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的特点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的特点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的特点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的特点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的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小说知识点:诗化小说的特点

一、“诗化小说”的概念

诗化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诗化小说情节散文化,结构

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

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二、“诗化小说”的特点

1.注重抒情,淡化叙事,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作者不追求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

的故事情节。

2.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

3.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

化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

4.小说的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

5.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件,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

6.主题上,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三、“诗化小说”的解读路径

(一)明确线索,把握行文脉络。

与传统情节性小说相比,诗化小说不太讲究故事的起承转合与情节逻辑,不太追求情节的连续性、完整性,也

不注重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而是侧重将主观情感融入到叙述内容之中,追求小说内在的诗意情致、情调和情绪的

抒发与表达。因为诗是抒情的,而情感的变化却又是流动而非线性的,这就使得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体现出明

显的“形散特征,行文结构看起来随意散化,内容之间跳跃性强,表面看缺乏密切的有机关联,但其实,作品中有

其内在的“神”来贯穿全文,即弥散干文本深处的情感与诗意。正是这些或显或隐的“神”构成了小说文本的内在

行文脉络,将那些看似零碎、跳脱、散化的内容有机聚拢起来,呈现出类似于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因而,要读懂诗化小说,应抓住其“形散而神聚”的文体特征,由“形”聚"神;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

础上,通过文本内容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去抓住其内在的情感流动与诗意营构的脉络。

(-)关注叙述视角,把握叙述特色。

台湾作家白先勇指出:“视角决定了文字的风格,决定了人物的个性,有时甚至决定了主题的意义J不少诗化

小说比较喜欢采用主观性、抒情性比较鲜明的叙述视角,如“我”的视角、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儿童视角、回忆视

角等。这些叙述视角往往根据情感抒发、氛围营造与诗意内涵的需要交织一起或灵活切换。

L“我”的视角

《溜索》这篇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见证和感

受来展现马帮汉子的勇敢无畏,但文中从头至尾也没有出现第一人称“我“我”的缺失,却让每位读者都感受到

自己就是那个“我、这样的叙述视角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2.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天嚣》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传统小说偏爱全知视角,现代作家则喜欢采用有限视角。有限视

角下读者完全依靠叙述者的带领才能进入故事,这样叙述便于遮蔽意图,隐藏环节,更能调动读者阅读时的主观能

动性,也更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现了有别于传统的美学追求。

3.儿童视角

《呼兰河传(节选)》则是采用儿童视角。儿童视角指的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

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

角度。由于儿童视角中不时地插入成人叙述者的声音,因此文本就变成了一种复调式叙事。两种叙事声音虽然腔调

不太一致,但二者却能在现象与本质、情感与理性、现实与历史等多个方面形成经验互补,犹如音乐中的重唱,由

几个演唱者各自按照分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共同构建了文本蕴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而扩大了小说的审美张

力。

(三)分析“物象”,把握内在意蕴。

《溜索》中,鹰具有隐喻的功能,它不畏惧苦难,作为大自然的侦察兵,在马帮汉子、牛们遇到危险而胆怯之

时,它率先出击,一头“扎”进那“隐隐闷雷”。表现出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敢于冲破束缚封锁的精神。同时

也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为下文溜索的惊险做铺垫也反映了边地人民生活的朴素与顽强,更表现出溜索人们不顾

一切的决心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愿望。阿城剥离了“鹰固有的凶猛、野性的动物性一面,直指“鹰的温存、灵

性的一面,而生存于同样环境下的马帮汉子们,也从它的身上吸取了与自然险境相抗衡的力量。

(四)分析人物,挖掘文章主题。

L展现人性美、人情美,或者表现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刘庆邦认为:“一篇好的短篇小说,就如同一首诗”。他的农村题材小说大都萦绕着诗意。他用纯净优美的语言,

描写“理想的美化后的乡村”。刘庆邦善于描绘女性形象,尤其是少女。他笔下的少女单纯、善良,让人联想到沈

从文笔下的翠翠、汪曾祺笔下的小英子。他笔下的故事远离喧闹的都市,带有一种“古典美”的味道,在现代社会

中,那种宁静和谐的世界似乎成为了一种遗失的美好,常富有一种诗意而神圣的情感状态。

2.出于对城市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

城市工业文明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物质财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问题,比如环境

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对此,诗化小说作家都表现出了否定的态度。迟子建认为:“房屋越建越密,青色

