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20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解析版)_第1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20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解析版)_第2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20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解析版)_第3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20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解析版)_第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20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0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卷(中考真题+最新模拟)(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1.(2023•海南)观察如表所示中国军费数据的变化,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年份军费(人民币)GDP中军费占比1978167亿元4.6%1985191亿元2.1%1990290亿元1.5%20094805亿元1.4%201911898亿元1.3%(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一项指标)A.国家注重国防建设 B.国家经济飞速增长 C.军费投入比例失调 D.富国与强军的统一【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新时代强军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表格看出,从1978年到2019年,我国的军费迅速增长,但在GDP中的占比却逐渐下降,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体现了我国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AB说法片面,排除;军费投入比例失调说法错误,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新时代强军之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表格体现了我国富国与强军的统一。2.(2023•西藏)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探究学习的主题是()A.经济建设 B.外交成就 C.国防建设 D.社会生活【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国防成就,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材料与经济建设无关,排除A。B.材料未涉及外交成就的相关信息,排除B。C.根据材料“辽宁舰、歼——20战机、坦克方队”可知,描述的是我国陆海空军队建设的成就,故C正确。D.材料与民众的社会生活无关,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我国的国防成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3.(2023•重庆)2023年4月15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材料从根本上说明()A.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B.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 C.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时代强军之路。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一个新时期。【解答】材料中通过苏丹撤离行动,体现出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表明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A是正确的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排除BCD。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时代强军之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4.(2023•营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事件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所学可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12年,“辽宁舰”交接入列,符合题意,D项正确;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在1949年4月,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在1966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1964年,排除ABC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5.(2023•海南)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提到“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的是()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可知,题干中的“原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奠定了坚固基础。故B符合题意;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C;“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作用等知识。6.(2023•黑龙江)20世纪50年代,在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的积极倡导下,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多边外交【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逐渐成为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正确。B.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结束,排除B。C.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的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排除C。D.20世纪80年代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7.(2023•陕西)下列属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题意;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符合题意;④2001年,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不符合题意;所以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准确记忆。8.(2023•济宁)“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这次“会议”()A.召开地点是瑞士日内瓦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邀请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因为美国干涉未能成功举办【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万隆会议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排除A。B.根据材料“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及所学可知,这是万隆会议的内容,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故B正确。C.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排除C。D.万隆会议成功举办并且达到良好效果,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万隆会议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9.(2023•枣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选项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以后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因此,2017年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1953年首次提出的,排除A项;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排除B项;1971年10月,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我国外交领域的重大胜利,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以后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等知识。10.(2023•陕西)下列属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题意;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符合题意;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不符合题意;所以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准确记忆。11.(2023•凉山州)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亚信峰会【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1954年中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排除A。B.根据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及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故B正确。C.第26届联大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生于1971年10月,排除C。D.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万隆会议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2.(2023•淄博)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离开中国前夕说:“我们今天所发表的联合公报概括了我们会晤的结果。这个公报明天将成为全世界的重大新闻。”此“联合公报”的发表意味着()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彻底放弃对华敌视政策【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建交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根据材料“我们今天所发表的联合公报概括了我们会晤的结果。这个公报明天将成为全世界的重大新闻。”及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项正确。B.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排除B。C.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D.“美国彻底放弃对华敌视政策”表述错误,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中美建交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3.(2023•丹东)1971年10月25日,某次国际会议上,当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提案表决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很多国家的代表欢呼、鼓掌、拥抱,向中国表示祝贺。他们向中国祝贺的原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排除B项;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14.(2023•广西)2023年4月6日,沙特和伊朗两国外长在北京成功会晤,宣布恢复外交关系。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翰旋下握手言和。这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A.国际经济的推动者 B.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C.全球环境的保护者 D.先进文化的引领者【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题干材料说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世界和平的维护者,促使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握手言和。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世界和平的维护者,没涉及经济、环境、文化,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世界和平的维护者。15.(2023•镇江)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图片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排除A;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不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美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6.(2023•大庆)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表明()A.