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新津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新津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新津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新津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津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3级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重视人的世界观的出发点。

在孔子以前没有人把“仁"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哲学概念提出过。孔子提出“仁”的哲学概念并不是偶然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春秋时代,铁器开始使用于农业生产,生产力的发展,私田不断扩大:因此解决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为适应上述变革要求,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较之以往自然也更尖锐。代表由奴隶主贵族向封建主阶级转化的思想家孔子,希望能在不打乱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的条件下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他在新旧势力之间,就采取调和改良的态度。而对于劳动者,主张改善他们过去在生产中的奴隶地位,对人民行以“德政”,承认某些已经改变了的现实。

孔子讲到“仁”的地方很多,意思很广泛,从《论语》看几乎是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那么“仁"的最根本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当然不是从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而是适应封建主阶级的要求。照孔子看,有了“爱人”的主观意愿,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自觉地按照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的要求“忠"于君主,孝顺父母;作为统治者来说,对劳动者才能给以恩惠,从而“得众”。但是“爱人"并不是什么人都做得到的,他认为只有“君子”才可能有爱人的品德;至于劳动者根本说不上有这种品德,他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这反映了“仁”的思想的阶级性。春秋末期,正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时期,这时旧的奴隶主贵族和新兴的封建主阶级的矛盾自然是十分尖锐的。孔子在这种形势下采取什么态度呢?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行“仁"的方法。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这就是他的弟子曾参说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意思是主张在统治阶级之间,要推己及人:如果说奴隶主贵族想要站得住,同时也应该让封建主阶级站得住;如果奴隶主贵族希望自己通达,也应该让封建主阶级通达。用这样的方法才可以实现“仁者爱人”的原则。因为照孔子看来,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有“因"有“革”。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所以面对变革着的现实,从中调和,他认为这是“吾从众”的态度,可以适应现实社会的变化。从另一方面说,新兴封建主阶级也应该这样,“忠"则不应“犯上作乱”,“恕"则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个人努力很重要,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他所说的“道”就是“仁"。靠个人的努力可以使“仁”发扬光大;并非靠了“仁”,而自己不努力,他就可以光大了。这就是说,人是主动的,而“仁”是要靠人的主观努力才可以得到的。孔子很看不惯那些不努力求上进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没有出息,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论语·子罕》)由于孔子重视了个人的努力,相对地说降低了“天”的作用,这也可以说是对西周以来“天命"观的一种否定。因此,他的“仁”不仅是一个政治的道德的范畴,而且是他的哲学范畴,它标志着对人自身的重视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天"的作用的限制。从这一点说,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压低“天”的绝对性和神秘性的作用。

(摘编自汤一介《仁——孔子的思想核心》)

材料二:

孔子这个“仁"的概念可以说是一种人文主义思想。因为他强调了“人”,处处讲人道之所当然,讲人之所以为人,把什么问题都归结到人心和人性上,正和那种天鬼迷信,神权思想相对立。最明显的表现,如他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他只重视做人的道理,对于鬼神问题存而不论。不过这里好像存在着一种矛盾:一方面要“敬”鬼神,另一方面却又要“远"鬼神,对于鬼神问题并未多加考虑,鬼神究竟是有是无,还没有确定,而却大讲其丧礼和祭礼,对象还没有弄清楚,究竟向谁行礼呢?这似乎讲不通,其实孔子已经拿人文主义的精神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明明讲“务民之义”,也就是说“尽其为人之道"。为什么要“敬鬼神”?从孔子看来,这也只是尽其为人之道,使自己心安理得,究竟有没有鬼神来接受我的“敬”,那倒不必追问。他把“敬鬼神”,把丧礼和祭礼,根本看成人的良心问题,是“崇德报功"而并不是迷信,是“人”的问题而并不是“神"的问题,是“心”的问题而并不是“物"的问题。

