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能源管理平台方案_第1页
能源行业能源管理平台方案_第2页
能源行业能源管理平台方案_第3页
能源行业能源管理平台方案_第4页
能源行业能源管理平台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行业能源管理平台方案TOC\o"1-2"\h\u29444第一章能源管理平台概述 388641.1平台背景及意义 3135601.2平台架构设计 33431.3平台功能模块 47472第二章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测 4259112.1数据采集技术 479672.2数据传输与存储 4198112.3数据监测与分析 514545第三章能源需求管理 5136413.1能源需求预测 6243933.1.1预测方法 6122923.1.2预测流程 627663.2能源需求优化 6102253.2.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6191233.2.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112223.2.3能源需求侧管理 7175083.3需求侧响应策略 7159413.3.1价格型需求侧响应 7245003.3.2非价格型需求侧响应 72943.3.3需求侧响应的实施与监管 712993第四章能源供应管理 798724.1供应侧资源整合 745924.2供应侧优化策略 864844.3供应侧风险管理 83278第五章能源消耗分析与评估 989305.1能源消耗统计 999355.1.1数据收集 9167635.1.2数据处理 9213245.1.3数据展示 9145395.2能源消耗分析 9138705.2.1能源消耗趋势分析 9308045.2.2能源消耗结构分析 9304985.2.3能源消耗效率分析 936835.3能源消耗评估 990445.3.1能源消耗评估指标 9213365.3.2能源消耗评估方法 9148375.3.3能源消耗评估结果 106285第六章能源效率提升 1087436.1能源效率评估方法 10161656.2能源效率提升措施 10319946.3能源效率优化策略 1032381第七章能源成本控制 1173277.1成本分析与预测 1179717.1.1成本分析 11291927.1.2成本预测 11221367.2成本控制策略 1231967.2.1优化能源采购 1241997.2.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2253307.2.3加强能源损失控制 1281557.2.4完善政策成本管理 1274767.3成本优化方案 12214647.3.1优化能源结构 127877.3.2强化能源需求侧管理 1277757.3.3建立能源成本监控体系 1310800第八章能源政策与法规 1391048.1国家能源政策解读 13325548.1.1政策背景及目标 13313878.1.2政策主要内容 13279598.2能源法规与标准 13305978.2.1能源法规体系 13162338.2.2能源标准体系 13194038.3政策与法规对能源管理的影响 14289718.3.1政策对能源管理的影响 14321048.3.2法规对能源管理的影响 144040第九章能源管理平台实施与运维 14283679.1平台实施流程 1474119.1.1项目启动 14183819.1.2需求分析 1488639.1.3系统设计 14200879.1.4系统开发 14273209.1.5系统测试 15308619.1.6系统部署 1585649.1.7培训与验收 152539.2平台运维管理 1580209.2.1运维团队建设 15272409.2.2运维制度制定 15164019.2.3运维监控 15242759.2.4故障处理 1556399.2.5数据备份与恢复 1576639.2.6系统升级与维护 1514989.3平台功能优化 15303679.3.1系统功能评估 16298049.3.2功能优化策略 16280669.3.3优化实施与跟踪 16167349.3.4持续优化 16645第十章能源管理平台发展趋势与展望 162321210.1行业发展趋势 161979710.2技术创新方向 162308410.3能源管理平台前景展望 17第一章能源管理平台概述1.1平台背景及意义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转型,能源管理在能源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能源管理平台作为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促进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我国高度重视能源管理工作,积极推动能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以实现对能源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能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能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能源使用情况,降低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降低能源成本:通过对能源消耗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企业提供节能降耗的决策依据,降低能源成本。(3)促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变:推动能源消费方式的智能化、绿色化,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4)提升能源行业管理水平:通过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源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能源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1.2平台架构设计能源管理平台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数据采集层:负责采集各类能源设备、传感器和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为平台提供数据基础。(2)数据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3)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存储,为后续分析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数据分析和决策层: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企业提供能源消费趋势、节能潜力等决策依据。(5)应用层:为企业提供能源管理、节能降耗、设备维护等应用功能。1.3平台功能模块能源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能源监测模块:实时监测能源设备的运行状态,为企业提供能源消耗数据。(2)能源分析模块: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能源消费趋势、节能潜力等信息。(3)能源决策模块:根据能源分析结果,为企业提供节能降耗的决策依据。(4)能源报表模块:各类能源报表,便于企业进行能源管理和统计分析。(5)设备维护模块:对能源设备进行维护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6)系统管理模块:对平台进行用户管理、权限设置、数据备份等操作,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第二章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测2.1数据采集技术能源管理平台的数据采集是整个平台运行的基础。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传感器、数据采集卡、无线传感网络等。物理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前端设备,可以直接感知各种能源使用参数,如电力、热力、燃气等,将各种物理量转化为可处理的电信号。物理传感器的选择需根据实际监测对象和使用环境确定,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数据采集卡作为数据采集的核心部件,负责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初步处理。数据采集卡的选用应考虑其采样率、精度、接口类型等因素,以满足不同场景的数据采集需求。