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乌宾王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2023八上·期末)我们可以利用对课本的总结性文段积累字词。请按要求填写。
文学之美,在于用美的心灵,写出美的文字。美在独特的情感体验,那pán▲跚着走到铁道边去买橘子的背影,读来让人簌簌落泪;美在多彩的自然景象,倔强挺立的白杨,鲜腴的菌子,颇能撼动人心;美在卓越的建筑人文,古pǔ▲美观的赵州桥、▲的苏州园林、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无不流露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1.根据拼音写汉字。
pán跚古pǔ
2.给加点字注音。
倔强鲜腴
3.根据语境,为空白横线处选择成语()
A.惟妙惟肖B.自出心裁C.妙手偶得
【答案】1.蹒;朴
2.jué;yú
3.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程度。本题所选词语均属于课内常见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正确练写识记,尤其是对易错字、易混字要做到准确区分。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正误的判断。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1.pán跚——蹒跚;古pǔ——古朴
故答案为:蹒;朴
2.倔强——jué;鲜腴——yú
故答案为:jué;yú
3.A.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B.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C.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结合语境,此处用来修饰苏州园林,形容园林的独特性,应用“自出心裁";
故答案为:B
4.(2023八上·期末)我们可以分门别类辑古诗,同时总结关键信息。请补充表格。
出处写作方法/主旨归纳对应的古诗文名句
杜甫《春望》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恨别鸟惊心。
晏殊《浣溪沙》对仗工整,兼有对繁华易尽的无奈与对旧识重来的欣喜。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李贺《雁门太守行》运用典故,表达将士们誓死报国之心。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视听结合,描绘西湖清丽恬静的春景。芳草长堤,___。
李清照《渔家傲》结合神话传说,直陈对美好境界的向往。风休住,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入则无法家拂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隐隐笙歌处处随;蓬舟吹取三山去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注意易错字:感、溅;
(2)注意易错字:奈、何、落;
(3)注意易错字:似、燕;
(4)注意易错字:拂;
(5)注意易错字:报、君;
(6)注意易错字:携、君;
(7)注意易错字:笙;
(8)注意易错字:蓬。
故答案为:(1)感时花溅泪;(2)无可奈何花落去;(3)似曾相识燕归来;(4)入则无法家拂士;(5)报君黄金台上意;(6)提携玉龙为君死;(7)隐隐笙歌处处随;(8)蓬舟吹取三山去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①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②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③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④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2023八上·期末)我们可以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整理在笔记上。请解释加点字。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军士吏被甲,锐兵刃___
【答案】(1)外城
(2)行冠礼
(3)才、刚
(4)同“披”,穿着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1)句意: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郭,外城;
(2)句意: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冠,行冠礼;
(3)句意: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始,才、刚;
(4)句意:军士吏披戴盔甲,兵器闪着锐利的光芒。被,同“披”,穿着
故答案为:(1)外城;
(2)行冠礼;
(3)才、刚;
(4)同“披”,穿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2023八上·期末)综合题
6.为调动复习兴趣,同学们想将头像换成自己喜欢的昆虫图片。请补全对话。
①我想换成善于潜伏积蓄力量,“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只为“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的()
②我想换成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以奇特的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蓍稍稍转动"的()
③我想换成自食其力,自得其乐,一旦产卵就会成为勤劳慈爱的母亲,“偏要想着将粪球推向那个对他来说是个不祥之物的斜坡”的(___)
④我想换成万物生长时的欧唱者之榜首,利用翅膀摩擦震动发声,却永远是以右手琴师的身份度过一生的()
7.为探究名著内涵,校报拟发布特刊:《昆虫记》和《寂静的春天》绘本,封面均以“昆虫"为主体图案,请你根据名著内容和作品主题,设计其中一本的封面颜色。
我选《▲》,设计为▲色。理由:▲
【答案】6.蝉;螳螂;圣甲虫(屎壳郎;蜣螂);蟋蟀(蛐蛐)
7.示例一:我选《昆虫记》,设计为绿色。绿色是充满生机的颜色,法布尔在荒石园中研究昆虫,用细致的观察、深情的笔触记录蝉、蟋蟀等昆虫的习性。在他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小甲虫是“慈母”,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像“婴儿”,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礼赞。
示例二:我选《寂静的春天》,设计为灰色。在“明天的寓言”一章中,庭园里听不到鸟鸣,花丛中没有了蜜蜂、“雪崩的轰鸣声"中昆虫产生耐药性,宣告化学控制的彻底失败。滥用农药的昆虫世界是寂静无声的,揭示了滥用杀虫剂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表达了作者的担忧。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
(2)本题考查名著积累。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6.①由“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可知,此空为蝉;
②由“以奇特的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蓍稍稍转动"可知,该空为螳螂;
③由“偏要想着将粪球推向那个对他来说是个不祥之物的斜坡”可知,该空为圣甲虫(屎壳郎;蜣螂);
④由“万物生长时的欧唱者之榜首"利用翅膀摩擦震动发声”“却永远是以右手琴师的身份度过一生"可知,该空为蟋蟀(蛐蛐);
故答案为:蝉;螳螂;圣甲虫(屎壳郎;蜣螂);蟋蟀(蛐蛐)
7.本题考查设计封面颜色。从两部儿童绘本中选择一部,决定封面使用的颜色,并围绕作品内容或主题阐述选择颜色的理由即可。《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寂静的春天》讲述了人们由于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与杀毒剂,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最终也将危及人类自身。在全书的前半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土壤、水源、动植物之间的生态网络,说明了化学药剂对大自然的危害:在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细致讲述了人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化学毒害问题。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选《昆虫记》,设计为绿色。绿色是充满生机的颜色,法布尔在荒石园中研究昆虫,用细致的观察、深情的笔触记录蝉、蟋蟀等昆虫的习性。在他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小甲虫是“慈母”,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像“婴儿”,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礼赞。