如上所述,丧礼、祭礼都是行其心之所安,自尽其为人之道。以此类推,一切礼也都是行其心之所安,自尽其为人之道。这就是以“仁”讲“礼”,以人文主义的精神讲“礼”。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离开“仁”,“礼"的真精神就失掉了。这样,从一方面看,他以仁讲礼,高唱“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的尊严,从原始迷信、神权思想中,把人性解放出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显然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他拿古代贵族所制定的“礼”来作为一般做人的标准,把人性规格化,违犯了“礼”,违反了古代贵族所制定的“人”的规格,就是“不仁”,就是失掉“人性”,就不算“人”,这分明是以贵族性来冒称人性,极力为古代贵族统治作辩护,他的阶级本质,从这里也显然暴露出来。

(摘编自嵇文甫《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思想核心的“仁”,它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代社会发展情况,体现了孔子在新旧统治势力之间的调和改良态度。

B.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可看作是对“仁”的最根本含义的界定。其提出是为适应封建主阶级的要求,反映了这一思想的阶级性。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是孔子心中的行“仁”之法,在他看来,不论新旧统治阶级哪一方,都要推己及人。

D.孔子提倡“仁”,强调人的作用,正与神权思想对立,一方面要人“远”鬼神,一方面又让人“敬"鬼神,表现出其思想的矛盾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变革,这是孔子提出“仁”这一哲学概念的大背景。

B.在统治者和劳动者的关系上,孔子希望统治者能够爱护劳动者,对老百姓施以恩惠,在他看来,统治者都具有这种品德。

C.“仁"属于孔子的哲学范畴,所以他才会重视个人努力,否定“天命观”。这标志着对超自然力量的“天"的作用的限制。

D.孔子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的尊严,把人性从原始迷信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这与孟子“民为贵”的观点一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二中有关“鬼神祭祀"观点的是()(3分)

A.孔子诞辰日,曲阜举行祭孔大典。B.民间有“清明祭祖,端午插艾”习俗。

C.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D.秋收结束,农民举办社祭,欢庆丰收。

4.在除夕,中国人要除旧布新、祭祀祖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5.请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述“仁者爱人"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芦花虾

邓刚

因为离海近,所以这里的集市最精彩不过,卖主们都摆出一副很有势力的气度,一手掐腰,一手攥创钩。以前,还像做贼似的探头探脑,现在政策架得他们腰粗气大,一个个放开嗓门吆喝。从早到晚,招引得顾客涌涌不断。国营商店看着眼红,也来占块地盘搞竞争。虽然都是卖货,却自觉得国营的高贵。她们最愿嘲弄的,是对面角落里卖芦花虾的姑娘,吆喝她“拐筐的”。这里人对这个词儿看得很卑下,因为讨饭的叫花子才叫“拐筐的”,所以是极不愿听的。但这个拐筐的姑娘似乎什么也没听见,只是默默地守在筐前,低着头,既不愿吆喝,又不敢招揽。但筐子里的芦花虾却很争脸,干净、整齐、红艳艳的。不一会儿就卖完了,她赶紧拐起筐,逃也似的跑走了。她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张书琴,刚走出学校的学生,按时兴的说法,叫“待业青年”。

书琴并没有考大学呀、当研究生呀等闪闪发光的理想,她只想毕业后进工厂,进机关,进商店,反正在国营单位当个工作人员就行。那是给国家干的呀!眼前这算干什么?“自负盈亏”,“拐筐的小贩子”,天底下还有比这更难听的词儿吗?

书琴几次想把筐子扔进海里不干了,但又不忍心,因为她可怜哥哥。父亲早去世了,撇下病弱的母亲和她,干啃哥哥那点儿工资。

书琴一咬牙,到工商局交了待业证,拐起卖芦花虾的筐。同学们说她:“你疯啦!坐着等呗,国家早晚得分配!"书琴摇摇头。

书琴卖完虾,顺着货摊赶紧走,一行行货摊摆得长长的,各种风格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在急切切、热盼盼地做生意,没有一个像她这么畏畏缩缩的!有一阵子,书琴甚至觉得像开展览会似的,人人都在炫耀自己创造和收获来的劳动果实,谁最有智慧,谁最勤劳,谁才能获得最大的报酬。