的水泥马路在地球上像一群毒蛇一样的四处游走,使许多林地的绿色永远室息于他们身下。我们喝着经过漂白的自

来水,吃着经过化肥催化而长成的饱满却无味的稻米,出门乘坐喷出恶臭尾气的公共汽车。我们整天无精打采、茫

然无从J出于对城市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诗化小说作家在作品中着力倡导回归大自然,以大自然的美、和谐、

安宁与城市的喧器和嘈杂抗衡。《锄》展现的就是现代文明对于传统农耕文明的蚕食,让人深思。

相关练习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文本一:

看护

孙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

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不断地

瞠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

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

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

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

女看护。

“快跑,小鬼r我追在后面笑着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t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

意她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队伍正瞠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

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

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

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

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r

“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r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

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

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溃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

咽着唾沫走过去。

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r

“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r

“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r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

和石块,

“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

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

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I,她没有答

话。”

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找了我来,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

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JL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JL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

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

我们按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山高水急,道狭村稀,在阴暗潮湿的山沟

里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彼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

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

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

老四也是一个童养媳,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这山顶顶上的人家,

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

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

因为刘兰还不会做筱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

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

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个字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

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

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r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r

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

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

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

的担架后面……

(一九五。年五月护士节于天津,有删改)

文本二:

身为冀中人民的儿子,孙犁先生把对家乡的爱倾注在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上,他不仅是讲故事的能手,也是能

够把你带入诗意境界打动你心灵的高手。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

的特征。

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

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

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

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

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

作为晚辈,我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1982年夏,我发表了短篇小说《哦,香雪》,并未引起太大反响。我将

载有这篇小说的《青年文学》杂志寄给孙犁先生。先生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

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哪里有你写得好F那是1982年冬。及至1983年春,《哦,

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

了文章妁主旨。

B.小说主要讲述刘兰精心护理伤员的故事。“我”是小说的重要角色,也是故事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增强

了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善用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如面对熟透了的红枣,“我”和刘兰不拾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就体现了

部队纪律的严明。

D.小说借老康的话,补叙了刘兰的身世经历,既解释了前文她的笑和年纪不相称的原因,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

发展做了铺垫。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孙犁小说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蕴含了作者对孙犁的钦敬之情。

B.水生嫂是孙犁小说《荷花淀》的女主人公,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

C.孙犁先生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构筑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学世界,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D.在给铁凝的回信中,孙犁先生对小说《哦,香雪》赞誉有加,这对这篇小说的推介起到了一定作用。

8.请结合文本一,概括分析刘兰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孙犁所追寻的“美好的东西”?(6分)

9.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你认为本篇小说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6.(3分)D(“补叙”错误。)

7.(3分)B(“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错,香雪不是战争年代人物。)

8,(6分)

(1)要求进步,积极进取。部队动员小看护,刘兰不顾婆婆阻拦坚决参加,投身抗日洪流中,在斗争中成为

坚强的革命战士。

(2)任劳任怨,尽职尽责。(顽强坚韧,勇于担当)在反“扫荡”的转移中一路搀扶负伤的“我,并跟我一

同到高山上的村庄养伤,悉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在组织上两次把我转移时,刘兰在荒凉、凄冷、恶劣的环境里

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3)传播文化,引领新风。(帮助他人,改变生活)(热心助人,与人为善)虽然有过悲惨的童养媳的人生经

历,但她依然主动热心帮助老四等村庄中的青年妇女,给她们讲卫生课,改变她们的生活习惯,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9.(6分)

示例一:我认为《看护》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①人物形象的“诗意美”。小说塑造了以刘兰为代表的在艰苦环境中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不畏困难的女性群

体形象,表现百姓对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以及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人情美、人性美。

②小说情节简单,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正面叙写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不追求情节的波澜起伏、扣

人心弦,

③小说内容情感的“诗意美”。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

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农村女性的成长,刻画他们的精神面貌,发掘他们内在的灵魂美、情操美。

④小说景物的“诗意美”。小说中“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起伏的成熟的筱麦,像流动的水银”

等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意境灵动,富于想象力,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浪漫气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这一点也可

以从“人物语言”角度来回答,具体如下:④小说语言的“诗意美二小说语言清新隽永,鲜活优美、凝练简洁。

虽然环境恶劣,但几段景物描写的语言使小说具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如“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

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J

“在苍茫的夜色里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片起伏的成熟的筱麦,像流动的水银”。)

⑤小说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没有刻意雕镂,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画面,展现人

物的精神风貌。

(每点2分,要求有观点1分,有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学生只要能根据文本二对诗化小说的提示结合文

本一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答案只要合理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不一定拘泥于本答案所给定的角度。)

示例二:我认为本篇小说不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①本篇小说多次描写环境的恶劣,浪漫气息不浓。如环境“坡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

