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谈读书教案_第1页
2024年谈读书教案_第2页
2024年谈读书教案_第3页
2024年谈读书教案_第4页
2024年谈读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谈读书优秀教案

谈读书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今天就让培根教给我们更多更好的读书方法吧。

二、授新:

L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

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读T卖,记TB: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

3、理解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一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4、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那些?

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

何修剪移接”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可以补天然的不足;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6、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7、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归纳说理、举例论证。

8、作者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这里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诲正、卿粉正.

9、文中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访对比论证。

三、教师小结:

本文主要为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

在句式上多用排比,使说理论证更充分有力;用比喻论证是论证更加形象透彻;语言精辟,

句句经典。

谈读书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的:

L能理解和背诵关于读书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

用的认识。

2.学会圈点勾画和做读书卡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4.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概括和品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和品鉴能力。

教学难点:对作者富有哲理性语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谈话式为主

教学过程:

一、故事铺引

二、个性阅读

1.师生互读,并稍做点评。

2.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

思考回答:本文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三、品读深究:

再次浏览课文,要求学生:勾画你最喜欢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或者你不喜欢的句子,简述理

由。

同时通过谈话、质疑,引领学生生成、完成所提出的相关问题:(问款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而

定)

四、实力做证

1.给同学写卡片

2.朗读:

男生:读书足以怡情,我要读好书;读书足以傅彩,我要读好书;读书足以长才,我要读好

书。

女生:读史使人明智,我要好读书;读诗使人灵秀,我要好读书;数学使人周密,我要好读

书;……

谈读书优秀教案篇3

一•了解求知的紧张性掌握求知的正确要领。

一、学习目的

二.探求本文的论述思绪,片面理解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

三.领会抽象生动、警策有力的语言。

二、文体知识

一.题解:本文选自《培根论人生》,有改动。有的译本写作"谈读书"。

二.文体:随笔。

三.作者弗兰西斯?培根(一五六-----六二六),英国政治家、哲学家、语言大师,他与莎士比

亚是同期间人。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心主义和整个当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身世于伦敦一个贵族家庭。其父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培根少年时即

已才华出众。一二岁收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一五岁作为英国大使的随员到法国工作。一五八

二年成为律师,一六零七年任副检查长,一六一三年任总检查长,一六一七年任掌玺大臣,一六一八

年被加封为大法官。在汗青上,除了培根彳艮少有哲学家曾担当这么高的官职的。一六二一年以后

因行贿被解聘。此后培根离开了政治,埋头从事学术研讨著作。一六二一年以后因行贿被解聘。

此后培根离开了政治,埋头从事学术研讨与著作。谈读书教案他的主要著作有:《新大西岛》、《巨

大的复兴》、《论述随笔文集》、《论科学的代价和生长》等。

二、课文阐发

一.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33分(一五自然段):主要论述求知的正确目的。作者一开头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

的,接着分三层论述"消遣""装潢"和"增长才干",指出求知中的三种偏向。再用比喻的要领

阐发求知、实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而阐发不同的人看待学问的不同态度,归纳出求知的目的不

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探求真理,启迪智慧。

谈读书》选自任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五课《短文两

篇》第一篇,该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论述求知问题的。学习本文的目的,在于进步学生对读书的目

的、要领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丰富文化素养。开导学生对读书作较深化的思考。谈读书教案

课文是一篇随笔,气势派头夷易流畅,笔法机动,语言警辟。黑格尔曾评价"培根拥有丰富的阅

历、高度的想像、有力的智慧、最聪明的议论",因而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这些特点。

谈读书优秀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

2.积累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旅

程中,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

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去感受他简练有力的语言!

(二)、作者简介

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

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首创。

(三)、扫清生字障碍

生字:

藻()饰狡黠()诘()难滞()碍傅()彩吹毛求疵()多音字:

嚼好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共读课文,校正字音。

2、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五)、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用自己的话总结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读课文,选出你喜欢的语句,说明喜欢的理由并进行简单的赏析。(可以从语言修辞、

思想内涵、表达观点、论证方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1、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作用

2、(1)读书要仔细推敲

(2)对不同的书,要不同地读

(3)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笔记结合起来

3、示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评析: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

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六)、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故事吗?

谈读书优秀教案篇5

文本分析:

本课由三篇文言文构成。第一篇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有关论述,给

人以警醒;第二篇是朱熹论说的"读书有三到",重在强调心到,表现了朱熹独到的.见解,给

人以启迪;第三篇是曾国藩对读书的论述,强调读书要有“三有"——有志、有识、有恒,给

人以训诫。五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得并不多,所以在课堂上要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

读训练让学生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

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练、隽永的语言特点。

另外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自读自悟,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

输。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耻、识、矣、岂"4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诲、谓、诵”等9个

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朗读古文的方法。

3.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从中获得启发。

4积累古代经典文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认识,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耻、识、矣、岂"4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诲、谓、诵"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谈感受。

要点把握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和论述,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文。

(教师播放"囊萤映雪”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体会人物勤奋苦读的精神。)

导语:囊萤映雪的故事同学们肯定不陌生。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

书;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这两个人物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要勤奋,才能有所成。其