呱唧呱唧,一个姑娘拐着一大筐芦花虾从海里面走出来。书琴一抬头,是同学李海菜!李海菜瞥了书琴筐子一眼:“到里边去——大里边!”李海菜指着海天接壤的远处,那里泛着一层虚无缥缈的雾气。“鬼儿滩,多的是!不过,你不行,改天我领你去!"说着,李海菜从筐里往外抓芦花虾给书琴,然后踩着水花走了。

“自负盈亏!”书琴感到这句话不怎么难听了。她还想说:“别小看自负盈亏,我还想把嫂子挣家来呢!"但没敢说,因为她不知自己能不能上去鬼儿滩。然而又一转念,李海菜都上去了,我怕什么!

凉丝丝的海水使书琴打了个战,心里有点怯。潮水刚刚闪个边儿,海滩上没一个人影。书琴四面望了一阵,咬咬牙,将筐子使劲往上一拐,坚决地走进去。她私下早已打探了去鬼儿滩的方法,去那儿不容易,得精细地计算。潮刚退时就下水,赶着浪印儿走,等潮终时才能赶到;在上面只能待两袋烟的工夫,赶着涨潮的浪印回来。否则潮一回头,返回的途中涌起一股急流子,会把人拖进老洋里。书琴虽然有些紧张,但觉得只是一个计算问题,很简单。她把裤腿挽得高高的,哗哗地搅着水花,很自信。

越走得深,水的颜色就越纯净,像透明的绿绸。路程真长,不管用什么方法,书琴还是累得不行了,两腿好像被那些绿绸绸缠紧了,拉不动。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岸边那道黄线早已模糊了,四周漫无边际的水面上浮起了一层薄薄的雾纱,阳光变得柔和媚人,使单调的海面内容丰富起来。她扬起脑袋,两眼顿时亮了——前面,神秘的鬼儿滩正在银色的浪卷中浮现!

踏上鬼儿滩,书琴被那一片片眼儿惊呆了,她兴奋得有些昏头了,简直不知钓哪一片虾才好,总觉得另一片比这一片强,最后,弄得她只好满滩乱跑,反正鬼儿滩今天是她自己的,怎么样都行!

书琴又蓦地刹住了自己的欢劲儿,李海菜也许来了呢!叫人家听见自己在这儿胡说八道,多丢人。她的眼睛赶忙朝四周一瞅,怔住了——一大股浓重的雾气,早已悄悄地将她团团罩住。书琴慌了,这是怎么回事!哪儿来的大雾?岸在哪儿?她惊叫起来,在沙滩上东一头、西一头地撞着。雾更浓了,涛声更响了,浪头像无数只凶狠的利爪,撕扯着她,拍打着她。一排浪劈头盖脸地砸来,呛了书琴一口苦咸的海水。谁知这一下却把她呛火了,身子一挺,顶着浪头往前闯,反正说好说歹都这样,干脆硬拼吧!

她想起了老师教的一支歌,便唱起来:“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拐筐的小贩也算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吗?"

“应该算。绝对应该算!……”

书琴自问自答,一会儿犹犹豫豫,一会儿理直气壮,畏惧却一扫而光。她的感觉变了——浪头小了,涛声弱了,雾气也退得远了。

忽然,一阵粗犷的歌声穿过雾气,扑过来——“蟹子肥哟,虾儿鲜!"

书琴浑身的血液都被这歌声激励得奔涌起来,于是,书琴又紧紧地抓住虾筐,与激流搏击着。

雾气渐渐消散了,太阳、天空和撒满银屑的海滩一齐向精疲力尽的书琴显露出来。

赶海的妇女们好奇地围过来,一个个大惊小怪:“上鬼儿滩了”李海菜挤到跟前,不相信地瞪着眼睛:“广播说有大雾,你……"

书琴没吱声,有这沉甸甸的一筐芦花虾,什么也不用说。

鬼儿滩那边的海天一碧如洗,刚才那场大雾好像是专为考验书琴而涌起的。但是,她回来了!

