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铁站区间隧道工程爆破方案_第1页
轨道交通地铁站区间隧道工程爆破方案_第2页
轨道交通地铁站区间隧道工程爆破方案_第3页
轨道交通地铁站区间隧道工程爆破方案_第4页
轨道交通地铁站区间隧道工程爆破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轨道交通九号线一期工程PPP项目(12标段)xx大道站~xx路站区间隧道工程爆破施工方案xx市爆破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基本情况 12.2工程地质条件 23、施工管理部署 33.1组织建立项目部 33.2爆破作业单位组织机构 34、爆破设计施工方案选择 34.1隧道爆破 34.2基坑爆破 134.3风井爆破 154.4隧道掘进爆破施工工艺 164.5爆破施工安全措施 185、总体安全施工措施 235.1安全施工措施 235.2地震波危害的控制 255.3个别飞散物的安全控制 266、施工机具及器材 287、爆破施工组织 297.1爆破施工管理机构 297.2施工组织 307.3警戒与起爆 318、安全管理组织 338.1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 338.2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348.3施工安全其他注意事项 349、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359.1文明施工 359.2环境保护 3510、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 3610.1预防措施 3610.2应急处理措施 3610.3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3710.4民爆物品丢失、被盗应急处理措施 3810.5通风措施 3811、事故安全应急预案 4011.1、事故应急响应 4011.2、应急资源 4111.3、预案启动 4111.4、应急措施 4111.5、安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 4711.6、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和物资 4711.7、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4711.8、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4811.9、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4811.10、应急救援预案的终止和恢复 501、编制依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笫466号)《爆破作业单位资质条件和管理要求》(GA990-2012);《爆破作业项目管理要求》(GA991-2012);《xx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渝建发〖2012〗153号)xx大道站至xx路站隧道工程设计图纸地勘资料施工现场调查资料2、工程概况2.1工程基本情况xx轨道交通九号线(高滩岩站--花石沟站)总长40.454km,计划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为高滩岩站至回兴站,线路长32.294km,二期工程回兴站至花石沟站,线路长8.16km。本标段为一期工程12标段——xx大道站~xx路站区间(以下简称为服宝区间),该标段位于xx市渝北区,线路从xx大道站引出,沿市政道路xx大道到达九号线与十五号线换乘站xx路站。服宝区间起止里程为CK28+614.244~CK30+327.858,区间全长为1713.614m。根据沿线地质条件以及线路埋置深度,区间全线为暗挖段,采用复合式TBM法和钻爆法施工,其中TBM段起止里程为CK29+277.650~CK30+312.858,长度为1035.208m;钻爆段起止里程为CK28+614.244~CK29+262.350,长度为648.106m。区间全线均为单洞单线隧道。该段隧道埋深约55~70m,围岩主要为砂质泥岩及砂岩,岩体呈中等风化状态,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隧道为深埋隧道,围岩级别为IV级,开挖高度和宽度均约7m。区间两端相接车站xx大道站采用明挖法施工,xx路站采用钻爆法施工。xx大道站位于渝北区食品城大道和xx大道交界位置,呈南北向,车站设计里程为右CK28+212.769~右CK28+574.644,全长361.875m,其轨面设计高程为263.79m,为地下2~4层岛式车站,框架结构,宽23.30m,高12.8~25.4m,设计结构底板标高262.3m,拟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开挖形成的矩形基坑边坡高度15.7~31.0m;除主体结构外,车站还包括1~3#风井、1~4#出入通道和1、2#紧急疏散楼梯等附属结构,根据设计方案,车站附属结构分布于主体结构两侧,均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开挖形成的条形基坑边坡最大高度22.9m。2.2工程地质条件2.2.1地层岩性工程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冲积土、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新田沟组(J2x)岩层。各地层岩性特征依新老顺序简述如下:1)第四系覆盖层⑴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拟建线路主要沿城市主干道行进,人工填土基本上以素填土为主,少量杂填土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和厂区之中,分布范围较小。素填土多为紫褐色,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块石含量25~45%,粒径200~1000mm,碎石含量10~30%,粒径20~200mm,结构一般稍密~中密,稍湿;杂填土多呈杂色,以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为主,结构一般呈稍密状,稍湿,厚度0.5~31.5m。2)侏罗系中、下统⑴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为一套强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岩建造,由砂岩——泥岩不等厚的正向沉积韵律层组成。砂岩:灰色~紫灰色,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及粘土矿物,多为钙质胶结,局部为泥质胶结,岩质硬,岩体完整性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3\*ROMANIII~IV级。砂质泥岩:以紫红色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4\*ROMANIV~Ⅴ级。沿线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一般1.2~2.0m。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2.2.2水文地质条件xx市轨道交通九号线一期工程沿线主要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第四系覆盖层一般厚度较小,沟谷地段覆盖层厚度较大;基岩为砂岩和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含水微弱。地下水的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为大气降水、地面池塘水体渗漏及城市地下排水管线渗漏补给。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2.2.3爆破施工环境条件本区间隧道主要位于城市道路和建构筑物下方,拟建隧道与建构筑物距离较远,且隧道埋深一般较大,对地面建筑影响较小。3、施工管理部署3.1组织建立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总工程师1人,副经理1人、项目总经1人、质量总监1人、安全总监1人。项目经理部职能部门优化设置为七部一室,负责管理项目各工区施工作业队。项目经理部下设七部一室,即:技术研发部、工程计划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环境部、商务合约部、物资设备部、对外协调部、综合办公室。3.2爆破作业单位组织机构爆破设计施工方案选择4.1隧道爆破选择设计施工方案必须明确隧道围岩等级、施工沿途现有建筑物结构特征和安全距离,并设计相应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4.1.1施工技术要求(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标准及规范操作,确保市政道路上的行人、车辆及周边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安全;同时要保护周围环境免受施工引起的过度污染,兼顾周围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免受爆破的干扰,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等相关规定,采用电爆网路作业施工时,起爆时,应对爆区的杂散电流进行安全测试(杂散电流值应小于30mA),以满足爆破安全规程要求。(3)为防止爆破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构)和设施造成危害,确保安全及周边民众稳定工作。聘请有资质的爆破地震效应监测单位对爆破施工进行全程跟踪监测;严格控制振速,根据振动监测反馈数据,及时优化爆破参数,指导施工。(4)隧道爆破施工必须在确保高质量的隧道开挖断面和进尺的同时,将爆破震动控制在尽可能小,以保证地表及建筑物的安全并少扰民。为此,爆破必须满足如下要求:①爆破振动、爆破噪音等爆破公害控制在爆破安全规程要求之内,其中对于爆破断面周边受保护建筑物和构筑物,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2cm/s之内;②炮眼利用率高,无过大超挖和欠挖。为了有效控制隧道开挖时的超欠和达到预期循环进尺,本方案采用工程类比法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为了减轻对围岩的扰动以达到理想的爆破效果,要求根据现场监测的数据和围岩实际情况,及时修改爆破参数,优化爆破施工组织设计。4.1.2设计施工方案选择(1)设计参数选取①雷管及延时时间的选择在爆破施工作业中,最大段装药量是控制爆破振动的主要途径。