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②本篇小说多处描写战争的紧张和抗曰的艰难,反映了抗战的现实。如几次写到情况紧急,女孩带着伤员在山

中跋涉的艰难。

③本篇小说有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如开篇写“日寇对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及“队伍渐渐拉散”“敌人的飞

机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等。

(每点2分,要求有观点1分,有分析1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上那块河滩地

曹多勇

(1)政德村东出了庄,赶条牛,扛张犁,沿着淮河堤坝一直往东走,一直往东走。人老,牛老,犁也老。牛

老,四蹄迈得迟缓,远处里唯还以为牛站在堤坝_1_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JL挂着一张犁,侧斜着身子显得

更佝,犁是犁头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的暗裂纹,像老人脸上手上的皱纹皮。

(2)政德是去犁村子东头的那半亩河滩地。

(3)大河湾村的土地分两类,一类在淮河堤坝内,一类在淮河堤坝外,土地圈在堤坝内,淮河水一般淹不掉,

土地载在堤坝外,紧挨着淮河,一年里安安泰泰地能收一季麦子就算不错了,秋季天一般都荒着。就这还说的是老

话,这些年,村里人一茬一茬地往城里跑了,连堤坝内的好地都懒得精心经管了,谁家还在乎堤坝外的那么一点更

地。

(4)淮河水温温顺顺地躺在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去。“扑通”一声,政德把犁

丢进河里,犁沉没河面,气泡一嘟噜一嘟噜的,欢快地往上冒。牛的两只前蹄站在河水里,两只后留在河岸上,

牛嘴急不可耐地探向河水,伸开舌•头,一卷一卷,“哗啦、哗啦”喝进肚子里。

(5)政德犁过河滩地,耙过河滩地,撒上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暄暄腾腾像块麦面饼,被政德精

心制作好摆放在大河湾村东的淮河边。

(6)河滩地种上后,政德在家拢共清闲七天。政德梦见河滩地跟他说话。

(7)河滩地说,黄豆种被土里的水分泡胀开,正在土里闹腾着呢。

(8)河滩地说,黄豆种胀开芽伸出根须,正在顶着豆芽瓣往土外拱呢。

(9)河滩地说,嫩黄的豆芽瓣正在急急忙忙地吐出头一片嫩叶片呢。

(10)第八天早上,政德喜滋滋地扛着锄下河滩地锄黄豆去了。政德前后拢共锄了四遍,还要锄第五遍,黄豆

的枝枝杈杈浓密地伸展开,锄头就伸不进去了。

(11)政德没想到最后收锄回家会赶上一场大暴雨。这场暴雨“哗、哗、哗”猛足劲地下一阵子,过后留下另

一场绵绵不断的细雨。

(12)淮河水早挣脱河床的束缚,汹汹涌涌地涨开来。河滩地里已有一少半黄豆淹没在河水里。政德赤脚跑进

黄豆地,那些淹没的黄豆还使劲地举着枝枝叶叶在河水中挣扎着。政德站在河滩地里,额头的皱纹疏朗着,错落有

致地排列开,从他脸上瞧不出多少悲愤,世间万事万物于他都是一副洞悉的样子。这种局面,种黄豆的那天就隔着

遥远的日子,他就瞧得一清二楚的了。

(13)这种暴雨催促下的河水涨得快,落得也快。两天后,淹掉的河滩地能够重新耕种了。

(14)政德问犁,你说俺们是今天去种还是明天去种?

(15)犁就摆放在屋墙角,像一个老人似的安睡着。

(16)政德问牛,你说俺们是去种黄豆还是去种绿豆?

(17)政德这么问话,是拿不定主意,种黄豆是不是节令迟了,种绿豆是不是节令早了,眼下的节令正好落在

种黄豆、种绿豆的空档里。

(18)牛在牛棚里安静地吃草,像是没听见政德说话,一副看透世间的老成相。

(19)政德掐指算一算节令决定种绿豆。

(20)又是半个月过后,淮河才真正暴涨起来。这一次,淮河做得干净利落,绝情又绝义,黄豆秧、绿豆秧一

下都淹去。

(21)这一年,政德最后一次来神河滩地,天已进腊月间。这期间,政德先后还种过两次绿豆,两次小麦。淮

河水黄汤汤地赖在河滩地里进进出出就是干不了。河滩地经过河水浸泡几个月,现在晃晃荡荡的如铺展一地的嫩豆

腐,这样的河滩地更是下不去牛,伸不开犁。

(22)腊月里,政德荷着一把大扫帚,出村子往东行走在堤坝上。

(23)政德脱下鞋“咔嚓、咔嚓"踩碎河滩地表层的薄冰走进去,冰泥一下陷过腿肚子,刺骨的寒气洪水似的

一浪一浪往小腿肚席卷,往大腿席卷,往心口窝席卷。政德不罢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撒一截种子,再挨排

