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网络隐私权的保护》11000字(论文)_第1页
《论互联网时代网络隐私权的保护》11000字(论文)_第2页
《论互联网时代网络隐私权的保护》11000字(论文)_第3页
《论互联网时代网络隐私权的保护》11000字(论文)_第4页
《论互联网时代网络隐私权的保护》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与网络隐私权1.1、互联网互联网,或音译为因特网、英特网,是以一组通用的协定将众多网络相连,组成一组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通过“网络互联”的手段实现全球的计算机网络相连,在这基础上形成的互联网络就是们熟知的“互联网”。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效、快捷的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和舒适感,比如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网上购物让人们待在家里就可以购买千里之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看待事物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越来越多的网络隐私权的侵害案件的发生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事态现在不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而且已愈演愈烈,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可想象,将对普通公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1.2、网络隐私权内涵1.2.1隐私及网络隐私权网络隐私权是基于传统隐私权的理论发展而来,并不是凭空诞生的,经过一定的发展演变从传统基础上演化而来了。在中国“隐私”一次最早可见于在周朝初年,那个时期“隐私”指的是衣服。在英语里隐私一词privacy的含义众多:主要有:“隐秘、隐退;不被打扰的独处和自由;清净;秘密;私生活”等多重含义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使隐私权真正成为一种权利是1890年美国路易斯·布兰蒂斯和萨默尔·华伦在著名的论文《隐私权》一文中,将隐私权定义为个人不受外界干扰的权利,这是隐私权作为权利概念的开端[美]塞缪尔·沃伦、路易斯·布兰代斯.哈佛法律评论[M].徐爱国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而这一定义的确立实现了将隐私权从一种观念,事实上的形态转变为一种法律权利,体现了社会公民对于人格权益的认识。经过了理论实践及不断的探索,《民法典》第1032条第2款首次于国内法的环境下,明确“隐私”定义——“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其定义核心基本承接了目前国际上对于隐私的认定关键,即“私密性”,并将保护客体概述为“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美]塞缪尔·沃伦、路易斯·布兰代斯.哈佛法律评论[M].徐爱国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1.2.2网络隐私权的概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隐私权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网络隐私权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网络隐私权概念是作为一种对传统隐私权的发展补充出现的。学界中有一类观点把网络隐私权定义为公民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在网络中享有不被他人非法侵犯和泄露的一种人格权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另一种认为网络隐私权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漏某些相关的美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等。李德成.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都与传统的隐私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是对人格权的保护,两者所保护是基本法益是相同的。学界普遍认为,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中,网络隐私权相比传统的隐私权多了一些特点,比如多与财产牟利有关,增加了财产性的特质。在权利内容方面大多与传统的隐私权相当,都包括对于隐私的抱有、支配、处分、利用等权能。我们在文中要重点研究的部分是网络隐私权独有的部分。因此我们可以把网络隐私权界定为:“自然人在网络环境下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和私人领域进行支配的权利。”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李德成.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张鸿霞、郑宁.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1.2.3网络隐私权的内容和特点与传统的隐私权相比,网络隐私权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私人领域。二、私人信息。在网络空间中私人领域就是网络私人空间,如朋友圈、个人微博主页等。我们在网络上进行的一切活动也都是我们在网络上的私人空间,包括利用网络购物,网上聊天,网上求职等,也就是说网络私人领域包含了网络个人空间以及在这一空间上我们进行的私人活动。网络私人信息包括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所有信息,诸如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父母、社会背景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十分简单的获得某个人的私人信息。近年来,在一些网络热议事件当中,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轻而易举的查找出事件相关当事人的信息,例如肖像、家庭住址、婚恋情况、工作单位等。私人信息遭到完全泄露,导致公民的个人的网络隐私遭受到严重的侵害。网络隐私权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人信息数据化。