由于本隧道开挖属控制爆破,对振动控制要求很高。经综合对比考虑,本设计优先选择目前已成熟、且已成功应用的高精度导爆管雷管。在采用非电导爆管进行设计时,由于MS5以下段位延时太短,为避免爆破振动叠加,舍弃MS2、MS4段不用,故可用较低成本的普通导爆管雷管,实现不串段的18个微差间隔起爆时间。②钻爆参数的选取炮眼深度L:隧道开挖要求间距50cm,若要满足立拱及下一轮周边眼造孔的操作空间,一次需爆落的距离至少为70cm,为满足施工进度要求,针对本工程Ⅳ级围岩,取循环进尺2.0~2.5m,对应炮眼深度L值为2.0~2.5m左右。抵抗线W及孔距a:W、a通常均小于炮眼深度,否则各个炮眼将成为各自独立的漏斗爆破,掌子面会炸成麻窝状,达不到理想的爆破效果。根据漏斗联合作用原理,漏斗联合作用点在1/3孔深处时掌子面比较平整,即当炮眼直径在35~42mm的范围内时,抵抗线W与炮眼深度有如下关系式:W=(0.3~0.6)L在坚硬难爆的岩体中,或炮眼较深时,应取较小系数,反之则取较大系数。③单孔药量的计算根据炮眼所在的部位不同,掏槽眼要求抛掷;掘进眼只要求松动,而在掏槽部位的两侧与其上、下部位各部分的炮眼要求又不一样,侧部要求松动,上部要求弱松动,下部要求加强松动,周边眼则要求光面爆破,底板眼则要求用抛掷爆破的药量,否则可能底板爆破失败。所以各部位炮眼的装药量不同。炮孔单眼装药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Q=k×a×w×L×λQUOTE式中:Q单眼装药量(kg);k炸药单耗(kg/m3,该工程取1.1kg/m3);a炮眼间距(m);w炮眼爆破方向的抵抗线(m);L炮眼深度(m);λ炮眼部位系数单孔药量计算时,炮眼部位系数λ值得选取参照下表。中硬岩隧道炮眼部位系数表炮眼部位掏槽眼炮辅助炮眼掘进槽下掘进槽侧掘进槽上内圈炮眼二台炮眼底板炮眼λ值1.5-21.0-1.21.0-1.210.8-1.00.5-0.81.2-1.51.5-2.0由于楔形掏槽所需掏槽眼数较少,掏槽体积大,易将岩石抛出,有利于其它炮眼的爆破,本设计均采用楔形掏槽。根据类似工程地质,楔形掏槽孔的相关参数如下表所示。楔形掏槽的主要参数表岩石坚硬性系数f炮眼与工作面夹角(°)两排炮眼眼口距离(m)炮眼数目2~675~700.6~0.546~870~650.5~0.44~68~1065~630.4~0.35610~1263~600.35~0.30612~1660~580.30~0.20616~2058~550.206~8周边眼采用经验公式和工程类比法确定。根据类似工程地质,周边眼的具体爆破参数如下表所示。光面爆破参数选择表岩石种类炮眼间距a(mm)抵抗线w(mm)装药集中度Lg(g/m)硬岩550~700700~800300~350中硬岩450~600600~750200~300软岩300~500400~60070~150④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最大药量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序号保护对象类别安全允许质点振动速度V,cm/sf≤10Hz10Hzf~50Hzf>50Hz1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0.15~0.450.45~0.90.9~1.52一般民用建筑物1.5~2.02.0~2.52.5~3.03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3.0~4.03.5~4.54.2~5.04交通隧道10~20Q=(V/K)3/α×R3式中:Q—最大一段装药量:kg;R—安全距离,m;V—爆破地震安全速度,㎝/s;本工程均控制在2㎝/s以下;K、α—与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系数,针对本工程为岩性计算得出不同埋深最大齐爆药量如下。不同埋深最大单段安全允许药量统计表围岩级别埋深(m)Κα最大段药量(kg)Ⅳ551501.839.28601501.851.01651501.864.85701501.880.99352502.010.84402502.016.19452502.023.05502502.031.62552502.042.08602502.054.64652502.069.47702502.086.774.1.3施工方案(1)中壁(CD)法隧道Ⅳ级围岩A型、Ⅳ级围岩B型衬砌段隧道采用中壁(CD)法开挖,横断面施工步序如下图所示:Ⅳ级围岩A型、Ⅳ级围岩B型衬砌段隧道施工步序图Ⅳ级围岩A型、Ⅳ级围岩B型衬砌段隧道施工步序序号施工步序内容备注1左上半断面开挖2左上半断面及侧壁支护,侧壁施作临时钢架3左下半断面开挖4左下半断面及侧壁支护,侧壁施作临时钢架5右上半断面开挖6右上半断面支护7右下半断面开挖8右下半断面支护,拆除临时钢架9仰拱及仰拱填充砼浇筑10拱部及边墙砼浇筑中壁(CD)法不同部位炮孔布置及起爆顺序见下图。施工现场钻眼布孔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中壁(CD)法炮孔布置图中壁(CD)法炮孔布置图中壁(CD)法不同部位炮眼的炮孔参数计算结果见下表。中壁(CD)法炮孔参数统计表断面炮孔类别炮孔编号炮孔个数炮孔深度(m)孔距(m)单孔装药量(kg)雷管段号装药量(kg)①掏槽眼1~882.871.201.70113.64扩槽眼9~1242.621.201.636.4掘进眼(侧)13~1642.501.201.656.4掘进眼(上)17~2472.501.201.469.8掘进眼(下)28~3142.501.001.676.4底板眼25~2732.501.001.885.4底板眼32~3542.501.001.897.2周边眼36~50152.500.550.63109.38小计4964.62②掘进眼(下)1~552.501.001.618掘进眼(下)6~1382.501.001.6312.8掘进眼(下)14~2182.501.001.6512.8掘进眼(下)22~2762.501.001.669.6底板眼28~3142.501.001.877.2底板眼32~3542.501.001.887.2周边眼36~4272.500.550.6394.38小计4261.98③掏槽眼1~882.871.201.70113.64扩槽眼9~1242.621.201.636.4掘进眼(侧)13~1852.501.201.658掘进眼(上)18~2362.501.201.468.4掘进眼(上)24~2852.501.201.477掘进眼(上)29~3132.501.201.484.2掘进眼(下)32~3432.501.001.694.8底板眼35~4062.501.001.81010.8周边眼41~64242.500.550.631115.00小计6478.24④掘进眼(下)1~552.501.001.618掘进眼(下)6~1272.501.001.6311.2掘进眼(下)13~1972.501.001.6511.2掘进眼(下)20~2452.501.001.668底板眼25~2622.501.001.873.6底板眼27~3152.501.001.889周边眼32~3872.500.550.6394.38小计3155.38合计186260.22(2)弧形导坑法Ⅳ级围岩普通、Ⅳ级围岩B型及特殊衬砌段采用弧形导坑法开挖,横断面施工步序如下图所示:Ⅳ级围岩普通、Ⅳ级围岩B型及特殊衬砌段隧道施工步序图Ⅳ级围岩普通、Ⅳ级围岩B型及特殊衬砌段隧道施工步序序号施工步序内容备注1上导坑开挖2上导坑支护并设置I18竖撑3左侧部开挖4左侧部支护5右侧部开挖6右侧部支护7拆除竖撑后核心土上部开挖8核心土下部开挖仰拱支护(III级B型衬砌衬支无仰拱)9仰拱及仰拱填充砼浇筑10拱部及边墙砼浇筑Ⅳ级围岩弧形导坑法不同部位炮孔布置及起爆顺序见下图。施工现场钻眼布孔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ⅣⅣ级围岩弧形导坑法炮孔布置图Ⅳ级围岩弧形导坑法不同部位炮眼的炮孔参数计算结果见下表。Ⅳ级围岩弧形导坑法炮孔参数统计表断面炮孔类别炮孔编号炮孔个数炮孔深度(m)孔距(m)单孔装药量(kg)雷管段号装药量(kg)①掏槽眼1~882.871.11.56112.50扩槽眼9~1242.621.11.638.4掘进眼(侧)13~1642.51.11.658.4掘进眼(侧)17~2262.51.11.669.6掘进眼(上)23~2862.51.21.478.4掘进眼(上)29~3352.51.21.487底板眼34~3632.511.895.4底板眼37~4042.511.8107.2周边眼41~61212.50.550.631113.13小计6180.03②,③掘进眼(侧)1~442.511.616.4掘进眼(下)5~1282.511.6312.8掘进眼(下)13~1972.511.6511.2掘进眼(下)20~2452.511.668底板眼25~2622.511.873.6周边眼27~42162.50.550.63810.00小计4252④掘进眼(下)1~772.511.6111.2掘进眼(下)8~1582.511.6312.8底板眼16~2052.511.858底板眼21~2442.511.867.2小计2439.2⑤掘进眼(下)1~662.511.619.6掘进眼(下)7~1372.511.6311.2掘进眼(下)14~2182.511.6512.8掘进眼(下)22~2762.511.669.6掘进眼(下)28~3362.511.679.6底板眼34~3962.511.8810.8底板眼40~4562.511.8910.8小计4574.4合计214245.634.2基坑爆破4.2.1总体爆破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坑爆破施工主要采用城镇浅孔控制爆破,边坡支护应紧跟爆破开挖进行,防止边坡滚石和塌落物伤及作业人员。4.2.2爆破参数设计(1)孔径、孔深采用挖机钻,钻头75mm,成孔孔径d=80mm。孔深:L=H+h。(台阶高度H=3m;超深h=0.3m)(2)台阶高度HH=3m(3)最小抵抗线WW=30~45d;(4)孔排、间距孔距a=1.2W底=2.5m排距b=(0.8~1.0)a=2.0m(5)堵塞长度L堵堵塞长度:L堵≥0.75W底≥2m(6)炸药单耗q炸药单耗:q=0.25~0.35kg/m3(7)单孔装药量Q单孔装药量:Q=qabH大孔径浅台阶爆破爆破参数表序号梯段高度H(m)孔深L(m)最小抵抗线W(m)孔间距a(m)孔排距b(m)炸药单耗(kg)装药量Q(kg)填塞长度(m)岩石性质13.03.32.02.52.00.253.02.1页岩23.03.32.02.02.00.354.02.1砂岩注:①采用2#岩石乳化炸药每节药卷重0.20kg长度200mm;②表中给出的范围值,应由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炮工班长依据炮孔处的岩石强度、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状况、炮孔与临空面的关系在限值范围内取定。(8)布孔方式台阶控制爆破的布孔从爆区自由面由外向内布孔。爆破孔平面布置示意图炮孔布置剖面图注:H台阶高;L孔深;h超深;l2堵塞长度;l1装药长度.爆破网络爆破孔的起爆顺序一般是从台阶自由面方向由前排炮孔向后排炮孔传爆,这样既保证了爆破效果,又可使爆堆集中便于挖装。有时为了改变飞石方向,而从一端炮孔向另一端炮孔或两端炮孔向中间炮孔传爆起爆。电雷管起爆网路(大串联)示意图4.3风井爆破爆破工作面为一个长方形竖井,中间爆破区域采用微差分段爆破,周边孔采用小药量光面爆破。钻孔、放炮、运碴均应从坡顶逐层向下开挖,直至达到设计标高。