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图中华地图版_第1页
《主题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图中华地图版_第2页
《主题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图中华地图版_第3页
《主题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图中华地图版_第4页
《主题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图中华地图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2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A、正圆形B、椭圆形C、直线D、波浪形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当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时,以下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北半球正处于夏季B、北半球正处于冬季C、北半球正处于春分或秋分D、北半球正处于过渡季3、题干: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选项:A、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B、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C、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全年不变4、题干:以下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选项:A、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而变化B、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而变化C、昼夜长短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D、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5、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约为:A.15°B.23.5°C.66.5°D.90°6、以下哪项地理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海陆分布D.地球自转7、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在一年中会发生变化,最接近太阳时,公转速度的变化是:A、最快B、最慢C、不变D、无法确定8、地球公转轨道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倾角(黄赤交角)约是多少度?A、23.5°B、30°C、45°D、60°9、地球公转时,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的太阳光线直射角度最大的时期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0、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倾斜轴而引起的?A.黄赤交角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C.四季的形成D.日食和月食的发生11、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与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关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C.极昼极夜现象D.春分和秋分1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B.地球公转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分布不均C.地球公转与地球自转共同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D.地球公转产生了五带现象13、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A、四季变化B、昼夜交替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日食现象1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远日点附近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赤道附近B、北回归线附近C、南回归线附近D、南极圈附近15、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那么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最大的月份是:()A.一月B.六月C.九月D.十二月16、北极圈内某地,某人于当地午夜观察到北极星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地接近南极点B.该地接近赤道C.该地接近北极点D.该地处于不连续地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地球公转对以下地理现象的影响,并解释其原理。(1)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2)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第二题【题目】结合地球公转的特点,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及其对我们日常地理环境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南北移动对地球产生了哪些地理意义?第三题题目: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主题2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A、正圆形B、椭圆形C、直线D、波浪形答案:B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略为扁椭圆形的轨道,其运行轨道被称为黄道。虽然这个轨道可以近似看作是一个圆,但实际情况上是略呈椭圆形的,两个焦点中的一个位于太阳中心,另一个则在太阳之外。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当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时,以下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北半球正处于夏季B、北半球正处于冬季C、北半球正处于春分或秋分D、北半球正处于过渡季答案:B解析:地球在其轨道上运行时,距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地球在近日点附近运行时,北半球正处于冬季,南半球则处于夏季。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和地轴倾斜导致的。3、题干: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选项:A、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B、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C、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全年不变答案:B解析:A项正确,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而非赤道;B项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而非北回归线;C项正确,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D项错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在不同时间段是变化的。所以选择B。4、题干:以下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选项:A、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而变化B、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而变化C、昼夜长短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D、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答案:C解析:A项正确,太阳辐射强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少;B项正确,正午太阳高度角也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化;C项错误,昼夜长短确实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例如极昼极夜现象;D项正确,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倾角有关。所以选择C。5、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约为:A.15°B.23.5°C.66.5°D.90°答案:B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数值约为23.5°。这个夹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B.23.5°。6、以下哪项地理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海陆分布D.地球自转答案:B解析:地球公转导致了地球上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变化,因为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光线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地球自转也是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但它们不是直接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海陆分布则是地球表面形态的结果,与地球公转无关。因此,正确答案是B.昼夜长短的变化。7、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在一年中会发生变化,最接近太阳时,公转速度的变化是:A、最快B、最慢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地球在近日点(靠近太阳的位置)时公转速度最快,在远日点(远离太阳的位置)时公转速度最慢。8、地球公转轨道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倾角(黄赤交角)约是多少度?A、23.5°B、30°C、45°D、60°答案:A解析: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5°,这一角度对于地球季节变化和气候模式有一定的影响。9、地球公转时,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的太阳光线直射角度最大的时期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B解析: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是指当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北端,即北回归线时,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因此,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的太阳光线直射角度最大的时期是夏至日。故选B。10、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倾斜轴而引起的?A.黄赤交角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C.四季的形成D.日食和月食的发生答案:C解析: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倾斜轴相对于其公转轨道平面有一个约23.5度的倾角,这个倾角被称为黄赤交角。正是这一倾斜轴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因此,选项C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倾斜轴而引起的。故选C。11、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与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关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C.极昼极夜现象D.春分和秋分答案:D解析: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地球运行在秋分点附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与春分点类似。因此,与中秋节相关的地理现象是春分和秋分。选项A、B、C分别对应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这些现象与中秋节的特定时间关系不大。所以正确答案是D。1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B.地球公转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分布不均C.地球公转与地球自转共同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D.地球公转产生了五带现象答案:C解析:选项A、B、D都是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正确描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表面温度分布不均与地球公转导致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有关;五带现象(寒带、温带、热带)的产生也与地球公转导致的热量分布有关。而选项C中的“昼夜交替”实际上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而非地球公转。因此,说法错误的选项是C。13、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A、四季变化B、昼夜交替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日食现象答案:B解析: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日食现象都有直接关系,而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因此B选项正确。1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远日点附近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赤道附近B、北回归线附近C、南回归线附近D、南极圈附近答案:C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是椭圆形轨道,远日点是指地球离太阳最远的点,大约在每年的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南回归线附近,因此C选项正确。15、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那么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最大的月份是:()A.一月B.六月C.九月D.十二月答案:B解析:一年中太阳直射点距离赤道最远的是夏至,即6月22日,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因此,选项B六月为正确答案。16、北极圈内某地,某人于当地午夜观察到北极星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地接近南极点B.该地接近赤道C.该地接近北极点D.该地处于不连续地带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午夜观察到北极星升起,说明当地北极星在天空中的高度角为90度,那么该地处于北极点。因此,选项C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地球公转对以下地理现象的影响,并解释其原理。(1)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2)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答案:(1)影响: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导致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日照时间较长,获得的热量较多,从而形成夏季高温。原理: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地轴倾斜使得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从南回归线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回到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因此温度较高。(2)影响: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即在一段时间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原理: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地轴倾斜导致南极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始终面向太阳。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状态,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3)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即在夏季一段时间内降雨量减少。原理: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大陆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形成低压带。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导致降雨量减少,形成伏旱天气。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通过对太阳直射点位置、极昼极夜现象以及季风气候的形成等原理的分析,可以理解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解答时,需要结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析每个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二题【题目】结合地球公转的特点,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及其对我们日常地理环境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南北移动对地球产生了哪些地理意义?【答案】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在春分日(大约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移动至北半球(北回归线附近),在夏至日(大约6月22日),达到最北端。然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到秋分日(大约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移动至南半球,到冬至日(大约12月22日)达到最南端。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一年时间,构成了地球公转的周期。2.影响分析:温度变化: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温度升高;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温度升高。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是导致四季更迭的主要原因。光照时长变化:地球不同地区,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白昼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在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区上方时,该地区白昼时间最长;在太阳直射点远离该地区时,白昼时间最短。这种变化影响了各地区的农业生产,如农作物的播种、生长和收获周期。气候类型:太阳直射点的分布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赤道附近由于全年太阳辐射较为均匀,大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而极地周围由于太阳辐射量少,常常属于冰原气候;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由于太阳辐射量在一年中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了各种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生物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影响了全球生物的活动模式,例如候鸟迁移、某些植物的开花时间等。【解析】1.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理解这一循环的重要性,它不仅影响季节的变化,还影响气候变化的模式。2.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温度变化: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了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光照时长变化:影响昼夜长短,进而影响生物的活动,如植物的生长周期;气候类型: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生物活动:影响候鸟迁徙、植物开花等生物活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的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