示例二:我选《寂静的春天》,设计为灰色。在“明天的寓言”一章中,庭园里听不到鸟鸣,花丛中没有了蜜蜂、“雪崩的轰鸣声"中昆虫产生耐药性,宣告化学控制的彻底失败。滥用农药的昆虫世界是寂静无声的,揭示了滥用杀虫剂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表达了作者的担忧。
(2023八上·期末)散文阅读
葵
汪曾祺
①小时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非常感动。
②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③诗写得平淡真实,没有一句迸出呼天抢地的激情,但惨切沉痛,触目惊心。词句也明白如话,不事雕饰,真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的作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完全能读懂。我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泪。
④然而有一句我不明白,“采葵持作羹”。葵如何可以为羹呢?我的家乡人只知道向日葵,我们那里叫作“葵花"。这东西怎么能做羹呢?用它的叶子?向日葵的叶子我是很熟悉的,很大,叶面很粗,有毛,即使是把它切碎了,加了油盐,煮熟之后也还是很难下咽的。另外有一种秋葵,开淡黄色薄瓣的大花,叶如鸡脚,又名鸡爪葵。这东西也似不能做羹。还有一种蜀葵,又名锦葵,内蒙、山西一带叫作“蜀蓟”。我们那里叫作端午花,因为在端午节前后盛开。我从来也没听说过端午花能吃,--包括它的叶、茎和花。那么,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⑤后来我读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他的著作是我国十九世纪植物学极重要的专著。直到现在,西方的植物学家还认为他绘的画十分精确。吴其浚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
⑥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我到了四川、江西等省才见到。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几乎餐餐都有一碗绿色的叶菜做的汤。这种菜吃到嘴是滑的,有点像莼菜。但我知道这不是莼菜,因为我知道湖北不出莼菜,而且样子也不像。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冬苋菜!“第二天我过到一个巷子,看到有一个年轻的妇女在井边洗菜。这种菜我没有见过。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叶梗也是绿的。我走过去问她洗的这是什么菜,--“冬苋菜!”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便是旅生的。从此,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⑦吴其浚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
⑧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葵本来是中国的主要蔬菜。《诗·幽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见其普遍。后魏《齐民要术》以《种葵》列为蔬菜第一篇。“采葵莫伤根”,“松下清斋折露葵”,时时见于篇咏。元代王祯的《农书》还称葵为“百菜之主”。不知怎么一来,它就变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钢目》中已经将它列入草类,压根儿不承认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齐白石题画中曾提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其实大白菜实际上已经成“菜之王”了。
⑨幸亏南方几省还有冬苋菜,否则吴其浚就死无对证,好像葵已经绝了种似的。吴其浚是河南固始人,他的家乡大概早已经没有葵了,都种了白菜了。他要是不到湖南当巡抚,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吴其浚那样激动,是为葵鸣不平。其意若曰: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
8.读汪曾祺散文应把握气韵流畅的行文美。请填写表格,梳理行文思路。
9.读汪曾祺散文应品味文白夹杂的语言美。请根据小语的疑问式批注,进行解答。
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便是旅生的。
(小语:两个“这就是"有什么妙用呢?“旅生”能不能换成“野生”,为什么?)
10.读汪曾祺散文应品悟真挚温馨的情感美。勾连本文和《昆明的雨》,体悟作者在选取写作对象、情感表达、写作态度上有什么异同?
文章写作对象选文情感表达方式
《昆明的雨》菌子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一字一逗号,生动地展现了牛肝菌丰富的口感;
反问句式,先抑后扬,作者突然发现牛肝菌滋味鲜美,表达喜爱之情。
《葵》葵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1
助读资料:
世间最为普遍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汪曾祺《人间有趣》
汪曾祺的散文构成了一个冲淡平和而又温馨宁静的审美世界。
--杨晖《论汪曾祺散文的美学特色》
11.结合两篇文章,从汪曾祺的写作风格与生活态度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
【答案】8.借吴其浚的著作确定“葵"就是“冬苋菜";吴其浚为什么那样激动呢?;白菜替代了“葵”,“葵"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9.①两个“这就是”,口语化的表达,反复强调了"我"明白冬苋菜就是葵后的惊喜,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性。②不能换,虽然“旅生"与“野生”都可意为不播种使其自然生长,生命力强,但“旅生"呼应了《十五从军征》的内容,且更显文辞典雅。
10.陈述语气转为感叹语气,连用三个叹号,感情逐层加强,强调“葵"是菜中之王的事实,表达作者对"葵”的肯定与热爱。极富口语化的表达,如“就是""尝尝”,极力赞叹“葵"是菜中之王,且“您”字与读者产生互动,表现作者对“葵"的肯定与热爱。
11.我们要紧贴着生活的本真面目,接地气,像作者一样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始终保持平静旷达心态的生活态度。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文章内容梳理能力。梳理文章内容时,首先需明确主旨,再围绕主旨分解各部分要点。具体步骤如下:①确定主旨,快速浏览文章,捕捉主要信息和作者意图,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作为梳理的起点。②分解要点,识别段落主题:将文章划分为若干段落,每段提炼一个主题句。根据段落主题,将内容归类到不同的逻辑单元下,如背景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③构建框架:使用小标题或编号列表,构建清晰的文章框架。确保各部分之间逻辑连贯,使用过渡句或词语连接。④检查完善:确保梳理的内容准确无误,无遗漏。调整语言表述,使梳理结果更加简洁明了。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①上下文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重点语句所在的段落或章节,了解该语句出现的上下文环境。这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或说话者的整体意图和语境。②关键词识别:在重点语句中,往往会有一些关键词或短语,它们对于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识别并理解这些关键词或短语的含义,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句子的核心意思。③逻辑分析:有些重点语句可能包含复杂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并列等。通过逻辑分析理清这些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句子的含义。④情感色彩:有些重点语句可能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如赞扬、批评、讽刺等。通过识别这些情感色彩,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或说话者的态度和立场。⑤联系整体:最后,需要将重点语句的含义与整个文本或对话的主题和目的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者或说话者的意图和观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对比阅读最常见的两种题型是求同和求异。求同型的题目一般来说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共同之处即可,求异型的题目则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文的不同之处,一般需要分点答题。做题时要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4)本题考查学生的观点表述能力。此类题型较为简单,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完成,注意语言大方得体,格式正确、观念积极向上即可。另外,此类型题多为开放型题型,学生根据要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8.通读全文,结合第⑤段“吴其浚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可知,持以作羹的葵是冬苋菜,可得出第一空答案;
