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南湖附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浙江省嘉兴市北师大南湖附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
1.(2023七上·南湖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渐入仲秋,没有了夏的热烈与粗犷,整个大地似乎格外的憔悴。唯独这一棵树,好像把酝niàng()了一个夏天的活力毫不吝sè()地拿了出来,在这片静mì()而萧瑟的土地上,显得生机勃勃。或许它更像一位lì()临的王,用全部的力量在唤醒这昏沉的大地——来吧,让我们再造一个春夏!
酝niàng吝sè静mìlì临;
【答案】酿;啬;谧;莅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niàng"对应的是“酿”字,“sè"对应的是“啬”字,“mì"对应的是“谧”字,“lì"对应的是“莅”字。
故答案为:酿;啬;谧;莅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2023七上·南湖期中)古诗文名句默写。
(1),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3),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
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1)秋风萧瑟
(2)风正一帆悬
(3)枯藤老树昏鸦
(4)学而不思则罔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2)(3)(4)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萧、瑟、悬、藤、罔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闻听此消息后,写下这首诗遥寄友人,以表达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关怀以及自己深深的离愁别绪。题目明确要求找出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首先通过“我寄愁心与明月”把明月拟人化,使其具备了接收诗人愁心的能力,然后“随君直到夜郎西"则进一步借助拟人化的明月来实现对友人行程的伴随,从而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离愁别绪淋漓尽致地寄托其中,完全符合题目所设定的条件。
故答案为:(1)秋风萧瑟;(2)风正一帆悬;(3)枯藤老树昏鸦;(4)学而不思则罔;(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2023七上·南湖期中)下列是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有很强的抒情性。《春》抒发了朱自清对春天的热切赞美,《济南的冬天》让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对济南深切的喜爱和怀恋。
B.动词和名词是我们常见的两类词。“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这句话中,“手指"花叶”是名词,“搓捻"是动词。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尊君”与“家君”,前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后者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D
【知识点】称谓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舍弟”是谦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2023七上·南湖期中)名著阅读。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四位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使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2)寻访鲁迅故里,走近楹联文化。请你为以下景点选择合适的楹联
百草园——()三味书屋——()香火堂——()
备选答案:
A越中故地孕文豪,胜迹千秋启后人。
B仰视桑葚熟,俯听蟋蟀鸣。
C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注释:太羹:“诗书,味之太羹”,意思是说经书像是食物里的太羹
【答案】(1)D
(2)B;C;A
【知识点】对联;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朝花夕拾》有关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注意结合阅读章节和知识积累做出正确判断。D项考查修辞赏析,“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故事错误的。
(2)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期的乐园,在他的笔下,百草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充满了童趣和自然的生机。“仰视桑葚熟”描绘了抬头可以看到桑葚成熟的景象,桑葚是百草园中常见的植物,鲁迅在文中也曾提及在百草园里摘桑葚等趣事;“俯听蟋蟀鸣"则体现了俯身就能听到蟋蟀鸣叫的画面,蟋蟀也是百草园里活跃的小昆虫,常常能给童年的鲁迅带来欢乐与好奇。这句楹联通过描写在百草园中抬头、俯身能观察到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象,生动地展现了百草园富有野趣、充满生机的特点,与百草园在人们印象中作为鲁迅童年欢乐的自然天地这一形象相契合。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是一个注重知识传授和品德培养的场所。“至乐无声唯孝悌”强调了在传统的儒家观念里,最大的快乐是来自于对孝悌等品德的践行,这反映了当时书屋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中对品德修养的重视;“太羹有味是诗书"把经书比作食物里的太羹,说明诗书就如同太羹一样,虽然看似平淡却有着深厚的滋味,寓意着在三味书屋中学习诗书能让人获得如同品味太羹般的精神滋养。这句楹联很好地体现了三味书屋作为一个文化教育场所,既注重品德教育又重视知识传授的内涵,与三味书屋的功能和文化氛围相匹配。香火堂一般是家族祭祀等活动的场所,与家族的传承、对先人的缅怀等相关。“越中故地孕文豪”点明了此地(鲁迅故里所在的越中地区)孕育出了像鲁迅这样伟大的文豪,强调了地域与名人的关系,也暗示了家族所在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胜迹千秋启后人"表示这些与鲁迅相关的名胜古迹(包括香火堂等)历经千秋,能够启发后来的人,体现了香火堂等鲁迅故里的景点对于后人在文化传承、精神启迪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这句楹联从地域文化孕育名人以及名胜古迹对后人的启发这两个角度,准确地概括了香火堂在鲁迅故里整体文化脉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适合作为香火堂的楹联。
故答案为:(1)D;(2)B;C;A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5.(2023七上·南湖期中)走近故里,深味名著遗韵,完成以下两个小题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同学们走近鲁迅故里,来到寿家台门,品读了三味书屋两处经典展板中的文字,请你帮助回答下面两小题。
【展板一】
