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思想家认为客观现实是个虚实结合的世界,所以反映为艺术,也应该虚实结合,才有生命。思想家还认为艺术要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才能创造美的形象。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的思想。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清人笪重光《画荃》说,“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些话也是对于虚实结合的很好说明。艺术通过逼真的形象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即用可以描写的东西表达出不可以描写的东西。我们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三岔口》这出京戏,并不熄掉灯光,但夜还是存在的。这里夜并非真实的夜,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虚构的黑夜,是情感思想中的黑夜。这是一种“化景物为情思”。诗人欧阳修有首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这里情感好比是水,上面飘浮着景物。一种忧郁美丽的基本情调,把几种景致联系了起来。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于是成就了一首空灵优美的抒情诗。《诗经·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五句堆满了形象,非常“实”,是“镂金错采、雕绩满眼”的工笔画。后二句是白描,是不可捉摸的笑,是空灵,是“虚”。这二句不用比喻的白描,使前面五句形象活动起来了。没有这二句,前面五句可以使人感到是一个庙里的观音菩萨像。有了这二句,就完成了一个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人形象。以上所说化景物为情思、虚实结合,在实质上就是一个艺术创造的问题。艺术是一种创造,所以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清代画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这就是说,艺术家创造的境界尽管也取之于造化自然,但他在笔墨之间表现了山苍木秀、水活石润,是在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的,世界上所没有的新美、新境界。凡真正的艺术家都要做到这一点,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都必须有新的东西、新的体会、新的看法、新的表现,他的作品才能丰富世界,才有价值,才能流传。(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材料二:中国传统美学一方面否定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另一方面又否定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那么,“美”在哪里呢?中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谓“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包括各种审美形态)。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中国传统美学认为,“情”“景”的统一乃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但是这里所说的“情”与“景”不能理解为互相外在的两个实体化的东西,而是“情”与“景”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如果“情”“景”二分,互相外在,互相隔离,那就不可能产生审美意象。离开主体的“情”,“景”就不能显现,就成了“虚景”;离开客体的“景”,“情”就不能产生,也就成了“虚情”。只有“情”“景”的统一,所谓“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才能构成审美意象。朱光潜吸取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朱光潜在《论美》这本书的“开场白”就明白指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他在《论文学》这本书的第一节也指出: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在《诗论》一书中,朱光潜用王国维的“境界”一词来称呼“美”的本体。他说:“比如欣赏自然风景,就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就另一方面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两种貌似相反实则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们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他说的“诗的境界”则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意象”。朱光潜在《诗论》中还强调,“诗的境界”(意象)是每个人的独特的创造,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宇宙中事事物物常在变动生展中,无绝对相同的情趣,亦无绝对相同的景象。情景相生,所以诗的境界是由创造来的,生生不息的。(摘编自叶朗《美学原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中的虚实结合不是“虚”和“实”的二分组合,而是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用逼真的形象表现内在的精神。B.