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二) 苏教版(含详解)(苏教版)_第1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二) 苏教版(含详解)(苏教版)_第2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二) 苏教版(含详解)(苏教版)_第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二) 苏教版(含详解)(苏教版)_第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二) 苏教版(含详解)(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知识点归纳】一.复式统计表统计表由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和百分数统计表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复式统计表由标题、日期、线条和表格等内容组成.【典例分析】例1:春风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学校图书馆整理图书的情况,有部分数据已记载到统计表上,请你把统计表填写完整(不要求列式),并回答问题.春风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图书馆整理图书情况统计表:项

目数

量班

级人

数整理图书本数平均每人整理图书本数合

计一

42

588二

40

11.55三

570

15二班平均每人整理图书的本数低于全年级平均每人整理图书的本数.分析: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解答.解:春风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学校图书馆整理图书的情况,有部分数据已记载到统计表上,请你把统计表填写完整(不要求列式),并回答问题.春风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图书馆整理图书情况统计表:项

目数

量班

级人

数整理图书本数平均每人整理图书本数合

计120162013.5一

班4258814二

班40462

11.55三

班3857015二班班平均每人整理图书的本数低于全年级平均每人整理图书的本数.点评:此题属于求平均数的实际应用,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二.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①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②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纵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和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用阴影填充,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或一个不涂,一个涂阴影.5.在每个图的上方都要写标题.【典例分析】例1:(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分析:由图可知:数学小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6人;文艺小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27人;科技小组男生有39人,女生有19人.由以上数据求解.解:(1)39>20>18;科技小组的男生最多;16<19<27;数学小组的女生最少;数学:20+16=36(人);文艺:18+27=45(人);科技:39+19=58(人);58>45>36;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总人数:36+45+58=139(人);男生:20+18+39=77(人);女生:16+27+19=62(人);77-62=15(人);58-36=22(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故答案为:科技,数学,科技,数学;139,15,22.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6小题)1.2辆汽车4次能运2400箱啤酒,平均每辆每次运啤酒多少箱?列式错误的是()A.2400÷2÷4 B.2400÷(2×4) C.2400÷(2+4)2.如表是甲、乙品牌在1~3月份的销售情况.在三月份,甲品牌比乙品牌多卖()箱.A.60 B.20 C.30 D.403.某足球队想从队员中选一个人做前锋,下表是甲、乙、丙三名运动员最近5个赛季进球数统计表(“/”表示这个赛季没有参加比赛),该选()运动员比较合适.甲运动员2317182423乙运动员//262224丙运动员3012/2620A.甲 B.乙 C.丙4.如图,针对小明制的复式条形图不足之出,小华提出了几点建议,则他提出的建议正确的是()A.缺少图例 B.不知道每个月的销量 C.不能够正确反映出销量情况 D.看不出哪个月的销量最多5.小明调查了一些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他把收集的数据记录在如图表内.如果用黑条表示男生,灰条表示女生.如图中()是小明调查的结果.项目男生人数女生人数跑步IIIII跳高IIIIIIIIII游泳IIIIIIIIIIII跳远IIIA. B. C.6.小明调查了一些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把他收集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内()如果用红条表示男生,黄条表示女生,下面哪幅图是小明调查的结果?A. B. C. D.二.填空题(共6小题)7.五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分三段统计,结果如图.(1)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人.(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男生共有人.(3)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他的身高可能是.A.1.49米B.1.58米C.1.61米8.甲和乙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如图列出了100克甲食品和100克乙食品中所含的几种主要成分.(1)两种食品相比,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2)乙食品中的含量最高.9.下面是希望小学三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的信息,可以把和的兴趣小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A.一班,航模18人、书法7人、踢球16人B.二班,航模20人、美术16人、书法9人C.三班,航模12人、踢球23人、书法9人10.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某地11、12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表天气天数月份11158431213954(1)这两个月共有天.(2)这两个月比少天.11.有A,B两个国家,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如图所示,图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着两国的人口变化情况.12.下面是四(1)班同学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立定跳远测试成绩统计图.(1)男生在等级的人数最多,女生在等级的人数最多.(2)等级为良好的同学是及格的同学的倍.(3)等级为优秀的同学是不及格的同学的倍.