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2016-2030年)重庆市林业局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录TOC\o"1-2"\h\z\u前言 5第一章重庆市湿地资源现状及评价 8第一节重庆市概况 8第二节重庆市湿地资源概况 13第三节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23第四节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 30第二章指导思想及目标 33第一节指导思想 33第二节基本原则 33第三节规划依据 34第四节规划期限 36第五节规划目标 36第三章湿地功能区划 38第四章全面保护湿地 45第一节湿地类型划分 45第二节湿地保护红线 47第三节严格用途管制 48第四节实行分级管理 49第五节重要湿地规划 50第五章湿地保护体系建设 52第一节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52第二节湿地公园建设 55第三节湿地保护小区建设 57第四节多用途管理区建设 58第六章保护管理工程建设 61第一节湿地恢复工程 61第二节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恢复与治理 62第三节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63第四节生态示范工程 64第五节社区建设工程 65第七章湿地利用规划 67第一节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区建设 67第二节高碳汇湿地生态系统建设 68第三节湿地生态旅游 69第八章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71第一节管理体系建设 71第二节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 72第三节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73第四节湿地监测体系建设 74第五节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75第六节国际合作与交流 77第九章重点项目建设 78第十章投资估算 81第一节估算依据 81第二节投资估算 81第三节资金筹措 82第十一章效益评价 83第一节生态效益评价 83第二节社会效益评价 83第三节经济效益评价 84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86
前言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地球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及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蓄洪防旱、降解污染、储存碳元素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还为人类提供食物、原材料、能源、水资源和休闲游憩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污染和破坏。一是遭受过度开垦、开发等活动的蚕食,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二是湿地环境污染,生态功能持续退化;三是湿地生物多样性及生物资源保护力度乏力,外来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四是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给江河、湖泊湿地带来巨大压力,使湿地面积大量减少。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保护与恢复举措,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进一步强化湿地资源保护、湿地功能恢复和科学利用的措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功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全球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问题。湿地是一个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是气候变化的缓冲器,湿地保护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高度重视湿地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在遏制湿地面积的萎缩、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湿地生态修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湿地保护工作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家林业局会同外交部、发改委、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等17个部委局相继编制印发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等,明确了湿地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为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为科学有序高效地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境内江河、水库密布,据2010年湿地资源调查,全市湿地面积20.72万公顷(未包含水稻田和地热泉),占国土面积2.5%。尤其是三峡工程建成后在重庆境内形成面积达3.06万公顷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其冬水夏陆的独特性,导致植被稀少,形成“似荒漠化”现象,治理与保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多重效益的发挥和库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三次和四次全会重大部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重庆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三峡库区生态安全,保护和丰富生物多样性及丰富生态文化的根本要求。为切实做好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市林业局于2010年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完成了全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摸清了家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重庆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规划纲要(2013-2020年)》、《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林业行动方案(2013-2017年)》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编制了《重庆市湿地保护利用规划(2016-2030)》,该规划的实施,将对科学有序地保护好我市湿地资源,加快湿地功能恢复步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湿地利用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重庆市湿地资源现状及评价第一节重庆市概况一、地理位置重庆市位于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地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东邻湖南、湖北,南接重庆,西面、北面与四川相连,东北与陕西市交界,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南工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二、地质地貌(一)地层重庆市地跨扬子准地台和秦岭地槽两大构造单元,经中元古代——第四纪各阶段的造山运动及沉积演化,形成了现今的地质构造格局。根据岩石地层分布、岩石组合、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划分出两个Ⅰ级地层构造区,五个Ⅱ级地层分区及八个Ⅲ级地层小区。华蓥山以西的渝西地区,基底埋深在6千米以上,地表以侏罗系红层广泛发育为特征。华蓥山与七曜山之间的广大地区,主要出露中生代的三叠系和侏罗系,南部边缘有白垩系。渝、陕交界的大巴山地区属秦岭地层区(槽区),以青白口系龙潭河组非稳定一次稳定型碱性、弱碱性火山复陆屑——火山磨拉石建造组成褶皱基底;南华系为含火山碎屑的复陆屑沉积建造;震旦纪——寒武纪,以冒地槽型沉积为主。(二)地貌类型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东与秦巴山地、武陵山地相连,向西逐渐向川中丘陵过渡。地貌在宏观格局上可分为四大单元:即西部为四川盆地边缘的丘陵地貌,中部为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地貌,东北部为大巴山中山地貌,东南部为大娄山、七曜山中山地貌。总的地势为北东及南东高,中西部低,全市最高峰为巫溪县东缘于巫山县北缘交界处的阴条岭,海拔2797米,最低点位巫山县境内长江水面,海拔154.5米(三峡水库蓄水前)。重庆市地貌格局,严格受大地构造控制,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西部以华蓥山断裂以西的部分为盆中丘陵,海拔200~500米之间,由近于水平的侏罗系红色砂岩、泥岩、页岩经流水长期作业切割而成方山丘陵和部分低山。地表丘陵起伏,沟谷纵横,涪江、渠江、嘉陵江等蜿蜒曲折,嵌入红色砂岩层,以深切曲流的形式向南流入长江。三、土壤重庆属中亚热带四川东北部盆地山地黄壤区。由于地质地貌构成和生物、气候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的土类、土属、土种较多。土壤类型主要有: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黄壤是重庆市重要的土壤资源,其面积为237.1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78%。水稻土面积为125.80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石灰(岩)土面积为96.3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1.69%。黄棕壤面积为65.11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90%。棕壤面积为11.6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2%。黄褐土面积为8.1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99%。红壤面积为2.0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24%。粗骨土面积为1.60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19%。新积土面积为1.2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16%。山地草甸土面积为1.16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14%。