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3届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3届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3届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3届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3届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某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进行一年的观测后,绘制出了该地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构成的夹角α的年变化及太阳高度β在b日的日变化(极圈纬度取66.5°,回归线纬度取23.5°)示意图(下图),其中虚线代表α的变化,实线为β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A.奥伊米亚康(63.27°N,147.77°E) B.朗伊尔城(78.22°N,15.55°E)C.恩克斯堡岛(74.90°S,163.77°E) D.南设得兰(63.37°S,53.83°W)2.推测c日至d日,当地的昼长变化为()A.先变长再变短 B.先变短再变长 C.始终不变 D.持续变短3.若图中M-N=13,则()A.X=86.5 B.Y=56.5 C.M=37 D.N=17墙状山山壁如刀削,形似薄板,相对高度多在数十米或几百米,山体坡度近90°,墙面陡直,墙顶平整,沿一定方向延伸且走向稳定。下图示意某墙状山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符合墙状山岩体特性的是()A.水平裂隙发育 B.岩性较坚硬 C.岩性较松散 D.气孔构造发育5.与墙状山陡峻山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是()A.化学风化 B.冰川侵蚀 C.重力崩塌 D.风力侵蚀6.墙状山会进一步演化形成()A.孤峰 B.平顶山 C.洼地 D.U形谷三峡水利枢纽于2003年6月开始蓄水发电。其运行后,水坝下游因水沙输移导致的河床粗化现象(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的过程)和水位调整等现象得到了持续关注。下图左为“长江局部水系示意图”,下图右示意“枝城站2004-2015年相同流量情况下河床水位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通过同流量-水位变化,可推断枝城附近河段()A.洪水期,河床以侵蚀为主 B.枯水期,河床以沉积为主C.枯水期,河床以侵蚀为主 D.洪水期和枯水期均以侵蚀为主8.下列关于河床粗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粗化现象完成后,利于洪水期行洪,降低同流量-洪水期水位B.粗化现象完成后,会抑制枯水期河道冲刷,抬升同流量-枯水期水位C粗化现象过程中,将导致图示时段长江干流水位高于洞庭湖位时间提前D.河床粗化现象将会持续进行下去下面四幅图分别示意四座山地南、北坡的植被或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9.从南北半球看,位于不同半球的两座山地是()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10.四座山地的共同特征是()A.南坡都是阳坡 B.南坡都是迎风坡C.山顶都有永久积雪或冰川分布 D.阳坡都是迎风坡11.下列关于甲、丁两山地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处于亚热带大陆的东、西两岸 B.冬季都盛行西南风C.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反 D.南坡的光热条件都优于北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人口流动可以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下图示意2000年——2020年我国不同人口流动类型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推测P1、P2、P3、P4分别表示()A.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乡城流动 B.城乡流动、乡城流动、乡乡流动、城城流动C.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 D.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13.下列对该时期流动人口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①乡城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比例较小②城城流动人口平均文化程度较高③城乡流动人口中老年人比例较大④乡乡流动人口受经济因素影响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城市腹地指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城市与腹地的关系可以分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较小时以吸收腹地资源为主,城市规模较大时以辐射为主。左下图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单向吸收模式示意图,右下图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双向影响模式示意图,图中C、C1、C2、C3、C4表示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A.不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 B.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C.中心城市发展速度较慢 D.不利于腹地自然资源的开发15.右上图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人口规模 B.地理位置 C.交通条件 D.城市规模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下图示意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B.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D.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17.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兴修小水库、打坝淤地的地点是()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8.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A.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B.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C.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全球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开发强度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该区域被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保育发展区(在生态保护中适度发展经济的地区)等三个区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T1、T2、T3分别为()A.重点发展区、保育发展区、优化发展区 B.优化发展区、保育发展区、重点发展区C.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保育发展区 D.重点发展区、优化发展区、保育发展区20.与T2相比,T3区域()A.自然环境更优越 B.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矿产资源更丰富 D.生态保护更优先21.实现T1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A.改善自然环境 B.调整产业结构 C.完善基础设施 D.提升城市化水平中国纺织业集聚于东部沿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推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表现出了很强的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特征。产业区际转移粘性是指由于诸多因素的约束,导致某产业强烈依附于原产业所在地的倾向,使得产业梯度转移难以循序进行的情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2.造成我国纺织业区际转移粘性原因是A.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较低 B.东部地区市场广阔C.中西部地区原料不足 D.中西部地区能源短缺23.下列措施有利于减轻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的是①给予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②扩大东部地区生产规模③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④提高东、中、西地区间贸易自由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距今8000万年,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距今2370万年,南亚及青藏地区已露出海面成为平缓的陆地(准平原)。距今248万年,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貌景观,该区域被称为三江并流区(如下图)。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当地的热力状况,该区域的大气环流形势出现了变化。三江并流区在晚第三纪的准平原阶段所处的纬度位置比现在低。(1)简述三江并流区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2)从热力角度推测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西南季风的强弱变化及其原因。(3)分析三江并流区由准平原到高山深谷演变过程中气候特征的变化。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0年挪威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车销量占比已经超过80%,部分专家认为挪威的电动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在此背景下,我国某汽车品牌坚持选择打开挪威市场,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建设体验中心,并大力推广“换电模式”——车主在换电站直接付费更换电池包,无须等待充电。下左图为挪威及周边地区地理概况图。材料二2022年9月22日,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宁德时代、上海国际汽车城等共同投资的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捷能智电”)在上海正式成立。该公司以动力电池租赁业务为核心,开展换电技术研发推广、电池运营管理等业务。通过对电池实施以租代买、可充可换等车电分离解决方案,给消费者带来全方位的补能新体验。下右图为智能充换电站示意图。(1)与传统充电方案相比,说明车电分离解决方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与我国相比,分析“换电模式”在挪威推广的有利条件。(3)从产业链角度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河套灌区位于阴山以南,黄河以北,是我国最大的引黄灌区,每年小麦在3月份种植,7月中下旬收获,而秋霜冻一般在9月28日-10月2日才来临。向日葵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简单、生长周期短,耐盐耐旱耐瘠薄。近年来,该地采用先育苗再麦后移植复种向日葵技术,不仅降低了土壤盐碱化程度,而且提高了当地农民种粮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