4.3.1爆破参数(1)斜孔长L=2m,角度θ=70o(2)垂直孔深H=1~2m(3)W=(0.5~0.7)H(4)炮孔排距b=0.8m(5)主爆区炮孔间距a=1m,周边孔间距a‘=0.1m(6)炸药单耗q=(0.4~0.5)Kg/m3(7)钻孔直径Φ=42mm,呈梅花形布孔4.3.2一次齐爆装药量根据要求,周边建筑物离基坑最近处爆破振速控制在2cm/s以下;因此,此次爆破安全允许振速取2cm/s,根据现场的地形地貌和岩性,分别取K=150,α=2,故一次齐爆药量:得出如下数据表R(m)102030Q(kg)1.5412.3241.57从表中数据看出,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周围建筑物均在10m以内,为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在施工区域内,安排2个毫秒时间段每段2个孔的方式微差起爆。4.3.3个别飞石的安全距离验算R=20KfnW式中:R-飞石安全距离m;Kf-安全系数15;n-爆破作用指数0.5;W-最小抵抗线2.0mR=20KfnW=20×1.5×0.5×2.0=15m上述是理论计算,露天爆破区域,周边环境复杂,爆破时必须做到无飞散,在实施中应采取严密的覆盖防护措施,且安全警戒距离根据爆破点位置按50m~100m设置,确保万无一失。4.4隧道掘进爆破施工工艺炮药制作预制炮泥钻孔(开眼、钻眼)炮药制作预制炮泥钻孔(开眼、钻眼)测量定位施工准备质量检查清洗炮孔装填炸药线路连接线路建成爆破断面检查效果评价对爆破参数进行修正否否进入下一循环爆破作业流程图(1)爆破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放样布眼钻眼前,测量人员要用红铅油准确绘出开挖面的中线和轮廓线,标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得超过5㎝。定位开眼钻眼时,按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对于掏槽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他眼要高,开眼误差要控制在3㎝和5㎝以内。钻眼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要能熟练地操纵凿岩机械,特别是钻周边眼,一定要有丰富的老钻工司钻,台车下面有专人指挥,以确保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尽可能使两茬炮交界处台阶小于15㎝。同时,应根据眼口位置及掌子面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以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钻眼注意事项:①按照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②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大于5㎝;③辅助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10㎝;④振动孔位置在设计断面轮廓上,允许沿轮廓调整,基误差不大于5㎝;⑤内圈炮眼至周边眼的排距误差不大于5㎝。⑥当开挖面凹凸面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使所有炮眼(除掏槽眼外)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⑦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有不符要求的炮眼须重新钻,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装药起爆。清孔装药前,必须用由钢筋弯制的炮钩和小于炮眼直径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石屑刮出和吹净。装药装药需分片分组按炮眼布置图确定的雷管装填位置。所有炮眼均用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20㎝。连接起爆网络炸药装填完毕,检测网路的正确性及雷管是否缺失。检查无误后,采用大把抓连在电雷管上,电雷管并联连入起爆器。起爆流程首先起爆设备再次检查网络,然后打开充电开关:充电后,起爆。瞎炮处理发现瞎炮应及时处理,如瞎炮是由联线不良或错联所造成,则可重新联线补爆;如不能补爆,则应在距原炮眼0.3m处钻一个平行的炮眼,重新装药放炮,严禁手拉或掏挖瞎炮。(2)起爆方式及起爆顺序起爆方式采用并联起爆。起爆顺序为先起爆掏槽眼,再是辅助眼,掘进眼,底板眼,周边眼的光面爆破。要注意抛掷落石对机械等工具的破坏,施工时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4.5爆破施工安全措施(1)隧道垮塌风险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隧道垮塌风险形成原因分析隧道为较大的陡倾角岩层,隧道爆破形成临空面后,在岩体自身重力及原有裂隙的扩大作用,岩层成块参数滑动和垮塌;掘进时岩体破碎等软弱围岩、断层破碎带,应力释放过程中可能导致坍塌;未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修改支护参数;遇突水突泥等因素可能导致坍塌事故发生。隧道坍塌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岩性变化区注意围岩变化情况,及时组织有业主、监理、设计、地勘等相关单位的专题会,调整支护参数;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巡回检查;针对性对相关人员进行具体的、详细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施工技术交底;采用光面爆破施工工艺,减少对陡倾角岩层的围岩扰动;炮眼采用间隔装药,使用专用制作水袋代替空气,专用炮泥封堵,提高炸药利用率,降低炸药量,起到减震、降尘等作用;进入不良地质段,加强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最大化的探明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整理数据;隧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仰拱、二衬离掌子面的距离,尽早做到封闭成环。(2)突水突泥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突水突泥形成原因在隧道进入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中统累口坡组、下统嘉陵江组,地下水丰富,存在突泥、涌水等安全风险。突水突泥预防控制措施采用超前地质预报,长、中、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手段结合,预测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技术人员首先查阅设计图纸及相关地址资料,分析地质及地下水系发育情况;如通过分析,可能有突泥、涌水可采用钻孔、小导坑方式进行应力释放,对危险程度较高地段可采用设止浆墙封堵,迂回导坑通过等施工技术方案;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设旁站人员,随时观察岩壁和岩缝,如有险情则及时排危或撤离,起防护作用;有危险地区要设立警示标志和警戒线,严禁非抢险人员的进入。(3)物体打击风险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物体打击风险形成原因分析材料堆放时场地未平整、堆放凌乱、堆放高度过高、未设置围栏防护;仰拱与出渣等立体交叉作业时,如仰拱作业人员在喷射混泥土、挂设土工布及防水板、钢筋绑扎等作业时,渣车经过栈桥掉落土石造成的风险;施工作业人员未使用或不正确使用安全帽等个人防护;危险性较大的材料吊装或进行拆除工作时未设置警示区,无专人看守;边坡防护未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物体打击风险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巡回检查以及专业性安全检查;对相关人员进行具体的、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危险性较大的材料吊装或进行拆除工作时未设置警示区,并由专人看守;边坡的防护处必须设脚踢板,并满挂安全网;施工现场尽量避免立体交叉施工,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制定重大设备事故应急方案。(4)窒息风险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窒息风险形成原因分析隧道内二氧化碳严重超标;隧道内通风不良。窒息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加强有害气体监测,发现超标立即通风处理;执行专人管理通风机(5)火灾风险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火灾风险形成原因分析施工现场明火作业未执行动火证制度;氧气、乙炔操作人员无证上岗作业;氧气、乙炔及电焊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临时用电混乱;木工加工场锯木灰未及时清理运走。火灾风险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巡回检查;明火作业按要求执行动火许可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具体的、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临时用电严格按隧道公司《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标准化图集》及《JGJ46-2005》执行;加强对明火作业的看护,必要时增加明火作业看护人员;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严格执行《火工品管理办法》;施工现场设置吸烟室,建立无烟。(6)触电风险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触电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电工操作人员无证上岗作业;临时用电系统未执行“三相五线”制;机械设备无漏电保护或漏电保护器失灵损坏;用电设备维修带电作业、且无人看护;电工操作人员未使用或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非电工人员安装、操作用电设备;电缆电线破皮、漏电。