四、气候重庆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区,重庆市的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重庆市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五、水文重庆市江河纵横,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600余公里长江干流汇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大宁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条小河流,流域面积大于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主要有长江干道、支流嘉陵江、乌江、涪江、大宁河等,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07条,其中过境河流31条。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455.91亿立方米。现有水库2766座,其中大型水库有狮子滩水库、大洪湖水库、石板水库、藤子沟水库、江口水库和大河口水库6座,中型有南彭水库、下涧口水库、胜天水库、海底沟水库、金堂水库、同心水库等60座。重庆水热丰沛,大气降水补给地下,通过断裂岩层吸取深部岩浆热源,地热蒸温形成高温地下水,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仅市区内温泉可开采量为5.6亿立方米/年,日均可开采量为153.3万立方米,有北温泉、南温泉、西泉、统景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温泉。六、社会经济重庆市辖39个区县(自治县)。据重庆统计年鉴(2014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2656.69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2795元,户籍人口3343万人,常住人口297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34%。七、森林资源重庆市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类型多样,主要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据不完全调查,有高等植物6000余种,其中银杉、水杉、崖柏、红豆杉、珙桐等都是世界珍贵树种。根据《森林资源公报(2015年)》,截止2014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36.74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53.0%。森林面积355.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1%,林木蓄积19772.6万立方米。
第二节重庆市湿地资源概况一、湿地概况(一)湿地面积与类型重庆市湿地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类。其中天然湿地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分为库塘湿地、输水河、水产养殖场和水稻田。据全市湿地资源调查统计,全市湿地面积(未包含地热泉和水稻田面积)为207151公顷,为国土总面积2.5%。其中,河流湿地的面积为87289.76公顷,占湿地总面积42.18%;湖泊湿地的面积为263.49公顷,占湿地面积0.13%;沼泽湿地62.01公顷,占湿地总面积0.03%;人工湿地119535.74公顷,占湿地总面积57.66%。(二)湿地分布情况1、河流湿地全市河流湿地共有87289.76公顷,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85002.58公顷,占河流湿地总面积97.37%,洪泛平原湿地2287.18公顷,占河流湿地总面积2.63%。全市江河众多,主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渠江、綦江、濑溪河、酉水河、大宁河、任河等10条,河床平均宽度大于10米,长度大于5公里的河流有195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7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0条。2、湖泊湿地湖泊是湖盆、湖水、水中所含物质(矿物质、溶解质、有机质以及水生生物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我市仅有黔江区小南海湖泊湿地,湿地面积263.49公顷,为永久性天然淡水湖泊。小南海已被列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3、沼泽湿地我市沼泽湿地非常少,全市仅有沼泽湿地面积62.01公顷,其中草本沼泽湿地42.29公顷,沼泽化草甸湿地19.72公顷。主要分布在万盛区、北碚区、武隆县境内。4、人工湿地全市共有人工湿地119535.74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7.66%,其中库塘湿地117869.45公顷,输水河湿地995.67公顷,水产养殖场湿地670.62公顷。巫山大宁河黔江小南海沼泽湿地(三)湿地特点1、湿地类型多样,类型分布不均,且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特点重庆市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个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淡水河、永久性湖泊、库塘、水产养殖场等8个湿地型。在4大湿地类中,人工湿地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57.66%,河流湿地占42.18%,湖泊湿地占0.13%,沼泽湿地占0.03%,湿地类型分布极为不均。同时,湿地的分布又呈现地域性分布特点。自然湿地以永久性河流为主,广布于全市各个地区,沿长江、嘉陵江及其各大支流,湿地面积由上游向下游逐级递增。永久性湖泊、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等湿地类型则均为零星分布。人工湿地以库塘湿地为主,广布于全市各个地区。水产养殖场、运河输水河为零星分布。2、人工湿地占全市湿地比重大,生态地位高人工湿地在重庆市湿地面积中比重最大,生态地位高。重庆市人工湿地主要以库塘为主,其中三峡水库面积最大,生态价值最高。三峡水库在重庆市湿地面积为77734.7公顷,占重庆市湿地总面积的37.51%。重庆市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区、南起武隆县、北至开县,涉及到重庆的22个区县。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三峡库区重庆段覆盖了大部分三峡库区范围,其面积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的85.6%,由此则凸现出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另外,重庆市还有众多的大、中、小型水库,例如长寿湖、大洪湖、双河水库、红旗水库、龙水湖水库、上游水库、响水滩水库等。这些水库与三峡水库一道发挥着蓄水发电、人蓄饮水、生产生活用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3、三峡水库反季节涨落,形成消落区湿地面积巨大三峡工程竣工后,三峡水库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湿地。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淹没线以下,在重庆范围内淹没形成了面积达77734.7公顷的湿地。三峡库区正常运行后,由于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在海拔145米至175米的库区两岸,形成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相反、水位涨落幅度高达30米、面积达3.49万公顷的水库消落带湿地,其中,重庆库区消落带湿地面积达30628公顷,涉及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忠县、江津等22个区县。随着三峡工程的运行,消落带土地按季节和水位涨落出现规律性的淹没和出露,原来的陆地将夏季为陆、冬季为水,水库消落带的生态条件发生巨变。三峡水库消落带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对于三峡水库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4、河流、库塘湿地密集,是西南山地湿地的代表性区域和长江上游地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地处长江流域中上游,水系发达,而且历代治水不辍,尤其是近代以来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实施,形成了江、河沟通互联的发达水网。重庆市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07条,其中过境河流31条,主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等。平均宽度大于10米,长度大于5千米的河流有1953条。重庆市人工库塘数量众多,面积宽阔,据2010年湿地资源调查,重庆市8公顷面积以上的库塘达802座(含三峡库区),库塘湿地面积达117869.45公顷,占重庆市湿地总面积的56.87%。5、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长江上游与中游鱼类繁育的分界区,是温带、亚热带植物分布的共生区,是候鸟水禽南北徒迁的必然驿站重庆湿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尤其鸟类、鱼类等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据2010年湿地资源调查统计,重庆市重点湿地脊椎动物有563种,隶属于36目118科340属。其中鱼纲8目19科93属159种;两栖纲2目10科19属39种;爬行纲2目11科22属33种;鸟纲16目53科146属256种;哺乳纲8目25科60属76种。其中珍稀保护物种种类丰富,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26种。重庆市共有湿地高等植物707种,隶属128科368属,其中苔藓植物42种,隶属于23科29属;蕨类植物65种,隶属20科33属;裸子植物3种,隶属1科3属;被子植物597种,隶属84科303属。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种。6、湿地受干扰强度高重庆人口密度大,开发利用活动频繁,湿地受人为干扰强度高,全市各类湿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工业化发展迅速、城市不断扩张、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转变,对湿地开发利用强度持续加大,特别是网箱养殖、环境污染等因素,已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很多不可逆转的影响。7、重庆山峦起伏,地热温泉湿地广泛分布重庆地质多为“喀斯特地貌”构造,溶洞、峡谷、关隘多。溶洞既蓄水又漏水至地层深处。由于重庆水热丰沛,大气降水补给地下,通过断裂岩层吸取深部岩浆热源,地热蒸温形成高温地下水。重庆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仅市区内温泉可开采量为5.6亿立方米/年,日均可开采量为153.3万立方米。