如果《诗经·硕人》没有后两句的“虚”,前五句便只是形象的堆砌,尽管描写细腻工致,却不能创造出空灵的艺术美。C.意象是美的本体,是“情”与“景”的交融贯通、和谐共生。如果没有“情”与“景”的统一,就没有审美意象。D.朱光潜认为,文艺源于现实世界又高于现实世界,反映现实人生又超越现实人生,艺术世界比现实人生更纯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的论述对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本质相同,但论述角度不同,材料一为艺术创作,材料二为艺术欣赏。B.材料一主要用丰富的例子、通俗的语言阐明抽象的美学问题;材料二善于引用美学理论对观点进行多层次阐发。C.艺术创作之所以要化实为虚,是因为艺术是一种创造。艺术家要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新美,作品才有价值。D.月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短歌行》《赤壁赋》《虞美人》中月的寄寓不同,这体现了审美意象的独创性。3.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最符合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的一项是()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福建莆田诗人林韫林在山东道上作诗云:“老树深深俯碧泉,隔林依约起炊烟。再添一个黄鹂语,便是江南二月天。”有人依此绘一便面(扇面),韫林曰:“画固好,但添个黄鹂,便失我言外之情矣。”请结合材料一,从虚实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梁晓声马赛夏季的阳光将周蓉的脸晒成了古铜色,那是令大部分法国女性特别欣赏,令大部分法国男人着迷的一种肤色。每天上班,她都要对着镜子仔细将头发盘起,绝不允许有一丝乱发。她那么认真不仅是出于爱美之心,也是职业使然。法国人对职业女性的仪表要求非常苛刻,着装打扮随便不但会令服务对象不悦,有时甚至会遭到理直气壮的投诉。周蓉很在乎自己作为职业女性能否给人以自信而美好的印象——确切地说,能否给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女人那种印象。她很敏感于普通法国人怎么看中国人,更敏感普通法国女人怎么看中国女人,怎么看中国职业女性。她经常觉得,自己其实也是中国职业女性的形象使者。她也常常自嘲想法的可笑,有时又骄傲自己所吸引的目光,特别是法国女人的目光。法国人对青年的衣着很宽容,多数法国男女青年比较偏爱休闲装,穿休闲装上班司空见惯。但对三十五岁以上职业女性的衣着打扮,不论法国男人还是女人,都以相当挑剔的眼光看待。走在街上,周蓉仍像当年是大美人儿时那样引起很高回头率,往往还是青年男女们的。不是因为她仍有多么美,而是因为她那略显忧郁又高傲的气质。她的神情经常略显忧郁,也是必然的。她内心高傲的理由却是,在近十二年里,她几乎使自己成为法国文学的忠实守望者了。她头脑里吸收的关于法国文学的知识和见解,已非一般法国人所能相比。有时,她甚至会感到一种寻找不到交流对象的孤独。一次,在从马赛前往里昂的列车上,她碰巧与一位老先生并坐在一起。对方见她在读乔治·桑的小说集,忍不住问了一句:“您为什么读这样的书?”那是她从旧书摊上以极少的钱买的。她微笑着说:“有趣。”于是,两人之间开始了热烈的对话——“乔治·桑从没写过多么有趣的小说,她过时了!许多法国青年已经根本不知道她的名字了。”“对于我,她并没有过时,我也不是法国青年。”“但是,她的小说究竟有什么吸引您呢?”“我觉得,她如同法国的一副假面具。法国以及法国文学,在古典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与现代派潮流的影响之间至今无所适从,这种矛盾心理最早反映在乔治·桑身上和她的小说中。她想做贵族客厅里的沙龙女王,又想做现代派的弄潮儿。她确定不了自己究竟应该怎样,便以奇装异服和荒唐行径来减压,捎带戏弄一下关注她的人。如今的世界也处于继承传统和迎合现代的矛盾之中,只不过世人已经麻木,不像乔治·桑那么敏感罢了。”“您是哪国人?"“中国人。”“您怎么会是中国人呢?”“我怎么不可以是中国人呢?”“您肯定有一部分欧洲血统!我们法国的,或者英国的、德国的?丹麦的、希腊的?我想我猜对了,您的侧面具有一种希腊女性特有的美感……”对方是位斯文的老先生,但强烈的好奇心使他的表现有些唐突。二零零一年,不论公费还是自费到法国的中国大陆人尚十分有限,能在马赛或里昂见到的则更少,这使普通法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大抵是衣着刻板、反应迟钝、表情迷惘、唯唯诺诺,这些形象大多来自早期电视新闻画面和外国电影。中国女人则要么贫穷愚钝、可怜兮兮,要么是珠光宝气、俗不可耐。法国老先生从没遇到过像周蓉那样气质不凡又有独立思想的中国女性,他接着追问道:“也许我理解错了——您来自台湾吧?”“不,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大陆人。我是大陆工人的女儿,一位农民的孙女。”周蓉有些不悦,感觉遇到了挑衅。这时,列车停在了一个小站。老先生又腼腆地问:“最后一个问题,您是从事什么……”“对不起,我该下车了。”周蓉以为又碰上了一个执着的追求者,干脆起身往车门走。“请等一下……”,对方追到了车门口,送给她一张自己的名片。“我只不过希望与您联系……”她已下车,车轮滚动了。她低头一看名片,方知对方是一所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她曾想主动联系他,心存几分也许会通过他在大学里谋到一个职位的闪念,但那念头随即很快打消。女儿就要毕业,她对中国的思念强烈无比,归心似箭。后来,那位法国文学教授的名片被她弄丢了。每次面对镜子,她都会对镜中的自己感到无法言表的陌生——不仅因为曾经的一头乌发日渐银丝缕缕,眼角日渐细密的鱼尾纹,还因为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女性,恰恰是在近似于流亡国外的十二年里,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过去在国内,她当然也明白此点,但从未像在法国十二年里这么感受强烈。(摘编自中国青年出版社《人世间》下部第四章)【注释】周蓉原是国内知名教授,前夫私自把女儿带到了法国,周蓉只身来到法国,历经重重困难找到女儿后,却在办理回国的签证时受阻。