高系统的质量。因此可以认为原型法是确定用户需求的策略,它对
用户需求的定义采用启发的方式,引导用户在对系统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中作出
响应。
2.32(见[标题编号])_(见[标题编号])原型定义策赂(见[标题编号])
2.3.2原型定义策赂
快速原型法的需求定义过程是一个开发人员与用户通力合作的反复过程。
从一个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原型系统开始,允许用户在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出更
好的要求,并不断地完善系统。它实质上是一种迭代的循环型的开发方式,如下图
所示。
原型法开发过程
2.3.3(见「标题编号1)快速原型法工作阶段的划分(见[标题编号])
2.3.3快速原型法工作阶段的划分
快速原型法用于MIS开发有两种情况,一是仅代替生命周期法的某一个或
几个阶段,二是承担工程的全部任务。
实践证明,应该在做完了系统分析就建立一个原型系统,以进一步确认,
修改对系统的需求描述。原型技术应用在系统分析阶段是比较恰当的,可以让用
户在分析阶段就能见到新系统(原型),并能操作它、与开发人员一起改进它。所以
在此我们重点介绍用原型法代替生命周期方法的系统分析阶段,o此时原型法的工
作过程如上图所示。
从上图中可见,原型法生命周期的入口端是可行性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
大多数典型问题已经被说明,例如:
■应用和环境方面的主要约束;
•当前业务的分析;
•系统边界及交互点:
•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功能窗口。
原型法生命周期的出口端是系统设计。在这里,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分
析和解剖原型,因为此时的原型系统与最终系统相比,还有许多需求未被满足。诸
如恢复机制、操作文档辅助变换和质量控制等。在理想情况下,可以从原型系统经
过演化而直接过渡到最终系统。
下图所示原型法生命周期由9个阶段组成,整个过程的目标是提供一个能
被用户和开发人员双方所接受的、较为完善的系统需求。下面分别对各,
行讨论。
/业W
O/E
X\/
(转换\
1
系统分析阶段的原型化生命周期
(1)方法选择
(2)识别基本需求
(3)开发初始原型
(4)验证原型
(5)修正和改进原型一一原型迭代
(6)判断原型是否完成
(7)细部说明
(8)判断原型效果
(9)整理原型、提供文档
2.3.4(见[标题编号])快速原型法的实施(见[标题编号])
2.3.4快速原型法的实施
1.快速原型化的开发环境
2.原型法的实施要点
2.3.5快速原型法特别适合中国管理信息系统
(1)原型是沟通用户与专业开发人员的桥梁
(2)第4代语言软件工具的使用根本上改变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3)系统开发周期缩短,系统维护费用降低。
2.3.5快速原型法特别适合中国管理信息系统
1.快速原型化的开发环境
2.原型法的实施要点
2.3.5快速原型法特别适合中国管理信息系统
(1)原型是沟通用户与专业开发人员的桥梁
(2)第4代语言软件工具的使用根本上改变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3)系统开发周期缩短,系统维护费用降低。
2.4其他方法及各方法比较
2.4.1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CASE)
2.4.2面向对象的系统建设方法
2.4.3现有方法评价
首先,当系统建设者能作出准确、完整、严格的需求分析时,传统的结构
化生命周期方法是一类有效、成熟的方法,然而需求本身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
本身就否定了需求的严格明确性。这种方法把一个充满回溯的开发过程加以线性
化并硬性割裂,夸大了系统目的的明确性,而忽视了系统的动态开放性。
第二,由于结构化生命周期采用功能分解、瀑布模型的方法,在完成了功
能需求定义后,系统分析员就算完成了任务,交给后续人员去工作,后续人员以完
成功能为主要目标,往往使得各功能模块之间联系复杂,且最终实现模型与人工
系统模型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不利于理解和维护。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是由于
对MIS的层次嵌套性认识不足,这样,系统开发周期就比较长,开发效率很低,
按目前国内开发效率统计,开发一个企业完整的信息系统常常需要两年多时间,
然而,经验表明,一个系统的开发时间如果超过半年,其应用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第三,对于需求具有模糊性的问题引出了快速原型化方法,当获得一组基
本的需求后,原型化方法快速予以“实现"(即原型Prototype),随着用户和开发
人员通过原型对系统理解的加深而不断地对这些需求进行细化补充,需求是在不
断与应用人员沟通的发展过程中动态地定义的,这种方法能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
然而,用软件空间的进程对应实体,造成一致性的困难;而且,原型化方法的原型
是局部的,这样就难以符合MIS的整体特性;同时,由于实际工作中沟通的困难
性及用户需求快速生成工具的缺乏,使得系统建设计划较难得到执行,因而也很
难满足MIS的时效性要求;此外,对于基础管理不够完善的企业,系统建设容易
走上机械地模拟原来手工系统的轨道,这样就不能体现MIS改进企业管理的特性。
第四,针对开发时效性问题引入了00方法,它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
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客观的描述到软件结构之间的转换,这是00方法最主
要的特点和成就,它使系统的重用性好。典型的语言有Ada、Smalltalk,C++等,
现在研究的重点是采用何种方法来使用这些语言,即如何从现行系统中抽象出可
重用的对象来,60年代的Simular语言和70年代的Smalltalk语言都有学术价
