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6个小题。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必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答题。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5.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魅力在发扬中传承,在传承中开启新篇章。让我们开启“赓续文化血脉,传递文明之光”的研学之旅吧!一、积累·运用(19分)(一)(12分)走古蜀道,传承文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广元古蜀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无论多少次抵达,翠云廊给人的印象总是深厚沉静、不折不挠。站在其深处,历史的绝响透过一株株衔空而接的古柏,奔涌而来,纵横决荡,以包容万物的姿态,撞击、震_________(shè)我们的灵魂,宽容、抚慰我们的内心……②翠云廊位于蜀道交错纵横的广元剑阁县,被誉为“蜀道灵魂”。而广元,则是四川境内蜀道保存最完整、保留文化要素最充分的地方之一。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使得广元具有独特的“脾性”:天下太平时,她是三省六地十八县的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兵(huāng)_________马乱时,作为“川北门户”,她必须拿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据险为要,安然无恙。③川北门户广元,既是一条交通大道,更是一条文化传播大道。历经时光淘洗,使广元拥有了绝佳的山水气质和独特的文化气质。一处处古遗址、古道路、古墓葬、古驿站、古渡口,伫立在古蜀道上、嘉陵江畔,共同见证着广元的兴盛,共同铸就着中华文明的千年文脉。蜀道文化、三国历史文化、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yìng)_________,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④“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行走在古蜀道上,习近平总书记(yīn)_________勤嘱托言(yóu)_________在耳。枕着嘉陵江汹涌澎(pài)_________的波涛,穿过李白的古老神奇的秦关与蜀栈,穿过吴道子芬芳淋漓的墨香……岁月穿过浩荡的江声,在广元这座神秘之城赓续新的传奇、灿烂与辉煌。——节选自广元日报(有删改)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1)震_________(shè)(2)交相辉(yìng)_________(3)兵(huāng)_________马乱(4)(yīn)_________勤嘱托(5)言(yóu)_________在耳(6)汹涌澎(pài)_________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选项后划“√”。(1)不折不挠(A.náoB.rá)(2)抚慰(A.wǔB.fǔ)(3)商贾云集(A.jiǎB.gǔ)(4)安然无恙(A.yángB.yàng)(5)嘉陵江畔(A.bànB.pàn)(6)熠熠生辉(A.yìB.xí)3.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改正。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太平时,她是三省六地十八县的物资集散中心。”这句话的主干是:她是中心。B.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广元古蜀道上的翠云廊,翠云廊既是一条交通大道,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大道。C.“安然无恙”中的“恙”是形声字,从心,羊声。本义是“担忧”,这里指“疾病”。D.蜀道文化、三国历史文化、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红色文化,都是要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1.①.慑②.映③.荒④.殷⑤.犹⑥.湃2.(1)A(2)B(3)B(4)B(5)B(6)A3.历经时光淘洗,广元拥有了绝佳山水气质和独特的文化气质。(删去“使”)4.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1)震慑(zhènshè):使感到震动并害怕。(2)交相辉映(jiāoxiānghuīyìng):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3)兵荒马乱(bīnghuāngmǎluàn):形容战争年代动荡不安的景象。(4)殷勤嘱托(yīnqínzhǔtuō):恳切的嘱咐、托付。(5)言犹在耳(yányóuzàiěr):指对所说的话印象深刻。(6)汹涌澎湃(xiōngyǒngpéngpài):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1)不折不挠(bùzhébùnáo)意思是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故选A。(2)抚慰(fǔwèi):抚恤、安慰;帮助别人从错误、忧虑中醒悟过来。故选B。(3)商贾云集(shānggǔyúnjí):形容商人从四面八方迅速集合在一起。故选B。(4)安然无恙(ānránwúyàng):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发生事故,没有受到损害。故选B。(5)嘉陵江畔(jiālíngjiāngpàn):嘉陵江江边,江湖岸边。故选B。(6)熠熠生辉(yìyìshēnghuī):亮晶晶地发出光辉。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成分残缺,删去“使”。句子变为:历经时光淘洗,广元拥有了绝佳的山水气质和独特的文化气质。【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根据第③段“川北门户广元,既是一条交通大道,更是一条文化传播大道”可知,广元既是交通大道,更是文化传播大道,而非“翠云廊”,选项错误;故选B。(二)探汉字演变,寻文化起源。根据要求,完成各题。(7分)5.下图是“自”的字形演变。汉字的本义与它的外形有关,随后才一步步得以丰富。从图片中可知“自”的本意应该和五官之一的(1)____________有关,后发生了改变,“自以为大有所益”中解释为(2)____________,“自康乐以来”解释为(3)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解释为(4)____________。【答案】①.鼻子②.自己③.从④.如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义。第①空,观察图片可知,“自”其古字形像人的鼻子,后假借作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第②空,“自以为大有所益”,意思是自己觉得获益很多。自:自己;第③空,“自康乐以来”,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自:从;第④空,“自非亭午夜分”,意思是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自:如果。