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_第1页
瓯海区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_第2页
瓯海区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_第3页
瓯海区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_第4页
瓯海区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瓯海区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1.(2023七上·瓯海期中)根据拼音补出文段中的汉字。

秋天,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chángyáng。翻开《千家诗》,诗作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xuàn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liáo乱,心旷神怡;聆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感受文学潜移墨化的力量,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跻身世界名校哈佛……秋天,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答案】徜徉;绚;缭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chángyáng——徜徉;xuàn丽——绚丽;眼花liáo乱——眼花缭乱

故答案为:徜徉;绚;缭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2023七上·瓯海期中)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墙角砖缝中的小瓜苗,昂然挺立,那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擎天撼地:形容力气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C.“弯道超车”是实现富民强省的新战略,是湖南经济腾飞的重大举措。(“弯道超车":机动车在弯道超速行使。)

D.时下,网络最流行的语言是“史上最牛的人”,牛人,多用于贴吧、论坛。(牛人:喻指那些非常厉害让人赞叹或惊讶的人。)

【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擎天撼地:形容力气巨大。这里赞颂小瓜苗的生命力巨大,正确。

B.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这里说公民应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正确。

C.弯道超车:机动车在弯道超速行驶,这是本意。这里比喻这里是指在困难或不可能的地方实现超越。故理解错误。

D.牛人:喻指那些非常厉害让人赞叹或惊讶的人,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2023七上·瓯海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俄罗斯世界杯球场外人声顶沸,这里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忠实球迷,有的举杯狂欢,有的抱头沉思,有的相拥而泣,有的欢喜而歌。

B.胡适14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这样一位严师慈母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他很深的影响,然而此次一别,胜似抉别!

C.儿时我们在乡野小道上你追我赶、打闹嬉戏,亲密无间,如今再次相见,却形同陌路,不禁让人感概万千。

D.杭州桐庐的民宿大多位于山腰之间,远离尘世的纷扰,于青竹茂林间觅得一方净土,小巧的房子依溪傍山,多有野趣。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和正确书写。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错别字改正为:A人声鼎沸;B诀别;C感慨万千。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4.(2023七上·瓯海期中)请根据要求填写诗文名句。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十二章》中,教导我们要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的句子是:,。

【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

(2)应傍战场开

(3)君问归期未有期

(4)断肠人在天涯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注意易错字:羌、流;

(2)注意易错字:傍、战;

(3)注意易错字:君、期;

(4)注意易错字:断、肠、涯;

(5)注意易错字:温、故、矣。

故答案为:影入平羌江水流;应傍战场开;君问归期未有期;断肠人在天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①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②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③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④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2023七上·瓯海期中)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B.《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

常》《琐记》。

C.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2)下面文字节选自潘旭澜《的艺术》一文。请你结合作品中有关“阿长”的具体内容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使我想起中国史传文学中“不虚美"不隐恶”的主张。我认为,这既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与现实主义精神相通的。《朝花夕拾》

不是史传文学,但作为写真人实事的散文,这样来写人物,无疑是应该肯定的,而且,对于文学创作中,描写较为复杂的性格,避免将人物简羊化、绝对化也是有益的经验。

【答案】(1)B

(2)《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是一个租俗、愚味的封建妇女,但她的身上同时也闪耀着善良的光辉,在《狗·猫·鼠》里已先写了她踏死“我"心爱的隐鼠。到《阿长与》,又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写她。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夏天睡觉又在上写“大"字,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这些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写出阿长的粗俗;接着写她元旦清早给“我"的磨难。这些“古怪的仪式”虽然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但因“烦项之至'非常麻烦”,使“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再来,写她讲“长毛"的故事,更进一步写出了阿长的愚昧。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虽然根本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但她却在她告假回来时,一见面就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件事,充分表现了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ACD.正确;

B.有误,“《琐记》"表述不正确。《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材料主要表现《朝花夕拾》中对阿长描写的真实性,这是文学创作所需要的,同时写人时还应注意人物形象的个性化特征,不可过于简单。然后结合《阿长与》《狗·猫·鼠》等作品中对阿长的相关描写来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B