(4)四(1)班一共有人.(5)四(1)班男生与女生相差人.三.判断题(共5小题)13.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判断对错)14.任意两个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判断对错)15.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判断对错)16.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而成.(判断对错)17.复式统计表由标题、日期、线条和表格等内容组成.(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3小题)18.请根据下面的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1)两种车销售量相差最大的是哪个月?相差最小的是哪个月?(2)2016年2月货车销售量是1月销售量的几倍?2016年4月轿车销售量是6月销售量的几分之几?(3)哪种车的销售量相对稳定一些?19.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图书种类统计表.图书种类人数性别儿童文学类科普类动漫类其他男生6592女生8462(1)男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2)女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20.为配合市政府提出的“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倡议,小枫和小楠就学校所在的社区开展了“我经常选择的出行方式”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者每人只能选择一种出行方式),并将调查结果分析整理后,做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小枫和小楠一共随机调查了多少人?(2)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3)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有多少人?(4)若该社区约有15000人,请你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估计该社区有多少人会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五.解答题(共8小题)21.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统计图是统计图.(2).小强家第季度电费最多,是元.(3).小军家第季度电费最少,是元,平均每季度元.(4)小军家全年电费元,小强家全年电费元.小强家比小军家全年电费多.(5).全年两家电费一共是元.22.某地教育部门对部分学校的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把学习态度分为三个等级,A级:对学习很感兴趣;B级:对学习较感兴趣;C级:对学习不感兴趣),并把调查结果绘制成图①和图②的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此次抽样调查中,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将图①补充完整.(先计算出相关数据再画图)(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计算:该地大约有10000名六年级学生,有多少名学生学习态度达标(达标包括A级和B级)?23.看图回答问题.(1)四(1)班参加项目的人数最多,四(2)班参加项目的人数最多.(2)四(1)班选择舞蹈项目的人数比四(2)班参加舞蹈项目的人数的少人.(3)四(1)班一共有人参加课外活动.(4)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至少写两条)24.请根据南村和北村居民职业构成的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将下面的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5.下面是男生和女生两个组踢毽子比赛成绩统计图.男生平均每人踢多少个?女生呢?26.实验小学五、六年级图书角拥有图书情况如下表.班别数量年级1班2班3班4班五年级130150118142六年级160140130146①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②五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拥有图书多少本?③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27.小强家和小军家2016年各季度电费情况如图:(1)小强家第季度电费最多,是元.(2)小军家第季度电费最少,是元.(3)小军家全年电费元,小强家全年电费元.小强家比小军家电费多.28.小丁和爸爸以及王明家、周伯伯家一起进行三家父子钓鱼比赛.比赛结束后,小丁制作了如下统计图.(1)三家的爸爸一共钓了多少条鱼?(2)三家约定,为了鼓励小朋友,计算每个家庭的比赛成绩时,小朋友钓的鱼,一条按两条计算.如王明家总成绩为:8+2×2=12(条).按这种算法,请你先算一算:周伯伯家和小丁家的总成绩是多少,然后判断:哪一家的成绩最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分析】可先求每辆汽车平均一次运多少箱再求平均每辆每次动多少箱,即2400÷4÷2或可先求每次平均运多少箱再求平均每辆每次动多少箱,即2400÷2÷4,因此选项A正确;也可以看作1辆汽车分8次运,即2400÷(2×4),因此选项B正确;汽车的辆数与运的次数相加无意义,因此选项C不正确.【解答】解:2辆汽车4次能运2400箱啤酒,平均每辆每次运啤酒多少箱?正确的列式是:2400÷2÷4或2400÷(2×4);2400÷(2+4)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根据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即可判定哪个式子错误.2.【分析】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解答.【解答】解:190﹣150=40(箱),答:甲品牌比乙品牌多卖40箱.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分析】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三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甲:(23+17+18+24+23)÷5=105÷5=21(个);乙:(26+22+24)÷3=72÷3=24(个);丙:(30+12+26+20)÷4=88÷4=22(个);24>22>21.答:选乙运动员参加比赛,因为他的平均成绩最高.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分析】一幅完整的复式统计图除写上标题、绘制时间、数据外还要标注出图例,此图缺少图例.【解答】解:如图,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缺少图例.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式条形图的识别能力.从图中分不清哪个图表示冰箱和取暖器,进而不能确定冰箱和取暖器的数量.既缺少图例.5.【分析】根据统计表可知,跑步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3人,跳高的男生有4人、女生有6人,游泳的男生有6人、女生有6人,跳远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1人,根据这些数据选择条形统计图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统计表中的数据与选项D的数据相对应.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选择条形统计图即可.6.