结合第⑦段“吴其浚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可得出第二空答案;结合第⑧段“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齐白石题画中曾提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其实大白菜实际上已经成“菜之王"了”可知第三空答案:大白菜取代了葵。
故答案为:借吴其浚的著作确定“葵"就是“冬苋菜";吴其浚为什么那样激动呢?;白菜替代了“葵”,“葵"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9.“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一句,连用了两个“这就是"写出了“我”在武昌亲眼看到“冬苋菜"时内心的惊喜和激动之情油然而生;“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使是旅生的”可知,此处见到了冬苋菜,也解开了我前边读《十五从军征》一诗时对“葵如何可以为羹"的疑问,“井上生旅葵”,即使是“旅生"的葵菜也是可以做羹汤的,与前文内容相照应,写出了我终于弄懂了“葵”的意思,故不能用“野生"。
故答案为:①两个“这就是”,口语化的表达,反复强调了"我"明白冬苋菜就是葵后的惊喜,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性。②不能换,虽然“旅生”与“野生"都可意为不播种使其自然生长,生命力强,但“旅生”呼应了《十五从军征》的内容,且更显文辞典雅。
10.题干要求从文章写作对象、情感表达、写作态度方面进行比较。“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一句,因为当时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吴其浚为葵鸣不平;吴其浚在做官的同时还留意各地物产丰瘠与民生的关系,在他看来,葵的再发现意义重大,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吴其浚发现“葵”的激动、惊喜,这世上竟然还有“葵"存在,他感到无比的庆幸与激动欣慰,同时也迫切希望人们去了解葵、食用葵,让这种美食得以延续下去。
故答案为:陈述语气转为感叹语气,连用三个叹号,感情逐层加强,强调“葵"是菜中之王的事实,表达作者对"葵”的肯定与热爱。极富口语化的表达,如“就是""尝尝”,极力赞叹“葵"是菜中之王,且“您”字与读者产生互动,表现作者对“葵"的肯定与热爱。
11.结合助读资料“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他们很温暖"可以看出,汪曾祺先生对于这些“人间草木”的喜爱之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汪曾祺的散文的成了一个冲淡平和、而又温馨宁静的审美世界"可知,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文风平易近人,贴近生活,平淡质朴,能给人带来温馨宁静的感受。据此可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我们要紧贴着生活的本真面目,接地气,像作者一样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始终保持平静旷达心态的生活态度。
(2023八上·期末)说明文阅读
太阳的孩子——棉花
徐廷华
①“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是古人赞美棉花的诗句。千百年来,人们能安度严冬,少不了棉花的功劳。因此在国外,棉花的外号叫“太阳的孩子"。
②棉花,大部分为野生种,只有4个是栽培种,即亚洲棉、非洲棉、海岛棉和陆地棉。印度人种棉花的历史最久,公元1000年左右,那里的棉花种植已很发达,株高多在半米至一米半,株高两米以上的叫“木棉”。柬埔寨因其生长有过屋高的木棉,所以有“高棉王国"的称号。欧洲大约在2000年前才首次见到棉花,在这以前,欧洲曾有个关于“羊树”的传说。说的是东方有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上结一种果子,很像绵羊,有四条腿、一个尾巴,它身上还覆盖着一种白色的绒毛,这种植物狼最爱吃。直到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后,才留下这样的记载:“印度有树生羊毛,柔白而佳美,土人用以织布缝衣。”
③古代,我国人民的衣着原料不是棉花,而是蚕丝和麻类。直到13世纪以后,才在长江流域种植较多的棉花,至明代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才以压倒性的优势替代了丝绵。元代农学家王祯在他的《农书·木棉序》里说,木棉“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功,得御寒之益"。
④我国古代种植的棉花,一路是由阿拉伯经波斯(今伊朗)、巴基斯坦,传入我国新疆吐鲁番,再到西北各地。另一路是由印度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地,进入我国云南大理,向北入陕西河南。再一路则是由越南传入我国海南岛,再经广东、福建沿海到达江苏、浙江一带。无怪乎早在东汉南北朝,西南边疆和海南岛的兄弟民族就已生产一种以棉花为原料的白叠花布,并将其作为礼品,赠送给当时内地汉族的官员。《尚书·禹贡》中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的句子。“卉服”,就是棉花做的一种衣服。宋人艾可叔在他的诗《木棉》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弹花纺织图。诗云:“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
织妇勤。”
⑤当严寒降临,大地冰封雪飘之际,人们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棉花的恩惠。是它,以自己柔软的身体维护着人们不受寒冬之苦;夜里,又把人们带进温馨甜蜜的梦乡。外国人之所以把棉花称为“太阳的孩子”,是有其道理的,这比喻充满敬意而又极为亲切。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文章以“太阳的孩子——棉花”为题,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
13.第②段中加点的“大部分"只有”这两个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
14.第②段引用“羊树"的传说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
15.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1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奇特又形象,表现了棉花的温暖与可爱;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棉花。
13.“大部分”表明棉花不全是野生种,“只有"突出说明了棉花的栽培种类之少,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富有传奇色彩,使说明充满了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
