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永川区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在一片静谧(①)的林间,有着娇媚的景象。树木矫健地屹立着,鸟儿们在窠(②)巢里欢快地歌唱,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这片生机盎然的森林中,有着一些不为人知。树木荫蔽着大地,为生命提供庇护。云霄高悬,仿佛在诉说着这片森林的古老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有坏人sǒng(③)恿这里的人们杞人忧天,对生命漠不关心。人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如今这里的人们安详地生活。绿茵茵的草地上,孩子们正在欢快地玩耍,他们神采奕奕,人声dǐng(④)沸。和过去相比已经大相径庭,人们仿佛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1.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拼音和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bì②guǒ③怂④顶B.①mì②guǒ③从④鼎C.①bì②kē③从④顶D.①mì②kē③怂④鼎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杞人忧天 B.漠不关心 C.神采奕奕 D.大相径庭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D2.C3.在这片生机盎然的森林中,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奥秘(或秘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静谧,jìngmì,安静。窠,kē,鸟兽昆虫的窝。怂恿,sǒngyǒng,鼓动别人去做(多指不好的事情)。人声鼎沸,rénshēngdǐngfèi,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杞人忧天: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忧虑。正确;B.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正确;C.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此处形容孩子们玩耍时的欢乐,用错对象;D.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正确;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有着”的宾语,可在句末加“的奥秘(或的秘密)”。4.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方法,分别以“大树”“鲜花”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述,要求与前一组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添上一点嫩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夏日洒下一片阴凉;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解析】【分析】【详解】注意例句的两个特点:假设和比喻;结合题干的要求,替换喻体,后半句要承接喻体,与喻义吻合。【点睛】本题不难,例句短小,内容浅显,易于仿写。注意把握仿写句要与例句的结构和写法相同,所写的内容与例句表达的内容相近,情调要一致。整本书阅读(8分)5.下面是小文阅读《朝花夕拾》时以时间轴线画的思维导图,请你补全空缺处。【答案】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五猖会》)②《五猖会》(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③藤野先生④范爱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前两空可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顺序可以颠倒。这两篇文章都回忆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鲁迅童年时在百草园快乐的童年生活以及在三味书屋求学时的学习情况。《五猖会》记叙了童年时的鲁迅要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制要求背诵《鉴略》的事件。第三空:根据“日本留学”可知,应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鲁迅对他充满了感激与怀念。第四空:根据“回国任教”可知,应填《范爱农》。绍兴光复后范爱农十分高兴,来找归国回来的鲁迅去绍兴,鲁迅当了师范学校的校长,范爱农当监学,工作认真勤奋。报馆案风波后鲁迅去了南京,范爱农失去了工作,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6.阅读整本书,要有合适的关注点。请从以下表格中,任选一部作品,围绕关注点,举例分析。(60字左右)作品关注点《朝花夕拾》回忆中的“我”和写作时的“我”两种叙述视角表达的不同情感。《西游记》典型事例反映的人物性格特点。【答案】示例一:《朝花夕拾》对阿长的称呼,从“回忆中的我”视角,叫她阿长,表达她那时对她的厌烦;从“写作时的我”的视角,称呼她为长妈妈,表达对她的感激和怀念。示例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次都毫不手软,直到把妖精打死为止,表现出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虽然被唐僧误会并赶走,但他仍然嘱咐沙僧保护好师父,可以借他的名号吓退妖精,表明了他对师父的忠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从《朝花夕拾》《西游记》中任选一部作品,围绕表格中的关注点,举例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从“回忆中的我”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出于生存本能对《二十四孝图》的朦胧的抵触和恐惧心理;从“写作时的我”的视角,以一种自我调侃的反讽笔调道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7.班上将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为营造良好的读书交流会氛围,请向主委会提出两点建议。①②(2)小语同学准备了以下几个话题在会上做交流发言,你觉得哪一个不适合,请说明理由。A.我的读书计划B.一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法C.读书交流会主持人串词稿的编写D.谈谈读书之乐选(),理由:【答案】(1)示例:①制作并发布“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海报;②会议现场悬挂“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宣传标语。③会前滚动播放采访班上同学读书感言的短视频。(2)选C,理由:本话题偏离活动主题,交流价值不大,也不会引起活动参与者共鸣;同时,在交流活动中大谈主持人串词稿的编写,也是不得体的。