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名著总复习-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教师版)_第1页
中考语文名著总复习-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教师版)_第2页
中考语文名著总复习-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教师版)_第3页
中考语文名著总复习-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教师版)_第4页
中考语文名著总复习-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名著总复习——《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形象【内容提要】【内容提要】1.人物总述2.人物出场3.毛泽东4.周恩来5.贺龙6.彭德怀7.徐海东8.朱德9.林伯渠10.刘志丹11.徐特立12.邓发13.红小鬼14.其他人物15.真题演练一.人物总述《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交往接触,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历程,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易的精神风貌,让世人看到了不一样的红军形象: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二.人物出场章节出场人物备注第一章第二三篇张学良、杨虎城第一章第三篇邓发第二章第二篇周恩来主要人物第二章第三篇贺龙主要人物第三章第一二三篇毛泽东主要人物第三章第四篇林彪第四章毛泽东主要人物第五章长征中的红军战士群体形象第六章第一篇刘志丹第六章第四篇林伯渠第六章第五篇徐特立第七章第二篇吴起镇第八章二三四篇彭德怀主要人物第九章一二篇徐海东主要人物第十章第二篇红小鬼群体形象第十章第四篇朱德主要人物第十二章张学良、杨虎城三.毛泽东1、出场:(于第三篇在保安第一节出场第56页)2、形象: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3、外貌: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骨凸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4、性格特点: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有幽默感,说话平易;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位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自尊心极强,果断有魄力;身体素质极佳,吃苦耐劳。5、出身与家庭:湖南湘潭韶山冲人,富农家庭出身。6、早年经历:1918年在北大做图书馆管理员;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7、受教育情况: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8、参加革命的起因: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9、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形象分析(1)生活简朴:身为最高领导人,主要奢饰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2)刻苦努力,精明博学:①在校常年成绩第一。②离开学校时,非常擅长自修。③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3)勇于反抗,勇敢无畏:①公开反抗父亲,保卫自己的权利。②组织并创办的新民学会专门反抗湖南督军张敬尧③组织秋收起义。④组织秋收起义期间被捕,险些被枪决,最后死里逃生,继续工作。(4)质朴纯真、真诚老实、平易近人: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真诚老实,斯诺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玩得很高兴,在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5)自尊心极强:他对于当时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而且坚持已见,虽然对斯诺的说法有兴趣,但并不同意。(6)精力过人,身强体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强健的身体来自于读书期间的艰苦锻炼---长途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有脊梁,有一次,他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户替农家做工换饭吃,有时候甚至靠行乞。(7)感情深邃:①有一两次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暴动发生死人事件时,他的眼睛是湿润的。②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③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8)落拓不羁,不拘不节:①有一天在和斯诺谈话的时候,他心不在焉地松下了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物。②有一次斯诺访问林彪的时候,小窑洞里非常热,他把身子向床上一躺,脱下了裤子,向着壁上的军用地图,仔细研究了二十分钟。(9)立场坚定,十分理性: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目标的信念,一直忠于民族主义,决不为了升官发财而叛变投向国民党,阶级仇恨对他来说大概基本上是一种理性的产物,而不是本能的冲动。四.周恩来1、出场:(于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二节出场第37页)2、形象: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3、外貌: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4、性格特点: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温和有礼。5、出身与家庭:浙江绍兴人,大官僚家庭的儿子。6、受教育情况:毕业于南开大学,后来又在法国、德国等地学习。7、早年经历:1919年因学生运动遭逮捕,被关1年监牢;26岁时成为黄埔军校的秘书。8、参加革命的起因:受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触动,受“开明的”教育影响。9、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7年,先后参加组织了上海工人罢工和入一起义;1933年,和朱德一起战胜了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他是党的创始人,著名的革命组织者。10、形象分析(1)温和文雅: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他。(2)忠心耿耿:①对民族解放事业志不渝,鞠躬尽座:②北伐时,周思来奉命去上海准备起义,他到上海时毫无起义经验,唯一的武器是他的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3)吃苦耐劳:为了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周恩来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人的铁的意志来代替。(4)不屈不挠: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转入地下活动一一一直到1931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达江西和福建的苏区。