触电风险预防控制措施施工现场临电施工按临时用电施工方案;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巡回检查以及专业性安全检查;对相关人员进行具体的、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按规定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进行审核把关;非电工禁止安装、拆卸、操作用电设备;(7)高处坠落风险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高处坠落风险形成原因分析作业台车平台上楼梯口未进行遮盖,作业及相关人员在挂设排水盲管、土工无纺布、钢筋、切钢筋头等施工操作过程中未注意脚下是否临空,可能导致高处坠落;对相关人员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未使用安全带;操作平台跳板搭设不牢,或者出现探头板;作业人员使用的安全带不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高处坠落风险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巡回检查;对相关人员进行具体的、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对购买的安全带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把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临边处设置醒目警示牌;(8)环境污染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环境污染形成原因分析施工废水、泥浆未经处理沉淀直接排放到城市下水管网;施工、机械噪声超标;水泥粉尘、尘土造成大气污染;生活垃圾乱丢弃。环境污染预防控制措施施工和生活中的生活垃圾,分门别类堆放,按有关要求进行埋填或火烧等处理;工地厕所指派专人定期清理打扫,定期对化粪池、沉淀池喷药消毒;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采用压入式通风,保证通风量,爆破后对隧道洒水降尘;专人负责大门处车辆登记冲洗工作、严禁带泥上路,若有污染派专人经常冲扫。(9)机械伤害风险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机械伤害风险形成原因分析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混泥土搅拌机等机械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未按操作规程作业;机械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操作;作业人员工作注意力不集中;机械设备传动部位以及齿轮外露部位无有效防护;机械设备运转不良,“带病”作业;挖机、装载机作业时无专人看守,致使任用进入其作业半径;操作人员未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非机械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随意摆弄现场特殊机械设备;机动车行驶超速;倒车时无专人指挥;驾驶员无操作证机械伤害风险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巡回检查以及专业性安全检查;对相关人员进行具体的、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机械设备必须设置有效的防护装置;严格按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作业;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机械设备必须由专人使用及维护;车辆倒车时安排专人负责指挥;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发现有超速或无证操作行为给予处罚或批评教育;制定重大设备事故应急方案。(10)爆破风险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爆破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爆破是使用的爆破材料不符合要求提前爆破或发生哑炮;爆破人员无证作业或不按操作规程作业;爆破作业未设置警戒区域、无专人进行现场警戒发生爆破伤人;爆破风险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巡回检查;对相关人员进行具体的、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执行《火工品管理办法》;爆破作业设立现场爆破警戒区以及监护警戒人员;盲炮的处理严格按爆破方案实施;爆破施工方案和应急计划。(11)岩爆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岩爆形成原因分析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当该部分能量超过了硬岩石自身的强度时;围岩坚硬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且具有较高的脆性和弹性,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当应力接触后,回弹变形很小;埋深较大(一般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且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地下水较少,岩体干燥;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大型洞室群岔洞较多的地下工程,或断面变化造成局部应力集中的地带;(12)岩爆预防控制措施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和强有力的施工支护,确保岩爆地段的施工安全,将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岩爆的危害降到最低,在高应力地段中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地应力的大小,采用上述超前钻探、声反射、地温探测方法,同时利用隧道内地质编录观察岩石特性,将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判断可能发生岩爆高应力的范围;打设超前钻孔转移隧道掌子面的高应力或注水降低围岩表面张力超前钻孔可以利用钻探孔,在掌子面上利用地质钻机或液压钻孔台车打设超前钻孔,钻孔直径为45mm,每循环可布置4~8个孔,孔深5~10m,必要时也可以打设部分径向应力释放孔,钻孔方向应垂直岩面,间距数十里面,深度1~3m不等。必要时,若预测到的地应力较高,可在超前探孔中进行松动爆破或将完整岩体用小炮震裂,或向孔内压水,以避免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在施工中应加强检测工作,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现场观察、通过对辅助洞拱顶下沉、两维收敛以及锚杆测力计、多点位移计读书的变化,可以定量化地预测滞后发生的深部冲击型岩爆,用于指导开挖和支护的施工,以确保安全;在开挖过程中采用“短进尺、多循环”,同时利用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用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并使开挖断面尽可能规则,减小局部应力集中发生的可能性。在岩爆地段的开挖进尺严格控制在2.5m以内;对发生岩爆的地段,可采取在岩壁切槽的方法来释放应力,以降低岩爆的强度;在岩爆地段施工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必要的防护,以保证施工安全;及时对破损的风筒布进行修复。(13)特别注意事项用爆破法贯通巷道,两工作面相距15m时,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向前掘进,并应在双方通向工作面的安全地点设置警戒,待双方作业人员全部撤至安全地点后,方可起爆。天井掘进到上部贯通处附近时,不宜采取从上向下的坐炮贯通法;如果最后一炮在下面钻孔爆破不安全,需在上面坐炮处理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GB6722-2014248.2.2间距小于20m的两个平行巷道中的一个巷道工作面需进行爆破时,应通知相邻巷道工作面的作业人员撤到安全地点。爆破结束后30分钟,由爆破员到爆破现场进行检查,在确定完全爆破后,向爆破指挥汇报爆破的结果,由爆破现场负责人下达解除警戒命令。(14)防飞石措施本工程飞石防护主要针对露天爆破时场地内施工人员,以及邻近爆破点行人和车辆,主要是采取降低爆破药量和炮孔数,同时施工时仍需做好以下措施:a、爆破时采用橡胶炮被覆盖,其覆盖面积应大于单次爆破区的面积,尤其是开挖区的周边及拐角处更应加强覆盖,严防飞石。b、选取合理的爆破参数,控制单孔装药量,注意钻孔的倾向角。原则不许打斜孔,确实需要打斜孔时,孔口朝向必须严密警戒。c、炮孔堵塞一定要严密、细致,采用孔底方向起爆。d、采用低爆速炸药、不耦合装药爆破。e、作好现场安全范围的封闭警戒工作。5、总体安全施工措施5.1安全施工措施本工程应采取封闭式施工,同时为了确保爆破施工安全,爆破作业时应对重要的被保护对象采用如下安全施工措施。5.1.1现场应成立专门协调小组,爆破前与业主一道共同对现有建构筑物等进行调查并取证;同时主动与当地政府机关、周边相关单位及施工队之间进行沟通协调,共商爆破作业安全工作事宜,避免爆破作业时对周边产生不良影响。5.1.2周边其它建筑物的安全注意事项工作:爆破施工作业前,应与各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同时对周边进行安全告示,并告之爆破工程项目名称、工程量、工程工期,爆破时的具体时间、爆破信号,爆破施工单位、爆破项目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从而避免爆破作业对周边产生不良影响。依据爆破施工技术要求,隧道掘进爆破作业采用“短进尺,多循环”浅孔松动控制爆破。严格控制单孔装药量和一次起爆总药量,并按设计要求严格将爆破振速控制在2.0cm/s范围内,从而减少爆破震动对周边的影响;加强爆破体的覆盖工作,同时保证填塞质量,不但要保证填塞长度必须大于最小抵抗线,而且要保证填塞密实,填塞物中要避免夹杂碎石,严格控制爆破飞散物对周边的危害。5.1.3在爆破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爆破监理单位适时对爆破震动进行监测,根据振动监测反馈数据,及时优化爆破参数指导施工,以保证周边建筑物及设施的安全。