6.请根据知识卡片和对诗意的理解,选出下面这首诗中颔联最合适的选项()关于律诗关于刘诗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每首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压一个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首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A.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B.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死正茫茫。C.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 D.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填写。“西塞山怀古”的押韵是“ou”,根据律诗“每首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压一个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分析,A项韵脚是“归”,押韵“iu”;B项韵脚是“茫”,押韵“ang”;C项韵脚是“缪”,押韵“ou”;D项韵脚是“头”,押韵“ou”;据此分析可排除AB。根据“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分析,C项“共论唐史”不符,D项“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而且这两句平仄相对,是对偶句。故选D。二、阅读·鉴赏(71分)(一)(6分)识古代地图,明艺术价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①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用”。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从艺术的维度谈地图,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地图提供新的视角。②中国地图绘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就广泛运用于军事、农牧业生产、城市建设。到汉代,中国的制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魏晋时期,裴秀提出了系统的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制图六体”,该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绘制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制图史上的重要作品。宋代的科技得到很大的发展,制图内容涉及全国图、域外图、边防图等,制图者通晓天文地理,能写会画。元明两代则是我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期。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③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技法独特。在中国式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图。如果将其扁平化,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地图;若再将其浓缩化,就是当今的网络地图。④中国古代地图的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古代地图绘制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与审美意识。许多中国古代地图多弥漫着绘画的气息,一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图和山水画绘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今,地图和山水画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与领域。地图成为一种理性的测绘科学成果,山水画则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作品。⑤中国古代地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地图作为测绘技术和绘画的结合体,古人在绘制时,不会像现代这样,用缜密的思维从视觉习惯上考虑地图的符号、色彩标准、字体等方面,古地图所体现出来的是制图者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客观的事物,如何来提炼要表达的地理要素。所以,古代地图主要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其次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还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⑥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制图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号。同时,由于绘本地图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地图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风格在中国古代地图的色调、设色手法和地图符号的表达中都可以体现出来。⑦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为追求信息表达的精确性与严谨性,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逐渐被抛弃。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不停地改变着地图的形态,使地图呈现出不同的面貌。7.下列选项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多精美的中国古代地图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B.中国古代地图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权力和用于教育及美学欣赏。C.通常,古代地图制图者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D.时代在发展,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8.下列选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分别从绘制历史、绘制技法、布局与创作、功能、绘制特点等方面来介绍中国古代地图。B.文章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便于读者详细了解中国古代地图。C.“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基本”一词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D.