(四)湿地分布规律重庆湿地主要分布在宜宾至宜昌段长江流域,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71.99%;其次是嘉陵江流域,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13.10%;再次是乌江流域,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8.23%;沱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流域和汉江流域的湿地面积较小,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2.29%、2.68%和1.71%。二、湿地主要资源(一)水资源重庆市江河纵横,境内水资源丰富,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境内,600余公里长江干流汇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大宁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条小河流,流域面积大于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主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大宁河等,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07条,其中过境河流31条。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455.91亿立方米。现有水库2766座,其中大型有狮子滩水库、大洪河水库、石板水水库、藤子沟水库、江口水库和大河口水库6座,中型有南彭水库、下涧口水库、胜天水库、海底沟水库、金堂水库、同心水库等60座。(二)湿地植物资源据2010年湿地资源调查统计,重庆市有湿地植物707种,隶属128科368属。其中苔藓植物42种,隶属于23科29属,蕨类植物65种,隶属20科33属;裸子植物3种,隶属1科3属;被子植物597种,隶属84科303属。浮叶慈姑、野菱、莲、金荞麦等4种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三)湿地动物资源据2010年湿地资源调查统计,重庆市湿地脊椎动物有563种,隶属于36目118科340属。其中鸟类共有256种,隶属于16目53科,占重庆市鸟类的59.26%,有红隼、小天鹅、白琵鹭等24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哺乳纲8目25科60属76种;鱼类共有159种,隶属于8目19科,占重庆市鱼类的91.91%,属于国家Ⅰ重点保护鱼类有达氏鲟、中华鲟、白鲟3种,属于国家Ⅱ级保护鱼类有胭脂鱼;两栖动物分属有尾目和无尾目,共10科39种,占全市所有两栖类数量的72.22%,仅大鲵一种为国家Ⅱ级保护种类;爬行类隶属于2目11科33种,占市内爬行动物种数的54.1%;哺乳类动物有8目25科76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林麝,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水鹿、中华斑羚等8种。(四)湿地旅游资源湿地也是一种景观资源,湿地因其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有很高的美学、文化和艺术价值,吸引人们旅游观光。我市湿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观资源富集,游赏价值高,有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有风景如画的大宁河小三峡、乌江画廊、阿蓬江等江河,有北温泉、南温泉、西泉、统景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温泉。三峡水库竣工蓄水后,出现“高峡出平湖”的美景。此外,还有生态景观优美、极具观赏保护价值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等。第三节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一、湿地保护现状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积极贯彻“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湿地保护与生态治理及污染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能力等建设,使珍稀湿地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湿地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湿地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一是认真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进一步保护和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不断扩大湿地面积,湿地功能得到较好恢复;二是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市林业局与市环保局联合制定了《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BSAP)》,明确了部门职责和分工。三是开展湿地科学研究,重庆大学开展了“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多功能农业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研究,出版了《可持续:中国三峡库区》专著;西南大学开展了“三峡库区沉水植物”研究和“芦苇在湿地中的功能”研究等,为湿地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四是开展湿地动态监测,在奉节县建立了三峡水库湿地生态定位监测站,为及时准确掌握三峡库区湿地动态变化奠定了基础。(二)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形成各级政府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湿地保护工作。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截止2014年,全市建成1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1个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8.78万公顷。开展了18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和4个市级湿地公园建设,面积为2.45万公顷。这些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成,对保护典型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候鸟迁徙地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三)生态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积极稳步实施各项制度和措施,使我市生态环境污染控制和防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力度空前。一是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条主线,大力开展生态治理和修复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1%。二是积极实施长江两岸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加大了三峡库区生态治理力度,增加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从而减少水土流失,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确保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库区生态安全。三是积极开展“碧水蓝天行动”,合理布局采石采砂场及强化环保措施,加大污染企业环保搬迁力度,极大地控制了污染物排放量。四是积极实施水污染防治,加大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企业“三废”排放,减少农药化肥污染、船舶废弃物污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二、湿地管理现状(一)湿地管理机构逐步建立湿地管理涉及部门、行业较多,管理难度大,我市一直没有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直到2007年,市政府根据国务院部门职责划分批准成立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负责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从属重庆市林业局管理。黔江、丰都、巫山等部分区县也相继成立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网络正逐步形成。(二)开展了湿地资源调查为了全面掌握全市湿地资源的本底资料,按照国家林业局总体部署,市林业局于1999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组织开展了全市湿地资源调查,对全市主要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野生动植物种类、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现状、湿地受威胁因子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市湿地资源、湿地保护和利用以及受威胁状况的主要情况,为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三)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不断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市林业局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与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办合作,完成了“重庆都市区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项目。形成了《重庆都市区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重庆都市区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为有效保护都市区湿地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明确了保护方向和措施;二是加强与重庆大学、德国亚琛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联合举办了“水库湿地国际研讨会”,就湿地碳汇、湿地保护与建设、三峡水库消落带湿地生态变化、消落带湿地高效农业及湿地生态旅游、澎溪河消落带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开县汉丰湖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的生态途径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三是加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湿地网络、嘉陵江湿地网络等非政府组织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建设、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宣传、湿地保护管理人员培训、湿地保护立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四)深入开展湿地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唤起大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紧迫性,市林业局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现代传媒工具深入广泛地宣传湿地知识、湿地功能效益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等时机,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增强了公众保护湿地紧迫感和责任感。