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材料二: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墨家与名家(主要代表人物为惠施、公孙龙)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两汉魏晋以来,儒、道、释三家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认知方法去认识,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的特点,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更欣赏和满足于在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中,去追求和获得某种真理和领悟。如钱穆所说:“东方人好向内看,而西方人则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于逻辑的思想与理论,在中国不甚发展,中国人常爱在活的直接的亲身经验中去领悟。”中国文化重直觉感悟、轻逻辑思维的传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较冷静、沉稳,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发展。其短处则在于由于轻逻辑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精确性,不容易形成科学的观念,不容易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的有理有据的科学认知。(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材料三:道与器的相互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一个“道”字和一个“器”字,对宇宙万物的生发及其关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现了中华文化卓越的思维魅力。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宇宙的总根源,或一切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另一方面与无形的道相对的是有形的器。在道与器的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以道取器、重道轻器,由此形成传统文化特别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则等重大问题的特点,但也具有忽视科技等器的因素的一面。究其原因,问题不在于道,而在我们未能摆正道与器的关系,只看到道高于器、统御器的一面,没有充分重视道生于器、寓于器、依赖于器的一面。所以,正确的做法应是以道御器、道器并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满竞争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取器物之用,引导人类役物而非役于物;道器并重就是道与器协力,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补互进的良性状态,促进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更好更快发展。(摘编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学派崇尚“坐忘”“吾丧我”的精神,追求自我陶醉,完全是一种消极无为的行为。B.正确理解并吸收老子无为思想,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体现了顺自然、因物性的道家主张。C.中国人用活的直接的亲身体验把握世界,缺少探索精神,所以对宇宙的认识模糊而又笼统。D.西方人习惯用偏于抽象的逻辑观念向外看,在应对历史灾难上经验不足,不及东方人更从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重直觉轻逻辑这一思维的特点,使墨家和名家发展的理性逻辑思维没能成为中国文化主流。B.儒道两家思想水火相立,在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主张上却相生相成,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C.道作为最高哲学范畴,是形而上者,体现了中国主流文化认识宇宙万物关系时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D.实现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道和器的优势,既要以道御器也要道器并重,才能形成互补互进的良性状态。3.下列选项,体现材料一儒家无为思想的一项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B.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C.数詈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4.请用材料二横线上的句子分析下面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5.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黎明的河边(节选)峻青有一个时期,人们曾把我当成了英雄,说我在坚持昌潍平原的敌后斗争中打开了新的局面,表现得非常勇敢、顽强;可我清楚地知道:任何新的局面,都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够打开的。所以,每到人们要我讲斗争事迹的时候,我第一个提起来的就是小陈一家人。好,现在我就开始来讲述这个故事。那是一九四七年的秋天。清晨的河岸并不宁静。陈家庄那边,突然响起了一阵嘡嘡的钟声,紧接着一村连着一村,都响起了火急的钟声……于是,我说:“小陈,你会凫水,现在趁敌人还没有冲上来,快下河去吧!”小陈吃惊地看了看我,眉头紧了一下说:“怎么,姚队长,你又说这样的话?”“你懂不懂服从命令!”我大声地说,真有些火了。“懂得,”他说了,声音很低,但立即转回头来,定定地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我服从的是把你送过河去的命令,而不是丢下你,我自己逃跑的命令。”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心里不禁一阵阵地感动。