(2)《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是一个租俗、愚味的封建妇女,但她的身上同时也闪耀着善良的光辉,在《狗·猫·鼠》里已先写了她踏死“我”心爱的隐鼠。到《阿长与》,又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写她。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夏天睡觉又在上写“大”字,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这些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写出阿长的粗俗;接着写她元旦清早给“我”的磨难。这些“古怪的仪式"虽然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但因“烦项之至'非常麻烦”,使“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再来,写她讲“长毛”的故事,更进一步写出了阿长的愚昧。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虽然根本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但她却在她告假回来时,一见面就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件事,充分表现了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用心读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名著阅读是初中阶段的必考题型,对学生的阅读积累能力有一定的考验,学生在日常的名著学习中,要学会将作者、主人公及主要事迹进行匹配记忆。

(2)本题考查名著理解与分析。结合题目中各评论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匹配原著相关内容。日常学习名著时,我们要积累作品有关文学常识、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读懂作品的主题思想等,并学会对书中的经典情节、精彩细节等进行鉴赏,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6.(2023七上·瓯海期中)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汉字,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看着它们,不能不让人产生遐想。

班级开展“走进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辨析结构)从字形结构上来说,现代汉字可分为形声字、会意字和记号字。请从“村、水、抓、山、明、林"中任选两个字,指出其造字方法(形声、会意、象形)。

①所选汉字:造字方法:。

②所选汉字:造字方法:。

(2)(妙解汉字)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外,还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例如:“俗”字,就是一个人一个谷,人吃五谷,即是俗。但是谁又能脱俗呢?除非不食人间烟火。还有“仙"字,人在山中就是仙,因为摆脱了市井尘世的困扰。

请你仿照这种解释,从“雅、趣、研”中任选一个,说说“汉字中的哲学"。

(3)(表达感悟)鲁迅对中国文字的评价: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从汉字音形义的角度,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汉字的赞美之情。

【答案】(1)山;象形;林;会意

(2)示例:“雅”,一个牙,一个佳,就是说要想雅必须先吃饱。所以雅从俗中来。“趣”,走过去,取过来,才能体会到无穷的意趣。也就是说凡事必须身体力行。“研”,一个石,一个开,说明了只有刻苦才能金“石"为“开”。

(3)示例:汉字如同大自然中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我们跟它们说话、玩耍,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知识点】文化特色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了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法。其中象形、会意、形声三种是主要的造字法。象形字: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形声字: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然后根据形声、会意、象形等三者的定义,分析村、水、抓、山、明、林的造字法即可。

(2)三字都属于形声字。根据声旁和形旁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阐述即可。注意:雅,形声,从佳,牙声,从佳,与鸟有关。《诗经》中包含《大雅》《小雅》。雅者古正也。——《白虎通·礼乐》。趣,形声。从走取声。本义:急,赶快。趣,疾也。——《说文》研,形声。从石,开声。本义:细磨。

(3)要求学生运用优美的语言形容汉字音、形、义的美即可。注意修辞方法的合理运用。如:汉字,听是一首歌;汉字,看像一幅画;汉字,品似一壶酒。

故答案为:(1)山;象形;林;会意;

(2)示例:“雅”,一个牙,一个佳,就是说要想雅必须先吃饱。所以雅从俗中来。“趣”,走过去,取过来,才能体会到无穷的意趣。也就是说凡事必须身体力行。“研”,一个石,一个开,说明了只有刻苦才能金“石”为“开"。

(3)示例:汉字如同大自然中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我们跟它们说话、玩耍,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文学、文化常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此类题型较为简单,学生根据题干要求完成,注意语言大方得体,格式正确即可。另外,此类型题多为开放型题型,学生根据要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3)本题考查学生的开放性试题的解题能力。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这类试题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在答题的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2023七上·瓯海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躯赶季节的低速,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涧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文章局部有改动)

7.文中第④~⑥段是从哪三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

8.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9.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中加点词“点缀"的含义。

10.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

【答案】7.冬雨、落叶、原野。

8.示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北国冬天的壮景、江南冬天的娇怯,衬托出德宏冬天热情的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9.点缀本意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文中是指原野上有白霜装点,再配上其它景物,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更加美丽。