5.1.4对现有建筑物及管网的保护现有建筑设施的保护:临近已有建筑的稳定是由隧道施工设计来保证的,爆破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具体措施为:(1)隧道爆破施工按设计顺序进行,配合支护结构施工,不做阶段性超挖、多挖,待阶段支护完成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开挖;(2)保护好非开挖岩体的完整性,结合光面爆破进行开挖;(3)在支护结构施工砼为达到初凝强度时,不进行爆破作业,保证支护结构的工程质量。已有管网的保护:工程爆破在城市附近及城区内进行,地面和地下有管网。爆破施工前,会同建设方、总包方对整个施工线路的管网情况进行调查,落实周围环境管网的实际情况。5.2地震波危害的控制(主要针对施工通道洞口附近建筑物及设施)5.2.1针对爆破作业区域周边不同建筑(构)物的结构特征及岩石特性,参照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范围值,并按设计要求严格将爆破振速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5.2.2爆破振动安全距离及安全用药量的计算,根据本工程岩石特性及被保护对象的结构特征,按照以下参数规定范围进行取值,计算公式为:Q=R3(V/K)3/a其中:Q表示:爆破药量,齐发为总药量,延时为最大一段药量,单位:kg。R表示:安全距离,单位:m。V表示: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单位:cm/sK、a表示: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所取值大小按下表选取,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各参数取值范围详下列表单)5.2.3爆破振动监测通常情况下,土石方爆破工程对周边容易造成影响,引起群体事件和周边建构物的损害,其主要因素是爆破地震效应,为科学督导爆破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发生群体事件和周边建构物损害,应委托有资质的爆破地震效应监测单位对爆破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测,为后期处理可能发生的群体事件和周边建构物损害事件提供科学依据。依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72—2014)第4.15条规定,爆破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爆破震动监测,确保周围重要建构筑物的绝对安全。设防标准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的规定进行控制。对重点施工地段和周围建(构)筑物较近的区域,必须跟踪监测每一次爆破。震动传感器应设置在重点建构筑物旁和保护对象合适的位置,以期科学地督导爆破施工,防止爆破产生的爆破地震效应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具体监测方案:(1)测点布置。研究爆破地震动波传播规律通常是沿爆破区径向或环向布置1条或几条地表测线,径向测点按对数曲线布置,测点应放在同一地层或基础上,每一测点必须测垂直方向振动量,最好能同时测3个方向量。监测点应布置在被监测对象附近的地表、基础或建筑物上。使用仪器及系统布置:(IDTS)—4850等记录仪及配套传感器,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各测点之间用屏蔽线连接。传感器测点1传感器测点1(IDTS3850/4850爆破振动记录仪计算机打印机传感器测点2传感器测点n 爆破振动监测系统图(2)传感器和爆破振动记录仪标定每隔一定的时间(半年或一年)对所使用的传感器和爆破振动记录仪进行标定,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3)量测数据的处理与使用。将得到的振速与安全判据(有关规程所规定的允许振动速度值)相比较,可以判断建筑物、构筑物是否安全。若所测得的振动速度值大于允许值时,则应采取减振措施;小于允许值时,可加大起爆规模,提高施工效率。应用公式V=K(Q1/3/R)α及一元回归法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与介质、地形有关的系数K、α,从而可得到质点振速V的衰减规律,然后根据上式、允许最大振动速度、爆心距R,推算出下一次允许起爆药量Q,以达到科学装药。5.3个别飞散物的安全控制根据《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允许距离一般取200m。放炮时,加强爆破体的覆盖工作,杜绝飞石产生。具体措施如下:1)、药包位置的选择,必须避开夹层、裂缝或混凝土结合面等,以免从这些薄弱面冲出个别飞散物。2)、采用连续装药、采用浅深孔松动控制爆破技术。3)、加强人员责任意识和检查验收,精心施工,对炮孔位置测量验收严格。防止因位置不准而引起最小抵抗线W值的变化。4)、每次装药前,需对前次爆破形成的自由面认真校核最小抵抗线W值,如有变化,必须修正装药量,严禁超装药量。5)、保证填塞质量,不但要保证填塞长度必须大于最小抵抗线,而且要保证填塞密实,填塞物中要避免夹杂碎石6)、大块岩石第二次破碎,采用机械作业进行破碎,以确保安全。7)、爆破时对爆破体进行覆盖一般爆区覆盖分为轻型覆盖和重型覆盖。本工程爆破时,根据现场爆破区域的具体情况,必要时使用胶皮“炮被”对爆破体进行覆盖;被保护对象附近的爆破区域,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砂袋或钢板压实,对爆破体进行全覆盖,进而减少爆破飞石和噪声造成的危害。覆盖的注意事项:在采用炮被覆盖爆破区域时,放置炮被时不能来回拖拽,防止破坏爆破网路。当爆破区域较大需采用多个炮被覆盖时,炮被之间应进行叠放,叠放区域的宽度应大于0.8倍最小抵抗线,且先爆区域的炮被放在上层。5.4爆破安全告示:爆破施工作业前,必须对周边进行安全告示,并告之爆破工程项目名称、工程量、工程工期,爆破时的具体时间、爆破信号,爆破施工单位、爆破项目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从而避免爆破作业对周边产生不良影响。5.5爆破施工技术交底:爆破施工作业前,本项目工程爆破技术负责人,必须对本工程所有涉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以明确爆破作业各环节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及所有人员的相应权责,保证工程安全爆破施工。5.6进场施工前,必须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先进行试验炮,根据试爆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覆盖、装药量、堵塞长度、抵抗线等爆破参数,以确保爆破振动及零散飞石在控制范围内。5.7火工品的严格管理:1)火工品运输过程中,雷管与炸药不得同车运输,运输车辆不得载运人员。火工品运输到工地后,保管员负责爆破器材的退还、登记等工作,对领取使用的爆破器材必须做到账目清楚,帐物相符。2)火工品临时存放点应明显的标明危险品标志,用红线圈定火工品堆放的范围,并做好防护火工品被太阳直晒和雨淋的措施。3)爆破器材应存放在临时存放点,存放的爆破器材须派专人负责看管(保管员或安全员),严禁无关人员接近或进入临存点。4)加强临时存放点的安全保护设施,预防发生事故。其周围必须随时保持干净整洁,不准有杂草或弃物,不准吸烟用火;30m半径范围内无职工宿舍、油库、机器安装设备等设施。雷管与炸药堆放的距离不少于25m,雷管应放在专用的防爆箱内。5)爆破员当天或当班未使用完的爆破器材,现场领导人及安全员必须监督其如数退库,退回民爆公司库房保存。6)经审批后的爆破器材必须实行专项使用制,不得挪作其它施工场地使用或作其它用途;不同单位的爆破器材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互相调剂使用。7)任何人发现爆破器材丢失、被盗及安全隐患或可疑之处,或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单位领导及民爆站。严禁谎报、瞒报或拖延不报。5.8严禁雷雨天进行爆破作业,加强雷雨季节的安全防范措施。1)在爆破作业过程中,雷雨来临前,应尽快组织人员将爆破器材搬开,处理好起爆网路,将所有的人员撤离到安全的地方。2)雷电来临前电爆网路的处理:a、将裸露的导线接头用绝缘胶布裹好,接头离地面应有一定距离,防止雨水浸泡;b、相邻接头的间距尽可能远,防止火花放电;c、电爆网路不应架空,不要连成闭合网路。6、施工机具及器材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和工期安排,进行优化设备配置。在设备配置上,遵循以下原则:能力高于进度指标,充分考虑设备备用系数的原则:在施工中,除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保障设备的完好率外,配置的设备生产能力高于进度指标要求的设备配置,以确保工期,保证均衡生产。合理调配原则: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合理制定设备到达现场的计划。及时组织施工设备,根据现场需要到达现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同时避免发生过多设备闲置的情况。7、爆破施工组织7.1爆破施工管理机构建立责任明确的爆破工程管理机构是保证爆破安全实施的组织保证,是关键的关键。爆破工程组织机构参见下图。1)爆破工程项目部: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组织爆破实施过程中各个专业组的管理、指挥等各方面的工作。有总指挥和若干名副总指挥组成,总指挥不常在时,应设常务副总指挥一名负责处理日常工作。2)爆破技术组:组长负责每次具体爆破施工前的布孔、钻孔、火工品需求等技术交底工作。同时负责按设计的孔网参数进行现场布孔和标孔,在每个布孔位置设置标签(一般时竹签或木板签),在上面标明孔号、孔深、钻孔角度等参数。并负责协调处理指挥部交给的有关管理工作,并在指挥部授权下负责处理爆破引起的意外事故。3)钻孔施工组:组长负责按照布孔标明的孔位和角度进行钻孔,保证钻孔质量,按时完成钻孔工作。并负责钻孔的保护和装药前的吹孔工作。4)测量验孔组:组长负责在每次爆破装药前完成验孔工作。严格检查,及时验孔,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同时负责台阶高度、孔深、钻孔角度、底盘抵抗线等参数的测量工作。5)装药堵塞组:组长负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所有爆破孔装药和堵塞工作,严格按设计药量和装药结构装药,保证堵塞质量。6)联网起爆组:组长负责起爆网络的试验、联接、检查和起爆等工作。保证连线质量。7)安全警戒组:组长负责组织爆破安全生产工作,及现场的内、外安全警戒工作、炸药火工品保卫工作和做好群众安全撤离工作。确保爆破时任何人员不得进入警戒区域内。负责警戒区域内的机械设备的撤离和防护工作。8)后勤保障组:组长负责全体员工的交通、生活保障工作和施工器材、设备、零配件等材料供应工作。负责完成每次爆破装药时所需火工品的购买和运输工作,必须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火工品的运输。