我回头向大河里望了一下,老杨已经上了东堤,陈老头已经开始向回凫了。这时南、北、西三面都响起枪声来了。“好吧,”我说,“那咱们就准备战斗吧!”西边的敌人已迂回到了果树林的边沿,伏在一条沙丘后面向我们射击。我们沉着地不还一枪,等待着敌人更靠前一些。可是,敌人很狡猾,他们始终不肯离开那条沙丘。突然,他们停止射击了,一个匪徒从沙丘后面探出头来,挥舞着一块红布,喊道:“别打枪,别打枪。”“小陈,你来看看,这是谁?”小陈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雪一样的苍白。站在沙丘上的原来是一个老大娘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啊!不用说,我就猜到了这是小陈的娘和他的弟弟小佳。老大娘背绑着双手,满脸血迹,披头散发地站在沙丘上,河里的大风,把她的散发高高地扬起,把她吹得摇摇晃晃,但她用力地挺直了身子,仰着头,向着我们这边张望。小佳没有绑,但被折磨得面色苍白。他一只手柱着木棍子,一只手扶着妈妈,也向着我这面张望。有一个又黑又胖的匪徒,紧挨着老大娘身边,站了起来。这时候那个挥红布的匪徒喊道:“小陈,好好地听着,五爷要和你说话。”“小陈,”那黑胖子的声音像只公鸭子,“小陈,你看见了没有?眼前有两条路:第一条,和你娘你兄弟一起死在这里!第二条,放下枪和你娘回家去过日子,你带的那几个八路,我们也保证宽大他们。好吧,给你讲清楚了,两条大路任你拣,要死要活一句话。”我一听这话,气得头上直冒火星。我看看小陈,小陈的苍白的脸色,突然变得火红,忽地端起枪来,就向着陈老五瞄准。可是,他的全身都在发抖,枪口在蓬蒿间闪闪地跳动,怎么也瞄不准。我拉了拉他的胳膊,低声地说:“小陈,冷静点。不要放枪,别打着你娘。”他叹了一口气,眼里涌出了两汪泪水,狠狠地用手背擦了擦,重又端起枪来。正在这时,老大娘突然提高了声音说,“打!不要听老五这老狗的话,打死这些强盗,打吧!孩子,朝我这里开枪!”“哥哥,打呀!打呀!快打呀!”小佳也急促地喊起来了。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就在这时,小陈的冲锋枪响了。那个挥红布的匪徒,没有来得及缩回去,就应着枪声,跌倒在老大娘的脚下了。突然沙丘后面响了一枪,老大娘痛叫了一声,身子晃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慢慢地向前扑倒下来了……“娘啊!”小陈大叫了一声。我的全身一阵颤抖,眼泪热辣辣地顺着脸颊直淌下来。我端起了枪,然而,沙丘上已经一个人影也没有了,匪徒们都缩在沙丘的后面,连小佳也被他们拉下去了。我看看小陈,小陈的嘴唇都咬破了,眼里冒着火一样的光,一动不动地望着躺在沙丘上的母亲。“别打枪!别打枪!”随着喊声,小佳又被推出了沙丘。接着,四五个匪徒,一个紧挨一个地尾随在小佳的身后,用小佳的身体挡着自己,飞快地向着堤下冲来。河岸上突然变得惊人的静寂,双方的枪都不响了,听得见小佳的急促的呼吸声,听得见隐在小佳身后的匪徒们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听得见河里的波浪的呼啸声……突然,在这紧张的寂静中,响起了一个孩子的清脆而坚决的喊声:“哥哥!你怎么停着?打呀!打呀!快朝着我打呀!”我的全身一震,血液沸腾起来了。小陈的呼吸也急促起来了,他端起了枪。但是,我拉了他一把:“别打!”“打!打!”小佳急速地喊道,“打!给娘……”小佳的话突然停住了,一转身扑在匪徒身上,夺下了一个手榴弹,高高地擎在头上,拉开了弦。我的心狂跳起来了,用力地闭上了眼睛。手榴弹轰然一声炸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把“我”当成英雄,愿意听“我”讲述战斗故事,而“我”愿意第一个提小陈,可以看出小陈一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B.老大娘被风吹得摇摇晃晃,依然用力地挺直了身子,仰着头,表现出了坚定勇毅的革命精神。C.文中写到小陈和小佳的脸色时都用了“苍白”一词,但原因却不相同,前者是因为恐惧害怕,后者则是因为被折磨。D.小说讲述了小陈一家奉献牺牲的故事,形象说明了人民群众与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之间的血肉联系,揭示革命胜利的原因。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通过最激烈的冲突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了小陈及其一家人崇高而又壮烈的英雄形象。B.“清晨的河岸并不宁静”的环境描写,为情节的发展营造氛围,并为小陈家人的牺牲埋下伏笔。C.作者把小陈放在生与死、同志与亲人的严峻考验时刻,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写出了他情感世界的丰富性。D.这篇小说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凝练,口语化明显,整体上具有朴素之美,同时洋溢着炽热的情感,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8.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回忆小陈一家的事迹,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悲壮的格调和理想化的色彩是峻青描写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请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一特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李特,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也。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元康中,特随流人如将入于蜀,至剑阁,箕踞太息,顾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同移者咸叹异之。水雨将降,年谷未登,流人无以为行资,遂相与诣特。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以处流人。时益州刺史罗尚贪残,为百姓患,而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缘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改年建初,赦其境内。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遭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生擒征子存,以征丧还之。