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4963-2024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建设指南_第1页
DB34T4963-2024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建设指南_第2页
DB34T4963-2024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建设指南_第3页
DB34T4963-2024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建设指南_第4页
DB34T4963-2024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建设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5.240.8034CCSC0734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DB34/T4963—2024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建设指南Guidelinefortheconstructionofregionalmedicalsmartemergencycoordinationplatform20242024091420241014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4/T4963DB34/T4963—2024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皖南医学院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医院、池州市紧急救援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叶明全、姜小敢、姚卫东、叶胜、赵祥爱、张海龙、徐辅忠、熊栋林、王源、何伟、唐涛、王培培、刘俊彤、晏贤斌、方中。IIDB34/T4963DB34/T4963—2024DB34/T4963—2024智慧急救smartemergencyDB34/T4963—2024智慧急救smartemergency诊急救诊疗行为,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提高急诊急救诊疗效率。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建设指南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功能架构和功能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各地区域医疗行政主管部门或医疗机构规划、建设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31167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GB/T34975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3499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平台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35274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35290信息安全技术射频识别(RFID)系统安全技术规范GB/T3662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管理指南GB/T36951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GB/T37025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GB/T38632信息安全技术智能音视频采集设备应用安全要求GB/T39725信息安全技术健康医疗数据安全指南GB/T4201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音视频服务数据安全要求WS365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WS365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WS445(所有部分)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WS/T483(所有部分)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WS/T500(所有部分)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WS542院前医疗急救基本数据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区域医疗regionalmedical推动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1协同平台collaborationplatform医院信息平台hospitalinformationplatform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regionalresidenthealthinformationplatform等公共卫生需求的信息平台。疾病知识图谱diseaseknowledgegraph疾病知识图谱diseaseknowledgegraph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EMRS: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MedicalRecord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ICU: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RFID: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5建设目标总体要求2(急救医学中心急救模式。