海边离城里十多里路,可是书琴有的是力气,她拐着虾筐嗖嗖地飞走,因为她心里燃烧着一个灼人的念头:赶快把虾煮熟,拐到集市上去,还要大声地吆喝!书琴再也不怕那些嘻嘻笑她的姑娘们了,再也不怕人们喊她小贩子了,再也不感到什么难为情了!她一想到那大雾、浪涛和急流,想起付出的力量、汗水和勇气,就觉得“自负盈亏”这四个字那么艰难和沉重,不是简简单单的词儿了!

背后,一望无际的大海上——

蟹子肥哟,

虾儿鲜!

赶海的人儿,

乐颠颠!……

歌词儿又改了,看来又丰收了……

(摘编自《鸭绿江》一九八三年第九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意兴隆给摊贩们壮了胆,他们一手掐腰一手攥刨钩,一改往日做贼似的探头探脑。

B.集市上摊贩们生意兴隆引得国营商店眼红,国营商店也“放低姿态"来到集市加入竞争。

C.国营商店的营业员吆喝角落里的张书琴是“拐筐的”,可以看出她们职业优越感很强。

D.去鬼儿滩的路途十分艰险,张书琴虽然心里有点怯,但是她仍独自一人前往,可看出她的决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海菜在小说中是个次要人物,作者着墨不多,但她对主要人物张书琴起着陪衬作用,同时她的出现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中的“待业青年"待业证”“自负盈亏"等词语,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社会背景,也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C.小说情节并不是以时间为序来安排,而是有跳跃,既有顺叙又有插叙,使得内容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D.小说通篇以书琴的视角来叙述,使读者能够跟随“她”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和事件,从而给小说的解读增添了丰富的意蕴。

8.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张书琴的看法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作者说“对海的描写,归根结底都是在写生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荧(惑乱),疾讽诵,谨伺(等候)闻,观欢愉,问书意,顺耳目,不逆志,退思虑,求所谓,时辨说,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此所以尊师也。治唐圃,疾灌寝,务种树;织葩屦,结置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事五谷;如山林,入川泽,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适衣服,务轻暖;临饮食,必蠲洁;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辞令;疾趋跄(小步快跑),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

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尊师》)

材料二: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劝学》)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A教也B者C义之大者也D学也E者F知之G盛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谷,古来说法不一,一指稻、麦、黍、菽、稷,另指麻、麦、黍、菽、稷。

B.如,动词,到、往,与《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的“如"词义相同。

C.颜色,此指脸色,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颜色"意思相同。

D.学者,指求学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尊师不在于日常言行中对老师的态度,而在于虚心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B.材料一认为,天子祭祀先贤,让曾经做过自己老师的人跟他并列站立,用以表示敬学和尊师。

C.材料二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做不成忠臣、孝子,获得尊荣显贵,是因为未能通过学习来明白理义。

D.材料二认为,老师施教于学生,不会计较学生地位高低、财产多少,而是重视学生对道义的态度。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4分)

(2)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4分)

14.“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即完善自我。在作者看来,“成身”能带来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诗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记载古代历史的竹简木牍,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凝聚民族文化的陶瓷器皿,彰显传统艺术的敦煌壁画……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既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与文物“对话”,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还能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触摸①的文明,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理应发挥好博物馆的“大学校”作用,让文物更好融入日常生活。近年来,各大文博机构推出的文创产品让人②_____________,“把文物带回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那些或精美可爱或“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

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到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再到云端博物馆的蓬勃发展,一个个文化现象启示我们,文物活化利用,有利于将优秀传统文化③_________________。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群众的期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0.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如果存在肥胖的现象,①_____________,相对于体重正常的人,青少年肥胖患者的心脏工作能力相对不足。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游泳运动需要克服水的阻力,承受水的压力,而且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加,②_____________,再加上游泳速度的加快,也会增加运动负荷,使得心肺功能逐渐增强,心脏的跳动频率逐渐下降,以更好地满足身体机能的需要。游泳运动对心肌收缩能力、心室装血功能也有着非常好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增强心脏功能。另外,由于水的温度一般低于空气的温度,当皮肤受到低温刺激时,血管就会快速收缩,身体内大量血液开始涌入心脏,能够显著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