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信息都可以被编写成一段数据,保存于某一网络储存器中,相较于传统的信息保存的方式这样的信息化数据存储带来了便利性。二、具有财产性。当今社会掌握信息就是掌握资源,谁手中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能够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也越大。这也是网络隐私权有别于传统隐私权的一个特点,在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如果一家售卖家具的公司能够了通过某种渠道购买到刚买房客户的联系方式,了解到其消费能力。投其所好,那将会给这家家具公司带来牟利。为了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人们逐渐把私人信息的售卖加入到商品市场中,网络中,一些明星的个人信息被打包售卖,包括身份证信息,游戏账户信息等,粉丝们通过购买身份证信息了解明星们的航班信息,入住的酒店信息等。隐私权的经济价值不断凸显,吸引越来越多的非法分子加入隐私售卖侵权行为中。三、具有隐秘性。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地域限制,使得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传播手段愈发多样且高效快捷,任何人只要拥有对互联网技术的高深理解,就可以简单的收集大量信息,而这对于大多数不掌握互联网技术的权利人来说,往往就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了损失。另一方面,互联网空间具有虚拟性特质,我们的大多数网络行为均是匿名进行的,这就造成了网络隐私权的侵害行为具有高度的虚拟性和隐秘性。受害人通常难以准确说明自己的隐私是在何时何地遭到泄露的,也很难准确知道是谁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受害人和侵权人在技术水平上的不对等造成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难度要远远超过传统隐私权。2国内外对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研究现状2.1国内对于网络隐私权的研究近年来,随着隐私权受到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网络隐私权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并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主要有梅绍祖的《网络与隐私》,李德成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刘德良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明确人格权和财产权属性》,赵水忠的《谁偷窥了你的网络隐私》,王丽萍的《信息时代隐私权保护研究》等。以上这些著作大多是对比了传统的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特征及侵权行为应该如何应对做了一个简要的概述。研究进行到现在,对于网络隐私权的定义学界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部分学者将网络隐私权的范围扩大,认为网络隐私权即是换了一种表现方式将传统隐私权的内容植入网络这一载体中:还有的学者则认为网络隐私权与传统隐私权的侧重点不同,网络隐私权更侧重于保护网民在网络上不愿意公开的个人信息,可以称之为信息隐私权。具体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网络隐私权的研究主要有蔡丽婷的《互联网时代下隐私权的新内涵及保护机制》,以微信朋友圈侵犯网络隐私权为突破口,了解了互联网这个新型媒介中隐私权不再是传统的形态,它具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特点。易超的《互联网定向广告视角下个人隐私保护研究》主要是针对现有理论跟法律基础的不足或空缺,由具体的定向广告侵权事件出发,对互联网定向广告以及其中所涉的个人隐私做出界定,归纳总结出互联网定向广告侵犯个人隐私的法理表现以及实体行为表现。在我国现有立法基础上,张红霞,郑宁的《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一书中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法律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并通过重点介绍域外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设的做法,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于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建议。通过归纳国内对于网络隐私研究的主体内容可以发现,国内的大多学者对于网络隐私权的研究都是从我国当前网络隐私保护的现状出发,探讨解决网络隐私保护问题的对策。学者们普遍认为,由于国外的隐私权研究起步早,我国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建设应在结合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实际情况下,适当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从而探索出既符合中国实际需要又能有效发挥国外经验的建设性意见。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保护网络隐私的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对于研究网络隐私的内容、侵权的特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和损害赔偿的手段进一步扩大,为保护工作发展的提供了更多的理论贡献。例如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和谐清正的网络空间,全国人大人常委会2016年公布了《网络安全法》。这是我国对网络安全方面问题首次单独进行系统规定,是我国在保护公民个人网络权益问题在立法进程上的重要突破。本法第12条和第45条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对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从个人、组织和监管部门,公私两方面的主体出发进行规划,全面实现对网络空间中隐私的保护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和第四十五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和第四十五条.2.2国外对于网络隐私权的研究美国是一个向来注重对个人自由的保护的国家,而这种理念也体现在美国法治的方方面面,美国从建国开始就十分崇尚自由、以及对个人尊严的保护,因此美国对于隐私权的保护研究开始时间较早,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美国对网络隐私权的研究渐渐也走在世界前列。