本文运用了逻辑顺序行文,文章结构为“总—分”。【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B.根据第⑤段“古代地图主要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其次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还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可知,中国古代地图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路线和距离,本项“中国古代地图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权力和用于教育及美学欣赏”有误;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D.第①段总述中国古代地图的作用,第②-⑥段分别从历史十分悠久,绘制技法独特,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等五个方面展开介绍,第⑦段介绍了地图的发展演变。采用了“总—分—总”结构行文;故选D。(二)(17分)观江山风月,丰盈润泽生命。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文】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耳。——节选自《东坡志林·临皋闲题》【注】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第: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9.解释下列词语。选项闻言词句方法释义A月色入户字源推测法:(1)____________B念无与为乐者查阅字典法:①快乐;②乐于;③使人快乐的事情;④笑;⑤姓;⑥玩乐。(2)____________C盖竹柏影也课内迁移法:盖以诱敌(《狼》)(3)____________D与此孰胜?参考成语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4)____________10.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与此孰胜B.何夜无月/何必归乡哉C.念无与为乐者/所不如者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B.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C.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D.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13.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并说说两文都表达的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9.①.门②.游乐/玩乐③.表推测,大概,原来是④.人称代词,谁10.D11.D12.①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②听说范子丰新建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哪个更美?13.“闲者”在这里指有空闲时间且拥有自由心灵的人。两文都表现出作者虽遭贬谪,却颇有雅致,流露出豁达乐观的心境。【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A.句意:月光照进门里。根据字源推测法,户:门。B.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同取乐的人。根据查阅字典法,“乐”的意思是⑥玩乐。C.句意: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根据课内迁移法,“盖以诱敌”的意思是大概是用来诱惑敌人。盖:表推测,大概,原来是。D.句意: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根据参考成语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贤人,谁能没有过失呢?孰:人称代词,谁。【10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介词,和/介词,表示比较和选择;B.疑问代词,哪个/疑问副词,为什么;C.……的人,用在动词后,表示有此属性的人/代词,……的地方;D.都是语气词,罢了;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江山风月”为主语,“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是对主语“本无常主”的阐述;故断句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有:①藻荇:均为水生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竹柏影;交横: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②闻:听说;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孰:人称代词,谁。【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临皋闲题》写于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两篇选文写“闲”的句子: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其意思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其意思是: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再结合前一句“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意思是: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结合苏轼的经历,此时他被贬黄州,在那里担任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表现出苏轼的乐观豁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闲”中有一份欣喜。正是因为闲,所以作者才能和友人漫步庭院,欣赏美好月色;正是因为闲,所以作者可以去看江山风月。这份“闲”体现了作者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欣喜和恰然自得;“闲”中有一种洒脱,虽然被贬,但是作者仍然能够欣赏自然山水、江山风月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洒脱、淡泊,体现出苏轼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闲”中也有一丝悲凉的意味。苏轼被贬黄州,怀才不遇。有才不被重用,闲来无事,只能寄情山水,聊以慰藉。据此概括回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临皋亭下八十几步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想着回家乡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三)赏古诗词,涵泳性情。