总体来讲,经常性地参加游泳运动,能够通过增加肺活量来达到提升青少年肥胖患者呼吸系统机能水平以及氧利用率的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在游泳运动中,一般人的胸部会承受12~15kg的压力,再加上水的低温刺激,人体的肌肉会迅速收缩,③_____________,迫使人更用力地呼吸,增加呼吸深度与频率,从而增加氧气的摄入量,以充分满足身体机能的需求。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学校游泳馆即将建成,学校请你为游泳馆写一个条幅,挂在游泳馆门口,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游泳,不超过20个字。(4分)

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中讲了一个不龟手之药(一种防手冻裂的药物)的故事:宋国有一家人善于研制不龟手之药,但他们世世代代却只是用它来做和漂洗丝絮有关的事儿,得到的价值也“不过数金";后来有一天,有一位客人用百金买下了它的制作技术,用它来服务于吴越交战中受冻的士兵,由此得到的价值是“裂地而封之”。

世世代代以此为事,这是坚持俗见;不以此为事而以彼为事,这是突破俗见。

上述材料能给新时代的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3级10月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全解

1.D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表现出孔子思想的矛盾性"错,材料二信息是“不过这里好像存在着一种矛盾:一方面要‘敬’鬼神,另一方面却又要‘远’鬼神,对于鬼神问题并未多加考虑,鬼神究竟是有是无,还没有确定……这似乎讲不通,其实孔子已经拿人文主义的精神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可见文中说的是“好像"似乎”,其实并不矛盾。故答案为:D。

2.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孔子希望统治者能够爱护劳动者,对老百姓施以恩惠,在他看来,统治者都具有这种品德"错,材料一第四段信息是“照孔子看,有了‘爱人’的主观意愿,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统治者来说,对劳动者才能给以恩惠”,可见孔子认为并不是每个统治者都能有爱人的品德。C.“‘仁’属于孔子的哲学范畴,所以他才会重视个人努力,否定‘天命观’"错,材料一结尾段信息是“孔子认为个人努力很重要……靠个人的努力可以使‘仁’发扬光大;并非靠了‘仁’,而自己不努力,他就可以光大了……由于孔子重视了个人的努力,相对地说降低了‘天’的作用,这也可以说是对西周以来‘天命’观的一种否定。因此,他的‘仁’不仅是一个政治的道德的范畴,而且是他的哲学范畴”,可见选项表述中“否定"一说过于绝对,因果逻辑关系颠倒。D.“这与孟子‘民为贵’的观点一致”错,孟子是从民与统治者关系角度,说明要重视百姓;孔子从哲学角度谈要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并不一致。故答案为:A。

3.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论点和论据的能力。ABD都表现了对祭礼的敬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C.材料二认为祭礼、丧礼都是尽人心的行为,而C项是对“问鬼神"的否定(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属于迷信行为。故答案为:C。

4.①除旧布新,体现了对个人努力奋斗价值的认可。

②祭祀祖先,体现的是“尽其为人之道,行其心之所安”。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由材料一“孔子认为个人努力很重要,……靠个人的努力可以使‘仁’发扬光大;……这就是说,人是主动的,而‘仁’是要靠人的主观努力才可以得到的。孔子很看不惯那些不努力求上进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没有出息……由于孔子重视了个人的努力,相对地说降低了‘天’的作用,这也可以说是对西周以来‘天命’观的一种否定……它标志着对人自身的重视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天’的作用的限制。从这一点说,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压低‘天’的绝对性和神秘性的作用”,得出答案①除旧布新,意思是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体现了对个人努力奋斗价值的认可。由材料二“为什么要‘敬鬼神’?从孔子看来,这也只是尽其为人之道,使自己心安理得……他把‘敬鬼神’,把丧礼和祭礼,根本看成人的良心问题,是‘崇德报功’而并不是迷信,……如上所述,丧礼、祭礼都是行其心之所安,自尽其为人之道。以此类推,一切礼也都是行其心之所安,自尽其为人之道。这就是以‘仁’讲‘礼’,以人文主义的精神讲‘礼’”得出答案②祭祀祖先,体现的是“尽其为人之道,行其心之所安"。