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的改善。【解答】A.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对中国实行敌视、封锁、孤立等政策,不符题干时间,排除A。B.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正确。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17.(2023•宿迁)不同视角共同记录历史的关键进程,如表各方反应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美国通讯社报道“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毛泽东高兴地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A.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美国通讯社报道‘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毛泽东高兴地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符合题意;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1953年,与题干“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无关,排除A;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49年,与题干“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无关,排除B;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是2017年,与题干“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无关,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8.(2023•牡丹江)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符合题意;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排除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是尼克松访华的前奏,排除B;中美正式建交的发生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以后,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美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19.(2023•内江)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2758号决议。这一决议()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表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批准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重点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解答】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1972年9月25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才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排除B项;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排除C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20.(2023•鄂州)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如图),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A.中苏关系恶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万隆会议召开 D.中美建交【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建交,解答的关键是识图能力。【解答】A.中苏关系恶化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通过图中数据分析,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推动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考查学生对中美建交的认识。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30分)21.(7分)(2023•湖北)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各种关系的活动。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近现代史上中国外交官们的工作虽充满了艰辛,但却闪耀着智慧。材料一经过细致的准备,顾维钧充满了自信和责任感,这是他第一次站在国际舞台上,代表拥有四万万民众的中国,阐述自己的见解。他先阐述了山东问题的由来,随后满怀深情地说:“胶州和胶济铁路所在地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块圣地……为中国国防利益而言,中国代表团不能答应任何外国拥有这段生死攸关的地段。”——摘自邵勇、王海鹏《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是顾维钧在参加哪一会议时的发言?对他所提出的诉求,大会最后作出的决定是什么?材料二基辛格告诉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摘自《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2)材料二中“今年”指的是哪一年?根据所学,列举出材料中“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外交事迹。(两点即可)材料三“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我是中国人民的使者,为了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这是我的重要使命……回顾过去半个多世纪,中美关系就是一部历经风雨但不断克难前行的历史。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大到不能倒,双方谁也不可能改变谁,谁也不可能取代谁。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而且会让全世界遭殃。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将决定两国的明天和世界的未来。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当前中美存在深刻分歧,两国关系遭遇严重困难,面临严峻挑战……中美关系再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原则,这是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从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妥善处理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争取中美关系回归正轨。”——摘编自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履新时的首次讲话(2023.5.24)(3)根据材料三,指出谢锋大使本次履新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是什么?(4)通过上述材料的研读,你能从这些杰出的外交家身上汲取怎样的精神力量?【答案】(1)会议: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2)时间:1971年。事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3)职责:捍卫中国利益;使命:增进中美交流合作。治本之道: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4)精神:一心为国,百折不挠;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努力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的相关内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当代中国的外交,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解答】(1)会议: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一可知,顾维钧先生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一战结束后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巴黎和会。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次会议上,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2)时间:根据材料“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和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合法席位的,所以基辛格口中的“今年”指的是1971年。主要外交事迹: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建立后为新中国的外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953年接见印度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时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3)职责:根据材料“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可知,谢锋大使本次履新的职责是捍卫中国利益;使命:从“我是中国人民的使者,为了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这是我的重要使命”可知,谢锋大使本次履新的使命是增进中美交流合作。治本之道:根据材料“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原则,这是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可知,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4)精神: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综合材料可知,材料一中的顾维钧先生,材料二中的周恩来总理和材料三中的谢锋大使都在外交领域一心为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这是值得我们汲取的精神力量;材料一中顾维钧先生面对列强百折不挠,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材料二中周恩来总理一眼识破美国妄图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坚决反对、公开批驳,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智慧和决心值得我们学习;材料三中谢锋大使以温和但坚决的讲话作为履新发言,努力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的认真负责值得我们学习。【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巴黎和会的相关内容,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识记当代中国的外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2.(8分)(2023•宁波)握手是一种礼仪,国与国之间的“握手”有着丰富的外交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清政府的哪一外交政策导致中英“失之交臂”,该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你如何理解中美的“世纪之握”让“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何能促成沙特和伊朗两国“握手言和”。(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特点。【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中美关系缓和,开始走向正常化。(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绝不干涉别国内政,美国在中东地区霸权主义遭遇重大挫折等。(4)由屈辱外交到实现独立自主。【分析】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中美关系、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英“失之交臂”,该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中美的“世纪之握”让“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中美关系缓和,开始走向正常化。(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能促成沙特和伊朗两国“握手言和”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绝不干涉别国内政,美国在中东地区霸权主义遭遇重大挫折等。(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特点是由屈辱外交到实现独立自主。【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中美关系、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相关史实。23.(7分)(2023•云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三中国参与创建或参加的部分国际组织注: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积极参与创建或参加国际组织的意义。【答案】(1)国际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3)意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中国积极参与创建或参加国际组织的意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解答】(1)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可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