古诗词阅读,完成各题。(14分)14.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本词上阕写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幅画面。(2)本词下阕抒情,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词人独自一人登上了西城楼,倚靠着城楼栏杆,极目远眺。日薄西山,余辉暗淡,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滔滔江水也在夕阳下缓缓向东流逝,一片宽广苍凉。(2)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抵抗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答出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惊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描写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注意不能只是解释诗句。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结合“金陵城上西楼”可描述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倚清秋”则是“寒秋凄清”,“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即是“夕阳低垂,江流无声”,最后总结“描写了一幅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画面”。【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因金人侵扰,而“中原乱”。“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农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泪”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原望,既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还有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惊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15.根据语境,补写下列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草一木之中。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1)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西湖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刘桢《赠从弟》中的诗句“岂不罹凝寒?(2)____________________”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借飘飞的蓬草,暗写诗人内心的积愤和抑郁;晏殊《浣溪沙》中的诗句“(5)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了繁华易尽的惋惜与重逢旧识的欣喜。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将情感寄托在草木上的诗句(不可采用卷中出现的诗句):“(7)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浅草才能没马蹄②.松柏有本性③.征蓬出汉塞④.归雁入胡天⑤.无可奈何花落去⑥.似曾相识燕归来⑦.晴川历历汉阳树⑧.芳草萋萋鹦鹉洲(有理即可)示例一: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示例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蹄、蓬、塞、雁、落、燕。(7)处写出连续的两句将情感寄托在草木上的诗句即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四)革命经典,赓续精神。(7分)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小题。16.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结合书中介绍的主要事迹,简要说明。A.毛泽东B.周恩来C.彭德怀17.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答案】16.示例1:A.毛泽东。我认为应从他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等方面来选择内容。他童年时曾跟父亲进行“斗争”,上学时也曾因不满国文教员的粗暴而逃学罢课,这些可以突出他的反抗精神;他退学后到省立图书馆坚持执行“自修计划”,研读群书,长见识,开眼界。这一内容可以体现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示例2:B.周恩来。我认为要从他所受的教育和革命经历等方面选择内容。本有文学天赋的他,后因接受“开明”教育,而投身到社会革命中,这体现了他“书生造反者”的特点;后来,他组织了上海起义、八一起义等,这些经历体现了他的革命追求和信仰。示例3:C.彭德怀。我认为应从他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军事才能等方面来选择内容。他脱棉衣给小号手的细节体现了他从心底爱护民众,体贴部下的特点,他讲述游击战术的内容能突显他的谋略和智慧。17.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掌握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他深入一线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借鉴。【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解答此题,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位领袖,进行作答即可。要凸显人物的特点,就需要通过他的生活经历和为人处世进行分析。示例一:A.毛泽东。我认为应从他的生活等方面来选择内容。生活简朴,身为最高领导人,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他勇于反抗,勇敢无畏,公开反抗父亲,保卫自己的权利。组织并创办的新民学会,专门反抗湖南督军张敬尧。组织秋收起义。示例二:B.周恩来。我认为要从革命经历等方面选择内容。忠心耿耿,对民族解放事业矢志不渝,鞠躬尽瘁。北伐时,周恩来奉命去上海准备起义,他到上海时毫无起义经验,唯一的武器是他的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26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秘书,后来因他在激进的学员中影响很大,蒋介石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成功组织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广州公社,到苏区后,先后担任政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示例三:C.