故答案为:①除旧布新,体现了对个人努力奋斗价值的认可。②祭祀祖先,体现的是“尽其为人之道,行其心之所安”。

5.①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仁"的根本含义是“仁者爱人”,明确概念。

②从统治者与劳动者、新旧统治阶级之间两个角度分析概念,展开论述,条理清晰。

③采用了引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手法进行论证,说理充分,论述有力。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相关段落为三、四、五段。第三段先提出问题,以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方式总领下文,“那么‘仁’的最根本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第四段观点句为“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当然不是从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而是适应封建主阶级的要求”,明确提出这一思想的前提,然后展开论述,首先明确“爱人"的重要性,“照孔子看,有了‘爱人’的主观意愿,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自觉地按照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的要求‘忠’于君主,孝顺父母;从统治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仁者爱人的阶级思想,认为只有统治者能做到,“作为统治者来说,对劳动者才能给以恩惠,从而‘得众’……至于劳动者根本说不上有这种品德,他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这反映了‘仁’的思想的阶级性"。第五段明确施行仁爱的方法,关键句为“春秋末期,正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时期,这时旧的奴隶主贵族和新兴的封建主阶级的矛盾自然是十分尖锐的。孔子在这种形势下采取什么态度呢?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行‘仁’的方法”,然后具体阐述如何实现,“主张在统治阶级之间,要推己及人:如果说奴隶主贵族想要站得住,同时也应该让封建主阶级站得住;如果奴隶主贵族希望自己通达,也应该让封建主阶级通达。用这样的方法(推己及人)才可以实现‘仁者爱人’的原则。因为照孔子看来,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综上可见使用了总分的结构,宏观看是层层推进,微观看又有平行并列关系,条理清晰,结构合理。③采用了引证(《论语·宪问》《论语·雍也》《论语·为政》)、对比论证(统治者和劳动者,新旧阶级间)等论证手法进行论证,说理充分,论述有力。故答案为:①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仁”的根本含义是“仁者爱人”,明确概念。②从统治者与劳动者、新旧统治阶级之间两个角度分析概念,展开论述,条理清晰。③采用了引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手法进行论证,说理充分,论述有力。

6.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生意兴隆给摊贩们壮了胆”错,由文中“现在政策架得他们腰粗气大,一个个放开嗓门吆喝"可以看出摊贩们一改往日的做法是因为国家政策的改变,使得摊贩有了合法身份,可以正常做生意。故答案为:A。

7.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小说通篇以书琴的视角来叙述”表述错误。小说的叙述视角是多样的,依据“因为离海近,所以这里的集市最精彩不过……不一会儿就卖完了,她赶紧拐起筐,逃也似的跑走了"可知小说有时是全知视角,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依据“书琴四面望了一阵,……她把裤腿挽得高高的,哗哗地搅着水花,很自信”可知小说有时从书琴的视角来叙述。故答案为:D。

8.①起初她认为个体商贩不正规,没有国营单位那样正大光明的身份,因而深感自卑。

②后来,看到集市人们的热情叫卖,她开始对个体商贩有了一种新的认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去获得报酬不丢人。

③抛弃了职业偏见,坦然接受个体商贩这个职业,整个人也变得自信勇敢。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①依据“但这个拐筐的姑娘似乎什么也没听见,只是默默地守在筐前,低着头,既不愿吆喝,又不敢招揽"书琴并没有考大学呀、当研究生呀等闪闪发光的理想,她只想毕业后进工厂,进机关,进商店,反正在国营单位当个工作人员就行。……天底下还有比这更难听的词儿吗”可知起初她认为个体商贩不正规,没有国营单位那样正大光明的身份,因而深感自卑。②依据“书琴卖完虾,顺着货摊赶紧走,一行行货摊摆得长长的,……人人都在炫耀自己创造和收获来的劳动果实,谁最有智慧,谁最勤劳,谁才能获得最大的报酬"可知后来她看到集市人们的热情叫卖,她开始对个体商贩有了一种新的认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去获得报酬不丢人。③依据“海边离城里十多里路,可是书琴有的是力气,她拐着虾筐嗖嗖地飞走,因为她心里燃烧着一个灼人的念头:赶快把虾煮熟,拐到集市上去,还要大声地吆喝!……这四个字那么艰难和沉重,不是简简单单的词儿了”可知她抛弃了职业偏见,坦然接受个体商贩这个职业,整个人也变得自信勇敢。

