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硫及其重要化合物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结合实例认识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硫及其氧化物1.硫单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俗称颜色状态溶解性水酒精CS2硫黄黄色晶体难溶微溶易溶(3)硫单质的化学性质S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盐。2.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是否易液化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易液化(2)化学性质(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变红色,并且红色不会消失。(3)SO2的实验室制法固体Na2SO3与较浓H2SO4反应: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3.三氧化硫(SO3)SO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能与水反应:SO3+H2OH2SO4,放出大量的热,SO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4.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1)硫的氧化物来源、危害及治理(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理解辨析]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3)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先变红后褪色。()(4)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解析:(1)在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存在游离态的硫。(2)硫在纯氧中燃烧也生成SO2。(3)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4)SO2的漂白性是因为与有机色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是因其具有氧化性。答案:(1)×(2)×(3)×(4)×2.做一做将SO2分别通入下列五种溶液中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①中的实验现象:酸性KMnO4溶液,证明SO2具有性。
(2)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品红溶液,证明SO2具有性。
(3)试管③中是否观察到沉淀?(填“是”或“否”)。
(4)试管④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
(5)试管⑤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
。
答案:(1)褪色还原(2)褪色漂白(3)否(4)BaSO4(5)BaSO3SO2+2OH-SO32-+H2O,Ba2++SO硫单质的性质1.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附着有硫的试管可以用酒精进行洗涤B.硫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uSC.硫与氢气的反应中,硫是氧化剂D.硫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解析:硫易溶于二硫化碳,试管内壁上附着的硫可以用二硫化碳清洗,而不是用酒精清洗,故A错误;S为弱氧化剂,只能将铜氧化为低价铜,所以生成硫化亚铜,故B错误;硫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是氧化剂,故C正确;硫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D错误。2.硫元素最常见和最稳定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黄色的正交α-型,1912年E.Beckmann由硫在碘中的冰点降低去测得它含有S8分子。1891年M.R.Engel用浓盐酸和硫代硫酸盐的饱和溶液在0℃下作用首次制得了一种菱形的ε-硫,后来证明含有S6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S6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所以它们是一种物质B.S6和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不同C.S6和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3D.等质量的S6和S8分子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解析:S6和S8都是由S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故A错误;硫单质具有弱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低价化合物,S6和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相同,为FeS,故B错误;S6和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2,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故C错误;等质量的S6和S8分子,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生成的盐相同,则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二氧化硫的性质3.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B.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C.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D.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有二氧化硫的尾气解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H2SO3,不是硫酸,故A错误;二氧化硫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不体现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故B错误;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溴离子,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C错误;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有二氧化硫的尾气,故D正确。4.下列关于二氧化硫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C)A.氯水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硫气体可增强氯水的漂白性B.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溶液变无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C.二氧化硫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D.