10.因为作者离开德宏后,在异乡感受了冬天的寒冷和寂寞,与家乡的冬天有了对比,才感到了家乡冬色的秀美。

【知识点】感受、分析环境描写;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文章内容梳理能力。梳理文章内容时,首先需明确主旨,再围绕主旨分解各部分要点。具体步骤如下:①确定主旨,快速浏览文章,捕捉主要信息和作者意图,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作为梳理的起点。②分解要点,识别段落主题:将文章划分为若干段落,每段提炼一个主题句。根据段落主题,将内容归类到不同的逻辑单元下,如背景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③构建框架:使用标题、小标题或编号列表,构建清晰的文章框架。确保各部分之间逻辑连贯,使用过渡句或词语连接。④检查完善:确保梳理的内容准确无误,无遗漏。调整语言表述,使梳理结果更加简洁明了。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涉及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和短语的理解。如词语的基本义、语境义、象征义、双关义以及隐喻义。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到涉及的句子或词语,然后回顾鉴赏的角度,再分析所找到句子或词语有无这方面的特点。最后答题时要按照如下思路进行:先指明手法技巧,比如修辞角度、感官角度、遣词造句角度、选材角度等,然后分析句中该技巧是如何使用的,最后分析该种技巧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7.阅读4-6段可以总结出,根据“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可知,第四段写德宏冬天的雨,根据“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可知,第5段写冬天的落叶,根据“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可知,第6段写冬日的原野,可以用简洁的名词来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冬雨、落叶、原野

8.“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此句将德宏的冬色与毛泽东诗词中北国的冬天,江南娇怯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了“我”对德宏冬天的喜爱。“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写出了喜爱德宏冬天的原因,德宏的冬天是热情的,冷暖爽凉。

故答案为:示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北国冬天的壮景、江南冬天的娇怯,衬托出德宏冬天热情的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9.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先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再结合句子意思去分析,“点缀”原意是“装饰”,由“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一句可知,文中是指原野上有白霜装点,再配上其它景物,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更加美丽。

故答案为:点缀本意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文中是指原野上有白霜装点,再配上其它景物,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更加美丽。

10.作者一开始并没有刻意的感到德宏冬天的美,是在作者离开故乡后,感到异乡冬天的寒冷和寂寥,形成了对比,才感到家乡冬季的美,意思正确即可。

故答案为:因为作者离开德宏后,在异乡感受了冬天的寒冷和寂寞,与家乡的冬天有了对比,才感到了家乡冬色的秀美。

(2023七上·瓯海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注]①外兄:表兄。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取而疾走()反长安()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

12.下列加点字与“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一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公亦以此自矜

C.徐以杓酌油沥之D.投以骨

1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断两处)

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14.小敏和小宇对元镇“取旁舍儿书”和“见《诗经》,取而疾走"的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1.跑;同“返”,返回;放下

12.B

13.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14.示例一:我同意小敏的看法。元镇热爱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他没有提前告知就拿了别人的书,但他是为了学习,而且他的家庭也确实非常贫困,这种无奈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示例二:我同意小宇的看法。爱读书固然是好事,但因为自己家贫无书就偷拿邻家的书,这是不可取的。偷窃是道德问题,贫穷不能成为偷窃的借口,学知识之前先要学会做人。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有六大技巧,可从名词、动词、虚词、特殊句式、修辞方法和对话标志划分句子停顿。大家在做题时可有意识地标记出这些特征点,同时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做好复盘,才是有效掌握。

(4)本题考查学生的观点表述能力。此类题型较为简单,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完成,注意语言大方得体,格式正确、观念积极向上即可。另外,此类型题多为开放型题型,学生根据要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参考译文:元镇是长安人,家庭贫困,无法跟随老师学习。当时没有书籍,他曾经偷取邻居孩子的书籍,避开人偷偷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一本《书经》,书的四个角已经磨损,且没有标点符号,他自己用意识理解其中的内容,最终通晓了它的意义。十岁时,他在邻居家的药箱中发现了《诗经》,拿起来就跑。父亲看见后很生气,责备他去田里干活,但他却把书带到田埂上,坐在高处大声诵读,读书声不断。后来回到长安,与众多学者以当时的文章闻名天下。元镇从小到老都不放手书籍,出门时用骡马捆书随身携带,回家则点燃蜡烛直到天亮。他的勤奋如此,人们都赞叹不已。