排把种子拍进冰泥里。

(24)这一次种的还是麦子。

(25)政德手里的大扫帚不能停,一停,拍碎的冰泥一小会就凝结。政德知道种子拍进冰泥里也生不出芽,生

出芽也会被冻死。

(26)政德还是一截一截种上这块河滩地。

(27)这天回家,政德连续喝下两碗姜汤,生发出一身汗,才躺床上睡下来,睡梦里的河滩地长出一地绿绿的

麦苗,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_L长,睡梦里的政德一个劲地笑呀笑呀笑……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河湾村人纷纷往城市发展,“谁家还在乎堤坝外的那么一点癌地”,与政德的选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

政德对土地对耕种的坚守。

B.小说寓意深远,通过政德千辛万苦在河滩地种植作物,却一次次被淮河涨水无情地摧毁,表达了传统农村

与社会变革的激烈矛盾。

C.当一少半的黄豆被淮河水淹没后,政德脸上“瞧不出多少悲愤”,说明他对淮河发水时河滩地农作物的情

况既熟悉又感到无能为力。

D.小说描写淮河水一次温顺、一次汹涌的状态,对比鲜明,既表现了政德的坚定性格,也暗示了自然气候与

传统农业的融合与对抗。

2.有人评价曹多勇的小说有“一种诗化的光辉”,请从作品语言的角度简要分析。

二、1.B”表达了传统农村与社会变革的激烈矛盾”错误。政德老人种的地一次次遭受毁灭,他却又一次次

地耕种,是为了表现老人对土地的坚守与热爱,选项对小说主旨概括有误。

2.①善用叠词,使文章语言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写河水是“汹汹涌涌”“温温顺顺”;写黄豆枝条是“枝

枝杈杈‘;写黄豆生长是“急急忙忙”等。

②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写政德耕地“犁过河滩地,耙过河滩地,撒上黄豆种”,写河边场景“波浪一叠一

叠”“气泡一嘟噜一嘟噜”“舌头一卷一卷”等。

③拟人、排比等修辞的灵活运用,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河滩地说”的排比句写出了政德内心强

烈的期待;将“牛”“犁”人格化,生动形象,是对农耕生活的诗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牛

废名①

今天小林要接到一匹牛儿,紫绛色的牛儿,头上扎一个彩红球。

照习惯,孩子初次临门,无论是至戚或好友,都要打发一点什么,最讲究的是牛儿,名曰"送牛”。即如我,曾经

有过一匹,是我的外婆打发我的,后来就卖给那替我豢养的庄家。

刚好小林新从病愈,特地趁这日子送去贺喜他。

送牛的自然也是三哑②,他打扮得格外不同,一头蓬发,不知在哪里找得了一根红线,束将起来。牵牛更担一挑担

子,这担子真别致,青筮圆梦盛着二十四个大桃子。然而三哑的主意却还在底下衬托着的稻草,他用了一下午的工

夫从稻草堆上理出了这许多嫩黄草来,才想到去买桃子。他这样的心计,史家奶奶是明白的,见他赤着脚兜了桃子

回来,说道:

“你也该洗脚了J

他弯着猥,对奶奶的眼睛看,笑道:

“牛到哥儿家,两天要停留罢,吃什么呢?我办了许多草去J

“是的J

“挑草不好看,我挑一担桃子去」

“是的,谢谢三哑叔

牛儿进城,不消说,引起个个观望。还没有走过桥,满河的杵声冷落了下去,只见得循着河岸,妇人家,姑娘们,

有的在竹篙子撑着的遮阳之下,都已经抬起身子了。是笑呢,还是对了太阳一总之拿这时的河水来比她们的面容,

是很合适的罢。

史家庄的长工,程小林的牛,知道的说,不知道的问。

三哑——他是怎样的欢喜,一面走,一面总是笑,扁担简直是他的翅膀,飞。但他并不回看人,眼睛时而落在梦筐,

时而又偏到牛儿那边去。城门两丈高,平素他最是留意,讲给那不惯上街的人听,现在他挤进去了也不觉得。

走过了火神庙,昂头,正是那白白的门墙——

“三哑叔r

“哈,哥儿

小林跳出来了,立刻放炮。他早已得了信,竿子上挂了一吊炮等着。三哑喝了酒才回去,预备一两日后又来牵牛,

牵到王家湾去,因为他买的时候也就代为约定了一个豢养的人家。

小林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牛儿就拴在石榴树下。邻近的孩子们三三五五地走进来看,同小林要好的小林引到屋子