彭德怀。我认为应从他的日常生活细节方面来选择内容。他对待士兵就像兄弟一样好,长征途中,自己的马总是让部下骑,体现了他关心部下的特点。【17题详解】本题考查谈启示。要根据题中所给的内容和题干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总结出名著中运用的写作方法。本题主要围绕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这方面来谈启示即可。示例:由“去红都的道路”“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等可知,斯诺在写作《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时深入红军生活,亲自参与、体验,搜集了大量真实素材,写出了当时红军的生活状况;由“彭德怀印象”“红军战士的生活”“同红色农民谈话”等可知,斯诺直接接触红军领袖、战士、农民等,和他们谈话,了解他们,感受他们的精神风貌,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要向斯诺学习这种深入生活、切身体验、客观描述的创作方法,坚持“用事实说话”。(五)读乡土文学,获人生启迪。(17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田园宫凤华①暇日闲读,读到毕九歌七绝:“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遥遥地,故园春日风光,乡间农事,便在脑海中徐徐呈现。母亲此时定会躬身田园,侍弄庄稼,夕光濡染,周身镶锦。一缕柔软的乡愁汩汩流遍全身。②于是,离开小城,抛开喧嚣和浮躁,回归乡村,回归老屋,觅夏日清凉。③闲居小村,梅雨就河鲜。阴雨连绵,终于云开日出。母亲再也闲不住了,挎着竹篮、握着小锹,下田劳作了。傍晚回来,母亲连声叹气,唉,下了这么多天雨,黄豆田、芝麻田全是草,密密层层的,再不薅掉,庄稼就长不成了。母亲苦瓜似的脸上满是愁容,鬓发上还粘着草叶。我说,明天我也下田薅草。④说实在的,说这话时,我显得底气不足。平日除了教书,就沉湎于文字,难得下田劳动。母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舍不得抛下那一亩来地,任我们怎么劝也无济于事。她把下田看得很神圣,好像她所有的痛苦和欢乐都与那片田地维系在一起,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这份执着,令我很是感动。父亲早已离去,母亲田间劳作的身影孤单而寂寞。我想母亲肯定把积聚的心里话说给她饲养的那群庄稼听。⑤第二天清晨,我和母亲来到田间。狭长的芝麻田里满是草穗,风中得意地摇摆着。芝麻已经开花,在群草的围攻下显得岌岌可危。我们弓着腰,顶着烈日,拔草、扔草,还用泥块把踩歪的芝麻秆培实。我的眼前全是耀武扬威,健硕壮实的香夫子、蓟草和油麻草等,对草的所有怜悯、亲切和赞美,此刻都烟消云散。我怀疑当年张洁挖荠菜的那份快乐是否矫情,怀疑美国诗人惠特曼倾情歌唱野草是否坚定。草是村庄和田野的主人,那只能在诗人眼里,在农人的眼里,草是牛羊的命根,又是庄稼的仇敌,像生活一样纠结着,理不清头绪。⑥我的遮阳帽上也在滴汗,嘴里干得要冒火,我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草薅光,但我不得不嘲笑自己的天真和幼稚。母亲不紧不慢地薅草,时不时直起腰对我说,慢慢薅,不要太用劲,看你热成这样!其实,母亲也是汗流浃背,连带去的凉开水也顾不得喝。母亲蹲着的姿势近似于对土地的跪拜。母亲躬下的脊背如桥,劳作的身影被骄阳涂满成熟的釉彩,成为中世纪的陶罐。我想起梵高在笔记中写收麦的人“他在明朗的日光下干活,太阳以一种纯金的光普照大地”。⑦我努力地铲草,我多用一份劲,母亲就少用一份劲。我透过睫毛上晶莹的汗珠眺望远方,我深切地体味到刘禹锡“瞰于野,惟稼穑艰难是之”的千古浩叹,我再次触摸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苍凉与悲壮。⑧接连几天薅草,我累得人仰马翻。在田间,我几乎看不到一个年轻人,他们远离故土田园,在城市里爬滚打。我庆幸自己还能赤足与泥土亲近,还能吮吸乡野的精髓。⑨凝望在田间薅草的母亲,我忽然想起“雨淋不知寒,日炙不知暑。两足如凫鸥,终日在烟渚。”我再次懂得土地、庄稼和农民永远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支撑。母亲种地更多的是为了心灵的慰藉、对故土难以割舍的诱惑与眷恋、对土地生死不移的精神依傍与守望。⑩母亲其实就是田园里的一株庄稼,静默,笃定,从容,安详。土地就是她的生命,她要在自己生命的田园里精耕细作出一片枝繁叶茂、瓜藤绵绵。当我们疯狂地追逐名利的时候,当我们筋疲力尽的时候,让我们回眸远方的田园,回眸胼手胝足、躬耕陇亩的父老乡亲,像农人薅草一样,薅除心灵的杂草,长出善良而柔软的庄稼。凝望母亲的田园,我们会把美德和谦恭这样的词汇镌刻进生命的词典里,一生翻阅。18.根据提示,把横线上的补充完整。暇日闲读,(1)______→(2)______,觅得清凉→(3)_____,决心薅草→急切薅草,(4)______→凝望田园,再次领悟19.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面句子(1)我的遮阳帽上也在滴汗,嘴里干得要冒火,我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草薅光,但我不得不嘲笑自己的天真和幼稚。(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2)母亲躬下的脊背如桥,劳作的身影被骄阳涂满成熟的釉彩,成为中世纪的陶罐。(从修辞角度赏析)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在“我”看来母亲和田园是怎样的关系?21.结合文章谈谈,母亲和田园给了你哪些启发?【答案】18.①.乡愁流动②.回归乡村(或:离开城市/回归老屋)③.杂草丛生④.心生怀疑(意思相近即可)19.(1)运用了心理描写,夸张地展现了天气的炎热,写出了自己想要将草薅完的急切心情,与下文母亲的“不紧不慢”行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劳作的艰辛与不易。(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躬下的脊背”比作“桥”,将“劳作的身影”比作“中世纪的陶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劳作时的认真与吃力,表达出了作者对母亲辛勤劳动的赞美与歌颂。20.关系:(1)田园对于母亲来说是亲密无间的家人,是心灵的慰藉。(2)田园寄托着母亲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感和对土地生死不移的守望。(3)母亲对于田园来说,她就像是田园里的一株庄稼。(4)土地就是她的生命,她要在自己生命的田园里精耕细作出一片枝繁叶茂。21.启发:(1)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离开土地、庄稼和农民,他们是我们的支撑。我们要像母亲,像庄稼那样静默、笃定、从容、安详。(2)心浮气躁时,我们要时常薅除内心的杂草,保持心灵的纯净,让生命镌刻下美德和谦恭。【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①:根据第①段“暇日闲读,读到毕九歌七绝:‘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遥遥地,故园春日风光,乡间农事,便在脑海中徐徐呈现。