(五)积极开展立法工作湿地保护与科学利用,必须有法律作保障,没有健全的法制体系,就没有湿地的健康发展。为此,市林业局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多次组织区县湿地管理人员、有关湿地专家和法律专家、市级有关部门召开湿地立法座谈会,市人大也积极组织法律专家和相关部门开展了《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和论证等工作,目前已完成草案的起草工作,正在按立法程序推进。三、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下,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基础薄弱、技术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利用率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涉及面广、部门多,部门职能交叉,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和机制,没有统一规划和统筹保护发展意识,部门间达不到信息与资源共享。在管理上各部门往往从各自的管理活动、管理目标出发,突出强调自己管理活动的重要性,甚至于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形不成合力,导致乱占滥用湿地现象时有发生;在利用上各取所需,资源利用效率低,导致浪费现象突出,从而影响湿地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导致湿地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二)法制体系不健全湿地管理涉及的事项纷繁复杂。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湿地保护管理与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湿地的内涵、外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有关湿地的条款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法律规范之间出现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导致政府机关在湿地保护管理执法中经常遇到法律适用冲突问题,执法者和行政相对人难以选择,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三)资金投入不足湿地保护管理与湿地生态修复是一项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工作。目前国家只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上有少量资金补助,而湿地保护管理、湿地示范区建设、湿地资源监测、湿地研究与宣传教育、人员培训、执法手段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因此,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四)宣传教育滞后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人们对其价值知之甚少。我市开展湿地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力度都有待加强,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功能价值和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极不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严重影响湿地功能的充分发挥。(五)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缓慢目前,我市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12个,保护面积为8.78万公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相对缓慢,且其布局、类型尚未进行湿地保护空缺分析评估,禁猎、禁渔、禁伐等形式保护管理不力,湿地保护区域偏少。同时,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基础还很薄弱,管理水平不高,设备、资金、技术人才等的缺乏,影响了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湿地公园建设推进十分缓慢,且功能不完善。近年来,全市开展了18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和4个市级湿地公园建设,保护面积仅2.45万公顷,截止2014年仅有九龙坡彩云湖、开县汉丰湖两个湿地公园获得国家林业局正式授牌。由于资金不足、管理技术落后、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导致湿地公园大多档次较低,“半成品”较多,同时建设业主注重眼前短期效益思想较为突出,游憩收益成为关注的重点,而忽略长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色彩淡泊,未能起到教育周边群众保护湿地、认识湿地的重要作用。另外,湿地公园建成后,管理、监测工作不到位,导致一些公园的功能下降、植被损坏、生态系统退化等现象的发生。(六)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水平落后湿地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研究启步较晚,研究机构、人员等较少,研究深度、广度都不够,远远不能满足湿地保护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湿地结构、演替规律、功能、价值和作用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制约了湿地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的正常进行。全国现还没有一所大学开设湿地保护专业,导致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是制约湿地事业发展的瓶颈。同时湿地保护、管理、监测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导致湿地保护效率较低,影响了湿地保护与持续发展。加强湿地资源特征及其湿地功能恢复和保护研究,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已成为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七)湿地利用率低,技术手段落后当前,湿地对人们来说仍然是一个较陌生的事物,其价值还未能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认识和认可。由于基础研究薄弱、法制不健全、社会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湿地景观与特色文化挖掘不够,湿地旅游功能亟待升华;湿地花卉开发利用不足,特别湿地动植物种养殖业不发达,技术手段落后,产品附加值低,极大地影响了湿地利用价值的充分发挥。
第四节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资源的保护越来越迫切,工程的不合理建设、森林过度采伐、非法捕猎和采集、过度围垦、污染等现象依然严重,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退化。(一)湿地污染日益加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湿地遭受的污染也在日益加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药、化肥引起的面污染不仅使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程度增高,进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一些珍稀物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危险,也使得湿地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二)湿地生物资源破坏严重滥捕乱杀以及过度放牧现象十分突出,不仅使水生生物资源受到很大破坏,而且也严重影响着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整个水生物种的安全,一些珍贵的水生物种数量急剧下降,物种濒临灭绝。同时水生植物过度砍伐,使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也失去了防护河岸的生态功能和旅游资源,导致其经济、社会价值的丧失。(三)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现象突出随着水资源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日益加重,已严重威胁着湿地的存在。水电工程的无序开发,加重了下游缺水;水资源的不合理调度,只注重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而忽略生态环境用水,促使水环境失去平衡;过度取水和开采地下水,使水资源日益枯竭,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四)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和无序地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加重,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增快,已严重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同时使得河流来水量不均匀,河流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水库泥沙淤积,功能衰退,致使洪涝、旱灾加剧,已严重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用水。(五)乱垦乱占湿地现象依然突出随着人口的持续膨胀,人均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土地资源承载力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加紧,而水域地在国土分类中又被划分为未利用地,人们自然就将开发重点放在占用水域地,国家对水域地管理较弱,人们随意围垦、非法占用湿地的现象依然突出。