值,但还未达到实用的阶段,其根本原因是客观世界的对象五花八门,难于抽象;
而且纯面向对象的模型不能满足软件系统的要求,实际上有许多模块是一些函数
型模块、进程模块、Sell脚本、数据编码处理等,难以统一成对象,这样实用性
就较差;同时,这种方法也需要一定的软件工具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另外在大型
的MIS建设中如果不经自顶向下地整体划分,而是一开始就自底向上地采用00方
法开发系统,同样也会造成MIS整体结构差的结果。
第五,针对时效性和软件支持问题,也可引入CASE方法,应用CASE方法
的关键是CASE工具,CASE工具使原型化方法和00方法能付诸于实现,然而,目
前CASE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未能成为当初指望的包治百病的灵药”,虽然有
一些CASE产品已经出现,如DEC公司的集成化CASE(DigitalCohesionCASE)
和ORACLE公司的CASE(OracleCASE&Method)等,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
而且适用面有限,能够全面支持整个MIS开发全过程的CASE的研制需要较大的投
资和较长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的CASE产品仍以专用的工具和目标适中的系统
为主,那种通用的集成化环境仍难以实用,更难以商品化。
结论:综上所述,虽然有诸多缺陷,但只有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是
实用并较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其他的几种方法尽管有很多优点,
但或不很成熟或只能作为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局部开发环节的补充,暂时都还
不能替代其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占目前系统开发工
作量最大的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这两个重要环节。由于本书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建
设的基础入门教材,应让初学者建立起系统规范的建设思想,掌握基本方法,所
以本书着重讨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原理及应用。但强调鼓励读者在获得了本书
的基本思想后用自己熟知的开发工具,结合其他方法大胆进行实践,以达到学以
致用的目的。
2.4.1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2.4.1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CASE)
2.4.2面向对象的系统建设方法
2.4.3现有方法评价
首先,当系统建设者能作出准确、完整、严格的需求分析时,传统的结构
化生命周期方法是一类有效、成熟的方法,然而需求本身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
本身就否定了需求的严格明确性。这种方法把一个充满回溯的开发过程加以线性
化并硬性割裂,夸大了系统目的的明确性,而忽视了系统的动态开放性。
第二,由于结构化生命周期采用功能分解、瀑布模型的方法,在完成了功
能需求定义后,系统分析员就算完成了任务,交给后续人员去工作,后续人员以完
成功能为主要目标,往往使得各功能模块之间联系复杂,且最终实现模型与人工
系统模型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不利于理解和维护。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是由于
对MIS的层次嵌套性认识不足,这样,系统开发周期就比较长,开发效率很低,
按目前国内开发效率统计,开发一个企业完整的信息系统常常需要两年多时间,
然而,经验表明,一个系统的开发时间如果超过半年,其应用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第三,对于需求具有模糊性的问题引出了快速原型化方法,当获得一组基
本的需求后,原型化方法快速予以“实现"(即原型Prototype),随着用户和开发
人员通过原型对系统理解的加深而不断地对这些需求进行细化补充,需求是在不
断与应用人员沟通的发展过程中动态地定义的,这种方法能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
然而,用软件空间的进程对应实体,造成一致性的困难;而且,原型化方法的原型
是局部的,这样就难以符合MIS的整体特性;同时,由于实际工作中沟通的困难
性及用户需求快速生成工具的缺乏,使得系统建设计划较难得到执行,因而也很
难满足MIS的时效性要求;此外,对于基础管理不够完善的企业,系统建设容易
走上机械地模拟原来手工系统的轨道,这样就不能体现MIS改进企业管理的特性。
第四,针对开发时效性问题引入了00方法,它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
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客观的描述到软件结构之间的转换,这是00方法最主
要的特点和成就,它使系统的重用性好。典型的语言有Ada、Smalltalk,C++等,
现在研究的重点是采用何种方法来使用这些语言,即如何从现行系统中抽象出可
重用的对象来,60年代的Simular语言和70年代的Smalltalk语言都有学术价
值,但还未达到实用的阶段,其根本原因是客观世界的对象五花八门,难于抽象;
而且纯面向对象的模型不能满足软件系统的要求,实际上有许多模块是一些函数
型模块、进程模块、Sell脚本、数据编码处理等,难以统一成对象,这样实用性
就较差;同时,这种方法也需要一定的软件工具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另外在大型
的MIS建设中如果不经自顶向下地整体划分,而是一开始就自底向上地采用00方