为了陪伴女儿,她只好留在法国,成为一个为了谋生而到处漂泊的“移民”。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周蓉之所以注重自己的外貌和着装,根本原因是她爱美、敏感,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B.对于自己是中国职业女性的形象使者这一想法,周蓉自嘲其可笑,表明她认识到了自己的虚荣。C.老先生认定周蓉有欧洲血统,除了因周蓉的才貌特点,还跟他作为西方人的文化优越感有关。D.小说插入了法国人对中国女性的刻板印象的内容,侧面表现了周蓉在法国谋生的艰难。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蓉对法国文学的见解超过了一般的法国人,有时会产生无人交流的孤独感,这为下文与老先生的热烈对话作铺垫。B.周蓉由乔治·桑的矛盾心理谈到世界的矛盾,照应了上文她对法国文学的了解,也体现了她作为知识女性的洞察力。C.周蓉和老先生对乔治·桑小说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分歧,这个分歧把小说的情节推向高潮,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D.小说将周蓉置身于异国的背景中,采用全知视角进行叙述,有利于读者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主人公。7.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镜子”,请分析其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人世间》代表了梁晓声创作的现实主义高度,体现了他浓浓的家国情怀。请简要分析这种家国情怀在文中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二)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运:运用 B.自贼者也贼:伤害C.不夺不餍餍:满足 D.薄税敛,深耕易耨薄:减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王,一指已故君王,一指古代圣王。文中指尧、舜、禹、汤、文、武等几位圣王。B.“利吾家”的“家”指家庭,与《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家”相同。C.万乘,即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D.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用以谦称自己,文中是梁惠王自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B.对于梁惠王想要求利的问题,孟子并未直接回应,而是从大夫、士和老百姓的心理出发,从侧面阐明求利对国家的害处。C.材料二孟子批评那些不施行“仁政”的君王,实际上也指出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D.两则材料均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材料一侧重从人性的角度证明其合理性,材料二从治国的角度论证其可行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庭坚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注释】作此诗时,黄庭坚贬谪戎州(今四川宜宾)。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前韵”,指依前一首诗的韵作诗。这首词是黄庭坚在宴席上与眉山隐士史应之相互酬唱之作。B.“风前横笛斜吹雨”中的“风雨”与苏轼《定风波》“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意蕴不同。C.“身健”“加餐”“舞裙”“歌板”是诗人勉励众人保养行乐之辞,也写出了宴席热闹欢快的场景。D.“黄花”“白发”色彩明快,相互映衬,照应上阕的“簪花”。赏菊、簪菊是重阳旧俗,寄寓丰富。15.有人认为,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狂士”形象,其“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们常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勉励读书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坚毅的品格。(2)在《将进酒》中,“,”成功地塑造了诗人自信、豪迈、洒脱的形象。(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的“,”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时心中有怨气。文中“,”揭示了屈原“生怨”的直接原因。(5)在高适的《燕歌行》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矛头直指汉将的是“,”。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文学要对话世界,要学习人类的先进思想艺术成果,更要传承历史悠久的精神血脉。就像鲁迅所言:“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走向传统文化,接续儒家命脉,让许多当代作家走向历史深处。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在对儒家文化价值的开掘上收获颇丰。而论及当代山东文学,就不能不说到张炜。张炜被称为“一生都在行走”的作家。一方面,他走遍胶东大地,足迹所至,皆有华章;另一方面,他对传统文化①,践行一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问世的、在文坛产生重大影响的《古船》的主人公隋抱朴的许多行为显示出骨子里的儒家的仁爱与担当。每当村子里的粉丝厂面临“倒缸”危机,行将给村民造成经济损失时,他都会出面“扶缸”,②。