二年,建平太守孙阜已次德阳、特遣荡距阜。罗尚遣大众奄袭特营,连战二日,众少不敌,特军大败,收合余卒,引趣新繁。尚军引还,特复追之,转战三十余里,尚出大军逆战,特军败绩,斩特及李辅、李远,传首洛阳。在位二年。(节选自《晋书·李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B.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C.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D.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剑阁,位于四川省北部,是蜀地的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B.“流人无以为行资”与“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两句中的“无以”含义相同。C.“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的句式不同。D.“缘水作营”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特见识非凡,异于常人。他年轻时在州郡为官,当时的人都称其与众不同,后经过剑阁时,同行的人更为他的非凡见识而感叹。B.李特赈济施舍,关心百姓。将到雨水季节,谷物还未成熟的时候,流民无法筹集路费,就相互结伴到李特那里去,李特安置了他们。C.李特沉毅果决,颇有见识。先前与罗尚对阵多次击败对方;与张征相持数日凶险异常,部下劝其退位,李特不答应,后果然打败张征的军队。D.李特治军严整,但寡不敌众。其部队受到百姓的拥护,他自领益州牧第二年,罗尚率大军来袭,并击败李特的军队,最终李特兵败被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罗尚和李特采用的治民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①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②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③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④,谁念幽寒坐呜呃⑤?【注释】①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②马周:唐朝人,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因替他人上书陈事切中时弊,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③空:只。④拏ná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⑤呜呃:悲叹声。15.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写诗人于飘零落拓中,遇主人捧杯劝酒,受到祝福。B.诗人以主父偃自比,“困不归”中含辛酸之情;“家人折柳”,即想象家人的望眼欲穿。C.“天荒地老无人识”以夸张手法表现马周有才华却“无人识”,最终冒犯皇帝的悲苦。D.全诗运用主客对话的方式:“吾闻”的“吾”指劝酒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16.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为劝酒之作,都含有怀才不遇之愁。《致酒行》结尾划线句与《将进酒》结尾三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的结论。(2)《礼记·大学》中,用“,”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用白描手法描写外貌,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的两句是:,。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放鹤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之巅,飞檐丹楹,____,为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放鹤亭南北长约10米左右,其名源于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因而得名。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苏轼常常带着宾客、僚史到放鹤亭来饮酒作赋,张山人“提壶劝酒”,也“惯作酒伴”,苏轼屡次大醉而归。苏张风雅和云龙山景相互映衬,____,对联“耸山颠、环烟霭,主读客饮东麓一亭翼;立坡田,翔云表,朝纵暮回西缺双鹤飞”可解其妙。鹤,乃古代贤士也。古有林逋“梅妻鹤子”之美谈,再有张天骥隐居之不仕之名。苏轼曾写过一篇《放鹤亭记》,除描绘了云龙山____的迷人景色外,还呈现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____的隐士形象。因此文脍炙人口,被选入《古文观止》,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闻名于世。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质朴优雅相辅相成变幻莫测超世绝伦B.古朴幽雅相得益彰变幻莫测超凡脱俗C.古朴幽雅相得益彰变换莫测超世绝伦D.质朴优雅相辅相成变换莫测超凡脱俗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放鹤亭南北长约10米左右,其名源于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B.放鹤亭南北长约10米,其名源于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因而得名。C.放鹤亭南北长约10米左右,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因而得名。D.放鹤亭南北长10米左右,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因而得名。20.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对联的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依我想来,人和书的关系,大抵可分为如下的四个阶段:①少年时看连环画的阶段,②,中年时读书范围广泛的阶段。