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石化一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10分)默写。(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2)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3)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4)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友人惭,。(《陈太丘与友期行》)(6),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思念家乡的诗句是:,。(8)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寄托自己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句子是:,。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敬畏自然中浩hàn的事物,也敬畏自然中浩渺的事物。我敬畏长江之气势如宏,敬畏珠峰之直插云天,敬畏黄河之波涛xiōng涌,我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敬畏荒漠中的胡杨,坚韧刚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敬畏。(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浩hàn波涛xiōng涌柔韧(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3)文中“敬畏”的意思是。(4)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3.(6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甲]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乙]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1)上述文字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选文中的“看会”是指。(2)请结合原著回答:①父亲得了什么病?②“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的原因是什么?4.(10分)育英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在自我展示环节,小明准备了一段介绍自己的文字,里面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我叫小明,今年十一岁,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我不大出门,就是在家里看看书。这次“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知道了许多交友的方法。【甲】我以后要和朋友多交流、认识,【乙】还要向老师和同学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己。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可将“”改为“”。(2)小红要到好朋友小云家里玩,小红问小云:“你妈妈在家吗?”如果在古代,小红应该称呼小云的妈妈为A.令尊B.家母C.令堂D.阿姨(3)你知道古人交友的不同称谓吗?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选项。①年龄、辈分不相当而交情深厚的朋友②没有抵触、感悟融洽的朋友③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④平淡如水的朋友A.君子之交B.忘年之交C.莫逆之交D.患难之交二、阅读(55分)5.(22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遥远的刺槐花开①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②暮春初夏的雨丝有了些粗犷,沙啦啦,沙啦啦地拍打着村庄。枝叶稀疏的刺槐树依偎在雨帘里,沐浴成一把把翠绿的大伞。雾气填满了村舍的空隙,流动着刺槐的香。③雨声沙沙,催促很紧,刺槐花苞已经在交头接耳了。蜂鸟似的花蕾被雨丝的玉针银线挑扎在花轴上,似一枚枚晶莹的立体绣,藏在枝叶里。槐叶急匆匆地生长,忙着为槐花搭建遮风挡雨的帐篷。④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苞嘬嘴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那淡绿的眼帘里,有一张油布伞下企盼花开的脸蛋。雨丝在槐树枝叶里过滤成粗壮的雨滴,落在鲜黄的油布伞上,滴嗒滴嗒地刺激着我幼小猎奇的耳膜,耳膜里还有雨后天晴,刺槐花苞开裂的声音。⑤阳光是刺槐花开的号角。雨过天晴,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谦让。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⑥不知是谁开启了生吃槐花的先例,先嗅后吃,槐花又成了我们惬意的零食。后来才知道,槐花生吃起来口感非常鲜嫩,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密切相关。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⑦父亲再忙,也得抽出一点时间来采摘槐花。大人们采刺槐花,有自制的工具。在晾衣竹竿的末端,用细绳绑上割稻子的镰刀,便做成了可靠的钩竿。我最喜欢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逐渐向左邻右舍延伸。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槐花全在我迅捷利索的忙碌中归筐。手里握着花香,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心里溢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香了。⑧采花归来,收获满满。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正安静地躺在篮子里,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母亲乐不可支,因为要轮到母亲大显身手了。我和父亲最喜欢吃母亲用麦面粉煎的槐花饼。