故答案为:①起初她认为个体商贩不正规,没有国营单位那样正大光明的身份,因而深感自卑。

②后来,看到集市人们的热情叫卖,她开始对个体商贩有了一种新的认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去获得报酬不丢人。

③抛弃了职业偏见,坦然接受个体商贩这个职业,整个人也变得自信勇敢。

9.①作者笔下的大海代表着大自然的宽厚和野蛮,潜藏着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②写海不是他的初衷,通过人与海的搏击来折射生命的内涵及其本质。通过描写人与大海的搏斗,使人物的情感和性灵得到大海的净化和洗礼,得到磨砺。表面上好像征服了大海,实际上是个人的性格与意志在大海的险境中的体现。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依据“踏上鬼儿滩,书琴被那一片片眼儿惊呆了,她兴奋得有些昏头了,简直不知钓哪一片虾才好,总觉得另一片比这一片强"可知大海代表着大自然的宽厚;依据“一大股浓重的雾气,早已悄悄地将她团团罩住。……雾更浓了,涛声更响了,浪头像无数只凶狠的利爪,撕扯着她,拍打着她。一排浪劈头盖脸地砸来,呛了书琴一口苦咸的海水”可知作者笔下的大海也代表着大自然的野蛮,潜藏着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②依据“谁知这一下却把她呛火了,身子一挺,顶着浪头往前闯,反正说好说歹都这样,干脆硬拼吧"可知写海不是他的初衷,通过人与海的搏击来折射生命的内涵及其本质。通过“身子一挺”“顶着浪头往前闯"硬拼”等描写人与大海的搏斗,战胜困难使人物的情感和性灵得到大海的净化和洗礼,得到磨砺。依据“书琴自问自答,一会儿犹犹豫豫,一会儿理直气壮,畏惧却一扫而光。她的感觉变了——浪头小了,涛声弱了,雾气也退得远了"鬼儿滩那边的海天一碧如洗,刚才那场大雾好像是专为考验书琴而涌起的。但是,她回来了”看表面上好像征服了大海,实际上是个人的顽强的性格与意志在大海的险境中的体现。故答案为:①作者笔下的大海代表着大自然的宽厚和野蛮,潜藏着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②写海不是他的初衷,通过人与海的搏击来折射生命的内涵及其本质。通过描写人与大海的搏斗,使人物的情感和性灵得到大海的净化和洗礼,得到磨砺。表面上好像征服了大海,实际上是个人的性格与意志在大海的险境中的体现。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老师,是最高尚的人;学生,是知识最丰富的人。“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两句在句式上是相同的,都是判断句,所以应在“教也者"和“学也者”后面断开,即在CF处分别断开。“义之大者也"后,D处断开。故答案为:CDF。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B.正确。均为“到、往”;句意:进山林。/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飘来飘去。C.“意思相同"错误。“脸色/容貌”;句意:脸色和悦。/暮去朝来我也容貌衰老。D.正确。均为“求学的人";句意: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又有才能。/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尊师不在于日常言行中对老师的态度”错误。由原文“生则谨养,谨养之道……疾趋跄(小步快跑),必严肃"可知,这些都是从日常行为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来表现尊师。故答案为: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矜”,动词,显露骄色;“反”,通“返”,返回、恢复;“其”,自己的。(2)“……者……也”,判断句;“疾”,努力、极力;“为”,成为;“未之尝有也”,宾语前置句,“未尝有之也”,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故答案为:①有所得时不显露骄色,有所失时不面露惭意,一定(通过学习)恢复自己的天性。