无线传感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采集技术,通过将无线传感器节点部署在监测区域,实现数据的实时、远程、大规模采集。无线传感网络具有布线简单、扩展性强、易于维护等优点,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能源数据采集。2.2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传输与存储是能源管理平台数据链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传输主要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有线传输方式包括以太网、串行通信等,具有传输速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能源管理平台中,有线传输方式适用于近距离、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场景。无线传输方式包括WiFi、蓝牙、LoRa等,具有部署灵活、扩展性强等优点。无线传输方式适用于远距离、复杂环境下的数据传输场景。数据存储主要包括本地存储和云端存储两种方式。本地存储采用数据库或文件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云端存储则将数据至云平台,实现数据的远程存储和共享。2.3数据监测与分析数据监测是能源管理平台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的过程。通过数据监测,可以及时发觉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为能源管理和优化提供依据。数据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消耗趋势分析: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能源消耗趋势图,了解能源使用情况。(2)异常数据报警:设定能源使用阈值,当监测到的数据超过阈值时,及时发出报警,提醒管理人员采取措施。(3)能源使用优化建议:根据监测数据,分析能源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数据分析是能源管理平台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揭示能源使用的规律和潜在问题,为能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消耗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建立能源消耗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能源需求。(2)能源效率评估:分析能源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评估能源管理措施的效果。(3)能源结构优化:根据能源消耗数据,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使用的优化。(4)节能减排分析:评估能源管理措施对节能减排的贡献,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第三章能源需求管理3.1能源需求预测能源需求预测是能源需求管理的基础环节,对于指导能源生产、消费及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能源需求预测的方法与策略。3.1.1预测方法能源需求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序列预测、回归分析预测、人工智能预测等。时间序列预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挖掘出能源需求的变化规律,从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能源需求。回归分析预测则通过构建能源需求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实现对能源需求的预测。人工智能预测方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可以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捕捉到能源需求的规律。3.1.2预测流程能源需求预测流程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模型训练与验证、预测结果输出等环节。在数据收集阶段,需要收集与能源需求相关的各类数据,如气象数据、经济发展数据、产业结构数据等。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归一化等操作。模型构建阶段需要根据预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模型结构。模型训练与验证阶段通过历史数据训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功能。根据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能源需求。3.2能源需求优化能源需求优化旨在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手段,实现能源需求的合理化、高效化。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能源需求优化的策略与方法。3.2.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能源需求优化的关键途径。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高污染、高能耗的能源消费比例,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从而实现能源需求的优化。3.2.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能源需求优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加强能源管理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实现能源需求的优化。3.2.3能源需求侧管理能源需求侧管理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引导和激励用户改变能源消费行为,实现能源需求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需求响应、能源合同管理、能源审计等手段。3.3需求侧响应策略需求侧响应策略是一种通过调整用户能源消费行为,实现能源需求优化的策略。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需求侧响应策略。3.3.1价格型需求侧响应价格型需求侧响应通过调整能源价格,引导用户改变能源消费行为。当能源价格上涨时,用户会减少能源消费;当能源价格下跌时,用户会增加能源消费。通过价格信号的作用,实现能源需求的优化。3.3.2非价格型需求侧响应非价格型需求侧响应主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宣传教育等手段,改变用户能源消费行为。例如,通过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实现能源需求的优化。3.3.3需求侧响应的实施与监管为保证需求侧响应策略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实施与监管机制。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需求侧响应项目库、实施效果评估等环节。同时加强对需求侧响应市场的监管,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透明。第四章能源供应管理4.1供应侧资源整合在能源管理平台中,供应侧资源整合是一项关键任务。供应侧资源整合主要包括对各类能源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和优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平台需对能源资源进行分类,包括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传统能源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能源资源,平台需制定相应的整合策略。