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薪柴点燃,等铁锅烧热了,顺着锅沿放上些许菜籽油,油烟起时,便倒下和好的槐花糊。母亲用蘸过水的铁锅铲,娴熟地将面糊不紧不慢地摊开。只见面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朗。面饼里夹着的槐花,好似在锅里获得重生,香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吃着槐花饼的父亲曾感叹地说过,一个时代过着一种日子,每种日子都有一种色彩,吃槐花饼就是那时生活的特写。⑨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树也移植成香樟树、桂花树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在城里的菜市场,我见到了刺槐花,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选自《新安晚报》2021年6月23日,有删改)(1)文章围绕“刺槐花”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①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②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从描写角度赏析)(3)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何妙处。(4)标题“遥远的刺槐花开”中的“遥远”一词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语文课ㅤㅤ①10岁那一年冬天,我和母亲随父亲开始在县城生活,我转学到北牌小学上四年级。ㅤㅤ②我初次转学到县城,眼拙胆怯,更显得呆头呆脑。ㅤㅤ③班主任兼语文课老师姓郑,个子瘦高颀长,白净脸,脾气不太好,说“干啥”总说成“嘎”,他一拧眉说哪个同学“嘎”,那个同学立马就木在那里了,像老鼠见了猫。几次见郑老师说“嘎”,尽管不是说我,我也慌慌的,害怕。但是郑老师课讲得真好,很投入,神采飞扬、活灵活现的,有时讲着讲着还哭了,弄得底下唏嘘一片。ㅤㅤ④这天是语文课,郑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大家写。我有点蒙,啥是作文啊,但我不敢跟老师说我不会,我怕老师眉毛一拧说“嘎”。那就瞎写吧。题目是什么,如今我已想不起来了,但写完之后我在末尾留的几句话仍然记得清清楚楚:“老师,我不会写作文,写得不知对不对,请您指正。”下课的时候,我心里忐忑地把作文本交到讲台上。ㅤㅤ⑤再上语文课的时候,郑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上了讲台,说,这次作文写得最好的,他顿了顿,眼光瞟向了我,手一指:就是这个新来的同学。“唰”地一下,教室所有的目光都朝我投来,我有些猝不及防,完全没有想到,脑袋嗡的一声,一张脸立时涨得发烫,呆愣愣地手足无措。接下来,老师开始念我的作文,我的身体不停地颤抖,手心里汗津津的。老师念完了,说,还有呢,最后把我留下的几句话也念了,引起哄堂大笑。ㅤㅤ⑥而今想来,这算是我第一次公开“发表”文章吧,尽管读者只有四五十人。那几句留言,颇像投稿时给编辑的客套话。不管怎样,从此我喜欢上了语文课,同学们也喜欢下课后主动找我玩了。ㅤㅤ⑦后来语文课一直是我的最爱。朗读课文、解词造句、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主题思想,每一个环节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可能枯燥乏味,对于我却是津津有味。尤其是作文每被老师念一次,那一天就成了我快乐的节日。我还喜欢朗读,朗读是语文课的最大特点,没有朗读哪来的“琅琅读书声”?直到今天偶尔走到学校外面,听到教室里传出的整齐洪亮的读书声,依然感觉十分亲切,那声音带着稚气,充满朝气,如银瓶乍破,如珠落玉盘,如翠鸟初啼,不是天籁胜似天籁,是人间最美妙的乐音。ㅤㅤ⑧有一次语文课令我终生难忘。课本里有一课是《东郭先生》,讲的是战国时期的东郭先生,他很迂腐,救了一只被猎人追杀的狼,结果狼反而要吃他,他让路过的一位老农评理,最后老农设计打死了那只狼。郑老师按照正常的课程要求讲完了课,他把我和另外几名同学带到办公室,神秘地告诉我们,他把《东郭先生》排成了一个短剧,叫我们几个扮演其中的角色,秘密排练,一个星期后在语文课上演给全班同学看。郑老师把东郭先生的角色给了我,让我们分别抄了台词,讲了怎么演,叮嘱大家保密。之后一放了学,我们几个就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偷偷排练。一周后的语文课,终于在班里响了一个“大炸弹”,把全班同学都“炸”晕了,天啊,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太有意思了啊!ㅤㅤ⑨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小学时候的语文课,想起那个瘦高个、白净脸、说话总爱把“干啥”说成“嘎”的郑老师,想起那次有趣的《东郭先生》表演课,心中总会盈满温馨。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都是机缘巧合,有时一句话、一个人、一堂课,都有可能是点燃生命、照亮旅程的火种,值得一生去回忆,去珍惜。(选自《辽沈晚报》2019年12月16日,有删改)(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我”几次上语文课的经历。事件“我”的感受“我”在作文结尾写了让老师指正的话①郑老师在班里念“我”的作文②③有趣、不可思议(2)请从修辞角度对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选文中郑老师这一人物形象?7.(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劝学诗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①不亦说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③逝者如斯夫④博学而笃志⑤白首方悔读书迟(2)翻译下列句子。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从学习方法上来看,《<论语>十二章》中,《学而》篇强调“”;《为政》篇强调“”而《劝学诗》则重在“”。(各用文中的一个字作答)(4)《<论语>十二章》中“逝者如斯”的比喻,《劝学诗》中“黑发”与“白首”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三、写作(60分)8.(60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白云与夕阳拥抱,渲染出绚丽的晚霞;儿女与父母拥抱,流露出浓郁的亲情;微笑与挫折拥抱,描绘出诗意的画卷……生活常常会因拥抱而孕育出诸多美好的境界。你有哪些关于“拥抱”的经历或感悟?