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以北京市X社区为例》开题报告(有提纲)7100字_第1页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以北京市X社区为例》开题报告(有提纲)7100字_第2页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以北京市X社区为例》开题报告(有提纲)7100字_第3页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以北京市X社区为例》开题报告(有提纲)7100字_第4页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以北京市X社区为例》开题报告(有提纲)71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表题目名称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以北京市X社区为例选题类型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班级开题报告内容:选题依据(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一)研究背景2000年,环保部推出《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一书,详细介绍垃圾管理政策。2007年,《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对城市生活的清扫、收集、处置等做了相应的规定,明确了生活垃圾处理费的缴纳标准和惩罚措施,为收取垃圾处理费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各地方政府根据各个城市相关情况及经济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法律文件,以保障本地区垃圾分类回收政策的推行。在2021年我国中、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的总产量约为1.8亿吨。在城市垃圾中,最主要的垃圾还是社区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随着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垃圾分类意识还有不够,致使生活垃圾分类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二)研究意义1.现实意义;(1)有利于提升社会对垃圾分类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而生态环境领域的建设跟经济发展并不同步,二者之间出现了诸多结构性矛盾。传统的以资源高消耗的粗犷式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同时也产生了高昂的治理成本,引发了政府与社会的反思。(2)有利于提高垃圾分类的参与度。部分社区对垃圾进行混合清运,导致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度缓慢。通常情况下,社区和居民是垃圾分类工作的源头,混合清运会对居民分类工作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混合已经将完成分类工作的垃圾,使其形成二次污染,进而影响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导致回收利用成本增加,使其回收利用效率降低。(3)有利于支撑垃圾分类的实行在我国目前进行城市垃圾管理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为了突出政绩或实现垃圾处理能力的有效提升,正在对垃圾堆肥项目和垃圾焚烧项目逐步加强重视,基于我国目前垃圾处理政策相关要求,基本能够实现无害化处理,但是距离垃圾资源化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可以对垃圾资源化的距离更近一步。理论意义(1)有助于垃圾分类在社区中的实施。成为社区治理及社区参与关注的话题。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期,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已经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合理的进行垃圾分类可以有效的改善社区整体治理情况,并可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2)有助于完善垃圾分类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在过去,一些注重环保和垃圾管理的地区,处理垃圾的大部分方式都是统一运输到垃圾中转站或者远郊进行焚烧、填埋或者堆肥等无害化方式,而少部分地区常常只是简单的焚烧或者填埋,导致臭气熏天,影响空气质量。(3)有助于深化垃圾分类在社区中的知名度。在社区内很有很多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情况并不知情,只是简单的分为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分别,对于大棒骨是属于什么垃圾,而毫不知情。本文通过研究城市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与意愿,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居民垃圾分类的建议有利于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加快现代化城市美好环境的建设。(三)文献综述1.垃圾分类的现实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而生态环境领域的建设跟经济发展并不同步,二者之间出现了诸多结构性矛盾。传统的以资源高消耗的粗犷式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同时也产生了高昂的治理成本,引发了政府与社会的反思。从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看,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五位一体”布局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与此同时,一系列新的理念与理论开始出现,如科学论证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两山”理论逐步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与行动纲领,深刻影响了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模式与居民行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客观上需要中央各部门与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新的举措,实行有效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以此来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与国家意志。在国家意志推动的同时,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生态问题的广泛关注与环保意识的觉醒,全社会在反思过去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对更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相应诉求。2.垃圾分类参与主体的研究刘建军于2019年提出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关键的行动者,既是正式规则的践行者,更是非正式规则的制定者[1]。于君博、林丽在2019年发现居民的主观参与意愿与外在的制度环境共同影响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推进[2]。陈蒙于2020年发现在垃圾分类治理方面,居民的力量不可或缺,其是垃圾的产生者,其行为对垃圾分类治理的影响较大[3]。陈肖静在2019年指出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是一个涉及居民、政府和环保者三个利益相关群体以及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因素的多主体、多目标决策问题[4]。孙其昂等人在2020年发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多重力量,国家主要发挥引导作用,社会力量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治理的过程[5]。陈云雁于2020年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多元治理主体需要发挥协同作用,在政府的引导下共同参与,承担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责[6]。陈凯等人于2019年提出影响民众低碳消费行为的政策工具包括培养价值观、提升认知、提供外部条件、培养社会规范[7]。王凤等人在2020年研究认为,环境质量报告制度、环境行政复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约束性极强的环境政策,对于浅层和深层环境行为都会带来显著影响[8]。