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所有自然物称为自然资源。B、自然资源是无限的。C、自然资源可以无限开发和利用。D、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是固定不变的。2、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完全不同的概念。B、环境保护就是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无关。C、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大。3、某地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其区域发展方向应侧重于:A.生态旅游B.高端制造业C.能源开发D.蔬菜种植4、某地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恶劣,适宜采取以下哪种发展模式:A.工业集约发展模式B.农业多元化发展模式C.旅游开发发展模式D.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5、题干:下列关于我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高原气候寒冷,冰雪覆盖面积大,是地球上最大的“固体水库”。B、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C、高原地区植被稀疏,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D、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亚洲水塔”。6、题干:关于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与保护,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的是:A、实施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B、加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维护生物多样性。C、鼓励长江流域地区发展高能耗产业,促进经济增长。D、加强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改善水质。7、全球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资源类型是:A、矿产资源B、水资源C、森林资源D、土地资源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B、工业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C、自然灾害的发生D、不合理的土地利用9、以下哪个地区属于我国的极端干旱区?A.黑龙江省B.青海省C.甘肃省D.广东省10、下列哪项措施能够有效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A.加大上游的工程建设,增加蓄水能力B.减少中下游的农田灌溉用水,减少河流流量C.提高中下游的城市防洪标准,加强防洪设施建设D.在下游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强土地保持能力11、题干: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资源丰富,分布均匀B.水资源短缺,季节性分配不均C.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D.水资源短缺,但地下水资源丰富12、题干: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代际公平原则B.系统整体性原则C.优先发展原则D.可持续原则1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B、东部少,西部多;南部少,北部多C、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少,北部多D、东部少,西部多;南部多,北部少14、下列哪个国家充分利用其国家的海洋优势开发海洋资源,其海洋经济发达()A、挪威B、日本C、芬兰D、瑞士15、【题目】在墨西哥城,由于地势低洼,市区排水不畅,容易发生内涝。以下是针对该问题采取的几种措施,其中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建设大量的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B.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地表水吸收能力C.开发地下水,缓解地表水短缺D.采用不透水材料进行路面改造16、【题目】以下是我国某区域发展规划中提到的“一核、两翼、三带”战略布局,其中不属于“三带”的是:A.黄土高原防护林带B.环渤海城市群带C.南岭山地水土保持带D.四川盆地农业发展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区域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由北向南流。该区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等。材料二:近年来,该区域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钢铁、煤炭等重工业。然而,由于重工业的快速发展,该区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问题:1.结合材料一,简述该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区域发展重工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第二题【题目】根据材料,分析某地区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材料】某地是典型的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特殊。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不乏珍稀物种。该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等。但是,由于过去过度开采和大量排放污染物,导致部分河流水质下降,空气污染严重,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未来,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求】1.分析该地区自然资源优势。2.分析该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3.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三题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某地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工业结构、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等。(1)简述该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可能带来的环境效益。(2)分析该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所有自然物称为自然资源。B、自然资源是无限的。C、自然资源可以无限开发和利用。D、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是固定不变的。答案:A解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并未经人工加工的资源,可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所有自然物可以统称为自然资源,A项正确。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随着人类的需求和利用,其数量和质量也会发生变化,B、C、D项表述错误。2、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完全不同的概念。B、环境保护就是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无关。C、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大。答案:C解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它们旨在确保当前的发展不会以牺牲后代人的福祉为代价。C项正确地指出了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的协调统一,而不是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A项错误地认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完全不同且相互排斥的概念;B项过于狭隘地理解了环境保护的概念;D项则忽略了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3、某地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其区域发展方向应侧重于:A.生态旅游B.高端制造业C.能源开发D.蔬菜种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适合交通便利的区域,而高端制造业和能源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和较大的市场需求。蔬菜种植虽然适合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但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较大。因此,A选项“生态旅游”适合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的区域发展。4、某地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恶劣,适宜采取以下哪种发展模式:A.工业集约发展模式B.农业多元化发展模式C.旅游开发发展模式D.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适宜发展模式。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工业集约发展模式可能面临资源限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农业多元化发展模式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可能较小,但不易形成规模效应;旅游开发需要较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本题条件不满足。而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正是针对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有限地区的适宜模式,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选择D选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5、题干:下列关于我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高原气候寒冷,冰雪覆盖面积大,是地球上最大的“固体水库”。B、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C、高原地区植被稀疏,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D、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亚洲水塔”。答案:B解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冰雪覆盖面积大,是地球上最大的“固体水库”,故A正确;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故B正确;高原地区植被稀疏,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故C正确;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亚洲水塔”,故D正确。所以,本题中描述不正确的是B选项。6、题干:关于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与保护,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的是:A、实施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B、加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维护生物多样性。