请以“难忘的一次拥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石化一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10分)默写。(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8)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寄托自己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句子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解答】答案:(1)山岛竦峙(注意“竦”的书写)(2)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书写)(3)风正一帆悬(4)闻道龙标过五溪(注意“道”的书写)(5)下车引之(6)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的书写)(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意“遥”的书写)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敬畏自然中浩hàn的事物,也敬畏自然中浩渺的事物。我敬畏长江之气势如宏,敬畏珠峰之直插云天,敬畏黄河之波涛xiōng涌,我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敬畏荒漠中的胡杨,坚韧刚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敬畏。(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浩hàn瀚波涛xiōng涌汹柔韧rèn(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气势如宏”,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气势如虹”。(3)文中“敬畏”的意思是又敬重又畏惧。(4)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解答】答案:(1)瀚汹rèn(2)气势如宏气势如虹(3)又敬重又畏惧(4)示例:敬畏风雨中的小草,柔韧顽强。3.(6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甲]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乙]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1)上述文字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选文中的“看会”是指看五猖会。(2)请结合原著回答:①父亲得了什么病?②“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的原因是什么?【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情节。从“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等句可以知道这是《五猖会》的内容,从“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等句子,可以知道这是《父亲的病》的内容,由此,可以知道选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五猖会,是当时南方的一种民间传统节日活动,类似于现代的庙会或嘉年华,有各种表演和游戏等娱乐项目。在《五猖会》这篇文章中,鲁迅描述了自己小时候因为父亲要求他背书而无法去参加五猖会的经历,以及他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这段文字是其中的一部分,描写了他在背书时的焦虑和无奈。(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①在《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描述了他的父亲得了水肿病,并且请了两位名医前来诊治。然而,这两位名医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都未能治愈父亲的病,反而让父亲的病情愈发严重。②在父亲临终前,衍太太怂恿鲁迅大声呼喊“父亲”,这让父亲在痛苦中离世。因此,鲁迅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认为这是他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这也反映了鲁迅对于传统中医的怀疑和批判,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答案:(1)《朝花夕拾》看五猖会(2)①父亲得了水肿病。②父亲临终前被衍太太怂恿着呼喊“父亲”,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4.(10分)育英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在自我展示环节,小明准备了一段介绍自己的文字,里面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我叫小明,今年十一岁,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我不大出门,就是在家里看看书。这次“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知道了许多交友的方法。【甲】我以后要和朋友多交流、认识,【乙】还要向老师和同学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己。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我以后要和朋友多认识、交流”。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可将“不耻下问”改为“虚心请教”。(2)小红要到好朋友小云家里玩,小红问小云:“你妈妈在家吗?”如果在古代,小红应该称呼小云的妈妈为CA.令尊B.家母C.令堂D.阿姨(3)你知道古人交友的不同称谓吗?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选项。①年龄、辈分不相当而交情深厚的朋友B②没有抵触、感悟融洽的朋友C③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D④平淡如水的朋友AA.君子之交B.忘年之交C.莫逆之交D.患难之交【解答】答案:(1)示例:①我以后要和朋友多认识、交流。②不耻下问虚心请教(2)C(3)①B②C③D④A二、阅读(55分)5.