实,关于读书,古人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谈读书"表明本文是论述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字词。

2.教师检测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不下问默而之人不倦读心一不可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耻]左右结构。左部提画偏下,右部底横长而有力。

[诲]左右结构,左窄、短,右宽、长。"每"竖折的竖段略向左斜。

[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右上部"田"上宽下窄。

[窥]上下结构,上窄、扁,下宽、长。

♦易错提示:

[窥]上部"穴”的末笔捺改点,左下“夫"的末笔捺改点。

[诲]右边的"每"不要写成"每’。

(3)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教师弓|读,学生跟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效果。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L教师介绍出处,补充文学常识。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较为集中地反

映了孔子的思想。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教师指导点拨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敏]聪敏。[好(h肩。)]喜好。[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是知也]这就是智慧。知,同"智",智慧。[厌]满足。

[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识,记住。[诲]教诲。

3.学生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预设:学生先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

展开讨论,解决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还有无法解决的疑问记下来,留待下一步的学习。

(2)课堂讨论,解决疑难。

预设:采用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由代表提出疑问,学生先自行解决,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讲

解。各小组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可以归纳整合,一起处理。

(3)复述原文意思,教师点拨。

预设:在解决所有词句理解上的问题后,教师点名T立学生读句子,另一位学生翻译句子。

有读的不到位或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引导纠正,注意将文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译文:①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点拨:孔子在这里教育

弟子要勤奋好学,谦虚谨慎。)

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点拨:对于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

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

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③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点拨:这一则孔子

讲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默而识之"讲的是要!巴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

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要热情地把

知识传给向你请教的人。)

4.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

①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

③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2)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与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展示,品读经典。

①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提炼。《论语》中有很多有关学习的名句,

本文所选的三句话就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学生要能进行辨别,分条陈述。

明确:第一句话讲学习态度;第二句话讲对待知识的态度;第三句话既讲了学习态度,也讲

了学习方法。

②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只要概括合理即可。

示例: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

③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预设: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只要学生讲得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予以肯定。可以让学生联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示例: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变更多的"未知"为"已知"。

5.教师出示《论语》中的其他句子,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句子揭示的道理。

示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学习要持之以恒。(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四、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谈读书优秀教案篇6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三则内容,懂得了在学习时要勤奋好学、谦虚

诚实、持之以恒。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我国另一位大学问家朱熹的"读书有三到",去看一看他

对读书有怎样独特的见解。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注意重点词语。

(1)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婺源(今

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

人。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成为元、明、清

三朝的官方哲学。朱熹著述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

《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等。

(2)理解重点词语。

[余]我。[尝]曾经。[渭]说。

[漫浪]随意。[急]要紧、重要。[岂]难道、怎么。

3.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出节奏,疏通文义。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

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

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

语感。

课文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

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4.品读感知。

(1)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明确:心到、眼到、口到。

(2)文章是怎样论述“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

明确:①运用了假设和因果推断;②从反面得出结论:心不在此一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只漫浪诵读―不能记一记亦不能久;③运用反问句说明心到则眼、口到,从而强调"三到之

中,心到最急"。

5.学生结合实践,谈对课文的理解。

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

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眼睛的移

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6.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背诵指导:背诵文言文,应先记住译文,再根据译文背诵课文。还可以结合句式特点或者文

中的关键词语来背诵。

7.课堂回顾,总结方法。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的前两则,在继续加强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了

解了一些学习和读书的方法,如勤学好学、诚实谦虚,读书要心到、口鹿人口到,而最重要的是

心到。只要我们认真领悟、运用,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收获很多。

五、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论语》中有关读书、学习的篇章。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一篇,背诵课文。

2.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说感受。

要点把握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和论述,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3.进行比较阅读,积累更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上学习的前两篇内容。

(1)检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掌握情况,点名背诵课文。

(2)检查学生对文中提到的有关学习和读书方法的积累和理解。

2.再次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聆听了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和大学问家朱熹的教诲,从中学习到

一些学习和读书的方法。这节课上我们来听听清代名臣曾国藩对我们的告诫,思考读书还有哪些

要领。

二、初读课文,读通文本

1.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战略

家、政治家,湘军的创立者和首领。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武英殿大学士,受封一等毅勇侯,谥日文正。他还是晚清古文"湘乡派"创立人,一生著述颇多,

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盖]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士人]泛指知识阶层。[恒]恒心。

[断]一定,绝对。[甘]自愿,乐意。[下流]下等,劣等。

[尽]尽头,止境。[足]满。[窥]窥探,观看。

[皆]全,都。[缺]缺少。

3.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出节奏,疏通文义。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学习前两篇内容时掌握的阅读古文的方法来自主阅读本篇内容。

课文翻译: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就不甘心居下

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有一点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

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有恒心的人就绝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

1.对照译文,说一说曾国藩认为士人读书要具备哪些条件。

明确:有志、有识、有恒。

2.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些条件的1

明确:作者首先用简洁的语句提出士人要具备的条件一有志,有识,有恒。接着分层论

述了它们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有志——不甘心居下游,有识一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无不

成之事。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