母亲此时定会躬身田园,侍弄庄稼,夕光濡染,周身镶锦。一缕柔软的乡愁汩汩流遍全身”可知,作者暇日闲读,脑海中呈现出乡间农事,乡愁流遍全身,可概括为:乡愁流动;②:根据第②段“于是,离开小城,抛开喧嚣和浮躁,回归乡村,回归老屋,觅夏日清”可知,作者离开小城,回归乡村,觅得清凉,可概括为:回归乡村;③根据第③段,由“傍晚回来,母亲连声叹气,唉,下了这么多天雨,黄豆田、芝麻田全是草,密密层层的,再不薅掉,庄稼就长不成了”可知,母亲看着田里长满杂草,决心薅草,可概括为:杂草丛生;④:根据第⑤段“我的眼前全是耀武扬威,健硕壮实的香夫子、蓟草和油麻草等,对草的所有怜悯、亲切和赞美,此刻都烟消云散。我怀疑当年张洁挖荠菜的那份快乐是否矫情,怀疑美国诗人惠特曼倾情歌唱野草是否坚定”可知,作者和母亲一起薅草,作者怀疑作家和诗人所写的挖菜除草是快乐的,可概括为:心生怀疑。【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我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草薅光,但我不得不嘲笑自己的天真和幼稚”是作者的内心想法,是心理描写,写出了作者在烈日下薅草的急切心理;“嘴里干得要冒火”夸张的展现了天气的炎热;联系第⑥段“母亲不紧不慢地薅草,时不时直起腰对我说,慢慢薅,不要太用劲,看你热成这样!其实,母亲也是汗流浃背,连带去的凉开水也顾不得喝”可知,母亲在不紧不慢的薅草,即使汗流浃背,也顾不着喝水,作者与母亲的薅草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劳作的艰辛与不易。(2)“母亲躬下的脊背如桥”“劳作的身影被骄阳涂满成熟的釉彩,成为中世纪的陶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躬下的脊背”比作“桥”,将“劳作的身影”比作“中世纪的陶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劳作时的认真与吃力,联系第⑥段“其实,母亲也是汗流浃背,连带去的凉开水也顾不得喝。母亲蹲着的姿势近似于对土地的跪拜”可知,母亲在烈日下认真的薅草,表达了作者对母亲辛勤劳动的赞美与歌颂。【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④段“她把下田看得很神圣,好像她所有的痛苦和欢乐都与那片田地维系在一起,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母亲田间劳作的身影孤单而寂寞。我想母亲肯定把积聚的心里话说给她饲养的那群庄稼听”可知,母亲把田园视作亲密无间的家人,将心里话说给庄稼听,田园是她心灵的寄托与慰藉。根据第⑨段“我再次懂得土地、庄稼和农民永远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支撑。母亲种地更多的是为了心灵的慰藉、对故土难以割舍的诱惑与眷恋、对土地生死不移的精神依傍与守望”可知,母亲种地是为了心灵的慰藉,田园寄托着母亲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感和对土地生死不移的守望。根据第⑩段“母亲其实就是田园里的一株庄稼,静默,笃定,从容,安详。土地就是她的生命,她要在自己生命的田园里精耕细作出一片枝繁叶茂、瓜藤绵绵”可知,母亲对于田园来说,她就像是田园里的一株庄稼;土地就是母亲的生命,她要在自己生命的田园里精耕细作出一片枝繁叶茂。【21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根据第⑨段“我再次懂得土地、庄稼和农民永远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支撑”可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离开土地、庄稼和农民,他们是我们的支撑。根据第⑩段“母亲其实就是田园里的一株庄稼,静默,笃定,从容,安详”可知,我们要像母亲,像庄稼那样静默、笃定、从容、安详。根据第⑪段“像农人薅草一样,除心灵的杂草,长出善良而柔软的庄稼"我们会把美德和谦恭这样的词汇携刻进生命的词典里,一生翻阅”可知,心浮气躁时,我们要时常薅除内心的杂草,保持心灵的纯净,让生命镌刻下美德和谦恭。(六)(10分)走新旧丝绸之路,助茶文化走向全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进入唐代以后,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茶很早就在世界广泛传播。日本、朝鲜、蒙古、伊朗、土耳其等亚洲国家“茶”的读音均来自中国,这就是很好的证明。中国茶向世界传播依托了多种方式: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人员渡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的种植和饮茶的方法也由此传到日本。公元1618年,明万历皇帝派出公使将茶作为贵重的外交礼品,赠送给俄国沙皇。茶还作为重要的商品被输送到多个国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就是一条以马帮运输茶、盐等物资的国际商贸通道,这条商路一直延伸到了西非红海海岸。十七世纪,航海业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大量地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材料二】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其中茶道艺术还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唐代陆羽在他撰写的《茶经》中创制了茶道二十四器,标志着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现代中国的茶道艺术更为典雅精致,包括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等一整套程序。其中奉茶环节,首敬在座长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尊老敬上”的传统。【材料三】“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而茶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以茶为媒,化解隔阂,进行贸易交流,实现共同发展。2022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8.2万吨,同比增长15.2%。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推进,中国茶文化将发挥更大的价值。在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面对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虽然现在我国茶叶输出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第六,30岁以下的消费群体往往首选碳酸饮料、咖啡、果汁等时尚饮品。2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很多亚洲国家“茶”的读音均来自中国,这就很好地证明了中国茶很早就在世界广泛传播。B.茶有着养生及药用价值、高雅的艺术价值,茶道艺术还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价值。C.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是中国的茶道艺术必备的完整流程。D.