15.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棉花传入我国的三个途径。引资料,引用诗文,说明古代人民已开始用棉花做衣服。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过渡及其作用;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1)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掌握能力。标题的常见作用有:①概括文章内容(中心)。②作者情感出发点。③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④全文的线索。⑤新颖,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⑥一语双关(表层含义深层含义)。⑦具有象征意义(有就写没有就不写)。⑧有修辞答修辞(有就写没有就不写)。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根据文本内容结合主旨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赏析能力。说明文语言常见特点为:内容的严密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正确无误的认识;有条理地说明描述某一对象的特征或位置等;摸清事物之间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赏析即可。
(3)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引用可分为明引、暗引两种。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暗引指不说明引文出处,而将其编织在自己的话语中,或是引用原句,或是只引大意。运用引用辞格,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语言的要求是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真实性,周密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做题基本常识:举例子、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作假设。鉴赏说明方法要根据文本实际进行判断。
12.这里需要理解说明文的标题作用,一般标题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这里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处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奇特又形象,不仅表现了棉花的温暖与可爱,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棉花。
故答案为: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奇特又形象,表现了棉花的温暖与可爱;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棉花。
13.解答此类题,需要解释该词的含义及作用,接着结合句意分析该词在句子中的效果,接着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的意思发生了何种变化,最后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归结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上,“大部分"从范围上做了限制,说明了棉花并不是全部都为野生种,还有部分不是。如果去掉“大部分”,就变成了“棉花为野生种”,即说明了棉花都是野生种,与后文“只有4个是栽培种”矛盾,不符合事实,由这一限制词可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只“表限制,突出说明了棉花的栽培种类之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大部分"表明棉花不全是野生种,“只有”突出说明了棉花的栽培种类之少,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解答此题,首先要清楚引用的好处及作用。根据文本“说的是东方有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上结一种果子,很像绵羊,有四条腿、一个尾巴,它身上还覆盖着一种白色的绒毛,这种植物狼最爱吃。”可知,引用“羊树"的传说是为了使文章富有传奇色彩,同时使读者产生阅读欲望。
故答案为:富有传奇色彩,使说明充满了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
15.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结合句子内容来看,主要介绍了我国引入棉花种植的三条途径:路是由阿拉伯经波斯(今伊朗)、巴基斯坦,传入我国新疆吐鲁番,再到西北各地;另一路是由印度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察、越南等地,进入我国云南大理,向北入陕西、河南;再一路则是由越南传入我国海南岛,再经广东、福建沿海到达江苏、浙江一带。可见用的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这里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棉花传入我国的三个途径。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棉花传入我国的三个途径。引资料,引用诗文,说明古代人民已开始用棉花做衣服。
(2023八上·期末)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咏史上周亚夫
宋·徐钧
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①。
自是君王多任刻②,非关许负③相书灵。
注释:①触怒霆;触怒君王。②任刻:任性刻薄。③许负:秦末汉初善于相面的一个老妇人,她曾给周亚夫相面,说他会做到丞相,最后会被饿死,结果都应验了
(乙)
周亚夫细柳营图
宋·郑思肖
细柳营中作略殊,宁容直入骤先驱。
不因一见入门诀,文帝何曾识亚夫。
(丙)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
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有删改)
16.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空格处。
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字义选项
军霸上A.军队B.士兵C.军队驻扎D.攻击①
曩者霸上、棘门如儿戏耳A.古代地方行政单位B.面向,朝着C.接近,靠近D.先前②
亚夫固争之A.牢固B.坚定,坚决C.固定D.本来③
亚夫因谢病免相A.道歉B.辞去官职C.感谢D.逝去④
17.(甲)(乙)两首诗同是写周亚夫,但立意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18.(甲)诗中写到了“一旦生疑触怒霆”,请说出丙文所写到的周亚夫“触怒霆”的两件事。
19.小语认为周亚夫作为将军值得点赞,但作为丞相,则要得到差评。请结合上述诗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6.C;D;B;B
17.甲诗由“自是君王多任刻"的诗句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君王刻薄寡情的揭露。乙诗由“细柳营中作略殊”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卓越治军能力的敬佩、赞赏之情。
18.①阻止景帝废太子而被疏远;②阻止景帝为投降的匈奴封侯而触怒君王。
19.示例一:我不同意小语的看法。周亚夫不仅治军严明,军功显赫,而且做丞相时直言敢谏,远胜曲意迎逢的大臣们,是忠臣良相的代表。
示例二:我同意小语的看法。周亚夫虽然治军严明,军功显赫,但是做丞相时过于耿直,导致与皇帝关系紧张,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并且他在反对给投降匈奴封侯一事上也缺乏灵活性,说法未必正确。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文言文对比阅读最常见的两种题型是求同和求异。求同型的题目一般来说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共同之处即可,求异型的题目则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文的不同之处,一般需要分点答题。做题时要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3)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会对句子进行归类,看哪些是相关一类信息就合并到一起,归类后提取主要信息并进行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的观点表述能力。此类题型较为简单,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完成,注意语言大方得体,格式正确、观念积极向上即可。另外,此类型题多为开放型题型,学生根据要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参考译文】
【甲】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国的叛乱,建立功勋,可突然之间君王就对其生疑并发怒。不是许负看相灵验,而是君王的刻薄寡情。
【乙】周亚夫在细柳营显示出卓越的谋略,难道能让皇上的先行卫队直接进入和驱车奔驰?如果不是因为进入军营的程序,文帝哪会认识到周亚夫呢?