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解析: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氯水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时,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减弱了氯水的漂白性,故A错误;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酚酞试液中,溶液褪色,氢氧化钠具有碱性,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无色酚酞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表现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无关,故B错误;二氧化硫中硫是+4价,是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C正确;二氧化硫溶于水,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因此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能使之褪色,故D错误。1.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及特点类型原理特点举例适用范围氧化型漂白剂本身是氧化剂,利用其氧化性氧化有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加热时不能恢复原有的颜色Cl2、Ca(ClO)2、HClO、H2O2、Na2O2、O3等可漂白所有有色物质化合型漂白剂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新的无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加热时能恢复原来的颜色SO2等具有选择性,漂白品红、棉、麻等吸附型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有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部分吸附剂可以重复使用活性炭、胶体等一般用于溶液漂白2.SO2的漂白性特点(1)有选择性:SO2可以漂白品红溶液以及棉、麻等物品,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石蕊、酚酞等。(2)可逆性(不稳定性):SO2的漂白是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或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恢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检验5.为确定某纯净的气体Q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几种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A)选项操作及现象(现象在括号内)结论A闻Q气味(有刺激性)酸性KMnO4溶液(褪色)Q一定是SO2B闻Q气味(有刺激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Q可能是SO2CQ品红溶液(褪色)变红色Q一定是SO2DQ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Q一定不是SO2解析: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由现象可知Q不一定是SO2,故A不正确。6.(1)下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①B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②C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
③D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④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如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选项ABCDX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YNa2SO3溶液饱和NaHCO3溶液Na2SO3溶液饱和NaHSO3溶液①向装置中缓缓通入少量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的溶液Y可能的组合是(填字母,下同)。
②若打开活塞K,品红溶液褪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液体Y可能的组合是。
解析:(1)通常用品红溶液检验SO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但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SO2CaSO3↓+H2O]。①所以必须先检验SO2,B中加入的试剂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SO2。②在检验CO2前一定要除尽SO2,选择除尽SO2的试剂应该能够同时观察到SO2被除尽的现象,所以最好用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5SO2+2MnO4-+2H2O5SO42-+2Mn2++4H+,使酸性KMnO4溶液过量。所以C中加入的试剂是酸性KMnO4溶液,作用是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③最后是CO2的检验,所以D中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作用是检验CO2。④因为酸性KMnO4(2)①既然品红溶液褪色,肯定有Cl2或SO2气体进入品红溶液里,关闭活塞K,气体X首先与溶液Y接触,A组中有反应Cl2+SO32-+H2O2Cl-+SO42-+2H+,因Cl2少量,Cl2完全被Na2SO3溶液吸收,不会看到品红溶液褪色的现象,A项错误;B组中有反应SO2+HCO3-CO2+HSO3-,因SO2少量,SO2与NaHCO3溶液完全反应生成CO2气体,不会看到品红溶液褪色的现象,B项错误;C组中因H2CO3的酸性比H2SO3的弱,没有SO2产生,不会看到品红溶液褪色的现象,C项错误;D组中有反应H++HSO3-SO2↑+H2O,SO2答案:(1)①品红溶液检验SO2②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③澄清石灰水检验CO2④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不褪尽(或变浅或不褪成无色)(2)①D②B1.CO2和SO2的鉴别试剂现象及结论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氢硫酸出现浑浊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紫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溴水使橙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碘水(含淀粉)使蓝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2.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流程设计检验SO2⇒除去SO2⇒检验SO2是否除尽⇒检验CO2选用试剂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预期现象褪色褪色不褪色变浑浊通常设计以下装置进行检验: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1.硫酸的物理性质(1)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2)溶解性:浓H2SO4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3)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硫酸的化学性质(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硫酸是一种二元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2)浓硫酸的三大特性①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还原性物质,如H2S、HBr、HI和NH3等碱性气体;能使蓝矾(CuSO4·5H2O)变为白色粉末。②脱水性: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以2∶1比例脱去,如使蔗糖炭化,纸张变黑。③强氧化性: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钝化,可用铁罐车、铝槽车装运浓硫酸。