张炜越是前行,越是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③,也日渐沉醉其中。他表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信念,要用一生去落实和践行。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十分奇怪。B.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C.像你这样博学善谈的人应该去当主持人,窝在这里着实可惜。D.他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样,迫不及待地拿出用纸包着的东西。19.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梦天”提供了独特的功能,与问天实验舱不同,“梦天”的气闸舱不再作为航天员出舱使用,而是①。在这之前,一般是通过航天员“出舱带货”进行舱内外货物的转移、安装,但这种方式往往会受到航天员出舱次数、载荷数量与大小的限制,而且航天员频繁进行出舱活动还将面临空间环境中更为复杂的安全考验。货物气闸舱采用“内舱门+外舱门”双门设计:通往工作舱的内舱门,是隔离舱内与舱外空间环境的关键设备;②,则是货物通往舱外的出舱口。为了保障航天员在轨安全,内外两道舱门不会同时开启。应用货物气闸舱之后,航天员将不再需要穿舱外航天服送载荷出去或接回,③。“梦天”的气闸舱就像“国际货运港口”,接受着空间站货物、载荷等进出舱的任务,是空间站重要的一项能力创新。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句是()A.“梦天”的气闸舱就像“国际货运港口”,接收着空间站货物、载荷等进出舱的任务,是空间站重要的一项能力创新。B.“梦天”的气闸舱就像“国际货运港口”,承担着空间站货物、载荷等进出舱的任务,是空间站一项重要的能力创新。C.“梦天”的气闸舱就像“国际货运港口”,接收着空间站货物、载荷等进出舱的任务,是空间站一项重要的能力创新。D.“梦天”的气闸舱就像“国际货运港口”,承担着空间站货物、载荷等进出舱的任务,是空间站重要的一项能力创新。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七、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英国纪录片《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播出首集,讲述的是最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王导演认为,中国也应该有这样的纪录片,尤其是关于科学家的纪录片,让更多杰出但不为人知的科学家走向台前。王导演的纪录片邀约却遭到许多科学家的拒绝。顶尖物理学家潘院士表示,科学家的战场不在台前而在幕后,哪怕不为人知,也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研究。对于王导演和潘院士的观点,你不赞同谁的观点?请给他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理由。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明确收信人身份,统一以“智明”为写信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A3.A4.①前两句风景是“实”,后两句由风景引起的联想和想象(情思)是“虚”,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②在画中添了个黄鹂,就把诗人的情思如实画出来,以实为实,不能动人,就失去了“言外之情”。【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读懂题目“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的含义,分析选项中情和景的结合方式,对比选择合适的即可。
(4)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及理解能力。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1.D:艺术世界比现实人生更纯粹,错误。【材料二】第三段: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故答案为:D2.A:材料一为艺术创作,材料二为艺术欣赏,错误。两则材料都主要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论述。
故答案为:A3.【材料二】第四段:比如欣赏自然风景,就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就另一方面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两种貌似相反实则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们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
A翻译为: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即景生情,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
B翻译为: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会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直流到天明。因情生景,风景随心情而变化生长。
C翻译为: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因情生景,风景随心情而变化生长。
D翻译为: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因情生景,风景随心情而变化生长。
