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6《桃花源记》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6《桃花源记》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2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6《桃花源记》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3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6《桃花源记》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4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6《桃花源记》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6《桃花源记》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桃花源记》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

【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之,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也?"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也?而屡易④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也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以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注释】①谪:贬谪。②颍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换。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B.未果,寻病终(寻找)

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

D.而屡易号(多次)

(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B.老于此五物之间

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以志吾之乐尔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

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C.【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甲】【乙】两文都表现出对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过叙述故事,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客间答的形式,诙谐、幽默地表达对即将到来的退休后闲适生活的向往。

(4)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是为五一尔,奈何?

(5)【甲】文中最能体现【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乙】文中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_____。(两空均用原文填空)

【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融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③,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之,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之,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⑤《右溪记》)

【注】①道州:州名。②营溪:河流名。③人间:与前文“山野"对应,指有居民的地方。④俾(bǐ):使。⑤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曾两度出任道州刺史,后因不爱官场生活而弃官归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___又数刀毙之(《狼》)

B.见渔人,乃大惊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而置州已来___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D.为溪在州右___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徘徊溪之,为之怅然D.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刻铭石之,彰示来者。

4.请结合【甲】文说一说,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色,分别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怎样的情感

【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穷林(尽)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便要还家(同“邀”,邀请)D.处处志之(记号)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太守即遣人随往真无马邪

D.闻之,欣然规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盛新图定为成高,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用借代手法,用“黄发”代指青年,“垂髫"代指孩子。

C.文章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无缝。

D.文章讲述了一个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借此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4.翻译下面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021·重庆·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___屋舍俨然

B.寻向所志___便扶向路

C.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之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

【链接材料】

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之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之:皇之。⑤涵煦:滋润化育。

【2022·广西·统考中考真题】

时光里的陶渊明

饮酒(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肴,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速,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潜传(节选)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素简贵,不私事之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出自《晋书》)

【注】①属文:作文章。

1.下面对《饮酒》(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缓,“在”—“无”,转折有势。

B.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炼,一语中的,超凡脱俗。

C.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

D.全诗集叙事、议论、绘景于一体,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

2.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

B.“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

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

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

3.用“/”给《陶潜传》(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4.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词语古义今义

妻子①___________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无论④___________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6.《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之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7.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以之诗文,探究陶渊明受推崇的原因。

【2022·之海松江·一模】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各题

【甲】

石壕吏(节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老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乙】

___________(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言所闻,背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②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③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地名,今山东阿县。②白首:老年人。③决:决断(改事)。

1.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人名),乙节选语段出自课文《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遣使追()(2)铸库兵以作耕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人各复延至家。

4.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走出粮仓去救济贫穷的百姓,全面治理阿县。

B.走出粮仓去救济贫穷的百姓,阿县十分安定。

C.拿出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贫穷的百姓,阿县十分安定。

D.拿出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贫穷的百姓,全面治理阿县。

5.甲诗控诉了__,乙文描绘了__的淳朴风尚,丙文展现了子奇治阿的才华。

6.下列对之述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吏夜捉人"反映了当时官民之间的紧张关系。

B.“不足为外人道也”体现了村中人对外人的排斥。

C.“共载皆白首"暗示阿县年轻人起初不欢迎子奇。

D.之述诗文都意在表现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7.甲诗“__”的行为和乙文“________"的举措,都表现了百姓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但丙文又告诉我们_______的道理。

【2022·北京朝阳·统考二模】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甲】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怡然自乐可爱者甚蕃

B.落英缤纷开张圣听后遂无问津者

C.无论魏晋妻子邑人起坐而喧哗者

D.阡陌交通牺牲玉帛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翻译: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理解:夹着溪岸生长的桃花林,美不胜收,引发了渔人探寻的想法。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他们,他们都很惊叹。

理解:渔人讲述自己进入桃花源的经过,这令桃花源中的人惊叹不已。

【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翻译:(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理解: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到了郡城,将自己做记号的事情告诉了太守。

3.之文和下面材料中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请你结合相关语句,分别说说这些画面带给你的感受。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之下一白,湖之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2022·云南西双版纳·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的成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之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祸。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以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选自《贞观政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俨然: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______

(3)太宗谓侍臣曰谓:______

(4)皆由嗜欲以成祸嗜: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未有身正而影曲,之治而下乱者。

3.【甲】文中明明渔人已经“处处志之”了,为什么太守遣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4.【甲】文中的桃源人过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乙】文中李世民在位期间天下大治,被称为“贞观之治”,请根据选文分别简述理由。

【2022·河南驻马店·统考二模】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然则北通巫峡通风报信

B.设酒杀鸡作食衡于虑,而后作一鼓作气

C.余人各复延至家每至晴初霜旦自始至终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中有足乐者丰衣足食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请结合选文第一段的内容,分析语言特点。

4.选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和【链接材料】中“子知隐居之乐也?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在表达的感情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链接材料】

郡守苏轼,时从①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②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也?虽南面之君③,未可与易④也。《易》曰:‘鸣鹤在阴,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从:带着。②挹:同“揖”,作揖。③南面之君:帝王。④易:交换。

【2020·西藏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复行数/十步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D.寻/病终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渔人甚异之

(2)黄发垂髫

(3)便要还家

(4)便扶向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0·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以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②,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言兹若人之俦③也?衔觞④赋诗,以乐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①造:往,到。②穿结:打补丁。③俦:同类,类别。④觞:盛满酒的酒杯。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既出,得船既克,公问故

C.因以为号焉未若柳絮因风起

D.期在必醉君与家君期日中

10.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饮酒》(五)。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甲文中“黄发"指老年人,“垂髫”指小孩;乙文中的“号"是别号,作者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

D.甲文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与乙文的“或置酒而招之”均为判断句。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渔人"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B.乙文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是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

D.甲、乙两文以“记”和“传"的形式行文,语言简洁凝练,朴素自然,意蕴丰富。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桃花源记》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教师版)

【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之,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也?”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也?而屡易④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也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以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注释】①谪:贬谪。②颍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换。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B.未果,寻病终(寻找)

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

D.而屡易号(多次)

(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B.老于此五物之间

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以志吾之乐尔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

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C.【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甲】【乙】两文都表现出对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过叙述故事,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客间答的形式,诙谐、幽默地表达对即将到来的退休后闲适生活的向往。

(4)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是为五一尔,奈何?

