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行业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方案TOC\o"1-2"\h\u28774第一章能源互联网概述 38961.1能源互联网的定义 3214211.2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3153321.2.1国际发展历程 3229041.2.2国内发展历程 373631.3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4252741.3.1可再生能源技术 4300781.3.2储能技术 447731.3.3智能电网技术 4288101.3.4信息技术 421946第二章分布式能源技术原理 432622.1分布式能源的基本概念 4190482.2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类型 4261012.3分布式能源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5244822.3.1优势 5286262.3.2挑战 524844第三章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 570903.1融合背景与意义 696513.2融合模式与路径 6274003.3融合的关键技术 632110第四章能源互联网的架构设计 7147764.1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767454.2能源互联网的层级结构 7102834.3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组件 824324第五章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与设计 828725.1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规划原则 8325955.2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设计方法 9143525.3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策略 94382第六章能源互联网的运行与控制 10299046.1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机制 10212686.1.1运行原理 10231486.1.2运行流程 10254526.1.3运行保障 1069156.2能源互联网的控制策略 10116256.2.1控制目标 10306966.2.2控制方法 11193936.3能源互联网的调度与优化 11196866.3.1调度原则 11203176.3.2调度策略 116326.3.3优化方法 115398第七章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1118197.1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实施流程 11272267.1.1项目立项与规划 11122647.1.2项目设计 12327227.1.3项目施工与调试 1289637.1.4项目验收与投运 12252327.2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投资与融资 12170807.2.1投资主体 12141537.2.2融资模式 1215847.2.3融资策略 1242507.3分布式能源项目的风险管理 12218017.3.1技术风险 13165147.3.2经济风险 13261377.3.3环保风险 13180157.3.4法律风险 1323192第八章能源互联网的安全与环保 13179818.1能源互联网的安全风险 13297148.1.1网络安全风险 1369678.1.2设备安全风险 13192118.1.3数据安全风险 13261648.2能源互联网的安全防护措施 1314038.2.1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14172328.2.2强化设备管理和维护 14115308.2.3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14255068.3能源互联网的环保效益 1431278.3.1减少能源消耗 14302878.3.2促进新能源发展 14291048.3.3优化能源结构 14253468.3.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429536第九章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政策环境 14105549.1政策法规对能源互联网的影响 14222739.1.1引言 1448899.1.2政策法规对能源互联网的规范作用 15133689.1.3政策法规对能源互联网的引导作用 1580859.2政策法规对分布式能源的扶持 15175349.2.1引言 15264229.2.2政策法规对分布式能源的扶持措施 15141799.3政策法规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中的应用 1560919.3.1引言 15220079.3.2政策法规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中的具体应用 1518105第十章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 162210010.1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16584010.1.1能源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 16220910.1.2能源互联网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 162197010.1.3能源互联网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16435810.2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趋势 16589310.2.1分布式能源系统多样化 161597610.2.2分布式能源与储能技术的结合 171524310.2.3分布式能源市场逐渐成熟 171943610.3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的未来展望 17777210.3.1虚拟电厂成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节点 17295010.3.2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协同发展 17231310.3.3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助力能源转型 17第一章能源互联网概述1.1能源互联网的定义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系统架构,旨在构建一个高度智能化、高度协同、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它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融合了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全面互联互通。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2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历程1.2.1国际发展历程在国际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摸索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经过多年的发展,能源互联网逐渐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1)欧洲的超级智能电网:以欧洲能源联盟为基础,通过整合各国电网,形成一个高度互联的能源网络。(2)美国的微电网:以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基础,构建小规模的能源网络,实现局部地区的能源自给自足。(3)日本的能源互联网:以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技术为核心,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能源系统。1.2.2国内发展历程在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始于21世纪初。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我国高度重视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以下是国内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20002010年):以智能电网建设为核心,推动能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2)第二阶段(20102020年):以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技术为支撑,构建多元化的能源系统。(3)第三阶段(2020年至今):以能源互联网为载体,推动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全面变革。1.3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涉及多个领域的关键技术,以下列举了几项核心技术:1.3.1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1.3.2储能技术储能技术是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支撑,包括电池储能、燃料电池、空气压缩储能等。储能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实现能源的削峰填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3.3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环节,包括分布式发电、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能源的高效传输和分配。1.3.4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能源的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第二章分布式能源技术原理2.1分布式能源的基本概念分布式能源,顾名思义,是一种将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分散布局的能源供应模式。与传统集中式能源系统相比,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将能源生产设施安装在用户侧或靠近用户侧,实现了能源的就近供应,有效降低了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分布式能源系统包括多种能源类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的生产设施具有规模小、投资分散、建设周期短等特点。2.2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类型根据能源类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为用户侧提供电力供应。(2)风力发电系统: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用户侧提供电力供应。(3)生物质能发电系统: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如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进行发电,为用户侧提供电力和热力供应。(4)地热能发电系统:利用地热资源进行发电,为用户侧提供电力和热力供应。(5)微型燃气轮机系统:利用天然气、生物质气等燃料进行发电,为用户侧提供电力和热力供应。2.3分布式能源技术的优势与挑战2.3.1优势分布式能源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系统将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分散布局,减少了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2)降低能源成本:分布式能源系统投资分散,建设周期短,有利于降低能源成本。(3)减轻环境污染: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4)提高能源安全: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有利于提高能源安全。2.3.2挑战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以下挑战:(1)技术成熟度:部分分布式能源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2)投资成本:分布式能源系统投资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3)政策支持:分布式能源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影响了其发展进程。