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_第1页
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_第2页
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_第3页
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54例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持续仰卧通气),实验组(27例,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以及开奶时间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俯卧位通气,能够获得凸显效果,可缩短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和开奶时间,减少吸痰次数。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吸痰次数机械通气为挽救危重新生儿生命的主要措施,采取机械通气中能够产生并发症,可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结局产生较大的影响。机械通气护理和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存在密切的联系[1]。仰卧位通气属于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常用的体位,伴随机械通气技术持续发展,俯卧位通气在机械通气肺保护中逐渐推广。为此,加入到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54例新生儿。研究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俯卧位通气的效果。研究结果详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加入到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54例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持续仰卧通气),实验组(27例,俯卧位通气)。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3小时-11天,平均年龄(4.32±0.34)天;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11例,湿肺6例,重症肺炎5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4小时-10天,平均年龄(4.54±0.64)天;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9例,湿肺10例,重症肺炎4例,其他4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法满足统计学含义(P>0.05)。1.2方法两组新生儿均采取机械通气干预,给予患儿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西门子和科迪娜(德国),呼吸模式设置为压力控制通气。1.2.1对照组本组采取持续仰卧通气,新生儿仰卧位期间,其头部抬高15°到30°。1.2.2实验组本组采取俯卧位通气,将患儿头偏向一端,使其四肢轻微屈曲,于翻身期间保证气管导管固定以及管道通畅。1.3效果标准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开奶时间以及吸痰次数。1.4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5.43±0.43)天,吸痰次数(9.54±0.25)次,开奶时间(3.65±0.43)。对照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7.87±1.32)天,吸痰次数(13.47±1.68)次,开奶时间(4.53±1.43)。t检验值:机械通气时间(t=9.132,P=0.00);吸痰次数(t=12.023,P=0.001);开奶时间(t=3.062,P=0.003)。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以及开奶时间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讨论伴随机械通气技术持续发展,俯卧位通气于机械通气体中逐渐受到医学者的关注。以解剖学、生理学分析,大部分肺组织在胸腔背侧,采取仰卧位期间,因地心引力作用下,心脏下面的肺垂直朝背侧胸壁压迫,导致背侧肺通气、血流产生影响。俯卧位期间可对心脏对背侧肺压迫起到缓解作用,肺受心脏重力影响不大,从而改善背侧肺组织通气以及血流。在仰卧位期间,因腹腔脏器重量对双肺背侧后方产生压迫,促使其保持在膈肌与胸壁挤压下,从而降低背侧尾端肺通气量。同时俯卧位期间,腹腔脏器重量会转移至腹侧或尾端,能够降低胸腔以及背侧肺压力,进而对双肺背侧后部通气予以改善[2]。相关研究指出,俯卧位机械通气过程中,因改善新生儿肺内通气,明显降低气体于肺内分流。俯卧位通气能够对肺通气血流灌注予以改善,且能够对膈肌运动方式以及位置予以改变,可有助于分泌物引流,降低纵隔和心脏压迫肺,从而促进新生儿的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以及开奶时间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结果可见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持续仰卧通气。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俯卧位通气,能够获得凸显效果,可缩短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和开奶时间,减少吸痰次数。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李小红.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3):146-149.[2]谢林娟,李军文,侯冬勤,刘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俯卧位通气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当代护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