20世纪初,美国就已经形成有体系的以行业自律为主,法律规范为辅的模式来保护个人网络隐私。而后设立的诸如1974年《隐私法》,1980年《隐私保护法》等都对隐私保护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丰富和完善了美国隐私法律保护体系。《信息自由法》的制定最初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后来经过时代的发展隐私权制度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该法又把公民的私人信息也包括在隐私权的范围内加以保护。《隐私权法》则是对公民网络隐私权进行直接保护的法律依据,公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公开或者不公开自己的隐私。《有线通讯政策法》是为了保个人隐私不被有线服务商侵犯而制定的。《在线隐私权法》则对在线商业公司的行为进行了规范。颁行于2001年的《儿童网上隐私保护规则》则针对13岁以下的儿童这一特定的权利主体,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商在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对13岁以下的儿童进行隐私数据的收集。1945年二战结束,德国在尊重人格尊严的基本法价值基础上开始了保护隐私权的法律建设,经过研究,制定并颁布了《联邦个人数据保护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个人数据免受不法侵犯,从而更进一步的保护公民的人格权。德国目前对于隐私权的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于个人咨询自决权的保护上。欧盟各国则更愿意通过以加强立法的方式来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迄今为止,欧盟委员会起草并表决通过了三个富有前瞻性的法律指令,1995年的《个人数据保护指令》(后文简称:《指令》),这一指令几乎列举了公民在处理个人信息时所有可能会面临的问题遭遇的风险;1997年的《电信行业数据保护指令》是对《指令》的后续补充,在这其中特别强调了保护公民隐私权的重要性;以及在欧盟委员会通过的最为重要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该法经过了三年不断协议,终于2018年正式生效。这些法律法规的建立,为欧盟各国保护公民的网路隐私权提供了清晰明了立法框架。而以上这些立法实践都能对我国的网络隐私权建设提供立法方面的经验。3网络隐私权具体侵权行为概述3.1民法典草案中关于侵犯网络隐私权的相关规定公民的隐私权在民法典草案中的首次确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以说是公民人格权利完善的开端。互联网时代,对于非私密的公开信息通常保护愈发重要。《民法典(草案)》采纳了相关专家的建议,首次将隐私的定义修改为,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生活、私密信息。草案中对涉及到的部分网络隐私侵权行为也进行了说明。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3.2实践中出现的网络隐私侵权行为及疑难问题实际中出现的网络隐私侵权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种:(1)网站运营者非法收集用户私人信息。日常生活中,用户在注册使用各类网络运营者提供的服务时,往往首先会遇到隐私条款的问题,大多数人不会仔细阅读其中内容甚至往往直接点击同意,这就给网络平台提供了看似正当合法的获取用户的隐私信息的手段。5G时代智能生活,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各样的软件充斥着我们的手机屏幕,但几乎所有软件在安装完成后或安装过程中,都会向用户索取包括获取手机短信、电话、相机、位置等权限的许可,而以上不被我们所重视的隐私条款和索要权限,让用户时常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不接受条款就会导致安装失败或无法使用相应的服务。因此,相较于日常生活中实地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许多公民在参与网络行为时,被网络服务商在不知不觉中调取了账户数据、浏览记录、通讯信息等隐私数据的情况则更为常见。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下,网络服务商拥有极强的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而这样的能力给普通网民带来了极大的网络隐私风险。(2)各类社交媒体的繁荣引发隐私危机。近年来,随着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社交媒体迎来井喷式发展阶段。社交网络带来的对于网络隐私权的挑战在于个人的身份和信息被社会化,随着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逐步融合,网络中的影响从线上扩展到线下。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可以由任意掌握简单上网技术的人在网络中进行,这时一部分隐私内容会夹杂在大量的信息中被网站的审核所忽视,这些都导致隐私泄露的途径变得简单,且隐私一旦被泄露,带来由点及面影响十分广泛。不管是侵权人无意之举,还是故意为之,都给被侵权人的生活安宁带来巨大的困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社交媒体中潜藏着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引起了不法分子的觊觎,对公民隐私权造成巨大的威胁。(3)地下信息贩卖交易嚣张。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隐藏在个人隐私数据背后的经济利益,也因此渐渐出现了猖獗的地下隐私交易黑市。这些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等私人信息来源广泛,在需求日益增长后,甚至形成明码标价的灰色的产业链条。(4)经常出现的网络敲诈勒索的案例,也是因为隐私被犯罪分子获取,他们抓住受害者的软弱心理趁机进行金钱的敲诈,而受害者也为了保住自己的隐私不被曝光在网上,也只能委曲求全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这些案例都说明了网络个人隐私的泄漏已经给网络犯罪提供了一片犯罪土壤,保护网络个人隐私、打击网络隐私犯罪势在必行。实践中法院在处理网络隐私权侵权案件时存在诸多疑难的问题,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的漏洞。