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三)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三)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三)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三)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一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理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

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官

汨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千丈,上可以生万人,下可以建五丈

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出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

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荀、荆地

材皆至。卷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

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漏,入火不燕,陵云气,

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

于是始皇日:“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

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丰,有言其处者,罪死。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胎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聒。始皇怒

日:“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英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

所在。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①天极、阁道、营室皆为星宿名。

文段二:

妃嫔熟婚,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

镜也;绿云扰扰,梳晚鬟也;渭流眯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官

车过也;挑镰远听,奋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缓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

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於如

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遮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选自《阿房宫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入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

B.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

C.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入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

D.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入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指函谷关以东,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文中“关中”与《鸿门宴》“欲王关中”

同义。

B.幸,指帝王到达某地,也泛指封建时代皇帝亲临。这与文段二中“而望幸焉''的"幸”

同义。

C.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也能成为嫔、婿。“妃嫔媵婿〃在文中指六国王

侯的宫妃。

D.赋,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

采摘文,体物写志”。

3.将《阿房宫赋》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阿房宫的记载进行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O

A.《阿房宫赋》写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来看,实际

上阿房宫的规模并没有如此之大。

B.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来,秦始皇营建阿房宫,主要是因为“咸阳人多,先王之

宫廷小,二并非全由于“秦爱纷奢〃。

C.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来,秦始皇在位第三十五年开始营建阿房宫,未建成,故

名称也尚未确定。

D.从对比中,我们发现,关于建造阿房宫的原因、阿房宫的规模等二者的记载出入较

大,我们应以《阿房官赋》的记载为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维汉抵营室也。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元丰七年六月丁平,余自齐安舟行承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检破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

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在史者或目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

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咙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倏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搏,不知其

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

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塞坎钱辂之声,与句之噌咙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

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咳者,周景王之无射也;莪坎钱塔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

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处见闻,楚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

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其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任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

也。

(取材于北宋苏轼《石钟山记》)

(二)

东坡《石钟山记》叹邮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才,皆以坡语为然。余亲

索翁彭重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3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日上钟

山;一在城东,临大江,目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

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辞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咙钱馨之声,

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

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占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

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尊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

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耳多小诗,语皆可

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

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用■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

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取材于清代俞稳《春在堂随笔》)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至建的一项是()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到……去

B.馀而察之徐:仔细

C.郦元之所见闻,弟与余同殆:大概

D.虺而登,其地平坦烛:用烛光照明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独与迈乘小舟夫人之相与

B.且多小诗耳何谓阁子也

C.噌眩有,周景王之无射也至今游石钟山看

D.郦元之所见闻不知何人所作也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鹦鹤

B.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

C.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

D.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内文言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丁丑〃是用来纪日的。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干支

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B.“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吾妻归宁"中"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秀才”是指科举考试中通过了院试获得的称号。

D.“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

以乞巧。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亚南的一项是()

A.寺僧让小童持斧敲击一二乱石,是为了表明石钟山上的石头音质动听。

B.苏轼之所以与苏迈乘船至绝壁之下,是想亲自探究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C.到清末,还有很多游览石钟山的人相信苏轼对石钟山得名理由的看法。

D.彭雪琴曾在冬日进入石钟山下的洞内游赏,但他并不是第一个进洞的人。

10.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何独兹山为然乎?

11.请简要分析彭雪琴批驳苏轼对石钟山命名看法的思路。

答案

1、D句意:我们之所以找不到长生之药和仙人,很像是有什么东西从中捣乱。仙方上说,

人主应当隐秘行踪远离恶鬼;远离了恶鬼,神仙真人才会到来。

“类物有害之者”,定语后置句,"有害之者"作"物”的定语,"者”后断开,排除A。

“时〃作第一个“为〃的状语,之间不可断开;“方中〃属于前置状语,表领属或地点,独立断开;

"恶鬼辟”"真人至〃均为主谓结构的独立句子,结构对称,分别断开。据以上信息排除BC。

2.A

A.”指函谷关以东〃错,应该是函谷关以西。

B.正确。句意:皇帝所到的地方/盼望着皇帝来临。

3.D"我们应以《阿房宫赋》的记载为准“错误,《史记》产生在西汉,距秦较近,且为史书,

其记载应该比较可靠。

4.(1)又修造空中通道,从阿房渡渭水,与咸阳相连,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跨

过银河抵达营室星。

(2)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看成石头,把黄金视为土块,把珍珠看作沙砾,丢弃得到处

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不觉得可惜。

参考译文:

文段一: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兴修道路,经由九原郡一直修到云阳县,挖掉山峰填平

河谷,笔直贯通。这时始皇认为咸阳人口多,先王宜廷窄小,又听说周文王建都于丰,武

王建都于镉,丰、镐一带,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于是就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内修建接受