【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提出建议,针对“营造良好的读书交流会氛围”,提出相应的建议即可。示例:会场播放舒缓的钢琴曲,以有利于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请老师表达自己的读书体验,以激发同学们交流的兴趣。【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设计活动。选C,理由: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少年正是读书时”,“读书交流会主持人串词稿的编写”与活动主题没有关联,偏离了主题。另外,在交流活动中大谈主持人串词稿的编写,不仅有邀功之嫌,还有喧宾夺主的意味。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8.默写填空。【任务一】以下是小语同学提交的为校园楼亭命名的名称,请根据提示补全诗文原句。楼亭名称出处诗文原句学思楼《论语》①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立德楼《诫子书》静以修身,②____________。碧霄亭《秋词》其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月”这一意象很受诗人青睐。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就借“月”来传递自己的情思:“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月”来渲染宁静凄寒的边城夜色:“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欣赏下面图片,写出最符合画面意境的古诗句(连续两句)。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学而不思则罔②.俭以养德③.晴空一鹤排云上④.便引诗情到碧霄⑤.我寄愁心与明月⑥.随君直到夜郎西⑦.回乐烽前沙似雪⑧.受降城外月如霜⑨.何当共剪西窗烛⑩.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任务三的图片中,左图中人在灯烛下光写信,右图中的人在读信,可知是人在两地,根据窗户和烛光,很容易想到《夜雨寄北》中的后两句。本题的“罔、鹤、碧霄、夜郎、烽”等字词容易写错。(二)(15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③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①荀巨伯:东汉人。②郡:城。③败义:败坏道义。④班军:调回军队。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吾今死矣,子可去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大军至,一郡尽空D.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友人有疾,不忍委之10.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2)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11.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知礼懂信之人。B.乙文中因为荀巨伯的殊死抗敌而迫使胡人撤军。C.甲乙两文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谋篇布局的。D.甲乙两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12.以上两文都写到了朋友之间的交往,你发现[甲]文中的“友人”和[乙]文中的荀巨伯对待朋友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9.D10.(1)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2)为了苟且偷生而败坏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11.B12.“友人”不如期而至,还当作朋友的儿子怒骂其父,可见“友人”无信无礼;荀巨伯朋友有病,哪怕大敌当前也不愿舍弃,可见其重情重义。【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离开\动词,离开;B.动词,舍弃\动词,舍弃;C.动词,到\动词,到;D.动词,生病\名词,病;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尊君,你的父亲。不,同“否”。(2)败,败坏。以,来。岂,难道。邪,吗。【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根据“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可知,因为胡人被荀巨伯的重情重义而感动,所以主动撤军。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人”不如期而至,还当作朋友的儿子怒骂其父,可见“友人”无信无礼;根据乙文中的“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可知,荀巨伯朋友有病,哪怕大敌当前也不愿舍弃,可见其重情重义。【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乙】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地方)。”于是调动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全。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诗意的冬季杨晓升①时序变换,四季轮转。转眼间,窗外的树叶又渐次黄了、枯了。没过几天,北风一来,满树的黄叶枯枝扑簌簌飞落一地。②萧瑟的寒冬的确不似春、夏、秋那么可人,那么丰富生动,甚至有些令人望而生畏。就连鲁迅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感慨,“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这也是冬天给人们的一个普遍印象:北风呼啸,万物萧条,外出可看可玩的少,真的是有些无趣。③然而世间万物,凡存在便各有优劣长短。君不见,寒冷的冬天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却各美其美,富有诗意。从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到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再到李清照的“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无不展现出令人心旷神怡的诗意冬景。④即便是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发完感慨后,也转了话锋:“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是啊,“雪”,或许是冬天带给人们的第一道亮光。李白曾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惊叹,杨万里曾有“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的惊喜。