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树杈(chā)脸颊(jiá)羚羊(líng)意见分歧(qí)
B.不禁(jìn)撒谎(sā)沉寂(jī)絮絮叨叨(dāo)
C.憔悴(cuì)匿笑(nì)祷告(dǎo)侍弄花草(shì)
D.蹲下(zūn)霎时(chà)攥着(zuàn)尊君在否(fǒu)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祷告并蒂各得其所翻来复去B.脸颊决别爆怒无常絮絮叨叨
C.捶打荫蔽形影不离水波粼粼D.分岐委曲满不在乎喜出忘外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作用。
B.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受到社会的关注。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成为有用的人才。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景物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
(1)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3)“是,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6.默写题。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兄女曰:“________。”(刘义庆《咏雪》)
(2)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浓重的乡愁,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5)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6)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7.仿照下列的句子写几句话。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60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括号中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
(2)相(委)而去_____。
(3)去后乃(至)_______。
(4)尊君在(不)_______。
(5)下车(引)之_________。
(6)元芳入门不(顾)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0.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说陈太丘朋友的?
11.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属于不礼貌的行为?
(二)(16分)
阅读《散步》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
13.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4.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的家庭关系。
15.“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16.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19分)
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蚂蚁唱歌
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醉如痴。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她爸老大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毛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出门给她两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么用就又还给我。黄昏降临的时候,她会自动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一小时的小提琴。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园,希望她放开手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只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泥巴地上。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了,喝斥道:到一边吃去。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马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说:昨晚,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哎,蛋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一指,说:在这儿。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怔过之后她大笑起来,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一下午她就缠着我。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地点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干什么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17.作者主要讲述关于毛豆的哪两件事?
18.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
19.毛豆这个孩子有哪些特点?
20.为什么毛豆会把我当成“同行”“知音"?
21.毛豆“快乐”“幸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2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B.蚂蚁唱歌”“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纯属自然现象,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C.街坊邻居对“我的女儿"和毛豆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大人们”的教育观念。
D.全文的主旨在呼吁: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完整的童年。
三、综合性学习(9分)
23.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按求完成下面小题。
(1)从“孝”字字形演变中,推测“孝"的字义。
小篆_________金文___楷书
(2)小语为完成手抄报作业准备了几句名言,请你帮他挑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语句()
A.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B.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C.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D.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3)请你为小语上联“甘泉露滴慈母爱”挑一个最恰当的下联()
A.感恩莫待催白头B.苍山丰林祥父恩
C.儿女孝顺报春晖D.老来自有孝子孙
三、作文(60分)
24.从“垂柳"冬雪”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运用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100字。
25.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向往拥有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在孩子的眼里,家是慈母手中长长的线,家是慈父温暖坚实的臂膀,家是心灵栖息的避风港;在父母眼里,家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挂,家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期盼。家中每天都在上演着世间最真实动人的故事,有甜,有苦,有喜,有愁……
请写一篇有关家人的作文。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自拟题目。
解析及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树杈(chā)脸颊(jiá)羚羊(líng)意见分歧(qí)
B.不禁(jìn)撒谎(sā)沉寂(jī)絮絮叨叨(dāo)
C憔悴(cuì)匿笑(nì)祷告(dǎo)侍弄花草(shì)
D.蹲下(zūn)霎时(chà)攥着(zuàn)尊君在否(fǒu)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
A.树杈(chā)——chà;
B.不禁(jìn)——jīn,沉寂(jī)——jì;
D.蹲下(zūn)——dūn,霎时(chà)——shà;
故选C。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祷告并蒂各得其所翻来复去B.脸颊决别爆怒无常絮絮叨叨