故答案为:A4.【材料一】第一段:思想家认为客观现实是个虚实结合的世界,所以反映为艺术,也应该虚实结合,才有生命。思想家还认为艺术要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才能创造美的形象。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的思想。第二段: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第八段:艺术是一种创造,所以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材料二】第一段:“美”在意象。这些其实都在强调欣赏要通过虚拟,通过想象去感悟。本来看到韫林的诗,人们会联想这首诗的绝美意境。可是旁边有幅画了,人们就不会再去设想这首诗真正的美景。太直白,让人失去探索的想法,这首诗也就失去了朦胧美了,所以韫林说:“画固好,但添个黄鹂,便失我言外之情矣。
故答案为:①前两句风景是“实”,后两句由风景引起的联想和想象(情思)是“虚”,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②在画中添了个黄鹂,就把诗人的情思如实画出来,以实为实,不能动人,就失去了“言外之情”。【答案】5.C6.C7.①小说开头通过照镜子,表现了周蓉对自己仪表的重视,引出下文;②结尾出现镜子,写出周蓉日渐衰老,“流亡”异国之久。③通过镜子写出了周蓉外在形象的美好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及爱国的深情。8.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周蓉的塑造来表现家国情怀。①周蓉在意外国人如何看待自己,体现了她对中国人、中国职业女性形象的珍视和维护;②当教授质疑周蓉的身份时,周蓉感到不快,体现了她作为中国人自尊,她对中国工人、农民的后代的身份的认同;③周蓉想通过教授在大学谋职的念头瞬间打消,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归国,表现了对祖国的爱。④周蓉“流亡”法国多年,她对祖国的思念不淡反浓,她比在国内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与祖国骨肉难离的情感。【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小说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从艺术手法(衬托环境;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做铺垫)、揭示或深化主题、读者体验等角度分析。
(4)本题考查小说家国情怀体现。其实是考查文中如何体现对于国和家的态度,同时在文章找到情感倾向的句子、人物事件及作者评价等句子,分析概括即可。5.A.:根本原因是她爱美、敏感,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错误。第二段原话:周蓉很在乎自己作为职业女性能否给人以自信而美好的印象——确切地说,能否给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女人那种印象。
B:周蓉自嘲其可笑,表明她认识到了自己的虚荣,错误。第三段:她经常觉得,自己其实也是中国职业女性的形象使者。自嘲自己其实不是中国职业女性。
C:正确
D:侧面表现了周蓉在法国谋生的艰难,错误。“您怎么会是中国人呢?”“也许我理解错了——您来自台湾吧?”这些问话其实是法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不是说她谋生艰难。
故答案为:C6.C:对乔治·桑小说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分歧,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错误。老先生所说“无趣”过时”是法国青年的看法,老先生欣赏周对乔·治桑的见解。主题是表现周蓉爱国之心。
故答案为:C7.①第二段:每天上班,她都要对着镜子仔细将头发盘起,绝不允许有一丝乱发。她那么认直不仅是出于爱美之心,也是职业使然周蓉很在乎自己作为职业女性能否给人以自信而美好的印象一确切地说,能否给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女人那种印象。写周蓉对着镜子整理仪表,表现她对自己仪表的重视,引出下文。
②第二段:周蓉很在乎自己作为职业女性能否给人以自信而美好的印象——确切地说,能否给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女人那种印象。写周蓉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及爱国。
③第四段:她内心高傲的理由却是,在近十二年里,她几乎使自己成为法国文学的忠实守望者了。写周蓉在法国很多年了。
④第四段:走在街上,周蓉仍像当年是大美人儿时那样引起很高回头率,往往还是青年男女们的。不是因为她仍有多么美,而是因为她那略显忧郁又高傲的气质。她的神情经常略显忧郁,也是必然的。写周蓉外在形象较好。
⑤结尾:每次面对镜子,她都会对镜中的自己感到无法言表的陌生——不仅因为曾经的一头乌发日渐银丝缕缕,眼角日渐细密的鱼尾纹,还因为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女性,恰恰是在近似于流亡国外的十二年里,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过去在国内,她当然也明白此点,但从未像在法国十二年里这么感受强烈。写周蓉在法国很多年,也老了。
故答案为:①小说开头通过照镜子,表现了周蓉对自己仪表的重视,引出下文;②结尾出现镜子,写出周蓉日渐衰老,“流亡”异国之久。③通过镜子写出了周蓉外在形象的美好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及爱国的深情。8.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周蓉的塑造来表现家国情怀。
①第二段:周蓉很在乎自己作为职业女性能否给人以自信而美好的印象一确切地说,能否给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女人那种印象。第三段:她很敏感于普通法国人怎么看中国人,更敏感普通法国女人怎么看中国女人,怎么看中国职业女性。她经常觉得,自己其实也是中国职业女性的形象使者。写周蓉很看重自己在法国人眼中的形象,表现了她对中国人、中国职业女性形象的维护。