另一方面,受利益驱动,非法取土取沙、盲目开发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河床被破坏,湿地减少,湿地干枯等现象,因此,湿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第二章指导思想及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线,结合五大功能区域定位要求,严守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统筹协调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以保护湿地资源和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为宗旨,以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抓手,以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国家重点工程为契机,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保障体系;加大对科研、宣传教育、资源监测、保护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强化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积极探索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治理与利用模式,提高消落带湿地利用效率;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着力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着力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二、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坚持科技先行,加强科学研究,着力强化湿地基础领域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四、坚持重点示范,分步实施,着力提高湿地利用效率。五、坚持依法保护,提高执法手段,着力推进湿地保护法制体系建设。第三节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年8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3年12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1)《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5月)(二)有关政府规范性文件(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纲要》(2000年);(3)《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局2013年);(4)《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发办〔2004〕50号);(5重庆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6《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7《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8《重庆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规划纲要(2013-2020年)》;(9《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林业行动方案(2013-2017年)》;(三)国际公约(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2)《生物多样性公约》;(四)有关基础资料(1)《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2003年);(3)《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年)》(2010年);(4)《重庆湿地》(2013年);(5)《重庆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14年);第四节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第五节规划目标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任务,以不断增加湿地面积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为中心目标,通过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保护小区、多用途管理区建设力度,强化湿地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恢复与治理等措施,使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得到基本恢复,力求把湿地生态环境做到良性循环。湿地保护网络基本形成,湿地保护的法制体系、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不断建立与完善。开展湿地高效利用示范建设,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湿地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具体目标为:一、至2030年湿地保有量稳定在20.72万公顷。二、新建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到20个,保护区湿地面积达到2.67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2.9%;规划新建湿地公园25个,湿地公园达47个,新建湿地小区50个。三、至2030年每个区县至少建有1个市级以上的湿地公园。四、至2030年申报国家重要湿地5块。五、建设重庆湿地宣教培训中心;建设重庆市湿地监测中心及长江干流域湿地监测站、嘉陵江流域湿地监测站、乌江流域湿地监测站;建立湿地野外研究基地1个。六、建立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区10个;建设高碳汇湿地生态系统示范点5个。
第三章湿地功能区划根据我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在综合分析各区域湿地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关于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加快五大功能区建设实施意见,确定湿地在五大功能区的定位。一、都市功能核心区区域范围: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等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幅员面积294平方公里。湿地现状:该区域现有湿地面积为1971.91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0.95%,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库塘湿地、输水河湿地。现建有国家湿地公园1处(详见表1)。表1湿地公园概况单位:公顷序号湿地公园名称所在区县级别湿地面积1重庆彩云国家湿地公园九龙坡国家16.83主要任务:以保护为主,展示湿地生态教育功能,为市民提供游憩康健服务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休闲旅游、净化水质、科普教育等方面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建设长江、嘉陵江水域生态廊道,打造两江四岸滨水景观。重点加强两江四岸污染清理,严禁生活和工业污水直接排放,严禁向河流倾到垃圾,禁止采砂作业。选择根系发达、耐水性好、固土能力强、色彩多样的乔灌草,对长江、嘉陵江两岸消落带湿地实施植被恢复,提高绿化率,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二、都市功能拓展区区域范围:包括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等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全域,幅员面积5179平方公里。湿地现状:该区域现有湿地面积为18363.2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8.8%,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草本沼泽湿地、库塘湿地、输水河湿地、水产养殖场湿地。现建有湿地公园2处(详见表2)。表2湿地公园概况单位:公顷序号湿地公园名称所在区县级别湿地面积1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南岸区国家85.512重庆九曲河湿地公园北部新区市级16.07主要任务:大力保护好两江四岸水域生态廊道,增强城市湿地复合功能,以美化城市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加市民休闲观赏体验湿地的场所为目标,加大湿地公园建设力度,发展都市湿地生态旅游。本着生态优先、顺应自然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湿地恢复与保护,以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地域风貌特色、推广乡土树种绿化为主要措施,保护水体岸线的复杂性与自然生态性,实现城市建设和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城市发展新区区域范围:包括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等12区县及万盛、双桥经开区,幅员面积约2.32万平方公里。湿地现状:该区域现有湿地面积为71677.2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34.6%,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库塘湿地、输水河湿地、水产养殖场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现建有湿地公园7处和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详见表3、4)表3湿地公园概况单位:公顷序号湿地公园名称所在区县级别湿地面积1重庆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万盛经开区国家51.182重庆云雾山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璧山县国家23.043重庆赖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荣昌县国家843.664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潼南县国家554.15重庆安居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铜梁区国家369.936重庆黎香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南川区国家239.37重庆市小安溪湿地公园合川区市级25.418重庆市龙水湖湿地公园大足区市级291.999重庆市大石包湿地公园南川区市级12.67表4湿地自然保护区单位:公顷序号湿地自然保护区名称所在区县级别湿地面积1重庆三峡库区江冿段湿地自然保护区江冿区区级862.13主要任务:以发展湿地产业为主,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及生态农业等示范工程,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湿地苗木花卉产业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产业园,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污染的一体化治理,推广科学种养殖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区域范围:包括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11区县,幅员面积约3.39万平方公里。