雪,是冬天的精灵,无论是飘在空中或者落在树上,甚至落到地上,都那么惹人喜爱。雪构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童话世界,那里一切都是晶莹剔透的、纯洁美好的,以至于清代诗人秦廷璧在《咏雪》中情不自禁喜迎飞雪:“一夜北风紧,开门雪满沙。铺阶都似玉,着树即成花。”⑤我自小生长在南方,上大学离开家乡之前,从未见过冰雪。老家广东潮汕,冬天依然满眼青翠。即使是遭遇短暂的寒流,最冷的时候阴雨连绵、寒风刺骨,但大地上的草木依然郁郁葱葱,仿佛绿色是它们身上一年四季都不脱去的外衣。后来我到武汉读大学,酷暑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一如冰火两重天。严寒将我的双手冻得发紫发肿,但平生第一次见到雪时的惊喜与兴奋,还是让我瞬间忘却烦恼,跟随同学们跑到雪地里尽情打闹。那种畅快、开心的体验,令我终生难忘。大学毕业后我到北京工作,户外赏雪观景成为我冬天拥抱大自然不可或缺的选择。⑥不过,印象最深的一次观雪,还是第一次跟随妻子到哈尔滨娘家过春节。走出火车站,冰雪覆盖的世界让我瞬间从头冷到脚。寒气凛冽,即便我穿上棉裤棉衣棉鞋,将自己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紧紧地包裹得像个棉团,可还是缩头缩脑,嘶嘶哈着热气。到了夜晚,一家人兴致勃勃外出观冰灯,我鼓起勇气来到太阳岛的冰雪大世界。好壮观的景色啊!五彩缤纷的灯光映照着玲珑剔透的各式冰雕:鳞次栉比的建筑,栩栩如生的动物,纯洁晶莹,美轮美奂,我不由惊叹于冰雕师们的心灵手巧——水凝结的固体,竟然能塑造出如此美妙的冰雪世界。妻子轻车熟路,跟着玩得正欢的游人开心地滑雪、玩滑梯。我硬着头皮跟在妻子身后,忐忑不安地爬到滑梯的高处。下滑的那一刻,失重的感觉让我紧张不安,闭眼着地的那一刻,却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刺激、快乐与轻松。由此,我对冬天有了另一种认识:冬天带给人们的,并非只是严寒,还有洁白世界的纯真与快乐。也难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喜爱冰雪运动,甚至也有了举世瞩目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⑦其实,冬天对人类来说还有更高意义上的精神暗示:冰雪是人类情感中纯洁的象征,而严寒是考验人类意志的试金石。“雪虐风饕(tāo)愈凛然”的勇气与决绝,不仅让人们对凌寒傲雪的梅肃然起敬,更给了人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励志与哲悟。冬天还是自然界生命蛰伏与孕育的季节,没有冬天里能量的积攒,就不会有春天的万物复苏和生命的纵情绽放。“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古话中蕴藏了生命节律的智慧,而这正是冬天对于万物生命的意义。(选自2023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副刊)13.本文写了作者三次观雪的经历,请概括第二、三次观雪的内容。第一次:武汉读大学时,跟随同学们跑到雪地里尽情打闹;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14.第③段写到“寒冷的冬天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却各美其美,富有诗意。”结合本段引用的诗句,这些诗句各写出了诗人眼里冬天怎样的美?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请结合第②④两段的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16.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请结合第⑥段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7.第⑦段写到“其实,冬天对人类来说还有更高意义上的精神暗示。”冬天给人类哪些“精神暗示”?【答案】13.①.到北京工作后,冬天到户外赏雪观景。②.跟随妻子到哈尔滨娘家过春节时,观冰灯、赏冰雕、玩滑梯。14.①.梅花凌寒独开的坚毅之美;②.渔翁寒江独钓的孤傲之美;③.寒梅傲雪初放的报春之美。15.第②段写寒冬万物萧条和无趣,第④段则赞美雪是“是冬天的精灵”“构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童话世界”等,这是欲扬先抑。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更突出了对冬天的赞美之情。16.用五彩缤纷的灯光映照着玲珑剔透的各式冰雕;冰雕师们用心灵手巧的劳动,塑造出如此美妙的冰雪世界。17.冰雪是人类情感中纯洁的象征,而严寒是考验人类意志的试金石;冬天还是自然界生命蛰伏与孕育的季节,这正是冬天对于万物生命的意义。【解析】【分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根据⑤段“大学毕业后我到北京工作,户外赏雪观景成为我冬天拥抱大自然不可或缺的选择”可概括为:到北京工作后,冬天到户外赏雪观景。(2)根据⑥段“不过,印象最深的一次观雪,还是第一次跟随妻子到哈尔滨娘家过春节……下滑的那一刻,失重的感觉让我紧张不安,闭眼着地的那一刻,却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刺激、快乐与轻松”可概括为:跟随妻子到哈尔滨娘家过春节时,观冰灯、赏冰雕、玩滑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③段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诗意是: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的情态,以梅花自喻自己的高洁品格,体现出诗人坚贞绝世的节操。表现的是坚毅之美;③段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是: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此句描写渔翁寒江独钓,显出一种苍凉、脱俗的意境,刻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表现的是孤傲之美;③段李清照的“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诗意是: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此句描写寒梅初放的情景,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表现的是报春之美。【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写法理解。②段“萧瑟的寒冬的确不似春、夏、秋那么可人,那么丰富生动,甚至有些令人望而生畏……”写寒冬万物萧条和无趣,是抑;④段“即便是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发完感慨后,也转了话锋:‘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是啊,‘雪’或许是冬天带给人们的第一道亮光……”赞美雪是“是冬天的精灵”“构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童话世界”等,是扬;文中先抑后扬,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更突出了对冬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第⑥段“好壮观的景色啊!