由此,以后成了一个终生具有读书习惯的人。童年时不喜欢听故事的人极少。不喜欢听故事的儿童基本分为两类——一类不幸是先天的智障儿童;另一类属于天才儿童,自幼表现出对某方面事情异常强烈的兴趣,所以连对故事都不感兴趣了。一个孩子成了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其阅读兴趣会大大提升。于是,连环画成为他们与书籍产生亲密关系的媒介。少男少女看连环画的兴趣,往往会持续到十八岁以后。青年们的阅读兴趣,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向成人书籍。首先吸引他们的,大抵是文学书籍——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因人而异地受到他们的关注。青年是人生较长的年龄阶段。若他们在人生最宝贵的二十多年里,③由文学而转向了哲学、史学、政治学或其他人文社会学方面,往往会成为那些方面的学者。即使后来成了政治人士或走上了科研道路、艺术道路,二十多年里对读书这件事的热爱,肯定会使他们的事业和人生受益无穷。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所用的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B.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C.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D.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七、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者只关注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信息乌托邦》材料二: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皆至言也。——《曾国藩家书》上述材料能给发展中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A3.C4.这首诗写初晴和雨后两种状态下的西湖:初晴之下,水光潋滟;细雨之中,山色空蒙。不论哪种情况,西湖都很美,为了表现这个事理和感悟,诗人顿生妙想,把美女西施作为喻象,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得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哲理。这既是对西湖的看法和评价,更是具有普通意义的哲理,体现了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的特点。5.①要全面、准确、客观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吸收其中积极的、精华的部分,契合时代需要。②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思维优势,又要借鉴西方科学观念与认知方式。③与时俱进,既要继承好传统文化以道驭器,注重主要重大问题探究的特点,也要道器并重,充分发挥两者优势。【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3)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完全是一种消极无为的行为”错误。从原文“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来看,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并非“完全是一种消极无为的行为”,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C.“所以对宇宙的认识模糊而又笼统”错误。在追求真理和领悟时使用的是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而非对宇宙的认识模糊笼统。
D.“经验不足,不及东方人更从容”于文无据。原文的表述是“中国文化重直觉感悟、轻逻辑思维的传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较冷静、沉稳,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发展”,“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是中国文化的长处,不能说是西方人的缺点,文中在这一点上没有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中国文化重直觉轻逻辑这一思维的特点,使墨家和名家发展的理性逻辑思维没能成为中国文化主流”错误。从原文“墨家与名家(主要代表人物为惠施、公孙龙)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两汉魏晋以来,儒、道、释三家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的特点”可见,是文化主流形成了中国文化重直觉的特点,而非直觉的特点导致墨家和名家没能成为主流,选项强加因果。
故答案为: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关于儒家无为的的观点是:“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即儒家的“无为”指的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意思是:我若无为百姓自然归化;我若好静百姓自然端正。不能体现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B.“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意思是: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不能体现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C.“数詈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如果细密的渔网不放进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能体现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不能体现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故答案为: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把美女西施作为喻象,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得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哲理,这是对西湖的看法和评价,具有普通意义的哲理,是诗人的直觉思维。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由“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分析可知,要全面、准确、客观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吸收其中积极的、精华的部分,契合时代需要。