(5)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饼究实际经验: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车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白破。(6)生气勃勃、热爱生命:当周恩来陪斯诺走在回到百家坪的的路上时,他就像神气活现的走在他身边的”红小鬼”一样,显得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7)爱护士兵、平易近人: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与他同行。(8)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①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②26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后来因他在激进的学员中间影响很大,蒋介石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③成功组织了上海工人总罢工:④组织了著名的广州公社:到苏区后先后担任政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五.贺龙1、出场:(于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节出场第44页)2、形象:在国民党报纸上被称为“劣迹昭著”的土匪头子。3、外貌: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然健壮,不知疲倦。4、性格特点:性格急躁、但很谦虚、英勇善战、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去打仗”;喜欢马;仇视有钱人。5、出身与家庭:湖南桑植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6、早年经历:小时候面对宴席上开枪的客人面不改色。7、受教育情况:念私塾五年便辍学。8、参加革命的起因:之前效忠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后对国民党叛变革命极其愤怒;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加入共产党9、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8年参加创建了红二军团和警西华南据港:103年11月与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10、形象分析:(1)勇敢无畏:在一次酒宴上,有个客人想试一下贺龙是否真如他的父亲所说的那么勇敢,就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贺龙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2)有勇有谋:用一把菜刀在潮南建立了一个苏区--1928年,贺龙察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一把菜刀杀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缴获了足够的武器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3)有感召力和影响力:④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父亲的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②可以手无寸铁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③从湖南苏区撤出后,尽管在长征路上死伤惨重,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又有成千上方的穷人参加红军,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的状态)到达西藏,与朱德会师。④瑞士传教士波斯哈德在刑满释放后,并没有对外讲贺龙什么坏话,反倒说”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4)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②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的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5)不计较个人财物,但喜欢马: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的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但有一次他的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被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将马夺了回来。(6)忠诚谦虚:他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7)仇视有钱人、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贺龙,如果贺龙还在两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六.彭德怀1、出场:(于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三节出场第218页)2、外貌:说话和动作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3、性格特点:很有才智,生活简朴,性格率真,是个活泼的人,说话举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吃苦耐劳,个性活泼,精力过人。很喜欢孩子,常常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4、出身与家庭: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富农家里;6岁丧母,后母憎嫌;9岁离家,做过放牛娃、矿工、鞋匠学徒等;16岁被舅舅收留。5、早年的经历:1916年,入湘军当兵;1919年,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1922年,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6、受教育情况:幼年读过两年书,因家贫辍学务农,下煤密做工。7、参加革命的起因:痛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黑暗统治,萌发富国强兵思想;参加北伐战争,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8、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三省边界革命根据地,后率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第四军会师。9、形象分析(1)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问部下一样。(2)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六干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j②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③尽管被高额奖金悬赏缉拿,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且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3)活泼,有孩子气: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②在向我讲述青年时代和斗争的情况时,他手里执着一个用蒙古马鬃做的苍蝇操,为了强调语气,漫不经心地随手挥舞着,在屋子里暖来踱去,说说笑笑。