岳婷在2020年则指出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及约束性规范作用,不单能引导思想观念,更能够影响公众行为[9]。魏蓉蓉2019年指出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下,展开垃圾分类“参与式治理”,还需要理清地方政府、环保企业、社区居民利益主体在处理链中的行为[10]。毕学成指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践行“美丽中国”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参与主体多样,涉及范围广泛,影响面深远的社会性行动[11]。秦祥瑞、沈毅指出由于垃圾分类实施效果已成为衡量政府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且垃圾分类过程将基层政府、居委会、环保组织、居民等利益相关方置于统一的互动框架内,故深入剖析社区参与及政府定位议题兼具理论和现实的意义[12]。由此可见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在我国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几位学者在“参与式治理”垃圾分类的主题多样性,剖析社区参与及政府定位议题兼具理论和现实的意义。都给予了宝贵的建议。3.垃圾分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陈蒙于2020年发现在垃圾分类治理方面,居民的力量不可或缺,其是垃圾的产生者,其行为对垃圾分类治理的影响较大[13]。陈肖静在2019年指出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是一个涉及居民、政府和环保者三个利益相关群体以及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因素的多主体、多目标决策问题[14]。在两位学者的基础之上笔者,发现在x社区内垃圾分类在社区居民、政府和环保者的三个利益相关群体上,其奖惩机制不够完善急需要,由完善的奖惩机制来解决当下垃圾分类的问题。4.垃圾分类的经验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开始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关于垃圾分类治理,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国外学术界也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成果如下:LipseyMW于1977年对居民环境态度所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环境态度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层面有较大影响[15]。SiaAP,HungerfordHR,TomeraAN等人在2013年提出了垃圾回收利用过程中居民拥有的垃圾分类知识和表现出的垃圾分类行为有较大程度上的联系,从理论上说,居民垃圾分类的观念越强烈,其垃圾分类收集行为的意愿越低;反之,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越强,其垃圾分类收运行为的意愿越高[16]。ChantalSeguin在1998年发现居民在垃圾分类收集过程中最为关心生活垃圾与健康,健康风险认知水平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收集行为有重要影响[17]。ThanhNguyenPhuc在2010年以越南芹宜市100个家庭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生活垃圾产生比率与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生活垃圾分类等因素相关,同时与人口密度及城市化发展水平正相关[18]。LiikanenM,SahimaaO于2016年对芬兰的混合家庭生活垃圾成分之二的有机废物及生产商的包装垃圾开展研究分析工作,,并推测造成家庭生活垃圾被浪费的一个原因就是超过40%是日常混合垃圾[19]。布坎南指出,垃圾分类处理应实行市场化运作,将其市场化是公共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主体,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也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在政府的干预下,垃圾分类处理的效果更好。当政府失灵后,垃圾分类与处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意识到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民众参与进来,即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如JohanPost等认为,在处理固体废弃物方面,政府不再处于垄断地位,因为政府的作用毕竟有限,要想保证固体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政府需要与私营企业合作,并且鼓励更多的利益主体参与进来[20]。OtonielBuenrostro等分析了墨西哥的城市废物管理系统的情况,认为该系统的实施以及固体废物管理项目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多种利益主体的参与,这一过程涉及环境、技术、行政、经济和社会等方面[21]。5.文献评述国外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研究已经走在前列,国外学者对有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影响因素进行过不同层次和程度的深入探究。我国对社区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社区环境治理与合作模式。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地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居民参与尤为重要,不容忽视,居民作为社会组织的主体之一,是政府和社区环境之间沟通的桥梁。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环境治理的主体之一,其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使得该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研究尚处于上升区间,缺乏相关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资料。本研究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通过对垃圾分类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与经验开展具体的实务活动,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垃圾分类意识并促进其社区垃圾分类行为的改善。(四)核心概念1.居民参与居民参与是治理理论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所代表的是治理理论发展的角度。居民参与是指居民拥有政府所分配的行政权利,使得居民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因而居民的个人意见被纳入考虑的过程中。2.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我国对垃圾规划的改革就是对其进行了分类规划,该项措施是对垃圾进行科学、有效、合理、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方法。我国在提出垃圾分类之前,未处理前的垃圾属于居民的个人财产。当垃圾被回收站进行分类和处理后,该垃圾的残余价值就会成为回收站所在社区或个体的区域性公共资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寻找一个既能维持整体发展水平,又可以有效处理在发展中出现的过量垃圾,或者是不让垃圾过量生产的平衡点,以此各个国家都希望通过垃圾分类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合理处置垃圾,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损害,同时又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中的垃圾分类是指对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垃圾的进行分类工作。(五)理论依据协同治理理论。协同治理就是指打破公共政策政治目标的单一性,治理主体不再是靠权力去直接作用于管理对象的一种行政模式。协同治理概念产生于对西方国家发展与实践的归纳总结而提出的中国公共服务外部购买的一种管理手段。协同治理理论被应用于垃圾分类管理的主要意义为以下几点:一、是倡导政府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采取服务化模式;二、是鼓励更多元化的主体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管理过程中来,以共同分享垃圾分类管理所产生的利益这一大块蛋糕,让更多推动困难的源头分类、过程分类及处置分类的环节,由被动变为主动,被动执行的对象成为主动管理、主动负责,继而实现管理对象到管理主体的身份转化。