②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大学者、名士,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可知,“身成”就会使做子女的不用指使便对父母自然孝敬了。由原文“为人臣弗令而忠矣"可知,“身成”就会使做臣子的不用命令便自然对君王忠诚了。由原文“为人君弗强而平矣"可知,“身成”就会使做君王的不用勉强便自然公正了。故答案为:“成身"带来的好处:①做子女的不用指使便对父母自然孝敬了。②做臣子的不用命令便自然对君王忠诚了。③做君王的不用勉强便自然公正了。

15.A项“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赏析错误,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太过专注于个别字词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文章精神、灵魂主旨的理解与领悟,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以致“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指学习圣人学子只流于口头上,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答案为:A

16.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本题作答需要整体把握全诗主旨,这是林希逸对友人关于治学论述的答复。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表面大意是说赏花应该在树枝上欣赏才能看到花的鲜活的精神,卖花担子上的都是死花,只是表面上鲜活。再分析诗歌内涵。

首联主要写诗人对治学方法的态度和认识。首句中,“逐字笺”是研读经典的方法,“学转难"道出了诗人认为用“逐字笺”这种学习方法难以领悟经典真谛的观点。次句写生活中的治学现象,即那些未掌握经典真谛的人,张口闭口都是曾参颜回,做学问流于表面。这两句看似平铺叙事,实则流露出诗人的嘲讽之情。

颔联说的是“皮毛"之下的精要思想并不存在于人们口耳流传的话语中。颈联以“参禅”“修仙"为例,以类比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治学观点。诗人认为,求学需要“自参”“亲炼"。亲身治学方可获得学问真谛。尾联引用魏了翁的名言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桃李在卖花担上活力不再,只有亲自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它们的活泼精神,即研读经典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

故答案为: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17.(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的书写:“史”“末"已”“望"。

故答案为:(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8.①博大精深;②目不暇接;③发扬光大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①空,语境修饰“文明”,与文物“对话”,是触摸文明,据前文“古代历史的竹简木牍,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凝聚民族文化的陶瓷器皿,彰显传统艺术的敦煌壁画……”等可知,文明广博丰富,故可选用“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第②空,语境指各大文博机构推出的文创产品很多,让人来不及看,可选用“目不暇接"。“目不暇接”,眼睛来不及看。形容眼前东西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来不及看。

第③空,语境修饰优秀传统文化,可选用“发扬光大"。“发扬光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

故答案为:①博大精深;②目不暇接;③发扬光大

19.运用排比,形式整齐,语言表达富有气势与韵味,更加丰富饱满地突出文物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将文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突出其对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记载……的竹简木牍"历经……的秦砖汉瓦”“凝聚……的陶瓷器皿"彰显……的敦煌壁画”,采用四个动宾结构,构成排比,形式整齐,使语言表达富有气势与韵味,更加丰富饱满地突出文物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故答案为:运用排比,形式整齐,语言表达富有气势与韵味,更加丰富饱满地突出文物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将文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突出其对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20.与文物“对话”,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搭配不当,“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搭配不当,可改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还能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语序不当,先“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再“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

故答案为:与文物“对话”,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

21.就会大大增加其心脏的负担;水对身体所产生的压力也会增加;使人感觉呼吸困难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由前面的“如果存在肥胖的现象”可知,应该填“那么"或“就”领起的表示不良结果的短语,由后面的“青少年肥胖患者的心脏工作能力相对不足"可知,与心脏负担有关,故可填“就会大大增加其心脏的负担”。②处,由“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加"可知,此处缺少主语,而且与前文的结果“增加”一致,主语与更前面的“游泳运动需要克服水的阻力,承受水的压力"有关,横线后面更强调“运动负荷”,故可填“水对身体所产生的压力也会增加"。③处,由前后文内容可知,人体的肌肉会迅速收缩、人更用力地呼吸、增加呼吸深度与频率等是连锁反应,这里可填用来承接的“使人感觉呼吸困难”。

故答案为:就会大大增加其心脏的负担;水对身体所产生的压力也会增加;使人感觉呼吸困难

22.示例一:克服水下阻力;增强心肺功能

示例二:徜徉游泳池;健康一辈子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