C、鼓励长江流域地区发展高能耗产业,促进经济增长。D、加强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改善水质。答案:C解析:实施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故A正确;加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维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故B正确;鼓励长江流域地区发展高能耗产业,虽然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故C错误;加强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改善水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故D正确。所以,本题中不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的是C选项。7、全球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资源类型是:A、矿产资源B、水资源C、森林资源D、土地资源答案:D解析:土地资源是全球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资源类型,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B、工业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C、自然灾害的发生D、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答案:C解析: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工业排放有害物质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是环境问题的结果之一,但并不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9、以下哪个地区属于我国的极端干旱区?A.黑龙江省B.青海省C.甘肃省D.广东省答案:C解析:甘肃省的西北部属于我国的极端干旱区,该地区降水极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10、下列哪项措施能够有效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A.加大上游的工程建设,增加蓄水能力B.减少中下游的农田灌溉用水,减少河流流量C.提高中下游的城市防洪标准,加强防洪设施建设D.在下游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强土地保持能力答案:C解析:提高中下游的城市防洪标准,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是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有效措施。其他选项措施要么不利于减少洪涝,要么与减轻洪涝灾害的目标相悖。11、题干: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资源丰富,分布均匀B.水资源短缺,季节性分配不均C.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D.水资源短缺,但地下水资源丰富答案:B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且季节性分配不均,夏季降水较多,冬季则几乎没有降水。因此,选项B正确。12、题干: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代际公平原则B.系统整体性原则C.优先发展原则D.可持续原则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代际公平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原则等。优先发展原则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因此选项C不正确。1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B、东部少,西部多;南部少,北部多C、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少,北部多D、东部少,西部多;南部多,北部少答案:A解析: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总的来说,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则相对贫乏;沿海地区水资源较丰富,而内陆地区尤其是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相对稀缺。因此,正确答案是A。14、下列哪个国家充分利用其国家的海洋优势开发海洋资源,其海洋经济发达()A、挪威B、日本C、芬兰D、瑞士答案:B解析: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海域面积广阔,日本政府和企业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包括渔业、海运业和海洋能源开发等。因此,正确答案是B。15、【题目】在墨西哥城,由于地势低洼,市区排水不畅,容易发生内涝。以下是针对该问题采取的几种措施,其中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建设大量的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B.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地表水吸收能力C.开发地下水,缓解地表水短缺D.采用不透水材料进行路面改造【答案】B【解析】选项B的措施通过增加绿化面积,可以提高地表水的吸收与渗透能力,有利于减轻内涝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项A虽然也能提高排水能力,但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选项C和D措施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内涝问题,且可能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16、【题目】以下是我国某区域发展规划中提到的“一核、两翼、三带”战略布局,其中不属于“三带”的是:A.黄土高原防护林带B.环渤海城市群带C.南岭山地水土保持带D.四川盆地农业发展区【答案】D【解析】在“一核、两翼、三带”战略布局中,“三带”通常指的是生态防护带、经济发展带和旅游休闲带。选项A的黄土高原防护林带属于生态防护带,选项B的环渤海城市群带属于经济发展带,选项C的南岭山地水土保持带属于生态防护带。而选项D的四川盆地农业发展区更偏向于一个特定的经济发展区域,不符合“三带”的概念。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区域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由北向南流。该区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等。材料二:近年来,该区域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钢铁、煤炭等重工业。然而,由于重工业的快速发展,该区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问题:1.结合材料一,简述该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区域发展重工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答案:1.该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包括:(1)矿产资源丰富,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2)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布局;(3)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该区域发展重工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措施:(1)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等;(2)加强水污染治理,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合理调配水资源等;(3)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如对污染土地进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4)加大环境监测力度,确保环境质量达标。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和发展重工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区域优势区位条件时,要结合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等;2.分析环境问题时,要关注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污染;3.提出防治措施时,要针对不同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第二题【题目】根据材料,分析某地区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材料】某地是典型的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特殊。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不乏珍稀物种。该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等。但是,由于过去过度开采和大量排放污染物,导致部分河流水质下降,空气污染严重,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未来,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求】1.分析该地区自然资源优势。2.分析该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3.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答案】1.自然资源优势:森林资源:该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拥有丰富的林木类型,具备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支持。生物多样性:存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其中不乏珍贵稀有物种,该地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有重要作用。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铁矿、铜矿、铝土矿等,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2.生态环境问题:水质污染:由于过度采集活动,河流中含毒物质增加,水质下降,影响生物生存;空气污染:大量污染物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土壤退化:由于采矿等活动,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土壤肥力;3.解决措施:加强土地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控制无序及无效的采集活动,防止水资源污染;改革产业布局,减少各种有害物质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减少过度开采矿产资源;推行生态修复与恢复项目,完善生态系统;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对生态环境损害进行经济补偿;加强监督与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法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理解和运用。答案中首先要明确分析自然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