笔者通过在裁判文书网上检索相关案例,以及大量翻阅了相关论文后,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案例,以此分析司法实践中权利人维权存在哪些困难和法院判决依据存在的疑难。经研究发现,主要有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现行立法在认定主体是否承担责任上存在瑕疵,而这种瑕疵使得某些存在错误的被告方成为漏网之鱼,得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导致受侵害公民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的救济。(2)法律规定在传统的责任承担方式上存在不完善和滞后性,长期以来,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以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损害赔偿为主要措施,而当前形势下,这样的方式显然无法有效解决双方的矛盾,难以体现立法者们当初立法的本意。而具体到在损害赔偿上,各地赔偿数额的确定标准不一,很难做到完全填补受害人的损失。以上的种种存在的问题,使得被侵害的权利人在网络隐私权遭受侵害时,难以挽回受到的损失。(3)缺乏对网络隐私权的明确规定,网络隐私权是人格权中的重要部分。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对于网络隐私权,也没有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原则性规定,在众多司法实践判例中,虽然当事人是网络隐私权遭受侵害但也只能以其他诉因提起诉讼,实际主要以名誉权进行诉讼。但大家都知道网络隐私权不能等同于名誉权,名誉权并不能涵盖形式多样的网络隐私侵权行为。(4)对公众人物的网络隐私权保护不力。公众人物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网络隐私的保护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公众人物们希望通过自己的隐私获得利润,也就是增加在网络上的曝光率,吸引流量,赚取粉丝效益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公众人物又不希望大众过多的窥探他们的私人生活,明星也是普通人,也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过于狂热的粉丝们往往会不择手段的获取其个人隐私,给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保护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公众人物的网络隐私权应当如何保护更是无法可依。4关于完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建议4.1立法与司法保护建设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和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出发:(1)采取完善的关于网络隐私权的统一立法建设模式。其原因在于,首先,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大背景之下,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日渐频繁,如果分散进行立法,那么会造成整个网络隐私权领域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不可避免的交叉适用现象出现,引起管理上的混乱。其次,从我国立法习惯分析,我国传统是以制定法为主,无判例法的习惯,显然制定一部系统完善的法律更符合我国的立法习惯,因此适合采取统一立法模式。最后,从立法目的进行分析,通过制定一部完善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法律,对公民日常的网络生活行为进行规范,让人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的,明确惩罚和救济制度,这样做在提高了违法成本,减少犯罪发生率的同时,当公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够有法可依的寻求救济。(2)救济是保障权利的最后底线,细化权利救济的方式,完善侵权认定的标准。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是公民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后能够救济和恢复的重要方式,这就法律需要对网络隐私权的救济措施做出有效完善,敦促立法者们及时回应公民关心的问题。对《民法总则》中规定的责任承担方式,须进一步细化其在网络隐私侵权行为下的适用,以达到最大救济效果。(3)国家应该加强国际合作。首先,加快对互联网隐私保护法的相互承认是有效保护网络隐私的方法之一。所谓的相互承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有效实施,一个是允许公司采用问责机制,这二者缺一不可。这一举措同最惠国待遇原则相似,即要求一国公司在其本国承担的义务,对外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能否有效实施是能否建立国际合作的基础。其次,各国之间应该加强国际执法合作。互联网的发展,让地球变为了“地球村”,海量的信息每天在各个国家间流动传播。政府在对隐私的保护上仅仅实施国内法保护国内网络隐私权显然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而建立国际执法合作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执法效率,让犯罪分子无处可逃。(4)针对未成年人建立特殊的法律保护机制,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发展的不成熟,对于网络中的一些事物的分辨能力不足,加之当今社会追星风气的蔓延,很多青少年在追星途中或多或少就涉及了网络隐私侵权的保护,应该参照欧盟和美国的立法实践,并立足我国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制定特殊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法。4.2其他非法律保护措施从网络行业层面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互联网行业目前已经做出一些网络隐私权保护方面的努力,比如2001年成立了的国互联网协会这一自律组织,在2002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中,明确规定了加入该协会的网站有严格保守用户个人信息,严禁网站以任何形式利用用户私人信息从事任何与用户所做出的承诺无关的活动等义务。