11.①句意:拿起来就跑。走:跑;

②句意:(后来)回到长安。反:返回;

③句意:元镇从小到老都不放手书籍。释:放下。

故答案为:跑;同“返”,返回;放下

12.题干例句中“以”是介词,“用"的意思。

A项译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句中“以"是“用”的意思;

B项译为“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句中“以”译为“凭借";

C项译为“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人葫芦里”句中“以"是“用”的意思;

D项译为“用骨头扔(狼)”,句中“以”是“用"的意思。

故答案为:B

13.对于句子“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的停顿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来进行划分。这句话出自《元镇读书》的节选,描述了元镇在田间勤奋读书的情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父亲)责备(元镇)去田里,元镇就带着书到田间的土坡上大声诵读。"接下来,我们根据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进行停顿划分:“责往田”是一个完整的动作描述,表示“责备(元镇)去田里”,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停顿点。“则携至田畦”描述了元镇随后的行动,即“就带着书到田间的土坡上”,这里也可以作为一个停顿点。“踞高阜而诵”则进一步描述了元镇在土坡上的具体行为,即“蹲坐在高土坡上大声诵读”,这是句子的最后一个部分。

故答案为: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14.此题为开放题,两种观点皆有可取之处,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表述自己支持的理由即可。如果同意小宇的说法,可从读书是知识的获致,偷窃是一个人道德高低的表现,不可做一个有才无德之人来表述理由。如果同意小敏的看法,则可从元镇的家庭情况来表述理由,因为社会地位低,家境贫寒、这种行为实属无奈之举。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同意小敏的看法。元镇热爱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他没有提前告知就拿了别人的书,但他是为了学习,而且他的家庭也确实非常贫困,这种无奈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示例二:我同意小宇的看法。爱读书固然是好事,但因为自己家贫无书就偷拿邻家的书,这是不可取的。偷窃是道德问题,贫穷不能成为偷窃的借口,学知识之前先要学会做人。

(2023七上·瓯海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

15.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5.桂花、春山、明月、山鸟、春涧

16.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诵读全诗,分析诗中的画面,揣摩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情感的能力。从古诗中解读情感与心境是一个深入探索的过程。我们需要了解背景、细读诗句并尝试共情体验。一般来说,在绝句和律诗中,往往尾句和尾联是全诗情感主旨的集中体现,而除此之外,在了解诗人生平后做答可以减少答案的偏差。比较熟悉的一线诗人的生平要日常积累,仔细了解,但不熟悉的诗人可以通过题目所给的注释寻找蛛丝马迹。

15.“人闲桂花落”写的是“桂花"夜静春山空”写的是“春山"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的有“明月"山鸟”“春涧"。

故答案为:桂花、春山、月、山鸟、春涧

16.解答本题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作者表达的情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中的“闲"是清闲的意思,“静”是安静的意思,这两句写出环境的宁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句以动衬静更显示出环境的静谧、幽美、空寂。整首诗歌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通过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17.(2023七上·瓯海期中)下图是一幅中国画,请你发挥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绘画中人物故事。(80字左右)

【答案】春天来了,几个小孩子放学后飞快地向田野中跑去。一个男孩手里拿着一只蝴蝶风筝,旁边站着几个围观的孩子。春风正好,风筝很快就放得很高很高。这时几只鸟从远处飞来,仿佛在和风筝比赛。孩子们的眼睛注视着迎风飞翔的风筝,兴奋地欢呼着。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图画,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图中故事。图画中有草、一群人在放风筝。根据常识可知,应该是在春天。故在描写时可以加入符合现实的想象,完成写作即可。注意要求语言生动、细腻。可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富有诗意,适当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字数不要超过80字,属于片段写作。

故答案为:春天来了,几个小孩子放学后飞快地向田野中跑去。一个男孩手里拿着一只蝴蝶风筝,旁边站着几个围观的孩子。春风正好,风筝很快就放得很高很高。这时几只鸟从远处飞来,仿佛在和风筝比赛。孩子们的眼睛注视着迎风飞翔的风筝,兴奋地欢呼着。

【点评】这是一篇看图写文的片段创作。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寥寥数语描绘了一副美丽动人的春日纸鸢图,描写细腻生动,运用看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不失为一片考场佳作。