三味书屋里,鲁迅使用的是一张两抽斗的硬木书桌,桌面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刻下的。关于这个“早"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
……
有一次医生开的药方中要用十年的陈米做药引,而这药引药店是没有的。那天早上,鲁迅为了采办这味药引而焦急地四处奔波,双手空空地从亲威朋友家赶回时,已是日上三竿,上学从未迟到过的鲁迅这天迟到了。寿镜吾先生是不准学生无故旷课,也不准学生任意迟到早退的,要是学生三天不来三味书屋读书,他就要上门去催问:“你家某某为什么不来读书”回答说生病或有什么事所以没有去,他才“噢噢"地回去了,或者说一声:“那末病好了马上叫他来。"现在他见平时很用功读书的鲁迅迟到了,就沉下脸严厉地责备了他一顿。鲁迅回到座位坐下后,心里很为自己的迟到而难过,就悄悄地用小刀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了这个“早”
字,用以自勉。事后,寿镜吾先生从其他学生口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想方设法弄来了几升“陈仓米”,亲自背着送到鲁迅家里,一进门就高兴地说:“樟寿(鲁迅名),你要的陈仓米我寻来哉。”
【展板二】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香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我们现在看到的卧室摆设超过当时寿镜吾先生实际的生活状况,他过着更为俭朴、清苦的生活。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他和他的儿子们只有一件长衫,而且这件长衫的肩背上已打上了补丁。在家里,长衫挂在书屋里,谁出门就穿上它,回来即脱下挂起来。寿镜吾不仅衣着十分简单,几乎连替换的衣服也不肯添置。晚年体衰,原有的高度近视,加上老花眼,视力极差,行动不便,可是他连手杖也不买,而是将一根门闩当手杖使用。现存寿镜吾先生照片上所持的手杖,只要仔细看,就可以看出是根门闩。
【名著节选】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
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1)联读【展板一】以及【名著节选】中的画线句,从标点、人称、句式等角度赏析文中寿镜吾先生的语言描写,并从至少两个角度分析鲁迅眼中寿老先生的形象特点。
(2)带着经典游故居,展板中的一个“早”字,一件长衫,一拄门闩……皆可深味,请联
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篇目(如《从百草园道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说说你的阅读感悟。
参考句式:寿镜吾先生亲自为鲁迅搬来的“陈仓米”,让我感受寿镜吾老先生的……,正如《从百草园道到三味书屋》写到……带着经典读展板中的“陈仓米”,让先生的形象更饱满。
【答案】(1)一句“不知道!"一个“读书!”,从感叹号可以看出先生的严格古板,“读书!"二字又似乎是佯怒,不失对学生的关爱;“寻来哉”一个“哉"字语气词亲切,饱含着对鲁迅的关切关爱。通过人物的典型话语,感受到寿老师是位严格古板、教学严格、关爱学生的好老师。
(2)示例:例一:读鲁迅笔下三味书屋的生活,多少有着对旧式教育方式的理性思考,而眼前的这个“早”字,当我们出了父亲的重病、知识的浸润、严师的要求成为了少年鲁迅成长的鞭策,正是这种刻苦自律的精神,为鲁迅打下了做人和创作的底子。例二:几升先生亲自搬来的“陈仓米”,让我读出寿镜吾老先生的拳拳爱生之心,哪怕清贫至以“门闩”为杖,先生却仍关切学生;正如三味书屋中“他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严格而不失宽慈,师者大爱之心无处不在。例三:那件打上了补丁却出门授课必穿的长衫诠释着寿老先生的师者形象,三味书屋里那位醉心授课的老人,有着安于清贫,传道授业的坚守。那件长衫,诠释着安贫乐道的师者精神!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鲁迅向他询问“怪哉”的事情,他脸上有些怒色。循序渐进教鲁迅读书。学生们跑到书屋后面的园里玩耍,耽误了上课的时间,他并没有严厉呵斥。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关爱学生,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联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篇目(如《从百草园道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仿照给出的句式,说说阅读感悟即可。
故答案为:(1)一句“不知道!"一个“读书!”,从感叹号可以看出先生的严格古板,“读书!"二字又似乎是佯怒,不失对学生的关爱;“寻来哉”一个“哉"字语气词亲切,饱含着对鲁迅的关切关爱。通过人物的典型话语,感受到寿老师是位严格古板、教学严格、关爱学生的好老师。(2)示例:例一:读鲁迅笔下三味书屋的生活,多少有着对旧式教育方式的理性思考,而眼前的这个“早”字,当我们出了父亲的重病、知识的浸润、严师的要求成为了少年鲁迅成长的鞭策,正是这种刻苦自律的精神,为鲁迅打下了做人和创作的底子。
例二:几升先生亲自搬来的“陈仓米”,让我读出寿镜吾老先生的拳拳爱生之心,哪怕清贫至以“门闩”为杖,先生却仍关切学生;正如三味书屋中“他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严格而不失宽慈,师者大爱之心无处不在。
例三:那件打上了补丁却出门授课必穿的长衫诠释着寿老先生的师者形象,三味书屋里那位醉心授课的老人,有着安于清贫,传道授业的坚守。那件长衫,诠释着安贫乐道的师者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023七上·南湖期中)现代文阅读
倾听草木的呼吸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复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了。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③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④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坐在青柳里,眼前是绿的,水里是绿的,朱自清先生的眼睛也成了绿色。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轻飘飘的,被绿色淹没。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⑤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这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和鸟鸣,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⑥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的,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减)
6.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7.说说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轻飘飘的,被绿色淹没”中两个“自清"的含义。
8.“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与“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写作手法相同,请简要赏析。
9.“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得到哪些性灵的滋养?