(4)市场竞争: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来自传统能源系统的压力。第三章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3.1融合背景与意义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已成为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网络,具有高效、清洁、智能、互动等特点,而分布式能源则以其灵活、可靠、环保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两者的融合将为我国能源行业带来以下背景与意义:(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可以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2)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有利于清洁能源的消纳,降低弃风弃光现象,推动能源结构优化。(3)增强能源安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有助于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降低能源风险。(4)推动能源产业发展:融合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将推动我国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3.2融合模式与路径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模式与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兼容性,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2)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推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3)市场驱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4)产业协同:加强能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5)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3.3融合的关键技术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涉及以下关键技术:(1)能源互联网架构技术:构建具有高效、智能、互动特点的能源互联网架构,实现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2)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研究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方式、接入设备及其控制策略,提高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效率。(3)能源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提供数据支持。(4)智能调度技术:研究智能调度策略,实现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优化运行。(5)安全防护技术:针对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研究相应的安全防护技术,保障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6)绿色能源技术:研究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推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四章能源互联网的架构设计4.1系统架构设计原则在能源互联网的系统架构设计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保证能源互联网的运行安全,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故障对系统造成不利影响。(2)可靠性原则:保证能源互联网的稳定运行,降低系统故障率和故障恢复时间。(3)可扩展性原则:能源互联网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能源需求和新技术。(4)灵活性原则:能源互联网应具备灵活的调度策略,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5)经济性原则:在保证能源互联网功能的前提下,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4.2能源互联网的层级结构能源互联网的层级结构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物理层:包括能源设备、传感器、通信设备等,负责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2)数据层:负责收集、处理和存储能源互联网中的各类数据,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3)网络层:包括能源互联网的通信网络,实现各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4)应用层:包括能源管理、调度、优化等应用,实现能源互联网的智能化运行。4.3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组件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组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能源节点:能源节点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单元,包括能源生产、存储和消费设备,如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板、储能装置等。(2)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实现能源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包括有线和无线的通信设备。(3)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负责实时采集能源节点和通信设备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存储。(4)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能源互联网的实时监控、调度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安全防护系统:保障能源互联网的运行安全,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故障。(6)用户接口: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能源互联网使用体验,包括移动应用、Web界面等。(7)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为能源互联网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服务,支持能源互联网的智能化运行。第五章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与设计5.1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规划原则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保证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安全,防止发生,保障电力供应可靠性。(2)经济性原则:充分考虑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收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3)环保性原则: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政策。(4)灵活性原则: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需求,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和调整能力。(5)智能化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5.2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设计方法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负荷特性、能源需求及分布情况,确定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规模和类型。(2)资源评估:评估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资源条件,包括可再生能源资源、储能设备等。(3)系统配置:根据需求分析和资源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能源设备和技术,进行系统配置。(4)设备选型:根据系统配置,选择具有良好功能、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设备。(5)电气设计:进行电气设备布局、线路设计及保护措施等。(6)控制系统设计:实现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7)施工与验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系统质量,并进行验收。5.3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策略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能源结构优化:根据用户需求和资源条件,合理配置各类能源设备,实现能源结构优化。(2)能源调度优化:采用先进的调度算法,实现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3)需求侧管理:通过需求响应、需求侧管理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储能系统优化:合理配置储能设备,提高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和转换效率。(5)智能化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6)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政策体系,鼓励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推动产业创新。第六章能源互联网的运行与控制6.1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机制6.1.1运行原理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系统,其运行机制基于高度集成、智能化和协同作业的原理。它将多种能源类型(如电力、热力、气体等)和不同规模的能源设备(如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负荷等)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能源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和存储过程实现高度协同,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6.1.2运行流程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能源生产:各类能源设备根据实际需求生产能源,包括分布式能源、集中式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等。(2)能源传输:能源通过电网、热网、气网等多种传输渠道进行分配和调度。(3)能源消费:终端用户根据需求消耗能源,包括居民、商业和工业等。(4)能源存储:储能设备对剩余能源进行储存,以便在需求高峰时段或能源短缺时供应。(5)能源回收:对废弃能源进行回收利用,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6.1.3运行保障为保证能源互联网稳定运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能源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权益和责任。(2)加强能源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3)提高能源互联网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6.2能源互联网的控制策略6.2.1控制目标能源互联网的控制策略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2)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应对能源短缺和过剩。