18.(2023七上·瓯海期中)十三四岁的你,刚刚走过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可贵的亲情;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难得的友情;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来之不易的成功;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

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能表达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收获

田野里沉甸甸的果实是农民的收货;赞赏的目光和鼓励的掌声是艺术家的收获:学生的每一个好成绩都是老师的收获。收获,一个不起眼的字眼,但每一次收获的背后都有一份辛劳,一个故事。每个人的收获都不同,那天,我从别人的故事里收获到了尊严的意义。

在一个阴雨天,我独自走在街上散步。突然,一个用毛笔写的大红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请您让我给您写幅对联,您出多少钱都可以。”出于好奇,我走上去看了看,只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坐在地上,脚趾夹着一支毛笔在纸上写字。我往上一看,发现他那空空的袖管一晃一晃的,破烂不堪的衣服更让人看着我心酸。但他的脸上,露出的却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神情。在小男孩的旁边,坐着他的老母亲,母亲双目失明,两眼的皱纹更加格外显眼。在这对母子的脸上,我看到了与其他卖艺人不同的神情。其他卖艺人都是用卑微的眼神乞求,而这对母子的脸上却让我看到了尊严……

正当我若有所思时一段话打断了我的思路。“不行,我不能收这些钱。"只听见男孩说,“没关系,这30元又不多,你这儿不是还写着给多少钱都可以吗?”只见一个青年男子笑着说道。原来,他看到男孩很可怜,便想都给小男孩一点钱。“我想用自己的双手来挣钱,而不是向你们乞讨!"男孩严肃地说着。谁都知道小男孩没有手臂,但他依然这么固执,他的母亲流下了欣慰的眼泪。此刻,一缕光照在少年的身上,闲的格外灿烂。在场的所有人都要求小男孩给他们写对联,并给他多于5元少于10元的钱,因为他们都怕伤害到这个孩子的自尊心。

这样的年代,像小男孩一样的卖艺人已经没有多少了。他虽然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但依然守住了生命的尊严。他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不就是我们最好的收获吗?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所谓词语类命题作文是指仅以一个词语为题目的作文命题形式。作为命题的词语,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是内涵丰富,词义往往既有本义:引申义,又有比喻义、象征义。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内涵,即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点、范围、对象、程度。这是我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成败。这是一道词语类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故答案为:

参考例文

收获

田野里沉甸甸的果实是农民的收获;赞赏的目光和鼓励的掌声是艺术家的收获;学生的每一个好成绩都是老师的收获。收获,一个不起眼的字眼,但每一次收获的背后都有一份辛劳,一个故事。每个人的收获都不同,那天,我从别人的故事里收获到了尊严的意义。

在一个阴雨天,我独自走在街上散步。突然,一个用毛笔写的大红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请您让我给您写幅对联,您出多少钱都可以。”出于好奇,我走上去看了看,只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坐在地上,脚趾夹着一支毛笔在纸上写字。我往上一看,发现他那空空的袖管一晃一晃的,破烂不堪的衣服更让人看着我心酸。但他的脸上,露出的却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神情。在小男孩的旁边,坐着他的老母亲,母亲双目失明,两眼的皱纹更加格外显眼。在这对母子的脸上,我看到了与其他卖艺人不同的神情。其他卖艺人都是用卑微的眼神乞求,而这对母子的脸上却让我看到了尊严……

正当我若有所思时一段话打断了我的思路。“不行,我不能收这些钱。"只听见男孩说,“没关系,这30元又不多,你这儿不是还写着给多少钱都可以吗?”只见一个青年男子笑着说道。原来,他看到男孩很可怜,便想都给小男孩一点钱。“我想用自己的双手来挣钱,而不是向你们乞讨!"男孩严肃地说着。谁都知道小男孩没有手臂,但他依然这么固执,他的母亲流下了欣慰的眼泪。此刻,一缕光照在少年的身上,闲的格外灿烂。在场的所有人都要求小男孩给他们写对联,并给他多于5元少于10元的钱,因为他们都怕伤害到这个孩子的自尊心。

这样的年代,像小男孩一样的卖艺人已经没有多少了。他虽然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但依然守住了生命的尊严。他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不就是我们最好的收获吗?