②第二十段:“不,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大陆人。我是大陆工人的女儿,一位农民的孙女。”周蓉有些不悦,感觉遇到了挑衅。写周蓉面对教授的质疑感到不快,这是对她作为中国人的侮辱,写她对中国工人、农民的后代的身份的认同。
③第二十六段:她低头一看名片,方知对方是一所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她曾想主动联系他,心存几分也许会通过他在大学里谋到一个职位的闪念,但那念头随即很快打消。女儿就要毕业,她对中国的思念强烈无比,归心似箭。写周蓉曾想利用这个教授谋利,但是女儿即将毕业,马上她们就可以回国了。写她对祖国的爱和思念。
④结尾段:恰恰是在近似于流亡国外的十二年里,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写她对祖国的爱。
故答案为: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周蓉的塑造来表现家国情怀。①周蓉在意外国人如何看待自己,体现了她对中国人、中国职业女性形象的珍视和维护;②当教授质疑周蓉的身份时,周蓉感到不快,体现了她作为中国人自尊,她对中国工人、农民的后代的身份的认同;③周蓉想通过教授在大学谋职的念头瞬间打消,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归国,表现了对祖国的爱。④周蓉“流亡”法国多年,她对祖国的思念不淡反浓,她比在国内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与祖国骨肉难离的情感。【答案】9.A10.C11.B12.B13.①不是因为想跟小孩的父母结交拉关系,不是因为想在乡人朋友里博取声誉。②如果能够扩充这四端,足够用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扩充这四端,不足够来侍奉自己的父母。③从来没有讲仁德的人却抛弃自己的父母的,从来没有讲道义的人却轻慢自己的君王的。【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附参考译文】(一)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节选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二)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么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不会满足的。从来没有讲求仁德的人却抛弃自己的父母的,从来没有讲求道义的人却轻慢自己的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死在那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土地方圆百里的小国也能够统治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攻打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9.A翻译为: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运:运转。
故答案为:A10.例句翻译为: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攻打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壮者以暖日修其孝忠信”为完整句子,排除AB。“入以事其父兄”和“出以事其长上”句式对称,“长上”后断句,排除D。
故答案为:C11.B:利吾家,翻译为:使我的封邑有利。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少小离家老大回,翻译为: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家:家庭。
故答案为:B12.B:孟子并未直接回应,错误。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翻译为:“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直接回应。
故答案为:B13.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所以、内交、要誉、乡党、充、保、事、遗、义、后”。所以:的原因。内交:结交。要誉:谋取名誉。乡党:乡人。充:扩充、充实。保:安定、保全。事:侍奉。遗:抛弃。义:讲道义。后:轻慢、总慢。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不是因为想跟小孩的父母结交拉关系,不是因为想在乡人朋友里博取声誉。②如果能够扩充这四端,足够用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扩充这四端,不足够来侍奉自己的父母。③从来没有讲仁德的人却抛弃自己的父母的,从来没有讲道义的人却轻慢自己的君王的。【答案】14.B15.①举止狂放:上阕后两句与下阕“舞裙”“歌板”写出了词人的醉酒簪花、倒戴冠帽、歌舞清欢狂放不羁的行为。②内心狂傲:下阕“付与时人冷眼看”,表达了词人对世俗的蔑视与激愤。【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人物形象分析。读懂古诗含义,找到人物言行举止、态度观点或评价的句子,分析归纳“狂”的具体内容即可。
【译文】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头上。
要趁着身体健康努力加饭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尽情欢乐。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兀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14.B:风雨意蕴不同,错误。风前横笛斜吹雨,翻译为: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此诗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作者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作者胸中的苦闷和激愤。风雨:既指自然的风雨,也指人生(仕途)的风雨。