(4)善于驰骋,吃苦耐劳,精力过人:①有一天红二师进行学习,斯诺正好同彭德怀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冲到小山顶上去,接着就~路领先,在大家之前先到达山顶:②又有一次,他们在骑马时,彭德怀也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⑧他迟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5)喜欢、尊重孩子:他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作少年先锋队。斯诺常常见到影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的问题,他很尊重他们。(6)有正义感:在看到大地主拒绝饥民要求平价卖米的情形时,他挺身而出,带领农民攻打大地主的家,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7)坚强不屈:在被捕期间,尽管受尽各种刑罚,他也没有招供屈服。(8)才能出众:彭德怀是行伍出身,不校毕业后,他因才能出众,迅获提升,年方28岁就己任旅长,在何键发动湖南”农民大居杀”时,因为彭德怀极孚众望,他也不敢贸然下手。(9)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彭德怀在介绍中国采用游击战争的主要原因和游击战术的主要原则时,头头是道,均是经验之谈。七.徐海东1、出场:(于第八章同红军在一起第七节出场第244页)2、形象: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3、外貌:年轻,身体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门牙在骑马失事时碰掉了,镶嵌在了树上。4、性格特点:大胆无畏,英勇善战,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大概是指挥员中惟一的“纯无产阶级”。5、出身与家庭:湖北黄陂人,家里世代做密工,出身贫寒。6、早年的经历:11岁辍学后到窑厂当学徒,16岁满师,在300个工人中,工资最高。7、受教育情况:上了4年学,因被同班富家子弟欺负,被老师打,后逃学不肯再去。8、参加革命的起因:21岁离家出走,后花光积蓄,于是参军,却没有军饷只有“挨打”。对军阀厌恶,逃至广州参了国民党第四军。9、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返回黄陂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5月,任红四方面军独立四师师长;1936年12月7日,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0、形象分析(1)阶级意识强: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表现出强烈的”阶级意识”,他大概是除了贺龙外,红军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2)有强烈的自豪感:①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自豪,他常常笑称自己是个”苦力”。②他对自己的部队极感自豪,他说:”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③他对自己的几个师长中有两个也是苦力出身,也很感到自豪:④他对列宁俱乐部,他们的艺术化招贴,都感到自豪。(3)热情真诚:①热情地邀请斯诺去采访他的部队:②因真诚而受部下拥戴。(4)爱护部下:有一天他骑马在路上驰骋,马蹄碰了一个战士,他拉紧缰绳想看看那个战士有没有受伤,马一受惊,把他撞在一棵树上,两个星期后他苏醒过来时,发现他的门牙己嵌在那棵树上了。(5)大胆无畏:1.他在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工作时,却觉得采取独立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组织起湖北省的第一支”工农军队”2.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全身多处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6)勇于反抗:①在学校读书时,有一次在”富人打穷人”的吵架中,他扔石头打破了一个地主儿子的脑袋:②有一次,窑工:们时着包用想看看豪钟们是不出户的太太长什么样,结果活佬们命令民团把他们赶出戏园子,双方就打了起来,主想要扣工人的工资来办酒席向阔佬赔罪,窑工们表示要罢工反对,厂主才作罢。八.朱德1、出场:(于第九篇战争与和平第四节出场第274页)2、外貌: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3、性格特点:沉默谦虚,说话轻声,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天性端温和、朴实,深受部下爱戴;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忠于党的事业,为草命甘愿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作战经验丰富、杰出的军事家。4、出身与家庭:四川仪陇人,一个穷苦的佃农家庭。5、早年经历:1915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6、受教育情况:1909年初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革命的起因:小时候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有革命的倾向,后加入孙中山同盟会,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后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7、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31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红年问题报告》,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8、形象分析(1)爱护部下,与士兵们同甘共苦。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步行。常和士兵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2)吃苦耐劳,身体健壮。早期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不忙时则会帮农民们种庄稼,挑粮食。除了大量辣椒没什么特别爱吃的。晚上十一二点才睡,早上五六点就起床。(3)谦逊,平易近人。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他喜欢跟一般的战士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没有政治野心,对党的领导绝对忠诚、服从(这种个性的产生就源于他的谦虚。)(4)性格温和,爱读书。他一般没有脾气,喜欢跟朋友们聊天,有时也开开玩笑。他常常仔细定出读书计划书,读政治经济等书籍。(5)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不慕名利。刘湘因为他的带兵的特殊战术颇有成效,给予给他一个师长的位置,他谢绝了。原因是当时他已决定去寻找共产党。为自己寻找新的革命道路。9、朱德的“特殊战术”:主要是机动的游击战术,需要:一、与弟兄们密切接触,得到他们的信任。二、从一切角度了解敌人阵地的情况。三、了解政治形势。四、积累丰富的打仗经验。九.