【答案】6.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点明写作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7.第一个自清指朱自清,第二个自清指看到生机蓬勃的垂柳,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消失,心情变得干净、清透。
8.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作者想象自己也花红柳绿,与小院中的景色融为一体,写出花木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作者的喜爱、沉醉之情
9.由梅花、玉兰的“燃"、“开时极盛,谢时决绝”以及柳树的勃勃生机想到建立一个干净纯粹的灵魂世界;院子是一个世界,院中的花与柳相生共荣,草木、鸟鸣与我相生共荣,想到自己与外部世界独立而又彼此滋长促进;遵从内心,坚守内心;珍惜时光,不挥霍美好的生命等。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6.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通过多种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文章的写作对象与内容,又巧妙地暗示了主题并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故答案为: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点明写作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7.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根据句子意思,句中的第一个“自清”指朱自清,是作家的姓名;可以想到一个成语“清者自清"意为本身清白的人,即使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也自然会证明其的清白。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外界环境的考验,有好的潜质的人自然就表现为好人,有不好的性质的人自然就会往不好的一面发展了。说明人或事物在一定的环境变化中,自然而然的将其本来的面目展现出来。所以第二个“自清”指看到眼前蓬蓬勃勃的垂柳,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故答案为:第一个自清指朱自清,第二个自清指看到生机蓬勃的垂柳,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消失,心情变得干净、清透。
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赏析。“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应是秋天的景象,句中的“仿佛”一词也点明了这是作者的想象,所以是虚写。这句话看似写树上的果实,实则是作者对果实的联想,是侧面来突出花味甜。“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据此得出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作者想象自己也花红柳绿,与小院中的景色融为一体,写出花木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作者的喜爱、沉醉之情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根据第②段“白玉兰也在燃,花辩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第③段玉兰花“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第④段“花树之外,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可知本文依次描写了梅的奔放热烈,玉兰的孤勇优雅,垂柳的生机勃勃、朴素纯真,由此作者想到建立一个干净、坚守、温暖、纯粹的灵魂世界;第⑥段“这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和鸟鸣"可知它们在小院里相生共荣,想到自己与外部世界独立而又相互依存,又彼此滋长促进:第①段“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可知我们要遵从、坚守内心;珍惜美好时光,不肆意挥霍美好的生命。要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表达了对人生世事富有哲理的思考。
故答案为:由梅花、玉兰的“燃"、“开时极盛,谢时决绝”以及柳树的勃勃生机想到建立一个干净纯粹的灵魂世界;院子是一个世界,院中的花与柳相生共荣,草木、鸟鸣与我相生共荣,想到自己与外部世界独立而又彼此滋长促进;遵从内心,坚守内心;珍惜时光,不挥霍美好的生命等。
(2023七上·南湖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两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这首诗是杜甫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成都草堂时所作。②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春日迟迟"。③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10.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三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0.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作者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成都草堂时闲适的心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0.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句意: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画面描绘是在翻译的基础上,加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注意抓住“燕子"鸳鸯”的景物特征。
故答案为: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1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全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其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诗中别具风格的篇章。诗歌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结合诗中描写的景物特点可知,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分享
故答案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作者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成都草堂时闲适的心情。
(2023七上·南湖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相委而去元方入门不顾;
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___;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帝曰:“卿面何以汗?”