C.捶打荫蔽形影不离水波粼粼D.分岐委曲满不在乎喜出忘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A.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B.决别——诀别,爆怒无常——暴怒无常;
D.分岐——分歧,委曲——委屈,喜出忘外——喜出望外;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D中“絮絮叨叨"贬义词,不能用于褒环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B.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受到社会的关注。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成为有用的人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语序不当,“充分”应该修饰“发挥”,而不是“作用”,因此应将“充分"放在“发挥”的前面;
C.搭配不当,“谆谆教导"是抽象的内容,不能“浮现在眼前”,可以说“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常常浮现在我眼前,那谆谆教导常常回荡在我耳边";
D.语义重复,“否则”表示“如果不这样”,已经包含了“不学习”的意思,可删去“不学习";
故选B。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景物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
(1)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3)“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答案】①.D②.A③.B④.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辨识能力。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通常有环境、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仔细阅读四个句子,不难辨别各句的描写方法。句(1)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句(2)是对环境的描写;句(3)是语言描写;句(4)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6.默写题。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兄女曰:“________。"(刘义庆《咏雪》)
(2)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浓重的乡愁,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5)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6)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答案】①.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未若柳絮因风起④.日月之行⑤.若出其中⑥.正是江南好风景⑦.夕阳西下⑧.断肠人在天涯⑨.我寄愁心与明月⑩.随君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似、撒、拟、柳絮、断肠、涯、郎"等字词容易写错。
7.仿照下列的句子写几句话。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理想是风②.吹起洁白的帆③.理想是帆④.推动远航的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原句采用了比喻、排比和顶真的修辞手法。每一个分句都是以“理想是……”开头,前一分句的结尾部分是后一分句的开头部分,如“石"敲出“火”,“火"点燃“灯”,“灯"照亮“路”,“路"引向“黎明”;仿写的时候可通过“理想"联想到如“种子”长成“嫩芽”,“嫩芽”成长为“大树";“风”扬起“帆"帆”推动船“前进"等,参考结构:理想是……,……,理想是……,……。
例如:理想是种,萌发嫩绿的芽;理想是芽,长成参天的树。
二、阅读与鉴赏。(60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括号中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
(2)相(委)而去_____
(3)去后乃(至)_______
(4)尊君在(不)_______
(5)下车(引)之_________
(6)元芳入门不(顾)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0.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说陈太丘的朋友的?
11.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属于不礼貌的行为?
【答案】8.①.约定②.舍弃③.到④.同“否"⑤.拉,牵拉⑥.回头看
9.
(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您没到,这就是不讲信用。
10.元方是从“无信”(不守信用,未按时赴约)和“无礼"(当着儿子的面辱骂他的父亲)这两个方面来说陈太丘的朋友的。
11.示例:不属于。元方当时年仅七岁,他用“入门不顾”的行为来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是对友人无信无礼行为的一种回应。在当时的情境下,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体现了他性格的直率。
【解析】
【导语】这则故事摘自《世说新语》,通过对话展现了小主人公元方的机智和勇敢。情节围绕陈太丘与朋友的约定展开,朋友失约后发怒,而年幼的元方用理智和礼仪指责对方不守信、不礼貌,最终令对方惭愧。文本通过元方高洁的品行揭示了诚信与礼仪的重要性,同时讽刺了成年人中存在的失信行为。寥寥数笔,便刻画出元方聪慧稳重的形象,耐人寻味。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1)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期:约定。
(2)句意:丢下(我)就走了。委:舍弃。
(3)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至:到。
(4)句意:您的父亲在不在家?不:同“否"。
(5)句意:(友人)下车去拉元方。引:拉,牵拉。
(6)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1)非:不是。哉:是语气词,可译为“啊”。期:约定。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丢下。去:离开。
(2)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至:到。无信:没有信用,不讲信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元方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指出了友人与陈太丘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而“日中不至"则表明友人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承诺和约定的时间,按时赴约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所以元方从这个约定的时间角度出发,指出友人没有遵守约定,这就是“无信”,是从信用、诚信的角度来指责友人;
友人在知道陈太丘已经离开后,怒骂“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而当时元方就在旁边。友人当着元方(儿子)的面辱骂他的父亲,这在古代的礼仪规范中是不被允许的。元方从这个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角度,指出友人“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从礼貌、礼仪的角度来指责友人。
所以,元方是从“无信"(不守信用,未按时赴约)和“无礼”(当着儿子的面辱骂他的父亲)这两个方面来说陈太丘的朋友的。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阅读拓展。作答时可从不同角度看“入门不顾"的行为。
从维护尊严角度:在当时的情境下,友人先是失约,这是无信的表现,然后又对子骂父,这是无礼的行为。元方年仅七岁,面对友人的无礼,他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有力地反驳了友人,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在这种情况下,“入门不顾"可以看作是他对友人无礼行为的一种强烈回应,是在坚守自己和家庭的尊严;
从传统礼仪角度: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以礼待人,即使对方有过错,也应秉持宽容大度的态度。友人在被元方指出错误后已经“惭”,并且“下车引之”,表示出了悔意。从这个角度看,元方“入门不顾”似乎没有完全遵循传统礼仪中对宽容、接纳的要求,略显不够礼貌;
综合以上可知,对于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既可以理解为在当时情境下,一个孩子对父亲尊严的坚决捍卫,是一种率真的表现;也可以从传统儒家倡导的宽容大度的礼仪观念来看,有不够礼貌之处。
【点睛】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16分)
阅读《散步》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