湿地现状:该区域湿在面积为91483.4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44.2%,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库塘湿地、输水河湿地、水产养殖场湿地。现建有湿地公园6处和湿地自然保护区8处。(详见表5、6)表5湿地公园概况单位:公顷序号湿地公园名称所在区县级别湿地面积1重庆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城口县国家587.82重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丰都县国家6423重庆迎凤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垫江县国家50.224重庆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忠县国家909.35重庆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开县国家5206重庆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巫山县国家1020.59表6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单位:公顷序号湿地自然保护区名称所在区县级别湿地面积1万州武陵湿地自然保护区万州区区级4402重庆三峡库区丰都段湿地自然保护区丰都县县级579.33重庆长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垫江县县级651.564重庆三峡库区忠县段湿地自然保护区忠县县级49.465重庆开县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县市级2098.236重庆长江三峡云阳小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云阳县县级3062.667重庆市梅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奉节县县级173438重庆三峡巫山段湿地自然保护区巫山县县级2978.26主要任务:以保护与治理为主,突出三峡库区和秦巴山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产品功能,重点加强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生态治理和恢复,加大秦巴山区高山湿地保护和长江一、二级支流治理力度。坚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河流两岸和水库周围植被恢复,提高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加强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探索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治理模式和高效农业开发示范区建设,建立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保护与利用示范区以及高山喀斯特湿地保护示范区。加强长江三峡、小三峡旅游示范区建设,增强景观资源,丰富三峡旅游内容,促进库区和秦巴山区经济发展。五、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区域范围: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等6区县(自治县),幅员面积约1.98万平方公里。湿地现状:该区域现有湿地面积为23506.5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11.4%,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现建有湿地公园2处和湿地自然保护区3处(详见表7、8)。表7湿地公园概况序号湿地公园名称所在区县级别湿地面积(公顷)1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黔江区国家1448.552重庆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酉阳县国家320.743重庆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石柱县国家426.624重庆大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秀山县国家450表8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序号湿地自然保护区名称所在区县级别湿地面积(公顷)1重庆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黔江区区级298.642重庆三峡库区石柱段湿地自然保护区石柱县县级2224.273重庆三峡阳水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武隆县县级171.93主要任务:以保护与自然修复为主,加大高山湿地保护力度。突出修复生态、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产品功能,加强乌江、阿蓬江、郁江、芙蓉江、大溪河两岸森林植被恢复和湿地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加强乌江湿地景观建设和湿地文化挖掘,积极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促进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四章全面保护湿地第一节湿地类型划分根据湿地功能和效益的重要程度,按照《湿地公约》对重要湿地的划分标准及使用准则,将重庆市湿地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市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3个等级。一、国家重要湿地根据湿地功能和效益的重要性,凡符合下列任一指标被视为具有国家重要意义的湿地,即国家重要湿地:(1)具有某一生物地理区的自然或近自然湿地的代表性、稀有性或独特性的典型湿地;(2)支持着易危、濒危、极度瀕危物种或者受威胁的生态群落;(3)支持着对维护一个特定生物地理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或动物种群;(4)支持动植物种生命周期的某一关键阶段或在对动植物种生存不利的生态条件下对其提供庇护;(5)定期栖息有2万只或更多的水鸟;(6)定期栖息的某一水鸟物种或亚种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全球个体数量的1%以上;(7)栖息着本地鱼类的亚种、种或科的绝大部分,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种间或种群间的关系对维护湿地效益和价值方面具有典型性,并因此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8)鱼类的一个重要食物场所,且为该湿地内或其他地方的鱼群依赖的产卵场、育幼场或洄游路线;(9)定期栖息某一依赖湿地的非鸟类动物物种或亚种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全球个体数量的1%以上;(10)分布在河流源头区或其他重要水源地,具有重要生态学或水文学作用的湿地;(11)具有中国特有植物或动物物种分布的湿地;(12)具有显著的历史或文化意义的湿地;重庆市暂无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二、市级重要湿地根据重庆湿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凡符合下列任一标准被视为具有重庆市重要意义的湿地:(1)重庆市特有类型的湿地或湿地类型唯一的地理区域;(2)重庆特有植物或动物分布的湿地;(3)具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栖息的湿地区域;(4)具有特殊生态保护意义的河流和库塘湿地;(5)5000只以上水鸟度过其生活史重要阶段的湿地,或者一种水鸟总数的千分之一终生或某一阶段栖息的湿地;(6)市级以上湿地公园、县级以上湿地保护区以及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的区域;(7)具有历史、文化等特殊保护意义的湿地;三、一般湿地除国家重要湿地和市级重要湿地以外的湿地,均为一般湿地。第二节湿地保护红线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旨在强制性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是生态保护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有利于增强湿地保护刚性约束。通过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对遏制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改革生态保护管理制度,优化国家生态安全空间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重庆现在湿地资源20.72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2.5%,是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要保证现有的20.72万公顷湿地不减少,必须通过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予以严格保护。依据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将现有的20.72万公顷湿地全部划入湿地生态红线予以保护,把全市湿地按照不同的类型、生态区位和保护等级进行划分,细化湿地等级数据,将湿地生态红线保护任务按面积分解落实至各区县,建立湿地动态变化监测体系和分级保护管理制度,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第三节严格用途管制一、严格限制湿地转为建设用地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湿地。确需征收或者占用的,用地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给予补偿。二、除法律法规规定以外,在湿地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一)开(围)垦湿地,放牧、捕捞;(二)填埋、排干湿地或者擅自改变湿地用途;(三)取用或者截断湿地水源;(四)挖沙、取土、开矿;(五)排放生活汗水、工业污水
;