(22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遥远的刺槐花开①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②暮春初夏的雨丝有了些粗犷,沙啦啦,沙啦啦地拍打着村庄。枝叶稀疏的刺槐树依偎在雨帘里,沐浴成一把把翠绿的大伞。雾气填满了村舍的空隙,流动着刺槐的香。③雨声沙沙,催促很紧,刺槐花苞已经在交头接耳了。蜂鸟似的花蕾被雨丝的玉针银线挑扎在花轴上,似一枚枚晶莹的立体绣,藏在枝叶里。槐叶急匆匆地生长,忙着为槐花搭建遮风挡雨的帐篷。④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苞嘬嘴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那淡绿的眼帘里,有一张油布伞下企盼花开的脸蛋。雨丝在槐树枝叶里过滤成粗壮的雨滴,落在鲜黄的油布伞上,滴嗒滴嗒地刺激着我幼小猎奇的耳膜,耳膜里还有雨后天晴,刺槐花苞开裂的声音。⑤阳光是刺槐花开的号角。雨过天晴,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谦让。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⑥不知是谁开启了生吃槐花的先例,先嗅后吃,槐花又成了我们惬意的零食。后来才知道,槐花生吃起来口感非常鲜嫩,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密切相关。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⑦父亲再忙,也得抽出一点时间来采摘槐花。大人们采刺槐花,有自制的工具。在晾衣竹竿的末端,用细绳绑上割稻子的镰刀,便做成了可靠的钩竿。我最喜欢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逐渐向左邻右舍延伸。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槐花全在我迅捷利索的忙碌中归筐。手里握着花香,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心里溢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香了。⑧采花归来,收获满满。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正安静地躺在篮子里,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母亲乐不可支,因为要轮到母亲大显身手了。我和父亲最喜欢吃母亲用麦面粉煎的槐花饼。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薪柴点燃,等铁锅烧热了,顺着锅沿放上些许菜籽油,油烟起时,便倒下和好的槐花糊。母亲用蘸过水的铁锅铲,娴熟地将面糊不紧不慢地摊开。只见面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朗。面饼里夹着的槐花,好似在锅里获得重生,香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吃着槐花饼的父亲曾感叹地说过,一个时代过着一种日子,每种日子都有一种色彩,吃槐花饼就是那时生活的特写。⑨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树也移植成香樟树、桂花树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在城里的菜市场,我见到了刺槐花,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选自《新安晚报》2021年6月23日,有删改)(1)文章围绕“刺槐花”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①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②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从描写角度赏析)(3)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何妙处。(4)标题“遥远的刺槐花开”中的“遥远”一词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苞嘬嘴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那淡绿的眼帘里……槐花苞开裂的声音”可概括为:“我”观察刺槐花盛开;根据“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可概括为:小孩子们生吃刺槐花;根据“我最喜欢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逐渐向左邻右舍延伸。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槐花全在我迅捷利索的忙碌中归筐。手里握着花香,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心里溢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香了”可概括为:“我”和父亲采摘刺槐花;根据“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见面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朗。面饼里夹着的槐花,好似在锅里获得重生,香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可概括为:母亲煎槐花饼。(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①第⑤段画线句中“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将“绿叶”比作“翡翠”,把“槐花”比作“白珍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们相亲相依”中赋予叶和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句中“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联系前文“雨过天晴,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谦让”可知,此句描绘了刺槐花的美丽、芳香、热烈生长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②“兴冲冲”意思是高兴、兴奋的样子,运用了是神态描写;“捋”“塞”“嗅”“吃”“嚼”运用了动作描写。这样就把小孩子们生吃刺槐花时开心、高兴地样子表现出了,表达对槐花的喜爱之情。