法开发系统,同样也会造成MIS整体结构差的结果。
第五,针对时效性和软件支持问题,也可引入CASE方法,应用CASE方法
的关键是CASE工具,CASE工具使原型化方法和00方法能付诸于实现,然而,目
前CASE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未能成为当初指望的包治百病的灵药”,虽然有
一些CASE产品已经出现,如DEC公司的集成化CASE(DigitalCohesionCASE)
和ORACLE公司的CASE(OracleCASE&Method)等,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
而且适用面有限,能够全面支持整个MIS开发全过程的CASE的研制需要较大的投
资和较长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的CASE产品仍以专用的工具和目标适中的系统
为主,那种通用的集成化环境仍难以实用,更难以商品化。
结论:综上所述,虽然有诸多缺陷,但只有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是
实用并较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其他的几种方法尽管有很多优点,
但或不很成熟或只能作为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局部开发环节的补充,暂时都还
不能替代其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占目前系统开发工
作量最大的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这两个重要环节。由于本书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建
设的基础入门教材,应让初学者建立起系统规范的建设思想,掌握基本方法,所
以本书着重讨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原理及应用。但强调鼓励读者在获得了本书
的基本思想后用自己熟知的开发工具,结合其他方法大胆进行实践,以达到学以
致用的目的。
2.4.2面向对象的系统建设方法
2.4.1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CASE)
2.4.2面向对象的系统建设方法
2.4.3现有方法评价
首先,当系统建设者能作出准确、完整、严格的需求分析时,传统的结构
化生命周期方法是一类有效、成熟的方法,然而需求本身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
本身就否定了需求的严格明确性。这种方法把一个充满回溯的开发过程加以线性
化并硬性割裂,夸大了系统目的的明确性,而忽视了系统的动态开放性。
第二,由于结构化生命周期采用功能分解、瀑布模型的方法,在完成了功
能需求定义后,系统分析员就算完成了任务,交给后续人员去工作,后续人员以完
成功能为主要目标,往往使得各功能模块之间联系复杂,且最终实现模型与人工
系统模型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不利于理解和维护。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是由于
对MIS的层次嵌套性认识不足,这样,系统开发周期就比较长,开发效率很低,
按目前国内开发效率统计,开发一个企业完整的信息系统常常需要两年多时间,
然而,经验表明,一个系统的开发时间如果超过半年,其应用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第三,对于需求具有模糊性的问题引出了快速原型化方法,当获得一组基
本的需求后,原型化方法快速予以“实现"(即原型Prototype),随着用户和开发
人员通过原型对系统理解的加深而不断地对这些需求进行细化补充,需求是在不
断与应用人员沟通的发展过程中动态地定义的,这种方法能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
然而,用软件空间的进程对应实体,造成一致性的困难;而且,原型化方法的原型
是局部的,这样就难以符合MIS的整体特性;同时,由于实际工作中沟通的困难
性及用户需求快速生成工具的缺乏,使得系统建设计划较难得到执行,因而也很
难满足MIS的时效性要求;此外,对于基础管理不够完善的企业,系统建设容易
走上机械地模拟原来手工系统的轨道,这样就不能体现MIS改进企业管理的特性。
第四,针对开发时效性问题引入了00方法,它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
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客观的描述到软件结构之间的转换,这是00方法最主
要的特点和成就,它使系统的重用性好。典型的语言有Ada、Smalltalk,C++等,
现在研究的重点是采用何种方法来使用这些语言,即如何从现行系统中抽象出可
重用的对象来,60年代的Simular语言和70年代的Smalltalk语言都有学术价
值,但还未达到实用的阶段,其根本原因是客观世界的对象五花八门,难于抽象;
而且纯面向对象的模型不能满足软件系统的要求,实际上有许多模块是一些函数
型模块、进程模块、Sell脚本、数据编码处理等,难以统一成对象,这样实用性
就较差;同时,这种方法也需要一定的软件工具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另外在大型
的MIS建设中如果不经自顶向下地整体划分,而是一开始就自底向上地采用00方
法开发系统,同样也会造成MIS整体结构差的结果。
第五,针对时效性和软件支持问题,也可引入CASE方法,应用CASE方法
的关键是CASE工具,CASE工具使原型化方法和00方法能付诸于实现,然而,目
前CASE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未能成为当初指望的包治百病的灵药”,虽然有
一些CASE产品已经出现,如DEC公司的集成化CASE(DigitalCohesionCASE)
和ORACLE公司的CASE(OracleCASE&Method)等,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