【分析】根据统计表可知,跑步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3人,跳高的男生有4人、女生有6人,游泳的男生有6人、女生有6人,跳远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1人,根据这些数据选择条形统计图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统计表中的数据与选项D的数据相对应.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选择条形统计图即可.二.填空题(共6小题)7.【分析】(1)用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生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即可解答;(2)把三段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解答;(3)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解答】解:(1)12﹣10=2(人);答: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2人.(2)3+12+6=15+6=21(人);答:这个班男生共有21人.(3)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填B.故答案为:2,21,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以及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8.【分析】(1)深色表示甲食品,浅色表示乙食品,甲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是25克,乙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是30克,所以两种食品相比,乙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2)在乙食品中,含量最高的是蛋白质,100克中含量是40克.【解答】解:(1)两种食品相比,乙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2)乙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故答案为:乙食品、蛋白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9.【分析】根据各班兴趣小组的分类,把分类一样的两个班合并在一个统计表中.【解答】解:由选项中各班兴趣小组情况可知:一班和三班的兴趣小组是一样的类别,所以可以并在一张统计表里.答:一班和三班的兴趣小组可以并在一张统计表里.故选: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统计表的应用,关键根据题意找对哪两个班兴趣小组分类一样.10.【分析】(1)根据加法的意义,把11月份和12月份的天数合并起来即可.(2)先分别求出这两个月阴天、晴天各是多少天,再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解答.【解答】解:(1)30+31=61(天);答:这两个月共有61天.(2)(15+13)﹣(4+5)=28﹣9=19(天);答:这两个月阴天比晴天少19天.故答案为:61;19.【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1.【分析】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也就是说A国的人口2008年比2007年增长,B国的人口2008年比2007年下降,图(B)正好反映了这一特征.【解答】解: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如图,图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着两国的人口变化情况.故答案为:(B).【点评】关键抓住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及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来判断.12.【分析】①从条形统计图中看出男生在良好等级的人数最多有13人,女生在良好等级的人数最多有12人;②从条形统计图中看出等级为良好的同学是13+12=25人,等级及格的同学是2+3=5人,等级为良好的同学是及格的同学的25÷5=5倍;③从条形统计图中看出等级为优秀的同学是8+10=18人,等级为不及格的同学是2+1=3人,等级为优秀的同学是不及格的同学的18÷3=6倍;④四(1)班的人数=优秀人数+良好人数+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⑤四(1)班男生与女生相差多少人,求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差即可.【解答】解:①男生在良好等级的人数最多,女生在良好等级的人数最多;②(12+13)÷(2+3),=25÷5,=5(倍),答:等级为良好的同学是及格的同学的5倍;③(8+10)÷(2+1),=18÷3,=6(倍),答:等级为优秀的同学是不及格的同学的6倍;④(8+10)+(12+13)+(2+3)+(2+1),=18+25+5+3,=51(人),答:四(1)班一共有51人;⑤(10+12+3+1)﹣(8+13+2+2),=26﹣25,=1(人),答:四(1)班男生与女生相差1人,故答案为:良好,良好;5;6;51;1.【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根据各个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答.三.判断题(共5小题)13.【分析】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14.【分析】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但不是任意两个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据此即可判断.【解答】解: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15.【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能清楚地看出两组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数据,更加直观明了.【解答】解: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此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16.【分析】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但不是任意两个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据此即可判断.【解答】解: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17.【分析】根据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复式统计表能够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据,它能更清晰、明了地表示信息;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可知:复式统计表由标题、日期、线条和表格等内容组成.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四.应用题(共3小题)18.【分析】根据题意,要反应的是两种车的销售变化情况,所以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然后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分析做题.(1)对两种车各月份销售量求差再比较,即可得出哪个月相差最大,哪个月相差最小(或者观察统计图中两条折线的距离).