由“如钱穆所说:‘东方人好向内看,而西方人则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于逻辑的思想与理论,在中国不甚发展,中国人常爱在活的直接的亲身经验中去领悟。’”分析可知,中西方文化各有长处,亦各有短板,故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思维优势,又要借鉴西方科学观念与认知方式。
由“所以身正确的做法应是以道御器、道器并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满竞争的现代化建设中身发挥道文化的优势身驾取器物之用身引导人类役物而非役于物;道器并重就是道与器协力身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身形成互补互进的良性状态身促进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更好更快发展”分析可知,与时俱进,既要继承好传统文化以道驭器,注重主要重大问题探究的特点,也要道器并重,充分发挥两者优势。【答案】6.C7.B8.采用第一人称叙述:①缩短了读者与小说展示的生活的距离,给人听战斗英雄讲亲身经历的感觉,增强作品的真实性与感染力;②使小说的语言朴素、口语化,读来亲切、自然;③给作者的评论和抒情提供了方便,更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以讲故事的形式回忆,在读者与故事之间造成时间的距离,使读者既能沉浸于作品悲壮的氛围,又能对小说进行冷静的审美观照。9.①战争的残酷和斗争的艰巨凸显主人公的牺牲精神,使得小说的格调显得分外悲壮。小说将小陈置身于严峻考验时刻,让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血与火、生与死、同志与亲人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来。小陈的身上有种崇高、悲壮的美,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正义的力量。②小说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主要体现在小说始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尽管人物的处境险恶,斗争残酷,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但在这种悲壮的气氛中,带给人的却是振奋激昂、信心和力量,他们的身上充溢着一种面对困难和险恶而具有的无坚不摧的力量,面对凶恶狡猾的敌人而表现出的蔑视它、战胜它的英雄气概,面对死亡而大义凛然而视死如归的精神。【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人称作用的能力。叙述手法可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情节的设置等角度分析鉴赏。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答题。只要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视为正确答案。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恐惧害怕”错,依据原文“别打枪,别打枪”“小陈,你来看看,这是谁”“小陈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雪一样的苍白,站在沙丘上的原来是一个老大娘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等内容可知,小陈脸色苍白是因为痛苦、担忧和愤怒,而不是因为“恐惧”。
故答案为:C。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并为小陈家人牺牲埋下伏笔”分析错误。此处的环境描写不是为小陈家人牺牲“埋下伏笔”,而是“作了铺垫”。
故答案为:B。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人称作用的能力。文章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亲历了小说中的一切情节,是故事的讲述者,也亲自见证了老大娘、小佳等牺牲的过程,当敌人用“老大娘和小佳”威胁小陈时,小陈当时的情态、动作、语言等都是“我”亲眼所见,使小说的语言朴素、口语化,读来亲切、自然。
“小陈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雪一样的苍白”“小陈的苍白的脸色,突然变得火红,忽地端起枪来,就向着陈老五瞄准。可是,他的全身都在发抖,枪口在蓬蒿间闪闪地跳动,怎么也瞄不准”,这样使得文章内容真实可信,缩短了读者与小说展示的生活的距离,给人听战斗英雄讲亲身经历的感觉,增强作品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面对敌人拿亲人威胁,小陈“忽地端起枪来,就向着陈老五瞄准”,“我”极力劝阻,“小陈,冷静点。不要放枪,别打着你娘”,面对敌人的威胁、面对亲人的磨难,最终“小陈的冲锋枪响了”,这更加突出了小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有利于升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英雄的赞美和敬佩。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和亲历者,也是小说人物的见证者,以讲故事的形式回忆,在读者与故事之间造成时间的距离,使读者既能沉浸于作品悲壮的氛围又能对小说进行冷静的审美观照。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悲壮的格调和理想化色彩是把人物放在险恶严峻的环境中通过他们在生与死,血与火面前的举止抉择等一系列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更加突出了小陈的革命者的形象。