13.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4.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的家庭关系。
15.“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16.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①.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②.因为作者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13.运用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示了春天的气息,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14.①.尊老爱幼②.和谐亲密
15.从字面上看,画线句是形容他们走得很小心,很慢。因为走的是小路,害怕有闪失。深层含义是说中年人既要赡养老一代人,又要抚养下一代人。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也应该是这样。
16.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家四口人一起出去散步时发生的故事。反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和美的感情。
【解析】
【导语】《散步》选段通过描写一家人在田野散步时面临的选择,细腻地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责任。作者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性格,尤其是长辈对子女的体贴和包容,以及中年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感。景物描写如田野的新绿与水泡的活力,暗喻生命的美好与生生不息,形成背景与情感的呼应。整体故事虽平凡,却富有深刻的人情和生活哲理,展现了温暖和谐的家庭关系。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①空:在③段中提到“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这表明作者在面对母亲和儿子的分歧时,需要做出决策。接着作者说“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这就明确了作者的做法是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
②空:结合第③段“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他希望家庭保持完整、和谐,不愿意做出让家庭成员分散的决定。最后是从长远考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作者考虑到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还很多,而母亲年事已高,所以从情感和对家庭关系的平衡上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这个句子“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描绘了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树上嫩芽的情况以及田里冬水的动态,是属于环境描写,这一描写展现了南方初春充满生机的景象。“新绿”“嫩芽"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等描写,都呈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这些描写与文章主题“生命"相呼应,因为文中家庭的三代人就如同这初春的生命一样,充满活力且有着无限的延续性。在文章开头进行这样的环境描写,为下文一家人的散步营造了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这种美好的自然环境暗示着家庭关系的和谐,如同这美好的自然景象一样,起到了铺垫下文的作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①空:从“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和“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一行为来看,“我”背起母亲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孝顺,是“尊老”的体现。妻子背起儿子则反映出妻子对儿子的关爱,是“爱幼"的体现,因此这个句子反应了人物尊老爱幼的品质;
空②:在这个家庭中,“我”对待母亲的态度是尊重和孝顺,母亲对待孙儿充满慈爱,妻子对待儿子是关爱。“我"和妻子在对待家中不同成员的行为上相互呼应,这体现出家庭关系的和谐。同时,这种代际之间的互相照顾、互相尊重,表明家庭关系是一种相互关爱、尊老爱幼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理解彼此的需求,并且积极地去满足这种需求,体现了家庭关系的融洽、和谐亲密。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果”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和妻子“走得很仔细”,是“我"和妻子害怕他们摔着,走得很小心,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整个世界”,是借母亲和儿子,暗指生命就像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母亲"代表着老一代人,“儿子”代表这下一代人,“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在一个家庭中,“我”和妻子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分析情感。
第一问:文章开篇描绘了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然后引出了一家人外出散步的情境。在散步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母亲想走大路,儿子想走小路。接着,“我"在面临选择时,出于对母亲的尊重和对儿子的关爱,决定选择大路,但母亲又因为疼爱孙子而改变主意选择小路。最后,“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在阳光下走向菜花、桑树和鱼塘。按照“人物+事件"的概括方式,可提炼出人物:一家四口人,事件:散步,由此可概括为:一家四口人一起出去散步时发生的故事。
第二问:在出现分歧时,“我”考虑到母亲的习惯和自己陪伴儿子的时日还长,决定走大路,这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母亲因为疼爱孙子改变主意走小路,这是祖孙之间的慈爱与疼惜。妻子在整个过程中听从“我”的决定,这也显示出家庭关系中的和睦与相互尊重。最后大家和谐地走向目的地,整个氛围是温馨和谐的。这种氛围反映出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相互体谅、和睦和美的思想感情。
(三)(19分)
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蚂蚁唱歌
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醉如痴。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她爸老大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毛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出门给她两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么用就又还给我。黄昏降临的时候,她会自动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一小时的小提琴。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园,希望她放开手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只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泥巴地上。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了,喝斥道:到一边吃去。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马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说:昨晚,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哎,蛋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一指,说:在这儿。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怔过之后她大笑起来,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一下午她就缠着我。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地点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干什么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17.作者主要讲述关于毛豆的哪两件事?
18.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
19.毛豆这个孩子有哪些特点?
20.为什么毛豆会把我当成“同行"知音”?