与Cu: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与C:C+2H2SO4(浓)CO2↑+2SO2↑+2H2O。与S:S+2H2SO4(浓)3SO2↑+2H2O。浓硫酸能与H2S、HI等还原性气体反应,所以不能干燥上述气体。3.硫酸工业制备的原理(1)工艺流程工业上用98%的硫酸吸收SO3,可以避免用水吸收SO3产生的酸雾腐蚀设备,并且可以提高吸收率。(2)反应原理①燃烧硫铁矿(FeS2)或硫制备SO2: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SO2。②SO2转化为SO3:2SO2+O22SO3。③SO3吸水生成H2SO4:SO3+H2OH2SO4。4.硫酸的用途(1)制取化肥、硫酸盐、挥发性酸。(2)消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3)用于精炼石油,制造炸药、农药、染料等,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5.SO4(1)操作方法:被检液取清液有无白色沉淀(判断有无SO42-(2)原理解释: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32-、SO32-、Ag+干扰,再加BaCl2溶液,观察有白色沉淀产生,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SO32-+2H+SO2↑+H2O、Ag++Cl-[理解辨析]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不可用于干燥H2和CO。()(2)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3)用BaCl2溶液鉴别SO42-(4)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解析:(1)两者与浓H2SO4不反应,可以用浓H2SO4干燥。(2)CaCO3与H2SO4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4覆盖在CaCO3表面,使内部的CaCO3不易与H2SO4反应。(3)两者与BaCl2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4)不能排除SO3答案:(1)×(2)×(3)×(4)×2.想一想(1)下图是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过程。根据上图可以看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一种海绵状的黑色固体,同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请你分析,黑色固体体积为什么会迅速膨胀?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该实验过程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提示:黑色固体体积迅速膨胀的原因是C+2H2SO4(浓)CO2↑+2SO2↑+2H2O。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该实验过程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2)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中,先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对应的离子方程式说明。提示: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32-、SO32-、Ag+干扰。若存在上述离子,则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CO32-+2H+CO2↑+H2O、SO32-+2H+3.做一做硫酸是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常见药品,其性质有:①酸性②吸水性③脱水性④强氧化性⑤催化作用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锌和稀H2SO4制H2:。
(2)浓硫酸作干燥剂:。
(3)实验室用乙醇和冰醋酸制取乙酸乙酯:。
(4)乙酸乙酯的水解:。
(5)纤维素的水解:。
(6)浓硫酸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又变黑:。
提示:(1)①(2)②(3)②⑤(4)⑤(5)⑤(6)①③浓硫酸的性质1.下列有关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在浓硫酸与锌片共热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B.浓硫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SO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NH3、H2等气体D.浓H2SO4是不挥发性强酸,硫化氢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硫酸与FeS反应制取H2S气体解析:在浓硫酸与锌片共热的反应中,生成物是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因此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故A正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故B错误;氨气属于碱性气体,能被浓硫酸吸收,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硫化氢,不能用浓硫酸制取硫化氢,故D错误。2.将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33.6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pH=1,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B.反应中共消耗Zn97.5gC.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解析: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3.6L22.4L/mol=1.5mol,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pH=1,所以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参加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 x 2x xZn+H2SO4ZnSO4+H2↑ y y y由此列出方程组x+y=1.52x+y=1.8,解得x=0.3,y=1.2,所以反应会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和1.2mol的氢气,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故A正确;反应中共消耗金属Zn的质量m(Zn)=(0.3mol+1.2mol)×65g/mol=97.5g,故B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V(SO2)∶V(H2)=1∶4,故C错误;在反应Zn+2H2SO4(浓)ZnSO4+SO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规律(1)与活泼金属(如Zn)反应:开始产生SO2,硫酸浓度变小后,产生H2。(2)与某些不活泼金属(如Cu)反应:开始产生SO2(加热),浓度变小后,稀硫酸不再与Cu反应。如1molCu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S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3)浓硫酸在与金属的反应中既表现强氧化性(生成SO2)又表现酸性(生成硫酸盐)。浓硫酸在与非金属的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如浓硫酸与碳的反应)。SO423.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BaSO4的是(C)A.Fe(NO3)2溶液白色沉淀B.Ba(NO3)2溶液白色沉淀C.无色溶液白色沉淀D.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解析:C项所得沉淀可能是氯化银。4.