五彩缤纷的灯光映照着玲珑剔透的各式冰雕:鳞次栉比的建筑,栩栩如生的动物,纯洁晶莹,美轮美奂,我不由惊叹于冰雕师们的心灵手巧——水凝结的固体,竟然能塑造出如此美妙的冰雪世界”可知,作者看到的五彩缤纷的灯光映照着玲珑剔透的各式冰雕,是冰雕师们用心灵手巧的劳动创造的。这个“如此美妙的冰雪世界”验证了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⑦段“其实,冬天对人类来说还有更高意义上的精神暗示:冰雪是人类情感中纯洁的象征,而严寒是考验人类意志的试金石”可概括为:冰雪是人类情感中纯洁的象征,而严寒是考验人类意志的试金石;根据⑦段“冬天还是自然界生命蛰伏与孕育的季节,没有冬天里能量的积攒,就不会有春天的万物复苏和生命的纵情绽放。‘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古话中蕴藏了生命节律的智慧,而这正是冬天对于万物生命的意义”可概括为:冬天还是自然界生命蛰伏与孕育的季节,这正是冬天对于万物生命的意义。(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葫芦架下的母亲李汉荣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缝补衣物,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吆”,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妈的心思上。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18.下列对文中“母亲”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多次写母亲相信“天意”,表明母亲是一个讲究封建迷信的人。B.母亲只在哥哥的书包上绣葫芦花,可见母亲非常偏爱哥哥。C.母亲缝补衣物却能别出心裁地在衣物上绣出各种图案,说明母亲天生能干。D.虽然母亲几乎不识字,但她对美的事物有直觉感悟。19.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20.文章第③段和第⑤段都对“葫芦叶子的影子”进行细致的描写,各有怎样的用意?21.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为什么不能删掉?联系全文,从文章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答案】18.D19.“寒碜”与“有趣”“摇曳”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我”对缝补好的“补丁”的喜爱和对母亲针线手艺的赞美。20.第③段当母亲开始“穿针走线”时,反复写叶影,表明叶影正在触发母亲的创作灵感;第⑤段写叶影意在印证“母亲”对缘分和天意的赞叹。21.结构上:再次点题,并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为完整;内容上,深化主题:母亲坐在葫芦架下并非简单的缝补衣物,而是感受天意、模仿自然、创造生活艺术之美,这样,使母亲的形象更为高大,令人敬佩。【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A.根据第②段中的“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和第⑤段中的“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可知,母亲相信天意,表现了她对幸福吉祥生活的向往,并不是封建迷信;B.根据第⑥段中的“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可知,母亲只在哥哥的书包上绣葫芦花是因为正好葫芦花的影子投以哥的书包上,并不是偏爱哥哥;C.根据末段中的“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可知,母亲缝补衣物却能别出心裁地在衣物上绣出各种图案,说明母亲是一个对美的事物有直觉领悟的人;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寒碜:丑陋;难看。与“有趣”“摇曳”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的眼里,本来难看的补丁经过了母亲巧手裁剪,变成了在趣且摇曳的初夏的叶子,表现了“我”对缝补好的“补丁”的喜爱和对母亲针线手艺的赞美。【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作用联系第④段中的“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可知,第③段当母亲开始“穿针走线”时,反复写叶影,表明叶影正在触发母亲的创作灵感;联系第⑤段中的“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可知,第⑤段写叶影意在印证“母亲”对缘分和天意的赞叹。【2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赏析。内容上:“就在此刻,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深化了文章主题,母亲在葫芦架下并非简单的缝补衣物,而是感受天意、模仿自然、创造生活艺术之美。把母亲缝补衣物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高大,让人敬佩。结构上:与第一段中的“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缝补衣物”和题目“葫芦架下的母亲”构成了首发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四、写作(55分)22.发挥联想和想象,为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续写一个故事。要求:(1)认真阅读以下《皇帝的新装》的结尾,想象故事发展的各种可能,然后抓住一点落笔。(2)要使人物的言行和性格与之前的表现相符,故事发展和情节设计要合情合理,令人信服。(3)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4)不得抄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附录:《皇帝的新装》结尾部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矿产资源开发与合作合同
- 2024业务员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4表演合作合同范本
- 个人土地使用权部分转让协议
- 个人小额贷款合同协议书
- 广东省外地职工劳动合同模板
- 2024个人借款担保合同范本「标准版」
- 买卖合同因质量问题的反诉状2024年
- 婚内财产划分:债务承担约定
- 2024年私人装修工人简单合同
- 2024年国际货物买卖FOB条款合同
- 华南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试卷(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集团公司两金管理评价办法
- 电影的声音分析PPT课件
- “三措一案”实施规范标准
- 【全面解读《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地价评估技术规范【2018】4号文》
- 案件移交清单模板
-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