【丙】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过了一个多月,三处驻军都撤军,便拜周亚夫为中尉。
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军就被打败平定了。
景帝五年,周亚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也未能劝阻。景帝从此就疏远了他。
后来匈奴王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后来的人。丞相周亚夫说:“那几人背叛他们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那么还怎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于是把徐卢等人全都封为列候。周亚夫于是称病辞官。
16.①句意:驻军在霸上。军:驻军;
②句意: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乡:先前;
③句意: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固:坚定,极力;
④句意:周亚夫于是称病辞官,被免去丞相职。谢:推辞。
故答案为:C;D;B;B
17.甲诗,由“一旦生疑触怒霆”“自是君王多任刻"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君王刻薄寡情的揭露。乙诗,由“细柳营中作略殊”“文帝何曾识亚夫"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卓越治军能力的敬佩、赞赏之情。回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
故答案为:甲诗由“自是君王多任刻”的诗句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君王刻薄寡情的揭露。乙诗由“细柳营中作略殊"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卓越治军能力的敬佩、赞赏之情。
18.由“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可概括为:阻止景帝废太子而被疏远。由“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丞相议不可用"等语句可概括为:阻止景帝为投降的匈奴封侯而触怒君王。
故答案为:①阻止景帝废太子而被疏远;②阻止景帝为投降的匈奴封侯而触怒君王。
19.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如赞同小苏的看法,可从周亚夫虽军事才能卓越,军功显赫,但过于耿直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被皇帝疏远,以及周亚夫不同意将投降的匈奴封侯缺乏工作的灵活性等方面阐述理由。如不赞同小苏的看法,可从周亚夫不仅军事才能卓越,军功显赫,并且直言敢谏,是忠臣良相的代表的角度阐述理由。虽然答案不唯一,但最好是持对周亚夫敢于直言予以赞赏的观点。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不同意小语的看法。周亚夫不仅治军严明,军功显赫,而且做丞相时直言敢谏,远胜曲意迎逢的大臣们,是忠臣良相的代表。
示例二:我同意小语的看法。周亚夫虽然治军严明,军功显赫,但是做丞相时过于耿直,导致与皇帝关系紧张,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并且他在反对给投降匈奴封侯一事上也缺乏灵活性,说法未必正确。
20.(2023八上·期末)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文人墨客以笔为舟,书写了山水诗路;莘莘学子以书为舟,遨游着知识海洋;航天英雄以梦为舟,创造出太空神话……舟是远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
请以“以为舟”作为题目,可叙述经历,可发表见解,可抒发情感。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人名等。
[提醒]卷面书写3分,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答案】以书为舟每读过一本书,你对世界的了解就更多——书是我成长的阶梯,以书为舟,能把我带往远方。
书,让我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时候妈妈教我读诗,虽然不懂其意,但是诗中描写的画面却像画卷一样展开,浮现在我的眼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柔嫩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舞,灵动的黄鹂在树上歌唱,远处的天空中有一行白鹭在悠然地飞着,这犹如一幅泼墨的卷轴,散发着自然的清新,使我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深秋的夜晚,桂花如雨纷纷飘落,诗人悠闲地在这花雨之中散步。不知何时,月亮探出头来,无声无息的月光竟将安眠的鸟儿惊醒,使它不时发出婉转清脆的叫声。“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江南丹橘枝繁叶茂,冬天也不凋落,四季常青。读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书,带领我穿越时空,慢慢走进作者的世界,与他们同忧、同乐。长大后爱读的中外名著,使我受益匪浅。“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海明威的一生充满坎坷。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曾荣获不少奖项,青年时的参战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伤痛,又因伤痛而整夜整夜的失眠。病痛的折磨,非但没有把他打倒,反而让他有了很多创作,因为那样可以分散病痛带来的折磨。他的优秀品质促使他写出了《老人与海》等经久不衰的作品,尽管死亡如风,常伴其身,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要相信自己,当时你恐慌害怕的,最终会变成你的盔甲。“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大多数人都知道。勤能补拙,勤劳是人必不可少的品质。《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这些闻名世界的作品的诞生,背后不知蕴藏了创作人多少的辛勤汗水和伟大智慧!那些伟大人物的优秀品质使我深受感动,灵魂也为之升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过的书会积淀成你的知识和思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时光荏苒,阅读永伴我身边。以书为舟,带我去远方。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请用“以为舟”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舟"不能单纯理解为“船”,它还是远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以笔为舟,文人墨客书写了山水诗路;以书为舟,苹莘学子遨游着知识海洋;以梦为舟,航天英雄创造出太空神话。不管以什么为舟,就是要体现出这个事物的作用,以及带给我们的影响。比如“以书为舟”,可以理解为阅读能把我们带向远方。远方是一种向往的生命形态,是一个人生的目标。怎样到达“远方”?唯有阅读,努力不懈,执著追求才能到达远方。此文文体不限,可写人记事,也可写议论性的散文,选取生活中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表情达意。文章记叙情节须完整,感情抒发须细腻真实。