里去,看桃子,二十四个大桃母亲用了三个盘子盛着摆在堂屋正中悬挂的寿星面前。

“寿星老头子手上有桃子,还要把我的桃子给他,让我们偷他一个罢

小林自己这么说,别个自然没有不乐意的。然而他的姐姐躲在背后瞄着他,他刚刚爬到几上,伸手,姐姐一声:

“吓,捉贼r

小林回转身来笑了一

“我要偷寿星老头子手上的桃子

“那个桃子你偷,你只不要动他的这个姐姐笑。

“怎么是他的这个呢?是我的

“不管是你的是他的,你且偷那个桃子我看看J

“画的怎么偷法呢?”

最小的一个孩子说。小林笑得跑来倒在姐姐怀里了。

“我们还是去看牛儿J孩子们说。

牛儿站在那里,动也不动一动。他们用尽种种法子逗它。小林拿草伸到它的口边,它也不以为这是主人。有一个去

拉它的尾巴,他是名叫铁牛的,用了那么大的力,牛突然抱着树碰跳碰跳了,吓得大家退后好几步,石榴的花叶也

撒了一阵下来,撒到牛身上,好看极了。

然而大家气愤一

“真是个铁牛r‘

铁牛一溜烟跑了。

到了天快黑了,牛儿兀的叫几声,只有小林一个人在院,他也随着叫声,起初是一惊,立刻喜得什么似的,仿佛这

才放心。他午饭没有吃,虽然被母亲迫着在桌上坐了一会,一心守着看牛吃不吃草。

姐姐提了水到院子里来浇花,他说:

“我忘记了।三哑叔告诉我天黑的时候,把点水牛喝哩

姐姐笑道:

“你牵到河里去喝

“好,我把它牵到河里去喝

说着去解绳子,但母亲也已经走出来了——

“姐姐说得玩,你就当真的了,一舀一钵水来它喝

小林背着牛,就在牛的身旁,站住了。

“这时候城外人多极了,你牵到河里去喝,要是人家问你是哪个送你的牛,你怎么答应呢?”

“三哑叔送的他斩截地说。

妈妈姐姐都笑。

石榴树做了一个大翅膀,牛儿掩护下去了,花花叶叶终于也隐隐于模糊之中——一定又都到小林的梦里去出现罢,

正如一颗颗的星出现在天上。

(节选自长篇小说《桥》,有删改)

①废名:原名冯文炳,1901年11月9日出生于湖北黄梅。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对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产生

过影响,②三哑:原为乞丐,被史家奶奶收留,遂为史家长工。

2.废名的小说具有明显的诗化特点,请结合文本情节及环境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位没有战功的老军人(节选)

徐怀中

师职干部离休,可以安排在省城,或是其他中小城市。余清泉提出要回老家去,不是回太行山老家,是要回妻

子家乡去。

虽时隔多年,自然风光并无多大改变,山河依旧,夕阳如初,一切都保持了先前的老样子。还是那条石板小路

蜿蜒而上,通向村寨。石板大小均匀,铺得又很规整,迈一步正好踏一块过去,从山脚至坐落在山坳处的村寨,直

到进屋,脚步不错乱,始终不会踩到石头缝缝的。

那天,余清泉带了警卫员从县城出来,照例在夜色朦胧中踏上这条石板小路。忽然听见树棵里怒怒奉窣响,他

警惕地摸到了腰间的左轮枪。原来是大妹,她笑眯嘻儿说,她打猪草转来晚了,正巧可以和余同志一路回家。大妹

裤管卷过膝头,裸露出两条颜色健康的小腿。由于长年不受鞋袜的约束,脚趾分得很开,大脚板踏下去显得稳实有

力,大妹许是感觉到了余清泉在注意她的脚,说:

“我这样光脚板很难看,是啜?”

“不!此地兴的就是打赤脚。”

“你们大军同志总是鞋子袜子,严严实实捂着,不觉得烧脚吗?”

“我们习惯了J

“你脱了鞋子试试看,光脚板走在石板上好安逸哟I……”

昨日一场雨,路沟里积满了水,余清泉部长以及军分区和县人武部陪同他一起来的几位同志,全都脱了鞋

蹬水过去。随后余清泉便把鞋子拎在手上,赤脚从石板小路向上去。年代久远了,那石板磨得平光溜滑,踏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