例如,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整合,需关注风力、太阳能、水力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对非可再生能源进行整合,需关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平台需对能源资源进行区域整合。根据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合理规划能源开发布局,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平台还需关注跨区域能源输送通道的建设,提高能源输送效率。平台需对能源资源进行产业链整合。通过整合能源开发、加工、储存、输送等环节,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2供应侧优化策略供应侧优化策略是提高能源供应效率、降低能源成本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几种常见的供应侧优化策略:(1)能源结构调整。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实现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2)能源技术创新。加大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开发成本。(3)能源市场化改革。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能源供应效率。(4)能源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能源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供应能力。4.3供应侧风险管理能源供应侧风险管理是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关键环节。以下为供应侧风险管理的几个方面:(1)政治风险。关注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能源进口策略,降低政治风险对能源供应的影响。(2)市场风险。密切关注能源市场动态,合理预测能源需求,避免市场波动对能源供应造成冲击。(3)技术风险。关注能源领域技术创新,提高能源供应的科技含量,降低技术风险。(4)自然风险。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能源供应的影响。(5)供应链风险。优化能源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第五章能源消耗分析与评估5.1能源消耗统计5.1.1数据收集能源消耗统计的基础是数据收集。我们的能源管理平台将自动收集企业内部的能源使用数据,包括水、电、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量。这些数据将通过传感器、智能表计等方式实时采集,并传输至能源管理平台。5.1.2数据处理收集到的能源消耗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评估。我们的平台将进行数据清洗、去重、缺失值处理等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1.3数据展示处理后的能源消耗数据将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在能源管理平台上,用户可以清晰地看到各能源的消耗情况,便于进行能源消耗的统计工作。5.2能源消耗分析5.2.1能源消耗趋势分析通过对能源消耗数据的趋势分析,可以发觉能源消耗的规律和变化趋势。这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能源使用状况,为节能降耗提供依据。5.2.2能源消耗结构分析能源消耗结构分析是对企业内部各种能源消耗的占比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能源消耗结构,可以找出能源使用的薄弱环节,为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供指导。5.2.3能源消耗效率分析能源消耗效率分析是对企业能源使用效率的评估。通过对比能源消耗与生产效益的关系,可以评估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改进方向。5.3能源消耗评估5.3.1能源消耗评估指标能源消耗评估指标包括能源消耗总量、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弹性系数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能源消耗状况。5.3.2能源消耗评估方法能源消耗评估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标杆分析法、目标分析法等。通过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可以对企业能源消耗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估。5.3.3能源消耗评估结果能源消耗评估结果可以为企业提供能源消耗的改进方向和优化策略。企业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第六章能源效率提升6.1能源效率评估方法能源效率评估是能源管理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对能源消耗进行量化分析,为能源效率提升提供数据支持。以下为几种常用的能源效率评估方法:(1)能源消耗指标法:通过计算单位产品或服务的能源消耗量,评估能源效率。该方法适用于生产型企业或服务型企业,便于比较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能源效率。(2)能源效率比值法:计算能源消耗与产出的比值,评估能源利用效率。该方法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较强的通用性。(3)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法:分析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评估能源效率。该方法适用于宏观经济层面,可用于预测能源需求。(4)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通过构建生产前沿面,评估决策单元的能源效率。该方法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生产过程,具有较高的评估精度。6.2能源效率提升措施为提高能源效率,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1)技术改造:引入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如采用高效电机、变频调速、余热回收等技术。(2)设备更新:淘汰高能耗设备,购置低能耗设备,降低能源消耗。(3)能源管理优化:加强能源监测,定期分析能源消耗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措施。(4)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降低传统能源消耗。(5)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节能意识,加强能源管理培训,形成全员参与的节能氛围。6.3能源效率优化策略为实现能源效率优化,企业可采取以下策略:(1)制定能源效率目标:明确企业能源效率提升的目标,保证各项措施的实施有明确的方向。(2)实施能源审计:定期开展能源审计,找出能源浪费环节,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措施。(3)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保证能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推广节能技术:积极推广节能技术,提高企业整体能源利用效率。(5)强化政策引导: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推动企业能源效率提升。通过以上措施和策略,企业可逐步提高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七章能源成本控制7.1成本分析与预测7.1.1成本分析能源成本分析是对企业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评估。其主要内容包括:(1)能源采购成本:分析能源采购价格、采购量、运输费用等因素对能源成本的影响。