(2021·广东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分析错误的是(C)A.试管内CCl4层溶液褪色,说明Br2具有氧化性B.试管中的红色花瓣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C.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Na2SO3被氧化产生SO3D.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说明有SO4解析:某浓度H2SO4与Na2SO3固体反应生成SO2,试管内CCl4层溶液褪色,是因为Br2将SO2氧化,A正确;SO2具有漂白性,故试管中的红色花瓣褪色,B正确;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生成SO2的速率快,结合H2SO4和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邻,两者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SO2被Br2氧化生成H2SO4(SO42-),与BaCl2SO4误区1只加可溶性钡盐而不酸化将导致CO32-、PO43-、SO32-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42误区2误将Ag+判断成SO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便断定含SO42-。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42-而含Ag+误区3误将SO判断成SO如先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或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42-。该错误是未注意NO3-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硫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关系2.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1)相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酸、碱反应实现的如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H2SO3+2NaOHNa2SO3+2H2O;③Na2SO3+H2SO4Na2SO4+H2O+SO2↑;④Na2SO3+SO2+H2O2NaHSO3。(2)不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可用如图表示如H2SSSO2SO3③、④、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2SO2+O22SO3;④H2+SH2S;⑤2H2S+SO23S↓+2H2O。相邻价态的粒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和H2S、S和SO2、SO2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硫元素H当硫元素的高价态粒子与低价态粒子反应时,一般生成中间价态,如2Na2S+Na2SO3+3H2SO43Na2SO4+3S↓+3H2O。4.重要的硫酸盐化学式俗名颜色主要性质用途2CaSO4·H2O熟石膏白色2CaSO4·H2O+3H2O2(CaSO4·2H2O)塑像、模型、粉笔、医疗绷带等CaSO4·2H2O生石膏白色2(CaSO4·2H2O)3H2O+2CaSO4·H2O水泥添加剂FeSO4·7H2O绿矾浅绿色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为三价铁盐用于配制蓝黑墨水,补血剂CuSO4·5H2O胆矾、蓝矾蓝色CuSO4·5H2OCuSO4(白)+5H2O配制波尔多液,镀铜液Na2SO4·10H2O芒硝白色—造纸,制缓泻剂、合成洗涤剂KAl(SO4)2·12H2O明矾白色—净水剂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A是一种酸式盐,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当x为一种强酸时,有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物质A、B、C、D、E、F中均含有硫元素B.物质D可以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物质C可在纯氧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D.物质F的浓溶液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解析:由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说明E中比D中多一个氧原子,结合图中给出的信息,可推知E为SO3,D为SO2,该元素为硫元素,F为H2SO4,C为S,A是一种酸式盐,则A为NaHS,B为H2S。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物质A、B、C、D、E、F中均含有硫元素,故A正确;物质D为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故B不正确;物质C为硫单质,可在纯氧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故C正确;物质F为H2SO4,浓硫酸在常温下会和铁发生钝化反应,因此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故D正确。2.如图所示是一系列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D)A.反应①说明SO2具有漂白性,反应②说明SO2具有酸性B.反应②中生成物n(Na2SO3)∶n(NaHSO3)=1∶1时,则反应物n(SO2)∶n(NaOH)=1∶2C.反应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工业上可利用反应②和反应④回收SO2解析:反应①中先变蓝后褪色显然是因为KIO3的还原产物先是I2后是I-,说明SO2具有还原性,反应②属于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说明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A错误;根据元素守恒,当n(Na2SO3)∶n(NaHSO3)=1∶1时,n(SO2)∶n(NaOH)=2∶3,B错误;反应④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反应②吸收了二氧化硫,反应④放出了SO2,可以通过反应②和反应④回收二氧化硫,D正确。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也是物质推断的重要突破点,可以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迁移。如SO2、Na2SO3、NaHSO3之间的转化代表着酸性氧化物、正盐、酸式盐之间的转化;H2S、Na2S、NaHS之间的转化代表着二元弱酸、正盐、酸式盐之间的转化,可类比CO2、Na2CO3、NaHCO3之间的转化。(注:上述转化可通过与酸或碱反应实现)陌生多硫化合物的考查3.(2022·浙江诸暨检测)一定条件下双氧水与某浓度的硫酸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HO—OHHO—OSO3H(过一硫酸)HO3SO—OSO3H(过二硫酸)A.生成过一硫酸反应过程因硫酸的羟基被取代而呈中性B.可以用硝酸钡溶液鉴别过一硫酸和过二硫酸C.过一硫酸与过二硫酸均可作漂白剂,温度越高,漂白性越强D.等物质的量的过一硫酸与过二硫酸消耗FeSO4的量相等解析:生成过一硫酸的反应是硫酸的1个羟基被取代,而残留着另一个羟基,故呈酸性,A错误;由反应过程示意图看,硝酸钡溶液均能与过一硫酸和过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无法鉴别,B错误;分子内含有—O—O—键,则过一硫酸与过二硫酸均可作漂白剂,但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平衡左移,过一硫酸和过二硫酸浓度下降,漂白性减弱,温度过高,—O—O—键断裂,物质分解,失去漂白性,C错误;过一硫酸、过二硫酸与Fe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均被亚铁离子还原生成硫酸和水,从生成流程可知,生成过一硫酸与过二硫酸消耗等物质的量的过氧化氢,则反应均等效于亚铁离子失电子、过氧化氢得电子,按得失电子守恒,等物质的量的过一硫酸与过二硫酸消耗FeSO4的量相等,D正确。