(3)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6.2.2控制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能源互联网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需求响应:通过调整用户需求,实现能源供需的平衡。(2)储能调度:根据能源供需情况,合理调度储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分布式能源优化:通过合理配置分布式能源,降低能源成本。(4)能源回收利用:对废弃能源进行回收利用,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6.3能源互联网的调度与优化6.3.1调度原则能源互联网的调度原则主要包括:(1)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消纳。(2)合理调度能源设备,实现能源供需平衡。(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6.3.2调度策略为实现能源互联网的高效调度,可采取以下策略:(1)实时监测能源供需情况,及时调整调度策略。(2)采用多能源互补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能源调度的智能化。6.3.3优化方法能源互联网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1)分布式能源优化配置。(2)储能设备优化调度。(3)负荷预测与需求响应。(4)多能源协同优化。第七章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实施与管理7.1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实施流程7.1.1项目立项与规划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实施首先需要进行项目立项与规划。此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目标设定、项目规模确定、项目布局规划等内容。项目立项与规划旨在保证项目在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具有可行性,为后续实施奠定基础。7.1.2项目设计在项目立项与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设计。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系统设计、设备选型、施工方案制定等。项目设计应充分考虑项目的技术要求、投资预算、施工周期等因素,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7.1.3项目施工与调试项目施工与调试阶段是分布式能源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此阶段主要包括设备安装、系统调试、试运行等。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项目调试旨在检验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为项目投运奠定基础。7.1.4项目验收与投运项目验收与投运阶段是分布式能源项目实施的最后环节。此阶段主要包括项目验收、功能测试、运行维护等。项目验收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投运后,应加强运行维护,保证项目长期稳定运行。7.2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投资与融资7.2.1投资主体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投资主体包括企业、金融机构等。投资主要用于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企业投资以盈利为目的,关注项目的投资回报;金融机构则通过贷款、债券等方式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7.2.2融资模式分布式能源项目的融资模式主要有补贴、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补贴政策有助于降低项目投资成本,提高项目可行性;银行贷款为项目提供短期资金支持;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则为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来源。7.2.3融资策略为提高分布式能源项目的融资效率,企业可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保证项目资金需求与融资能力相匹配;二是优化项目方案,提高项目的投资吸引力;三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优惠政策和支持。7.3分布式能源项目的风险管理7.3.1技术风险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技术风险主要包括设备功能不稳定、系统故障、技术更新换代等。为降低技术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选择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加强项目调试和运行维护。7.3.2经济风险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经济风险主要包括投资成本波动、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为降低经济风险,企业应合理预测项目投资成本,关注市场动态,制定应对政策调整的策略。7.3.3环保风险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环保风险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为降低环保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环保法规,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7.3.4法律风险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等。为降低法律风险,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尊重知识产权,合规经营。第八章能源互联网的安全与环保8.1能源互联网的安全风险8.1.1网络安全风险能源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能源互联网涉及众多能源设备、信息传输和数据处理,一旦遭受黑客攻击,可能导致能源设备失控、能源系统瘫痪,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8.1.2设备安全风险能源互联网中的设备类型多样,包括新能源发电设备、储能设备、输电设备等。设备故障、老化、损坏等因素可能导致能源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8.1.3数据安全风险能源互联网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如用户隐私、能源产量、消费数据等。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可能导致能源系统运行异常,损害用户利益。8.2能源互联网的安全防护措施8.2.1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为保障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安全,需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等。同时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并修复漏洞。8.2.2强化设备管理和维护对能源互联网中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对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设备的安全功能和故障预警能力。8.2.3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采用加密技术对能源互联网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建立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8.3能源互联网的环保效益8.3.1减少能源消耗能源互联网通过优化能源配置和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这有助于降低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8.3.2促进新能源发展能源互联网为新能源发电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助于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有利于减轻环境负担。8.3.3优化能源结构能源互联网能够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有助于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降低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8.3.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互联网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这有助于降低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九章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政策环境9.1政策法规对能源互联网的影响9.1.1引言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行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其发展受到政策法规的深刻影响。政策法规在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本节将从政策法规的层面,分析其对能源互联网的影响。9.1.2政策法规对能源互联网的规范作用政策法规对能源互联网的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任务;(2)制定技术规范和标准,保障能源互联网的安全、高效和稳定运行;(3)制定市场规则,规范能源互联网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9.1.3政策法规对能源互联网的引导作用政策法规对能源互联网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能源互联网项目;(2)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能源互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3)推动能源互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提升能源互联网的创新水平。9.2政策法规对分布式能源的扶持9.2.1引言分布式能源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具有高效、清洁、灵活等特点。政策法规在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扶持作用。本节将从政策法规的层面,分析其对分布式能源的扶持。9.2.2政策法规对分布式能源的扶持措施政策法规对分布式能源的扶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分布式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2)实施优惠政策,降低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投资成本;(3)提供财政补贴,支持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4)优化电力市场环境,促进分布式能源与电网的融合。9.3政策法规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中的应用9.3.1引言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政策法规在推动这一融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节将从政策法规的层面,探讨其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中的应用。9.3.2政策法规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中的具体应用(1)制定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融合的专项政策,明确融合发展目标、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