(2)能源使用成本:分析企业内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设备运行维护成本等对能源成本的影响。(3)能源损失成本:分析输电、输热、输气等过程中的能源损失,以及相应的经济损失。(4)政策成本:分析国家政策对能源成本的影响,如环保政策、能源补贴政策等。7.1.2成本预测能源成本预测是根据历史数据、市场走势、政策导向等因素,对企业未来能源成本进行预测。其主要方法包括:(1)时间序列法:通过对历史能源成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预测未来能源成本走势。(2)回归分析法:通过构建能源成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预测未来能源成本。(3)指数平滑法:结合历史能源成本数据和市场走势,对能源成本进行平滑处理,预测未来能源成本。7.2成本控制策略7.2.1优化能源采购(1)选择优质供应商,保证能源质量与价格竞争力。(2)实施集中采购,提高议价能力。(3)引入能源期货等金融工具,锁定能源价格,降低市场风险。7.2.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对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3)引入先进能源管理技术,实现能源消费的实时监控与优化。7.2.3加强能源损失控制(1)对输电、输热、输气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损失。(2)加强设备维护,减少故障损失。(3)建立健全能源损失监测体系,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7.2.4完善政策成本管理(1)关注国家政策动态,及时调整能源成本策略。(2)积极争取政策补贴,降低能源成本。(3)加强与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有利政策支持。7.3成本优化方案7.3.1优化能源结构(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例。(2)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降低能源传输成本。(3)加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3.2强化能源需求侧管理(1)建立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合理规划能源消费。(2)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需求。(3)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消费水平。7.3.3建立能源成本监控体系(1)设立能源成本监控指标,实时监测能源成本变化。(2)建立能源成本预警机制,及时发觉成本异常情况。(3)加强能源成本分析与评估,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第八章能源政策与法规8.1国家能源政策解读8.1.1政策背景及目标我国国家能源政策旨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层面发布了一系列能源政策,包括《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年)》等,为我国能源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8.1.2政策主要内容国家能源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2)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输送和配送能力;(3)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加强国际合作,扩大能源进口来源;(5)强化能源市场监管,保障能源市场公平竞争。8.2能源法规与标准8.2.1能源法规体系我国能源法规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四个层次。其中,能源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能源行政法规包括《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条例》等;能源部门规章包括《电力市场监管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相关法规。8.2.2能源标准体系我国能源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四个层次。能源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工业自动化仪表系统》、《工业自动化仪表系统》等;能源行业标准包括《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规范》等;能源地方标准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相关标准;能源团体标准由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等制定。8.3政策与法规对能源管理的影响8.3.1政策对能源管理的影响国家能源政策对能源管理产生了以下影响:(1)引导能源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2)推动能源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促进能源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扩大能源进口来源;(4)规范能源市场秩序,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8.3.2法规对能源管理的影响能源法规对能源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能源企业的市场行为,保障公平竞争;(2)加强对能源基础设施的监管,保证能源安全;(3)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引导能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九章能源管理平台实施与运维9.1平台实施流程9.1.1项目启动在项目启动阶段,应明确项目目标、范围、预算、时间表以及各参与方的职责。项目启动会议是关键环节,需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目标有清晰的认识。9.1.2需求分析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包括用户需求、业务流程、数据来源、数据格式等。需求分析应涵盖能源管理平台的功能、功能、安全、稳定性等方面。9.1.3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内容应包括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安全性设计等。同时保证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9.1.4系统开发按照系统设计文档,进行系统开发。开发过程应遵循软件工程规范,保证代码质量。开发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能源行业经验,以保证系统的专业性。9.1.5系统测试完成系统开发后,进行系统测试。测试应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等。保证系统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稳定可靠。9.1.6系统部署在系统测试通过后,进行系统部署。部署过程应保证系统在各环节的正常运行,同时进行数据迁移和初始化。9.1.7培训与验收对用户进行系统培训,保证用户能够熟练使用平台。在培训完成后,进行系统验收,保证系统满足用户需求。9.2平台运维管理9.2.1运维团队建设建立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平台的日常运维工作。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能源行业经验和运维技能。9.2.2运维制度制定制定完善的运维制度,包括运维流程、运维规范、运维计划等。保证运维工作的有序进行。9.2.3运维监控实施24小时运维监控,对平台的运行状态、功能、安全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9.2.4故障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