【点评】文章开篇点题,提出“书是我成长的阶梯,以书为舟,能把我带往远方"这一观点。文中设置两个分论点:“书,让我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书,带领我穿越时空,慢慢走进作者的世界与他们同忧、同乐”,引用诗句,描写诗句意境,列举中外名著的作者的经历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证明了中心论点。文末再次点题,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1/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2023八上·期末)我们可以利用对课本的总结性文段积累字词。请按要求填写。
文学之美,在于用美的心灵,写出美的文字。美在独特的情感体验,那pán▲跚着走到铁道边去买橘子的背影,读来让人簌簌落泪;美在多彩的自然景象,倔强挺立的白杨,鲜腴的菌子,颇能撼动人心;美在卓越的建筑人文,古pǔ▲美观的赵州桥、▲的苏州园林、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无不流露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1.根据拼音写汉字。
pán跚古pǔ
2.给加点字注音。
倔强鲜腴
3.根据语境,为空白横线处选择成语()
A.惟妙惟肖B.自出心裁C.妙手偶得
4.(2023八上·期末)我们可以分门别类辑古诗,同时总结关键信息。请补充表格。
出处写作方法/主旨归纳对应的古诗文名句
杜甫《春望》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恨别鸟惊心。
晏殊《浣溪沙》对仗工整,兼有对繁华易尽的无奈与对旧识重来的欣喜。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李贺《雁门太守行》运用典故,表达将士们誓死报国之心。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视听结合,描绘西湖清丽恬静的春景。芳草长堤,___。
李清照《渔家傲》结合神话传说,直陈对美好境界的向往。风休住,___!
5.(2023八上·期末)我们可以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整理在笔记上。请解释加点字。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军士吏被甲,锐兵刃___
(2023八上·期末)综合题
6.为调动复习兴趣,同学们想将头像换成自己喜欢的昆虫图片。请补全对话。
①我想换成善于潜伏积蓄力量,“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只为“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的()
②我想换成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以奇特的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蓍稍稍转动”的()
③我想换成自食其力,自得其乐,一旦产卵就会成为勤劳慈爱的母亲,“偏要想着将粪球推向那个对他来说是个不祥之物的斜坡"的(___)
④我想换成万物生长时的欧唱者之榜首,利用翅膀摩擦震动发声,却永远是以右手琴师的身份度过一生的()
7.为探究名著内涵,校报拟发布特刊:《昆虫记》和《寂静的春天》绘本,封面均以“昆虫”为主体图案,请你根据名著内容和作品主题,设计其中一本的封面颜色。
我选《▲》,设计为▲色。理由:▲
(2023八上·期末)散文阅读
葵
汪曾祺
①小时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非常感动。
②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③诗写得平淡真实,没有一句迸出呼天抢地的激情,但惨切沉痛,触目惊心。词句也明白如话,不事雕饰,真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的作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完全能读懂。我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泪。
④然而有一句我不明白,“采葵持作羹"。葵如何可以为羹呢?我的家乡人只知道向日葵,我们那里叫作“葵花”。这东西怎么能做羹呢?用它的叶子?向日葵的叶子我是很熟悉的,很大,叶面很粗,有毛,即使是把它切碎了,加了油盐,煮熟之后也还是很难下咽的。另外有一种秋葵,开淡黄色薄瓣的大花,叶如鸡脚,又名鸡爪葵。这东西也似不能做羹。还有一种蜀葵,又名锦葵,内蒙、山西一带叫作“蜀蓟"。我们那里叫作端午花,因为在端午节前后盛开。我从来也没听说过端午花能吃,--包括它的叶、茎和花。那么,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⑤后来我读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他的著作是我国十九世纪植物学极重要的专著。直到现在,西方的植物学家还认为他绘的画十分精确。吴其浚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
⑥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我到了四川、江西等省才见到。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几乎餐餐都有一碗绿色的叶菜做的汤。这种菜吃到嘴是滑的,有点像莼菜。但我知道这不是莼菜,因为我知道湖北不出莼菜,而且样子也不像。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冬苋菜!“第二天我过到一个巷子,看到有一个年轻的妇女在井边洗菜。这种菜我没有见过。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叶梗也是绿的。我走过去问她洗的这是什么菜,--“冬苋菜!"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便是旅生的。从此,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⑦吴其浚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
⑧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葵本来是中国的主要蔬菜。《诗·幽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见其普遍。后魏《齐民要术》以《种葵》列为蔬菜第一篇。“采葵莫伤根”,“松下清斋折露葵”,时时见于篇咏。元代王祯的《农书》还称葵为“百菜之主"。不知怎么一来,它就变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钢目》中已经将它列入草类,压根儿不承认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齐白石题画中曾提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其实大白菜实际上已经成“菜之王"了。
⑨幸亏南方几省还有冬苋菜,否则吴其浚就死无对证,好像葵已经绝了种似的。吴其浚是河南固始人,他的家乡大概早已经没有葵了,都种了白菜了。他要是不到湖南当巡抚,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吴其浚那样激动,是为葵鸣不平。其意若曰: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
8.读汪曾祺散文应把握气韵流畅的行文美。请填写表格,梳理行文思路。
9.读汪曾祺散文应品味文白夹杂的语言美。请根据小语的疑问式批注,进行解答。
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便是旅生的。
(小语:两个“这就是”有什么妙用呢?“旅生"能不能换成“野生”,为什么?)