朝拜的宫殿。先在阿房速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宫中可以容纳一万人,下

面可以树立五丈高的大旗。环殿建有空中通道,此道从殿下一直通到终南山。在终南山的

顶峰修建表作为朝宫的门阙。又修造空中通道,从阿房渡渭水,与咸阳相连,以此象征天

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跨过银河抵达营室星。阿房宫尚未修完;(故暂时以“阿房”称之,计

划)等速工之后,再选择一个好名字给它命名。因为是在阿房修筑此宫,所以人们就称它为

阿房宫。受过宫刑、徒刑的七十多万人,他们一半修建阿房宫,一半修建骊山(的始皇陵)。

他们把从北山开采的石头,从蜀地、荆地输送的木料都运到这里(以备使用)。关中总共建

造宫殿三百座,关外建四百多座。

卢生劝始皇说:“我们之所以找不到长生之药和仙人,很像是有什么东西从中捣乱。

仙方上说,人主应当隐秘行踪远离恶鬼;远离了恶鬼,神仙真人才会到来。人主居住的地

方如呆被旁人知道,就妨碍真人的到来。真人,是入水不湿,人火不烧,能够来驾云气,

和天地共生的。现在您治理天下(十分繁忙),不能清静寡欲。希望皇上所住的宫室不要让

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一定就能够得到。”于是始皇说:“我希望当神仙真人,(今后我

要)自称‘真人',不再款'朕'了。”于是他就把威FE周围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都

用复道或甬道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和美人都安置在里面,全部按照所登记的位置不得

移动。皇帝所到的地方,如有人泄露行踪的,就判处死罪。(有一次)秦始皇幸临梁山宫,

从山上望见丞相李斯的随从车马众多,心中不快。宦官近臣里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丞相,

丞相以后就减少了车马数目。始皇知道后大怒道:“这是宫中有人泄露了我的话。”经过

审问没有人认罪。就在此时,下诏把当时跟随在旁的人抓起来,全部杀掉。从此以后再没

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踪。

文段二:

六国王侯的宫妃们、女儿孙女们,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从早到

晚唱歌弹率,成为秦始皂的宫人。星光闪崔,那是宫妃们打开了极妆的钺子:乌云纷纷扰

扰,那是她们清晨在梳理发誓;渭水涨起一层脂膏,那是她们在泼掉含有脂粉的洗脸水;

轻烟缭绕,香雾弥漫,那是她们在焚烧椒兰等香料。雷霆般的声音突然响起,是宫车从这

里驶过;辘辕的车声越听越远,遥遥地不知它驶向何方。(宫人们的)每一处肌肤、每一副

容貌,都极尽妩媚娇艳,(她们)久久地伫立,远远地凝望,希望皇帝能宠幸自己。有的宫

女甚至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韩魏、齐楚聚敛的珍宝,是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

那里掠夺来的,堆叠得像山一样。一朝不能保有,都运送到这里。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

玉看作石头,把黄金视为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不

觉得可惜。

5、B徐:缓慢。句意:我慢慢地观察。

6.D

A.与:和,连词。句意: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

与:交往,动词。句意:人与人相交往。

B.且:并且,并列关系的连词。句意:而且有很多小诗。

且:那么,连词。句意: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C.者: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表示判断,助词。句意:那噌眩的响声。

者:……的人,助词。句意:至今游览石钟山的人。

D.所: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情形)”,助词。句意:K

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

所: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小诗)”,助词。句意:不知

道是什么人作的。

7.D句意: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

人在山谷中咳嗽和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

“闻人声亦惊起〃,"惊起''与"闻人声〃是顺承关系,关系紧密,其间不能断开,排除AB;

“咳"与"笑"是表并列关系,中间用“且〃连接,不断开,排除C。

8.C“指科举考试中通过了院试获得的称号〃错误。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

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9.A"是为了表明石钟山上的石头音质动听〃错误,寺僧让小童持斧敲击乱石,是为了证实李

渤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看法。

10.(1)凡事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从主观上判断它的有和无,可以吗?

(2)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3)为什么只有这座山是这样命名的呢?

H.①首先指出苏轼认为石钟山是因山石与风水相吞吐发出乐音而得名,接着阐述这样的

乐音不是石钟山独有的。

②进而基于实地游览指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其形如钟,认为苏轼从声音角度对石钟山得

名原因的断定是不当的。

③最后,揭示苏轼没能发现石钟山得名原因的实质在于观察不深入。

参考译文:

(-)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

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

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硅独: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

特地和苏迈坐者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

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

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和哭泣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

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的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

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

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

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座,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哀坎钱搭的

声音,同先前噌咳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

典故吗?那噌咳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塞坎镇籍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

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

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

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