而且适用面有限,能够全面支持整个MIS开发全过程的CASE的研制需要较大的投
资和较长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的CASE产品仍以专用的工具和目标适中的系统
为主,那种通用的集成化环境仍难以实用,更难以商品化。
结论:综上所述,虽然有诸多缺陷,但只有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是
实用并较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其他的几种方法尽管有很多优点,
但或不很成熟或只能作为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局部开发环节的补充,暂时都还
不能替代其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占目前系统开发工
作量最大的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这两个重要环节。由于本书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建
设的基础入门教材,应让初学者建立起系统规范的建设思想,掌握基本方法,所
以本书着重讨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原理及应用。但强调鼓励读者在获得了本书
的基本思想后用自己熟知的开发工具,结合其他方法大胆进行实践,以达到学以
致用的目的。
2.4.3现有方法评价
2.4.1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CASE)
2.4.2面向对象的系统建设方法
2.4.3现有方法评价
首先,当系统建设者能作出准确、完整、严格的需求分析时,传统的结构
化生命周期方法是一类有效、成熟的方法,然而需求本身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
本身就否定了需求的严格明确性。这种方法把一个充满回溯的开发过程加以线性
化并硬性割裂,夸大了系统目的的明确性,而忽视了系统的动态开放性。
第二,由于结构化生命周期采用功能分解、瀑布模型的方法,在完成了功
能需求定义后,系统分析员就算完成了任务,交给后续人员去工作,后续人员以完
成功能为主要目标,往往使得各功能模块之间联系复杂,且最终实现模型与人工
系统模型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不利于理解和维护。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是由于
对MIS的层次嵌套性认识不足,这样,系统开发周期就比较长,开发效率很低,
按目前国内开发效率统计,开发一个企业完整的信息系统常常需要两年多时间,
然而,经验表明,一个系统的开发时间如果超过半年,其应用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第三,对于需求具有模糊性的问题引出了快速原型化方法,当获得一组基
本的需求后,原型化方法快速予以“实现"(即原型Prototype),随着用户和开发
人员通过原型对系统理解的加深而不断地对这些需求进行细化补充,需求是在不
断与应用人员沟通的发展过程中动态地定义的,这种方法能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
然而,用软件空间的进程对应实体,造成一致性的困难;而且,原型化方法的原型
是局部的,这样就难以符合MIS的整体特性;同时,由于实际工作中沟通的困难
性及用户需求快速生成工具的缺乏,使得系统建设计划较难得到执行,因而也很
难满足MIS的时效性要求;此外,对于基础管理不够完善的企业,系统建设容易
走上机械地模拟原来手工系统的轨道,这样就不能体现MIS改进企业管理的特性。
第四,针对开发时效性问题引入了00方法,它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
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客观的描述到软件结构之间的转换,这是00方法最主
要的特点和成就,它使系统的重用性好。典型的语言有Ada、Smalltalk,C++等,
现在研究的重点是采用何种方法来使用这些语言,即如何从现行系统中抽象出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生个人学习总结
- 《hyperion基础架构》课件
- 《统计案例》课件
- 《线缆阻燃级别介绍》课件
- 《统计学抽样与参数》课件
- 《活动创意方案》课件
-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
- 2024年新高一数学初升高衔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综合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 幼儿园大班教师说课课件
- 桂林山水新课件
- 2023光伏发电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规程
- 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红色歌曲教学的几点思考
- 小学防性侵安全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行为金融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家族财富传承法商
- 2023年《铁道概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秦岭(中国地理南北分界山脉)
- 蛋糕经济学:如何实现企业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双赢
- 车辆维修服务方案先进性
- 2020年1月上海春招英语听力(含试题、MP3、答案及录音)
- 发行企业债法律尽职调查之访谈问题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