主要目标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建设任务主要达到以下目标:——区域内急救医学中心、救护车与医疗机构间互联互通,提升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效率,提升区域医疗智慧急救服务能力;——区域内院前急救转运与院内救治协同衔接,支撑急救现场、基层医院、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和专科救治等多方协作信息同步共享,将优势医疗资源前移;——区域内院前院内急救网络有效衔接、信息互通共享,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高区域医疗急救质量与效率;120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连接,院前急救第一时间识别病情,分诊转院,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6总体架构总体架构概述台服务、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应用、数据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如图1所示。图1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总体架构物理基础设施带宽传输的基础设施环境。数据基础设施的交汇和管理。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服务3DB34/T4963DB34/T4963—2024DB34/T4963DB34/T4963—2024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应用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应用包括PC数据标准体系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数据标准应满足以下要求:——电子病历数据采集、存储与共享应符合WS445(所有部分)、WS/T500(所有部分)的规定;——健康档案数据采集、存储与共享应符合WS365、WS/T483(所有部分)的规定;——院前医疗急救数据采集、存储与共享应符合WS542的规定。信息安全体系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信息安全应满足以下要求:——信息系统平台安全应符合GB/T34990、GB/T36626的规定;——移动终端平台安全应符合GB/T34975的规定;——大数据服务安全应符合GB/T35274的规定;——物联网服务安全应符合GB/T36951、GB/T37025的规定;——射频识别(RFID)系统安全应符合GB/T35290规定的基本级安全技术要求;——大数据服务安全应符合GB/T35274的规定;——物联网服务安全应符合GB/T36951、GB/T37025的规定;——射频识别(RFID)系统安全应符合GB/T35290规定的基本级安全技术要求;——音视频采集设备应用安全应符合GB/T38632的规定;——网络安全应符合GB/T22239的规定;——音视频服务数据安全应符合GB/T42016的规定;GB/T39725级别的数据实施不同的安全保护措施,重点在于授权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7功能架构功能架构概述层组成,如图24图2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功能架构功能架构组成各层级功能如下:——终端展现层:包含区域医疗中心(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乡镇医院)、村卫生室、随车医护人员、就诊患者、急救现场人员等多用户,可从PC端、移动端注册及展现;——业务应用层:PC救健康管理等业务系统;移动端包含途中远程会诊、途中远程指导、途中远程监控、途中转诊申请、疾病知识图谱;——应用支撑层:包含微服务引擎、音视频引擎、业务流程引擎、日志处理引擎、云数据库引擎、运行监测组件、数据分析组件、信息安全组件;120信息平台对接。8功能要求功能要求概述区域医疗智慧急救协同平台包括终端展现功能、业务应用功能、应用支撑功能、平台对接功能。终端展现功能终端展现功能主要包括:——用户根据其角色(例如急救人员、急诊患者等)享有相应访问权限和功能模块;5PC心等用户可访问所有业务应用模块;——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通过移动端实时录入患者信息和救治情况,PC端和移动端的数据同步,实时更新急救资源、患者信息、救治情况等。业务应用功能急救资源管理系统区域急救资源管理区域急救资源管理主要实现对区域医疗急救过程中涉及的医疗资源进行管理,为区域急救提供基础资源保障,提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成功率。——人员管理:急救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急救技术人员等,管理人员包括调度员的资质认证和健康状态;——急救物资:心脏除颤器、呼吸机、氧气瓶定期维护和检查;止血带、药品等急救耗材有效期管理、补充和适时更新;——通信系统:维护和管理救护车、急救中心及区域医疗机构的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通信和电话系统;——病历管理:保持患者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与其他医疗设施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完整,修改痕迹可追溯;——政策规范:制定和更新急救服务的政策、程序和标准操作流程。急救转运资源管理(急救站点(的登记信息和实时状态信息。——管理急救中心(急救站点)基本信息、关联转运资源等;——支持利用GPS或BDS实时掌握急救中心(急救站点)内转运资源位置、状态等。急救医疗资源管理包括院前急救医疗资源和院内急诊医疗资源,分别进行资源信息登记和资源状态监测。——院前急救医疗资源:登记急救中心(急救站点)医护人员、急救设备等信息,同时监测急救人员排班、急救设备随车配置等;置信息、急救服务项目信息、ICU急救资源调度指挥包括平时、急时两种情况。——平时:利用区域内120急救系统进行急救资源日常调度及指挥;——急时:针对应急状态,具备直接接管区域急救资源的指挥权,集中管理和调度急救转运资源、急救医疗资源。区域急救转运管理功能6功能说明(业务流程)区域急救转运管理主要实现区域急救转诊过程中,针对患者急救转运环节的业务流程办理和监管。急救转运启动包括院间转诊、院前转诊两种情况。——院间转诊:下级医院因设施或专业技能限制,无法提供必要的治疗,因此通过系统主动向上级医院申请转诊;——院前转诊:急救人员在现场或途中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性或患者的选择申请转诊到适当的医院。信息交换与沟通包括患者身份识别、急救人员与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交流沟通。——患者利用身份证、社保卡、居民健康卡或RFID等实现转诊身份自动确认;——急救人员与区域内医院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识别患者病情及做好转运急诊准备。转诊申请管理转诊申请包含医院转诊和途中转诊两种场景,可获取患者基本信息和前期诊疗信息。——医院转诊发起对接医院信息平台,通过电子病历系统(EMRS)获取患者病历信息;——途中转诊发起对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获取患者以往病历信息。