4.(2021·重庆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2)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NaHSO3还原法制备保险粉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反应1说明酸性:H2SO3>H2CO3B.反应1结束后,可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NaHSO3是否被氧化C.反应2中消耗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反应2最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解析:反应1为二氧化硫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则说明酸性H2SO3>H2CO3,A正确;反应1结束后,溶液为亚硫酸氢钠溶液,不与氯化钡反应,若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沉淀为硫酸钡,可证明NaHSO3被氧化,B正确;反应2为2NaHSO3+ZnNa2S2O4+Zn(OH)2,亚硫酸氢钠中硫化合价从+4价下降到+3价,作氧化剂,锌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作还原剂,消耗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错误;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反应2最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D正确。1.(2021·山东卷,8)工业上以SO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无水NaHSO3的主要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吸收过程中有气体生成B.结晶后母液中含有NaHCO3C.气流干燥湿料时温度不宜过高D.中和后溶液中含Na2SO3和NaHCO3解析: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2SO2+Na2CO3+H2O2NaHSO3+CO2,所以吸收过程中有CO2气体生成,A正确;结晶后母液中含饱和NaHSO3和过量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亚硫酸,没有NaHCO3,否则会发生反应NaHSO3+NaHCO3Na2SO3+CO2↑+H2O,B错误;NaHSO3高温时易分解变质,所以气流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C正确;中和时发生反应NaHSO3+Na2CO3NaHCO3+Na2SO3,D正确。2.(2020·浙江1月选考,24)100%硫酸吸收SO3可生成焦硫酸(分子式为H2S2O7或H2SO4·S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焦硫酸具有强氧化性B.Na2S2O7水溶液呈中性C.Na2S2O7可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新盐D.100%硫酸吸收SO3生成焦硫酸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解析:A.焦硫酸中的S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正确;B.焦硫酸钠溶于水生成NaHSO4,溶液显酸性,不正确;C.Na2S2O7可与碱性氧化物如K2O反应生成K2SO4,正确;D.100%H2SO4吸收SO3可生成H2S2O7,为化学变化,正确。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SO2(H2S杂质)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2020·全国Ⅰ卷)B.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2020·山东卷)C.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3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2019·浙江4月选考)D.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2019·浙江4月选考)解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可以同时氧化二氧化硫和硫化氢。4.(2020·浙江7月选考,28节选)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实验,如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锥形瓶内有白雾,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请回答:(1)将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可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
(2)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
解析:(1)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HCl气体挥发。(2)与硝酸钡反应产生沉淀,则沉淀一定是硫酸钡,说明HCl挥发时带出了H2SO4。答案:(1)浓硫酸吸水且放热,导致HCl挥发(2)HCl气体会将H2SO4带出,与Ba(NO3)2作用生成BaSO45.(2020·浙江7月选考,30)硫代硫酸钠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Na2S2O3·5H2O。合成反应:SO2+Na2CO3Na2SO3+CO22Na2S+3SO22Na2SO3+3SNa2SO3+SNa2S2O3滴定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已知:Na2S2O3·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50℃开始失结晶水。实验步骤:ⅠNa2S2O3制备:装置A制备的S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餐饮配送行业食品安全责任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综合安全解决方案与保安劳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搬家服务与物流数据共享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代理销售合同示范文本解读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上乐园供水及排水系统承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影视制作合同:规定电影制作的流程与投资分配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食堂物流配送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特种车辆销售与操作培训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体育场馆承包经营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版宝钢职工社会保障配套合同3篇
- 2024年水利工程高级工程师理论考试题库(浓缩400题)
- 淋巴瘤病理诊断基础和进展周小鸽
- 增强现实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 TD/T 1060-2021 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正式版)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
- 仓库智能化建设方案
- 海外市场开拓计划
- 供应链组织架构与职能设置
- 幼儿数学益智图形连线题100题(含完整答案)
- 七上-动点、动角问题12道好题-解析
- 2024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