(2)根据货车和轿车的销售量,利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进行计算即可.(3)折线统计图中折线变化小的有一种车,销售量稳定,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如下:(1)1月:200﹣100=100(辆)2月:300﹣140=160(辆)3月:240﹣70=170(辆)4月:180﹣90=90(辆)5月:250﹣100=150(辆)6月:225﹣150=75(辆)75<90<100<150<160<170答:两种车销售量相差最大的是3月,相差最小的是6月.(2)140÷100=1.4180÷225=答:2016年2月货车销售量是1月销售量的1.4倍;2016年4月轿车销售量是6月销售量的.(3)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货车的销售量变化较小,相对稳定一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根据所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9.【分析】(1)比较男生各类最喜欢图书的人数,找出人数最多的即可;(2)比较女生各类最喜欢图书的人数,找出人数最多的即可.【解答】解:观察图可知:(1)9>6>5>2男生喜欢动漫类类图书的人数最多.(2)8>6>4>2女生喜欢儿童文学类图书的人数最多.故答案为:动漫类,儿童文学类.【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从统计表中读取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20.【分析】(1)通过观察两幅统计图可知,骑自行车的有6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2)选择其他方式出行的有36人,把调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3)把调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求出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4)把该社区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人数占总人数的40%,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另外,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求出步行出行的人数有多少人,据此完成统计图.【解答】解:(1)64÷32%=64÷0.32=200(人);答:小枫和小楠一共随机调查了200人.(2)36÷200=0.18=18%;答: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3)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人数占总人的:1﹣32%﹣18%﹣10%=40%;200×40%=80(人);答: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有80人.(5)1500×40%=1500×0.4=600(人);答:该社区有600人会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步行出行的人数有:200×10%=20(人);作图如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五.解答题(共8小题)21.【分析】(1)根据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可得,上面的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可得,小强家第三季度电费最多,是270元;(3)根据统计图可得,小军家第二季度电费最少,是115元;然后再用四个季度的电费和除以4即可;(4)把四个季度的电费相加,分别求出两家全年的电费,然后再相减即可;(5)把两家全年的电费相加即可.【解答】解:(1)根据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可得,上面的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可得,小强家第三季度电费最多,是270元;(3)根据统计图可得,小军家第二季度电费最少,是115元;(135+210+115+160)÷4=620÷4=155(元)答:平均每季度155元.(4)135+210+115+160=620(元)185+270+130+205=790(元)790﹣620=170(元)答:小军家全年电费620元,小强家全年电费790元.小强家比小军家全年电费多170元.(5)620+790=1410(元)答:全年两家电费一共是1410元.故答案为:复式条形;三,270;二,115,155;620,790,170元;141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22.【分析】(1)由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B级人数所占的百分率是60%,由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B级人数是120人,根据百分数除法的意义,用120人除以60%就是被调查学生人数.(2)用A级人数除以被调查人数求出A级人数所占的百分率,用1减去A级、B级人数所占的百分率就是C级人数所占的百分率,根据百分数乘法的意义,用被调查人数乘C级人数所占的百分率就是C级人数,据此即可在图①中绘制出表示C级人数的直条图.(3)根据百分数乘法的意义,用10000名六年级学生人数乘A级、B级人数所占的百分率之和即可.【解答】解:(1)120÷60%=200(名)答:共调查了200名学生(2)75÷200=37.5%200×(1﹣37.5%﹣60%)=200×2.5%=5(人)即C级学生有5人,将图①补充完整如下图:(3)10000×(37.5%+60%)=10000×97.5%=9750(名)答:有9750名学生学习态度达标.【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完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23.【分析】(1)图中褐色直条表示四(1)班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找出最高的褐色直条,即可得出四(1)班参加哪种项目的人数最多;绿色直条表示四(2)班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找出最高的绿色直条,即可得出四(2)班参加哪种项目的人数最多;(2)选择舞蹈的人数中四(1)班有9人,四(2)班有14人,用14减去9,即可求出四(1)班选择舞蹈项目的人数比四(2)班参加舞蹈项目的人数的少几人.(3)把四(1)班参加各种课外小组的人数相加即可求出四(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课外活动.(4)根据统计图可以得出两个班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由此写出两条即可.【解答】解:(1)四(1)班参加电脑项目的人数最多,四(2)班参加舞蹈项目的人数最多.(2)14﹣9=5(人)四(1)班选择舞蹈项目的人数比四(2)班参加舞蹈项目的人数的少5人.(3)7+9+14+10=40(人)四(1)班一共有40人参加课外活动.(4)还能获得的信息:①四(1)班参加纸工课外活动的有7人,四(2)班参加纸工课外活动的有9人;②四(1)班参加美术课外活动的有10人,四(2)班参加纸工课外活动的有10人.【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24.【分析】根据南村和北村居民职业构成情况,分别计算南村和北村居民各职业占整体人数的百分比,然后作图即可.【解答】解:南村:480+110+70=660(人)480÷660≈72.7%110÷660≈16.7%70÷660≈10.6%北村:400+50+210=660(人)400÷660≈60.6%50÷66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