拟投入施工人员及爆破作业人员组成情况(详见下表):拟投入施工人员情况表施工队人员数量(人)备注项目负责人1负责全面工作现场领导人1负责现场管理工作后勤管理1后勤保障工作机械操作手6钻机、挖掘机及测量人员爆破员3负责装药等工作安全员2负责安全警戒工作库管员1负责爆破器材领发工作警戒人员4负责警戒安全工作看守2负责现场看守杂工2负责后勤及现场杂活合计237.2施工组织爆破施工时,必须做好协调工作,并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爆破作业。1)试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将不同岩石介质的位置事先做小药量的试验爆破,检验爆破的实际效果,并请监测单位在现场监测爆破振动速度,用实测数据反推一次爆破的适当的总药量,为后续爆破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爆破施工要点布孔:炮孔位置应避免布置在岩石松动及岩性发育和变化的地方,底盘抵抗线过大时,宜采取小炮预先清除的办法处理。特别注意前排及侧面抵抗线发生变化的地方,采取减少药量或间隔装药等办法防止出现飞石。钻孔:钻机平台是钻机作业场地,平台好坏直接影响钻孔作业安全及钻孔质量。钻机平台必须满足钻机移动和架设宽度,原则上越宽越好,但为了减少平台修建工作量,平台宽度最小为5m,以满足其移动、定位、定向、架设的要求。平台应尽量做到横向平整,纵向平缓。钻孔必须按设计的位置、方向和角度进行作业。钻孔必须钻够设计孔深,保持底面在同一平面上。钻孔完成后,将孔内岩粉吹干净。成品孔保护:钻孔完成后,经检查符合设计孔深,应进行保护,防止雨水流入孔内,或岩块落入孔内,造成塌孔或堵孔。孔内排水:装药前发现孔内有水,应进行孔内排水工作,排水方法用高压风管插入孔内吹水,或用潜水泵排水。装药:装药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孔口设装药量、装药结构标签,并由专人负责,专门装药人员进行装药作业。按设计的装药量、装药结构进行装药,严禁多装药和乱装药。装药应避免炸药堵孔,发现堵孔后应立即报告负责人,并由负责人及时的进行专项处理。装药时要保护好起爆雷管和传爆导爆管,防止损坏传爆系统而造成盲炮。堵塞:堵塞材料可采用炮泥,堵塞长度应不小于最少抵抗线;堵塞方法为分层捣实,当顶部大块较多时,可减少堵塞长度,但需用两层沙袋封盖孔口。爆破网路的连接:应按有效爆破方案设计网路和试爆的实际情况进行连接。7.3警戒与起爆爆破安全警戒范围的划定:在爆破作业时,施工现场四周边线外设置警戒区域线及设立警示标志,布置好警戒岗哨,定人、定岗、定责,防止无关人员误入。本工程爆破作业时,根据爆破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必要时使用胶皮“炮被”对爆破体进行覆盖;被保护对象附近的爆破区域,应根据爆破体的实际情况加砂袋或钢板压实,进行全覆盖,进而减少爆破飞石和噪声造成的危害。警戒前对周边进行安全清场,有效覆盖后,爆区周围安全警戒半径为50-200m。警戒时根据爆破现场施工移动的实际情况,应适时进行调动调整警戒人员及警戒位置。每次爆破警戒与起爆的顺序如下:1)起爆指令:由爆破指挥人员(由爆破现场领导担任)发起爆命令。2)起爆:由爆破员按有关要求和起爆命令进行起爆。3)警戒次序:爆前30分,所有警戒人员全部到达指定警戒位置;爆前15分,各警戒点向爆破指挥人员汇报警戒点的警戒情况;爆前5分,各警戒点再次向爆破指挥人员汇报警戒点的警戒情况。确保警戒范围内无闲杂人员,机械安全;爆前1分,各警戒点在确保警戒工作完成后,向指挥部汇报本警戒点警戒工作完成;指挥部根据各警戒点的警戒情况下达起爆警报;爆前10秒,爆破指挥下达起爆倒计时口令;爆前零时整,爆破指挥下达起爆命令,起爆员准时起爆。警戒警报信号爆破时的信号规定及联络办法:必须严格确定每天的爆破次数和时间段,其时间根据当地公安机关規定时间段放炮,尽量不影响交通和正常办公及居民休息,禁止夜间爆破。爆破时应严格执行预警、起爆、解除三种统一信号。(a)预警信号:该信号发出后,爆破警戒范围内开始清场工作。(b)起爆信号:应在确认人员、设备等全部撤离爆破警戒区,所有警戒人员到位,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发出。起爆信号发出后,准许负责起爆的人员起爆。(c)解除信号:安全等待时间过后,检查人员进入爆破警戒范围内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解除爆破警戒信号。在此之前,岗哨不得撤离,不允许非检查人员进入爆破警戒范围。(d)联络办法采用对讲机指挥作业,用哨音作爆破警戒开始和爆破警戒解除的音响信号,要求各类信号均应使爆破警戒区域及附近人员能清楚地听到或看到。爆前30分,第一次警报;长哨声,为清场警戒警报,所有人员和机械撤至警戒范围以外。爆前1分,第二次警报;短促的哨声,为起爆警报。爆后15分,第三次警报;长哨声,为解除警戒警报。5)结束警戒爆破后30分钟,由爆破员到爆破现场进行检查,在确定完全爆破后,向爆破指挥汇报爆破的结果,由爆破指挥下达解除警戒命令。8、安全管理组织8.1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1)、项目负责人主要职责项目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管理本项目范围内的施工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盗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负责建立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监察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奖惩分明。严格执行“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布置安全工作,检查生产工作的同时检查安全情况,总结生产的同时总结安全工作”的“三同时“制度。2)、技术质量安全部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法令、执行建设单位与地方政府对安全生产发出的有关规定和指令,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落实情况,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主持工程项目安全检查工作,确定检查日期、参加人员。除正常定期检查外,对施工危险性大、节假日前后等的施工部位还要安排加强安全检查等工作。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总结和统计报表工作,及时上报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3)、安全员职责每天巡视各施工面,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及是否有违章作业情况,一旦发现及时制止。施工队和班组安全员在班前交待注意事项,班后讲评安全,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并参加安全事故的处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逐级签定安全责任书,使各级明确自己的安全目标,制定好各自的安全规划,达到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组织施工生产,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8.2雨季施工安全措施:在雨季,由于经常的降雨会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其最突出的问题是土方被雨水浸泡,会使土的含水量增大,难以碾压,极易造成翻浆,作业面也无法展开;施工道路难以通行,工效也低,还可能遭洪水淹没造成更大的危害,以致贻误工期,影响工程质量。因此,雨季施工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技术措施。1)、雨期前,应对场区内的防洪排水设施进行检查、疏通或加固,保证雨水能及时排出。受洪水威胁的地段,应设值班人员,随时掌握周围水情和汛情情况,并配备必要的防洪抢险物资及抽、排水设备(水泵、发电机、电缆等)。2)、及时了解天气预报,观察天气变化情况,合理规划作业区间及机动工程。重要部位的土石方尽可能安排在晴天作业。3)、场区的运输道路,应视情况加铺砂砾或其它防滑材料,保证道路畅通。4)、应及时组织做好雨中及雨后的现场排水工作。5)、雨期施工过程中,更应加强对供、配电设施及用电器具等的维护管理,防止因雷击、漏电而发生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等事故。8.3施工安全其他注意事项除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大爆破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的爆破安全措施外,还要采取以下措施:1)、管理上,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抓好落实;爆前进行认真设计和方案制定,设计方案需经技术人员签字负责,并经有关职能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加强现场的技术管理、监督和检查;遇到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并采取相应措施。2)、在技术上,要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符合爆破实际,问题考虑细致、周密,严格控制单耗药量、最小抵抗线方向、堵塞长度和质量,严格控制地震波、冲击波和爆破飞石的危害效应,保证效果和安全。3)、施工中应不断进行现场勘察,详细掌握爆区的情况;严格按照设计组织施工;注意测量标定,根据爆区实际调整药量;注意堵塞长度和质量;注意最小抵抗线方向避开重点保护目标;加强警戒和人员疏散撤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爆破区域。4)、电源开关箱要安置防雨棚,严格采用一机一闸,并接零线,保险丝严禁用其它金属丝代替,电器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5)、施工中注意管沟,在危险地段设置警告标志或派人专人看守,夜间施工必须有良好的照明设施,悬崖其他地点处须设红灯。6)、教育全体人员树立人人关心生产、人人注意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杜绝事故发生,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9、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9.1文明施工施工中应处理好驻地与当地居民、相关部门间的关系,并严格遵守当地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要求。