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

3.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二上午第二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课程设计:

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词三首》,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新课内容学习(20分钟):

a.介绍《登鹳雀楼》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b.朗读《登鹳雀楼》,解析诗句,讲解生字词,分析诗歌的韵律美。

c.学生自读《登鹳雀楼》,体会诗歌意境,感悟作者情感。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登鹳雀楼》中的生字词、诗句理解和感悟。

4.课堂互动(10分钟):

a.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b.教师点评,总结学习要点。

5.课堂练习(15分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抄写《登鹳雀楼》并背诵。

2.解释《登鹳雀楼》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的意思。

3.预习下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其他两首诗歌。

教学目标:

1.了解《登鹳雀楼》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学会朗读、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句,掌握生字词。

3.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通过学习生字词、诗句,培养学生热爱母语、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学修养。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具备持续探索古典文学的兴趣和能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身心发展迅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

(1)学生已掌握基本的汉字读写能力,能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字词。

(2)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能背诵、默写部分古诗词,但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了解较少,对古文化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

2.能力层面:

(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能够独立阅读古诗词并理解其基本意义。

(2)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强,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时可能存在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

(3)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提高,对古诗词的意境、情感有一定的感悟,但部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拓展。

3.素质层面:

(1)学生对古诗词具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学习、探究。

(2)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效讨论和分享。

(3)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渐提高,对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有一定的感知。

4.行为习惯方面:

(1)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课堂参与度高,能够认真完成课堂任务。

(2)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散的问题,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3)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出较好的礼貌和尊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如下: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古诗词故事,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关注度。

2.针对学生知识层面的不足,加强古诗词背景、作者的介绍,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了解。

3.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课堂讨论、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思维能力。

4.关注学生素质层面的培养,通过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5.针对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针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字词等知识点的讲解,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针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等开放性问题,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参与度。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古风音乐、展示古诗词相关的图片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古文化的感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白板、教学APP等软件,实现课堂互动、实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诗词鉴赏、古诗词学习网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具体实施如下: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作者、生字词等知识点时,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

(2)讨论法:在分析诗句意义、感悟诗词意境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展示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展示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诗词创作背景等。

(2)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白板,让学生在课堂上实时书写、修改自己的答案,提高课堂互动性。同时,利用教学APP,实现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网络资源:推荐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古诗词的拓展学习,如欣赏更多古诗词作品、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等。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共计45分钟。

1.课前准备(5分钟)

(1)教师准备:教师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古诗词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提前阅读《古诗词三首》,了解基本内容,标注生字词和不懂的诗句。

2.课中教学(35分钟)

(1)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古风图片,配上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古诗词的魅力在哪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三首》,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a.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是什么?

b.诗词中的生字词有哪些?它们的意思是什么?

c.诗词的意境美在哪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课堂讲解(10分钟)

a.讲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作者简介,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

b.讲解生字词,分析诗句意义,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c.分析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情感表达。

(4)小组讨论(5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诗词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古人的情感?

b.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是如何表现的?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疑问。

(5)课堂互动(5分钟)

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补充发言。教师点评,总结学习要点。

(6)课堂练习(5分钟)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实时反馈,解答学生疑问。

3.课后拓展(5分钟)

(1)课后作业:抄写、背诵《古诗词三首》,解释生字词,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的意思。

(2)拓展学习: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拓展知识面。

4.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背景、作者、生字词、诗句意义,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古人的情感表达。

5.用时分析

(1)课前准备:5分钟

(2)课中教学:35分钟(含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课堂互动、课堂练习)

(3)课后拓展:5分钟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1)古诗词鉴赏类图书:《唐宋诗词鉴赏》、《古诗词三百首》等,这些书籍中包含了丰富的古诗词作品,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2)历史文化类书籍: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图说中国古代史》等,通过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3)古诗词音频资源:如古诗词朗诵、古风音乐等,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审美素养。

2.拓展建议:

(1)鼓励学生阅读古诗词鉴赏类图书,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古诗词作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推荐学生阅读历史文化类书籍,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历史背景,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3)建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聆听古诗词音频资源,模仿朗诵,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参加诗词社团、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5)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诗词元素,如古风歌曲、古装剧等,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为原则,结合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如下:

1.主题:《古诗词三首》

2.板书结构:

-左侧:古诗词标题及作者

-中间:诗词原文及重点字词

-右侧:诗词意境、韵律美分析

3.板书内容: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重点字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意境:壮阔、辽远

-韵律美:平仄、押韵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重点字词:银河、落九天、挂前川

-意境:雄伟、壮观

-韵律美:对仗、音韵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重点字词:君问、巴山夜雨、涨秋池

-意境:深情、离愁

-韵律美:平仄、押韵

4.板书亮点: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字词、作者、意境等关键信息。

-配合诗词意境,绘制简笔画,如山水、瀑布等,增强视觉效果。

-在板书右侧适当位置,用图表形式展示三首诗词的韵律特点,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板书下方留白,用于课堂互动环节,记录学生发言要点。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开展以下反思活动,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析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意境、掌握生字词等方面的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

3.通过自我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针对反思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我将制定以下改进措施,并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1.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较低的知识点,如生字词、诗句意义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针对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如理解古诗词意境、感受古人情感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4.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1:《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答案:这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夕阳余晖映照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上,黄河波涛汹涌,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

2.例题2:请分析《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从高耸的山崖上飞流直下,气势磅礴,仿佛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落入了人间。诗人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3.例题3:《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异乡漂泊,归期不定,而巴山的夜雨更是增添了离愁别绪,让秋池的水也变得满溢。

4.例题4:《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远观天下、开阔视野的壮志。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自己想要超越眼前局限,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5.例题5:《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这句描绘了阳光照耀在庐山的香炉峰上,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营造出神秘而壮丽的景象。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庐山瀑布的神奇景色。课堂(1)提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例如,提问学生“《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2)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互动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或提出改进意见。

(3)测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测试,了解学生对古诗词背景、作者、生字词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试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