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专练第四组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专练第四组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专练第四组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专练第四组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专练第四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组专练第四组一、语言综合运用(10分)1.学校准备开展以“读唱红色经典,传承中国精神”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0分)(1)任务一:【红歌传唱】红歌体现出我们的革命传统、中国精神。下面是几首经典歌曲的歌词,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中国精神。(2分)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游击队歌》)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③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和我的祖国》)④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些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⑤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地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血染的风采》)⑥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你在边疆站岗值班。(《十五的月亮》)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热爱和平、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牺牲奉献、革命乐观主义、改革开拓的精神。(2)(八语下新教材名著)任务二:【文字溯源】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中第一篇即介绍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请你完善下图中“夏”字的字形演变过程。(1分)(甲骨文)(金文)(小篆)(_______)

(楷书)隶书(3)任务三:【材料探究】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①甲骨文中的“夏”,就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腿脚一应俱全,双手摆开呈现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势。②中国自古就有“文章光华礼仪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为“大”之意。探究结果:我国古称“华夏”,意思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的中华(或:强大的中华)(4)任务四:【经典诵读】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你该用怎样的情感诵读下面这首诗歌呢?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节选自艾青《北方》)DA.诗歌抒写了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所以“悲哀”“最艰苦”要重读。B.诗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所以“爱”要重读,读得真挚而深情。C.诗歌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所以要读得深沉凝重,语速要缓。D.诗歌形式自由,不注重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所以不需要读出节奏感。【解析】D.诗歌运用有规律的复沓,字数、行数自由,不是整齐划一,但注重诗句的韵脚,读起来气韵畅通。(5)任务五:【红色信仰】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仰,使他成了钢铁战士。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者或人物怎样的信仰,并结合名著的特点和相关内容阐述你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3分)A.《艾青诗选》

B.《红星照耀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我选《红星照耀中国》。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阅读时,可以结合序言,利用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篇章,如“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或者是“红小鬼”等部分,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把握作者斯诺的观点和情感倾向。也可以摘录出重要的评价性语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节度使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中一方,专以持重安边为务,常曰:“太平之将,但当抚循训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军中日夜思战,忠嗣多遣谍人伺其间隙见可胜然后兴师故出必有功。每互市,高估马价。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由是胡马少,唐兵益壮,与吐蕃战,皆大捷。(节选自《资治通鉴·王忠嗣》,有删改)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及中一方__________(2)唐兵益壮__________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忠嗣多遣谍人伺其间隙见可胜

然后兴师

故出必有功。等到。更加。///4.哪些事情表现了王忠嗣以“持重安边“为首要任务?简要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伺机兴师,出必有功;②高价买马,唐兵益壮。参考译文:节度使王忠嗣,年轻时就以勇敢而自负,等到镇守一方,专把谨慎维护边疆安定作为首要任务,常常说:“和平年代的将帅,只要安抚训练士兵就可以了,不要(通过)耗费国力来谋求官职功名。”军中将士,日夜思战,王忠嗣就派遣暗探侦察敌人的动静,发现可以战胜,然后才出兵,所以出兵必有战功。每当与胡人贸易时,都高估马价。各地胡人都争着把马卖给唐军,唐军把马全都买下。因此胡人的马减少,而唐朝的军队更加强壮。与吐蕃战斗,唐朝都大获全胜。三、散文阅读(15分)菜园里的父亲李

①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又是独子,且长年在外地念书和工作,跟本村人交往甚少,常常不苟言笑。到了晚年,他的性情似乎有了比较大的改变,待人接物变得随和起来,偶尔到他的堂兄弟们家里坐一坐,拉拉家常,脸上带着温和亲切的笑容。