转运派单管理转诊申请确认后,同步患者基础信息和位置信息,自动生成转运派单,通知调度系统下发转运任务。——通过接口对接当地120急救中心,将派单信息发送至调度系统;——派单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描述、当前生命体征、患者的当前所在地和需要转运的目的地(医疗机构和科室)。转运接收管理转运接收管理是指患者进入急救转运交通工具时,可通过院前急救车载监护系统及其与医院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功能,获得自动验证患者身份信息、上车即可办理入院的无缝对接的医疗服务过程。——身份验证:采用RFID、身份证扫描、社保卡扫描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信息同步:患者的身份信息、病历数据和实时病情信息同步到医院信息平台。转运途中监控监护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和急救指导。——实时监控: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连续、实时的监控;——数据传输: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急救中心和接收医院;——位置跟踪:对急救车辆的位置进行实时跟踪,预测到达时间;——远程指导:提供远程医疗指导和支持。医院分诊管理7转诊申请确认后,接收医院进行分诊派单,将患者信息同步至接收医院的相应科室。——分诊派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紧急程度,将患者信息同步派单到接收医院的相应科室;——信息同步: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和实时监控数据能够及时传输至接收科室;——科室协调:协调医院内部各科室的资源和人员,做好接收患者准备。医院接收管理医院接诊转院患者时,要确认患者信息、病情快速评估、接收科室确定以及详细病情交接。——初步预检: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初步预检和快速会诊;——信息比对:急诊医护人员将车载系统中的患者信息与医院接收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比对;——科室安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初步评估结果,确定接收科室,如急诊科、ICU、外科、内科等;——签收确认:院前急救转运医护人员与急诊医护人员签字确认交接手续。区域急救医疗管理功能功能说明(业务流程)息、转运途中监测与远程医疗、院前院内信息衔接、医疗质量及急救知识图谱等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包括访问患者既往健康数据、记录急救转运过程信息以及患者数据分析等功能。——系统集成电子病历系统(EMRS),允许快速访问患者的历史健康记录和既往的诊疗数据;——记录急救人员在转运途中对患者所采取的所有医疗措施,包括使用的药物、急救操作以及任何特殊干预措施;——可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患者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以识别潜在的健康风险和疾病。转运途中监测包括监测关键生命体征、设定数据更新频率、专用网络保障以及设置预警参数等功能。——救护车内安装高精度的医疗监控设备,能够实时测量和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关键生命体征;——设定数据的实时更新频率;——利用专用的医疗通讯网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设置预警参数。例如,心率、血压、血样饱和度等。途中远程医疗包括远程查看患者信息、远程诊断、远程面诊、远程指导等功能。——支持医院医生远程查看患者病历和体征数据;——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连接查看患者的实时生命体征和历史医疗记录,进行远程诊断;——通过高质量的音视频连接,医院医生能直接观察患者当前的状态;——支持医院医生远程音视频指导随车医生进行救治操作。医院急救管理包括院前、院内急救过程各环节数据的实时共享与运用等功能。8——支持与医院信息平台对接,利用数据互联互通,调取患者所有相关数据,对患者入院救治过程进行记录;——急救车接到患者并向医院发出预警时,医院急救管理系统接收预警并开始准备接收患者;——患者到达后,迅速由急救人员向急诊科医生交接,提供途中治疗的详细信息及当前生命体征;——医院应安排急救医护人员(包括专科医生、护士和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特殊处理和急救准备。医疗质量管理包括全流程质量、过程质量、关键环节质量、结果质量评价、质量改进等功能。——评价医疗服务全流程质量,从启动急救体系至诊后智能随访;——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对应急响应时间、现场急救、转运途中处理、院前、院内衔接及院内救治等过程质量进行评价;——重点监控关键环节质量,包括并不限于对快速止血、包扎、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等急救技术的实施,以及手术、有创操作、医患沟通、病历书写等质量的评价;——评价结果质量,包括并不限于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治疗结果、救治实效等指标;——持续质量改进。依据质量评价结果,不断完善流程改进、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促进急救质量持续提升。疾病知识图谱应具备整合多种医疗资源,建立疾病知识图谱,为急救工作提供医疗决策的功能。——以常见多发病急救为基础,以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为重点,建设疾病知识图谱,辅助转运途中救治;——整合各种急症(如心脏病、脑血管意外、中毒等)的详细信息,包括症状、急救措施、治疗方法,收录最新的临床指南和标准操作程序,为急救情况下的医疗决策提供依据;——提供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指南,包括剂量、使用方法、副作用及相互作用。区域急救健康管理功能功能说明(业务流程)患者提供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智能随访能提供随访服务,并能根据随访获取的信息,及时调整随访方案。AI——利用AI分析随访数据,识别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潜在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