“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化解隔阂,进行贸易交流,实现共同发展。23.中国茶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24.针对我国茶文化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请提出两条“推进茶文化发展”的建议。【答案】22.C23.①外来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员带回本国;②作为外交礼品,赠送给他国;③作为商品,通过海路和陆路传播到全世界。24.建议示例:①设置茶文化体验馆,让消费者体验、制作、品尝茶;②推出茶类新产品,满足青年消费者的需要。(建议积极合理即可)【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C.根据材料二“现代中国的茶道艺术更为典雅精致,包括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等一整套程序”可知,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是中国的茶道艺术的流程,还有其他的程序,本项“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是中国的茶道艺术必备的完整流程”有误;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根据材料一“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人员渡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的种植和饮茶的方法也由此传到日本”可知,外来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员带回本国;根据材料一“公元1618年,明万历皇帝派出公使将茶作为贵重的外交礼品,赠送给俄国沙皇。茶还作为重要的商品被输送到多个国家”可知,作为外交礼品,赠送给他国;根据材料一“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就是一条以马帮运输茶、盐等物资的国际商贸通道,这条商路一直延伸到了西非红海海岸。十七世纪,航海业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大量地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可知,作为商品,通过海路和陆路传播到全世界。【24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建议。根据材料三“在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面对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虽然现在我国茶叶输出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第六,30岁以下的消费群体往往首选碳酸饮料、咖啡、果汁等时尚饮品”可知,我国茶文化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人均消费量低、不受年轻人群欢迎。针对人均消费量低,可提出:设置茶文化体验馆,让消费者体验、制作、品尝茶;针对不受年轻人群欢迎,可提出:推出茶类新产品,满足青年消费者的需要。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向年轻人宣传饮茶的好处,提高对茶产品的关注度。创新口味,推出一些创新的茶产品,如水果茶、奶茶等。三、应用·写作(60分)25.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校服已然成为一种校园文化。但有人认为,校服不利于学生发展个性。8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中学生在校园内是否应该穿校服”为辩题的辩论赛。请你担任辩手,任选一方陈述己方观点。【答案】示例正方:我方认为中学生应该在校园内穿校服。首先,校服就是身份的象征,可以使学生在身份上区别于社会上的其他人,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约束力;其次,可以使学生之间平等相处,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再次,节省学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有利于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除此之外,让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中学生在校园内应该穿校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拟写辩论词。对于选择正方的理由,主要从校服对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都是校服的积极面,符合正方的立场。对于选择反方的理由,主要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价值感、时尚和审美的追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都是校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符合反方的立场。示例:(1)我选择正方,赞成中学生在校园内应该穿校服。我认为,校服可以营造出一种平等、整洁、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同时,校服也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和炫富现象,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此外,校服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合同
- 总经理聘请合同模板
- 房地产代理合同范文:委托与代理
- 代理合同:房地产估价委托协议书
- 广告业务经营权转让合同
- 产品责任保险合同专业版解析
- 自动化机器租赁协议
- 2024装修工程转包合同范本
- 年度长期合作协议范例
- 全面购销合同模板珍藏
- 君子自强不息课件
- 2022人教版高二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全四册课文原文及翻译(英汉对照)
- WDZANYJY23低压电力电缆技术规格书
- 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课件
- 医院管理医院应急调配机制
-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完整版课件
- 小学生性教育调查问卷
-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
- 旅游行政管理第二章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课件
- 学生岗位实习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书
- 卫生院关于召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会的通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