21.毛豆“快乐"幸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2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B.蚂蚁唱歌"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纯属自然现象,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C.街坊邻居对“我的女儿”和毛豆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大人们"的教育观念。
D.全文的主旨在呼吁: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完整的童年。
【答案】17.(1)告诉我她下了一个蓝色的蛋(2)听蚂蚁唱歌
18.不是。她只是喜欢“把幻想、梦想与现实搅和在一块。”
19.要点:(1)调皮机灵、天真活泼、稚气(2)充满好奇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
20.(1)待他热情,呵护她(2)能理解她(3)倾听她的心声(4)能够与她一起玩耍
21.(1)毛豆是极其快乐和幸福的,她拥有自由的、浪漫的、充满童趣的完整的童年。(2)毛豆是不够快乐和幸福的,因为幼小的她,在“大人们"的眼中是个“爱撒谎”的孩子,缺乏长辈们应有的理解和关爱。22.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总结。通过阅读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作者写了两件关于毛豆的事。一件是毛豆告诉我她下了一个蓝色的蛋;另一件事:毛豆经常听蚂蚁唱歌。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去分析,文章的开头写邻居都不喜欢小毛豆的原因就是她爱撒谎,直到有一天小毛豆告诉“我"她下了一个天蓝色的蛋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不是撒谎,而是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只是大人们不理解孩子的想法,就觉得小毛豆爱撒谎罢了。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的人物形象的总结概括。这要结合文中的内容去分析.从写小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可见她调皮机灵、天真活泼、充满了稚气;从写小毛豆告诉“我"她下了一个天蓝色的蛋以及她常常听蚂蚁唱歌的事,可见她充满好奇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小毛豆因为“我”热情地招待她,给她盛饭,呵护她,还能够理解她的想法,比如她下蛋的事,她就老缠着“我”,在后来“我”还能理解她能够听到蚂蚁唱歌的事,能够与她一起玩耍,所以她把“我"当成“同行”、“知音"。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这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分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从她是幸福和快乐的,再分析原因,因为她拥有一个浪漫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这是个充满童趣的童年;其次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分析,先表明观点,小毛豆是不够快乐和幸福的,再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幼小的她,在“大人们”的眼中是个“爱撒谎"的孩子,缺乏长辈们应有的理解和关爱。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A句对文章开头使用问句和设问的作用的分析是正确的,以这样的形式开头,就是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因此分析正确。
B句这些“蚂蚁唱歌”、“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的现象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是人们赋予了它们以人的动作,是使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自然现象,因此分析不够全面。
C句写邻居对“我"女儿和毛豆的不同的态度,恰恰反应出了大人们的教育观念,因此分析正确。
D句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因此分析正确。
故选B.
三、综合性学习(9分)
23.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按求完成下面小题。
(1)从“孝"字的字形演变中,推测“孝”的字义。
小篆_________金文___楷书
(2)小语为完成手抄报作业准备了几句名言,请你帮他挑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语句()
A.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B.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C.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D.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3)请你为小语的上联“甘泉露滴慈母爱"挑一个最恰当的下联()
A.感恩莫待催白头B.苍山丰林祥父恩
C.儿女孝顺报春晖D.老来自有孝子孙
【答案】(1)“孝”的字义为:孝顺、奉养父母,尊敬长辈等,强调晚辈对长辈的赡养、尊敬与关爱。(2)C(3)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字义。
小篆中的“孝"字:在小篆中,“孝”字上部是一个“老"字的变形,像一个弯腰驼背、长发飘飘的老人形象;下部是“子”字,表示子女。其字形表示孩子搀扶着老人,体现了子女对老人的扶持、侍奉,这是一种尊敬和照顾长辈的表现。
金文中的“孝"字:金文的“孝”字与小篆类似,也是上半部分像老人,下半部分为“子"。从这种字形构造来看,强调了晚辈对长辈的赡养、尊敬的关系,反映出子女在长辈面前应有的谦卑、恭敬态度,有尽心奉养和顺从父母的意思。
楷书中的“孝”字:楷书的“孝"字延续了小篆和金文的基本结构,依然是“老”在上“子"在下。这种结构稳固地传达了子女对父母长辈的敬重、关爱以及赡养等内涵。
综合“孝”字从金文到小篆再到楷书的字形演变,可以推测出“孝"的字义为:子女对父母及长辈的尊敬、侍奉、赡养,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敬重、顺从以及尽赡养义务等多层含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名句。