林伯渠(林祖涵)1、出场:(于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四节出场第185页)2、外貌:满面春风,穿着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的帽软垂,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3、出身与家庭:湖南安福人,是一个湖南教员的儿子。4、早年的经历:在日本时参加孙中山的秘密组织同盟会。孙中山把同盟会与其他革命团体合并组成国民党后,林祖涵就成了创始党员。5、受教育情况:自幼学习经史,在常德府入师范,后留学东京。6、参加革命的起因:受到陈独秀影响,在1922年参加了共产党。7、参加革命后的经历:参加了共产党后,仍在孙中山手下工作,先后担任国民党司库和总务部长,国民革命开始时,林祖涵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年资高过蒋介石的几个元老之一。后担任苏维埃政府财政人民委员。十.刘志丹1、出场:(于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一节出场第168页)2、形象:“现代侠盗罗宾汉”3、性格特点:惩奸除恶,嫉恶如仇,对有钱人怀着山区人民的一贯仇恨;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4、出身与家庭:陕西保安县人(今志丹县),中农儿子。5、早年的经历:做过民兵团团长,因逮捕地主被撤职,后做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因反对地主被逮捕;后又因做旅长时逮捕拒付税的地主,被悬赏缉拿。6、受教育情况:榆林中学、广州黄埔军校。7、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派去黄埔军校学习,1930年前后,在陕甘边界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34年5月,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年在攻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时牺牲,年仅33岁。他葬在瓦窑堡。苏区把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来纪念他。十一.徐特立1、出场:(于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五节出场第191页)2、外貌:加入共产党时已经50岁,但丝毫没有龙钟的老态,有着轩昂有力的步伐,明亮而愉悦的眼睛,一双曾在长征中使他爬过很多商山,渡过很多大河的健腿。3、性格特点:他是一个很受敬重的教授,公开向他的学生讲说马克思主义,1927年他才成了共产党员,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叛逆。4、出身与家庭:湖南长沙人,离彭德怀出生地不远,是贫农家中的第四个孩子。受教育情况:在书整里念了六年经书,29岁进了长沙的师范学校。5、工作经历:成为清政府时代的一个数师,后来当一个数学教员,毛泽东是他所在中学里的一个学生。大战后,先后到法国里昂、巴黎大学,苏俄等地念书。前任湖南长沙师范学校校长,现任苏维埃教育部部长,有丰富多样的经验,在帝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形式的社会中的生活和教书的经验。十二.邓发1、出场:(于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三节出场第14页)2、外貌:中等身材,却十分雄赳赳,臂膀像铁钳。红铜色的脸,有一双锋利的燃烧似的眼睛,眼神强有力,行动是豹子一般的柔顺。3、出身与家庭:广东人,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的儿子。4、早年的经历:做过西式厨子。他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是生活在敌人营幕之中著名的“共匪”,致人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十三.红小鬼1、人物身份:少年先锋队队员2、外貌:所穿的军服都太大了,袖子垂到膝头,上衣几乎拖到地面。一天洗三次手和脸,但是肮脏不堪,鼻子不时流着鼻涕,他们常用衣袖来揩抹,显出一副怪相。3、形象分析(1)自尊、有原则:斯诺招呼他们“喂”,他们毫不理睬;称呼“同志”后,他们礼貌地告诉斯诺:“不要为了这种事情感谢一位同志”。(2)尽其所能为革命做出贡献:少年先锋队队员在红军里当通信员、勤务员、号手、侦察员、无线电报务员、挑水员、宣传员、演员、马夫、护士、秘书甚至教员。(3)明辨是非、拥护党的领导:反驳长发老头认为村人加人红军、帮助红军是罪孽的说法。(4)意志坚定、坚守信仰:说起对长征的感触,不说苦,不说累。心里最重要的是革命。十四.其他人物1.朱作其:精通英语、德语,业务素质过硬的电力专家;很有才能、严肃认真、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共产党员。2.刘晓:思想最一本正经、工作最刻苦努力的青年之一;态度极其温和谦恭,彬彬有礼;对共产主义有一种狂热的纯粹感情。3.蔡树藩:独臂将军,有趣、可爱、英俊的青年,头脑机灵,容易冲动,善于辞令,妙趣横生。4.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十五.真题演练1.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领袖人物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下三个领袖任选一个。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答案】联系名著知识,结合“有出众的才华,也一定有顽强的意志”这两点分析人物即可。【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联系名著知识,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作答。苏轼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古至今成大事的人,不仅有出众的才华,也一定有顽强的意志。联系名著的内容,结合“有出众的才华,也一定有顽强的意志”这两点分析人物即可。在斯诺看来,毛泽东不仅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历史和哲学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周恩来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学生领袖,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参加国民革命,成为黄埔军校的重要一员,组织上海工人罢工,组组织广州公社以及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色新根据地。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斯诺渐渐发觉,这位书生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但他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态度温和、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军事家。斯诺认为朱德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从采访对象的口中了解到,朱德貌不惊人,是一个沉默谦虚、爱惜部下、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的红军将领。朱德是贫民家庭出身,他加入国民党后为民主政治奋斗,最后完全自发寻找共产党,朱德能跟战士共同生活,获得他们的信任;作战不管大小,都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坚持从一切角度了解敌人的阵地;跟民众也保持很好的关系。示例:A.从古至今成大事的人,不仅有出众的才华,也一定有顽强的意志。