这一公约对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保护用户的隐私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行业自律模式还不够完善,仍存在较大进步空间,笔者在翻阅大量资料以及结合目前形势分析后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来进行改善。首先,根据形势变化完善我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在行业自律公约中应对网络用户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细化,行业自律公约的成员应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主动在自己网站将其规定并入隐私声明中,并以醒目的方式提醒用户注意。尊重网络用户自主选择权,换句话说,就是无论网络用户是否同意填写网站所要求提供的非必要个人信息,均可以正常进入网站并享受服务,与其他接受网站协议用户的服务范围相同。二、在公约中应当制定严格的惩罚性措施,没有惩罚性措施的行业自律公约难以真正发挥其效力,对违反公约的成员应当给与相应的惩处。例如禁止其从事与互联网有关行业,剥夺其从业资格。三,可以借鉴我国在其他行业设立的标志,例如食品安全标志,质量安全认证3C标志,打造互联网行业领域内统一的隐私认证标志。获得该标志就是获得认可的象征,基于对自身权利的保护人们会倾向于选择安全性良好的网站。因此,对于拥有该标志的网站人们更愿意相信其是安全的,而选择接受其服务。对于没有获得认证标志的网站,人们出于对其安全性的出发,大概路不会选择接受这个网站的服务。由此,在人们具有充分的选择权和知情权的情况下,对于网站的选择会出现“一边倒”现象。因此,网络服务提供商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会主动提升网站安全性能以获取隐私认证。久而久之就能在互联网行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加快整个行业对于隐私保护措施的改善。四、任何措施的有效执行都离不开严格的监督,不仅应该有相应的机关对其行为进行监督,还应该定期接受大众的监督,听取大众的意见及时做相应的改善。从公民个人对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角度分析。一、牢记不要再网站中随意提交个人信息。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自己的网络中的个人隐私通常是自己在无意中泄露出去的,因此不要轻易在网站或者某一手机软件中上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二、保持自己使用的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有足够的安全设置,不要访问任何钓鱼网站等等。三、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个人网络隐私保护意识,也要积极主动的去帮助更多的人意识到网络隐私权的概念以及重要性,主动参与宣传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相关规定,提高整个社会对于网络隐私权的认识水平,因为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不受侵害的最后手段,而更重要的保护来自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正减少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发生。言而总之,在寄希望于法律对网络隐私权加以保护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素养,从自身做起,自己首先不要去做侵犯网络隐私权的事情,也要力所能及的对周围的人进行网络隐私保护的宣传。所有人一起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和谐、安全、稳定的互联网环境。这不仅仅是对于我们自身权益的保护,对于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也大有助益。结论时代的脚步从来都是大步往前的,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和完善我国的网络隐私法律保护体系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目前我国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缺失和不完善导致了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诸多漏洞,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以寻求和得到的法律援助很少,受害权益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而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值得今后我们更好地开展网络隐私权保护方面的工作。以上对于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关于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思考亦未能包容全部,只是笔者在翻阅各类有关网络隐私权方面的理论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网络隐私权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建设的现状以及司法过程中存在的一部分疑难问题做的一个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我国能早日通过立法的完善营造出良好的权利保护环境,这不仅是对个人网络隐私权的维护,也是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使得中国迈向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有力一步。参考文献[1]任路.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问题分析[J].法制博览,2021(19):169-170.[2]李伟.网络侵犯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问题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2):25-26.[3]牛洁.网络视域下民法的隐私权保护路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21(17):15-16.[4]薛贤琼.网络空间下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保护[J].上海公安学院学报,2021,31(02):83-89.[5]张蕾.互联网时代基于民法的隐私权保护研究[J].法制博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