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园手法之路林木花草_第1页
造园手法之路林木花草_第2页
造园手法之路林木花草_第3页
造园手法之路林木花草_第4页
造园手法之路林木花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造园手法之路林木花草园或可无花,但不能无木。

我国园林中的林木,很有特点。归纳起来有两个特征:一是遵循“取其自然,顺其自然”之原则。无论松、柏、柳、梧、梅、竹、樟、槐等都按它们自己生长之姿态植之,几乎不加修饰。二是林木的自然组合。多株的树木,种得自然得体。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传统园林把树木列队而植,总是自然而然的散植于园中,表现着大自然之林木状态。

园中之植树,须看树而种树。有的树往往宜单植,如松、柏、樟、梧桐、银杏、棕榈等。或者也有多株同类之树植于一处,但总是有自己单独的形象、轮廊线。我们欣赏这类树,也总是赏其单颗树的形态。观松柏之矫健,看梧桐之魁然,视银杏之高耸,赏竹枝之秀雅。有的宜合种,如冬青、女贞、木樨、柑橘以及竹类等,种得浓密,意象丛林。这种树往往不欣赏其单株的形象,而且往往起渲染环境的作用,作为某个主题景物(如单石、单株树、亭、轩等)的陪衬物。这种“丛林”宜密不宜疏。这也是中国画之方法论,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通风。

园中之植树,须注意主次,切忌松柳竹槐乱种一起。所谓主次,就是一处地方以某树为主题,其余则作为陪衬。主题之树,不在数量之多少,而在于位置是否显要,形态是否突出。陪衬之林木,一要少个性(如冬青、女贞、洋槐之类)二要对主题之树起哄托作用,位置疏密等是关键。一处景观,树不宜染:种类宜少不宜多。树的种类多,难以统一。

园中之植树,也须注意植于何处。柳宜植水边,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之趣。桐榈不宜植阳处,否则它会疯长,太高则不好看。庭中宜植槐、榆之类,数年后亭亭如盖,夏阴于庭,能生凉意;冬则落叶,阳光满院。

樟宜植于园宅前部,楝宜植于其后部。我国民俗有“前樟后”之说,吉利之意。

松柏多植于山丘,虽为假山,但有真山之精神。山石松柏,其美学思想多有“言志”、“比德”之意。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轩前有松,则取其意;狮子林有指柏轩,也是人文之气,这是取宋代朱熹之句“笑指庭前柏”。其中有一株已有数百年,取名“腾跤”,形态入画。

竹宜丛生,山前、屋后、庭内皆宜。文人爱竹,相传晋代王羲之之子王微之,自汘居后庭中无竹,整天不乐,后来给他植竹于庭,他就得意了,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后来“此君”成了竹的代名词。文人爱竹,一是从概念出发,竹空心,有虚心好学之意;又有节,为高风亮节。二是从形态出发,竹有画意,许多画家喜画竹。因此,大多数园林均有竹。扬州个园,“个”即半枝竹,更有谦意。园主人黄应泰虽是盐商,但也喜舞文弄墨,别号即“个园”。

梅与竹相仿,也为文人喜欢之物,画家画它,园中也植它。梅清高,有骨气,“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苏州有邓尉山“香雪海”,杭州有“灵峰寻梅”;但园中之梅,不可能有那漫山遍野大片梅的条件,所以多为零星的,如狮子林问梅阁,有古梅名“卧龙”这是取名代李俊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园”。扬州何园中有座建筑叫船厅,周围植梅,故门前楹联曰:“月作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

园中林木要注意由小至大。新建园林多小树,植时不能太密,要考虑长大后的情形。如今有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如银杏、香樟之类,种得很密,殊不知这类树将来会长得很大。树植好少移动,须知“人动活,树动死”,特别忌动大树。

花卉在园林中也须重视手法。这种手法关键在于意境。如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小院中植海棠,院周有回廊,这是取苏东坡之诗《海棠》之意:“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谁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荷花也植于园林池中,而且往往把它诗化了。夏日荷花盛开,“映日荷花别样红”。苏州拙政园大水池中有荷风四面亭,与岸有小桥相连,亭有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荷到秋末冬初,荷叶残败,有萧琵之感,似悲剧之美。拙政园有座留听阁,阁前水池,池中有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李商隐诗《宿骆氏亭寄怀崔崔衮》之句意。

苏州怡园,多为“短镜头”之景,有花卉画册页之效果。如入口处一个小院,迎面一片白墙,上刻“怡园”二字,墙前有花坛,上植花卉、小树,置几块单石,形成花卉大写意之画意。

中国园林之林木,不同于西方园林之整齐排列,而是自然而成。中国园林之花卉,不同于西方园林之规则构图,往往将玫瑰、郁金香之类植于一处,形成一大片艳丽的几何图案之花。红、黄、蓝、紫固然好看,但这显然是人工所为。一个是顺其自然,人与自然共处;一个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用。这是两种不同哲学观之所致。

草的处理也不一样,西方园林多做成几何图案的地毯式的大草坪;中国传统园林则不同,多为分散的、点缀式的,在土坡表面植些草皮,而且往往还要植些灌木,置几块石头。

园林中的草,还有一个用途(手法)是假山单石脚下植之,作为石与地面交接。中国园林之理相通:“远山无脚,远树无根……山露脚不露顶,露顶不露脚。”(陈从周《说园》)。这种草多用麦门冬,有名书带草,其名有文人气。

山可缩小成假山,不过10余米,能意象出千仞高山;水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