A.“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名言表达了人们在经历生活角色的转换后,对生活的艰辛、父母恩情有了切身的感受,从而懂得感恩父母,孝顺父母,与“孝亲敬老"的主题相符;
B.“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这里强调了在尽孝这件事情上,最高的境界或者说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父母双亲的敬重。它体现了尊敬父母在孝道中的首要地位,与“孝亲敬老"的主题相符;
C.“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这里强调要远离对自己有害的朋友,亲近对自己有益的朋友。体现了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应该具备辨别朋友好坏的能力,主题是关于交友的,与“孝亲敬老"毫无关系,不符合活动主题要求;
D.“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里强调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倡导人们在家庭中履行基本的道德义务,如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等,与“孝亲敬老"的主题相符;
故选C。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协。上联“甘泉露滴慈母爱”结构是:两个字的名词+两个字的名词+三个字的偏正结构短语。
A.“感恩莫待催白头"的结构是:两个字的动词+两个字的动词+三个字的动宾结构短语,这与上联的结构不相同,因而不能作为下联;
B.“苍山丰林祥父恩”的结构是:两个字的名词+两个字的名词+三个字的偏正结构短语。与上联的结构一致,且“恩"的声调是第一声,符合仄起平收规则,适合作为下联;
C.“儿女孝顺报春晖”的结构是:两个字的名词+两个字的动词+三个字的动宾结构短语,与上联的结构不一致,不能作为下联;
D.“老来自有孝子孙"的结构是:两个字的名词+两个字的动词+三个字的偏正结构短语,与上联的结构不一致,不能作为下联;
故选B。
三、作文(60分)
24.从“垂柳”“冬雪"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运用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100字。
【答案】
示例一:垂柳
走近那片垂柳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细长的柳枝像绿色的丝带,随风轻舞。耳朵里满是风吹柳叶的沙沙声,仿佛是它们在低声细语。伸手轻轻触摸柳枝,那细腻的触感如同抚摸着婴儿的肌肤,柔软而顺滑。微微低下头,能闻到柳叶散发出的淡淡清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这垂柳林宛如一片绿色的梦境。
示例二:冬雪
推开门,冬雪的世界扑面而来。眼睛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大地像是被白色的幕布所覆盖。脚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那是雪在诉说着冬天的故事。伸出手,雪花落在手掌心,冰冷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可还没等仔细端详,它就迅速融化成一滴小水珠。鼻子里吸进的是清冷的空气,带着冰雪的纯净味道,整个世界仿佛都在这冬雪中变得纯净安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题目要求运用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的手法,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是最常用的描写感官。对于“垂柳”,可以描写它的颜色(如翠绿、嫩绿)、形状(细长的枝条、柔软的柳叶等);对于“冬雪”,可以写雪的洁白颜色、雪花的形状(六角形等)以及它覆盖大地后的景象(如银装素裹的世界)。听觉对于“垂柳”,可能有风吹动柳枝发出的沙沙声;对于“冬雪”,有雪花飘落的静谧声或者脚踩在雪地上的咯吱声等。触觉对于“垂柳”,可以写触摸柳枝的感觉(柔软、光滑等);对于“冬雪”,能写手捧雪花时的冰冷、雪落在脸上的凉意等。嗅觉对于“垂柳”可能会有淡淡的草木气息;“冬雪"可以写雪后清新寒冷的空气的味道。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比如由远及近地描写垂柳在河岸的景象,或者从高到低描写冬雪覆盖下的不同景物。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如垂柳在不同季节(如果题目只要求写垂柳的某个季节特征,那就以这个季节内的时间变化为序,比如早晨到傍晚垂柳的不同状态),冬雪从开始下到下完后的不同景象。在描写过程中,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比如通过描写垂柳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对生命的赞美;描写冬雪可以表达对冬季宁静之美的喜爱或者对纯洁的向往等。
示例一:垂柳
站在溪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垂柳。嫩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一群绿衣少女在翩翩起舞。走近些,能听到柳叶相互摩挲发出的沙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11玄黑结婚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 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项解密01冠词含解析
- 合肥保时捷购买合同范例
- 乐山劳务派遣合同范例
- 小区购新房合同范例
- 广告制作包吃住合同范例
- 学校煤炭供应合同范例
- 双方共同投资合同范例
- 2024年重庆客运考题
- 2024年河北客运资格证应用能力试题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 医院培训课件:《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解读》
- 心血管内科专病数据库建设及研究
- DL-T-5161.5-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
- 产后康复-腹直肌分离
- 《光伏发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最美老师评选述职报告
- 人工智能在统计中的应用
- 幼儿园:中班社会《桌子底下的动物园》
- GB/T 40734-2021焊缝无损检测相控阵超声检测验收等级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