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急危重症护理学(CriticalNursing)

二、授课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2学分。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12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简介: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

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

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学科。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

救技能;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

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

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教育学生尊重患者,学会并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关怀。

六、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护理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急救及危重症相关知识与技能为重点教学内容,通过

开展线下理论及实践教学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

方面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能阐述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重症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

2.能概括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原则、方法及意义,并正确运用实施院外救护;

3.能阐述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及管理知识、重症监测技术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迅速地评估患者病情,实施急诊分诊和检伤分类;

2.能够实施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法、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

3.能够对急症(如淹溺、CO中毒等)患者进行急救与护理;

4.能够熟练使用简易呼吸器、自动体外除颤仪、除颤仪等常用急救仪器设备。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理解“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认同热爱

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

2.通过急危重症救护基本理论、知识和常用技能学习,树立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专

业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的观念:

3.通过实训课学习,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服务伤病员的思想,增强积极应对突发卫生

事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七,前导课程及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

后续课程:无。

八、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1.教学内容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其资质认证。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2)难点: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资质要求。

3.教学目标

(1)阐述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

(2)总结我国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其资质认证趋势。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L教学内容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3)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4)团队合作(自学);

(5)医学伦理与器官捐献(自学)。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院前急救护理流程;

(2)难点:急诊护理工作、急诊科的任务,科室设置。

3.教学目标

(1)陈述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院外急救的概念;

(2)列举不同转送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要点;

(3)复述院外急救的重要性、特点以及任务;

(4)列举急诊护理工作、急诊科的任务;

(5)阐述急诊科的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维护与管理:

(6)陈述ICU的概念,科室设置、收治对象,监护内容及监护分级v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

第三章灾难护理

1.教学内容

(1)灾难护理概述;

(2)灾难医疗救援准备;

(3)灾难现场的医学救援;

(4)灾难的心理危机干预。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常见灾难的救护原则;

(2)难点:常见灾难的特点。

3.教学目标

(1)记忆灾难的概念、伤病员的检伤分类方法与标志、灾难的分类;伤病员转送的护

理要点;

(2)陈述护士在不同灾难救援阶段的优先活动;伤病员检伤分类的原则;现场救护的

范围;

(3)简单陈述灾难救援中伤员及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方法。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

第四章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急诊患者家属的护理;

(2)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常见心理问题;

理论教学

第七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1.教学内容

(1)心搏骤停;

(2)心肺脑复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心搏骤停的表现及判断,心肺脑复苏的操作方法;

(2)难点:心肺脑复苏的操作流程及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3.教学目标

(1)记忆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及临床表现诊断;基础生命支持的步骤、注意事项;

(2)复述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心搏骤停时给药途径;肾上腺素药理作用;

(3)正确对心搏骤停病人实施电除颤、心肺脑复苏急救技术;

(4)简述电除颤的注意事项及心肺脑复苏的有效指针;

(5)阐述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

第八章严重创伤

L教学内容

(1)概述;

(2)多发性创伤。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多发伤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2)难点: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3.教学目标

(1)记忆创伤的概念;创伤的分类;多发伤的概念;多发伤的分类;多发伤的

临床特点;多发伤的救治和护理;

(2)总结多发伤的伤情评估;

(3)阐述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创伤的评分系统;创伤后常见的心理反应;创伤后

常见的心理问题。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

第九章常见急症

1.教学内容

(1)呼吸困难、窒息、急性胸痛、严重心律失常;

(2)急性腹痛、高血糖症、低血糖症、脑卒中。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常见急症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2)难点,常见急症的评估方法和判断流程v

3.教学目标

(1)阐述急性胸痛的病情评估与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

(2)列举急性胸痛的发病原因。

4.教学方式

自学

第十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1.教学内容

(1)中暑;

(2)淹溺;

(3)电击伤;

(4)高原病。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中暑、淹溺、电击伤、高原病的救治原则、身体状况及护理措施;

(2)难点:常见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患者的整体护理。

3.教学目标

(1)阐述中暑、淹溺、电击伤、高原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正确对中暑、淹溺、电击伤、高原病病人实施急救与护理。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

第十一章急性中毒

1.教学内容

(1)概述;

(2)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3)百草枯中毒;

(4)一氧化碳中毒:

(5)急性乙醇中毒;

(6)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CO中毒,有机磷中毒的典型表现;

(2)难点:阿托品化的表现;对各种中毒进行判断。

3.教学目标

(1)记忆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

(2)阐述有机磷杀虫剂、一氧化碳、镇静催眠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救治原则及护理

措施;

(3)运用急救知识对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

第十二章常见危急值

L教学内容

常见危急值。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各种检验指标的正常值及危急值;

(2)难点:危急值及护理措施。

3.教学目标

(1)识记危急值及临床意义;

(2)能对出现危急值的患者即刻进行护理措施。

4.教学方式

自学

第十三章危重症患者评估与系统功能监测

1.教学内容

(1)危重症患者的评估;

(2)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监测。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各种系统功能监测措施;

(2)难点: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方法。

3.教学目标

(1)熟练选择适合的评估工具评估危重症患者病情;

(2)列举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方法;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临床意义与测压方法;SP02、

动脉血气分析常用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尿量的临床意义;

(3)记忆呼吸的频率、幅度与节律;总结常见的异常呼吸类型,呼吸容量常用指标的

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4)归纳无创心排出量的监测方法;心电图监测的分类;呼吸力学监测的主要项目及

临床意义。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

第十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

1.教学内容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脓毒症;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救治措施;

(2)难点: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3.教学目标

(1)分析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因:

(2)正确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护理。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一心肺脑复苏术

1.教学内容

(1)心搏骤停、呼吸骤停的判定方法;

(2)气道开放、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脑死亡的诊断;

(3)电除颤的方法、注意事项;

(4)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心肺复苏技术的操作要点;

(2)难点:心搏骤停、呼吸骤停的判定方法。

3.教学目标

(1)熟练操作电除颤、简易呼吸器囊、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技术;

(2)正确判断心搏骤停及心肺复苏效果。

4.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

实验二常见急救仪器使用及监测技术、海姆立克法

1.教学内容

(1)口咽通气管置入术;

(2)鼻咽通气管置入术;

(3)喉罩置入术;

(4)气管内插管术;

(5)气管切开术:

(6)抢救车、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7)海姆立克法的适应症及操作方法(成人、孕妇、婴儿、自己)。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方法;

(2)难点:气管插管的使用及管道护理方法;婴儿海姆立克法。

3.教学目标

(1)熟练操作心电监护仪,明确监护仪导联电极置放位置;

(2)比较多种不同人工气道建立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及优缺点:

(3)掌握海姆立克法具体操作方法。

4.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

实验三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

1.教学内容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的适应证、禁忌症及操作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

(2)难点:外伤止血、包扎。

3.教学目标

熟练操作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

4.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

实验四综合练习

1.教学内容

练习心肺复苏技术、简易呼吸器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心跳呼吸骤停的判定方法,徒手心肺复苏;

(2)难点:非同步电除颤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心搏骤停的判定方法及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技术;

(2)熟练操作简易呼吸器囊使用方法和电除颤技术。

4.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

九、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表

理论教学内容学实验/见习教学内容学

时时

第一章急危而症护理学

概述

2见习一心肺脑复苏术3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

系的组成与管理

见习二常见急救仪器使用及监

第三章灾难护理23

测技术、海姆立克法

见习三外伤止血、包扎、固

第五章急诊分诊23

定、搬运术

第六章急诊护理评估2见习四综合练习3

第七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