保持施工区内道路通畅、平坦、整洁,不乱堆乱放,无散落实物,四周保持清洁;施工场地平整无积水,无散落的杂物;场地排水系统畅通。班组必须做好操作后场地的清理工作,随用随清,物尽其用。在施工作业中,有防止尘土飞扬、泥浆横溢,车辆沾带泥土等措施。施工机械、机具、器材等集中堆放整齐,用后及时保养,及时修理,保证不锈蚀,少横伤。9.2环境保护为加强环境保护,避免施工时影响环境保护,我们将成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组织机构,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把环保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严格遵守国家环保部门和本工程的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消除因施工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保持清洁、控制扬尘、杜绝撒漏材料,使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定期进行环境检查,及时处理违章事宜。认真贯彻各级政府的有关水土保护、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令,结合设计文件和工程特点,实施施工组织。文明施工现场,对场地废料、土石方的废方处理,按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处理,施工中及时完善施工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尽量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源要采用渗井或其它处理措施。工地垃圾运往指定地点深埋,清理含有沉淀、油污的操作水,采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处量。爆破时采取一定的覆盖措施,施工现场配备洒水车洒水灭尘,减轻粉尘对天气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将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音控制到最低程度,为保护施工人员健康,经常保养机械,使噪音降低到最低限。10、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10.1预防措施(1)加强危险源监控,加强对放炮系统管理,严格检查放炮正规操作程序,加强放炮员的培训,每月由项目负责人对全体放炮员实行例会制度。严格执行三保险制度,实行放炮时空卡管理,对放炮过程及操作程序严格控制。专业人员每天对放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加强放炮员队伍的建设,爆破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爆破证,方可从事爆破工作,爆破(包括运输)人员必须熟悉爆破材料性能及有关规定。(3)爆破工必须依照说明书进行定、爆破、严格作业规程施工,严格执行“三保险”制度。(4)对放炮规程加强监测监控。(5)对失效的炸药和未经检查的雷管拒绝领取。(6)炸药、雷管做到分装分运,存放做到入箱上锁。(7)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爆破器材领退、存放、引药制作、联线、封泥、爆破和拒爆处理等有关规定,严禁乱扔乱放。(8)防止爆破母线破皮、明接头,及时检查母线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9)严格执行爆破工时控卡片制度。(10)严禁装炮和打眼等其它工作同时作业,严禁擅自反向装炮。(11)坚决抵制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在不具备爆破条件时,有权拒绝装药、爆破。10.2应急处理措施现场处置: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抢险施救、保护职工、防止事故扩大等应急行动。并及时向安监局报告处置情况。统一指挥:(1)总指挥接到汇报和到达现场后,统一指挥抢险救援工作。(2)现场各工作组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配合使用应急资源。(3)总指挥作出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控制事态必须的各种决定,尽一切力量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4)总指挥根据事故严重程度,作出事故应急范围、应急启动程序等相应决定。(5)指挥部为现场处置工作组之间建立畅通有序的协调配合机制处置措施:(1)发生放炮事故后,人员积极组织自救、互救,同时加强放炮地点的支护,并立即向值班室进行汇报,由项目部汇报救护大队组织人员抢救救灾。(2)放炮地点一旦发生事故,根据事故发生后严重程度作出判断,并根据事故地点的情况进行自救互救,并立即将事故现场具体情况向值班人员汇报。(3)值班室接到汇报后,值班室根据发生事故后必须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表,通知有关领导。(4)最先到事故现场领导要担负起现场总指挥的职责,首先通知人员撤离危险区,同时通知项目部救护队立即救援。(5)救护队到达事故现场后,不能立即进入事故地点,而应首先事故现场的情况。只有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对事故现场进行情况确定救援方案。10.3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表序号备品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救生绳根4每根绳长20米2刀锯把23Ф159mm钢管米1005方木立方米26木板立方米57铁钉(2″、4″)公斤108工地小车辆3皮卡、轿车9特种车台3挖掘机、装载机10.4民爆物品丢失、被盗应急处理措施各相关单位一旦发现民爆物品丢失或被盗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和公司安全部门报告,并向所在区域派出所报案。如果是被盗必须保护好现场,对案发点周围采取可能的搜寻措施及重要路段的设卡措施。如果是运输途中丢失,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再有主管部门报告公安部门。安全环保部门赶到现场后,如果是被盗应保护好作案现场,等待公安机关前来侦查,同时开展调查和发案点周围的搜寻工作。如果是押运途中丢失,调查人员分两组,一组负责封锁丢失路段的各路口,对进出的人员、车辆进行检查,一组负责沿途寻找,走访周边群众。10.5通风措施10.5.1需风量计算(1)、按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新鲜风量不得少于4m³。Q=4N式中:4——每人每天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³/min;N——掘进工作面同时上班的人数,20人。Q=20×4=80m³/min(2)、按一次起爆最多炸药量计算Q=25A式中:Q——掘进工作面的实际需风量,m³/min;A——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取116kg。Q=25×116=2900m³/min甲方的通风设备满足我司爆破通风要求。10.5.2预防事故的措施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身体体检合格。2、经过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培训合格方可上岗。4、作业前进行认真检查,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进行作业。5、进入较深的容器必须系上安全带,挂上长安全绳。6、作业时现场配备急救器材。10.5.3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理程序1、当隧道内有1人昏迷或窒息,伤势严重,监护人必须戴上防毒面罩后,方可进入容器救人,其他人员负责在隧道外接应;2、监护人下到出事地点,伤员伤势重无法站立时,可用安全绳直接往上拉,监护人可一边托着伤者,一边指挥上面的人拉的快慢,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3、其他人员在拉绳子的过程中,用力要均匀,与下面的人员配合好,一定要注意不能碰伤伤员。4、受伤者被救出安全区域后,才能解下防护装备,让伤者平躺下,救护人员对伤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并用担架送上救护车前往医院治疗。10.5.4现场急救一旦发现有人员中毒窒息,应立即把中毒窒息者救离隧道。这是抢救成败的关键。应迅速将中毒窒息者移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松开领口和紧身衣服及妨碍呼吸的一切物品,让其头部侧偏,以保持呼吸畅通。若发现中毒窒息者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并尽快与医院联系,送往医院抢救治疗。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法就是口对口吹气法。其具体做法是:将中毒窒息者仰卧。一手捏住窒息者的鼻孔,救护者深吸气后紧对窒息者的口吹气,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如此有节律、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4~16次。吹气的压力视窒息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刚开始时,吹气压力大些,频率快些,待10~20次后,逐步减少。胸外心脏按摩法胸外心脏按摩的方法是把患者仰敞在硬地上,头部稍低。救护者用一手根摆在患者胸骨下半段(剑突以上),另一手掌叠于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借救护者自己的体重向下压。一般使胸骨陷下3~4厘米为宜,然后放松。如此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约6次。另外,还必须注意在胸外心脏按摩的同时进行必须进行人工呼吸。一般每挤压心脏四次,作口对口吹气一次,倘若单人同时兼作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摩,则每挤压10~15次,就要连续吹气两次,挤压心脏时动作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注意避免挤压用力过猛。挤压位置要正确(挤压胸骨下方,而不是心前区或剑突区),否则不但无效,还易导致骨折。11、事故安全应急预案11.1、事故应急响应