15.【甲】【乙】两文都来源于《世说新语》,该书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甲】文选自《方正》篇,请结合下列三个门类的选编依据,判断【乙】文应该编入哪一个篇章,并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A.《德行》:指人的道德品行B.《言语》:指人的口才辞令C.《方正》:指为人正直
【答案】12.舍弃;回头看;听说;对……说;(告诉)
13.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14.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②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
15.B;在魏文帝面前,钟毓、钟会对出汗与不出汗的解释都是因为害怕,虽表述不同,但展示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体现他们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应该归入“言语"一类。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听了感到惭愧,便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1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①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②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③句意为:魏文帝曹不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闻,听说。④句意为: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语,对……说。
故答案为:舍弃;回头看;听说;对……说;(告诉)
13.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句意为: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一般来说,在文言文中,“曰”字常常用于引出人物所说的话,是一个明显的断句标志。所以在这里,“毓对曰"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断开,表示毓作出回答这个动作及内容的起始。“战战惶惶”是一个形容人惶恐不安的四字词语,表意相对完整,描绘了人物当时的一种情绪状态。“汗出如浆"同样也是一个表意完整的短语,描述了出汗的情况如同浆水一般,与前面的“战战惶惶”共同进一步细化了人物在回答时的紧张表现。从表意清晰和词语搭配的角度来看,把“战战惶惶"和“汗出如浆”分别断开,更能准确地体现句子所传达的不同层面的信息,即先说明情绪状态,再描述因这种情绪而产生的身体反应(出汗的状况)。
故答案为: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14.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①重点词:惭,感到惭愧。顾,回头看。②重点词:卿,你。面,脸。汗,出汗。
故答案为: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②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内容可知,在魏文帝面前,钟毓、钟会对出汗与不出汗的解释都是因为害怕,但表述不同,展示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应该归入“言语”一类。
故答案为:B;在魏文帝面前,钟毓、钟会对出汗与不出汗的解释都是因为害怕,虽表述不同,但展示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体现他们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应该归入“言语"一类。
16.(2023七上·南湖期中)走过童年,迈向少年,你一定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经历。有的经历让你快乐、自豪、幸福,有的经历让你困惑、懊恼、伤心……这些都是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请以“这件事真让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补全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少于5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的中心话题是围绕成长经历展开,关键词是“经历"成长”“宝贵财富”,体裁为半命题作文形式。要求考生通过回忆丰富多彩的成长经历,选取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来补全题目并进行写作,以此来展现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
【题干分析】①材料意义:材料首先点明了成长阶段从童年迈向少年,这个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经历。这些经历涵盖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如快乐、自豪、幸福等积极情感,以及困惑、懊恼、伤心等消极情感。强调了这些经历无论好坏,都是成长中的宝贵财富,意味着它们都能从不同方面让我们有所收获、有所成长。②写作思路:补全题目: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或对某件事最深刻的感受来补全题目。比如“这件事真让我开心”“这件事真让我后悔"这件事真让我感动”等等。开头: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出要讲述的这件事,如“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事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每当想起,那种[具体感受]就涌上心头。"也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比如“那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它彻底改变了我对[某个事物或人的看法],这件事真让我[具体感受]。”中间:“是什么":详细描述这件事的具体经过。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要注意把事情的发展过程叙述清楚,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例如,如果写“这件事真让我感动”,就要着重描写那些让人感动的细节,比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是如何体现出这份感动的。“为什么":分析这件事为什么会让自己产生这样的感受。这部分可以结合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对这件事的理解来阐述。