(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内容上:结尾段“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树也移植成香樟树、桂花树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写随着时间的流逝,村庄里的“我”所喜爱的刺槐花已经消失不见;“在城里的菜市场,我见到了刺槐花,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写再次遇见刺槐花“我”还是会凑过去,虽然现在的刺槐花已经没有曾经的“味道”,但是“我”有信心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体现了“我”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永留心间,心中对生活的热爱不会消散;结构上:结尾段“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照应首段“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照应童年与刺槐花相伴的日子,前后照应;位于结尾,总结全文,升华情感。(4)本题考查关键词的理解。从“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可知,作者描写的是儿时记忆中的刺槐花开,“遥远”一词体现了时间已经很久了,记忆已经很遥远;从“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可知,如今生活中不再有儿时刺槐的味道,“遥远”一词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向往与怀念。答案:(1)“我”观察刺槐花盛开;小孩子们生吃刺槐花;“我”和父亲采摘刺槐花;母亲煎槐花饼。(2)①运用了拟人、比喻修辞,把“绿叶”比喻为“翡翠”,把“槐花”比喻为“白珍珠”,同时把叶和花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刺槐花的美丽、芳香、热烈生长。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子们生吃刺槐花时开心、高兴的样子,表达了对刺槐花的喜爱之情。(3)结构上呼应前文,结构完整;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内容上,告诉我们时移世易,世事变迁,但是对家乡的思念不变,对亲情的思念永恒,对生活的热爱不变。(4)作者描写的是儿时记忆中的刺槐花开,“遥远”一词体现了时间之久远、记忆之遥远;如今生活中不再有儿时刺槐的味道,“遥远”一词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向往与怀念。6.(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语文课ㅤㅤ①10岁那一年冬天,我和母亲随父亲开始在县城生活,我转学到北牌小学上四年级。ㅤㅤ②我初次转学到县城,眼拙胆怯,更显得呆头呆脑。ㅤㅤ③班主任兼语文课老师姓郑,个子瘦高颀长,白净脸,脾气不太好,说“干啥”总说成“嘎”,他一拧眉说哪个同学“嘎”,那个同学立马就木在那里了,像老鼠见了猫。几次见郑老师说“嘎”,尽管不是说我,我也慌慌的,害怕。但是郑老师课讲得真好,很投入,神采飞扬、活灵活现的,有时讲着讲着还哭了,弄得底下唏嘘一片。ㅤㅤ④这天是语文课,郑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大家写。我有点蒙,啥是作文啊,但我不敢跟老师说我不会,我怕老师眉毛一拧说“嘎”。那就瞎写吧。题目是什么,如今我已想不起来了,但写完之后我在末尾留的几句话仍然记得清清楚楚:“老师,我不会写作文,写得不知对不对,请您指正。”下课的时候,我心里忐忑地把作文本交到讲台上。ㅤㅤ⑤再上语文课的时候,郑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上了讲台,说,这次作文写得最好的,他顿了顿,眼光瞟向了我,手一指:就是这个新来的同学。“唰”地一下,教室所有的目光都朝我投来,我有些猝不及防,完全没有想到,脑袋嗡的一声,一张脸立时涨得发烫,呆愣愣地手足无措。接下来,老师开始念我的作文,我的身体不停地颤抖,手心里汗津津的。老师念完了,说,还有呢,最后把我留下的几句话也念了,引起哄堂大笑。ㅤㅤ⑥而今想来,这算是我第一次公开“发表”文章吧,尽管读者只有四五十人。那几句留言,颇像投稿时给编辑的客套话。不管怎样,从此我喜欢上了语文课,同学们也喜欢下课后主动找我玩了。ㅤㅤ⑦后来语文课一直是我的最爱。朗读课文、解词造句、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主题思想,每一个环节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可能枯燥乏味,对于我却是津津有味。尤其是作文每被老师念一次,那一天就成了我快乐的节日。我还喜欢朗读,朗读是语文课的最大特点,没有朗读哪来的“琅琅读书声”?直到今天偶尔走到学校外面,听到教室里传出的整齐洪亮的读书声,依然感觉十分亲切,那声音带着稚气,充满朝气,如银瓶乍破,如珠落玉盘,如翠鸟初啼,不是天籁胜似天籁,是人间最美妙的乐音。ㅤㅤ⑧有一次语文课令我终生难忘。课本里有一课是《东郭先生》,讲的是战国时期的东郭先生,他很迂腐,救了一只被猎人追杀的狼,结果狼反而要吃他,他让路过的一位老农评理,最后老农设计打死了那只狼。郑老师按照正常的课程要求讲完了课,他把我和另外几名同学带到办公室,神秘地告诉我们,他把《东郭先生》排成了一个短剧,叫我们几个扮演其中的角色,秘密排练,一个星期后在语文课上演给全班同学看。郑老师把东郭先生的角色给了我,让我们分别抄了台词,讲了怎么演,叮嘱大家保密。之后一放了学,我们几个就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偷偷排练。一周后的语文课,终于在班里响了一个“大炸弹”,把全班同学都“炸”晕了,天啊,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太有意思了啊!ㅤㅤ⑨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小学时候的语文课,想起那个瘦高个、白净脸、说话总爱把“干啥”说成“嘎”的郑老师,想起那次有趣的《东郭先生》表演课,心中总会盈满温馨。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都是机缘巧合,有时一句话、一个人、一堂课,都有可能是点燃生命、照亮旅程的火种,值得一生去回忆,去珍惜。(选自《辽沈晚报》2019年12月16日,有删改)(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我”几次上语文课的经历。事件“我”的感受“我”在作文结尾写了让老师指正的话①忐忑郑老师在班里念“我”的作文②紧张、激动③郑老师让我们排练《东郭先生》给学生看有趣、不可思议(2)请从修辞角度对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选文中郑老师这一人物形象?