1、施工现场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安质部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

2、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界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公司和指挥部,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

3、遇到紧急情况,全体员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领导小组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预防措施

加强全员安全教育,使得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能够自觉地遵章守纪,行为规范,增强安全防护意识。认真学习各项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对隧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交底,通过对危险源周密识别调查,有效地识别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和不利因素,有针对性编制控制目标措施和管理方案。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每道工序及时报检,增派工程技术人员对每道工序进行旁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安全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根据“立项、整改、复查、消项”的原则,实施封闭管理,即发现了问题,进行处理和处理后的验证,严格做到不合格的设施不使用,不合格的过程不通过,不安全的行为不放过。对重复发生和重大的安全隐患,做到调查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纠正措施的执行及其有效性。11.2、应急资源

1、应急物资:

①大于φ25㎝圆木、3-5米长、6根,工14工字钢、6-8米、4根,5㎝的木板、填塞短木2立方米。

②格栅钢架、锚杆、钢筋网保障现场供应使用。

③应急灯、扒钉、木工锯、大锤、撬棍等现场配足。

④消防器材:灭火器40个(分布在:施工现场、住宿营地)

2、应急设备

①临时发电机2台、空压机10台、电焊机6台,喷射混凝土设备②挖掘机4台、装载机4台,运输车8辆。

③应急指挥车:5台11.3、预案启动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立即启动本预案。

1、本项目在建隧道发生重伤、死亡等重大安全事故。

2、当在建隧道发生爆炸、触电、有害气体中毒、坍塌等安全事故。11.4、应急措施

本工程项目,经过综合分析主要存在爆炸、触电、有害气体中毒、坍塌危险因素,针对发生这些危险因素应急救援措施如下:11.4.1、爆破

隧道工程中的爆炸事故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