毛泽东是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有一种在必要时当机立断的魄力等写的就是他的“超世之才”;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中记载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了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毛泽东指挥带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爬雪山、过草地;物质资源的匮乏,如缺衣少粮。但全军却以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胜利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达甘肃会宁,结束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他和他的军队身上都有是一种身处逆境中的不屈不挠,忠于党的事业,顽强拼搏的精神。B.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周恩来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文学天才,南开大学期间也是班里领奖学金的高材生,曾赴日本、法国学习,头脑冷静,善于计划、分析推理、讲究实际,但同时他具有耐劳忍苦,坚毅顽强的精神,无惧病魔和险境。因此最终能够成为红军领袖人物,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C.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朱德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杰出军事家,喜欢运动和学习、精力充沛。他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他同时是一个吃苦耐劳,目标坚定的人。他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在伙食奇差的条件下他从不叫苦,闲时就帮助农民种庄稼,他也曾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寻共产党。因此最终能够成为红军领袖,指挥众多的战役获得胜利。2.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请从下列人物(《红星照耀中国》)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他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红色精神”。(1)毛泽东

(2)彭德怀

(3)朱德

(4)徐海东【答案】示例:毛泽东的“红色精神”体现在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生活简朴,爱军亲民。如他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对出卖铁路权深感不满而带头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他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与普通战士一样步行等。【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理解。红色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还有红船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从所给的四个人中选择一个,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他身上的“红色精神”即可。示例一:毛泽东的“红色精神”体现在生活简朴、坚忍不拔。毛泽东所有的财物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但他在战斗过程中从不退缩。示例二:彭德怀的“红色精神”体现在革命意志坚定,敢于反抗,爱惜部下,善于作战。如他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老师,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他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长征途中他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他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等。示例三:朱德的“红色精神”体现在生活简朴,吃苦耐劳,爱惜部下,作战经验丰富。如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等。示例四:徐海东的“红色精神”体现在具有反抗精神,大胆无畏,英勇善战。他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做窑工时组织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他组织了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县。3.“朱德这个名字叫起来很响亮……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你认为朱德有什么样的“红色品德”?【答案】(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示例:①信仰坚定,矢志不移追寻救国真理②沉默谦虚,功高不自居③艰苦奋斗朴实勤劳

④脾气温和,爱护部下,与他们同甘共苦【详解】考查名著人物。根据“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分析,可得出:爱护他的部下,生活简朴;根据“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分析,可得出:天性温和,对事情负责;根据“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分析,可得出:朴实谦虚,爱帮助人。4.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而立体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将领形象,作者既突出了他们伟大卓越的一面,也刻画了他们作为常人的一面,请你围绕这两个方面,从A、B、C三项中任选一人,参照示例,完成对人物的简介,60字左右。【示例】毛泽东:他博览群书,高瞻远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生活简朴,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吃辣的嗜好。A.周恩来

B.朱德

C.彭德怀【答案】A.周恩来:处事冷静,睿智自信,极具个人魅力,是“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他温文尔雅,乐于助人,亲自为斯诺拟定行程安排。B.朱德:他大勇大智,爱党爱民,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杰出军事家:他沉默谦虚,爱护部下,与战士说话往往脱下帽子,与部下同甘共苦。C.彭德怀:他才智过人,善于驰骋,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红军将领;他性格爽朗,坦白率直,因为童年吃过很多苦,所以特别喜欢孩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兼语言表达。简介人物,要从伟大卓越及作为常人的两个方面进行简介,语言简洁。示例一:周恩来。常人的一面: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温和文雅,谈吐缓慢,乐于助人,亲自为斯诺拟定行程安排。卓越的一面:他是“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处事冷静,睿智自信,讲英语相当准确。示例二:彭德怀。