根据“打!不要听老五这老狗的话,打死这些强盗,打吧!孩子,朝我这里开枪!”“哥哥,打呀!打呀!快打呀!”“哥哥!你怎么停着?打呀!打呀!快朝着我打呀!”可知,“悲壮的格调”体现在小陈母亲和弟弟在他面前选择为了革命大无畏的牺牲,小陈亲眼目睹了自己至亲的死亡,从正面描绘了革命斗争环境的残酷艰难。战争的残酷和斗争的艰巨凸显主人公的牺牲精神,使得小说的格调显得分外悲壮。小说将小陈置身于严峻考验时刻,让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血与火、生与死、同志与亲人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来。小陈的身上有种崇高、悲壮的美,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正义的力量。
根据“小佳的话突然停住了,一转身扑在匪徒身上,夺下了一个手榴弹,高高地擎在头上,拉开了弦”“‘打!打!’小佳急速地喊道,‘打!给娘……’”等可知,理想化色彩指尽管小陈的至亲为了革命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在悲壮的气氛中充溢着面对困难无坚不摧,面对死亡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品质。尽管人物的处境险恶,斗争残酷,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献血和生命的代价,但在这种悲壮的气氛中,带给人的却是振奋激昂、信心和力量,他们的身上充溢着一种面对困难和险恶而具有的无坚不摧的力量,面对凶恶狡猾的敌人而表现出的蔑视它、战胜它的英雄气概,面对死亡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小说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主要体现在小说始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这种写作特点使人更能感受到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正义的力量。【答案】10.A11.C12.C13.①等到魏武帝攻克汉中,李特的祖先李武率领五百多家人归顺魏国,魏武帝任命他为将军,北方又把他们称作巴氏。②如果放走了他,张征恢复了元气,招收逃亡的人,其余的士兵再聚集到一起,那时想攻打他就不容易了。14.罗尚贪婪残暴;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救济百姓,礼贤下士,提拔人才,军政肃然。【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句式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李特,巴西宕渠人,他的祖先廪君是苗族的后裔。秦朝吞并天下,把巴西设置为黔中郡。等到魏武帝攻克汉中,李特的祖先李武率领五百多家人归顺魏国,魏武帝任命他为将军,北方又把他们称作巴氏,李特年轻时在州郡做事,被当时的人称为与众不同的人。元康年间,李特随着流亡的人准备到蜀地去,到了剑阁,两腿张开坐着叹息,回过头去看那些险要阻塞的地势说:“刘禅有这样险峻的地方,却被人俘虏,难道不是庸才吗?”和李特一同流亡迁移的人都对他感叹惊异。将到雨水季节,谷物还未成熟,流民无法筹集路费,就相互结伴到李特那里去,李特于是在绵竹城外构建大营,来安置流民。当时益州刺史罗尚贪婪残暴,成为百姓的祸患,而李特则和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救济百姓,礼贤下士,提拔人才,军政肃然。老百姓流传的歌谣说:“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罗尚的军队经常被李特的军队打败,于是在险要的地方设置围墙,沿着河水安扎营盘,从都安到犍为绵延七百里,与李特的军队相持。太安元年,李特自称益州牧,统领梁州、益州诸军事,改年号为建初,大赦境内。于是向张征发动进攻。张征依伏高山,占据险要,和李特相持多日。当时,李特和李荡分为两个大营,张征侦察到李特大营空虚,派步兵顺着山路攻击他,李特迎战失利,又被山险所困迫,众人不知道怎么办。罗准、任道都劝李特退兵,李特估计李荡必定会来救援,所以不同意。张征的军队来得渐多,山道非常狭窄,只可一两个人通过,李荡的军队不能前进,李荡对他的司马王辛说:“父亲在敌人包围之中,这是我以死效命的时候。”于是身穿重铠,手持长矛,高喊着向前冲去,凡挡道者必死,杀死十多人。张征的军队来救援,李荡的军队都拼死作战,张征军队于是被打败。李特主张放张征回涪陵,李荡与王辛进言说:“张征的军队连续作战,士兵伤残甚多,智勇都已穷尽,应当趁着他们溃败的时候便捉住他。如果放走了他,张征恢复了元气,招收逃亡的人,其余的士兵再聚集到一起,那时想攻打他就不容易了。”李特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又向张征发起进攻,张征溃败,突围而去。李特活捉了张征的儿子张存,后来因给张征发丧,又放了他。太安二年,建平太守孙阜引兵驻扎在德阳,李特派李荡阻挡孙阜。益州刺史罗尚派大军分多路攻击李特的大营,连战两日,李特的兵少,抵抗不住,大败而退,李特召集余下的士兵,迅速逃到新繁。罗尚的军队退去,李特又领兵追击,转战三十余里,罗尚派出大军迎战,李特全军溃败,罗尚杀死了李特及李辅、李远,将他们的首级送到洛阳。李特在位只有两年。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句意:于是身穿重铠,手持长矛,高喊着向前冲去,凡挡道者必死,杀死十多人。张征的军队来救援,李荡的军队都拼死作战,张征军队于是被打败。
“推锋”作“必死”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D;
“荡军”作“皆殊死战”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B。
故答案为:A。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句式的能力。A.正确。
B.无以,没有用来……的,句意:流民无法筹集路费;无以,没有用来……的,句意: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正确。
C.“特乃结大营于绵竹”,状语后置,正确语序:特乃于绵竹结大营,句意:李特于是在绵竹城外构建大营;“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于事敏而于言慎,句意: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句式不同”错误。