(5)【甲】文中最能体现【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乙】文中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_____。(两空均用原文填空)

【答案】

(1)B

(2)C

(3)C

(4)①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②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

(5)遂与外人间隔;聊以志吾之乐尔。

【解析】

(1)B.“未果,寻病终”的意思是: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寻:不久。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之:助词,的;

B.之:助词,的;

C.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之:助词,的;

故选C。

(3)C.“‘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有误。【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生活,也为后文再寻桃花源不得做铺垫。

故选C。

(4)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率,率领。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又。

(2)重点字词:是,这;为,是。奈何,怎么说。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注意要求“两空均用原文填空"

第一空:结合乙文“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之,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可知,欧阳修在政治之想摆脱忧劳烦扰,有急流勇退的思想。甲文“遂与外人间隔"最能体现。

第二空:结合“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以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可知,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之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之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乙】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之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

【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融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③,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之,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之,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⑤《右溪记》)

【注】①道州:州名。②营溪:河流名。③人间:与前文“山野”对应,指有居民的地方。④俾(bǐ):使。⑤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曾两度出任道州刺史,后因不爱官场生活而弃官归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___又数刀毙之(《狼》)

B.见渔人,乃大惊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而置州已来___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D.为溪在州右___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徘徊溪之,为之怅然D.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刻铭石之,彰示来者。

4.请结合【甲】文说一说,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色,分别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怎样的情感

【答案】

C

2.C

3.(1)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之)处处标之记号。

(2)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之,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4.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

5.甲文: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乙文: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

A.之:代词,指看到的景象/代词,指狼;

B.乃:副词,竟,竟然/副词,才;

C.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转折,但是;

D.为:连词,因为/介词,被;

故选C。

2.本题考查古今异义的词。

A.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B.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低劣、下流;

C.徘徊:古义: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今义: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D.亲戚:古义: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成员,亲属,不包括父母兄弟;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2)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人。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里景色优美,村落间彼此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这里生活恬淡平静;“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这里百姓往来、耕种、劳作,以及男女穿的衣服,都同外面的人一模一样,老老少少都很安适快乐。据此分析可知,这里的百姓过着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恬淡生活。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甲文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了桃花林和桃花源里优美的景色,“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乙文中,“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融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描绘出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之,为之怅然"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之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之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之)处处标之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乙】: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之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之,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穷林(尽)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便要还家(同“邀”,邀请)D.处处志之(记号)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太守即遣人随往真无马邪

D.闻之,欣然规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盛新图定为成高,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用借代手法,用“黄发”代指青年,“垂髫"代指孩子。

C.文章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无缝。

D.文章讲述了一个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借此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4.翻译下面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答案】

D2.A3.B

4.(他们)说自己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解析】

1.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句意: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故选D。

2.此题考查的是虚词的意义。

A.都是“……的样子”;

B.副词,竟然,居然/判断动词,是;

C.代词,他/语气词,加强诘问语气;

D.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

故选A。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B.“‘黄发’代指青年"理解有误。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

故选B。

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句中: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同乡(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又。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之。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之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2021·重庆·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___屋舍俨然

B.寻向所志___便扶向路

C.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之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

【链接材料】

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之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之:皇之。⑤涵煦:滋润化育。

【答案】

1.B

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他们(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C

4.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体养生息的政策。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A.舍弃/屋子;

B.从前/从前;

C.类/同“嘱”,嘱咐;

D.向、对/成为;

故选B。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抓住句中关键词进行翻译,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本题中重点词有:

(1)阡陌:乡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2)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是,“未果”。文章最后把与作者同时代的人物写进去,渲染了作品真真假假的气氛。“昕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暗示了桃花源事实之是不存在的。选项中“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述错误,故选C。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比分析。由题干可知要分析两文中人们能过之安居乐业生活的原因。《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向渔人解释“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可见他们为了躲避战乱,过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没有战争、自给自足,所以人们生活安居乐业;材料链接中“而孰知之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意思是哪里知道这样的生活是皇之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可以看出,滁人过之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是因为朝廷采用了体养生息的治国政策。

【译文参考】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之。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之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链接材料】译文: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百姓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2022·广西·统考中考真题】

时光里的陶渊明

饮酒(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肴,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速,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潜传(节选)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素简贵,不私事之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出自《晋书》)

【注】①属文:作文章。

1.下面对《饮酒》(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缓,“在”—“无”,转折有势。

B.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炼,一语中的,超凡脱俗。

C.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

D.全诗集叙事、议论、绘景于一体,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

2.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

B.“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

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

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

3.用“/”给《陶潜传》(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4.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词语古义今义

妻子①___________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无论④___________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6.《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之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7.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以之诗文,探究陶渊明受推崇的原因。

【答案】

C

D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①妻子儿女②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③没有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意对即可)④不要说,更不必说

5.(1)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乐。

(2)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