(六)研究方法一、是选取文献法,为确定研究方向和思路,前期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大致了解了社区治理及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检索中发现对社区治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管理学和行政学,对环境治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生态学和管理学,虽然存在以社会学及社会工作为视角进行的研究,但资料较少,内容不够详细,基于这一现状明确了研究的可行性。之后充分运用数据库及图书馆资料搜集了有关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社区环境治理以及垃圾分类治理的研究,收集整理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二、是问卷调查法,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设计并修改调查问卷,选取北京市A社区,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研。调研以填写调查问卷为主,调查对象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行为看法、意愿以及建议。三、是访谈法通过对居民的访谈,获取第一手的信息,以及现居民对现垃圾分类的评价、看法、意愿以及建议。二、选题研究目的与内容(选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消耗能力也越来越高,导致垃圾处理问题尤其是城市垃圾问题尤为突出。垃圾问题是影响城市容市貌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垃圾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居民的意愿程度、垃圾分类意识、参与程度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希望通本文的研究能为居委会介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提升社区环境和社区治理能力。(二)研究内容本文以A居委会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对居委会介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现状和执行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居委会介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存在的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居委会居民参与意识有待提升;居委会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居委会关于垃圾分类的奖惩机制有待完善;居委会对垃圾回收设施有待改进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系列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三、选题研究的思路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2.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1.国外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与反思2国内垃圾分类的意识的反思与觉醒3.国内垃圾分类参与主体的研究(三)核心概念(四)理论基础(五)研究方法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现状调查——以A社区为例(一)社区概况(二)调查结果及分析三、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四、居民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五、促进居委会介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建议(一)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二)加强居委会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三)完善居委会关于垃圾分类的奖惩制度(四)改进居委会对于垃圾分类的回收设施六、总结与反思四、进度计划(8月30日至10月9日):思考论文选题,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并搜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制定写作计划。(10月10日至1月5日):继续搜集资料,并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发现问题,准备重点素材,为论文初稿做准备,撰写论文初稿。(1月5日至3月10日):按照指导教师对初稿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反复推敲如何改进,并完成第二稿。(3月15日至4月1日):将第二稿交指导老师评定,同时依据导师的意见进一步修改,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论文的后期修正。(4月9日至5月16日):完成论文的定稿、打印、装订、并准备论文答辩。四、参考文献刘建军,李小雨.城市的风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与社区善治——以上海市爱建居民区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01):94-102.于君博,林丽.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的交易成本分析[J].中州学刊,2019,13(10):77-84.陈蒙.保甲制度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治理路径和机制的借鉴价值[J].人文杂志,2020,27(12):123-128.陈肖静.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案优选——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5(02):368-371.孙其昂,孙旭友,张虎彪.为何不能与何以可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以实施的“结”与“解”[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06):63-67.陈云雁.多中心治理视域下的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陈凯,李华晶.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9,39(09):44-49.王凤,阴丹.公众环境行为改变与环境政策的影响——一个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20,000(12):166-172.岳婷.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因素及引导政策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9.魏蓉蓉.城市社区垃圾分类处理主体行为博弈分析[J].物流科技,2020,43(02):4-9.毕学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困境与摆脱:基于居民社区参与视角[J].宁夏社会科学,2020,15(04):9-11.秦祥瑞,沈毅.垃圾分类试点的社区参与分化与政府主导定位——基于BN市的实证分析[J].学海,2020,17(06):7-8..陈蒙.社区融合对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05):118-126.陈肖静.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案优选——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5(02):368-371.LipseyMW.ThepersonalAntecedentsandConsequencedofEcologicallyResponsibleBehavior:Areview[J].JSASCatalogofSelectedDocumentsinPsychology,1977,28(04):70-71.SiaAP,HungerfordHR,TomeraAN.SelectedPredictorsofEnvironmentalBehavior:AnAnalysis[J].JEnvironEduc,2013,27(02):31-40.ChantalSeguin,LucGPelletier,JohnHuns,TowardAModelofEnvironmentalActivism[J],EnvironmentandBehavior,1998,34(5):676-708.ThanhNguyenPhu,Householdsolidwastegener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