10.读汪曾祺散文应品悟真挚温馨的情感美。勾连本文和《昆明的雨》,体悟作者在选取写作对象、情感表达、写作态度上有什么异同?
文章写作对象选文情感表达方式
《昆明的雨》菌子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一字一逗号,生动地展现了牛肝菌丰富的口感;
反问句式,先抑后扬,作者突然发现牛肝菌滋味鲜美,表达喜爱之情。
《葵》葵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1
助读资料:
世间最为普遍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汪曾祺《人间有趣》
汪曾祺的散文构成了一个冲淡平和而又温馨宁静的审美世界。
--杨晖《论汪曾祺散文的美学特色》
11.结合两篇文章,从汪曾祺的写作风格与生活态度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
(2023八上·期末)说明文阅读
太阳的孩子——棉花
徐廷华
①“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是古人赞美棉花的诗句。千百年来,人们能安度严冬,少不了棉花的功劳。因此在国外,棉花的外号叫“太阳的孩子”。
②棉花,大部分为野生种,只有4个是栽培种,即亚洲棉、非洲棉、海岛棉和陆地棉。印度人种棉花的历史最久,公元1000年左右,那里的棉花种植已很发达,株高多在半米至一米半,株高两米以上的叫“木棉"。柬埔寨因其生长有过屋高的木棉,所以有“高棉王国”的称号。欧洲大约在2000年前才首次见到棉花,在这以前,欧洲曾有个关于“羊树"的传说。说的是东方有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上结一种果子,很像绵羊,有四条腿、一个尾巴,它身上还覆盖着一种白色的绒毛,这种植物狼最爱吃。直到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后,才留下这样的记载:“印度有树生羊毛,柔白而佳美,土人用以织布缝衣。"
③古代,我国人民的衣着原料不是棉花,而是蚕丝和麻类。直到13世纪以后,才在长江流域种植较多的棉花,至明代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才以压倒性的优势替代了丝绵。元代农学家王祯在他的《农书·木棉序》里说,木棉“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功,得御寒之益”。
④我国古代种植的棉花,一路是由阿拉伯经波斯(今伊朗)、巴基斯坦,传入我国新疆吐鲁番,再到西北各地。另一路是由印度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地,进入我国云南大理,向北入陕西河南。再一路则是由越南传入我国海南岛,再经广东、福建沿海到达江苏、浙江一带。无怪乎早在东汉南北朝,西南边疆和海南岛的兄弟民族就已生产一种以棉花为原料的白叠花布,并将其作为礼品,赠送给当时内地汉族的官员。《尚书·禹贡》中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的句子。“卉服”,就是棉花做的一种衣服。宋人艾可叔在他的诗《木棉》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弹花纺织图。诗云:“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
织妇勤。"
⑤当严寒降临,大地冰封雪飘之际,人们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棉花的恩惠。是它,以自己柔软的身体维护着人们不受寒冬之苦;夜里,又把人们带进温馨甜蜜的梦乡。外国人之所以把棉花称为“太阳的孩子”,是有其道理的,这比喻充满敬意而又极为亲切。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文章以“太阳的孩子——棉花"为题,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
13.第②段中加点的“大部分”“只有"这两个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
14.第②段引用“羊树”的传说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
15.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023八上·期末)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咏史上周亚夫
宋·徐钧
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①。
自是君王多任刻②,非关许负③相书灵。
注释:①触怒霆;触怒君王。②任刻:任性刻薄。③许负:秦末汉初善于相面的一个老妇人,她曾给周亚夫相面,说他会做到丞相,最后会被饿死,结果都应验了
(乙)
周亚夫细柳营图
宋·郑思肖
细柳营中作略殊,宁容直入骤先驱。
不因一见入门诀,文帝何曾识亚夫。
(丙)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
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有删改)
16.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空格处。
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字义选项
军霸上A.军队B.士兵C.军队驻扎D.攻击①
曩者霸上、棘门如儿戏耳A.古代地方行政单位B.面向,朝着C.接近,靠近D.先前②
亚夫固争之A.牢固B.坚定,坚决C.固定D.本来③
亚夫因谢病免相A.道歉B.辞去官职C.感谢D.逝去④
17.(甲)(乙)两首诗同是写周亚夫,但立意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18.(甲)诗中写到了“一旦生疑触怒霆”,请说出丙文所写到的周亚夫“触怒霆"的两件事。
19.小语认为周亚夫作为将军值得点赞,但作为丞相,则要得到差评。请结合上述诗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023八上·期末)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文人墨客以笔为舟,书写了山水诗路;莘莘学子以书为舟,遨游着知识海洋;航天英雄以梦为舟,创造出太空神话……舟是远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
请以“以为舟”作为题目,可叙述经历,可发表见解,可抒发情感。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人名等。
[提醒]卷面书写3分,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蹒;朴
2.jué;yú
3.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程度。本题所选词语均属于课内常见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正确练写识记,尤其是对易错字、易混字要做到准确区分。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正误的判断。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1.pán跚——蹒跚;古pǔ——古朴
故答案为:蹒;朴
2.倔强——jué;鲜腴——yú
故答案为:jué;yú
3.A.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B.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C.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结合语境,此处用来修饰苏州园林,形容园林的独特性,应用“自出心裁";
故答案为:B
4.【答案】感时花溅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入则无法家拂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隐隐笙歌处处随;蓬舟吹取三山去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注意易错字:感、溅;
(2)注意易错字:奈、何、落;
(3)注意易错字:似、燕;
(4)注意易错字:拂;
(5)注意易错字:报、君;
(6)注意易错字:携、君;
(7)注意易错字:笙;
(8)注意易错字:蓬。