比如因为这件事让自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或者让自己明白了某个重要的道理,所以才会有相应的感受。“怎么做”:可以谈谈在这件事之后自己的行为或思想上有了哪些改变。比如因为某件事让自己感到后悔,那么之后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时,自己就会更加谨慎地做出选择,避免再次犯错。结尾:总结全文,再次点明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以及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可以用抒情的方式结尾,如“这件事将永远刻在我的记忆中,它带给我的[具体感受]也会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或者用总结性的话语结尾,如“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某个道理],它也成为了我成长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写作误区:详略不得当:容易在叙述事情经过时过于冗长繁琐,而对自己的感受以及这件事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分析不够深入,应该把重点放在突出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独特感受以及从中获得的成长感悟上。情感不真实:为了凑字数或迎合题目要求,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经历和感受,导致文章读起来生硬、缺乏感染力。要确保所写的经历是自己真实经历过且有深刻感受的。
【立意提取】
1.这件事真让我成长:讲述一件在困难挫折中自己克服困难、学到经验教训从而实现成长的事。
2.这件事真让我懂得珍惜:描述一件因为自己差点失去某种重要东西而引发的事,通过这件事懂得了珍惜身边人、事、物的道理。
3.这件事真让我自豪:写一件自己通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或完成某项重要任务等,让自己感到无比自豪的事。
例文:
这件事真让我感动
生活中有许多事,就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有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淡无光,有的却在记忆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我每每想起,都不禁为之感动。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我上完辅导班,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昏黄的光洒在冷清的街道上,显得格外孤寂。我缩着脖子,加快脚步,只想快点回到温暖的家。
走到一个路口时,我突然看到前面围了一群人,还时不时传来几声狗叫。出于好奇,我也凑了过去。原来是一只小狗被困在了下水道里,它的半个身子露在外面,正拼命地挣扎着,发出凄惨的叫声,那声音在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揪心。
周围的人都在议论纷纷,有的说这狗真可怜,也有的说不知道该怎么救它。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叔叔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穿着一身厚厚的羽绒服,戴着围巾和手套,看起来很暖和的样子。他蹲下身子,仔细查看了一下下水道的情况,然后毫不犹豫地摘下手套,把手伸进了又脏又臭的下水道里。
寒风呼呼地吹着,我看到叔叔的手很快就被冻得通红,但他似乎完全不在意,依然全神贯注地摸索着,试图抓住小狗。一次、两次……小狗因为害怕,不停地扭动着身子,给救援增加了不少难度。但叔叔没有放弃,嘴里还不停地轻声安慰着小狗:“别怕,小家伙,我马上就把你救出来。"
终于,在叔叔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小狗被成功地救了出来。小狗浑身脏兮兮的,身上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但叔叔却一把将它抱在怀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用自己的围巾轻轻地擦拭着小狗身上的污渍,眼神里满是怜惜。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在这寒冷的冬日,这位叔叔不顾严寒,不怕脏臭,只为了拯救一只被困的小狗。他的善良和爱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这个寒冷的夜晚,也温暖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每当我想起,心中依旧满是感动。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用他们的善良和爱心,为这个世界增添温暖与美好。
【点评】贴近学生生活:题目要求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素材进行写作,这使得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可供选择,能够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开放性强:半命题的形式给了学生较大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由补全题目,选择不同的写作角度和题材,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作个性。建议: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描写:在写作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通过对人物、事件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真实感,比如人物的细微动作、表情变化,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细节等。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主题:除了叙述事件本身,要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件事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以及蕴含的人生道理等,使文章不仅仅是对一件事的简单描述,而是有更深刻的内涵和价值。
1/1浙江省嘉兴市北师大南湖附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
1.(2023七上·南湖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渐入仲秋,没有了夏的热烈与粗犷,整个大地似乎格外的憔悴。唯独这一棵树,好像把酝niàng()了一个夏天的活力毫不吝sè()地拿了出来,在这片静mì()而萧瑟的土地上,显得生机勃勃。或许它更像一位lì()临的王,用全部的力量在唤醒这昏沉的大地——来吧,让我们再造一个春夏!