(六)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鱼类洄游通道,采挖野生植物或者猎捕野生动物;(七)引进外来物种;三、严格保护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一)加大对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落实管护责任制。(二)严禁擅自调整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范围或降低保护等级。(三)禁止在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采石、采沙、取土,严格控制勘查、开采矿藏和工程建设占用征用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四、加大对临时占用湿地修复力度加强对临时占用湿地的监管,对于临时占用期满后必须按要求进行生态恢复。第四节实行分级管理一、科学区划湿地保护等级本次将湿地红线区内的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划分为一级管控和二级管控。一级管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所有湿地,湿地公园的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内的所有湿地。全市一级管控湿地面积为5.54万公顷,占湿地面积20.1%。二级管控:除一级以外的所有湿地。全市二级管控湿地面积为15.18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79.9%。二、实施湿地分级管控一级管控:实行全面保护,禁止生产性经营活动,禁止房地产等商业性开发改变湿地用途。二级管控: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管理,严格控制湿地转用或者逆转,同时各项活动必须符合相关规划。第五节重要湿地规划一、国家重要湿地规划重庆市暂无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随着市级及区县各级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壮大,按国家级湿地确定条件,规划期内拟申报国家重要湿地5处。二、市级重要湿地规划按市级重要湿地确定的条件,拟将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市级湿地公园纳入市级重要湿地进行管理。拟将现有的大足龙水湖、合川小安溪、南川大石包、北部新区九曲河、九龙坡彩云湖、璧山云雾山、垫江迎凤湖、酉阳酉水河、忠县皇华岛、黔江阿蓬江、荣昌濑溪河、潼南涪江、开县汉丰湖、丰都龙河、巫山大昌湖、万盛青山湖、南岸迎龙湖、城口巴山湖、南川黎香湖、秀山大溪、石柱藤子沟、铜梁安居等22处湿地公园;长江三峡巫山、开县澎溪河、垫江长寿湖、长江三峡云阳小江、石柱县水磨溪、长江三峡丰都龙河、长江三峡江津、长江三峡忠州、武隆阳水河、黔江小南海、万州武陵、奉节梅溪河等12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列入市级重要湿地。
第五章湿地保护体系建设遵循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原则,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和平衡为宗旨,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措施,进一步强化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的基础和能力,全面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第一节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原生地或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湿地自然遗迹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为加强典型湿地保护,根据湿地生态地位的重要等级建立国家级、市级、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促使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截止2014年底,我市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区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1个,保护面积为8.78万公顷(见表9)。表9重庆市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序号名称所在区县级别总规面积(公顷)主要湿地类型湿地面积(公顷)1重庆长江三峡巫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巫山县级24549河流湿地42672重庆开县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县市级3686河流湿地23023重庆长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垫江县级8912湖泊湿地2678.564重庆长江三峡云阳小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云阳县级6736河流湿地1863~33475重庆石柱县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石柱县级1529.49河流湿地151.456重庆长江三峡龙河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丰都县级4000.06河流湿地2207重庆长江三峡江津湿地自然保护区江津县级1178河流湿地1038长江三峡忠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忠县县级3000河流湿地533.599重庆三峡阳水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武隆县级6996河流湿地151710重庆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黔江区级8902湖泊湿地195611万州武陵湿地自然保护区万州区级952.1河流湿地44012重庆市梅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奉节县级17343河流湿地1071至2030年底,规划新建8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使湿地自然保护区达20个,保护面积达2.67万公顷;从已建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提升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建成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处。通过建立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形成完善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不断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科研监测设施设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手段,促进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主要建设内容:(1)保护与恢复工程保护站点建设、管护设施设备、巡护路网、生境恢复与改善等。(2)科研与监测工程资源本底调查监测样点设置及监测设施设备、简易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科研档案管理设施设备。(3)宣传教育工程宣教馆(站、点)基础设施设备、标本陈列设施设备、电教设施、宣传牌、宣传栏、宣传材料制作等。(4)基础设施工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配套生活设施、局部道路建设等。第二节湿地公园建设湿地公园是指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在此前提下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可供公众游憩、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特定区域。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湿地公园建设,既有利于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和公众力量参与湿地保护,扩大湿地保护面积,促进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更有利于湿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增强社会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截止2014年底,全市已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18处和市级湿地公园建设4处,保护面积2.52万公顷。表10重庆市现有湿地公园名录序号湿地公园名称所在区县级别规划总面积(公顷)湿地面积1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龙坡国家级83.126.942重庆云雾山国家湿地公园璧山国家级4021323重庆迎凤湖国家湿地公园垫江国家级254.855.394重庆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酉阳国家级2890.99005重庆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忠县国家级14006376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黔江国家级2785.21706.57重庆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荣昌国家级24927508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潼南国家级1450554.19重庆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县国家级1303520-108910重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丰都国家级151464211重庆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巫山国家级1464.731020.5912重庆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万盛国家级1009812.9513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南岸国家级222.1585.5114重庆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城口国家级1116.3587.815重庆黎香湖国家湿地公园南川国家级465.5239.316重庆大溪国家湿地公园秀山国家级127745017重庆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石柱国家级670.84426.6218重庆安居国家湿地公园铜梁国家级475.28369.9319重庆大足龙水湖湿地公园大足市级767.88153.9420重庆市小安溪湿地公园合川市级214360021重庆大石包市级湿地公园南川市级3212.6722重庆九曲河市级湿地公园北部新区市级145.5716.07至2030年,规划新建湿地公园25个,使湿地公园达47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达30个。加强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景观建设,举办各种科普主题活动,普及公众湿地知识,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保护管理工程保护管理站点办公、生活场所设施设备,保护设施设备和巡护设施设备建设等。(2)湿地恢复工程湿地植被恢复、水鸟栖息地恢复、水资源调配等综合治理工程。(3)科研监测工程科研监测野外站点建设,科研设施设备等。(4)科普宣教工程宣教中心及设施设备,标本陈列设施设备、解说设备、电教设施、宣传牌、宣传栏、宣传材料制作等。第三节湿地保护小区建设保护小区是指未达到保护区建设规模,但具有突出生态价值和保护价值的区域,保护小区建设是对保护网络的补充和完善。保护小区不设专门管理机构,由所在行政区林业主管部门纳入湿地保护体系统一管理。规划到2030年,全市新建湿地保护小区50个。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清除污染物,清淤,建立隔离带、道路建设,设永久性界碑、标牌,围栏、宣传牌等。第四节多用途管理区建设多用途管理区是湿地生态敏感度较低,或不适宜建设保护区、湿地公园和保护小区,可适度开发利用,体现湿地生态、经济、文化多方面功能的区域。