②其实,他当初何止是不太喜欢与人交往,甚至在言语中也明显表示过对乡土的不恭,尤其是在训导我念书的时候。③我上大学以后,父亲年纪大了,心情比较放松,与村里人谈笑渐多,跟我也讲起家族往事,言谈间流露出对逝去的亲人深深的怀念。他对他的三位姑母都早早弃世嗟叹不已。说二姑奶不仅人长得好看,性情也温和,对他尤其好。二姑爹也很能干,曾经在我家的染坊做过大师傅,土匪即将破门而入的顷刻,他还能临危不惧,将一匹匹白布捺入染缸,这样湿淋淋的就不会被抢走。可惜二姑奶去世后,他带着女儿入赘他乡,年深月久便断了音讯——听说是在某某地方,估计也早已过世;只不知他女儿小兰后来怎样,什么时候要去访问一下。

④我以为他不过这样说说而已,没想到,某个暑假的一天,他骑车出门几乎一整天不见人影,傍晚才兴冲冲地回来,急切地跟我们说他今天见到小兰了。听了父亲的叙述,我既为父亲隐瞒身份去看望自己的表妹觉得新奇有趣,也多少感到有些不解。

⑤父亲的性格就是这么有点“怪”。这在他对待我家所分得的几亩田地上也有所体现。一方面,他既要教书,又要种地,当然会觉得苦不堪言,所以会常常诅咒这该死的田地,累死个人;一方面,他又每个暑假都会带领我们下地,抢种抢收。他干活像他写字一样,工工整整地栽插每一株秧,仔细收割每一株稻谷。当稻谷和麦子收到打谷场上,堆成一座座小小的金字塔时,他看着那黄澄澄的收成,眼里放出喜悦的光,那目光不亚于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孩子。

⑥父亲晚年也更多地与母亲一道侍弄家里的菜园。他陪母亲栽插瓜菜秧苗,帮她担水浇园,当然也帮她收获。而经过父亲、母亲经之营之,那些年,我家的菜园总是丰收,连菜园边缘的高粱和黄豆都结得繁盛。

⑦但我不知道父亲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还不止于此。这片菜园在村子西北边的丘冈脚下,背靠冈岭,而面向无尽的沃野平畴,地势开阔,风景颇佳。我知道父亲在劳作之余,也喜欢站在坡上眺望四方,口中连赞“好地方、好地方”,但我没有想到他会有更多的想法或者想象。后来我母亲在回忆他时才透露,有一次,他担水灌园之后,也许是累了,便找了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冢,斜躺在边上,一边望着远方,沉思良久,一边对母亲说:“这里不错,我以后就葬在这里吧,风光很美啊!”

⑧没想到还真是一语成谶,大约一两年后,父亲便溘然长逝,这时他还不到退休年龄。据说,当他得知自己生了病,即将去县医院就诊时,似乎就有了一去不返的预感。他并没有怎么惊慌。临行前,他沿着村庄周边好好地走了一遍,没漏过一条小溪,一行小树,也没有忽略一块田地,一口池塘,他用目光把家乡的山山水水都抚摸了一遍,然后和母亲拎起必需的物品,一步一步离开了村子,走到公路上去等汽车——其时,我正在两千多里外的城市读书。

⑨记得《渴望生活》中讲到梵·高之死时曾说:“他是一块极速还原的泥土”,我觉得父亲也是。但我又想,虽然“哪块黄土不埋人”云云有种英雄的豪气,一个人一辈子就像一株植物,生长于此,开花于此,最后叶落于此,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选自《文汇报》,有删改)5.分析第④段情节对刻画父亲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④段叙述了父亲隐瞒身份与表姑相见的情节,凸显了晚年的父亲对故土与故人(或:亲情)的珍视。6.从数量词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现力。(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条”“一行”“一块”“一口”“走一遍”“抚摸一遍”等数量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故乡山山水水走得全、看得细、恋得深。“两千多里”突出距离遥远,流露出了“我”对父子相隔的深切遗憾和伤感。7.从构思的角度阐释本文标题中“菜园”的多重涵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中“菜园”指父亲和母亲侍弄的菜园;也指亲情与故土;还指父亲的精神家园。文中父亲对这个精神家园有一个从回避到回归,最后融入的过程,层层深入,构思巧妙。8.评析第⑨段作者揭示的幸福观。(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