【点评】本文开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导入本文索要描绘的收获背后的故事。小作者描绘了一个街头卖艺小男孩的故事,运用了细腻的人物描写,刻画出了形象鲜明的主人公,同时通过这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再次突出本文主题——作者通过卖艺人的事件,看到了他背后自立自强的精神。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令人眼前一亮,值得我们学习。

1/1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1.(2023七上·瓯海期中)根据拼音补出文段中的汉字。

秋天,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chángyáng。翻开《千家诗》,诗作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xuàn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liáo乱,心旷神怡;聆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感受文学潜移墨化的力量,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跻身世界名校哈佛……秋天,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2.(2023七上·瓯海期中)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墙角砖缝中的小瓜苗,昂然挺立,那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擎天撼地:形容力气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C.“弯道超车"是实现富民强省的新战略,是湖南经济腾飞的重大举措。(“弯道超车”:机动车在弯道超速行使。)

D.时下,网络最流行的语言是“史上最牛的人",牛人,多用于贴吧、论坛。(牛人:喻指那些非常厉害让人赞叹或惊讶的人。)

3.(2023七上·瓯海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俄罗斯世界杯球场外人声顶沸,这里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忠实球迷,有的举杯狂欢,有的抱头沉思,有的相拥而泣,有的欢喜而歌。

B.胡适14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这样一位严师慈母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他很深的影响,然而此次一别,胜似抉别!

C.儿时我们在乡野小道上你追我赶、打闹嬉戏,亲密无间,如今再次相见,却形同陌路,不禁让人感概万千。

D.杭州桐庐的民宿大多位于山腰之间,远离尘世的纷扰,于青竹茂林间觅得一方净土,小巧的房子依溪傍山,多有野趣。

4.(2023七上·瓯海期中)请根据要求填写诗文名句。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十二章》中,教导我们要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的句子是:,。

5.(2023七上·瓯海期中)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B.《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

常》《琐记》。

C.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2)下面文字节选自潘旭澜《的艺术》一文。请你结合作品中有关“阿长"的具体内容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使我想起中国史传文学中“不虚美”“不隐恶"的主张。我认为,这既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与现实主义精神相通的。《朝花夕拾》

不是史传文学,但作为写真人实事的散文,这样来写人物,无疑是应该肯定的,而且,对于文学创作中,描写较为复杂的性格,避免将人物简羊化、绝对化也是有益的经验。

6.(2023七上·瓯海期中)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汉字,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看着它们,不能不让人产生遐想。

班级开展“走进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辨析结构)从字形结构上来说,现代汉字可分为形声字、会意字和记号字。请从“村、水、抓、山、明、林"中任选两个字,指出其造字方法(形声、会意、象形)。

①所选汉字:造字方法:。

②所选汉字:造字方法:。

(2)(妙解汉字)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外,还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例如:“俗”字,就是一个人一个谷,人吃五谷,即是俗。但是谁又能脱俗呢?除非不食人间烟火。还有“仙"字,人在山中就是仙,因为摆脱了市井尘世的困扰。

请你仿照这种解释,从“雅、趣、研”中任选一个,说说“汉字中的哲学"。

(3)(表达感悟)鲁迅对中国文字的评价: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从汉字音形义的角度,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汉字的赞美之情。

(2023七上·瓯海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躯赶季节的低速,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涧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文章局部有改动)

7.文中第④~⑥段是从哪三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

8.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9.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中加点词“点缀"的含义。

10.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

(2023七上·瓯海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注]①外兄:表兄。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取而疾走()反长安()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

12.下列加点字与“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一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公亦以此自矜

C.徐以杓酌油沥之D.投以骨

1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断两处)

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14.小敏和小宇对元镇“取旁舍儿书"和“见《诗经》,取而疾走”的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2023七上·瓯海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

15.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2023七上·瓯海期中)下图是一幅中国画,请你发挥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绘画中人物故事。(80字左右)

18.(2023七上·瓯海期中)十三四岁的你,刚刚走过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可贵的亲情;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难得的友情;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来之不易的成功;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

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能表达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徜徉;绚;缭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chángyáng——徜徉;xuàn丽——绚丽;眼花liáo乱——眼花缭乱

故答案为:徜徉;绚;缭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擎天撼地:形容力气巨大。这里赞颂小瓜苗的生命力巨大,正确。