全市未纳入保护区、湿地公园和保护小区的湿地均可作为多用途管理区。多用途管理区涉及面广,地域分散,规模不均,可从面源污染防治、流域管控和湿地斑块治理着手,点、线、面结合,形成立体的、全覆盖的保护体系,将多用途管理区作为保护体系中保护区、湿地公园、保护小区的重要补充。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目前我市湿地面源污染主要存在于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水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式主要有: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秸秆燃烧污染、饲料污染等。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采用“控源节流”方式进行治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污染扩散源头的控制,科学合理施肥施药,减少饲料用量,平衡农田养分,使其输入与输出基本一致,减少营养物质的累积量和流失量;另一方面加强周边群众生活污水、固废等污染物处理,减少污染物直接向湿地排放。(1)加强面源污染控制。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建立清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奖惩措施,鼓励减少使用农药、化肥。加强政策引导,科学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控作用,引导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建立农业面源污染评价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循环技术开发利用。加强对农民环保政策、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2)建设植被过滤带与人工湿地。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利用人工湿地、植被过滤带与缓冲带如沟、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对污染物进行生态处理。二、河流域综合治理目前我市河流湿地生态退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水体的污染,主要是城镇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造成;二是水系岸线的破坏,城市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将河道、岸线硬化,破坏了水生植物生境和湿地生态功能;三是河流两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1)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一是加强城镇污水与雨水分流管道建设,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排放,工业、生活污水经集中处理后进行排放;二是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可在人口较集中的居民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在较分散的居民点建设沉水池等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净化居民的生活污水。(2)岸线治理。加强河流岸线生态治理,要从过去的单一的水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模式转变为水安全、经济发展、生态安全、环境景观等综合发展模式。减少河道整治工程化,增加生态治理措施。(3)加强河流两岸森林植被恢复力度。河流两岸大部分地块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水患增多。一是提高农业生产种植技术,改变种植模式,减少对地表土壤的破坏;二是加大河流两岸山地的植被恢复,多种植常绿乔木林。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地表裸露,减少水土流失。
第六章保护管理工程建设第一节湿地恢复工程湿地恢复包括对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修复和重建。对功能减弱、生境退化的各类湿地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途径进行生态恢复和修复,对类型改变、功能丧失的湿地采取以工程措施为主的途径进行重建。一、加强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恢复。加大对富营养化的河流、水库治理,通过湿地植被的重建、控制污染排放,清理淤泥,生态补水等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环境,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通过增殖放流,补充和恢复生物的资源群体,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增加物种量。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退耕还湿、森林植被恢复、水生植物及花卉培育、增殖放流、筑坝、污染治理、生态补水、退化湿地改造、水质监测设施、河道生态清淤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二、建设湿地陆生植物隔离带。在水库、湖泊周围种植当地适生植物隔离带,带宽20至30米,防止周边水土侵蚀、消纳、降解陆面径流污染物,生态过滤、净化水质。规划期建设隔离带6000公顷。三、建设水生植物净化带。在浅水区种植适生的沉水、挺水、浮水植物带,以吸收、降解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规划期,拟建设3000公顷。第二节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恢复与治理三峡工程竣工运行后,在重庆境内形成面积达3.06万公顷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其冬水夏陆的独特性,导致植被稀少,形成“似荒漠化”现象,治理与保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多重效益的发挥和库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开展消落带湿地生态治理与修复已刻不容缓。一、开展消落带湿地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市政管网水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建设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沿江村社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种养殖业科技含量,促进生态种养殖业发展,减少农民生产生活垃圾排放量。二、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建设生物隔离带。结合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沿库周175水位线以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库周森林覆盖率。规划期建设隔离带3万公顷。三、探索消落带湿地植被恢复。针对三峡水库反季节蓄水的特点,积极探索研究消落带湿地植物种植模式和植被搭配模式,遴选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建设消落带苗木基地。规划期恢复消落带湿地植被600公顷,建设湿地植物苗圃20公顷。四、探索消落带湿地工程治理模式。探索通过筑堤、挖塘等工程措施开展治理,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规划治理面积100公顷。第三节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评估我市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定期对重要物种进行动态监测,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加强对湿地多样性的管理。实施湿地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工程,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拯救工程,建立救护繁育基地,扩大野生种群。重点加强对中华鲟、达氏鲟、白鲟、东方白鹳等4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加强对胭脂鱼、大鲵、赤颈、白琶鹭、黑脸琶鹭、大天鹅、小天鹅、黑鸢、红隼等2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积极开展珍稀动物人工繁育研究。湿地植被为水禽和鱼类提供栖息繁衍场所和食物,加强湿地植物保护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重点加强浮叶慈姑、野菱、莲、金荞麦等国家II级保护野生湿地植物及其生境的保护。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栖息地植被恢复、野生湿地动植物驯养繁育基地、野生动植物管护站、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退耕还湿、补水、增殖放流、污染治理、建立资源档案和管理信息系统、野生湿地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等。第四节生态示范工程湿地生态示范工程主要利用人工湿地工程来净化水质,保护恢复湿地生态。我市湿地受到污染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水土流失、工业和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畜禽养殖饲料等,这些污染源表现为面广、分散,且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水质污染总体属低浓度污染,一般污水处理技术对处理大流量、低浓度的污水不仅投资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而且很难见效。因此,积极鼓励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利用生物净化手段防治污染。主要采取建设基塘工程、林泽工程、多功能浮床、生物沟等人工湿地工程来净化水质。规划期选择2处条件较为好的湿地斑块开展生态治理。一、开展湿地生态养殖示范工程通过调查论证,选择湿地资源丰富,养殖业较为发达的湿地开展生态养殖示范工程,通过科学种植湿地经济植物和水生花卉植物,伴随放养鱼、虾等水产动物进行生态养殖,同时开发旅游观光业和休闲度假产业等,形成立体多功能高效湿地农业,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2)人工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选择一个城市外围、集镇或较为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开展人工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吸纳国外先进生态技术,生态理念,建设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即建立沉水池和种满水生植物的生态滤床,经过生化反应有效降解、吸收和转化有机污染物,再经污泥干化处理。第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