【解答】(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根据第④段“但写完之后我在末尾留的几句话仍然记得清清楚楚:‘老师,我不会写作文,写得不知对不对,请您指正。’下课的时候,我心里忐忑地把作文本交到讲台上”可提炼“我”的感受:心里忐忑;根据第⑤段“唰地一下,教室所有的目光都朝我投来,我有些猝不及防,完全没有想到,脑袋嗡的一声,一张脸立时涨得发烫,呆愣愣地手足无措”,“老师开始念我的作文,我的身体不停地颤抖,手心里汗津津的”可提炼“我”的感受:紧张,激动;根据第⑧段“他把《东郭先生》排成了一个短剧,叫我们几个扮演其中的角色,秘密排练,一个星期后在语文课上演给全班同学看”可提炼事件:郑老师让我们排练《东郭先生》给学生看。(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那个同学立马就木在那里了,像老鼠见了猫”,将同学害怕老师比作老鼠见了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同学们一见到郑老而时的害怕,也从侧面写出了郑老师的严厉。(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及作用分析。“抱着一摞作文本上了讲台”,“眼光瞟向了我,手一指”,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就是这个新来的同学”,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通过邓老师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他上课幽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体现了对“我”的作文的表扬。(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全文,根据人物的相关描写和事件分析。由第③段“班主任兼语文课老师姓郑,个子瘦高颀长,白净脸,脾气不太好,说‘干啥’总说成‘嘎’,他一拧眉说哪个同学‘嘎’,那个同学立马就木在那里了,像老鼠见了猫”可知,郑老师脾气不太好,对学生严厉;根据第⑤段“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上了讲台,说,这次作文写得最好的,他顿了顿,眼光蹂向了我,手一指:就是这个新来的同学“,“老师念完了,说,还有呢,最后把我留下的几句话也念了,引起哄堂大笑”分析,郑老师风趣幽默,关爱学生,念“我”作文结尾让老师指正的话,惹大家发笑,让“我”和同学熟络;结合第⑧段“他把我和另外几名同学带到办公室,神秘地告诉我们,他把《东郭先生》排成了一个短剧,叫我们几个扮演其中的角色,秘密排练,一个星期后在语文课上演给全班同学看”,“一周后的语文课,终于在班里响了一个‘大炸弹’,把全班同学都‘炸’晕了,天啊,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太有意思了啊”分析,郑老师有教育智慧。答案:(1)①忐忑②紧张、激动③郑老师让我们排练《东郭先生》给学生看(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同学害怕老师比作老鼠见了猫,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同学害怕郑老师,也突出了郑老师的严厉。(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通过郑老师的动作和话语,表现他幽默的性格特点以及对“我”的作文的表扬。(4)①脾气不好。常呵斥学生令“我”恐慌。②风趣幽默。给同学们念“我”作文结尾让老师指正的话,惹大家发笑。③关爱学生。表扬“我”的作文,让“我”和同学熟络。④有教学智慧。让同学们排练《东郭先生》,丰富课堂的趣味性。7.(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劝学诗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①不亦说乎同“悦”,愉快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学习③逝者如斯夫代词,这,指河水④博学而笃志坚定⑤白首方悔读书迟才(2)翻译下列句子。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从学习方法上来看,《<论语>十二章》中,《学而》篇强调“习”;《为政》篇强调“思”而《劝学诗》则重在“勤”。(各用文中的一个字作答)(4)《<论语>十二章》中“逝者如斯”的比喻,《劝学诗》中“黑发”与“白首”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②句意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从:跟从,学习。③句意为: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斯:代词,这,指河水。④句意为:博览群书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T专员岗位职责共8篇可编辑范本
- 石河子大学《新疆地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僵尸的小说6篇
- 品牌养生饮茶茶室投资经营项目商业计划书
- 石河子大学《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实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果树栽培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大数据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有限元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文献检索与科技文写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有土地租赁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4美团外卖服务合同范本
- 2024-2030年飞机内部紧固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企业信用修复服务协议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5份(含答案)
- 2023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三年级组试题及答案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8.2 共圆中国梦 教学设计
- 英语四级单词表4500.xls
- 阿莫的生病日ppt课件
- 汽车材料概述课件(ppt 119页).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