B.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这里说公民应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正确。

C.弯道超车:机动车在弯道超速行驶,这是本意。这里比喻这里是指在困难或不可能的地方实现超越。故理解错误。

D.牛人:喻指那些非常厉害让人赞叹或惊讶的人,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和正确书写。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错别字改正为:A人声鼎沸;B诀别;C感慨万千。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4.【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

(2)应傍战场开

(3)君问归期未有期

(4)断肠人在天涯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注意易错字:羌、流;

(2)注意易错字:傍、战;

(3)注意易错字:君、期;

(4)注意易错字:断、肠、涯;

(5)注意易错字:温、故、矣。

故答案为:影入平羌江水流;应傍战场开;君问归期未有期;断肠人在天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①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②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③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④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答案】(1)B

(2)《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是一个租俗、愚味的封建妇女,但她的身上同时也闪耀着善良的光辉,在《狗·猫·鼠》里已先写了她踏死“我"心爱的隐鼠。到《阿长与》,又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写她。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夏天睡觉又在上写“大"字,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这些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写出阿长的粗俗;接着写她元旦清早给“我"的磨难。这些“古怪的仪式”虽然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但因“烦项之至'非常麻烦”,使“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再来,写她讲“长毛"的故事,更进一步写出了阿长的愚昧。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虽然根本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但她却在她告假回来时,一见面就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件事,充分表现了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ACD.正确;

B.有误,“《琐记》"表述不正确。《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材料主要表现《朝花夕拾》中对阿长描写的真实性,这是文学创作所需要的,同时写人时还应注意人物形象的个性化特征,不可过于简单。然后结合《阿长与》《狗·猫·鼠》等作品中对阿长的相关描写来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B

(2)《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是一个租俗、愚味的封建妇女,但她的身上同时也闪耀着善良的光辉,在《狗·猫·鼠》里已先写了她踏死“我”心爱的隐鼠。到《阿长与》,又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写她。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夏天睡觉又在上写“大”字,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这些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写出阿长的粗俗;接着写她元旦清早给“我”的磨难。这些“古怪的仪式"虽然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但因“烦项之至'非常麻烦”,使“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再来,写她讲“长毛”的故事,更进一步写出了阿长的愚昧。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虽然根本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但她却在她告假回来时,一见面就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件事,充分表现了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用心读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名著阅读是初中阶段的必考题型,对学生的阅读积累能力有一定的考验,学生在日常的名著学习中,要学会将作者、主人公及主要事迹进行匹配记忆。

(2)本题考查名著理解与分析。结合题目中各评论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匹配原著相关内容。日常学习名著时,我们要积累作品有关文学常识、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读懂作品的主题思想等,并学会对书中的经典情节、精彩细节等进行鉴赏,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6.【答案】(1)山;象形;林;会意

(2)示例:“雅”,一个牙,一个佳,就是说要想雅必须先吃饱。所以雅从俗中来。“趣”,走过去,取过来,才能体会到无穷的意趣。也就是说凡事必须身体力行。“研”,一个石,一个开,说明了只有刻苦才能金“石"为“开”。

(3)示例:汉字如同大自然中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我们跟它们说话、玩耍,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知识点】文化特色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了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法。其中象形、会意、形声三种是主要的造字法。象形字: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形声字: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然后根据形声、会意、象形等三者的定义,分析村、水、抓、山、明、林的造字法即可。

(2)三字都属于形声字。根据声旁和形旁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阐述即可。注意:雅,形声,从佳,牙声,从佳,与鸟有关。《诗经》中包含《大雅》《小雅》。雅者古正也。——《白虎通·礼乐》。趣,形声。从走取声。本义:急,赶快。趣,疾也。——《说文》研,形声。从石,开声。本义:细磨。

(3)要求学生运用优美的语言形容汉字音、形、义的美即可。注意修辞方法的合理运用。如:汉字,听是一首歌;汉字,看像一幅画;汉字,品似一壶酒。

故答案为:(1)山;象形;林;会意;

(2)示例:“雅”,一个牙,一个佳,就是说要想雅必须先吃饱。所以雅从俗中来。“趣”,走过去,取过来,才能体会到无穷的意趣。也就是说凡事必须身体力行。“研”,一个石,一个开,说明了只有刻苦才能金“石”为“开"。