常人的一面: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问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喜欢、尊重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斯诺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的问题,他很尊重他们。卓越的一面: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年方28岁就任旅长,才智过人,善于驰骋,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红军将领。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1)选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里的“他”是谁?在“我”只身前往红都保安时,“他”给了“我”哪些帮助?请简要回答。(2)《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名中的“红星”象征着。【答案】(1)周恩来;①动手替“我”起草采访旅程;②答应让“我”骑马去保安,并安排第二天早晨就动身;③给毛泽东和苏区其他干部打电报告知“我”就要来到。(答两点即可)(2)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判断与内容概括。第一空,根据语段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可知,“他”就是周恩来。第二问,联系原著内容:1928年7月初,斯诺在白家坪见到了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亲自为他拟定了一份为期92天的考察苏区日程表。然后准备马匹并安排去保安的事;给毛泽东和苏区其他干部打电报说美国著名记者将要前往采访。7月中旬,毛泽东同志在保安县(今志丹县)会见斯诺。随后,斯诺前往陕北苏区红军前线部队采访,采访了彭德怀、徐海东等诸多红军将领和普通士兵、农民。10月初,斯诺回到保安,随后与毛泽东同志进行了10多天的谈话。据此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书名含义。《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6.名著阅读(1)《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认识了一群“血肉丰满”的英雄人物。下列关于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虽是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他生活简朴,吃苦耐劳。B.朱德天性温和,说话朴实,亲近民众,忠于党的事业。C.彭德怀精力过人,身体极为健康,并且爱惜部下,顽强不屈。D.贺龙是大个子,英勇善战,而且乒乓球打得很好,威望很高。(2)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的文段,说说选段中的“我”指的是谁?“他”指的是谁?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他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我”:“他”:(3)《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工农红军①,这次“大迁移”的转折点是②。【答案】(1)D(2)埃德加·斯诺毛泽东(3)长征遵义会议【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D.乒乓球打得很好的是朱德,不是贺龙;故选D。(2)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本文段“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可知这是描述红军长征的经过,由此可知出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①空:《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它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因此这里的“我”指的是作者埃德加·斯诺。②空:结合“他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可知这是毛泽东描述红军长征时爬雪山的经过,“他”是毛泽东。毛泽东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当时由于王明、李德等左倾错误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总的行程两万五千里,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它是历史上最大的转移。因此,“大迁移”是指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次“大迁移”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会议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支部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及时带领党调整革命路线,明确革命方向,为后来中国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赤水流域,毛泽东指挥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多次交锋,通过巧妙的军事策略,红军成功摆脱了敌军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等这些战役展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7.学校团委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重温红色经典,感受英雄情怀。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红星照耀中国》曾被易名,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古语云:“英雄不问出处”,这部名著中的革命领袖有着不同的出身,但最终他们都成了一代伟人,如农民出身的,世家子弟出身的。【答案】《西行漫记》红小鬼彭德怀周恩来【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第一空:《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第二空: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他们为“红小鬼”。原文为: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第三空:农民出身的是彭德怀。彭德怀自己的家庭是富农,但因为六岁时母亲早,继母便因他在老式学堂中被老师打时接了老师一下,而将他赶了出来。第四空:世家子弟出身的是周恩来。原文为:他是一个世家子弟,祖父是清代高官,父亲是声望卓著的学者,母亲也非常奇特(她读书很多,实际上还欢喜现代文学)。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文学天才,所以周恩来似乎是注定了要做一个学者。8.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A)这些剧团使我奇怪的不是他们向世界提供什么有艺术价值的东西,他们显然没有,而是他们设备这么简陋,可是却能满足真正的社会需要。他们的道具和服装都很少,但就是能够用这种原始的材料演出逼真的戏剧。演员们除了伙食和衣着之外,所得生活津贴极微,但是他们像所有共产党员一样天天学习,他们相信自己是在为中国和中国人民工作。他们到哪人就睡在哪儿,给他们吃什么就愉快地吃什么,从一个村子长途跋涉走到另一个村子。从物质享受来说,他们无疑是世界上报酬最可怜的演员,然而我没有见过比他们更愉快的演员了。(B)我正好走过他家,便停下来看示威。