酝niàng吝sè静mìlì临;
2.(2023七上·南湖期中)古诗文名句默写。
(1),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3),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
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2023七上·南湖期中)下列是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有很强的抒情性。《春》抒发了朱自清对春天的热切赞美,《济南的冬天》让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对济南深切的喜爱和怀恋。
B.动词和名词是我们常见的两类词。“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这句话中,“手指"花叶”是名词,“搓捻"是动词。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尊君”与“家君”,前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后者尊称对方的父亲。
4.(2023七上·南湖期中)名著阅读。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四位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使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2)寻访鲁迅故里,走近楹联文化。请你为以下景点选择合适的楹联
百草园——()三味书屋——()香火堂——()
备选答案:
A越中故地孕文豪,胜迹千秋启后人。
B仰视桑葚熟,俯听蟋蟀鸣。
C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注释:太羹:“诗书,味之太羹”,意思是说经书像是食物里的太羹
5.(2023七上·南湖期中)走近故里,深味名著遗韵,完成以下两个小题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同学们走近鲁迅故里,来到寿家台门,品读了三味书屋两处经典展板中的文字,请你帮助回答下面两小题。
【展板一】
三味书屋里,鲁迅使用的是一张两抽斗的硬木书桌,桌面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刻下的。关于这个“早”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
……
有一次医生开的药方中要用十年的陈米做药引,而这药引药店是没有的。那天早上,鲁迅为了采办这味药引而焦急地四处奔波,双手空空地从亲威朋友家赶回时,已是日上三竿,上学从未迟到过的鲁迅这天迟到了。寿镜吾先生是不准学生无故旷课,也不准学生任意迟到早退的,要是学生三天不来三味书屋读书,他就要上门去催问:“你家某某为什么不来读书"回答说生病或有什么事所以没有去,他才“噢噢"地回去了,或者说一声:“那末病好了马上叫他来。”现在他见平时很用功读书的鲁迅迟到了,就沉下脸严厉地责备了他一顿。鲁迅回到座位坐下后,心里很为自己的迟到而难过,就悄悄地用小刀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了这个“早"
字,用以自勉。事后,寿镜吾先生从其他学生口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想方设法弄来了几升“陈仓米”,亲自背着送到鲁迅家里,一进门就高兴地说:“樟寿(鲁迅名),你要的陈仓米我寻来哉。"
【展板二】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香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我们现在看到的卧室摆设超过当时寿镜吾先生实际的生活状况,他过着更为俭朴、清苦的生活。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他和他的儿子们只有一件长衫,而且这件长衫的肩背上已打上了补丁。在家里,长衫挂在书屋里,谁出门就穿上它,回来即脱下挂起来。寿镜吾不仅衣着十分简单,几乎连替换的衣服也不肯添置。晚年体衰,原有的高度近视,加上老花眼,视力极差,行动不便,可是他连手杖也不买,而是将一根门闩当手杖使用。现存寿镜吾先生照片上所持的手杖,只要仔细看,就可以看出是根门闩。
【名著节选】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
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1)联读【展板一】以及【名著节选】中的画线句,从标点、人称、句式等角度赏析文中寿镜吾先生的语言描写,并从至少两个角度分析鲁迅眼中寿老先生的形象特点。
(2)带着经典游故居,展板中的一个“早"字,一件长衫,一拄门闩……皆可深味,请联
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篇目(如《从百草园道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说说你的阅读感悟。
参考句式:寿镜吾先生亲自为鲁迅搬来的“陈仓米”,让我感受寿镜吾老先生的……,正如《从百草园道到三味书屋》写到……带着经典读展板中的“陈仓米”,让先生的形象更饱满。
(2023七上·南湖期中)现代文阅读
倾听草木的呼吸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复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了。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③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④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坐在青柳里,眼前是绿的,水里是绿的,朱自清先生的眼睛也成了绿色。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轻飘飘的,被绿色淹没。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⑤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这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和鸟鸣,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⑥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的,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减)
6.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7.说说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轻飘飘的,被绿色淹没”中两个“自清"的含义。
8.“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与“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写作手法相同,请简要赏析。
9.“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得到哪些性灵的滋养?
(2023七上·南湖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两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这首诗是杜甫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成都草堂时所作。②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春日迟迟"。③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10.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三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3七上·南湖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相委而去元方入门不顾;
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___;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帝曰:“卿面何以汗?"