(3)示例:汉字如同大自然中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我们跟它们说话、玩耍,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文学、文化常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此类题型较为简单,学生根据题干要求完成,注意语言大方得体,格式正确即可。另外,此类型题多为开放型题型,学生根据要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3)本题考查学生的开放性试题的解题能力。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这类试题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在答题的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答案】7.冬雨、落叶、原野。

8.示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北国冬天的壮景、江南冬天的娇怯,衬托出德宏冬天热情的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9.点缀本意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文中是指原野上有白霜装点,再配上其它景物,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更加美丽。

10.因为作者离开德宏后,在异乡感受了冬天的寒冷和寂寞,与家乡的冬天有了对比,才感到了家乡冬色的秀美。

【知识点】感受、分析环境描写;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文章内容梳理能力。梳理文章内容时,首先需明确主旨,再围绕主旨分解各部分要点。具体步骤如下:①确定主旨,快速浏览文章,捕捉主要信息和作者意图,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作为梳理的起点。②分解要点,识别段落主题:将文章划分为若干段落,每段提炼一个主题句。根据段落主题,将内容归类到不同的逻辑单元下,如背景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③构建框架:使用标题、小标题或编号列表,构建清晰的文章框架。确保各部分之间逻辑连贯,使用过渡句或词语连接。④检查完善:确保梳理的内容准确无误,无遗漏。调整语言表述,使梳理结果更加简洁明了。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涉及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和短语的理解。如词语的基本义、语境义、象征义、双关义以及隐喻义。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到涉及的句子或词语,然后回顾鉴赏的角度,再分析所找到句子或词语有无这方面的特点。最后答题时要按照如下思路进行:先指明手法技巧,比如修辞角度、感官角度、遣词造句角度、选材角度等,然后分析句中该技巧是如何使用的,最后分析该种技巧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7.阅读4-6段可以总结出,根据“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可知,第四段写德宏冬天的雨,根据“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可知,第5段写冬天的落叶,根据“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可知,第6段写冬日的原野,可以用简洁的名词来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冬雨、落叶、原野

8.“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此句将德宏的冬色与毛泽东诗词中北国的冬天,江南娇怯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了“我”对德宏冬天的喜爱。“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写出了喜爱德宏冬天的原因,德宏的冬天是热情的,冷暖爽凉。

故答案为:示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北国冬天的壮景、江南冬天的娇怯,衬托出德宏冬天热情的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9.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先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再结合句子意思去分析,“点缀”原意是“装饰”,由“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一句可知,文中是指原野上有白霜装点,再配上其它景物,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更加美丽。

故答案为:点缀本意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文中是指原野上有白霜装点,再配上其它景物,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更加美丽。

10.作者一开始并没有刻意的感到德宏冬天的美,是在作者离开故乡后,感到异乡冬天的寒冷和寂寥,形成了对比,才感到家乡冬季的美,意思正确即可。

故答案为:因为作者离开德宏后,在异乡感受了冬天的寒冷和寂寞,与家乡的冬天有了对比,才感到了家乡冬色的秀美。

【答案】11.跑;同“返”,返回;放下

12.B

13.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14.示例一:我同意小敏的看法。元镇热爱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他没有提前告知就拿了别人的书,但他是为了学习,而且他的家庭也确实非常贫困,这种无奈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示例二:我同意小宇的看法。爱读书固然是好事,但因为自己家贫无书就偷拿邻家的书,这是不可取的。偷窃是道德问题,贫穷不能成为偷窃的借口,学知识之前先要学会做人。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有六大技巧,可从名词、动词、虚词、特殊句式、修辞方法和对话标志划分句子停顿。大家在做题时可有意识地标记出这些特征点,同时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做好复盘,才是有效掌握。

(4)本题考查学生的观点表述能力。此类题型较为简单,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完成,注意语言大方得体,格式正确、观念积极向上即可。另外,此类型题多为开放型题型,学生根据要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参考译文:元镇是长安人,家庭贫困,无法跟随老师学习。当时没有书籍,他曾经偷取邻居孩子的书籍,避开人偷偷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一本《书经》,书的四个角已经磨损,且没有标点符号,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