我看到有许多人都已饿得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家,他们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我事后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要是不卖,他们把米拿走是应该的…这样的刑罚继续了一个月。每次受刑后我常常想,下一次得招供了,因为我实在受不了这种刑罚。但每次我又决定不屈服,坚持到第二天再说。最后他们从我口中得不到什么东西,出乎意料地释放了我。(1)结合选文,概括红军剧社的特点。(2)有人认为,书中竟然写彭德怀不知道自己带领农民抢富人家大米的原因、在监狱中竟然会有招供的念头,类似的情节有损革命领袖形象。请简述你的看法及理由【答案】(1)①设备简陋,可是却能满足真正的社会需要。②剧社的道具和服装都很少,但是却演出逼真的戏剧。③演员们生活艰苦,几乎没有报酬,却能坚持学习,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2)我不认同这种观点。虽然书中有不少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英雄人物的不足,但这样类似的内容恰好符合生活真实,让读者觉得英雄人物也是活生生的普通人,只是他们战胜了普通人所不能战胜的困难,脱颖而出,反而能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更能符合高度的纪实性是《红星照耀中国》的这一特点。【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根据A文“他们设备这么简陋,可是却能满足真正的社会需要”可知,剧社设备简陋,演出却能满足真正的社会需要;根据A文“他们的道具和服装都很少,但就是能够用这种原始的材料演出逼真的戏剧”可知,他们的道具和服装都很少,却能用这种原始的材料演出逼真的戏剧;“演员们除了伙食和衣着之外,所得生活津贴极微,但是他们像所有共产党员一样天天学习,他们相信自己是在为中国和中国人民工作。”“他们到哪儿就睡在哪儿,给他们吃什么就愉快地吃什么,从一个村子长途跋涉走到另一个村子”“从物质享受来说,他们无疑是世界上报酬最可怜的演员,然而我没有见过比他们更愉快的演员了”可知,演员们生活艰苦,虽报酬很少,却能坚持学习,保持乐观精神。(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书中写彭德怀不知道自己带领农民抢富人家大米的原因、在监狱中竟然会有招供的念头的故事情节。表面上看有一定程度有损英雄人物的形象,但这更加符合生活真实,因为英雄人物也是活生生的普通人,只是他们战胜了普通人所不能战胜的困难,这种描写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并没有损害革命领袖的形象,相反这种描写更能体现纪实文学的真实客观性这一写作特点。9.班级将举办“跨越时空,对话经典”的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为更好地了解革命领袖,活动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还原了与几位领袖相关的场景,下列不会出现在与毛泽东相关的场景中的一项是(

)A.斯诺评价他看上去很像林肯,有一张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B.他同身边人讲述年少时跟着父亲耕作、帮父亲记账的往事。C.湖南发生大饥荒时,他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家,运走米店存粮。D.他在上海与陈独秀谈论马克思主义书籍。(2)作为经典推荐官,请你为这部优秀的纪实作品写一段推荐语。【答案】(1)C(2)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者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以其真实性与客观性,成为了一部传世名著。【详解】(1)考查名著阅读。C.原著中的表述:第二年,湖南发生大饥荒,成千上万的农民赤贫无依。彭德怀的舅舅救了许多农民,但是最大的一些米店是一个大地主开的,靠此大发横财。有一天有二百多个农民拥到他家中,要求他把大米平价卖给他们——这是在饥荒之年一向要大善士做的事。但这个有钱人拒绝讨论,把人们赶走,闩上了大门。彭德怀说:“我正好走过他家,便停下来看示威。我看到有许多人都已饿得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家,他们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我事后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要是不卖,他们把米拿走是应该的。”由此可知,本项所写人物是彭德怀。故选C。(2)考查拟写名著推荐语。开放类试题,结合名著内容主旨和特点拟写即可。如: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这本书是关于红色中国的报告文学集,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10.小桂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小桂解答。(1)请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摘录内容批注①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红军战士一开始就给斯诺留下了的印象。(经过实地考察,有自己的印象和感受)②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了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记录事实的同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2)《红星照耀中国》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而立体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将领形象,作者既突出了他们伟大卓越的一面,也刻画了他们作为常人的一面,请你围绕这两个方面,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人,参照示例,完成对人物的简介,60字左右。(示例)毛泽东:他博览群书,高瞻远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生活简朴,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吃辣的嗜好。周恩来彭德怀(3)说起《红星照耀中国》,你会想到什么?请从下边的词云图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00个字左右)【答案】(1)纪律严明长征(2)周恩来:处事冷静,睿智自信,极具个人魅力,是“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他温文尔雅,乐于助人,亲自为斯诺拟定行程安排。彭德怀:他才智过人,善于驰骋,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红军将领;他性格爽朗,坦白率直,因为童年吃过很多苦,所以特别喜欢孩子。(3)示例1:我会想到“信仰”。《红星照耀中国》里提到长征是一场举国大迁移,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创造了一个个军事奇迹。取得这样的奇迹,毛泽东认为是源于坚定的信仰,这样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信仰是有力量的。示例2:我会想到“坚韧不拔”。长征途中的“飞夺泸定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了在敌人援军到达前占领泸定桥,红军战士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爬上了没有桥板的铁索。红军战士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斗志,最终占领了泸定桥,顺利渡过大渡河。