故答案为:(1)感时花溅泪;(2)无可奈何花落去;(3)似曾相识燕归来;(4)入则无法家拂士;(5)报君黄金台上意;(6)提携玉龙为君死;(7)隐隐笙歌处处随;(8)蓬舟吹取三山去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①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②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③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④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答案】(1)外城
(2)行冠礼
(3)才、刚
(4)同“披”,穿着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1)句意: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郭,外城;
(2)句意: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冠,行冠礼;
(3)句意: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始,才、刚;
(4)句意:军士吏披戴盔甲,兵器闪着锐利的光芒。被,同“披”,穿着
故答案为:(1)外城;
(2)行冠礼;
(3)才、刚;
(4)同“披”,穿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答案】6.蝉;螳螂;圣甲虫(屎壳郎;蜣螂);蟋蟀(蛐蛐)
7.示例一:我选《昆虫记》,设计为绿色。绿色是充满生机的颜色,法布尔在荒石园中研究昆虫,用细致的观察、深情的笔触记录蝉、蟋蟀等昆虫的习性。在他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小甲虫是“慈母”,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像“婴儿”,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礼赞。
示例二:我选《寂静的春天》,设计为灰色。在“明天的寓言"一章中,庭园里听不到鸟鸣,花丛中没有了蜜蜂、“雪崩的轰鸣声”中昆虫产生耐药性,宣告化学控制的彻底失败。滥用农药的昆虫世界是寂静无声的,揭示了滥用杀虫剂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表达了作者的担忧。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
(2)本题考查名著积累。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6.①由“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可知,此空为蝉;
②由“以奇特的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蓍稍稍转动”可知,该空为螳螂;
③由“偏要想着将粪球推向那个对他来说是个不祥之物的斜坡"可知,该空为圣甲虫(屎壳郎;蜣螂);
④由“万物生长时的欧唱者之榜首”“利用翅膀摩擦震动发声"却永远是以右手琴师的身份度过一生”可知,该空为蟋蟀(蛐蛐);
故答案为:蝉;螳螂;圣甲虫(屎壳郎;蜣螂);蟋蟀(蛐蛐)
7.本题考查设计封面颜色。从两部儿童绘本中选择一部,决定封面使用的颜色,并围绕作品内容或主题阐述选择颜色的理由即可。《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寂静的春天》讲述了人们由于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与杀毒剂,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最终也将危及人类自身。在全书的前半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土壤、水源、动植物之间的生态网络,说明了化学药剂对大自然的危害:在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细致讲述了人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化学毒害问题。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选《昆虫记》,设计为绿色。绿色是充满生机的颜色,法布尔在荒石园中研究昆虫,用细致的观察、深情的笔触记录蝉、蟋蟀等昆虫的习性。在他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小甲虫是“慈母”,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像“婴儿”,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礼赞。
示例二:我选《寂静的春天》,设计为灰色。在“明天的寓言"一章中,庭园里听不到鸟鸣,花丛中没有了蜜蜂、“雪崩的轰鸣声”中昆虫产生耐药性,宣告化学控制的彻底失败。滥用农药的昆虫世界是寂静无声的,揭示了滥用杀虫剂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表达了作者的担忧。
【答案】8.借吴其浚的著作确定“葵"就是“冬苋菜";吴其浚为什么那样激动呢?;白菜替代了“葵”,“葵"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9.①两个“这就是”,口语化的表达,反复强调了"我"明白冬苋菜就是葵后的惊喜,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性。②不能换,虽然“旅生”与“野生"都可意为不播种使其自然生长,生命力强,但“旅生”呼应了《十五从军征》的内容,且更显文辞典雅。
10.陈述语气转为感叹语气,连用三个叹号,感情逐层加强,强调“葵"是菜中之王的事实,表达作者对"葵"的肯定与热爱。极富口语化的表达,如“就是""尝尝”,极力赞叹“葵"是菜中之王,且“您"字与读者产生互动,表现作者对“葵"的肯定与热爱。
11.我们要紧贴着生活的本真面目,接地气,像作者一样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始终保持平静旷达心态的生活态度。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文章内容梳理能力。梳理文章内容时,首先需明确主旨,再围绕主旨分解各部分要点。具体步骤如下:①确定主旨,快速浏览文章,捕捉主要信息和作者意图,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作为梳理的起点。②分解要点,识别段落主题:将文章划分为若干段落,每段提炼一个主题句。根据段落主题,将内容归类到不同的逻辑单元下,如背景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③构建框架:使用小标题或编号列表,构建清晰的文章框架。确保各部分之间逻辑连贯,使用过渡句或词语连接。④检查完善:确保梳理的内容准确无误,无遗漏。调整语言表述,使梳理结果更加简洁明了。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①上下文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重点语句所在的段落或章节,了解该语句出现的上下文环境。这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或说话者的整体意图和语境。②关键词识别:在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司法考试案例分析职工可签无固定期合同公司竟然提出到期终止
- 2025柜台租赁合同协议书
- 幼儿园安全教育制度与家长
- 病房排班管理制度
- 病案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 航空业设备维护与材料管理制度
- 信息技术项目造价管理制度
- 科研机构数据中心数据保密制度
- 环保项目现场巡视管理制度
- 装修合同终止协议
- 王卓 企业数智化能力成熟度模型(EDMM)标准体系解读
- 某某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定稿)
- 电梯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及管控清单
- 租车位安装充电桩合同模板
- 苹果电脑macOS效率手册
- 老妈是个菜贩子(2022年海南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厂房转租三方协议合同协议书
- 水务产业技术标准化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下载
-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铝棒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