也无风雨也无晴,翻译为: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天已晴了,回顾来程中所经风雨,自有一番感触。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早已惯见,毋用怀疑;宦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定何时能有转圜必定有雨过天晴的遭际。风雨:既指自然的风雨,也指人生(仕途)的风雨。
故答案为:B15.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翻译为: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警在头上。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翻译为: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几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换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表现了作者历经坎坷而依然故我的高姿与意志。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故答案为:①举止狂放:上阕后两句与下阕“舞裙”“歌板”写出了词人的醉酒簪花、倒戴冠帽、歌舞清欢狂放不羁的行为。②内心狂傲:下阕“付与时人冷眼看”,表达了词人对世俗的蔑视与激愤。16.【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5)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解析】【分析】注意对句子的理解和易错字:弘毅、材、复、逸豫、谤、帐故答案为:(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5)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明确考试的篇目,对句子准确理解,做题时留意诗歌的出处以及语境,这需要平时多积累,重要的一点避免易错字。【答案】17.不离不弃(或“情有独钟”“寄予深情”);化险为夷(或“力挽狂澜”);博大精深18.C19.【示例1】《古船》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问世,它在文坛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主人公隋抱朴的骨子里有儒家的仁爱与担当,这体现在他的许多行为中。【示例2】《古船》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问世,在文坛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主人公隋抱朴的许多行为显示出骨子里的儒家的仁爱与担当。【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2)本题考查对词义的把握能力。
1、要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
2、注意运用的对象。
3、注意范围的大小。
4、注意程度的轻重。
5、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3)本题考查考生的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的关键就是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作为一个独立的短句,然后将句子的修饰部分,如定语、状语等改写为独立的短句,然后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这些短句即可。17.①由“践行一生”可知张炜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可填“不离不弃”或“情有独钟”“寄予深情”。不离不弃:意思是永远在身边,永不分离,永不抛弃。情有独钟:意思是是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寄予深情:把深厚的感情寄予其上。②由“面临‘倒缸’危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装修垃圾清运合同范本
- 2024年废弃物处理爆破合同
- 2024家庭保姆用工合同版
- 2024年商场室内LED广告屏购销合同
- 2024年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与验收合同条款
- 二手房产买卖合同协议模板
- 2024年简化版购房合同协议
- 各类维修合同范文集成
- 合同诉讼时效问题
- 2024版店铺合租合同样本
- 2024年企业数据存储与安全服务合同
- 2022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江苏省泰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家长会教学课件
- 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风险管理手册
- 静脉曲张的护理查房课件
- 广东省邮政公司招聘202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52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4年消防宣传月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年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手册15例
-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