15.【甲】【乙】两文都来源于《世说新语》,该书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甲】文选自《方正》篇,请结合下列三个门类的选编依据,判断【乙】文应该编入哪一个篇章,并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A.《德行》:指人的道德品行B.《言语》:指人的口才辞令C.《方正》:指为人正直
16.(2023七上·南湖期中)走过童年,迈向少年,你一定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经历。有的经历让你快乐、自豪、幸福,有的经历让你困惑、懊恼、伤心……这些都是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请以“这件事真让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补全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少于5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酿;啬;谧;莅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niàng”对应的是“酿"字,“sè”对应的是“啬"字,“mì”对应的是“谧"字,“lì”对应的是“莅"字。
故答案为:酿;啬;谧;莅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答案】(1)秋风萧瑟
(2)风正一帆悬
(3)枯藤老树昏鸦
(4)学而不思则罔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2)(3)(4)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萧、瑟、悬、藤、罔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闻听此消息后,写下这首诗遥寄友人,以表达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关怀以及自己深深的离愁别绪。题目明确要求找出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首先通过“我寄愁心与明月"把明月拟人化,使其具备了接收诗人愁心的能力,然后“随君直到夜郎西”则进一步借助拟人化的明月来实现对友人行程的伴随,从而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离愁别绪淋漓尽致地寄托其中,完全符合题目所设定的条件。
故答案为:(1)秋风萧瑟;(2)风正一帆悬;(3)枯藤老树昏鸦;(4)学而不思则罔;(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答案】D
【知识点】称谓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舍弟"是谦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答案】(1)D
(2)B;C;A
【知识点】对联;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朝花夕拾》有关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注意结合阅读章节和知识积累做出正确判断。D项考查修辞赏析,“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故事错误的。
(2)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期的乐园,在他的笔下,百草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充满了童趣和自然的生机。“仰视桑葚熟”描绘了抬头可以看到桑葚成熟的景象,桑葚是百草园中常见的植物,鲁迅在文中也曾提及在百草园里摘桑葚等趣事;“俯听蟋蟀鸣"则体现了俯身就能听到蟋蟀鸣叫的画面,蟋蟀也是百草园里活跃的小昆虫,常常能给童年的鲁迅带来欢乐与好奇。这句楹联通过描写在百草园中抬头、俯身能观察到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象,生动地展现了百草园富有野趣、充满生机的特点,与百草园在人们印象中作为鲁迅童年欢乐的自然天地这一形象相契合。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是一个注重知识传授和品德培养的场所。“至乐无声唯孝悌”强调了在传统的儒家观念里,最大的快乐是来自于对孝悌等品德的践行,这反映了当时书屋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中对品德修养的重视;“太羹有味是诗书"把经书比作食物里的太羹,说明诗书就如同太羹一样,虽然看似平淡却有着深厚的滋味,寓意着在三味书屋中学习诗书能让人获得如同品味太羹般的精神滋养。这句楹联很好地体现了三味书屋作为一个文化教育场所,既注重品德教育又重视知识传授的内涵,与三味书屋的功能和文化氛围相匹配。香火堂一般是家族祭祀等活动的场所,与家族的传承、对先人的缅怀等相关。“越中故地孕文豪”点明了此地(鲁迅故里所在的越中地区)孕育出了像鲁迅这样伟大的文豪,强调了地域与名人的关系,也暗示了家族所在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胜迹千秋启后人"表示这些与鲁迅相关的名胜古迹(包括香火堂等)历经千秋,能够启发后来的人,体现了香火堂等鲁迅故里的景点对于后人在文化传承、精神启迪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这句楹联从地域文化孕育名人以及名胜古迹对后人的启发这两个角度,准确地概括了香火堂在鲁迅故里整体文化脉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适合作为香火堂的楹联。
故答案为:(1)D;(2)B;C;A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5.【答案】(1)一句“不知道!”一个“读书!”,从感叹号可以看出先生的严格古板,“读书!”二字又似乎是佯怒,不失对学生的关爱;“寻来哉"一个“哉”字语气词亲切,饱含着对鲁迅的关切关爱。通过人物的典型话语,感受到寿老师是位严格古板、教学严格、关爱学生的好老师。
(2)示例:例一:读鲁迅笔下三味书屋的生活,多少有着对旧式教育方式的理性思考,而眼前的这个“早"字,当我们出了父亲的重病、知识的浸润、严师的要求成为了少年鲁迅成长的鞭策,正是这种刻苦自律的精神,为鲁迅打下了做人和创作的底子。例二:几升先生亲自搬来的“陈仓米”,让我读出寿镜吾老先生的拳拳爱生之心,哪怕清贫至以“门闩"为杖,先生却仍关切学生;正如三味书屋中“他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严格而不失宽慈,师者大爱之心无处不在。例三:那件打上了补丁却出门授课必穿的长衫诠释着寿老先生的师者形象,三味书屋里那位醉心授课的老人,有着安于清贫,传道授业的坚守。那件长衫,诠释着安贫乐道的师者精神!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鲁迅向他询问“怪哉"的事情,他脸上有些怒色。循序渐进教鲁迅读书。学生们跑到书屋后面的园里玩耍,耽误了上课的时间,他并没有严厉呵斥。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关爱学生,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联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篇目(如《从百草园道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仿照给出的句式,说说阅读感悟即可。