D.缘,沿着,句意:沿着河水安扎营盘;缘,沿着,句意: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故答案为: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退位”错误,由“罗准、任道皆劝引退”可知,是劝李特退兵,不是劝其退位。
故答案为:C。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及”,等到;“克”,攻克;“号”,称作;
(2)“若”,如果;“舍”,放;“养病”,恢复元气;“亡”,逃亡的人;“图”,图谋,打算,意译为“攻打”。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需要分析罗尚和李特采用的治民策略,首先圈定答题区间在第二段的二、三句。然后筛选出相对应的内容即可。
由“时益州刺史罗尚贪残”可知,罗尚贪婪残暴;
由“特与蜀人约法三章”可知,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由“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可知,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救济百姓,礼贤下士,提拔人才,军政肃然。【答案】15.C16.(示例)《致酒行》结尾,李贺虽然感叹自己有迷失的魂魄,无法召回,但还是相信雄鸡一声则天下大亮,年轻人应当心怀凌云壮志,不必总是唉声叹气。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要求抒展抱负的心情。《将进酒》结尾,李白大声呼喊,要将手中名贵宝物都换成美酒,与友人一起排遣心中之愁。表现了诗人在穷愁之境中狂放不羁的心情(慷慨豪迈、纵情享乐之情亦可)。【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最终冒犯皇帝的悲苦”错。“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意思是“借纸上几行奏章,直接向皇帝进言,博得了皇帝垂青”,没有冒犯皇帝,更无所谓悲苦,本诗表达其虽备受挫折但凌云之志不改之意。
故答案为:C。16.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致酒行》结尾几句意思是,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但我深信雄鸡一叫,天下必大亮。年轻人胸中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作者直抒胸臆,“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天下白”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谁念”句,既是自我激励,也是一种对诗人以前的批判。总体展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将进酒》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尔”,口气很大;而且具有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可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表现了诗人在穷愁之境中狂放不羁的心情。17.【答案】(1)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尘满面;鬓如霜【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齐、尘、鬓。
故答案为: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⑵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⑶尘满面鬓如霜【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答案】18.B19.D20.①字数相等:上下句都是15字;②结构一致(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例如“耸山颠”与“立坡田”都是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结构;③词性相同:如动词“耸”对动词“立”;④仄起平收:“翼”为仄起,下“飞”是平收;⑤内容相关:描绘内容与放鹤亭有关。【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对联的能力。要注意对联的特点: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处,“质朴优雅”,朴实,优美雅致。“古朴幽雅”,质朴而有古代的风格,清静而风景优美。
此处语境结合“飞檐丹楹”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购销合同案例
- 图书出版合作协议书格式
- 汽车抵押借款合同协议书示例
- 个人合伙协议书格式
- 2024智能化工程维修合同
- 房地产抵押合同常见条款
- 教师临时雇佣合同
- 2023年高考地理重点难点考点通练-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原卷版)
- 工厂合作伙伴意向书
- 各类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 集体荣誉感主题教育班会
- HG-T 2006-2022 热固性和热塑性粉末涂料
- 金融调解中心可行性报告
- 医学检验技术生涯规划报告
- 2024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横山煤电限公司招聘46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2.3.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2024年大学试题(管理类)-应急管理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培训
-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与路径
- 安全使用家用电器教案活动
- 全球血管内冲击波行业白皮书 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