【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从“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可知,红军战士能够严格遵守部队的纪律;从“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可知,红军战士纪律严明,不动群众的任何东西,深得老百姓拥护。②阅读文段,从“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了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这些关键语句可知,“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指的是长征。(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兼语言表达。简介人物,要从伟大卓越及作为常人的两个方面进行简介,语言简洁。周恩来。常人的一面: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温和文雅,谈吐缓慢,乐于助人,亲自为斯诺拟定行程安排。卓越的一面:他是“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处事冷静,睿智自信,讲英语相当准确。彭德怀。常人的一面: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问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喜欢、尊重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斯诺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的问题,他很尊重他们。卓越的一面: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年方28岁就任旅长,才智过人,善于驰骋,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红军将领。(3)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结合要求从图中任选词语,然后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作答即可。示例:我会想到坚忍不拔。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千难万险的,身后有追兵,头上有敌人的飞机,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胜利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①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象他的六十老翁的同辈谢觉哉(你可以常常看到这一对白发土匪在携手同行,好象中学生一样)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②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③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一一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洗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多。④“但是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我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状态。这样的人民,同江西相比,的确非常落后。江西的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但是文化水平高得多,我们在那里工作的物质条件也较好,合格教师也多得多。在我们的模范县兴国,我们有三百多所小学,约八百名教师——这与我们这里全部红区的小学和教师数目相等。我们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百分之二十以下!”11.联系上下文,请你谈谈第③段中为什么说“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12.文中的徐特立是革命领袖毛泽东很尊敬的老师,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你认为革命领袖人物最应该具备那两种素养?13.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内容和主题谈一谈其书名的妙处。【答案】11.在西北,不识字人数众多,他们没文化,思想愚昧,看不到未来,犹如陷入了黑暗之中。12.①政治素养:热爱共产党。对党忠诚不二,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领导,坚信革命必将取得成功;②道德素养:有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13.《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写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红军的工作与生活情况。书名运用象征的手法,用“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照耀”是中国共产党勇敢拼搏光辉品质的外现,也意味着红色革命必将取得全面胜利。书名折射出作者对中国革命前景的准确预判,形象而富有内涵。【解析】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从第③段“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和第④段“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可知,这里的“黑暗”指的是当地人民文化的缺失,思想的愚昧,使得他们的生活看不到未来,没有希望。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描写的徐特立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物的形象来看,无独有偶,他们从小到大经历了许多磨难:徐特立为了革命抛弃了家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冒着被国民党通缉暗杀的风险投身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些苦难而放弃革命,而是始终坚持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百折不挠、坚韧不屈,始终追随着共产主义的信念,坚信革命终将取得成功。13.本题考查对名著标题的理解。答题时注意题干中说的,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进行回答。《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既是对当时红军革命历史的一种真实的呈现,简要概括了红军及其背后的共产主义思想传播整个中国的历程,同时也是一种象征,寓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终将取得胜利,蕴含着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作者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书名,有明显的赞誉意味,运用象征的手法,用“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照耀”是中国共产党勇敢拼搏光辉品质的外现,寓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意味着红色革命必将取得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