故答案为:(1)一句“不知道!”一个“读书!”,从感叹号可以看出先生的严格古板,“读书!”二字又似乎是佯怒,不失对学生的关爱;“寻来哉"一个“哉”字语气词亲切,饱含着对鲁迅的关切关爱。通过人物的典型话语,感受到寿老师是位严格古板、教学严格、关爱学生的好老师。(2)示例:例一:读鲁迅笔下三味书屋的生活,多少有着对旧式教育方式的理性思考,而眼前的这个“早"字,当我们出了父亲的重病、知识的浸润、严师的要求成为了少年鲁迅成长的鞭策,正是这种刻苦自律的精神,为鲁迅打下了做人和创作的底子。
例二:几升先生亲自搬来的“陈仓米”,让我读出寿镜吾老先生的拳拳爱生之心,哪怕清贫至以“门闩"为杖,先生却仍关切学生;正如三味书屋中“他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严格而不失宽慈,师者大爱之心无处不在。
例三:那件打上了补丁却出门授课必穿的长衫诠释着寿老先生的师者形象,三味书屋里那位醉心授课的老人,有着安于清贫,传道授业的坚守。那件长衫,诠释着安贫乐道的师者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答案】6.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点明写作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7.第一个自清指朱自清,第二个自清指看到生机蓬勃的垂柳,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消失,心情变得干净、清透。
8.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作者想象自己也花红柳绿,与小院中的景色融为一体,写出花木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作者的喜爱、沉醉之情
9.由梅花、玉兰的“燃"、“开时极盛,谢时决绝”以及柳树的勃勃生机想到建立一个干净纯粹的灵魂世界;院子是一个世界,院中的花与柳相生共荣,草木、鸟鸣与我相生共荣,想到自己与外部世界独立而又彼此滋长促进;遵从内心,坚守内心;珍惜时光,不挥霍美好的生命等。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6.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通过多种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文章的写作对象与内容,又巧妙地暗示了主题并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故答案为: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点明写作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7.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根据句子意思,句中的第一个“自清”指朱自清,是作家的姓名;可以想到一个成语“清者自清"意为本身清白的人,即使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也自然会证明其的清白。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外界环境的考验,有好的潜质的人自然就表现为好人,有不好的性质的人自然就会往不好的一面发展了。说明人或事物在一定的环境变化中,自然而然的将其本来的面目展现出来。所以第二个“自清”指看到眼前蓬蓬勃勃的垂柳,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故答案为:第一个自清指朱自清,第二个自清指看到生机蓬勃的垂柳,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消失,心情变得干净、清透。
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赏析。“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应是秋天的景象,句中的“仿佛”一词也点明了这是作者的想象,所以是虚写。这句话看似写树上的果实,实则是作者对果实的联想,是侧面来突出花味甜。“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据此得出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作者想象自己也花红柳绿,与小院中的景色融为一体,写出花木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作者的喜爱、沉醉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流体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色彩造型3(头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家具与陈设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原创】江苏省建陵高级中学2013-2020学年高一寒假作业政治试题
- 2025年七年级统编版语文寒假预习 第03讲 卖油翁
- 【志鸿优化设计】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教学案:第1章-第2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优化方案】2022届高三物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第2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讲义-
-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部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1高三政治易错点点睛与突破:专题08-三大产业
-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解读
- 四年级上册竖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atv61变频器中文手册
- 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
-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强度校核参考
- 铜钱坝枢纽及溢洪道设计设计
- 工业通风换气次数的有关规定
- 语文五年级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PPT优秀课件
- 试剂验收记录表.doc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练习题(精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